CN111483231A - 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Google Patents
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83231A CN111483231A CN202010073281.9A CN202010073281A CN111483231A CN 111483231 A CN111483231 A CN 111483231A CN 202010073281 A CN202010073281 A CN 202010073281A CN 111483231 A CN111483231 A CN 11148323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axis
- wall
- extension
- conta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13—Inner struc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Mounting within the printer
- B41J2/17523—Ink conn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B41J2/1753—Details of contacts on the cartridge, e.g. protection of conta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43—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 B41J2/17546—Cartridge presence detection or type identification electronical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53—Out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即使由于加压使得容器的壳体膨胀而变形,也能够抑制电路基板的端子接触不良的可能性。容器具有以形成朝向包括‑Y方向的分量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的倾斜面的方式配置有多个容器侧端子(144)的端子配置壁部(88)。端子配置壁部(88)包括:设置在比构成加压室的第二壁(82)靠‑Y方向的第一突部(155)和第二突部(165);从第一突部(155)向‑Y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56);以及从第二突部(165)向‑Y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66)。能够与第一装置侧接触部接触的第一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56)上,能够与第二装置侧接触部接触的第二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66)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器以及由容器和供该容器安装的液体喷射装置构成的液体喷射系统。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一种加压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该液体喷射系统由液体喷射装置和容器构成,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上述容器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并贮存供给到液体喷射头的液体。
在加压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中,液体喷射装置具备供容器安装的容器安装部和能够将加压流体供给到安装于容器安装部的容器的加压机构。另外,容器具备具有被供给加压流体的加压室的壳体和配置于加压室并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体。容器通过沿着安装方向插入到容器安装部而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上。
作为这样的容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搭载电路基板的容器,上述电路基板存储有与容纳于液体容纳体的液体相关的信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容器中,如图16所示搭载有电路基板。
如图16所示,容器250在安装方向即-Y方向上的壳体251的角部具有基板用凹部252。电路基板253配置在构成基板用凹部252的一对侧壁部254、255之间。电路基板253以形成有与装置侧端子电连接的多个容器侧端子256的表面257露出的方式,并且,越是-Y方向上靠前方的部位越是位于下侧且表面257以与-Y方向交叉的方式倾斜的状态收纳于基板用凹部252。在一对侧壁部254、255的每一个上,在壳体251的前面258上具有开口,并且形成有从该开口向+Y方向延伸的定位槽259、260。容器250通过将容器安装部所具有的图中未示出的一对定位部插入到定位槽259、260而被定位,容器侧端子256与装置侧端子电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105504号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在通过加压机构对加压室进行加压而使壳体251变形了的情况下,定位槽259、260与电路基板253的相对位置错开,有可能在装置侧端子与容器侧端子256之间发生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问题的容器,在将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分别设为X轴、Y轴、Z轴,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所述-Z方向设为铅垂方向时,通过使所述容器从+Y方向朝向-Y方向移动而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加压机构,其将加压流体供给至所述容器;以及支架,其保持多个装置侧端子,并且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X方向一侧和所述-X方向一侧的第一装置侧接触部和第二装置侧接触部,其中,所述容器具备:多个容器侧端子,其能够与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电连接;加压室,其接收所述加压流体的供给;端子配置壁部,其配置有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第一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一装置侧接触部接触;以及第二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二装置侧接触部接触,在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接触时,形成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的各自的表面的多个接触区域以形成倾斜面的方式配置,所述倾斜面朝向包括所述-Y方向的分量和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所述加压室具有多个壁,所述多个壁包括:第一壁,其位于所述+Z方向;以及第二壁,其位于所述-Y方向,所述端子配置壁部包括: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在从所述-Y方向朝向所述+Y方向观察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时,该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以将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夹在中间的状态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壁靠所述-Y方向的位置;第一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二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
解决上述问题的容器,在将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分别设为X轴、Y轴、Z轴,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所述-Z方向设为铅垂方向时,通过使所述容器从+Y方向朝向-Y方向移动而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加压机构,其将加压流体供给至所述容器;以及支架,其保持多个装置侧端子,并且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X方向一侧和所述-X方向一侧的第一装置侧接触部和第二装置侧接触部,其中,所述容器具备:多个容器侧端子,其能够与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电连接;加压室,其接收所述加压流体的供给;端子配置壁部,其配置有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第一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一装置侧接触部接触;以及第二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二装置侧接触部接触,在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接触时,形成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的各自的表面的多个接触区域以形成倾斜面的方式配置,所述倾斜面朝向包括所述-Y方向的分量和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所述加压室具有多个壁,所述多个壁包括:第一壁,其位于所述+Z方向;以及第二壁,其位于所述-Y方向,所述端子配置壁部包括: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在从所述-Y方向朝向所述+Y方向观察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时,该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以将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夹在中间的状态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壁靠所述-Y方向的位置;第一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二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突部的所述-X方向和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Z方向上,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突部的所述+X方向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Z方向上。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喷射系统,在将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分别设为X轴、Y轴、Z轴,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所述-Z方向设为铅垂方向时,具备: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加压机构,其将加压流体供给至所述容器;以及支架,其保持多个装置侧端子,并且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X方向一侧和所述-X方向一侧的第一装置侧接触部和第二装置侧接触部;以及容器,其通过从+Y方向朝向-Y方向移动而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容器是上述的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将容器安装部省略一部分的结构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装置侧端子部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中将装置侧端子部省略一部分的结构而表示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容器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容器的前壁侧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端子配置壁部的立体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的俯视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安装于倾斜壁的电路基板的侧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安装状态下的支架与第一引导部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安装状态下的支架与第一引导部以及第二引导部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端子配置壁部的立体图。
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安装状态下的支架与第一引导部以及第二引导部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安装状态下的支架与第一引导部以及第二引导部的位置关系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现有例中端子配置壁部的立体图。
[标号说明]
