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4423B - 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4423B
CN111464423B CN201910814923.3A CN201910814923A CN111464423B CN 111464423 B CN111464423 B CN 111464423B CN 201910814923 A CN201910814923 A CN 201910814923A CN 111464423 B CN111464423 B CN 1114644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image
file information
mode
contro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149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4423A (zh
Inventor
粟津优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644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4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44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44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04N1/00148Storage
    • H04N1/00151Storage with selective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04L51/046Interoperability with other network application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using automatic reactions or user delegation, e.g. automatic replies or chatbot-generated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8Commands or executable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21Monitoring or handling of messages
    • H04L51/216Handling conversation history, e.g. grouping of messages in sessions or threa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6Unified messaging, e.g. interactions between e-mail, instant messaging or converged IP messaging [CP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132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in a digital photofinishing system, i.e. a system where digital photographic images undergo typical photofinishing processing, e.g. printing ordering
    • H04N1/00137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127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 H04N1/00204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e.g. for storage, process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ill picture signals or of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a still picture with a digital computer or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e.g. an internet server
    • H04N1/00209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image data, e.g. facsimile data, via a computer, e.g. using e-mail, a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I-fa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具备:第1模式,以每个信息来管理在聊天中发布的复数个信息;及第2模式,将复数个信息归类管理为1个信息组,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接收到复数个信息的情况下,切换是以所述第1模式来管理复数个信息,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来管理复数个信息。

Description

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正在进行如下服务:使用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NS)在服务器中注册信息,并根据需要,从服务器下载所注册的信息,对所下载的信息执行预先确定的特定的处理。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进行根据能够上传照片的SNS的信息来制作相册的处理,所述图像处理装置具备:第1指定单元,用于接收指定所述SNS的发布期间的用户操作;第1获取单元,用于从第1存储器装置获取与在所述发布期间发布到所述SNS上的照片中的1张以上照片分别对应的图像数据,所述第1存储器中存储有对所述SNS的发布源的照片的图像数据;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1张以上照片的图像数据和基于所述相册的制作条件被指定的模式而生成用于打印所述相册的数据;及输出单元,用于向打印机输出用于打印所述相册的数据。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一种程序,其使能够访问存储单元的计算机作为如下单元而发挥功能:获取单元,获取至少包含发布到SNS上的消息、发布了该消息的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的发布数据;注册单元,在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发布数据中包含图像数据的情况下,发行识别对该图像数据的处理的处理识别编号,并将该处理识别编号与图像数据对应关联而注册到所述存储单元;及发布单元,在由所述注册单元发行了处理识别编号的情况下,将包含该处理识别编号的处理识别通知消息发布到所述SNS,以使该处理识别编号至少通知到发布了该消息的用户。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04518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062482号公报
在将彼此相关联的文件对应关联并发布到SNS的情况下,将相关联的文件进行归类而发布1次即可,但在SNS中也存在通过1次发布只能发布1个文件的服务。从而,在1次发布中只能发布1个文件的服务中,在用户发布了复数个包含文件的信息的情况下,有时服务器无法判断是相关联地管理各文件,还是独立地管理各文件。因此,服务器在每次发布信息时向信息发布者确认是否要归类管理已发布的信息,并确定进行管理的信息的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装置、记录媒体及控制方法,其与每次接收信息时向信息发布者确认是否归类管理所接收到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的情况相比,不降低与信息发布有关的发布者的操作性便能够切换是单独管理信息,还是归类管理信息。
第1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具备:第1模式,以每个信息来管理在聊天中发布的复数个信息;及第2模式,将复数个信息归类管理为1个信息组,并且所述控制装置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接收到复数个信息的情况下,切换是以所述第1模式来管理复数个信息,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来管理复数个信息。
第2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对聊天方式为个人聊天的情况下发布的复数个信息进行切换为所述第1模式的控制,对聊天方式为群体聊天的情况下发布的复数个信息进行切换为所述第2模式的控制。
第3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2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在由参与到群体聊天的会员来制作发布共同话题的发布地点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发布到所述发布地点的各图像设为基于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
第4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3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将直至关闭所述发布地点为止发布到所述发布地点的各图像设为基于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
第5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进行以备接收后续信息而不等待的设定的情况下切换为所述第1模式,在进行以备接收后续信息而等待的设定的情况下切换为所述第2模式。
第6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5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进行了切换为第2模式的控制的情况下,将接收最初信息之后在预先设定的期间内接收到的各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并且将超过所述预先设定的期间而接收到的第一信息设定为所述最初信息,并更新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
第7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6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接收所述最初信息之后的经过时间超过所述预先设定的期间的情况下,将通知信息发布者已超过所述预先设定的期间的通知信息发布到所述聊天中,并且作为对所述通知信息的响应,在由信息发布者发布了告知还存在要归类管理为1个信息组的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延长所述预先设定的期间。
第8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在通过发布指定范围的预先确定的定界信息而进行信息的范围指定的情况下,将从发布最初信息之后到发布所述定界信息之前为止设为信息的管理范围,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管理范围中包含复数个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管理范围中所包含的复数个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
第9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在通过发布表示范围的预先确定的定界信息而进行信息的范围指定的情况下,将从发布了所述定界信息之后发布的信息到再次发布所述定界信息之前为止设为信息的管理范围,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管理范围中包含复数个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管理范围中所包含的复数个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
第10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所发布的信息的容量的总和超过预先确定的上限容量的情况下,将直至超过所述上限容量为止所接收到的各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并且在已发布的信息中,从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中未包含的剩余信息起依次进行与所述上限容量的比较,并更新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
第11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0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1个信息的容量超过所述上限容量的情况下,将所述1个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1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
