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48272A - 使用了粘着带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了粘着带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48272A
CN111448272A CN201880077400.9A CN201880077400A CN111448272A CN 111448272 A CN111448272 A CN 111448272A CN 201880077400 A CN201880077400 A CN 201880077400A CN 111448272 A CN111448272 A CN 111448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adhesive tape
expandable
adherend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74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沢久美子
森野彰规
秋山诚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C Corp filed Critical D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48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482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dhes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1/00Features of adhesiv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J9/00, e.g. additives
    • C09J11/02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 C09J11/06Non-macromolecular additives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01/00Adhesives based on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09J5/06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involving heating of the applied adhesiv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5Heat-activat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物品的制造方法,在将粘着带贴附于平面、曲面、3D形状等各种形状的构件时,防止产生褶皱或间隙以确保高的防水性。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的制造方法,其是经由接着带的膨胀物来进行接着的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使具有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两个以上的接着带的端部彼此接近来配置,将所述接着带的其中一个面侧贴附于构成被接着体(C1)的部位(c1‑1);步骤[2],将所述接着带的另一个面侧贴附于另一个被接着体(C2);步骤[3],对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给予刺激;以及步骤[4],因所述刺激,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而形成膨胀接着剂层(A1)。

Description

使用了粘着带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例如以电子设备为代表的各种物品的制造情形中使用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粘着带一般而言可在将一个被接着体固定于另一个被接着体的平面部分或曲面部分等时优选地使用,例如在以汽车用构件或电气设备等为代表的各种产品的制造情形中广泛使用。例如关于电子设备,在智能手机、移动电话、个人手持电话系统(personal handyphone system,PHS)、数字照相机、音乐播放器、电子书籍、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中,以信息显示部即显示器面板与框体的贴合为代表,在各种构件或模块的固定中使用着粘着带。在对显示器面板与框体进行接合时,是将粘着带切断为沿着显示器面板的周缘部的窗框状,并将所述窗框状的粘着带贴附于显示器面板或框体的周缘部,之后,使显示器面板与框体合在一起而固定。作为此时所使用的粘着带,为了确保对框体的接合面的追随性、显示器面板与框体之间的防水性,并在掉落时等吸收冲击,使用了在发泡体基材的两面设有粘着层的两面粘着带(专利文献1)。