F:力;P:记录纸张;11:液体喷射系统;12:液体喷射装置;13:容器;14:主体壳体;15:支撑台;16:引导轴;17:托架;18:驱动滑轮;19:从动滑轮;20:托架电机;21:同步带;25:液体喷射头;26:阀单元;28:容器安装部;29:加压机构;30:墨水流路;31:加压泵;32:共用流路;33:分配器;34:分配流路;35:阀;36a:第一分支流路;36b:第二分支流路;36c:第三分支流路;38:控制部;41:装置侧前壁部;42:装置侧侧壁部;43:装置侧侧壁部;44:装置侧侧壁部;45:装置侧侧壁部;46:容器容纳室;47:安装口;48:插槽;50:墨水导入机构;51:墨水加压部;52: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3: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4:装置侧限制部;55:装置侧端子部;56: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7:第二搅拌用加压部;60:墨水导入部;61:盖部;62:销;65:装置侧端子组;66:端子台;66a:端子台表面;67:连接器基板;67a:连接器表面;68:支架;69:装置侧端子;70:端子触点;71:第一支架侧壁部;71a:第一外侧面;72:第二支架侧壁部;72a:第二外侧面;74:第一凸状部;74a:第一上侧面;75:第二凸状部;75a:第二上侧面;76:第一锥形部;77:第二锥形部;78:第一卡合部;79:第二卡合部;80:壳体;81:第一壁;82:第二壁;83:第三壁;84:第四壁;85:第五壁;86:第六壁;87:前壁;88:端子配置壁部;91:第一壳体部件;92:密封部件;93:墨水容纳部;94:第一搅拌部;95:第二搅拌部;96:第二壳体部件;98:开口;99:加压室;100:墨水容纳体;101:墨水导出部;102:导出开口;103:第一搅拌部件;104:第一流体流通路径;104A:另一端;105:第二搅拌部件;106:第二流体流通路径;106A:另一端;110:导出空间形成部;111:第一容器侧定位部;112: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3:容器侧限制部;115:凹部;115a:底壁;116:墨水用流体流通部;117: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26:倾斜壁;127:连接壁;128:第一上壁;129:第二上壁;131:第一内侧壁;132:第二内侧壁;133:第一安装凸部;134:第二安装凸部;135:基板用凹部;140:电路基板;141:基板主体;141a:基板表面;142:容器侧端子组;143:存储装置;144:容器侧端子;145:接触区域;146:安装槽;147:安装孔;150:假想平面;151:第一引导部;152:第二引导部;155:第一突部;156:第一延伸部;157:第一插入凹部;158:第一内侧面;159:第一下侧面;165:第二突部;166:第二延伸部;167:第二插入凹部;168:第二内侧面;169:第二下侧面;171:第一引导部;172:第二引导部;173:第一突部;174:第一延伸部;175:第一前侧壁;176:第一连接壁;177:第一内侧壁;178:第一内侧面;179:第一插入凹部;180:第一内缘部;181:第一下缘部;183:第二突部;184:第二延伸部;185:第二前侧壁;186:第二连接壁;187:第二内侧壁;188:第二内侧面;189:第二插入凹部;190:第二内缘部;191:第二下缘部;201:第一引导部;202:第二引导部;203:第一延伸部;204:第一内侧面;205:第一下侧面;206:第一分离内侧面;213:第二延伸部;214:第二内侧面;215:第二下侧面;216:第二分离内侧面;250:容器;251:壳体;252:基板用凹部;253:电路基板;254:侧壁部;255:侧壁部;256:容器侧端子;257:表面;258:前面;259:定位槽;260: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容器安装在喷墨式打印机等液体喷射装置上,上述喷墨式打印机通过对纸张等介质喷射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而在介质上印刷文字、图像等。液体喷射系统由这样的容器和液体喷射装置构成。
图1是表示液体喷射系统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结构的图。图1中记载的X轴、Y轴以及Z轴是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表示X轴、Y轴以及Z轴的箭头所指的方向分别表示沿着X轴、Y轴以及Z轴的正方向。沿着X轴、Y轴以及Z轴的正方向分别用+X方向、+Y方向、+Z方向表示。与表示X轴、Y轴以及Z轴的箭头所指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分别是沿着X轴、Y轴、Z轴的负方向。沿着X轴、Y轴以及Z轴的负方向分别用-X方向、-Y方向、-Z方向表示。将沿着X轴、Y轴以及Z轴的方向且没有正负的方向分别称为X方向、Y方向以及Z方向。另外,在其他图中绘制的X轴、Y轴、Z轴对应于图1的X轴、Y轴、Z轴。在液体喷射系统11设置在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水平面上的使用状态下,+Z方向为铅垂向上方向,-Z方向为铅垂向下方向。
如图1所示,液体喷射系统11具备液体喷射装置12和安装在液体喷射装置12上的容器13。也可以在液体喷射装置上安装多个容器。在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12中,安装有四个容器13,该四个容器13容纳有具有相互不同的性质的墨水,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等着色不同的墨水。
液体喷射装置12具有箱状的主体壳体14、支撑台15、引导轴16、托架17、驱动滑轮18、从动滑轮19以及托架电机20。
支撑台15在主体壳体14的内部在X方向上延伸,从下方支撑记录纸张P。通过图中未示出的送纸机构,在与托架17的移动方向即主扫描方向正交的副扫描方向上,于支撑台15上输送记录纸张P。在液体喷射装置12中,主扫描方向被设定为X方向,副扫描方向被设定为Y方向。
引导轴16相对于支撑台15位于+Z方向。引导轴16是在主扫描方向即X方向上延伸的棒状的部件。引导轴16沿着引导轴16可移动地支撑托架17。驱动滑轮18相对于引导轴16的-X方向的端部位于-Y方向。驱动滑轮18以Y方向为轴能够旋转地设置。从动滑轮19相对于引导轴16的+X方向的端部位于-Y方向。从动滑轮19以Y方向为轴能够旋转地设置。托架电机20的输出轴与驱动滑轮18连接。在驱动滑轮18和从动滑轮19上,卷绕有支撑托架17的环状的同步带21。托架17构成为通过托架电动机20被驱动而能够沿着引导轴16往复移动。
在托架17上,搭载有液体喷射头25和阀单元26。液体喷射头25相对于托架17位于-Z方向。液体喷射头25对被支撑在支撑台15上的记录纸张P喷射墨水。阀单元26相对于液体喷射头25设置在+Z方向上。阀单元26贮存从液体喷射头25喷射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的托架17上,以与各容器13对应的方式搭载有四个阀单元26。
液体喷射装置12具有容器安装部28、加压机构29以及墨水流路30。容器13安装在容器安装部28上。加压机构29对安装在容器安装部28上的容器13分别供给加压流体。墨水流路30将容器13和阀单元26分别连接。在液体喷射装置12中,通过加压机构29对安装在容器安装部28上的各容器13供给加压流体,从而通过墨水流路30对阀单元26供给墨水。
加压机构29配置在主体壳体14内。加压机构29具有加压泵31、共用流路32、分配器33以及分配流路34。加压泵31通过压缩大气中的空气而生成加压流体。共用流路32的上游端与加压泵31连接。分配器33与共用流路32的下游端和分配流路34的上游端连接。分配器33将通过共用流路32流入的加压流体分配给分配流路34。分配流路34与各容器13对应地设置,下游端与对应的容器13连接。分配流路34中的一个分配流路是比设置在中途的阀35靠容器13侧分支为第一分支流路36a、第二分支流路36b以及第三分支流路36c的流路。
液体喷射装置12具有统一控制液体喷射装置12的控制部38。控制部38由例如计算机和包括存储器的处理电路等构成,根据存储在存储器中的程序而控制加压机构的驱动、由液体喷射头25进行的墨水的喷射等。控制部38基于液体喷射头25喷射的墨水量计算墨水余量。控制部38将计算出的墨水余量写入到容器13的存储装置中。控制部38通过控制加压泵31的驱动或阀35的开闭等加压机构29的动作而控制加压流体对容器13的供给。在供给了加压流体的容器13中,容纳有墨水的墨水容纳体被按压。由此,容纳在墨水容纳体中的墨水通过墨水流路30供给到阀单元26。
另外,关于连接有第一分支流路36a、第二分支流路36b以及第三分支流路36c的容器13,通过第一分支流路36a而供给墨水供给用的加压流体,该墨水供给用的加压流体将墨水供给到液体喷射头25。通过第二分支流路36b以及第三分支流路36c而供给墨水搅拌用的加压流体,该墨水搅拌用的加压流体搅拌容纳在液体容纳体中的墨水。
图2是表示容器安装部28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为了能够目视确认容器安装部28的内部的结构,省略一部分的结构表示。将容器13安装到容器安装部28时的容器13的移动方向称为安装方向。安装方向是-Y方向。另外,将容器13从容器安装部28拆卸时的容器13的移动方向称为拆卸方向。拆卸方向是+Y方向。
如图2所示,容器安装部28具有装置侧前壁部41和装置侧侧壁部42、43、44、45且形成为在Y方向上较长的大致长方体形状。容器安装部28具有由这些壁部41~45形成的容器容纳室46。装置侧前壁部41是在液体喷射装置12的使用状态下在包括X方向和Z方向的面方向上延伸的壁部。装置侧侧壁部42~45是从装置侧前壁部41的周缘部向+Y方向延伸的壁部。容器安装部28具有安装口47,该安装口47是相对于装置侧前壁部41在+Y方向上由装置侧侧壁部42~45形成的开口,且为作为容纳在容器容纳室46中的容器13的入口。在容器安装部28中,将容纳一个容器13的部分称为插槽。本实施方式的容器安装部28具有四个插槽48。
容器安装部28具有墨水导入机构50、墨水加压部51、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装置侧限制部54以及装置侧端子部55。各个部51~55被装置侧前壁部41支撑。各个部51~55以与各个容器13对应的方式与每个插槽48相应地设置。另外,容器安装部28在一个插槽48中具备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和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和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被装置侧前壁部41支撑。
墨水导入机构50通过与容器13连接而成为能够将该容器13内的墨水导入到液体喷射装置12的状态。墨水导入机构50位于装置侧前壁部41的Z方向上的中央部。墨水导入机构50具备墨水导入部60和盖部61。墨水导入部60是在Y方向上延伸的筒状的部件。墨水导入部60通过将容器13安装在容器安装部28上而与容器13连接。
盖部61包围墨水导入部60的周围。盖部61抑制在容器13的安装时以及拆卸时墨水相对于周围飞散。盖部61构成为能够在Y方向上移动,并且通过构成墨水导入机构50的图中未示出的施力部件而被向+Y方向施力。盖部61通过在容器13安装到容器安装部28时与容器13接触,从而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而向比墨水导入部60靠-Y方向移动。由此,+Y方向上的墨水导入部60的前端比盖部61更向+Y方向突出。通过该突出的部分进入到容器13的内部,墨水导入机构50成为能够将容器13内的墨水导入到液体喷射装置12的状态。
墨水加压部51将墨水加压用的加压流体供给到容器13。墨水加压部51相对于盖部61位于-Z方向。墨水加压部51是在+Y方向上延伸的筒状的部件。墨水加压部51在内周面配置有例如由橡胶等构成的环状的密封部件。墨水加压部51通过将形成于各容器13的图7所示的墨水用流体流通部116插入而与容器13气密地连接。
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相对于盖部61位于+Z方向。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呈从装置侧前壁部41向+Y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的前端位于比墨水加压部51、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以及墨水导入部60靠+Y方向的位置。另外,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的前端位于比形成于装置侧端子部55的图3所示的装置侧端子组65靠+Y方向的位置。
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相对于盖部61和墨水加压部51位于-Z方向。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呈从装置侧前壁部41向+Y方向突出的圆柱状。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与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同样地,前端位于比墨水加压部51、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以及墨水导入部60靠+Y方向的位置。另外,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的前端位于比形成于装置侧端子部55的图3所示的装置侧端子组65靠+Y方向的位置。
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和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在容器13安装于容器安装部28的过程即安装过程中进行容器13的定位。具体而言,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和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进行与容器13的安装方向即-Y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容器13的定位。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和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进行容器13相对于墨水导入部60、墨水加压部51、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以及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的对位。
装置侧限制部54在将容器13安装到容器安装部28的安装状态下限制容器13的位移。装置侧限制部54在从装置侧前壁部41向+Y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前端部具有在+Z方向上延伸的销62。装置侧限制部54的销62与容器13卡合。处于安装状态的容器13受到基于对盖部61施力的施力部件向+Y方向的按压力。装置侧限制部54通过其按压力限制容器13向+Y方向位移。