第12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信息的发布数量达到预先确定的规定数量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规定数量被设定为2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各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并且在确定信息的管理对象之后,重新测量信息的发布数量并依次进行与所述规定数量的比较,并更新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
第13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2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规定数量被设定为1的情况下,将所发布的各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1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
第14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所发布的信息为文档文件的情况下,将所述文档文件设为基于所述第1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在所发布的信息为图像文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图像文件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
第15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根据形成信息内容的记录媒体的类别,切换是以所述第1模式来管理复数个信息,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来管理复数个信息。
第16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5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相纸被指定为所述记录媒体的情况下,将已发布的各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并且在除相纸以外的纸张被指定为所述记录媒体的情况下,将已发布的各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1模式的信息的管理对象。
第17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方式~第16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按照信息发布者的指示,将新发布的信息追加到通过执行第2模式而被归类管理的信息组。
第18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在第1方式~第17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将所述信息设备控制成如下:在根据信息发布者的指示而切换为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和切换为所述第2模式的情况下,使显示于由信息发布者操作的信息设备中的、选择发布信息的选择画面的动作不同。
第19方式所涉及的存储介质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作为第1方式~第18方式中任一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而发挥功能的程序。
第20方式所涉及的控制方法具备:第1模式,以每个信息来管理在聊天中发布的复数个信息;及第2模式,将复数个信息归类管理为1个信息组,并且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步骤,在该控制步骤进行如下控制:在接收到复数个信息的情况下,切换是以所述第1模式来管理复数个信息,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来管理复数个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第1方式、第19方式及第20方式,具有如下效果:与每次接收信息时向信息发布者确认是否将所接收到的信息和其他信息进行归类管理的情况相比,不降低与信息发布有关的发布者的操作性便能够切换是单独管理信息,还是归类管理信息。
根据第2方式,具有如下效果:根据参与聊天的人数,能够切换是单独管理信息,还是归类管理信息。
根据第3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在用户未明确指示信息的管理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归类管理与共同话题相关的信息。
根据第4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在用户未明确指示进行信息归类的开始时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在确定了与共同话题相关的信息的汇集范围之后归类管理信息。
根据第5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在等待后续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归类管理先发布的信息和后续信息。
根据第6方式,具有如下效果:根据从最初接收到的信息起的时间间隔,能够设定归类管理的信息的范围。
根据第7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在经过了归类管理信息的期间之后,用户也能够追加要归类管理的信息。
根据第8方式,具有如下效果:与在归类管理的信息的开始位置也需要定界信息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在信息的范围指定中所需要的操作数。
根据第9方式,具有如下效果:与仅在归类管理的信息的结束位置需要定界信息的情况相比,在看到聊天的显示画面的情况下,易于理解地显示被归类管理的信息的范围。
根据第10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在发布了复数个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信息的发布顺序,以每个管理单位的信息的容量尽量接近于上限容量的方式归类管理信息。
根据第11方式,具有如下效果:能够使1个信息不会以复数个管理单位被分散管理。
根据第12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在发布了复数个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信息的发布顺序以每个管理单位的信息的数量相同的方式归类管理信息。
根据第13方式,具有如下效果:根据所设定的规定数量,能够切换是单独管理信息,还是归类管理信息。
根据第14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即使不参考信息的内容,也能够切换是单独管理信息,还是归类管理信息。
根据第15方式,具有如下效果:无需由信息发布者来指示信息的管理模式,便能够切换信息的管理模式。
根据第16方式,具有如下效果:能够将图像进行归类并形成于记录媒体。
根据第17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即使在信息被归类管理之后,用户也能够追加要归类管理的信息。
根据第18方式,具有如下效果:在聊天中发布信息的情况下,与使用在第1模式和第2模式中伴随相同动作的信息的选择画面的情况相比,容易进行选择画面的操作。
附图说明
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叙述。
图1是表示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例的图;
图2是聊天室服务器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表示控制装置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表示聊天室服务器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5是表示控制装置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图6是表示聊天室中的图像的发布例的图;
图7是表示图像管理模式的设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图像的管理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9是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1的情况下的聊天室的显示例的图;
图10是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2的情况下的聊天室的显示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1的情况下的图像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12是表示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2的情况下的图像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图像打印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按照接收最初图像之后的发布间隔来确定图像的汇集范围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从发布最初图像起超过预先确定的时间的情况下,聊天机器人询问是否存在要追加的图像的聊天室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使用定界信息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使用定界信息来执行了图像的管理处理的情况下的聊天室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用定界信息来包围要归为一类的图像的聊天室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使用图像的发布数量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使用图像的发布数量来执行图像的管理处理的情况下的聊天室的一例的图;
图21是表示使用图像的容量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2是表示使用图像的容量来执行了图像的管理处理的情况下的聊天室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使用聊天方式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使用了与所发布的信息对应关联的属性和属性条件的图像分类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信息的制作日期的信息的分类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各附图中对相同或等同的构成要件及处理标注相同的参考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并且,为了便于说明,附图的尺寸比率被放大,有时与实际比率不同。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系统的概略结构例的图。
控制系统包括用户终端10、聊天室服务器20、控制装置30及信息处理装置40。用户终端10、聊天室服务器20、控制装置30及信息处理装置40通过通信线路50而彼此连接。如同后述,在聊天室中进行的聊天中,控制装置30作为聊天机器人服务器而进行动作。
用户终端10是用户使用的终端,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任一终端。在图1中,用户A使用用户终端10A,用户B使用用户终端10B。以下,将用户终端10A、10B统称为“用户终端10”。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中仅记载有用户A及用户B两名,但参与到控制系统的用户可以是一名,也可以是三名以上,该情况下,与用户的人数对应的数量的用户终端10连接于通信线路50。
聊天室服务器20提供聊天室。聊天室是至少一个用户和后述聊天机器人进行参与,并能够共享根据通过聊天所发布的文件来表示的信息的虚拟空间,用作信息发布地点。
在此,“文件”是指表示任一信息的数据单位,“聊天”是指复数个会员在计算机网络上实时输入并交换信息,或者是指用于进行该操作的环境。“会员”包括与实际存在的人物相关联的用户和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动作的软件机器人这两者。并且,“聊天机器人”是以在聊天室中根据由用户发布的信息执行特定处理的方式进行控制的软件机器人。
用户通过用户终端10将文件发布到聊天室。在此,“发布文件”是指聊天中输入信息的行为。发布了文件的用户也被称为“发布者”。
通过文件来表示的信息中例如包括图像或字符。图像可以是静态图像,也可以是动态图像。并且,文件也可以是音频文件。换言之,“发布文件”是指将通过图像、音频及字符表示的各种指示或信息输入到聊天中的行为。
在聊天室内,用户彼此之间共享通过文件来表示的信息,进而,聊天机器人响应于用户的信息。并且,用户在聊天室内还能够对聊天机器人赋予用于使信息处理装置40执行预先确定的特定处理的指示。聊天机器人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除通过自然语言处理而提取由所发布的文件来表示的信息中所包含的指示以外,在由所发布的文件来表示的信息的种类为图像的情况下,对所发布的图像进行管理,以使信息处理装置40执行特定处理。另外,在聊天室中,用户和聊天机器人能够1对1地进行参与,或者复数个用户与聊天机器人或复数个用户能够进行参与。