另一方面,近年来,汽车构件或电子设备等中,曲面或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形状者增加,所述切断为窗框状的粘着带难以贴附于曲面或3D形状的构件,或会在贴附时产生褶皱或间隙,因此变得难以确保所述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083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物品的制造方法,在将粘着带贴附于平面、曲面、3D形状等各种形状的构件时,防止产生褶皱或间隙并确保高的防水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品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对被接着体贴附有接着带的构成的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经由:步骤[1],使具有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两个以上的接着带的端部彼此接近来配置,将所述接着带的其中一个面侧贴附于构成被接着体(C1)的部位(c1-1);步骤[2],将所述接着带的另一个面侧贴附于另一个被接着体(C2);步骤[3],对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给予刺激;以及步骤[4],因所述刺激,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而形成膨胀接着剂层(A1)。
发明的效果
若为本发明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则可在将粘着带贴附于平面、曲面、3D形状等各种形状的构件时,防止产生褶皱或间隙而确保高的防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在被接着体上,以具有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两个接着带(A及B)的端部彼此相接的方式进行配置的剖面图。
图2是在本发明的步骤[1]中,在被接着体上,使具有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两个接着带(A及B)的端部彼此重合来配置的剖面图。
图3是自上方对所述图1及图2进行观察的图。
图4是与实施例1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相关的物品在膨胀前的剖面图。
图5是与实施例4的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相关的物品在膨胀前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物品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对被接着体贴附有接着带的构成的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经由:步骤[1],使具有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两个以上的接着带的端部彼此接近来配置,将所述接着带的其中一个面侧贴附于构成被接着体(C1)的部位(c1-1);步骤[2],将所述接着带的另一个面侧贴附于另一个被接着体(C2);步骤[3],对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给予刺激;以及步骤[4],因所述刺激,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而形成膨胀接着剂层(A1)。
所述步骤[1]是对被接着体贴附接着带的步骤。具体而言,所述步骤[1]是使具有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两个以上的接着带的端部彼此重叠或接近来配置,将所述接着带的其中一个面侧贴附于构成被接着体(C1)的部位(c1-1)的步骤。
在所述步骤[1]的使具有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两个以上的接着带的端部彼此接近来配置,将所述接着带的其中一个面侧贴附于构成被接着体(C1)的部位(c1-1)的步骤中,在使其端部彼此接近来配置两个以上的所述接着带时,优选为不存在空隙,但也优选为端部彼此的空隙为100μm以下,优选为75μm以下,若为50μm以下,则在所述步骤[4]中,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而形成膨胀接着剂层(A1)时,可填埋所述接着带的端部彼此的间隙来进行固定,所以更优选。
作为在所述步骤[1]中贴附于被接着体的接着带的面,并无特别规定,例如在使用在其中一个面侧具有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在另一个面具有后述接着剂层(B)的接着带的情况下,若将所述接着剂层(A)在所述步骤[1]中贴附于被接着体,则将所述接着带的另一个面侧更牢固地接着于其他被接着体(C2),所以优选。
优选为在所述步骤[1]中,对构成被接着体(C1)的部位(c1-1),以0.1N/cm2以上的负载压接接着带的其中一个面侧,更优选为以0.5N/cm2以上的负载进行压接,若以1N/cm2以上的负载进行压接,则所述接着带向构成被接着体(C1)的部位(c1-1)的接着力提高,可抑制接着带与被接着体(C1)的偏移,所以优选。
在对构成所述被接着体(C1)的部位(c1-1)压接所述接着带的其中一个面侧时,既可视需要使用冲压机、辊等设备,也可利用手指对它们进行按压。
所述步骤[2]是将在所述步骤[1]中贴附于构成所述被接着体(C1)的部位(c1-1)的所述接着带的另一个面侧贴附于其他被接着体(C2)的步骤。在将所述接着带的另一个面侧贴附于其他被接着体(C2)的情况下,可经由所述被接着体(C2)对所述被接着体(C2)与所述接着带的界面施加负载,而且也可任意地进行压接。
所述步骤[3]是对膨胀性接着剂层(A)给予刺激的步骤。作为所述刺激,例如可列举热或光。作为所述刺激,就也可应用于不透光的构件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加热。另外,作为加热温度,优选为60℃~145℃的温度下,若为70℃~140℃的温度下,则保管时的稳定性优异,且可不会损伤耐热性低的被接着体而使所述接着带充分地膨胀,并可在膨胀后获得优异的接着力,所以优选。