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中流通有使处于安装状态的容器13内的墨水搅拌的加压流体。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呈从装置侧前壁部41向+Y方向延伸的筒状。加压流体从第二分支流路36b供给到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在内周面配置有例如由橡胶等构成的环状的密封部件。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通过将形成于容器13的图7所示的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7插入而与容器13连接。
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中流通有使容器13的液体容纳体搅拌的加压流体。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呈从装置侧前壁部41向+Y方向延伸的筒状。加压流体从第三分支流路36c供给到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在内周面配置有例如由橡胶等构成的环状的密封部件。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通过将形成于容器13的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插入而与容器13气密地连接。
如图2所示,装置侧端子部55位于装置侧前壁部41中的相对于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靠+Z方向的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装置侧端子部55具备装置侧端子组65、端子台66、连接器基板67以及支架68。装置侧端子组65被端子台66支撑。端子台66和连接器基板67被保持于支架68。
装置侧端子组65由多个装置侧端子69、本实施例中由九个装置侧端子69构成。各装置侧端子69构成为能够通过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臂部的板簧而弹性变形。各装置侧端子69中的臂部的一方在前端具有从端子台66的端子台表面66a突出的端子触点70。端子触点70在容器13的安装时被图9所示的容器13的容器侧端子144按压。由此,一方的臂部在端子触点70从端子台表面66a进入端子台66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即,端子触点70在安装状态下相对于容器侧端子144在端子台表面66a上接触。
各装置侧端子69中的臂部的另一方具有从端子台66的与端子台表面66a相反的一侧的端子台背面突出的图中未示出的端子触点。该端子触点被按压到形成在连接器基板67的连接器表面67a上的图中未示出的端子。由此,另一方的臂部在其端子触点从端子台背面进入端子台66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即,另一方的臂部所具有的端子触点相对于形成于连接器基板67的连接器表面67a的图中未示出的端子在端子台背面上接触。
连接器基板67经由图中未示出的配线与液体喷射装置12的控制部38电连接。即,装置侧端子69与液体喷射装置12的控制部38电连接。
支架68在将形成于各装置侧端子69中的另一方的臂部的端子触点按压于连接器基板67的状态下,保持端子台66和连接器基板67。支架68具有第一支架侧壁部71和第二支架侧壁部72。第一支架侧壁部71具有第一外侧面71a,该第一外侧面71a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面且位于支架68的+X方向。第二支架侧壁部72具有第二外侧面72a,该第二外侧面72a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面且位于支架68的-X方向。
支架68将端子台66和连接器基板67保持在第一支架侧壁部71与第二支架侧壁部72之间。支架68以使端子台66和连接器基板67倾斜的状态进行保持。支架68以端子台66的端子台表面66a和连接器基板67的连接器表面67a朝向包括+Y方向的分量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的方式保持端子台66和连接器基板67。换言之,支架68以端子台表面66a和连接器表面67a的垂线方向包括+Y方向的分量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式保持端子台66和连接器基板67。
支架68在第一外侧面71a具有第一凸状部74,在第二外侧面72a具有第二凸状部75。第一凸状部74与第一外侧面71a一体地连接。第一凸状部74从比端子触点70靠+Z方向的位置向+Y方向延伸。第一凸状部74的+Y方向上的端部即第一锥形部76位于比端子触点70靠+Y方向的位置。第一锥形部76形成为将+Z方向上的角部和-Z方向上的角部切去的形状。第一凸状部74具有第一上侧面74a,该第一上侧面74a是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面且位于支架68的+X方向。
第二凸状部75与第二支架侧壁部72的-X方向的面一体地连接。第二凸状部75从比端子触点70靠+Z方向的位置向+Y方向延伸。第二凸状部75以+Y方向上的端部即第二锥形部77位于比端子触点70靠+Y方向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第二锥形部77以将+Z方向上的角部和-Z方向上的角部切去的方式,形成为越是位于+Y方向的部位,Z方向的尺寸值越小的锥状。第二凸状部75具有第二上侧面75a,该第二上侧面75a是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面且位于支架68的-X方向。
支架68在第一外侧面71a具有第一卡合部78,在第二外侧面72a具有第二卡合部79。图4省略了这些第一卡合部78和第二卡合部79。支架68相对于形成于装置侧前壁部41的图中未示出的一对卡合孔,通过第一卡合部78和第二卡合部79卡合而安装于装置侧前壁部41。支架68相对于装置侧前壁部41的安装是在将端子台66和连接器基板67保持于支架68的状态下进行的。
在这样构成的支架68中,第一外侧面71a和第一上侧面74a构成设置在支架68的+X方向上的第一装置侧接触部。第二外侧面72a和第二上侧面75a构成设置在支架68的-X方向上的第二装置侧接触部。
如图5所示,容器13具备壳体80。壳体80呈以X方向、Z方向、Y方向的顺序尺寸值变大的大致长方体状。壳体80具有第一壁81、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第五壁85以及第六壁86。第一壁81和第三壁83是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壁。第一壁81是位于+Z方向的壁,第三壁83是位于-Z方向的壁。第二壁82和第四壁84是包括X方向和Z方向的壁。第二壁82是位于-Y方向的壁,第四壁84是位于+Y方向的壁。第五壁85和第六壁86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壁。第五壁85是位于+X方向的壁,第六壁86是位于-X方向的壁。
壳体80除了上述的第一壁81~第六壁86之外,还具有前壁87和端子配置壁部88。前壁87是包括X方向和Z方向的壁。前壁87位于比第二壁82靠-Y方向的位置。前壁87与第三壁83、第五壁85以及第六壁86的各自的-Y方向的端部连接。端子配置壁部88将前壁87的+Z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82连接。端子配置壁部88是位于比第一壁81靠-X方向的位置并且配置有电路基板140的壁部。
如图6所示,容器13具备第一壳体部件91、密封部件92、墨水容纳部93、第一搅拌部94、第二搅拌部95以及第二壳体部件96。第一壳体部件91和第二壳体部件96构成壳体80。第一壳体部件91和第二壳体部件96也可以通过将聚丙烯、聚苯乙烯等合成树脂成型来制作。
第一壳体部件91形成为在+X方向上具有开口98的凹状。第一壳体部件91主要形成第一壁81、第二壁82、第三壁83、第四壁84、第六壁86、前壁87以及端子配置壁部88。第一壳体部件91的内部空间构成加压室99。
密封部件92密封第一壳体部件91的开口98。密封部件92通过熔接、粘接等接合法而与第一壳体部件91接合。密封部件92的接合是在第一搅拌部94、第二搅拌部95以及墨水容纳部93被收纳于第一壳体部件91的状态下进行的。
墨水容纳部93收纳在加压室99中。墨水容纳部93具备墨水容纳体100和墨水导出部101。墨水容纳体100容纳墨水。墨水容纳体100由至少一部分具有挠性的部件形成为袋体。墨水容纳体100随着墨水的消耗而容积变小。墨水导出部101将容纳在墨水容纳体100中的墨水向液体喷射装置12导出。墨水导出部101与墨水容纳体100的-Y方向的端部连接。墨水导出部101是从相对于墨水容纳体100的连接部分向-Y方向延伸的筒状的部件。墨水导出部101通过形成于第一壳体部件91的导出开口102而-Y方向的端部配置在加压室99的外部。在墨水导出部101的内部,配置有阀机构。阀机构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容器安装部28的墨水导入部60被插入而开阀。由此,墨水导出部101与墨水导入部60连接。墨水容纳部93以密封导出开口102的方式构成。墨水容纳体100通过将加压流体供给至加压室99而被按压,内部的墨水被加压。由此,通过墨水导出部101从墨水容纳体100导出墨水。
第一搅拌部94和第二搅拌部95收纳在加压室99中。第一搅拌部94和第二搅拌部95以在X方向上与墨水容纳体100相邻的方式位于比墨水容纳体100靠-X方向的区域。
第一搅拌部94具有第一搅拌部件103和第一流体流通路径104。第一搅拌部件103是具有挠性的袋体。第一搅拌部件103位于加压室99中的-Y方向侧的区域。第一流体流通路径104的一端与第一搅拌部件103连接。第一流体流通路径104的另一端104A与图7所示的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7连接。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7是在容器13的安装状态下与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连接的部位。第一搅拌部件103当接受加压泵31所加压的加压流体的供给时膨胀,当停止由加压泵31进行的加压流体的供给时收缩。即,通过由于通过了第一流体流通路径104的加压流体的流通而第一搅拌部件103膨胀、收缩,从而第一搅拌部94搅拌容纳在墨水容纳体100中的墨水。
第二搅拌部95具有第二搅拌部件105和第二流体流通路径106。第二搅拌部件105是具有挠性的袋体。第二搅拌部件105位于加压室99中的+Y方向侧的区域。第二流体流通路径106的一端与第二搅拌部件105连接。第二流体流通路径106的另一端106A在容器13的安装状态下与图7所示的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连接。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是与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连接的部位。第二搅拌部件105当接受加压泵31所加压的加压流体的供给时膨胀,当停止由加压泵31进行的加压流体的供给时收缩。即,通过由于通过了第二流体流通路径106的加压流体的流通而第二搅拌部件105膨胀、收缩,从而第二搅拌部95搅拌容纳在墨水容纳体100中的墨水。
加压流体交替地供给至第一搅拌部94和第二搅拌部95。即,在将加压流体供给至第一搅拌部94时,停止向第二搅拌部95供给加压流体。另外,在将加压流体供给至第二搅拌部95时,停止向第一搅拌部94供给加压流体。通过这样的墨水的搅拌,在墨水容纳体100内沉降的颜料颗粒流动,降低了墨水容纳体100内的墨水中的颜料颗粒的浓度分布的偏差。
第二壳体部件96以覆盖密封部件92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壳体部件91。第二壳体部件96主要形成第五壁85。通过第一壳体部件91和第二壳体部件96,保护第一搅拌部94、第二搅拌部95、墨水容纳体100、密封部件92。
如图7所示,容器13具有导出空间形成部110、第一容器侧定位部111、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以及容器侧限制部113。
导出空间形成部110形成供墨水容纳部93的墨水导出部101配置的空间。导出空间形成部110在前壁87的Z方向和X方向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开口。导出空间形成部110从前壁87向+Y方向延伸,在+Y方向的端部具有导出开口102。
第一容器侧定位部111相对于导出空间形成部110位于+Z方向。第一容器侧定位部111从形成于前壁87的开口向+Y方向延伸。第一容器侧定位部111形成为截面圆形状。第一容器侧定位部111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供容器安装部28的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插入。
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相对于导出空间形成部110位于-Z方向。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从形成于前壁87的开口向+Y方向延伸。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形成为长边方向被设定在Z方向的截面长圆形状。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供容器安装部28的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插入。
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就在安装方向即-Y方向上移动的容器13而言,第一以及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2、53的前端即将插入到第一以及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1、112。之后,容器13的向与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位移被限制,以第一以及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2、53为基准向安装方向移动。此时,通过将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形成为截面长圆形状,限制了容器13向与安装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位移,并且能够容易地容许在容器安装部28或容器13产生的制造误差等。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利用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第一容器侧定位部111以及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的定位,进行墨水导出部101与墨水导入部60的对位。