两名用户参与到聊天室进行的聊天被称为“个人聊天”,三名以上的用户参与到聊天室进行的聊天被成为“群体聊天”。另外,参与聊天的用户之一可以是聊天机器人。以下,对设为聊天机器人参与到个人聊天及群体聊天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可以存在复数个所开设数量的聊天室。
控制装置30控制聊天机器人,并且管理从用户终端10发布到聊天室的文件。并且,控制装置30在从信息处理装置40接收到用户的请求的情况下,进行与信息处理装置40协同执行特定处理的控制,以便对进行管理的文件执行特定处理。如上所述,聊天机器人参与到聊天室,并相应于通过由发布者发布的文件来表示的信息。
对通过发布者发布的文件来表示的信息的种类并没有限制,在此,作为一例,对发布图像的例子进行说明。图像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信息”的一例。
控制装置30获取通过聊天而被发布的图像,并将所获取的图像存储于存储装置并对其进行管理。“管理图像”是指对图像的操作进行控制,以便对用户指定的图像执行例如图像的获取、删除及复制等由用户所指定的处理。以下,有时将控制装置30将图像存储于存储装置称为“注册图像”。
控制装置30具备按每个图像来管理在聊天中发布的复数个图像的第1模式和1个图像组来归类管理复数个图像的第2模式。
用户在要按每个图像来管理图像的情况下,指示控制装置30以第1模式来注册图像。
相对于此,关于彼此相关联的图像,例如若归类管理相关联的图像,则通过1次指定而可获取相关联的各图像,因此与分别指定被单独管理的图像以获取相关联的各图像相比,用户的操作性得以提高。从而,用户在要使控制装置30归类管理相关联的图像的情况下,指示控制装置30以第2模式来管理图像。即,在第1模式的情况下,1个图像成为管理单位,在第2模式的情况下,复数个图像成为管理单位。以下,将第1模式表示为“模式1”,将第2模式表示为“模式2”。
另外,如同后述,即使在用户不指示图像的管理模式的情况下,有时控制装置30按照用户预先设定的与图像的汇集有关的基准来切换是单独管理图像,还是归类管理图像。“与图像的汇集有关的基准”是规定了判断基准的基准,该判断基准是根据何种观点来判断是以模式1来管理图像,还是以模式2来管理图像,以下,称为“汇集基准”。控制装置30对应于复数个汇集基准,控制装置30使用的汇集基准例如由用户通过聊天室进行指示而变更。
并且,控制装置30使对被管理的图像或图像组进行唯一识别的识别信息与图像的每个管理单位对应关联,并将与图像或图像组对应关联的识别信息作为接收到图像注册的响应而发布到参与聊天的用户。
通过聊天而接收到识别信息的用户、或者从该用户例如通过另一聊天室的聊天而接收到识别信息的其他用户,通过将识别信息输入到后述信息处理装置40而指示对与所输入的识别信息对应关联的图像开始进行特定处理。
信息处理装置40是按照用户的指示而与控制装置30协同进行信息处理的装置。“信息处理”例如包括:执行字符数据或图像数据等的印刷及显示的处理;使用信息处理装置40所具备的设备生成或加工数据等处理;及在信息处理装置40与其他设备之间授受数据的处理等。
以下,关于信息处理装置40是图像形成装置、且由信息处理装置40执行的特定处理是使由控制装置30管理的图像形成于纸张等记录媒体上的处理的例子进行说明,但特定处理未必限定于图像的形成。例如特定处理可以是将由控制装置30管理的图像文件传送到通过用户而被指定的装置的处理。
将如由控制装置30管理的图像那样的某些信息形成于记录媒体上,并使用户通过视觉或触觉来掌握信息内容的处理称为“打印”。图像形成装置是信息处理装置40的一例,因此对图像形成装置标注符号40进行说明。
在图1的控制系统的例子中,图像形成装置40A及图像形成装置40B连接于通信线路50。若无特别的说明,则将图像形成装置40A及图像形成装置40B统称为“信息处理装置40”。在图1的例子中,信息处理装置40通过通信线路50而与控制装置30连接,但也可以通过与通信线路50不同的未图示的通信线路而与控制装置30连接。并且,也可以3台以上的信息处理装置40与通信线路50连接。对信息处理装置40的设置地点并没有限制,作为一例,信息处理装置40是任何人都能够访问的地点,例如设置于如便利店那样的店铺。
通过由用户将识别信息输入到某些信息处理装置40,与识别信息对应关联的图像打印于记录媒体。
接着,对聊天室服务器20及控制装置30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聊天室服务器20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2所示,聊天室服务器20具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21、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22、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23、存储器24、输入部25、显示部26及通信I/F(Interface:接口)27各结构。各结构连接成经由总线29彼此能够进行通信。
CPU21是中央运算处理单元,作为执行各种程序或者控制各部的控制部而发挥功能。即,CPU21从ROM22或存储器24读出程序,并将RAM23作为作业区域而执行程序。CPU21按照记录在ROM22或存储器24的程序进行上述各结构的控制及各种运算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在ROM22中存储有提供聊天室的聊天室提供程序。
ROM22储存各种程序及各种数据。RAM23作为作业区域而临时存储程序或数据。存储器24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或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构成,并储存包括操作系统的各种程序及各种数据。
输入部25包括鼠标等指示装置及键盘,用于进行各种输入而使用。
显示部26例如包括如液晶显示器或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装置,显示通过CPU21而被处理的信息。显示部26采用触摸面板方式,可以作为输入部25而发挥功能。
通信I/F27是用于经由通信线路50而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例如使用ETHERNET(注册商标)、FDDI、Wi-Fi(注册商标)及蓝牙(注册商标)等标准。
图3是表示控制装置30的硬件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30具有CPU31、ROM32、RAM33、存储器34、输入部35、显示部36及通信I/F37等各结构。各结构连接成经由总线39彼此能够进行通信。控制装置30的各结构具有与图2的聊天室服务器20的各结构相同的功能。
接着,对聊天室服务器20及控制装置30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
图4是表示聊天室服务器2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
如图4所示,聊天室服务器20具有提供部201作为功能结构。CPU21读出存储于ROM22的聊天室提供程序并将其加载到RAM23而执行,由此实现功能结构。
提供部201提供用户参与并能够发布文件的聊天室。聊天室服务器20使用提供部201的功能而提供进行单独聊天的聊天室及进行群体聊天的聊天室。
按照来自用户的开设请求而可以开设复数个聊天室。并且,例如在某一用户访问聊天室服务器20并要求开设聊天室,在开设了特定的聊天室的情况下,作为开设者的用户能够将其他用户邀请到已开设的聊天室并使他们参与聊天。或者若为正在参与到聊天室的用户,则也能够将未参与到聊天室的其他用户邀请到聊天室,以使他们重新参与聊天。
图5是表示控制装置30的功能结构例的框图。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30包括接收部301、控制部302、整合部303、生成部304、打印处理部305及发送部306各功能部。CPU31读出存储于ROM32的控制程序,并将其加载到RAM33而执行,由此实现各功能部。
接收部301从通过通信I/F37而与通信线路50连接的用户终端10、聊天室服务器20及信息处理装置40接收各种信息。在接收部301所接收的信息中包括例如从用户终端10直接播放聊天室服务器20而发送的图像及从信息处理装置40发送的识别信息等。
在从聊天室服务器20接收到复数个图像的情况下,控制部302按照图像的汇集基准而切换是以模式1来管理复数个图像,还是以模式2来管理复数个图像。并且,控制部302按照以控制程序来规定的内容而控制接收部301、后述整合部303、生成部304、打印处理部305及发送部306,从而控制控制装置30的动作。
在图像管理模式通过控制部302而被切换为模式2的情况下,整合部303将成为基于模式2的管理对象的复数个图像整合为1个图像组。
生成部304生成与图像的每个管理单位唯一地对应关联的识别信息。通过模式1而被管理的图像的管理单位成为各图像,通过模式2而被管理的图像的管理单位成为将复数个图像进行归类的图像组。
在由接收部301接收到由生成部304生成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打印处理部305进行处理,以使由识别信息的发送源即信息处理装置40来进行作为特定处理的一例的与识别信息对应关联的图像或图像组的打印处理。
发送部306将包含识别信息的各种信息发送到由已发布图像的发布者使用的用户终端10,并且将与所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对应关联的图像或图像组发送到信息处理装置40。
图6是表示聊天室中的图像发布例的图,表示发布者通过信息M10、M20及M30分别发布图像,且聊天机器人接收到各图像的状况。
在控制装置30发布了复数个图像的情况下进行如下控制:按照图像的汇集基准而切换是以模式1来管理复数个图像,还是以模式2来进行管理复数个图像。在这基础上,控制装置30在根据图像管理模式的图像的每个管理单位中生成识别信息,并通过聊天机器人将识别信息发布到图像发布者。在图6的例子中,信息M10、M20及M30中所包含的各图像1个图像组被归类管理,因此表示聊天机器人仅发布1个识别信息的状况。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30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7是表示在通过聊天室从图像发布者接收到指定图像管理模式的模式指定的情况下,由CPU31执行的图像管理模式的设定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对图7所示的图像管理模式的设定处理进行规定的控制程序,例如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30的ROM32。控制装置30的CPU31读取存储于ROM32的控制程序,并执行图像管理模式的设定处理。
在步骤S10中,CPU31判定所接收到的模式指定是否指定模式1作为图像管理模式。在模式1被指定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20,在步骤S20中,CPU31将图像管理模式设定为模式1。
另一方面,在所接收到的模式指定不是指定模式1作为图像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即,在模式2被指定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0,在步骤S30中,CPU31将图像管理模式设定为模式2。
在执行步骤S20或步骤S30之后,在步骤S40中,CPU31将所设定的管理模式通过聊天机器人发布到聊天室,并将设定于控制装置30的图像管理模式通知到已发布模式指定的发布者。如上所述,结束图7所示的图像管理模式的设定处理。
如此,控制装置30从用户接收像管理模式的指定。
在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2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归类管理发布到聊天室的复数个图像,但将哪些图像归类为1个图像组的图像的汇集范围根据图像的汇集基准而发生变化。控制装置30对应于复数个图像的汇集基准,并通过如模式指定那样将用户所应用的图像的汇集基准发布到聊天室而设定在控制装置30中使用的图像的汇集基准。以下,对根据各种汇集基准的图像的汇集方法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按照汇集基准而执行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该汇集基准根据图像的发布时间规定了图像的汇集范围。具体而言,示出按照根据图像的发布间隔而确定图像的汇集范围的汇集基准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在进行了图7所示的图像管理模式的设定处理之后执行图8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对图8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进行规定的控制程序,例如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30的ROM32。控制装置30的CPU31读取存储于ROM32的控制程序,并执行图8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在步骤S100中,CPU31启动测量图像的发布间隔的计时器TA。计时器TA例如利用内置于CPU31的计时器功能,但CPU31也可以利用经由通信I/F37而连接于通信线路50的未图示的外部装置所具备的计时器功能。通过启动计时器TA而测量从启动了计时器TA的时刻起的经过时间。
在步骤S110中,CPU31判定通过聊天室是否接收了图像。在未接收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60。
在步骤S160中,CPU31判定计时器TA的值是否为时间T1以下。时间T1是表示图像的发布间隔的上限时间的值,例如预先存储于存储器34。例如能够通过用户在聊天室中进行指定时间T1值的发布而变更时间T1。