作为所述加热方法,例如可列举将物品投入至烘箱或加热炉等加热装置中,对物品整体进行加热的方法,或通过使热源接触或接近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或所述接着带或所述被接着体来对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进行加热的方法。
作为所述热源,例如可使用卤素灯、激光照射装置、电磁感应加热装置、加热印(hot stamp)、热板(hot plate)、焊接烙铁(soldering iron)等。作为加热方法,可根据物品的大小来选择。
所述步骤[4]是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形成所述膨胀接着层(A1)的步骤。
在所述步骤[3]及步骤[4]中,优选为在对所述接着带给予刺激,使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而形成膨胀接着层(A1)的过程中,对所述接着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优选为施加25N/cm2以下的负载,若施加10N/cm2以下的负载,则可优选地填埋使两个以上的具有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接着带的端部彼此接近时所产生的间隙,所以优选。
作为所述物品的制造方法,若以所述步骤[1]、步骤[2]、步骤[3]及步骤[4]的顺序来进行,则在给予刺激而形成膨胀接着层(A1)前具有优异的接着力,通过刺激能够膨胀,且在膨胀后也呈现优异的接着力的方面优选。尤其是在被接着体(C1)或被接着体(C2)的表面为粗糙面的情况下,在呈现良好的接着力方面是有效的。
在本发明中,通过使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而产生的力,将所述接着剂层(A1)或所述接着剂层(B)与构成所述被接着体(C1)的其他部位(c1-2)或其他被接着体(C2)压接。因此,例如在被接着体(C1)具有空隙或在被接着体(C1)与被接着体(C2)之间具有空隙的情况下,无需使用例如冲压机等来施加压力。而且,接着带与被接着体通过因所述膨胀而产生的力而密接,因此,即便在使用了表面具有凹凸者(具有粗糙面者)作为被接着体的情况下,也不易在接着带与被接着体之间形成间隙。
作为所述被接着体(C1)及被接着体(C2),例如可列举玻璃、铝等金属、包括丙烯酸、聚碳酸酯等树脂的塑料等。作为所述被接着体(C1)及被接着体(C2),既可使用包括相同的材质或形状的被接着体,也可使用不同的材质或形状的被接着体。
作为所述被接着体(C1)及被接着体(C2),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或所述接着剂层(B)所接触的表面可为粗糙面。
作为所述被接着体(C1)及所述被接着体(C2)的形状,并无特别规定,例如可列举:二维形状、三维形状(曲面等)、具有表面凹凸的形状、嵌合的形状等。也可为所述形状的组合。
作为所述被接着体,例如可在被接着体表面具有1μm以下的微小的凹凸、或者压花(emboss)加工或印刷阶差那样1μm以上的凹凸、或在被接着体自身具有翘曲或形变。作为所述凹凸,优选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进而优选为300μm以下,作为所述被接着体的翘曲或形变,优选为针对对所述被接着体接着所述接着带的部位,高度最高的点与最低的点的差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若为300μm以下,则即便在使所述接着带的端部彼此接近来配置时具有空隙,或被接着体(C1)具有空隙,或者在被接着体(C1)与被接着体(C2)之间具有空隙,而所述空隙的高度(厚度)大的情况下,也可在对所述接着带给予刺激使其膨胀时充分地接着,所以进而优选。
而且,作为所述被接着体,可为曲面彼此的组合,作为所述曲面,既可为曲率半径相同的曲面彼此,也可为曲率半径不同的曲面彼此。作为所述曲率半径,若为0.1mm~10m的范围,则可在经由所述接着带所接触的一个或两个的被接着体对所述接着带施加50N/cm2以下的负载并使其膨胀时,获得良好的接着性。另外,在所述被接着体彼此的曲率半径不同的情况下,优选为贴附有所述接着带的被接着体的、自所述接着带表面向另一个被接着体的间隙(gap)为5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0μm以下的被接着体,若为300μm以下,则即便在使所述接着带的端部彼此接近来配置时具有空隙,或被接着体(C1)具有空隙,或者在被接着体(C1)与被接着体(C2)之间具有空隙,而所述空隙的高度(厚度)大的情况下,也可在对所述接着带给予刺激使其膨胀时充分地接着,所以进而优选。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接着带可通过对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接着剂层(A)或所述接着带整体给予热而使其膨胀。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接着带具有因刺激而进行膨胀的膨胀性接着剂层(A),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既可为一种或两种以上,也可为单层或两层以上。而且,作为所述接着带,既可仅包括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也可包括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及不易膨胀的接着剂层(例如后述的接着剂层(B)等),若为包括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及不易膨胀的接着剂层的接着带,则在通过所述接着带的膨胀物来对被接着体(C1)所具有的空隙或被接着体(C1)与被接着体(C2)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且牢固地进行接着方面优选。