容器侧限制部113位于比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靠-Z方向的位置。容器侧限制部113是形成于第三壁83的槽部,在前壁87上具有开口。容器侧限制部113与装置侧限制部54的销62卡合。装置侧限制部54的销62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在容器侧限制部113内移动。销62在容器13的安装状态下与容器侧限制部113卡合,从而限制容器13的位移。销62与容器侧限制部113的卡合通过将处于安装状态的容器13向-Y方向按压而被解除,能够进行容器13从容器安装部28的拆卸。装置侧限制部54的销62在从容器安装部28拆卸容器13的过程中,在容器侧限制部113内移动,即将脱离容器侧限制部113。
如图7所示,容器13具有凹部115、墨水用流体流通部116、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7以及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
凹部115形成于相对于导出空间形成部110的-Z方向且相对于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的+Z方向。凹部115是从形成于前壁87的开口向+Y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状的凹部。
墨水用流体流通部116供供给至加压室99的墨水加压用的加压流体流通。墨水用流体流通部116呈在凹部115的内部空间从凹部115的底壁115a向-Y方向延伸的筒状。墨水用流体流通部116使加压室99与容器13的外部连通。墨水用流体流通部116通过插入到墨水加压部51所具有的环状的密封部件的内侧而与墨水加压部51气密地连接。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利用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第一容器侧定位部111以及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的定位,进行墨水用流体流通部116与墨水加压部51的对位。
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7供由第一搅拌部94进行的墨水的搅拌所利用的加压流体流通。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7呈在凹部115的内部空间从凹部115的底壁115a向-Y方向延伸的筒状。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7使第一流体流通路径104与容器13的外部连通。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7通过插入到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所具有的环状的密封部件的内侧而与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气密地连接。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7通过加压泵31的驱动将通过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供给的加压流体导入第一流体流通路径104。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7通过加压泵31的停止将从第一搅拌部件103排出的加压流体从第一流体流通路径104导出。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利用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第一容器侧定位部111以及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的定位,进行第一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7与第一搅拌用加压部56的对位。
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供由第二搅拌部95进行的墨水的搅拌所利用的加压流体流通。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呈在凹部115的内部空间从凹部115的底壁115a向-Y方向延伸的筒状。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使第二流体流通路径106与容器13的外部连通。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通过插入到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所具有的环状的密封部件的内侧而与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气密地连接。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通过加压泵31的驱动将通过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供给的加压流体导入第二流体流通路径106。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通过加压泵31的停止将从第二搅拌部件105排出的加压流体从第二流体流通路径106导出。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通过利用第一装置侧定位部52、第二装置侧定位部53、第一容器侧定位部111以及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的定位,进行第二搅拌用流体流通部118与第二搅拌用加压部57的对位。
如图7所示,端子配置壁部88是将前壁87的+Z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82连接的壁部。端子配置壁部88相对于第一壁81位于-Z方向。端子配置壁部88是配置电路基板140的壁部。
如图8所示,端子配置壁部88具有倾斜壁126、连接壁127、第一上壁128、第二上壁129、第一内侧壁131以及第二内侧壁132。
倾斜壁126是配置电路基板140的壁。倾斜壁126形成在端子配置壁部88的X方向的中央部分。倾斜壁126相对于安装方向即-Y方向倾斜。具体而言,倾斜壁126以朝向包括-Y方向的分量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的方式,换言之,以倾斜壁126的垂线方向包括-Y方向的分量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式倾斜。倾斜壁126的-Z方向的端部与前壁87连接。在倾斜壁126上,形成有将电路基板140安装在倾斜壁126上的第一安装凸部133和第二安装凸部134。
连接壁127是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壁。连接壁127从倾斜壁126的+Z方向的端部向+Y方向延伸。连接壁127将倾斜壁126的+Z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82连接。
第一上壁128和第二上壁129是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壁。第一上壁128相对于倾斜壁126位于+X方向。第一上壁128位于比倾斜壁126的-Z方向的端部靠+Z方向的位置。第一上壁128位于比连接壁127靠-Z方向的位置。第一上壁128与壳体80的第二壁82、第五壁85以及前壁87连接。
第二上壁129相对于倾斜壁126位于-X方向。第二上壁129位于比倾斜壁126的-Z方向的端部靠+Z方向的位置。第二上壁129位于比连接壁127靠-Z方向的位置。第二上壁129与壳体80的第二壁82、第六壁86以及前壁87连接。
第一内侧壁131和第二内侧壁132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壁。第一内侧壁131与第二内侧壁132在X方向上对置。第一内侧壁131与前壁87、倾斜壁126的+X方向的端部以及第一上壁128的-X方向的端部连接。第二内侧壁132与前壁87、倾斜壁126的-X方向的端部以及第二上壁129的+X方向的端部连接。端子配置壁部88具有由倾斜壁126、第一内侧壁131以及第二内侧壁132构成的基板用凹部135。
如图9所示,配置于倾斜壁126的电路基板140具有基板主体141、容器侧端子组142以及存储装置143。
基板主体141呈大致矩形平板状。容器侧端子组142设置在基板主体141的基板表面141a上。容器侧端子组142由多个容器侧端子144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容器侧端子组142以与九个装置侧端子69各自对应的方式由九个容器侧端子144构成。容器侧端子144以与构成装置侧端子组65的装置侧端子69各自对应的方式排列。各容器侧端子144在中央部具有与对应的装置侧端子69的端子触点70接触的接触区域145。
存储装置143设置在基板主体141的基板背面。存储装置143存储与墨水容纳体100有关的信息、例如与墨水余量有关的信息等。存储装置143与各容器侧端子144电连接。
电路基板140具有安装槽146和安装孔147。安装槽146形成在基板主体141的+Z方向的端部的中央部分。安装孔147形成在基板主体141的-Z方向的端部的中央部分。通过安装槽146与形成于倾斜壁126的第一安装凸部133卡合,并且安装孔147与形成于倾斜壁126的第二安装凸部134卡合,电路基板140安装于倾斜壁126。
如图10所示,当电路基板140安装于倾斜壁126时,由接触区域145规定的假想平面150相对于安装方向即-Y方向倾斜。具体而言,假想平面150以朝向包括-Y方向的分量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的方式,换言之,以假想平面150的垂线方向包括-Y方向的分量和+Z方向的分量的方式倾斜。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触点位于假想平面150上。在容器13的安装状态下,各容器侧端子144通过装置侧端子69与接触区域145接触而与装置侧端子69电连接,能够通过液体喷射装置12的控制部38进行对存储装置143的访问。
如图8所示,端子配置壁部88具有第一引导部151和第二引导部152。第一引导部151和第二引导部152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从-Y方向朝向+Y方向观察容器侧端子组142时,在将容器侧端子组142夹在中间的状态下在X方向上相互对置。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第一引导部151和第二引导部152将容器13向装置侧端子组65与容器侧端子组142准确地进行接触的接触位置引导。
第一引导部151形成于第一上壁128。第一引导部151呈在+Z方向上延伸后向-Y方向弯曲的弯曲臂状。第一引导部151具有第一突部155和第一延伸部156。第一突部155从第一上壁128的-X方向的端部和+Y方向的端部所形成的角部向+Z方向延伸。第一突部155的截面形成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四边形状。第一延伸部156从第一突部155的+Z方向的端部向-Y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156的截面形成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四边形状。多边形状可以是凸多边形状。在端子配置壁部88上,通过第一上壁128、第一突部155以及第一延伸部156,形成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供图3和图4所示的支架68的第一凸状部74插入的第一插入凹部157。第一插入凹部157除了-Y方向以外还开放+X方向和-X方向。
第一引导部151具有第一内侧面158和第一下侧面159。第一内侧面158和第一下侧面159构成第一容器侧接触部。第一内侧面158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X方向与支架68的第一支架侧壁部71接触的部位。第一内侧面158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面,以跨越第一突部155和第一延伸部156的方式设置在第一突部155和第一延伸部156的-X方向上。在与第一支架侧壁部71接触时,第一内侧面158与第一外侧面71a面接触。
第一下侧面159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Z方向与支架68的第一凸状部74接触的部位。第一下侧面159是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面,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56的-Z方向上。在与第一凸状部74接触时,第一下侧面159与第一上侧面74a面接触。
第二引导部152形成于第二上壁129。第二引导部152呈在+Z方向上延伸后向-Y方向弯曲的弯曲臂状。第二引导部152具有第二突部165和第二延伸部166。第二突部165从第二上壁129的+X方向的端部和+Y方向的端部所形成的角部向+Z方向延伸。第二突部165的截面形成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四边形状。多边形状可以是凸多边形状。第二延伸部166从第二突部165的+Z方向的端部向-Y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166的截面形成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四边形状。在端子配置壁部88上,通过第二上壁129、第二突部165以及第二延伸部166,形成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供图3和图4所示的第二凸状部75从-Y方向插入的第二插入凹部167。第二插入凹部167除了-Y方向以外还开放+X方向和-X方向。
第二引导部152具有第二内侧面168和第二下侧面169。第二内侧面168和第二下侧面169构成第二容器侧接触部。第二内侧面168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X方向与装置侧端子部55的支架68的第二支架侧壁部72接触的部位。第二内侧面168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面,以跨越第二突部165和第二延伸部166的方式设置在第二突部165和第二延伸部166的+X方向上。在与第二支架侧壁部72接触时,第二内侧面168与第二外侧面72a面接触。
第二下侧面169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Z方向与支架68的第二凸状部75接触的部位。第二下侧面169是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面,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66的-Z方向上。在与第二凸状部75接触时,第二下侧面169与第二上侧面75a面接触。
