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72210B - 轨道道岔 - Google Patents

轨道道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72210B
CN111472210B CN202010272908.3A CN202010272908A CN111472210B CN 111472210 B CN111472210 B CN 111472210B CN 202010272908 A CN202010272908 A CN 202010272908A CN 111472210 B CN111472210 B CN 1114722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driven
rail
driving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729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72210A (zh
Inventor
刘飞香
罗建利
周文
方永东
张亚军
霍震杨
郑桂东
葛振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7290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722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72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2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72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72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7/00Switches; Crossings
    • E01B7/10Fro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LGUIDING RAILWAY TRAFFIC; ENSURING THE SAFETY OF RAILWAY TRAFFIC
    • B61L5/00Local operating mechanisms for points or track-mounted scotch-blocks; Visible or audible signals; Local operating mechanisms for visible or audible signals
    • B61L5/06Electric devices for operating points or scotch-blocks, e.g. using electromotive driving means
    • B61L5/065Construction of driving mechanis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7/00Switches; Crossings
    • E01B7/10Frogs
    • E01B7/14Frogs with movable par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202/00Characteristics of moving parts of rail systems, e.g. switches, special frogs, tongues
    • E01B2202/02Nature of the movement
    • E01B2202/021Turning or til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 E01B2202/024Turning or tilting or elastically bending about vertic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道岔,轨道道岔包括:固定轨道;从动轨道组件,与固定轨道相连接;主动轨道,与从动轨道组件相连接,从动轨道组件位于固定轨道和主动轨道之间;其中,主动轨道相对固定轨道摆动,摆动的主动轨道带动从动轨道组件运动。通过设置由主动轨道对接岔路并通过主动轨道带动从动轨道组件运动的轨道道岔结构,使主动轨道成为对接和驱动的轨道结构,以将轨道道岔主题的弯转和摆动集中在从动轨道组件上实现,从而缩短了主动轨道的长度,简化了主动轨道的结构复杂度,进而降低主动轨道的制造难度,并使轨道道岔可以满足三条岔路以上的轨道切换。

Description

轨道道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轨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道岔。
背景技术
磁浮道岔是磁浮线路中的换线设备,磁浮道岔的类型主要包括单开道岔、三开道岔、单渡线道岔及交叉渡线道岔,三开及渡线等道岔类型均是以单开道岔为基础衍生而来。目前磁浮交通领域还未有五开道岔,若五开道岔也采用类似三开道岔结构型式,则需要加长主动梁的长度,主动梁长度过长,制造难度太大,无法实现,若加大转辙角度,相邻梁间转角过大,影响列车通过的安全。此外在车场线,为实现全部列车进库保养检修的需要,通常需在车场线设置多个单开、三开等道岔,占地面积较大,控制复杂,成本高。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可以适用于五开甚至更多岔路选择的道岔结构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轨道道岔。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道岔,轨道道岔包括:固定轨道;从动轨道组件,与固定轨道相连接;主动轨道,与从动轨道组件相连接,从动轨道组件位于固定轨道和主动轨道之间;其中,主动轨道相对固定轨道摆动,摆动的主动轨道带动从动轨道组件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轨道道岔包括固定轨道、从动轨道组件和主动轨道。固定轨道为轨道道岔的接入端,车辆由固定轨道驶入轨道道岔。