图像的发布间隔的上限时间是以备接收下一个图像而等待的上限时间,在图像管理模式为模式2的情况下,在直至发布下一个图像为止的发布间隔超过时间T1的情况下,CPU31判定为在由发布者进行的图像发布告一段落。从而,在计时器TA值为时间T1以下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10。CPU31反复执行步骤S110及S160直至计时器TA值超过时间T1,由此对用户的图像的发布进行监视。
在步骤S11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接收到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20。
在步骤S120中,CPU31判定图像管理模式是否被设定为模式1。在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1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30。
在图像管理模式为模式1的情况下,单独管理所接收到的图像,由此在步骤S130中,CPU31无需等待随后发布到聊天室的图像便单独管理所接收到的图像。即,CPU31生成与各图像对应关联的识别信息。对成为管理对象的图像的存储目的地并无限制,例如可以通过通信I/F37而存储于与控制装置30不同的外部装置,但以下作为一例而设为存储于存储器34。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图像管理模式未被设定为模式1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40。
该情况下,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2,因此将所接收到的图像与随后接收的图像进行归类而形成图像组。从而,在步骤S140中,CPU31将所接收到的各图像关联地存储于RAM33。另外,在最初接收到图像的情况下,尚未存在相关联的图像,因此直接存储于RAM33。
在执行步骤S130或步骤S140之后,在步骤S150中,CPU31重新启动计时器TA。由此,每次通过控制装置30来接收图像时,计时器TA值返回到“0”,在再次开始测量接收图像之后的经过时间之后转移到步骤S110,对下一个图像的发布进行监视。
即,在模式1的情况下,即使复数个图像发布到聊天室,也将各图像设为图像的管理单位,在模式2的情况下,在发布图像之后,直至经过时间T1为止等待下一个图像的发布,在时间T1以内发布的图像与已发布的图像相关联地存储于RAM33。
另一方面,在步骤S16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图像的发布间隔超过时间T1的情况下,认为由发布者进行的图像的发布告一段落,因此转移到步骤S170。
在步骤S170中,CPU31判定图像管理模式是否被设定为模式1。在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1的情况下,每次在步骤S130中接收图像时会进行图像管理,因此结束图8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在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2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80。
在步骤S180中,CPU31判定在模式2中是否接收到至少1个图像。步骤S180是对应于如下情况的判定处理:即使等待发布图像,由于发布者无论经过多久1次也不发布图像,因此导致计时器TA超过时间T1。在接收至少1个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90,在步骤S190中,CPU31将在步骤S140中相关联地存储的图像组确定为1个管理单位而进行管理。即,CPU31在被归类管理的图像组中生成识别信息,从而结束图8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8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连1次也未接收图像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进行管理的图像,因此无需执行步骤S190的处理便结束图8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在图8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中,在图像管理模式为模式2的情况下,若图像的发布间隔为时间T1以内,则归类管理复数个图像,但控制装置30可以将上限值设定为归类管理的图像的数量。在归类管理的图像的数量超过上限值的情况下,将由上限值来表示的数量的图像作为1个图像组进行管理,从超过上限值的图像起设为重新归类管理的管理对象即可。
另外,即使在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2的情况下,在图像仅发布1个且计时器TA超过时间T1的情况下,识别信息与单独的图像对应关联,因此其结果,以模式1来进行管理。
图9是表示在图8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中,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1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10中的聊天室的显示例的图。该情况下,每次发布图像时,聊天机器人即控制装置30注册图像,并将通知与识别信息对应关联地管理各图像的信息M11、M21及M31发布到聊天室。
另一方面,图10是在图8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中,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2的情况下的用户终端10中的聊天室的显示例的图。该情况下,与前一个已发布的图像的发布间隔成为时间T1以内的图像被归类管理。从而,若信息M10、M20及M30各自的发布间隔在时间T1以内,则如图10所示,聊天机器人将通知已归类注册包含在信息M10、M20及M30中的各图像的信息M32发布到聊天室。
如图7所示,在控制装置30中将图像管理模式设定为用户预先明确指示的模式,但也可以在发布图像的同时,指定所需图像的等待期间的长度。例如控制装置30也可以在对所接收到的图像进行例如“以备接收随后的图像而不等待”的指定的情况下切换为模式1,在进行“以备接收随后的图像而等待”的指定的情况下切换为模式2。用户在以备接收随后的图像而等待的情况下,可以不指定等待期间的长度,在未指定等待期间的长度的情况下,使用在控制装置30中预先准备的标准时间T1。
在用户将图像管理模式设定为模式1的情况和设定为第2模式的情况下,在用户终端10中,使用户在聊天室中发布图像时的图像选择画面的动作不同。
图11是表示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1的情况下的图像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在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1的情况下,即使用户选择了复数个图像,只有最后选择的图像作为发布到聊天室的图像而被选择。
若再次选择已选择图像,则选择状态被解除。在图11的例子中,表示只有在最后选择的区域14中显示的图像成为选择状态,通过用户按下发送按钮12,选择状态的图像发布到聊天室。
另外,为了在图像选择画面上判别选择状态的图像和非选择状态的图像,例如可以将选择状态的图像的边缘的粗细或颜色改变为非选择状态的图像的边缘的粗细或颜色而显示。并且,可以在选择状态的图像中显示复选标记。
另一方面,图12是表示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2的情况下的图像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在图像管理模式被设定为模式2的情况下,复数个图像作为发布到聊天室的图像而被选择。在图12的例子中,在区域14A、14B及14C中显示的各图像表示成为选择状态,通过用户按下发送按钮12,选择状态的各图像发布到聊天室。
在发送按钮12上,例如可以显示处于选择状态的图像的数量以通知用户图像的选择数量,在归类管理图像的数量上设置有上限值的情况下,可以在发送按钮12上显示例如“(3/10)”的上限值。该例中分子表示选择状态的图像数量,分母表示被归类管理的图像的上限值。
在图像超过上限值而被选择的情况下,可以使警告消息显示于图像选择画面,并且,在图像的选择数量达到上限值的情况下,可以在图像选择画面上显示通知无法选择更多图像的显示。
通过控制装置30而生成在用户终端10上显示的画面,在用户终端10上,下载并显示由控制装置30生成的画面。在控制装置30中接收基于用户的画面操作的内容,从而进行与操作对应的画面的切换或显示的变更。然而,用户终端10可以启动从控制装置30或聊天室服务器20下载的应用程序来显示画面,并根据用户的操作内容及与图像管理模式对应的来自控制装置30的指示,使用户终端10进行画面或操作处理的变更。
至此,对控制装置30在聊天室中接收到图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此对从信息处理装置40接收到识别信息的情况下的控制装置30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在从信息处理装置40接收到识别信息的情况下,通过CPU31执行的图像打印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对图13所示的图像打印处理进行规定的控制程序,例如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30的ROM32。控制装置30的CPU31读取存储于ROM32的控制程序,并执行图13所示的图像打印处理。
在步骤S200中,CPU31从存储器34获取与所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对应关联而被管理的图像或图像组。在与识别信息对应关联的图像为图像组的情况下获取复数个图像。
在步骤S210中,CPU31将在步骤S200中获取的图像或图像组发送到发送识别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40,并结束图13所示的图像打印处理。由此,在接收到图像或图像组的信息处理装置40中,开始在记录媒体上打印所接收到的图像或图像组的打印处理。
作为根据图像的发布时间来规定图像的汇集范围的汇集基准的例子,如图8所示,除使用从前一个已发布的图像起的发布间隔以外,可以使用接收从一起被管理的图像尚未发布的初始状态接收到的图像即最初图像之后的发布时间。
图14是表示按照接收最初图像之后的发布时间来确定图像的汇集范围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在进行了图7所示的图像管理模式的设定处理之后,执行图14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对图14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进行规定的控制程序,例如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30的ROM32。控制装置30的CPU31读取存储于ROM32的控制程序,并执行图14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图14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与图8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不同点在于,追加了步骤S122~S128及步骤S132,其他处理与图8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相同。
在步骤S120的判定处理中被判定为图像管理模式为模式2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22。
在步骤S122中,CPU31判定所接收到的图像是否为最初图像。在最初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124,在步骤S124中,CPU31启动计时器TB之后转移到步骤S126。计时器TB是测量接收最初图像之后的经过时间的计时器,是与计时器TA不同的计时器。时间T2通过用户进行指定时间T2值的发布而被设定,并存储于存储器34。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2的判定处理中,在判定为所接收到的图像不是最初图像,而是在管理对象的范围尚未确定的图像之后所接收到的图像的情况下,不执行步骤S124的处理,而转移到步骤S126。
在步骤S126中,CPU31判定计时器TB的值是否为时间T2以下。
时间T2是表示在接收最初图像之后以备接收其他图像而等待的等待期间的上限时间的值,例如预先存储于存储器34。时间T2被设定为比时间T1短,CPU31以将在时间T2以内接收到的各图像与最初图像一同进行归类管理的方式进行控制。
若接收到的图像是从最初图像的发布时间超过时间T2之后接收到的图像,则转移到步骤S128,在步骤S128中,CPU31将与最初图像一同在时间T2以内接收到的各图像进行归类而设定为1个图像组,对该图像组生成识别信息。由此确定成为管理对象的图像的范围,因此一起被管理的图像返回到尚未发布的初始状态。
即,在计时器TB值超过时间T2之后所接收到的第一图像成为新的最初图像,为了生成包含该最初图像的新的图像组,在步骤S132中,CPU31重新启动计时器TB而更新图像的管理对象。
该情况下,在步骤S140中,将接收到的图像作为新的图像组中所包含的图像而存储于RAM33。
另一方面,在步骤S126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接收到图像时的计时器TB值为时间T2以下的情况下,所接收到的图像成为与最初图像被归类管理的图像,因此转移到步骤S140。
该情况下,在步骤S140中,将所接收到的图像与从最初图像起在时间T2以内发布的各图像相关联地存储于RAM33。
每次接收图像时,在步骤S150中重新启动计时器TA,因此在接收图像之后在时间T1以内未接收到后续图像的情况下,在强行接收最初图像之后在时间T2以内接收到的各图像归类为1个管理单位。
在图14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中,从最初图像起超过时间T2而发布的图像归类为不同的管理单位。然而,有时发生如下状况:例如本来归类为相同的图像组,但是图像的选择操作中费时间,图像的发布从最初图像起超过了时间T2。