在安装过程中,容器13的第一内侧面158、第一下侧面159、第二内侧面168以及第二下侧面169一边被支架68的各部分引导一边向-Y方向移动。由此,容器13以装置侧端子组65与容器侧端子组142准确地进行接触的接触位置安装在容器安装部28上。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与端子的接触有关的引导在开始进行利用第一容器侧定位部111和第二容器侧定位部112的定位后开始。
对上述结构的容器13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安装状态的容器13中,第一引导部151相对于第一支架侧壁部71位于+X方向。第二引导部152相对于第二支架侧壁部72位于-X方向。容器侧端子144相对于装置侧端子69向+X方向的位置偏移通过第一内侧面158与第一外侧面71a的接触而被限制。容器侧端子144相对于装置侧端子69向-X方向的位置偏移通过第二内侧面168与第二外侧面72a的接触而被限制。另外,在图12中,在相当于第一延伸部的部分和相当于第二延伸部的部分描画了阴影线。
在安装状态的容器13中,第一凸状部74被插入到第一插入凹部157,另外,第二凸状部75被插入到第二插入凹部167。通过第一上壁128与第一凸状部74的接触和第二上壁129与第二凸状部75的接触,从而限制装置侧端子69相对于容器侧端子144向-Z方向的位置偏移。
在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在倾斜的假想平面150接触的结构中,通过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接触,欲使支架68向+Z方向位移的力F作用于装置侧端子部55。即,欲使装置侧端子69相对于容器侧端子144向+Z方向位移的力F作用于装置侧端子部55。这样的装置侧端子69相对于容器侧端子144向+Z方向的位置偏移,通过第一下侧面159与第一上侧面74a的接触和第二下侧面169与第二上侧面75a的接触而被限制。
这样,通过限制容器侧端子144相对于装置侧端子69的位置偏移,装置侧端子组65的装置侧端子69和容器侧端子组142的容器侧端子144保持准确地进行接触的状态。
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第一延伸部156经由第一上壁128和第一突部155而受到与加压室99的加压相伴的第二壁82的变形的影响。另外,第二延伸部166经由第二上壁129和第二突部165而受到与加压室99的加压相伴的第二壁82的变形的影响。因此,不易受到构成加压室99的第二壁82的变形的影响。即,即使由于加压室99的加压而使壳体80变形,电路基板140与第一延伸部156的相对位置和电路基板140与第二延伸部166的相对位置也不易变化。其结果是,由于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接触容易保持在准确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在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之间发生接触不良。另外,通过抑制在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之间发生接触不良,例如能够减小基于控制部38的与墨水余量的运算结果相关的误差。
(2)作为第一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一下侧面159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56的-Z方向上。作为第二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二下侧面169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66的-Z方向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装置侧端子69和容器侧端子144的Z方向的位移。详细而言,能够抑制装置侧端子69相对于容器侧端子144向+Z方向的位移。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基于Z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接触不良。这样的接触不良的抑制可以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这两者中得到。
(3)作为第一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一内侧面158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56的-X方向上。作为第二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二内侧面168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66的+X方向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容器侧端子144相对于装置侧端子69的X方向的位移。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基于X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接触不良。该接触不良的抑制可以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这两者中得到。
(4)构成第一容器侧接触部的第一内侧面158和第一下侧面159分别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56的-X方向和-Z方向上。构成第二容器侧接触部的第二内侧面168和第二下侧面169分别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66的+X方向和-Z方向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第一延伸部156和第二延伸部166来抑制基于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X方向和Z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接触不良。
(5)第一延伸部156和第二延伸部166的截面形成为四边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提高第一延伸部156和第二延伸部166的机械强度。其结果是,能够在抑制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位置偏移时,抑制第一延伸部156和第二延伸部166的变形。
(6)以支架68与第一延伸部156的接触和支架68与第二延伸部166的接触成为面接触的方式构成。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抑制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位置偏移时,有效地抑制第一延伸部156和第二延伸部166的变形。
(第二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如图13所示,端子配置壁部88具有第一引导部171和第二引导部172。第一引导部171和第二引导部172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从-Y方向朝向+Y方向观察容器侧端子组142时,在将容器侧端子组142夹在中间的状态下在X方向上相互对置。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第一引导部171和第二引导部172将容器13向装置侧端子组65与容器侧端子组142准确地进行接触的接触位置引导。
第一引导部171形成于第一上壁128。第一引导部171具有第一突部173和第一延伸部174。第一突部173从第一上壁128的+Y方向的部分向+Z方向延伸。第一突部173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第一突部173具有第一前侧壁175、第一连接壁176以及第一内侧壁177。
第一前侧壁175是包括X方向和Z方向的壁。第一前侧壁175位于前壁87的+Y方向上,且位于第二壁82的-Y方向上。第一连接壁176是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壁。第一连接壁176位于第一上壁128的+Z方向上,且位于第一壁81的-Z方向上。第一连接壁176将第一前侧壁175的+Z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82连接。第一内侧壁177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壁。第一内侧壁177将第一前侧壁175的-X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82和连接壁127连接。第一内侧壁177将第一连接壁176的-X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82和连接壁127连接。
第一突部173具有第一内侧面178。第一内侧面178构成第一容器侧接触部。第一内侧面178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X方向与支架68的第一支架侧壁部71接触的部位。第一内侧面178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面,并形成于第一内侧壁177。第一内侧面178设置在第一突部173的-X方向上。在与第一支架侧壁部71接触时,第一内侧面178与第一外侧面71a面接触。
第一延伸部174设置在距离第一前侧壁175的-X方向的端部比距离第五壁85更近的位置。第一延伸部174从第一前侧壁175向-Y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174的截面形成为圆形状。在端子配置壁部88上,通过第一上壁128、第一突部173以及第一延伸部174,形成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供图3和图4所示的支架68的第一凸状部74插入的第一插入凹部179。第一插入凹部179除了-Y方向以外还开放+X方向和-X方向。
第一延伸部174具有第一内缘部180和第一下缘部181。第一内缘部180和第一下缘部181构成第一容器侧接触部。第一内缘部180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X方向与支架68的第一支架侧壁部71接触的部位。第一内缘部180由在第一延伸部174的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位于-X方向的边缘构成。第一内缘部180沿着Y方向延伸。第一内缘部180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74的-X方向上。
第一下缘部181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Z方向与支架68的第一凸状部74接触的部位。第一下缘部181由在第一延伸部174的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位于-Z方向的边缘构成。第一下缘部181沿着Y方向延伸。第一下缘部181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74的-Z方向上。
第二引导部172形成于第二上壁129。第二引导部172具有第二突部183和第二延伸部184。第二突部183从第二上壁129的+Y方向的部分向+Z方向延伸。第二突部183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第二突部183具有第二前侧壁185、第二连接壁186以及第二内侧壁187。
第二前侧壁185是包括X方向和Z方向的壁。第二前侧壁185位于前壁87的+Y方向上,且位于第二壁82的-Y方向上。第二连接壁186是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壁。第二连接壁186位于第二上壁129的+Z方向上,且位于第二壁82的-Z方向上。第二连接壁186将第二前侧壁185的+Z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82连接。第二内侧壁187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壁。第二内侧壁187将第二前侧壁185的+X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82和连接壁127连接。第二内侧壁187将第二连接壁186的+X方向的端部与第二壁82和连接壁127连接。
第二突部183具有第二内侧面188。第二内侧面188构成第二容器侧接触部。第二内侧面188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X方向与支架68的第二支架侧壁部72接触的部位。第二内侧面188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面,并形成于第二内侧壁187。第二内侧面188设置在第二突部183的+X方向上。在与第二支架侧壁部72接触时,第二内侧面188与第二外侧面72a面接触。
第二延伸部184设置在距离第二前侧壁185的+X方向的端部比距离第六壁86更近的位置。第二延伸部184从第二前侧壁185向-Y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184的截面形成为圆形状。在端子配置壁部88上,通过第二上壁129、第二突部183以及第二延伸部184,形成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供图3和图4所示的支架68的第二凸状部75插入的第二插入凹部189。第二插入凹部189除了-Y方向以外还开放+X方向和-X方向。
第二延伸部184具有第二内缘部190和第二下缘部191。第二内缘部190和第二下缘部191构成第二容器侧接触部。第二内缘部190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X方向与支架68的第二支架侧壁部72接触的部位。第二内缘部190由在第二延伸部184的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位于+X方向的边缘构成。第二内缘部190沿着Y方向延伸。第二内缘部190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84的+X方向上。
第二下缘部191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Z方向与支架68的第二凸状部75接触的部位。第二下缘部191由在第二延伸部184的与Y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截面中位于-Z方向的边缘构成。第二下缘部191沿着Y方向延伸。第二下缘部191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84的-Z方向上。