作为包括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与不易膨胀的接着剂层的接着带,具体而言,优选为使用在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至少一个面上具有后述接着剂层(B)的接着带。作为所述接着带,若将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在所述膨胀前预先贴附于被接着体,则在维持所述膨胀后的所述膨胀接着剂层(A1)与所述被接着体之间的优异的密接性方面优选。
(膨胀性接着剂层(A))
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是能够因刺激而膨胀的层。作为所述刺激,可列举热和/或光,优选为热。作为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优选为使用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加热后的所述放置后的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厚度/所述放置前的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厚度〕×100成为120%以上的膨胀性接着剂层。所述膨胀率优选为150%以上,更优选为200%~1000%。若为所述接着带,则即便在使所述接着带的端部彼此接近来配置时具有空隙,或被接着体(C1)具有空隙,或者在被接着体(C1)与被接着体(C2)之间具有空隙,而所述空隙的高度(厚度)大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所述接着带膨胀而在所述空隙内对另一个被接着体优选地进行固定或在所述空隙内填充所述接着带。而且,若为所述接着带,则即便在被接着体的表面为粗糙面的情况下,也可对所述粗糙面优选地固定另一个被接着体。
另外,所述膨胀率是指在将所述接着带在50℃~150℃的温度下放置了30分钟的情况下,膨胀性接着剂层(A)因所述放置而膨胀从而所形成的膨胀接着剂层(A1)的厚度相对于所述放置前(膨胀前)的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厚度的比例,优选为60℃~145℃的温度下,更优选为70℃~140℃的温度下。
作为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就赋予加热前也能够暂时贴附于被接着体的水平的接着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使用沿180度方向以300mm/分钟的速度进行剥离时的接着力为0.5N/20mm以上的膨胀性接着剂层,更优选为使用1N/20mm以上的膨胀性接着剂层,更优选为使用2N/20mm以上的膨胀性接着剂层,若使用3N/20mm以上的膨胀性接着剂层,则在防止所述接着带自被接着体的剥离或位置偏移方面进而优选。
膨胀前的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厚度优选为10μm~3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20μm~250μm的范围,若为30μm~200μm的范围,则即便在使所述接着带的端部彼此接近来配置时具有空隙,或被接着体(C1)具有空隙,或者在被接着体(C1)与被接着体(C2)之间具有空隙,而所述空隙的高度(厚度)大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使所述接着带膨胀而在所述空隙内对另一个被接着体优选地进行固定或在所述空隙内填充所述接着带,所以优选。
另一方面,通过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而形成的膨胀接着剂层(A1)的厚度,优选为20μm~3000μm的范围,若为40μm~2500μm的范围,则在获得更优异的接着力的方面优选。而且,所述膨胀接着剂层(A1)优选为具有多孔结构的膨胀性接着剂层。
而且,作为所述接着带,优选为使用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厚度相对于所述接着带的总厚度而为10%以上的接着带,若使用30%以上的接着带,则容易优选地将另一个被接着体固定于所述空隙内或在所述空隙内填充所述接着带,所以更优选。
作为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使用如前所述具有可预先接着于被接着体的程度的接着力,并且可通过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而产生的加压力来对被接着体(C1)所具有的空隙或被接着体(C1)与被接着体(C2)之间的空隙进行填充及接着的膨胀性接着剂层。
作为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可通过将后述接着剂组合物(a)涂覆于例如离型衬里(liner)或粘着带的支撑体上并进行干燥等来制造。
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例如可使用含有热塑性树脂的接着剂组合物(a)来形成。所述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接着剂组合物(a)的总固体成分而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90质量%以上。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可使用能够容易因加热而膨胀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优选为使用利用1Hz及23℃下的动态粘弹性谱(spectrum)测定的储存弹性模量G23为1.0×103Pa~5.0×107Pa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并且,优选为使用利用1Hz及70℃下的动态粘弹性谱测定的储存弹性模量G70为1.0×102Pa~1.0×107Pa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并且,若使用利用1Hz及120℃下的动态粘弹性谱测定的储存弹性模量G120为1.0×102Pa~1.0×106Pa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则在获得即便在加热前也可防止所述接着带自被接着体剥离或位置偏移,并且,能够膨胀至能够充分地填充所述空隙的水平的接着带方面特别优选。