从而,CPU31在判定为从发布最初图像起超过时间T2的情况下,例如在步骤S128中,可以将通知超过了时间T2的通知信息发布到聊天室,并且将询问是否另外存在与从发布最初图像起在T2以内发布的图像要归类管理的图像的信息发布到聊天室。
图15是表示在发布最初图像之后超过时间T2的情况下,聊天机器人向用户询问是否另外存在要追加的图像的聊天室的一例的图。在图15的例子中示出如下状况:在发布信息M10之后在时间T2以内发布了信息M20,但之后不发布信息而超过了时间T2。即,信息M10及M20中所包含的各图像作为1个图像组而被管理,但从发布信息M10起在超过了时间T2的情况下,聊天机器人将如“是否存在追加图像?”那样的信息M22发布到聊天室,信息M22是询问是否存在要追加到将信息M10及M20中所包含的各图像已归类的图像组进行管理的信息。
控制装置30在发布信息M22之后,将与计时器TB的经过时间进行比较的时间从时间T2延长为时间T3(T2<T3),从而延长归类为1个图像组的图像的范围。接收信息M22的发布,在信息M10及信息M20的发布者将包含图像的信息M30在时间T3以内发布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将信息M30中所包含的图像也追加到将信息M10及信息M20的图像已归类的图像组进行管理。信息M30是告知存在要与已确定管理对象的信息组一同归类管理的信息的响应信息的一例。
聊天机器人将信息M32发布到聊天室,以便向图像发布者通知信息M30中所包含的图像也已追加到将信息M10及信息M20的图像进行了归类的图像组中。
如此,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30具备模式1及模式2两个模式作为图像管理模式。在图像管理模式切换为模式2的情况下,根据图像的发布时间来确定图像的汇集范围,将汇集范围内的图像归类管理为1个图像组。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上述中按照根据图像的发布时间的汇集基准来确定图像的汇集范围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图像的汇集基准并仅限定于使用了时间的基准。以下,对以各种方法来确定图像的汇集范围的控制装置30进行说明。
首先,对于在图像的汇集范围的指定中使用定界信息的控制装置30的例子进行说明。定界信息是表示图像的汇集范围的开始及结束的信息,通过控制系统来预先确定将哪些信息用作定界信息。
图16是表示在图像发布到聊天室的情况下通过CPU31而执行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其他一例的流程图。为了便于说明,设为发布者未将除定界信息及图像以外的信息发布到聊天室。
在步骤S300中,与图8的步骤S140同样地,CPU31将所发布的各个图像相关联地存储于RAM33。
在步骤S310中,CPU31判定图像之后是否接收到一些信息。在未接收到信息的情况下,反复执行步骤S310的判定处理,从而监视对聊天室的信息发布。另一方面,在接收到一些信息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20。
在步骤S320中,CPU31判定在步骤S310中接收到的信息是否为定界信息。在接收到的信息不是定界信息的情况下,即,在接收到的信息为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00,将在步骤S310中接收到的图像与至此所接收到的各图像相关联地存储于RAM33。另一方面,在接收到的信息为定界信息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330。
在步骤S330中,CPU31将在步骤S300中相关联地已存储的各图像作为1个图像组进行管理,并结束图16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即,CPU31将从最初图像发布到聊天室到发布定界信息之前为止作为图像的汇集范围进行管理。在图像的汇集范围中包含复数个图像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模式2的图像管理,在只存在最初图像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模式1的图像管理。
图17是表示通过控制装置30来执行图16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情况下的聊天室的一例的图。在图17的例子中,作为定界信息而使用“结束发布”,但表示定界信息的字符并不限定于“结束发布”。并且,定界信息并不限定于字符,也可以是图像。
在图像发布者以信息M33来发布了定界信息的情况下,聊天机器人将信息M34发布到聊天室,以便将直至发布信息M33为止发布到聊天室的信息M10中所包含的最初图像和信息M20中所包含的下一个图像以1个图像组进行归类管理。如图15中已说明的内容,聊天机器人在发布了定界信息之后,可以询问是否存在要追加到已确定管理对象的图像组的图像。
另外,在图16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中,使用了定界信息以指示图像的汇集范围的结束,但也可以将定界信息使用于图像的汇集范围的开始。
图18是表示由定界信息来包围要归为一类的图像的聊天室的一例的图。在图18的例子中,作为表示图像的汇集范围的开始的定界信息而使用“开始发布”,但表示图像的汇集范围的开始的定界信息并不限定于“开始发布”。并且,定界信息并不限定于字符,也可以是图像。
在图18的例子的情况下,通过表示图像的汇集范围的开始的信息M1和表示图像的汇集范围的结束的定界信息M33而包围的范围被设定为图像的汇集范围,在汇集范围内包含的图像归类管理为1个图像组。在图像的汇集范围内包含复数个图像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模式2的图像管理,在只存在1个图像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模式1的图像管理。即,即使预先未进行指定图像管理模式的模式指定,也可以通过发布定界信息而切换图像管理模式。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接着,对于在图像的汇集范围的指定中使用图像的发布数量的控制装置30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19是表示在图像发布到聊天室的情况下通过CPU31而执行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其他一例的流程图。在控制装置30中预先设定有对图像的发布数量进行了规定的规定数量N(N为1以上的整数),并存储于例如存储器34。
在步骤S400中,与图8的步骤S100的处理同样地,CPU31启动计时器TA。
在步骤S410中,判定所接收到的图像的数量是否达到规定数量N。
在接收到的图像的数量未达到规定数量N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20。
在步骤S420中,与图8的步骤S140的处理同样地,CPU31将所接收到的各图像相关联地存储于RAM33。
在步骤S430中,CPU31判定是否接收到后续的另一图像。在接收到另一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50,在步骤S450中,CPU31在重新启动计时器TA之后转移到步骤S410。
另一方面,在步骤S43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未接收到另一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40,在步骤S440中,CPU31判定计时器TA值是否为时间T1以下。在计时器TA值为时间T1以下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30。即,CPU31反复执行步骤S410~S450的各处理,直至所接收到的图像数量达到规定数量N。
相对于此,在步骤S41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所接收到的图像的数量达到规定数量N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460。
在步骤S460中,CPU31停止正在启动的计时器TA,在步骤S470中,将在步骤S420中相关联地已存储的各图像作为1个图像组进行管理,并结束图19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并且,在步骤S440的判定处理中,在计时器TA值超过时间T1的情况下,也判定为由发布者进行的图像的发布告一段落,因此执行步骤S460及S470的处理,从而结束图19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在确定图像管理对象之后,若发布新的图像,则重新开始图19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因此依次进行所接收到的图像的数量与规定数量N的比较,以包含最大N张图像的每个图像组来管理图像。
图20是表示通过控制装置30来执行图19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情况下的聊天室的一例的图。在图19的例子中,规定数量N被设定为“2”。
从而,若分别包含图像的信息M10及M20发布到聊天室,则控制装置30将2个图像进行归类管理,并且聊天机器人将信息M34发布到聊天室,该信息M34通知将2个图像归类为1个图像组而进行管理。
然后,在发布包含图像的信息M30之后在时间T1以内未发布包含后续另一图像的信息,因此控制装置30在所接收到的图像的数量未达到2张的情况下,也仅将信息M30中所包含的1张图像作为管理对象而生成识别信息。
该情况下,虽然所接收到的图像数量未达到规定数量,但是聊天机器人认为图像的发布在中途已结束,因此将信息M35发布到聊天室,该信息M35通知将至此已发布的图像作为管理对象进行管理。
在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像的数量来规定图像的汇集范围的情况下,通过将规定数量N设定为“1”而进行基于模式1的图像管理。并且,若将规定数量N设定为“2”以上,则进行基于模式2的图像管理,但未必不进行除模式2以外的管理,例如在仅发布1张图像的情况下,根据情况,有时进行基于模式1的图像管理。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
接着,对于在图像的汇集范围的指定中使用图像的容量的控制装置30的例子进行说明。图像的容量也称作图像的数据大小。
图21是表示在图像被发布到聊天室的情况下通过CPU31而执行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其他一例的流程图。在控制装置30中预先设定有对归类管理的图像的上限容量进行了规定的规定容量L(L为正实数),例如存储于存储器34。
在步骤S500中,与图8的步骤S100的处理同样地,CPU31启动计时器TA。
在步骤S510中,CPU31计算所接收到的图像的总容量。另外,每次开始图21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时,CPU31将图像的总容量预先初始化为“0”。
在步骤S520中,CPU31判定在步骤S510中算出的图像的总容量是否超过了规定容量L。在图像的总容量为规定容量L以下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30。
在步骤S530中,与图8的步骤S140的处理同样地,CPU31将所接收到的各图像相关联地存储于RAM33。
在步骤S540中,CPU31判定是否接收到后续的另一图像。在接收到另一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60,在步骤S560中,CPU31重新启动计时器TA之后转移到步骤S510。
另一方面,在步骤S54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未接收到另一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50,在步骤S550中,CPU31判定计时器TA值是否为时间T1以下。在计时器TA值为时间T1以下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40。即,CPU31反复执行步骤S510~S560的各处理,直至所接收到的图像的总容量超过规定容量L。
相对于此,由于已接收到图像,因此在步骤S52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图像的总容量超过规定容量L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570。
在图像的总容量成为规定容量L以下的范围被设定为归为一类进行管理的图像的汇集范围,因此在步骤S570中,CPU31将所接收到的各图像分离为因已接收图像而成为超过规定容量L的最后的图像(称作“转入图像”)和直至接收转入图像为止所接收到的图像,将由直至接收转入图像为止接收到的各图像构成的图像组作为1个管理单位进行管理。
在步骤S580中,CPU31判定是否存在转入图像。如此,判定是否存在转入图像的理由在于,在步骤S55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计时器TA超过时间T1的情况下,即使不接收转入图像也会执行步骤S580的判定处理。
在存在转入图像的情况下,对将转入图像作为最初图像的新的图像开始进行管理,因此转移到步骤S590。
在步骤S590中,CPU31将图像的总容量设定为转入图像的容量,并更新图像的总容量。
在步骤S600中,与步骤S560的处理同样地,CPU31在重新启动计时器TA之后转移到步骤S540。以下,每次接收新的图像时,在步骤S510中更新图像的总容量,每次所接收到的图像的总容量超过规定容量L时,由直至超过规定容量L为止所接收到的各图像构成的图像组作为1个管理单位而被管理。
并且,在接收到的图像的总容量未超过规定容量L的情况下,不发布后续图像,在计时器TA超过时间T1的情况下,在步骤S58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不存在转入图像,并转移到步骤S610。
该情况下,识别信息与所接收到的所有的图像对应关联,由于不存在未被管理的图像,因此在步骤S610中,CPU31停止计时器TA以结束图21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另外,在最初图像的容量为超过规定容量L的图像的情况下,仅通过1个图像便超过规定容量L。该情况下,进行基于仅将最初图像作为管理对象的模式1的图像管理。即,控制装置30即使预先未进行指定图像管理模式的模式指定,也会根据所接收到的图像的容量进行将图像管理模式切换为模式1或模式2的控制。