对上述结构的容器13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4所示,容器侧端子144相对于装置侧端子69向+X方向的位置偏移,通过第一内侧面178与第一外侧面71a的接触和第一内缘部180与第一外侧面71a的接触而被限制。容器侧端子144相对于装置侧端子69向-X方向的位置偏移,通过第二内侧面188与第二外侧面72a的接触和第二内缘部190与第二外侧面72a的接触而被限制。另外,基于欲使支架68向+Z方向位移的力F的位置偏移,即装置侧端子69相对于容器侧端子144向+Z方向的位置偏移,通过第一下缘部181与第一上侧面74a的接触和第二下缘部191与第二上侧面75a的接触而被限制。另外,在图14中,在相当于第一延伸部的部分和相当于第二延伸部的部分描画了阴影线。
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7)第一延伸部174经由第一突部173而受到与加压室99的加压相伴的第二壁82的变形的影响。另外,第二延伸部184经由第二突部183而受到与加压室99的加压相伴的第二壁82的变形的影响。因此,即使由于加压室99的加压而使壳体80变形,电路基板140与第一延伸部174的相对位置和电路基板140与第二延伸部184的相对位置也不易变化。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之间发生接触不良。
(8)作为第一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一下缘部181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74的-Z方向上。作为第二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二下缘部191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84的-Z方向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基于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Z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接触不良。
(9)作为第一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一内缘部180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74的-X方向上。作为第二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二内缘部190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84的+X方向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容器侧端子144相对于装置侧端子69的X方向的位移。
(10)构成第一容器侧接触部的第一内缘部180和第一下缘部181分别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74的-X方向和-Z方向上。构成第二容器侧接触部的第二内缘部190和第二下缘部191分别设置在第二延伸部184的+X方向和-Z方向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第一延伸部174和第二延伸部184来抑制基于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X方向和Z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接触不良。
(11)第一延伸部174和第二延伸部184形成为截面圆形状。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通过第一内缘部180与第一外侧面71a的接触,对第一内缘部180集中地作用机械负载,也能够高效地分散其机械负荷。同样,通过第二内缘部190与第二外侧面72a的接触,即使在第二内缘部190集中地作用机械负载,也能够使其机械负荷高效地分散。
(12)容器13在第一突部173的-X方向上具有第一内侧面178作为第一容器侧接触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从第一外侧面71a施加于第一延伸部174的机械负荷本身。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抑制基于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X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接触不良。
(13)容器13在第二突部183的+X方向上具有第二内侧面188作为第二容器侧接触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从第二外侧面72a施加于第二延伸部184的机械负荷本身。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抑制基于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X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接触不良。
(第三实施方式)
参照图15对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容器在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X方向上的位置偏移仅由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限制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容器不同。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详细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由此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另外,在图15中,在相当于第一延伸部的部分和相当于第二延伸部的部分描画了阴影线。
如图15所示,端子配置壁部88具有第一引导部201和第二引导部202。第一引导部201和第二引导部202以如下方式设置:在从-Y方向朝向+Y方向观察容器侧端子组142时,在将容器侧端子组142夹在中间的状态下在X方向上相互对置。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中,第一引导部201和第二引导部202将容器13向装置侧端子组65与容器侧端子组142准确地进行接触的接触位置引导。
第一引导部201具有第一突部155和第一延伸部203。第一突部155具有第一内侧面204。第一内侧面204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面,是设置在第一突部155的-X方向上的第一容器侧接触部。第一延伸部203从第一突部155的+Z方向的端部向-Y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203的截面形成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四边形状。第一延伸部203具有第一下侧面205和第一分离内侧面206。第一下侧面205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Z方向与支架68的第一凸状部74的一部分接触的部位。第一下侧面205是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面,是设置在第一延伸部203的-Z方向上的第一容器侧接触部。第一分离内侧面206是在Y方向上延伸的面,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与保持件68的第一支架侧壁部71分离的面。
第二引导部202具有第二突部165和第二延伸部213。第二突部165具有第二内侧面214。第二内侧面214是包括Y方向和Z方向的面,是设置在第二突部165的-X方向上的第二容器侧接触部。第二延伸部213从第二突部165的+Z方向的端部向-Y方向延伸。第二延伸部213的截面形成为多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四边形状。第二延伸部213具有第二下侧面215和第二分离内侧面216。第二下侧面215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能够从+Z方向与支架68的第二凸状部75的一部分接触的部位。第二下侧面215是包括X方向和Y方向的面,是设置在第二延伸部213的-Z方向上的第二容器侧接触部。第二分离内侧面216是在Y方向上延伸的面,是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与保持件68的第二支架侧壁部72分离的面。
对上述结构的容器13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容器侧端子144相对于装置侧端子69向+X方向的位置偏移,通过第一内侧面204与第一外侧面71a的接触而被限制。容器侧端子144相对于装置侧端子69向-X方向的位置偏移,通过第二内侧面214与第二外侧面72a的接触而被限制。另外,基于欲使支架68向+Z方向位移的力F的位置偏移,即装置侧端子69相对于容器侧端子144向+Z方向的位置偏移,通过第一下侧面205与第一上侧面74a的接触和第二下侧面215与第二上侧面75a的接触而被限制。
对第三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14)即使由于加压室99的加压而使壳体80变形,电路基板140与第一延伸部203的相对位置和电路基板140与第二延伸部213的相对位置也不易变化。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之间发生接触不良。
(15)作为第一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一下侧面205设置在第一延伸部203的-Z方向上。作为第二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二下侧面215设置在第二延伸部213的-Z方向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基于装置侧端子69与容器侧端子144的Z方向的位置偏移的接触不良。
(16)作为第一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一内侧面204设置在第一突部155的-X方向上。作为第二容器侧接触部中的一方的第二内侧面214设置在第二突部165的+X方向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容器侧端子144相对于装置侧端子69的X方向的位移。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通过如下进行变更来实施。上述实施方式和以下的变更例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能够相互组合地实施。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156和第二延伸部166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四边形状。关于第一延伸部156和第二延伸部166的截面形状,至少一方可以是其他多边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状或椭圆形状。另外,在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与支架68面接触的方式构成。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174和第二延伸部184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圆形状。关于第一延伸部174和第二延伸部184的截面形状,至少一方可以是多边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状。另外,在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与支架68面接触的方式构成。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203和第二延伸部213的截面形状不限于四边形状。关于第一延伸部203和第二延伸部213的截面形状,至少一方可以是其他多边形状,也可以是圆形状或椭圆形状。另外,在截面形状为多边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以与支架68面接触的方式构成。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容器13也可以具有架设在第一延伸部156、174、203和第二延伸部166、184、213上,而将第一延伸部156、174、203和第二延伸部166、184、213一体地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设置在容器13的安装过程和安装状态下不与容器安装部28干涉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即使由于加压室99的加压而使壳体80变形,电路基板140与第一延伸部156、174、203的相对位置和电路基板140与第二延伸部166、184、213的相对位置也更加不易变化。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一容器侧接触部也可以仅设置于第一延伸部156、174、203。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第二容器侧接触部也可以仅设置于第二延伸部166、184、213。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多个容器侧端子144不限于通过电路基板140配置于端子配置壁部88的结构。多个容器侧端子144也可以直接形成于端子配置壁部88。多个容器侧端子144也可以形成于具有挠性的膜状的部件的表面,通过将该部件安装于端子配置壁部88而配置于端子配置壁部88。
·在第一~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一装置侧接触部与第一容器侧接触部的接触不限于面接触,例如既可以是点接触,也可以是在多个部位接触的结构。第二装置侧接触部与第二容器侧接触部的接触不限于面接触,既可以是点接触,也可以是在多个部位接触的结构。