使所述热塑性热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前的状态的接着带就即便在加热前也可防止所述接着带自被接着体剥离或位置偏移并且在膨胀后在常温环境下抑制收缩等方面而言,可使用含有利用1Hz及23℃下的动态粘弹性谱测定的储存弹性模量G23优选为1.0×103Pa~5.0×107Pa,更优选为5.0×103Pa~1.0×107Pa,特别优选为5.0×103Pa~5.0×106Pa的热塑性树脂的接着带。
而且,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就抑制向粘着带的平面方向(流动方向或宽度方向)的膨胀,使之向其厚度方向膨胀方面而言,优选为使用具有所述范围内的利用1Hz及23℃下的动态粘弹性谱测定的储存弹性模量G23并且70℃~120℃的范围的利用1Hz下的动态粘弹性谱测定的储存弹性模量为1.0×102Pa~1.0×107Pa的范围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可使用利用1Hz及70℃下的动态粘弹性谱测定的储存弹性模量G70优选为1.0×102Pa~1.0×107Pa,更优选为5.0×102Pa~5.0×106Pa,特别优选为5.0×102Pa~1.0×106Pa的热塑性树脂。
而且,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可使用利用1Hz及70℃下的动态粘弹性谱测定的储存弹性模量G70优选为1.0×102Pa~1.0×107Pa,更优选为5.0×102Pa~5.0×106Pa,特别优选为5.0×102Pa~1.0×106Pa的热塑性树脂。
而且,所述热塑性树脂的利用1Hz及120℃下的动态粘弹性谱测定的储存弹性模量G120优选为1.0×102Pa~1.0×106Pa,更优选为5.0×102Pa~5.0×106Pa,进而优选为5.0×102Pa~2.0×105Pa。
所述热塑性树脂的所述储存弹性模量G120优选为小于所述储存弹性模量G70,所述储存弹性模量G70优选为小于所述储存弹性模量G23。
另外,所述储存弹性模量G23、储存弹性模量G70及储存弹性模量G120的测定是使用市售的粘弹性试验机利用后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作为所述测定的试验片,使用通过将热塑性热膨胀性接着剂层(A)中所含的热塑性树脂(不含膨胀剂)加热,并将其涂布于离型衬里上进行冷却而获得的厚度2mm的试验片。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例如优选为使用膨胀前具有优异的接着力,在膨胀剂的膨胀开始温度进行软化,膨胀剂容易膨胀,膨胀后也可呈现优异的接着力的热塑性树脂。
作为所述热塑性树脂例如可列举: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PU)、热塑性聚氨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TPU)等氨基甲酸酯系树脂;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树脂等氯乙烯系树脂;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尼龙(注册商标)等聚酰胺系树脂;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酰亚胺改性聚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ABS)树脂、酰亚胺改性ABS树脂、苯乙烯-丙烯腈共聚(Styrene Acrylonitrile,SAN)树脂、丙烯腈-乙烯-丙烯-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ethylene-propylene-diene·styrene,AES)树脂等聚苯乙烯树脂、聚乙烯(polyethylene,PE)树脂、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树脂、环烯烃树脂等烯烃系树脂;硝酸纤维素(nitrocellulose)、乙酸纤维素等纤维素系树脂;硅酮系树脂;氟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氨基甲酸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等热塑性弹性体。