图22是表示通过控制装置30来执行图21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情况下的聊天室的一例的图。在图22的例子中,信息M10中所包含的图像和信息M20中所包含的图像的总容量为规定容量L以下,但若追加信息M30中所包含的图像的容量,则表示存在导致超过规定容量L的图像的发布的情况。
从而,控制装置30通过聊天机器人将信息M36发布到聊天室,并且将信息M37发布到聊天室,该信息M36通知已将信息M10中所包含的图像和信息M20中所包含的图像进行了归类管理,该信息M37通知仅将信息M30中所包含的图像作为另一管理单位已进行了管理。
<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4>
接着,对聊天机器人根据所参与的聊天方式来确定图像的汇集范围的控制装置30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23是表示在启动了控制装置30的情况下,通过CPU31而执行的图像的管理处理的其他一例的流程图。
在步骤S700中,CPU31判定是否通过聊天室接收了图像。在未接收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10。
例如,如“有关毕业旅行的话题”那样,聊天室以记录或交换有关共同话题的信息为目的而开设,若不需要则关闭。
从而,在步骤S710中,CPU31作为聊天机器人而进行参与,并判定是否关闭了等待接收图像发布的聊天室。关于聊天室的关闭,根据如下情况进行判定:除通过用户对聊天室服务器20的设定而指示关闭聊天室本身以外,例如从最后发布的图像起即使经过预先确定的期间也根本未发布图像;及在聊天室中发布例如“该聊天室已停止使用”之类的表示聊天室关闭的信息。
从而,CPU31向聊天室服务器20询问聊天室是否已关闭、或者计算从发布到聊天室的最后图像的发布时间起的经过时间、或者确认在聊天室中是否发布表示聊天室关闭的信息,由此判定聊天室是否已被关闭。
并且,关于如毕业旅行那样已确定实施日期的事项的聊天室,若过了实施日期,则对聊天室的图像的发布逐渐减少,有时成为谁也不在聊天室进行发布的情况。从而,关于已确定实施日期的事项的聊天室,CPU31计算从实施日期起的经过时间,并将所算出的经过时间作为未发布到聊天室的时间而与预先设定的关闭时间进行比较,由此可以判定聊天室是否已关闭。
在判定为聊天室未关闭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00。
即,CPU31监视对聊天室的图像的发布直至聊天室被关闭。
在步骤S70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图像已接收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20。
在步骤S720中,CPU31判定在聊天室中进行的聊天方式是否为个人聊天。具体而言,CPU31确认参与到聊天室的用户的人数,在参与到聊天室的用户的人数包括聊天机器人在内为两名的情况下判定为个人聊天,在三名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群体聊天。在聊天方式为个人聊天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30。
在个人聊天的情况下,不会由图像发布者以外的人对聊天室进行图像的发布,不需要将发布者的图像与其他用户的图像归类而进行管理。从而,在步骤S730中,CPU31单独管理所接收到的图像并转移到步骤S700,以备接收下一个图像。
并且,在步骤S72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聊天方式为群体聊天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40。
在步骤S740中,CPU31将所接收到的各图像相关联地存储于RAM33并转移到步骤S700,以备接收下一个图像。即,在聊天方式为群体聊天的情况下,发布到聊天室的各图像相关联地存储于RAM33。
另一方面,在步骤S71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聊天室已关闭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50。
在步骤S750中,CPU31判定聊天方式是否为个人聊天。在聊天方式为群体聊天的情况下,接收到的各图像仅在步骤S740中相关联,不进行识别信息的对应关联,因此转移到步骤S760。
在步骤S760中,与图8的步骤S180的处理同样地,CPU31判定在群体聊天中是否接收到至少1个图像。在接收至少1个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770,在步骤S770中,CPU31将步骤S740中相关联地存储的各图像作为1个图像组进行管理,并结束图23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75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聊天方式是个人聊天的情况下、或者在步骤S760的判定处理中判定为在群体聊天中1次也未接收图像的情况下,由于不存在与识别信息不对应关联的图像,因此无需执行步骤S770的处理,而结束图23所示的图像的管理处理。
即,即使未预先对控制装置30进行指定图像管理模式的模式指定,也会根据聊天机器人所参与的聊天方式而切换图像管理模式。并且,在聊天室中发布共同话题,因此以聊天室的关闭为契机,将发布到聊天室的图像归类管理为1个图像组,由此制作包含与共同话题相关的图像的相册等。
除此以外,控制装置30可以根据发布到聊天室的信息的文件形式来切换图像管理模式。
例如在所发布的信息为图像文件的情况下,在图像文件中,1个文件中只包含1个图像,因此若将信息的管理模式切换为模式2进行归类管理,则通过1个识别信息来打印复数个图像。另一方面,在与图像文件不同的文件例如文档制作应用程序输出的文档文件中,文档以页面单位而被归类,因此与图像文件相比,要归类管理的需求少。从而,控制装置30在发布到聊天室的信息为图像文件的情况下,将信息的管理模式切换为模式2,在发布到聊天室的信息为文档文件的情况下切换为模式1。在信息的文件形式的确定中,例如使用文件扩展名。
并且,控制装置30可以根据发布到聊天室的信息的内容被打印的记录媒体的种类来切换图像管理模式。有时在信息中被追加对在信息处理装置40中的打印中使用的记录媒体的种类进行指定的项目作为信息的属性。
例如信息为要打印于明信片的内容或信封的收件人地址的情况下,作为记录媒体而指定明信片或信封。从而,在记录媒体的种类中指定有明信片或信封的情况下,优选对信息不进行归类管理,以免在1张明信片上打印发送到分别不同的人的复数个内容。
另一方面,在与信息对应关联的记录媒体的种类中指定有比普通纸渗色少且显色好的相纸的情况下,信息多为图像。在信息为图像的情况下,若归类打印图像,则与单独打印图像相比,相纸的使用张数减少,因此打印费用也会降低。
从而,作为发布到聊天室的信息的记录媒体而指定有相纸的情况下,将信息的管理模式切换为模式2,在如普通纸、明信片及信封那样除相纸以外的纸张被指定的情况下,将信息的管理模式切换为模式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图像的各管理处理中,如使用图15已进行的说明,在图像发布者已指示图像的追加的情况下,可以在已确定汇集范围而被归类管理的图像组上追加随后重新发布的图像。
至于在控制装置30中按照何种汇集基准而管理图像,设定为例如根据用户通过聊天室对控制装置30进行指示。
<第2实施方式>
如在第1实施方式中已进行的说明,在控制装置30中按照图像的汇集基准将发布到聊天室的信息归类管理为信息组。若从另一观点来看这种信息的管理功能,则通过适当地设定信息的汇集基准而进行与信息的汇集基准对应的信息的分类。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进行信息的分类的控制装置30进行说明。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装置30的硬件结构及功能结构,分别利用与图3及图5相同的结构。
控制装置30参考与已发布的信息对应关联的属性和属性条件,针对具有满足属性条件的属性的每个信息,分别作为1个信息组而进行归类管理,对各信息组生成对应的识别信息。“与信息对应关联的属性”是在信息的分类中使用的项目,包括表示信息特征的项目及与对信息执行的特定处理有关的项目。
作为表示信息的特征的项目,例如包括信息的制作日期、信息的更新日期、信息的制作人、信息的文件形式、信息中所包含的字符数、信息的表现中使用的颜色数量、信息的制作地点及信息中所包含的内容等。并且,作为与对信息执行的特定处理有关的项目,在特定处理为打印处理的情况下,例如包括打印信息的记录媒体的类别等。“属性条件”是对使用对应的属性如何分类信息进行了规定的条件。
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地,在以下说明中,作为由控制装置30来操作的信息的一例,以图像为例进行说明。
图24是表示在启动了控制装置30的情况下通过CPU31而执行的图像的分类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对图24所示的图像的分类处理进行规定的控制程序,例如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30的ROM32。控制装置30的CPU31读取存储于ROM32的控制程序,并执行图24所示的图像的分类处理。
用户发布到聊天室的图像是例如以未分类的状态存储于用户终端10的文件夹中的图像,用户根据所期待的分类方法将与图像分类中所使用的图像对应关联的属性预先存储于控制装置30。关于与图像对应关联的属性的设定,通过将用户例如要在分类中使用的属性发布到聊天室而被设定。在此,作为与图像对应关联的属性而设定有“图像的制作日期”,作为属性条件而设定有“将相同的图像进行归类”的条件。如图像的制作日期那样的属性作为图像属性而附加于图像。
在步骤S800中,CPU31启动测量图像的发布间隔的计时器TA。
在步骤S810中,CPU31判定是否通过聊天室接收了图像。在未接收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820,在步骤S820中,CPU31判定计时器TA值是否为时间T1以下。在计时器TA值为时间T1以下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810。CPU31反复执行步骤S810及S820直至计时器TA值超过时间T1,由此监视用户对聊天室的图像发布。
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图像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830,在步骤S830中,CPU31将所接收到的各图像相关联地存储于RAM33。
通过接收到图像,在步骤S840中,CPU31在重新启动计时器TA之后转移到步骤S810。即,CPU31将从发布前一个图像起在时间T1以内发布的所有的图像相关联地存储于RAM33。
在用户对聊天室的图像的发布结束、且在步骤S820的判定处理中计时器TA值超过时间T1的情况下,转移到步骤S850。
在步骤S850中,CPU31参考通过用户而设定的与图像对应关联的属性及属性条件。该情况下,与图像对应关联的属性为“图像的制作日期”,属性条件为“将相同的图像进行归类”,由此CPU31将在步骤S830中相关联的复数个图像分类为制作日期相同的图像。
在步骤S860中,CPU31将在步骤S850中已分类的各图像组设为管理单位,使识别信息与各管理单位对应关联,并通过存储器34进行管理。由此,结束图24所示的图像的分类处理。
即,在控制装置30中,对制作日期相同的图像进行基于模式2的图像管理,对于制作日期与其他任何图像不同的图像进行基于模式1的图像管理。根据与图像对应关联的属性及属性条件而切换控制装置30中的图像管理模式,由此与图像对应关联的属性和属性条件也是图像的汇集基准的一例。
控制装置30在从信息处理装置40接收到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与所接收到的识别信息对应关联地被管理的图像组发送到识别信息的发送源即信息处理装置40,由此通过信息处理装置40在相同日期制作的图像被归类并打印。
图25是表示通过控制装置30来执行了图24所示的图像的分类处理的情况下的图像的分类例的图。在图像A~图像H的8张图像中,将图像A~图像C、图像D及图像E、图像F及图像G、图像H分别设为相同的制作日期的图像。
在图像A~图像H发布到聊天室的情况下,控制装置30将图像A~图像C分类为图像组α,将图像D及图像E分类为图像组β,将图像F及图像G分类为图像组γ,以及将图像H分类为图像组δ,并将各图像组作为管理单位进行管理。由于在图像组δ中只包含图像H,因此对图像组δ进行基于模式1的图像管理,对其他图像组进行基于模式2的图像管理。
另外,如已进行的说明,与图像对应关联的属性和属性条件根据用户所期待的分类方法而变更。
例如即使与图像对应关联的属性为与上述例相同的“图像的制作日期”,也通过使属性条件如“将3天以内的图像进行归类”或“将星期六制作的图像进行归类”那样发生变化而进行不同的分类。
并且,若将与图像对应关联的属性设定为“图像的摄影地点”,并将属性条件设定为“将Xkm(X为正实数)以内的图像进行归类”,则从各图像的摄影地点在Xkm以内的范围内摄影的图像彼此被归类管理。图像的摄影地点例如通过参考附加到图像的Exif(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可交换的图像文件格式)信息或GPS(Global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而得到。
并且,若将与图像对应关联的属性设为“图像内容”,并将属性条件设定为“将拍摄同一个人的图像进行归类”,则包含同一个人的图像彼此之间被归类管理。通过参考公知的图像识别技术或与被摄体对应关联且表示被摄体是谁的标签信息来识别拍摄到图像中的人物或事物。若变更属性条件,则例如拍摄到3人以上的图像、在室内摄影的图像及拍摄动物的图像那样,进行与图像内容对应的不同的分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图像的分类处理中,如使用图15已进行的说明,在图像发布者已指示追加图像的情况下,可以将随后重新发布的图像追加到分别被分类的图像组。