主动轨道和从动轨道组件组成了轨道道岔的轨道切换结构,主动轨道为轨道道岔的接出端,列车由主动轨道驶入岔路轨道。其中从动轨道组件设置在主动轨道和固定轨道之间,并与主动轨道和固定轨道相连接,以形成固定轨道-从动轨道-主动轨道的轨道结构。在切换岔路的过程中,主动轨道相对固定轨道摆动,以将主动轨道从当前连接岔路切换至其他岔路上。期间,摆动的主动轨道带动从动轨道组件一同运动,以使从动轨道组件的位置和形状与完成岔路切换的主动轨道相匹配。通过设置由主动轨道对接岔路并通过主动轨道带动从动轨道组件运动的轨道道岔结构,使主动轨道成为对接和驱动的轨道结构,以将轨道道岔主题的弯转和摆动集中在从动轨道组件上实现,从而缩短了主动轨道的长度,简化了主动轨道的结构复杂度,进而降低主动轨道的制造难度。并且,设置在主动轨道和固定轨道间的从动轨道组件的转动不受限制和干涉,转辙角度范围较大,可以满足三条岔路以上的轨道切换,以通过该轨道道岔替代多个常规的单开、三开道岔。进而实现了优化轨道道岔结构,缩短主动轨道长度,降低轨道道岔生产难度,拓宽轨道道岔适用岔路数目,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的技术效果。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轨道道岔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从动轨道组件包括多个从动轨道,多个从动轨道之间转动相连接,且多个从动轨道相串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从动轨道组件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从动轨道组件由多个从动轨道组成,多个从动轨道之间转动相连,并且多个从动轨道相串接。工作过程中,多个串接的从动轨道随同主动轨道一同摆动,并在摆动过程中发生弯转,以满足切换岔路过程中的转向需求。通过将多个转动相连的从动轨道串接在一起,增大了从动轨道组件的转辙角度,使从动轨道组件可以适用于三条岔路以上的切换,从而实现了优化轨道道岔结构,提升轨道道岔适用范围的技术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多个从动轨道包括:第一从动轨道,第一从动轨道的一端与固定轨道相铰接;第二从动轨道,第二从动轨道的一端与第一从动轨道的另一端相铰接;第三从动轨道,第三从动轨道的一端与第二从动轨道的另一端相铰接,第三从动轨道的另一端与主动轨道相铰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从动轨道组件包括第一从动轨道、第二从动轨道和第三从动轨道三个从动轨道。第一从动轨道与固定轨道相铰接,第三主动轨道与主动轨道相铰接,第二主动轨道设置在第一主动轨道和第三主动轨道之间,且第二主动轨道与第一主动轨道和第三主动轨道相铰接。岔路切换过程中,摆动的主动轨道带动第一从动轨道、第二从动轨道和第三从动轨道同步摆动,摆动过程中第一从动轨道、第二从动轨道和第三从动轨道朝主动轨道的摆动方向发生一定程度的弯转,从而保证从动轨道组件可以满足较大转辙角度的岔路切换。通过设置上述三个从动轨道组成从动轨道组件,使轨道道岔可以适用五条岔路的切换,从而在不增加主动轨道长度的情况下拓宽轨道道岔适用范围,缩减轨道道岔总数目,减少轨道道岔布置成本和占用空间的技术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任一从动轨道上均设置有第一导轮,从动轨道组件还包括:第一转轴,第一转轴被配置为适于与地面相连接;第一铰轴连杆,第一铰轴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转轴相连接,第一铰轴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轨道上的第一导轮相连接;第二转轴,第二转轴被配置为适于与地面相连接;第二铰轴连杆,第二铰轴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转轴相连接,第二铰轴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从动轨道上的第一导轮相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从动轨道组件还包括第一导轮、第一转轴、第一铰轴连杆、第二转轴和第二铰轴连杆。每个从动轨道的底部都设置有可承载并同时引到从动轨道运动的第一导轮。第一转轴与铺设轨道道岔的地面相连接,第一铰轴连杆的一端与第一转轴转动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轨道上的第一导轮相连接。第二转轴与铺设轨道道岔的地面相连接,第二铰轴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转轴转动相连,另一端与第三从动轨道上的第一导轮转动相连。通过设置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铰轴连杆和第二铰轴连杆将从动轨道组件上的各个转动点连接在一起,一方面起到限制从动轨道组件转动幅度避免从动轨道组件的过度转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每条从动轨道的转动中心限制在固定端和固定轨道所在的道岔中心线上。进而实现优化轨道道岔结构,提升轨道道岔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轨道道岔还包括:驱动装置,与主动轨道相连接,驱动装置驱动主动轨道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轨道道岔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主动轨道相连接,用于驱动主动轨道以预定轨迹运动。岔路切换过程中,驱动装置带动主动轨道摆动,摆动的主动轨道带动从动轨道组件一同摆动,摆动的从动轨道通过弯转以适应岔路切换的需求。通过设置驱动装置,使轨道道岔可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自动运行,一方面提升产品的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道岔切换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而实现优化轨道道岔结构,提升轨道道岔可靠性与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包括:摇臂,摇臂上设置有第二导轮;驱动组件,设置于主动轨道上,与摇臂相连接,驱动组件驱动摇臂转动;基座,基座上设置有导槽,第二导轮在导槽内运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包括摇臂、驱动组件和基座。