作为热塑性树脂,这些之中,尤其是优选为使用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烯烃系热塑性弹性体、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酯系热塑性弹性体、氨基甲酸酯系热塑性弹性体、酰胺系热塑性弹性体或丙烯酸系树脂等,特别优选为使用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或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例如可列举:苯乙烯-乙烯-丁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butylene,SEB)等苯乙烯系AB型二嵌段(diblock)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SBS的氢化产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butylene-styrene,SEBS))、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isoprene-styrene,SIS)、SIS的氢化产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ethylene-propylene-styrene,SEPS))、苯乙烯-异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tyrene-isobutylene-styrene,SIBS)等苯乙烯系ABA型三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butadiene,SBSB)等苯乙烯系ABAB型四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tyrene-butadiene-styrene-butadiene-styrene,SBSBS)等苯乙烯系ABABA型五嵌段共聚物;具有这些以上的AB重复单元的苯乙烯系多嵌段共聚物;对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tyrene-butadiene rubber,SBR)等苯乙烯系随机共聚物的乙烯性双键进行氢化而得的氢化产物等。苯乙烯系热塑性弹性体可使用市售品。
作为所述丙烯酸系树脂,例如可使用将含有(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单体聚合而得的丙烯酸系树脂。
作为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优选为使用具有碳原子数4~12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具体而言,优选为使用(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更优选为单独或组合使用丙烯酸丁酯及丙烯酸2-乙基己酯。
而且,作为所述单体,除所述单体之外,也可使用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马来酸酐、丙烯酰胺、衣康酸、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等。
而且,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例如可使用含有热硬化性树脂的接着剂组合物(a)而形成。所述热硬化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相对于接着剂组合物(a)的总固体成分而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75质量%以上,进而优选为90质量%以上。
作为所述热硬化性树脂,可使用氨基甲酸酯树脂、酚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等。其中,例如可单独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的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酚S型环氧树脂、乙内酰脲(hydantoin)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脂环式环氧树脂、三苯甲烷型环氧树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萘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二环戊二烯/苯酚环氧树脂、脂环式胺环氧树脂、脂肪族胺环氧树脂、及经CTBN改性(端羧基丁二烯腈(carboxyl-terminated butadiene nitrile)改性)或卤素改性的环氧树脂等。
所述接着剂组合物(a)也可含有膨胀剂。作为膨胀剂优选为使用可形成多孔结构作为所述膨胀后的热塑性热膨胀接着剂层(A1)的膨胀剂,例如可使用碳酸铵、碳酸氢铵、亚硝酸铵、硼氢化铵、叠氮化物等无机化合物、三氯氟甲烷等氟化烷烃、偶氮双异丁腈等偶氮化合物、对甲苯磺酰阱(p-Toluenesulfonyl Hydrazide)等肼化合物、对甲苯磺酰氨基脲(p-Toluenesulfonyl Semicarbazide)等氨基脲化合物、5-吗啉基-1,2,3,4-噻三唑等三唑化合物、N,N'-二亚硝基对苯二甲酰胺等N-亚硝基化合物。
而且,作为所述膨胀剂,优选为通过热而进行膨胀的热膨胀剂,例如可使用将烃系溶剂微胶囊化而成的热膨胀性胶囊等膨胀性胶囊。作为所述热膨胀剂,优选为使用能够在所述热塑性树脂或所述热硬化性树脂的软化点前后的温度下产生气体并膨胀的热膨胀剂。作为所述热膨胀剂的膨胀开始温度,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若为70℃以上,则保管时的稳定性优异,且可不会损伤耐热性低的被接着体而使所述接着带充分地膨胀,并可在膨胀后获得优异的接着力,所以优选。
作为所述膨胀剂,在所述之中,若使用将烃系溶剂微胶囊化而成的热膨胀性胶囊,则在防止例如因热等的影响而引起的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劣化等方面更优选。作为所述膨胀剂,可单独或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所述热膨胀性胶囊的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埃克斯帕塞尔(Expancel)(日本菲莱特(fillit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松本微球(Matsumoto microsphere)(松本油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微球(吴雨(kureh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等。