以上,利用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范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对各实施方式追加各种变更或改进,追加了该变更或改进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变更处理顺序。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通过软件来实现图像管理模式的设定处理、图像的管理处理、图像的打印处理及图像的分类处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与图7、图8、图13、图14、图16、图19、图21、图23、图24所示的流程图相同的处理配置于例如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并通过硬件来进行处理。该情况下,与分别通过软件来实现各处理的情况相比,可实现处理的高速化。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控制程序安装于ROM32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程序也能够以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的方式进行提供。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程序以记录在CD(Compact Disc:光盘)-ROM或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ROM等光盘中的方式进行提供。并且,也可以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程序以记录在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及快闪存储器等半导体存储器中的方式进行提供。而且,控制装置30可以经由通信I/F37而从连接于通信线路50的外部装置中获取本发明所涉及的控制程序。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以例示及说明为目的而提供的。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全面详尽地包括本发明,并且并不将本发明限定于所公开的方式。很显然,对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而言,各种变形及变更是自知之明的。本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应用而选择并说明的。由此,本技术领域中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对假定为各种实施方式的特定使用最优化的各种变形例来理解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以上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来定义。

Claims (16)

1.一种控制装置,其具备:
第1模式,以每个文件信息来管理在聊天中发布的复数个文件信息;及
第2模式,将复数个文件信息归类管理为1个信息组,
并且具备控制部,该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复数个文件信息发布在聊天中的情况下,依据是否等待接收后续文件信息的设定、在聊天中发布的文件信息的容量的总和、文件信息的发布数量、文件信息的类型或形成文件信息内容的记录媒体的类别来切换是以所述第1模式来管理复数个文件信息,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来管理复数个文件信息,
其中,在所述第1模式中,所述控制部对在聊天中发布的复数个文件信息分别进行处理,
在所述第2模式中,所述控制部对在聊天中发布的复数个文件信息进行归类处理,
在通过发布指定范围的预先确定的定界信息而进行文件信息的范围指定的情况下,将复数个文件信息中的从发布最初文件信息之后到发布所述定界信息之前为止设为文件信息的管理范围,
在所述管理范围中包含复数个文件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管理范围中所包含的复数个文件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
所述控制部还在发布所述定界信息之后接收在聊天中发布的追加文件信息,并将所述追加文件信息包括在所述管理范围内,所述管理范围由在聊天中用于所述归类处理的所述定界信息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进行以备接收后续文件信息而不等待的设定的情况下切换为所述第1模式,在进行了以备接收后续文件信息而等待的设定的情况下切换为所述第2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进行了切换为第2模式的控制的情况下,将接收最初文件信息之后在预先设定的期间内接收到的各文件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并且将超过所述预先设定的期间而接收到的第一文件信息设定为所述最初文件信息,并更新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接收所述最初文件信息之后的经过时间超过所述预先设定的期间的情况下,将通知文件信息发布者已超过所述预先设定的期间的通知信息发布到所述聊天中,并且作为对所述通知信息的响应,在由文件信息发布者发布了告知还存在要归类管理为1个信息组的响应信息的情况下,延长所述预先设定的期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管理范围还定义为将从发布了另一定界信息之后发布的文件信息到发布所述定界信息之前为止的范围设为文件信息的管理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所发布的文件信息的容量的总和超过预先确定的上限容量的情况下,将直至超过所述上限容量为止所接收到的各文件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并且在已发布的文件信息中,从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中未包含的剩余文件信息起依次进行与所述上限容量的比较,并更新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1个文件信息的容量超过所述上限容量的情况下,将所述1个文件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1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文件信息的发布数量达到预先确定的规定数量的情况下、且在所述规定数量被设定为2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规定数量的各文件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并且在确定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之后,重新测量文件信息的发布数量并依次进行与所述规定数量的比较,并更新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所述规定数量被设定为1的情况下,将所发布的各文件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1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所发布的文件信息为文档文件的情况下,将所述文档文件设为基于所述第1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在所发布的文件信息为图像文件的情况下,将所述图像文件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根据形成文件信息内容的记录媒体的类别,切换是以所述第1模式来管理复数个文件信息,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来管理复数个文件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在相纸被指定为所述记录媒体的情况下,将已发布的各文件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并且在除相纸以外的纸张被指定为所述记录媒体的情况下,将已发布的各文件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1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进行如下控制:按照文件信息发布者的指示,将新发布的文件信息追加到通过执行第2模式而被归类管理的信息组。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将信息设备控制成如下:在根据文件信息发布者的指示而切换为所述第1模式的情况和切换为所述第2模式的情况下,使显示于由文件信息发布者操作的信息设备中的、选择发布文件信息的选择画面的动作不同。
15.一种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作为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的控制部而发挥功能的程序。
16.一种控制方法,其具备:第1模式,以每个文件信息来管理在聊天中发布的复数个文件信息;及第2模式,将复数个文件信息归类管理为1个信息组,并且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控制步骤,在该控制步骤进行如下控制:在复数个文件信息发布在聊天中的情况下,依据是否等待接收后续文件信息的设定、在聊天中发布的文件信息的容量的总和、文件信息的发布数量、文件信息的类型或形成文件信息内容的记录媒体的类别来切换是以所述第1模式来管理复数个文件信息,还是以所述第2模式来管理复数个文件信息,
其中,在所述第1模式中,对在聊天中发布的复数个文件信息分别进行处理,
在所述第2模式中,对在聊天中发布的复数个文件信息进行归类处理,
在通过发布指定范围的预先确定的定界信息而进行文件信息的范围指定的情况下,将复数个文件信息中的从发布最初文件信息之后到发布所述定界信息之前为止设为文件信息的管理范围,
在所述管理范围中包含复数个文件信息的情况下,将所述管理范围中所包含的复数个文件信息设为基于所述第2模式的文件信息的管理对象,
在发布所述定界信息之后接收在聊天中发布的追加文件信息,并将所述追加文件信息包括在所述管理范围内,所述管理范围由在聊天中用于所述归类处理的所述定界信息确定。
CN201910814923.3A 2019-01-18 2019-08-30 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4644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06781 2019-01-18
JP2019006781A JP7415321B2 (ja) 2019-01-18 2019-01-18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4423A CN111464423A (zh) 2020-07-28
CN111464423B true CN111464423B (zh) 2023-07-07

Family

ID=71609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14923.3A Active CN111464423B (zh) 2019-01-18 2019-08-30 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43573B2 (zh)
JP (1) JP7415321B2 (zh)
CN (1) CN1114644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87396B2 (ja) * 2019-11-13 2023-11-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1099644A (ja) * 2019-12-20 2021-07-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418120B2 (ja) * 2019-12-20 2024-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3006688A (ja) * 2021-06-30 2023-01-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24033712A (ja) * 2022-08-31 2024-03-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スキャン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5644A (ja) * 2001-04-04 2002-10-18 Sharp Corp 画像編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編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3103350A (ja) * 2011-11-10 2013-05-30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3248736A (zh) * 2012-02-08 2013-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会话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361003A (zh) * 2014-10-10 2015-02-18 金硕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聊天记录分类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519205A (zh) * 2013-10-04 2015-04-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管理通信记录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JP2015087998A (ja) * 2013-10-31 2015-05-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