基座固定在铺设轨道道岔的地面上,驱动装置设置在基座和主动轨道之间。驱动组件与摇臂相连接,摇臂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转动,其中摇臂上设置有第二导轮,基座上设置有第二导轮相匹配的导槽,第二导轮放置在导槽中并在导槽内运动。岔路切换过程中,驱动组件驱动摇臂转动,转动的摇臂通过第二导轮和导槽的配合相对基座移动,从而带动驱动组件和主动轨道一同移动,以实现主动轨道在岔路切换过程中的定轨迹运动,进而完成轨道岔路的切换。通过设置摇臂和导槽可以准确定位主动轨道的转动中心,优选将主动轨道的转动中心定位在固定轨道的中心线上,并将其中一个岔路设置在该中心线上,其余岔路均匀分布在中心线的两侧,保证轨道道岔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岔路切换,确保轨道道岔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摇臂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导轮,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导槽,转动的摇臂带动第二导轮在导槽内移动,和/或转动的摇臂带动第二导轮由当前导槽移动至其他导槽中。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摇臂和导槽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基座上设置至少三个导槽,每个摇臂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导轮,三个导槽的分布方式与主动轨道的摆动轨迹对应,每个导槽的两侧分别对应一个主动轨道的岔路切换位置。工作过程中,驱动组件带动摇臂转动,转动的摇臂促使第二导轮相对导槽运动,其中两个第二导轮只有一个在导槽内移动,另一个导轮由一个导槽切换至另一个导槽,当其中一个第二导轮完成导槽的切换时,另一个第二导轮即将脱离当前导槽并切换至与当前导槽相间隔的导槽中。从而使主动轨道的摆动中心定位在固定轨道的中线上,并确保主动轨道的运动轨迹稳定可靠。进而实现优化轨道道岔结构,提升轨道道岔工作可靠性,提升轨道道岔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传动轴,与电机相连接,电机驱动传动轴转动;减速器,减速器连接传动轴和摇臂。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驱动组件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驱动组件包括电机、传动轴和减速器。电机与传动轴相连接,传动轴与减速器相连接,减速器与摇臂相连接,电机通电后将动力由传动轴传递至减速器上,经由减速器减速增扭后带动摇臂转动。其中,每个电机对应设置有两个减速器和两个摇臂,传动轴分别将动力传递至两个减速器上,以驱动两个摇臂同步转动,从而保证主动轨道可靠运行。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从动轨道组件还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导轨,第一导轮在导轨上运动;第一锁紧装置,设置于底座上,与第三从动轨道相连接,第一锁紧装置锁定底座和第三从动轨道;第二锁紧装置,设置于底座上,与主动轨道相连接,第二锁紧装置锁定底座和主动轨道。
在该技术方案中,从动轨道组件还包括底座和锁紧装置。底座与铺设轨道道岔的地面相连接,底座上设置有供从动轨道导向的导轨,每个从动轨道上的第一导轮在导轨内运动,以保证从动轨道组件的运动轨迹符合岔路切换需求。第一锁紧装置设置在底座上,与第三从动轨道相连接,其中第一锁紧装置至少为两个,通过操作第一锁紧装置可以将第三从动轨道紧锁在底座上,以避免从动轨道组件进一步运动。第二锁紧装置设置在底座上,与主动轨道相连接,以通过操作第二锁紧装置将主动轨道紧锁在底座上,从而在不需要主动轨道运动的情况下避免主动轨道发生偏移。工作过程中,主动轨道带动从动轨道组件完成与对应岔路的轨道对接后,第一锁紧装置完成从动轨道组件与底座的锁定,第二锁紧装置完成主动轨道与底座的锁定。从而保证列车行驶在轨道道岔上时,从动轨道组件和主动轨道不会因外力出现错位和偏斜,进而保证列车的行驶安全,提升轨道道岔的可靠性。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轨道道岔还包括:多个轨道接口,主动轨道与多个轨道接口中的其中一个轨道接口相连接,每个轨道接口对应不同的轨道岔路;其中,轨道接口为五个。
在该技术方案中,轨道道岔还包括多个轨道接口,每个轨道接口对应一条轨道岔路,主动轨道与多个轨道接口中的一个相连接,在切换过程中,主动轨道移动至另一个轨道接口处并与该轨道结构相连接,以完成轨道岔路的切换。其中轨道接口为五个,五个轨道接口对应五条不同的轨道岔路,通过设置五个轨道接口,大幅度提升了轨道道岔的适用范围,从而精简轨道网络上的道岔总数,进而所见轨道道岔的占地面积,降低铺设成本。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轨道道岔的主视图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轨道道岔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轨道道岔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轨道道岔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轨道道岔,10固定轨道,20从动轨道组件,202第一从动轨道,204第二从动轨道,206第三从动轨道,208第一转轴,210第一铰轴连杆,211第二转轴,212第二铰轴连杆,214底座,216导轨,218第一锁紧装置,219第二锁紧装置,30主动轨道,40驱动装置,402摇臂,404驱动组件,406电机,408传动轴,410减速器,412基座,414导槽,50轨道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轨道道岔1。