·液体喷射装置12也可以是喷射或喷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成为微小量的液滴而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拖尾成丝状的状态。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从液体喷出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材料即可,包括高粘度或低粘度的液状体、溶胶、凝胶、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体树脂、液态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液体不仅包括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由颜料、金属颗粒等固态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溶解、分散或者混合在溶剂中的液体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例子,可以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液晶等。在此,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具有喷射液体的装置,上述液体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包含在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使用的电极材料、颜色材料等材料。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喷射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使用且喷射作为试料的液体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精确地对钟表、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将紫外线固化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液向基板上喷射的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是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等蚀刻液的装置。
对能够从上述实施方式和变更例掌握的技术思想进行说明。
容器在将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分别设为X轴、Y轴、Z轴,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所述-Z方向设为铅垂方向时,通过使所述容器从+Y方向朝向-Y方向移动而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加压机构,其将加压流体供给至所述容器;以及支架,其保持多个装置侧端子,并且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X方向一侧和所述-X方向一侧的第一装置侧接触部和第二装置侧接触部,其中,所述容器具备:多个容器侧端子,其能够与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电连接;加压室,其接收所述加压流体的供给;端子配置壁部,其配置有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第一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一装置侧接触部接触;以及第二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二装置侧接触部接触,在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接触时,形成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的各自的表面的多个接触区域以形成倾斜面的方式配置,所述倾斜面朝向包括所述-Y方向的分量和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所述加压室具有多个壁,所述多个壁包括第一壁,其位于所述+Z方向;以及第二壁,其位于所述-Y方向,所述端子配置壁部包括: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在从所述-Y方向朝向所述+Y方向观察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时,该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以将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夹在中间的状态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壁靠所述-Y方向的位置;第一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二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
根据上述结构,设置有第一容器侧接触部的第一延伸部经由端子配置壁部和第一突部而受到与加压室的加压相伴的第二壁的变形的影响。另外,设置有第二容器侧接触部的第二延伸部经由端子配置壁部和第二突部而受到与加压室的加压相伴的第二壁的变形的影响。因此,即使构成加压室的第二壁变形,也不易受到该变形的影响。其结果是,由于能够抑制由加压室的加压引起的第一容器侧接触部和第二容器侧接触部的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在容器侧端子与装置侧端子之间发生接触不良。
在上述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Z方向上,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Z方向上。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在容器侧端子与装置侧端子之间在Z方向上发生接触不良。
在上述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X方向上,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X方向上。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在容器侧端子与装置侧端子之间在X方向上发生接触不良。
在上述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X方向和所述-Z方向上,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X方向和所述-Z方向上。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在容器侧端子与装置侧端子之间在X方向和Z方向上发生接触不良。
在上述容器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截面由圆形或多边形构成,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截面由圆形或多边形构成。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有效地抑制了由加压室的加压引起的第一容器侧接触部和第二容器侧接触部的变形,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容器侧端子与装置侧端子之间发生接触不良。
容器在将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分别设为X轴、Y轴、Z轴,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所述-Z方向设为铅垂方向时,通过使所述容器从+Y方向朝向-Y方向移动而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加压机构,其将加压流体供给至所述容器;以及支架,其保持多个装置侧端子,并且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X方向一侧和所述-X方向一侧的第一装置侧接触部和第二装置侧接触部,其中,所述容器具备:多个容器侧端子,其能够与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电连接;加压室,其接收所述加压流体的供给;端子配置壁部,其配置有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第一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一装置侧接触部接触;以及第二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二装置侧接触部接触,在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接触时,形成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的各自的表面的多个接触区域以形成倾斜面的方式配置,所述倾斜面朝向包括所述-Y方向的分量和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所述加压室具有多个壁,所述多个壁包括:第一壁,其位于所述+Z方向;以及第二壁,其位于所述-Y方向,所述端子配置壁部包括: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在从所述-Y方向朝向所述+Y方向观察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时,该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以将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夹在中间的状态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壁靠所述-Y方向的位置;第一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以及第二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二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突部的所述-X方向和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Z方向上,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突部的所述+X方向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Z方向上。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来抑制容器侧端子与装置侧端子之间的X方向上的接触不良的发生。能够通过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来抑制容器侧端子与装置侧端子之间的Z方向上的接触不良的发生。
液体喷射系统在将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分别设为X轴、Y轴、Z轴,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所述-Z方向设为铅垂方向时,具备: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加压机构,其将加压流体供给至所述容器;以及支架,其保持多个装置侧端子,并且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X方向一侧和所述-X方向一侧的第一装置侧接触部和第二装置侧接触部;以及容器,其通过从+Y方向朝向-Y方向移动而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所述容器是上述的容器。根据该结构,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容器相同的效果。
Claims (7)
1.一种容器,其在将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分别设为X轴、Y轴、Z轴,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所述-Z方向设为铅垂方向时,
通过使所述容器从+Y方向朝向-Y方向移动而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加压机构,其将加压流体供给至所述容器;以及支架,其保持多个装置侧端子,并且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X方向一侧和所述-X方向一侧的第一装置侧接触部和第二装置侧接触部,
其中,所述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容器侧端子,其能够与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电连接;
加压室,其接收所述加压流体的供给;
端子配置壁部,其配置有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
第一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一装置侧接触部接触;以及
第二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二装置侧接触部接触,
在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接触时,形成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的各自的表面的多个接触区域以形成倾斜面的方式配置,所述倾斜面朝向包括所述-Y方向的分量和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
所述加压室具有多个壁,所述多个壁包括:
第一壁,其位于所述+Z方向;以及
第二壁,其位于所述-Y方向,
所述端子配置壁部包括:
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在从所述-Y方向朝向所述+Y方向观察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时,该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以将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夹在中间的状态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壁靠所述-Y方向的位置;
第一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二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
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Z方向上,
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Z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X方向上,