WO2015183043A1 (ko) * 2014-05-29 2015-12-03 주식회사 다음카카오 채팅 메시지를 그룹화하기 위한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서버
JP2017094743A (ja) * 2016-12-22 2017-06-01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CN107004020A (zh) * 2014-12-08 2017-08-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设备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20181B2 (ja) * 1993-12-16 2002-09-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3434451B2 (ja) * 1997-05-22 2003-08-11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通信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記録体
JP2002169847A (ja) * 2000-11-30 2002-06-14 Nec Eng Ltd 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
TW517476B (en) * 2001-05-28 2003-01-11 Allied Telesis Kk Media converter and failure detection technique
KR100690151B1 (ko) * 2004-10-01 2007-03-08 (주)다음소프트 대화형 에이전트를 이용한 서비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JP4881034B2 (ja) * 2005-02-28 2012-02-2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電子アルバム編集システム、電子アルバム編集方法、及び電子アルバム編集プログラム
JP2006323449A (ja) * 2005-05-17 2006-11-30 Fujifilm Holdings Corp プリント注文受付機
JP4946189B2 (ja) 2006-06-13 2012-06-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アノテーション情報配信プログラム及びアノテーション情報配信装置
US20080016156A1 (en) * 2006-07-13 2008-01-17 Sean Miceli Large Scale Real-Time Presentation of a Network Conference Having a Plurality of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JP5029245B2 (ja) * 2007-09-20 2012-09-19 富士通セミコンダクター株式会社 プロファイリング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958819B2 (ja) * 2008-03-18 2012-06-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記憶媒体、プログラム
CN102611637A (zh) * 2011-01-20 2012-07-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群组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JP2013061756A (ja) 2011-09-13 2013-04-04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記憶媒体
WO2014027725A1 (ko) * 2012-08-13 2014-02-20 한국과학기술원 모바일 인스턴트 메신저를 이용한 인터랙티브 방송 프로그램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및 그 시스템
CN105022552B (zh) * 2014-04-30 2018-04-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消息列表的方法和装置
JP6554770B2 (ja) 2014-09-19 2019-08-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管理装置、印刷サービス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164815A1 (en) 2014-12-08 2016-06-0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erminal device an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KR101695917B1 (ko) * 2015-08-17 2017-01-12 네이버 주식회사 그룹 메시지를 관리하기 위한 방법과 시스템 및 기록 매체
JP2017045181A (ja) 2015-08-25 2017-03-0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925373B1 (ja) * 2015-10-09 2016-05-25 Lykaon株式会社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支援システム
JP6083546B1 (ja) 2015-11-26 2017-02-22 株式会社パブセン 情報管理装置、情報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90132710A1 (en) * 2017-11-01 2019-05-02 Facebook, Inc. Techniques for implementing a secret mode in a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05644A (ja) * 2001-04-04 2002-10-18 Sharp Corp 画像編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編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3103350A (ja) * 2011-11-10 2013-05-30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3248736A (zh) * 2012-02-08 2013-08-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会话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4519205A (zh) * 2013-10-04 2015-04-15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管理通信记录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JP2015087998A (ja) * 2013-10-31 2015-05-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印刷方法、
WO2015183043A1 (ko) * 2014-05-29 2015-12-03 주식회사 다음카카오 채팅 메시지를 그룹화하기 위한 방법, 디바이스 및 서버
CN104361003A (zh) * 2014-10-10 2015-02-18 金硕澳门离岸商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聊天记录分类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7004020A (zh) * 2014-12-08 2017-08-0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终端设备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JP2017094743A (ja) * 2016-12-22 2017-06-01 株式会社バンダイ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hat Track:Chat Room Topic Detection Using Classification";JasonBengel等;《researchgate》;20040331;全文 *
基于Web前端开发的即时通信文件传输研究;何杰惠;《微型电脑应用》;20181120(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15313A (ja) 2020-07-30
CN111464423A (zh) 2020-07-28
US20200236228A1 (en) 2020-07-23
US11843573B2 (en) 2023-12-12
JP7415321B2 (ja) 2024-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4423B (zh) 控制装置、存储介质及控制方法
US8427680B2 (en) Delayed printing from a computerized device
JP5218876B2 (ja) 印刷指示装置及び印刷指示システム
US11374891B2 (en) Control apparatus, control system,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2022106160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10104157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media files
JP483441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JP572816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195340B2 (ja) コンテンツ管理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050267890A1 (en) Data control system capable of present current image of writer with data
US20150100577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2008112333A (ja) 印刷管理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921233B2 (ja) 画像管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7379595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サーバシステム、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21028812A (ja)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015625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07240A (ja) 制御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4796570A (zh) 图像形成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JP6801284B2 (ja) 文書管理装置、文書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178743A (ja) おすすめ機能つきネットプリントシステム、サーバ装置、プリント注文装置、及びおすすめ画像選択提示方法
US2024018448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JP4946674B2 (ja) 画像サーバ装置、画像サーバ装置の制御方法、画像サー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画像送信システム、画像送信システムの制御方法、画像送信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該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録媒体。
JP4244359B2 (ja) 状態配信方法、状態配信プログラム及び状態配信装置
CN106371774A (zh) 分配打印数据的服务器装置、打印数据管理方法
JP2007334860A (ja) センターサーバおよび画像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3, chiban 9, Dingmu 7, Tokyo port,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 7-fan-3, Kawasaki,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