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轨道道岔1,轨道道岔1包括:固定轨道10;从动轨道组件20,与固定轨道10相连接;主动轨道30,与从动轨道组件20相连接,从动轨道组件20位于固定轨道10和主动轨道30之间;其中,主动轨道30相对固定轨道10摆动,摆动的主动轨道30带动从动轨道组件20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轨道道岔1包括固定轨道10、从动轨道组件20和主动轨道30。固定轨道10为轨道道岔1的接入端,车辆由固定轨道10驶入轨道道岔1。主动轨道30和从动轨道组件20组成了轨道道岔1的轨道切换结构,主动轨道30为轨道道岔1的接出端,列车由主动轨道30驶入岔路轨道。其中从动轨道组件20设置在主动轨道30和固定轨道10之间,并与主动轨道30和固定轨道10相连接,以形成固定轨道10-从动轨道-主动轨道30的轨道结构。在切换岔路的过程中,主动轨道30相对固定轨道10摆动,以将主动轨道30从当前连接岔路切换至其他岔路上。期间,摆动的主动轨道30带动从动轨道组件20一同运动,以使从动轨道组件20的位置和形状与完成岔路切换的主动轨道30相匹配。通过设置由主动轨道30对接岔路并通过主动轨道30带动从动轨道组件20运动的轨道道岔1结构,使主动轨道30成为对接和驱动的轨道结构,以将轨道道岔1主题的弯转和摆动集中在从动轨道组件20上实现,从而缩短了主动轨道30的长度,简化了主动轨道30的结构复杂度,进而降低主动轨道30的制造难度。并且,设置在主动轨道30和固定轨道10间的从动轨道组件20的转动不受限制和干涉,转辙角度范围较大,可以满足三条岔路以上的轨道切换,以通过该轨道道岔1替代多个常规的单开、三开道岔。进而实现了优化轨道道岔1结构,缩短主动轨道30长度,降低轨道道岔1生产难度,拓宽轨道道岔1适用岔路数目,降低用户使用成本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从动轨道组件20包括多个从动轨道,多个从动轨道之间转动相连接,且多个从动轨道相串接。
在该实施例中,对从动轨道组件20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从动轨道组件20由多个从动轨道组成,多个从动轨道之间转动相连,并且多个从动轨道相串接。工作过程中,多个串接的从动轨道随同主动轨道30一同摆动,并在摆动过程中发生弯转,以满足切换岔路过程中的转向需求。通过将多个转动相连的从动轨道串接在一起,增大了从动轨道组件20的转辙角度,使从动轨道组件20可以适用于三条岔路以上的切换,从而实现了优化轨道道岔1结构,提升轨道道岔1适用范围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从动轨道包括:第一从动轨道202,第一从动轨道202的一端与固定轨道10相铰接;第二从动轨道204,第二从动轨道204的一端与第一从动轨道202的另一端相铰接;第三从动轨道206,第三从动轨道206的一端与第二从动轨道204的另一端相铰接,第三从动轨道206的另一端与主动轨道30相铰接。
在该实施例中,从动轨道组件20包括第一从动轨道202、第二从动轨道204和第三从动轨道206三个从动轨道。第一从动轨道202与固定轨道10相铰接,第三主动轨道30与主动轨道30相铰接,第二主动轨道30设置在第一主动轨道30和第三主动轨道30之间,且第二主动轨道30与第一主动轨道30和第三主动轨道30相铰接。岔路切换过程中,摆动的主动轨道30带动第一从动轨道202、第二从动轨道204和第三从动轨道206同步摆动,摆动过程中第一从动轨道202、第二从动轨道204和第三从动轨道206朝主动轨道30的摆动方向发生一定程度的弯转,从而保证从动轨道组件20可以满足较大转辙角度的岔路切换。通过设置上述三个从动轨道组成从动轨道组件20,使轨道道岔1可以适用五条岔路的切换,从而在不增加主动轨道30长度的情况下拓宽轨道道岔1适用范围,缩减轨道道岔1总数目,减少轨道道岔1布置成本和占用空间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任一从动轨道上均设置有第一导轮(图中未示出),从动轨道组件20还包括:第一转轴208,第一转轴208被配置为适于与地面相连接;第一铰轴连杆210,第一铰轴连杆210的一端与第一转轴208相连接,第一铰轴连杆210的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轨道204上的第一导轮相连接;第二转轴211,第二转轴211被配置为适于与地面相连接;第二铰轴连杆212,第二铰轴连杆212的一端与第二转轴211相连接,第二铰轴连杆212的另一端与第三从动轨道206上的第一导轮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从动轨道组件20还包括第一导轮、第一转轴208、第一铰轴连杆210、第二转轴211和第二铰轴连杆212。每个从动轨道的底部都设置有可承载并同时引到从动轨道运动的第一导轮。第一转轴208与铺设轨道道岔1的地面相连接,第一铰轴连杆210的一端与第一转轴208转动相连,另一端与第二从动轨道204上的第一导轮相连接。第二转轴211与铺设轨道道岔的地面相连接,第二铰轴连杆212的一端与第二转轴211转动相连,另一端与第三从动轨道206上的第一导轮转动相连。通过设置第一转轴208、第二转轴211、第一铰轴连杆210和第二铰轴连杆212将从动轨道组件20上的各个转动点连接在一起,一方面起到限制从动轨道组件20转动幅度避免从动轨道组件20的过度转动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每条从动轨道的转动中心限制在固定端和固定轨道10所在的道岔中心线上。进而实现优化轨道道岔1结构,提升轨道道岔1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轨道道岔1还包括:驱动装置40,与主动轨道30相连接,驱动装置40驱动主动轨道30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轨道道岔1还包括驱动装置40,驱动装置40与主动轨道30相连接,用于驱动主动轨道30以预定轨迹运动。岔路切换过程中,驱动装置40带动主动轨道30摆动,摆动的主动轨道30带动从动轨道组件20一同摆动,摆动的从动轨道通过弯转以适应岔路切换的需求。