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X方向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X方向和所述-Z方向上,
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X方向和所述-Z方向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截面由圆形或多边形构成,
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截面由圆形或多边形构成。
6.一种容器,其在将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分别设为X轴、Y轴、Z轴,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所述-Z方向设为铅垂方向时,
通过使所述容器从+Y方向朝向-Y方向移动而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装置具备:加压机构,其将加压流体供给至所述容器;以及支架,其保持多个装置侧端子,并且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X方向一侧和所述-X方向一侧的第一装置侧接触部和第二装置侧接触部,
其中,所述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容器侧端子,其能够与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电连接;
加压室,其接收所述加压流体的供给;
端子配置壁部,其配置有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
第一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一装置侧接触部接触;以及
第二容器侧接触部,其能够与所述第二装置侧接触部接触,
在多个所述装置侧端子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接触时,形成于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的各自的表面的多个接触区域以形成倾斜面的方式配置,所述倾斜面朝向包括所述-Y方向的分量和所述+Z方向的分量的方向,
所述加压室具有多个壁,所述多个壁包括:
第一壁,其位于所述+Z方向;以及
第二壁,其位于所述-Y方向,
所述端子配置壁部包括:
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在从所述-Y方向朝向所述+Y方向观察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时,该第一突部和第二突部以将多个所述容器侧端子夹在中间的状态在所述X方向上相互对置的方式设置在比所述第二壁靠所述-Y方向的位置;
第一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一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以及
第二延伸部,其从所述第二突部向所述-Y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突部的所述-X方向和所述第一延伸部的所述-Z方向上,
所述第二容器侧接触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突部的所述+X方向和所述第二延伸部的所述-Z方向上。
7.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在将相互正交的三个空间轴分别设为X轴、Y轴、Z轴,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沿着所述X轴、Y轴、Z轴的负方向分别设为-X方向、-Y方向、-Z方向,将所述-Z方向设为铅垂方向时,具备:
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加压机构,其将加压流体供给至所述容器;以及支架,其保持多个装置侧端子,并且具有分别设置在所述+X方向一侧和所述-X方向一侧的第一装置侧接触部和第二装置侧接触部;以及
容器,其通过从+Y方向朝向-Y方向移动而安装于所述液体喷射装置,
其中,所述液体喷射系统的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是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12824A JP7183823B2 (ja) | 2019-01-29 | 2019-01-29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JP2019-012824 | 2019-01-2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83231A true CN111483231A (zh) | 2020-08-04 |
CN111483231B CN111483231B (zh) | 2022-09-13 |
Family
ID=71733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073281.9A Active CN111483231B (zh) | 2019-01-29 | 2020-01-22 | 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14369B2 (zh) |
JP (1) | JP7183823B2 (zh) |
CN (1) | CN11148323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4606596U (zh) * | 2020-09-21 | 2021-11-05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墨量检测机构、墨盒以及打印机 |
JP7533069B2 (ja) * | 2020-09-25 | 2024-08-1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
CN219256819U (zh) | 2022-07-26 | 2023-06-27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墨盒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61276A (zh) * | 2010-02-12 | 2011-08-2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端子间连接构造、液体容纳容器及液体容纳容器的组装方法 |
CN103313857A (zh) * | 2012-01-13 | 2013-09-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印刷装置、液体容纳容器、印刷系统、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
CN203401816U (zh) * | 2013-07-19 | 2014-01-22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墨盒 |
CN104442007A (zh) * | 2013-09-20 | 2015-03-2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容纳体以及基板支撑部件 |
CN104723686A (zh) * | 2013-12-18 | 2015-06-2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单元 |
CN106004057A (zh) * | 2015-03-30 | 2016-10-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容器、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CN108501537A (zh) * | 2017-02-28 | 2018-09-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体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277276B2 (ja) | 2004-01-30 | 2009-06-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TWM280554U (en) | 2005-07-20 | 2005-11-11 | Molex Taiwan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6476551B2 (ja) | 2013-05-15 | 2019-03-0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
JP2017056706A (ja) * | 2015-09-18 | 2017-03-2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端子接続部及びカートリッジ |
EP3412463B1 (en) | 2016-02-05 | 2021-05-26 |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 Ink cartridge |
JP6409947B2 (ja) * | 2017-11-29 | 2018-10-2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 |
-
2019
- 2019-01-29 JP JP2019012824A patent/JP7183823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1-22 CN CN202010073281.9A patent/CN111483231B/zh active Active
- 2020-01-28 US US16/774,378 patent/US1101436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61276A (zh) * | 2010-02-12 | 2011-08-2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端子间连接构造、液体容纳容器及液体容纳容器的组装方法 |
CN103313857A (zh) * | 2012-01-13 | 2013-09-18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盒、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印刷装置、液体容纳容器、印刷系统、以及端子连接结构 |
CN203401816U (zh) * | 2013-07-19 | 2014-01-22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喷墨墨盒 |
CN104442007A (zh) * | 2013-09-20 | 2015-03-2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容器、液体容纳体以及基板支撑部件 |
CN104723686A (zh) * | 2013-12-18 | 2015-06-2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供给单元 |
CN106004057A (zh) * | 2015-03-30 | 2016-10-12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容器、容器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CN108501537A (zh) * | 2017-02-28 | 2018-09-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纳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238719A1 (en) | 2020-07-30 |
JP2020121415A (ja) | 2020-08-13 |
JP7183823B2 (ja) | 2022-12-06 |
US11014369B2 (en) | 2021-05-25 |
CN111483231B (zh) | 2022-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14164B2 (en) | Cartridge, cartridge unit,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 |
CN111483231B (zh) | 容器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
CN106915159B (zh) | 液体供给单元和液体喷射系统 | |
EP2666637B1 (en) | Cover and liquid container | |
CN108724955B (zh) | 液体供给单元 | |
CN111356591B (zh) | 容器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15107372A (zh) | 容器 | |
JP2023004665A (ja) |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 |
EP3381695B1 (en) | Liquid supply unit and liquid ejection device | |
JP2017056686A (ja) | 端子接続部および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14014948A (ja) | カートリッジ | |
JP2020128068A (ja) | カートリッジ及び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US20190084311A1 (en) | Liquid Supply Unit | |
CN110171208B (zh) | 墨水连接针、墨水填充用器具、墨盒 | |
JP6915705B2 (ja) | 液体供給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 | |
US20230398783A1 (en) | Cartridge and printing system | |
CN117500670A (zh) | 容器和印刷系统 | |
TWI647121B (zh) | Liquid supply unit | |
KR20230062856A (ko) | 카트리지, 인쇄 시스템, 및 인쇄 장치 | |
TW201932314A (zh) | 卡匣 | |
JP2014014949A (ja) | 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印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