通过设置驱动装置40,使轨道道岔1可在驱动装置40的作用下自动运行,一方面提升产品的自动化程度,另一方面可以提升道岔切换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而实现优化轨道道岔1结构,提升轨道道岔1可靠性与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驱动装置40包括:摇臂402,摇臂402上设置有第二导轮(图中未示出);驱动组件404,设置于主动轨道30上,与摇臂402相连接,驱动组件404驱动摇臂402转动;基座412,基座412上设置有导槽414,第二导轮在导槽414内运动。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装置40包括摇臂402、驱动组件404和基座412。基座412固定在铺设轨道道岔1的地面上,驱动装置40设置在基座412和主动轨道30之间。驱动组件404与摇臂402相连接,摇臂402在驱动组件404的作用下转动,其中摇臂402上设置有第二导轮,基座412上设置有第二导轮相匹配的导槽414,第二导轮放置在导槽414中并在导槽414内运动。岔路切换过程中,驱动组件404驱动摇臂402转动,转动的摇臂402通过第二导轮和导槽414的配合相对基座412移动,从而带动驱动组件404和主动轨道30一同移动,以实现主动轨道30在岔路切换过程中的定轨迹运动,进而完成轨道岔路的切换。通过设置摇臂402和导槽414可以准确定位主动轨道30的转动中心,优选将主动轨道30的转动中心定位在固定轨道10的中心线上,并将其中一个岔路设置在该中心线上,其余岔路均匀分布在中心线的两侧,保证轨道道岔1可以提供尽可能多的岔路切换,确保轨道道岔1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摇臂40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导轮,基座41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导槽414,转动的摇臂402带动第二导轮在导槽414内移动,和/或转动的摇臂402带动第二导轮由当前导槽414移动至其他导槽414中。
在该实施例中,对摇臂402和导槽414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基座412上设置至少三个导槽414,每个摇臂402上设置有两个第二导轮,三个导槽414的分布方式与主动轨道30的摆动轨迹对应,每个导槽414的两侧分别对应一个主动轨道30的岔路切换位置。工作过程中,驱动组件404带动摇臂402转动,转动的摇臂402促使第二导轮相对导槽414运动,其中两个第二导轮只有一个在导槽414内移动,另一个导轮由一个导槽414切换至另一个导槽414,当其中一个第二导轮完成导槽414的切换时,另一个第二导轮即将脱离当前导槽414并切换至与当前导槽414相间隔的导槽414中。从而使主动轨道30的摆动中心定位在固定轨道10的中线上,并确保主动轨道30的运动轨迹稳定可靠。进而实现优化轨道道岔1结构,提升轨道道岔1工作可靠性,提升轨道道岔1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组件404包括:电机406;传动轴408,与电机406相连接,电机406驱动传动轴408转动;减速器410,减速器410连接传动轴408和摇臂402。
在该实施例中,对驱动组件404的结构做出了具体限定。驱动组件404包括电机406、传动轴408和减速器410。电机406与传动轴408相连接,传动轴408与减速器410相连接,减速器410与摇臂402相连接,电机406通电后将动力由传动轴408传递至减速器410上,经由减速器410减速增扭后带动摇臂402转动。其中,每个电机406对应设置有两个减速器410和两个摇臂402,传动轴408分别将动力传递至两个减速器410上,以驱动两个摇臂402同步转动,从而保证主动轨道30可靠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从动轨道组件20还包括:底座214,底座214上设置有导轨216,第一导轮在导轨216上运动;第一锁紧装置218,设置于底座214上,与第三从动轨道206相连接,第一锁紧装置218锁定底座214和第三从动轨道206;第二锁紧装置219,设置于底座214上,与主动轨道30相连接,第二锁紧装置219锁定底座214和主动轨道30。
在该实施例中,从动轨道组件20还包括底座214和锁紧装置。底座214与铺设轨道道岔1的地面相连接,底座214上设置有供从动轨道导向的导轨216,每个从动轨道上的第一导轮在导轨216内运动,以保证从动轨道组件20的运动轨迹符合岔路切换需求。第一锁紧装置218设置在底座214上,与第三从动轨道206相连接,其中第一锁紧装置218至少为两个,通过操作第一锁紧装置218可以将从动轨道组件20紧锁在底座214上,以避免从动轨道组件20进一步运动。第二锁紧装置219设置在底座214上,与主动轨道30相连接,以通过操作第二锁紧装置219将主动轨道30紧锁在底座214上,从而在不需要主动轨道30运动的情况下避免主动轨道30发生偏移。工作过程中,主动轨道30带动从动轨道组件20完成与对应岔路的轨道对接后,第一锁紧装置218完成从动轨道组件20与底座214的锁定,第二锁紧装置219完成主动轨道30与底座214的锁定。从而保证列车行驶在轨道道岔1上时,从动轨道组件20和主动轨道30不会因外力出现错位和偏斜,进而保证列车的行驶安全,提升轨道道岔1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轨道道岔1还包括:多个轨道接口50,主动轨道30与多个轨道接口50中的其中一个轨道接口50相连接,每个轨道接口50对应不同的轨道岔路;其中,轨道接口50为五个。
在该实施例中,轨道道岔1还包括多个轨道接口50,每个轨道接口50对应一条轨道岔路,主动轨道30与多个轨道接口50中的一个相连接,在切换过程中,主动轨道30移动至另一个轨道接口50处并与该轨道结构相连接,以完成轨道岔路的切换。其中轨道接口50为五个,五个轨道接口50对应五条不同的轨道岔路,通过设置五个轨道接口50,大幅度提升了轨道道岔1的适用范围,从而精简轨道网络上的道岔总数,进而所见轨道道岔1的占地面积,降低铺设成本。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该轨道道岔1由固定轨道10、轨道接口50、及设于固定轨道10与轨道接口50之间的活动道岔梁(主动轨道30和从动轨道)、铰轴连杆(第一铰轴连杆210和第二铰轴连杆212)、锁紧装置、驱动装置40、基座412等部件组成;活动道岔梁包含主动轨道30、第三从动轨道206、第二从动轨道204及第一从动轨道202;3个从动梁分别各自固定的转动中心,转动中心位于轨道道岔1正线位中心线上;在主动轨道30及从动梁下方设置有若干个可沿导轨216移动的台车,台车上设置有第一导轮;主动轨道30下方设置有驱动装置40,主动轨道30的转动中心随转辙角度的变化沿磁浮轨道道岔1正线位的中心线移动,导槽414设置在基座412上,且分布在相邻道岔线为的角平分位置;在第三从动轨道206下方设置有两组锁紧装置,主动轨道30靠近轨道接口50位置。
该轨道道岔1结构简单,可提供五条岔路的切换,控制安全、可靠,用于车场线,可有效降低工程造价。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该道岔由固定轨道10、第一从动轨道202、第二从动轨道204、第三从动轨道206、主动轨道30、轨道接口50、铰轴连杆、台车、锁紧装置、驱动装置40及基座412组成,第二从动轨道204、第三从动轨道206、主动轨道30下方设置有多个可沿轨道移动的台车,台车上设置有第一导轮,第三从动轨道206下方设置有两个锁紧装置,主动轨道30靠近轨道接口50端设置有一个锁紧装置,主动轨道30靠近从动轨道组件20端设置有驱动装置40,第二从动轨道204、第三从动轨道206底部台车分别通过铰轴连杆与固定转动中心基础相连,第一从动轨道202、第二从动轨道204及第三从动轨道206分别有一个固定的转动中心,且三个转动中心位于道岔正线位中心线上。
如图3和图4所示,该道岔可实现5个岔位转辙,第一从动轨道202,第二从动轨道204和第三从动轨道206均转辙不同角度,实现折线拟合曲线。其中,固定轨道10长度为a,第一从动轨道202长度为b,固定轨道10和第一从动轨道202的长度为L1,第二从动轨道204的长度为L1,第三从动轨道206的长度为L2,主动轨道30的长度为L3,位于中线上的轨道接口50与相邻的轨道接口50的直线距离为c,间隔的轨道接口50与中线上的轨道接口50的距离为c+d。在将主动轨道30转动至相邻轨道接口50的过程中,转角为θ。
如图4和图5所示,驱动装置40由两个减速器410、电机406、传动轴408、导槽414及摇臂402组成,所述减速器410、电机406安装在主动轨道30底部,驱动电机406分别通过传动轴408与两端减速器410相连,导槽414设置在基座412上,且导槽414分别分布在主动轨道30所在两个岔位中心线的角平分线上,两个减速器410下方分别安装有摇臂402,摇臂402两端的第二导轮在摇臂402转动的过程中有一个第二导轮在导槽414中转动及移动。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在固定轨道10、轨道接口50中间设置多个从动轨道,多个从动轨道包含第一从动轨道202、第二从动轨道204和第三从动轨道206,主动轨道30下方设置有驱动装置40,3个从动轨道分别有各自的固定转动中心,驱动装置40驱动电机406转动,通过传动轴408传递给减速器410,分别带动两个摇臂402转动,摇臂402的一端上的第二导轮在导槽414中转动及移动,带动主动轨道30转辙,多个从动轨道相互之间设置有梁间连接装置,主动轨道30将力传动给从动轨道组件20,带动多个从动轨道绕各自的转动中心转动,通过导槽414位置的设置,实现道岔精确转辙至不同的岔位,再通过锁紧装置将轨道道岔1牢固锁定。
具体地,分段设置主动轨道30及多个从动轨道,避免了单个轨道长度太长带来的制造难度问题;主动轨道30的转动中心随转辙角度的变化沿磁浮道岔正线位中心线移动,各从动轨道的转动中心为设于磁浮道岔正线位中心线上的固定转动中心,使得主动轨道30的转辙角度大,并可有效带动从动轨道沿固定转动中心转动,其在减小轨道道岔1长度的同时,有效保证了道岔的小旁弯转辙,提高列车通过舒适性。电机406及减速器410安装在主动轨道30上,导槽414安装在基座412上,可有效减少摇臂402的长度,提高轨道道岔1转辙的平稳性及减少驱动所需的功率。
在本发明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轨道;
从动轨道组件,与所述固定轨道相连接;
主动轨道,与所述从动轨道组件相连接,所述从动轨道组件位于所述固定轨道和所述主动轨道之间;
其中,所述主动轨道相对所述固定轨道摆动,摆动的所述主动轨道带动所述从动轨道组件运动;
驱动装置,与所述主动轨道相连接,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动轨道运动;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
摇臂,所述摇臂上设置有第二导轮;
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动轨道上,与所述摇臂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摇臂转动;
基座,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导槽,所述第二导轮在所述导槽内运动;
所述摇臂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导轮,所述基座上设置有至少三个所述导槽,转动的所述摇臂带动所述第二导轮在所述导槽内移动,和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导轮在所述导槽内移动,另一个所述第二导轮从当前所述导槽移动至另一个所述导槽,当另一个所述第二导轮完成所述导槽切换时,转动的所述摇臂带动一个所述第二导轮由当前所述导槽移动至其他所述导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轨道组件包括多个从动轨道,多个从动轨道之间转动相连接,且多个所述从动轨道相串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从动轨道包括:
第一从动轨道,所述第一从动轨道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轨道相铰接;
第二从动轨道,所述第二从动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从动轨道的另一端相铰接;
第三从动轨道,所述第三从动轨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轨道的所述另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三从动轨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主动轨道相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从动轨道上均设置有第一导轮,所述从动轨道组件还包括:
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被配置为适于与地面相连接;
第一铰轴连杆,所述第一铰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一铰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从动轨道上的所述第一导轮相连接;
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被配置为适于与地面相连接;第二铰轴连杆,所述第二铰轴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所述第二铰轴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从动轨道上的所述第一导轮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电机;
传动轴,与所述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减速器,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传动轴和所述摇臂。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轨道组件还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导轮在所述导轨上运动;
第一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与所述第三从动轨道相连接,所述第一锁紧装置锁定所述底座和所述第三从动轨道;
第二锁紧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与所述主动轨道相连接,所述第二锁紧装置锁定所述底座和所述主动轨道。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道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轨道接口,所述主动轨道与多个所述轨道接口中的其中一个所述轨道接口相连接,每个所述轨道接口对应不同的轨道岔路;
其中,所述轨道接口为五个。
CN202010272908.3A 2020-04-09 2020-04-09 轨道道岔 Active CN1114722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2908.3A CN111472210B (zh) 2020-04-09 2020-04-09 轨道道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72908.3A CN111472210B (zh) 2020-04-09 2020-04-09 轨道道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2210A CN111472210A (zh) 2020-07-31
CN111472210B true CN111472210B (zh) 2021-12-10

Family

ID=71751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72908.3A Active CN111472210B (zh) 2020-04-09 2020-04-09 轨道道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722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09520A (zh) * 2020-08-25 2020-12-01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岔道结构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1501A (ja) * 1990-10-22 1992-06-04 Railway Technical Res Inst 鉄道の分岐装置における案内レールの操作装置
CN2721476Y (zh) * 2004-08-27 2005-08-31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跨座式单轨关节型单开道岔驱动装置
CN2782502Y (zh) * 2005-02-26 2006-05-24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磁悬浮道岔曲柄驱动装置
CN2905877Y (zh) * 2006-04-30 2007-05-30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节段式道岔
CN101063283A (zh) * 2006-04-30 2007-10-31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节段式道岔
CN200978375Y (zh) * 2006-04-30 2007-11-21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节段式多开道岔
DE102005030367B4 (de) * 2005-06-29 2008-08-14 Siemens Ag Fahrwegverknüpfung für eine Magnetschwebebahn
CN201961341U (zh) * 2011-03-11 2011-09-07 重庆华渝电气仪表总厂 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型道岔驱动装置
CN202953014U (zh) * 2012-11-20 2013-05-29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交叉渡线中间回转装置
CN102975740B (zh) * 2012-11-20 2015-10-07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交叉渡线中间回转装置及消除梁体侧弯上拱方法
CN105040533B (zh) * 2015-08-07 2017-04-19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枢轴型道岔结构及道岔转辙的方法
CN207608774U (zh) * 2017-11-24 2018-07-13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
CN108589438A (zh) * 2018-05-15 2018-09-28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磁浮道岔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61501A (ja) * 1990-10-22 1992-06-04 Railway Technical Res Inst 鉄道の分岐装置における案内レールの操作装置
CN2721476Y (zh) * 2004-08-27 2005-08-31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 跨座式单轨关节型单开道岔驱动装置
CN2782502Y (zh) * 2005-02-26 2006-05-24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磁悬浮道岔曲柄驱动装置
DE102005030367B4 (de) * 2005-06-29 2008-08-14 Siemens Ag Fahrwegverknüpfung für eine Magnetschwebebahn
CN2905877Y (zh) * 2006-04-30 2007-05-30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节段式道岔
CN200978375Y (zh) * 2006-04-30 2007-11-21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节段式多开道岔
CN101063283A (zh) * 2006-04-30 2007-10-31 上海磁浮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节段式道岔
CN201961341U (zh) * 2011-03-11 2011-09-07 重庆华渝电气仪表总厂 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型道岔驱动装置
CN202953014U (zh) * 2012-11-20 2013-05-29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交叉渡线中间回转装置
CN102975740B (zh) * 2012-11-20 2015-10-07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 城市轨道交通交叉渡线中间回转装置及消除梁体侧弯上拱方法
CN105040533B (zh) * 2015-08-07 2017-04-19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枢轴型道岔结构及道岔转辙的方法
CN207608774U (zh) * 2017-11-24 2018-07-13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道岔
CN108589438A (zh) * 2018-05-15 2018-09-28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磁浮道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72210A (zh) 2020-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72210B (zh) 轨道道岔
CN108411717B (zh) 一种应用于悬挂式空轨列车系统的可动心道岔结构
US5094172A (en) Rail switch for vehicle tracking systems, particularly for magnetic levitation train tracking systems
CN114438832B (zh) 一种侧壁升降平移式高速磁浮道岔结构及其控制系统
CN116344423B (zh) 基于无线供电的物料搬运天车及其控制方法
CA1163502A (en) Right angle conveyor system and vehicle for use therein
JPH04153401A (ja) 多関節型転てつ装置
CN114687258B (zh) 一种高温超导磁浮升降平移式道岔结构
WO1995020704A1 (en) Overhead rail system
KR100675314B1 (ko) 자기부상 열차용 분기기의 이송장치
US6324991B1 (en) Cross-over for track-gripping, track-bound vehicles
CN101063284B (zh) 节段式道岔
JP3401258B2 (ja) 自動化専用交通システムの分岐装置
CN111364298A (zh) 轨道系统
CN207608774U (zh) 一种道岔
EP1047840A1 (de) Spurwechseleinrichtung für fahrwege einer magnetschwebebahn
CN112429036B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同步换梁型道岔
CN209274614U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关节可挠型道岔的挠曲单元
CN112501963B (zh) 一种跨座式单轨四线交叉道岔
CN113062153A (zh) 轨道道岔
CN112941985B (zh) 一种单轨用整体旋转式渡线道岔
CN1097536C (zh) 将转向架的纵向力传给铁路机车车辆的装置
CN219821410U (zh) 用于单轨轨道交通的摆臂转向系统
CN218808489U (zh) 电控道岔装置
CN214492936U (zh) 一种关节道岔的驱动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