作为所述热膨胀性胶囊,若使用松本油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松本微球(Matsumoto microsphere)F-30、F-36、F-36D、F-36LV、F-48、F-48D、F-50、FN-80GS、F-65;日本菲莱特(fillite)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埃克斯帕塞尔(Expancel)053-40、007-40、031-40等,则因在热塑性树脂的软化温度前后进行膨胀,所以抑制向粘着带的平面方向(流动方向或宽度方向)的膨胀,而可更有效果地向其厚度方向膨胀,所以优选。
作为所述热膨胀性胶囊,优选为使用相对于膨胀前的所述胶囊的体积,膨胀后的体积(体积膨胀率)为8倍~60倍的热膨胀性胶囊。
所述膨胀剂的使用量,优选为所述热膨胀性胶囊的使用量优选为相对于所述层(A)的总成分的固体成分100质量份而为0.3质量份~30质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1质量份~20质量份的范围,进而优选为3质量份~17质量份的范围,若为5质量份~15质量份的范围,则可充分地膨胀以对被接着体所具有的空隙进行填充等,且获得更优异的接着力,所以进而优选。
作为所述接着剂组合物(a),除所述接着剂组合物之外也可视需要使用含有增粘剂、交联剂、硬化剂、硬化促进剂等的接着剂组合物。
(接着剂层(B))
而且,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接着带,如前所述,优选为使用具有接着剂层(B)的接着带。
作为构成所述接着带的接着剂层(B),可使用能够形成具有粘着性或接着性的层的接着剂组合物(b)来形成。
作为所述接着剂层(B),可使用所述接着剂层(B)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加热后的所述放置后的接着剂层(B)的厚度/所述放置前的接着剂层(B)的厚度〕×100为120%以下的接着剂层。所述接着剂层(B)的膨胀率优选为115%以下,更优选为110%以下。若为所述接着带,则即便在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后,也可维持对被接着体的优异的接着力。另外,所述接着剂层(B)的膨胀率是指在将所述接着带在100℃的环境下放置了30分钟的情况下,所述放置后的接着剂层的厚度相对于所述放置前的所述接着剂层(B)的厚度的比例。
所述接着剂层(B)的厚度优选为1μm~300μm的范围,若为5μm~200μm的范围,则构成所述接着带的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对被接着体(C1)所具有的空隙或被接着体(C1)与被接着体(C2)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可在将所述接着剂层(B)贴附于被接着体(C2)时呈现优异的接着力,所以更优选。
所述接着剂层(B)如前所述优选为膨胀率低,所以优选为实质上不含有作为形成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时能够使用的膨胀剂而例示的膨胀剂的接着剂层。
作为所述接着剂(B),可优选地使用含有例如热硬化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等树脂,并且所述膨胀剂的含量少或不含有所述膨胀剂的接着剂组合物(b)。
作为能够使用在所述接着剂组合物(b)中的树脂,可选择现有已知的树脂来使用。其中,作为所述树脂,就提升本发明的接着带的生产效率的方面而言,例如优选为使用与作为能够在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形成中使用的接着剂组合物(a)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或热硬化性树脂而例示的树脂相同的树脂。
作为所述接着剂组合物(b),例如可使用含有所述热塑性树脂等树脂及视需要的增粘树脂、交联剂、其他添加剂等的组合物。
作为所述增粘树脂,以调整接着剂层(B)的强接着性为目的,例如可使用松香系增粘树脂、聚合松香系增粘树脂、聚合松香酯系增粘树脂、松香酚系增粘树脂、稳定化松香酯系增粘树脂、歧化松香酯系增粘树脂、萜烯系增粘树脂、萜烯酚系增粘树脂、石油树脂系增粘树脂等。
作为所述交联剂,以提升接着剂层(B)的凝聚力为目的,可使用公知的异氰酸酯系交联剂、环氧系交联剂、氮杂环丙烷系交联剂、多价金属盐系交联剂、金属螯合物系交联剂、酮-酰肼系交联剂、恶唑啉系交联剂、碳二亚胺系交联剂、硅烷系交联剂、缩水甘油基(烷氧基)环氧硅烷系交联剂等。
作为所述添加剂,可视需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期望的效果的范围内使用用以调整pH的碱(氨水等)或酸、发泡剂、塑化剂、软化剂、抗氧化剂、玻璃或塑料制的纤维状、气球(balloon)状、珠粒(beads)状、金属粉末状的填充剂、颜料、染料等着色剂、pH调整剂、皮膜形成辅助剂、流平剂、增稠剂、拨水剂、消泡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作为所述接着剂组合物(b),就维持良好的涂覆作业性等方面而言,可使用含有溶媒的接着剂组合物。作为所述溶媒,例如可使用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甲基乙基酮、己烷等。而且,在使用水系接着剂组合物作为所述接着剂组合物(b)的情况下,可使用水或以水为主体的水性溶媒作为所述溶媒。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接着带例如可通过经由步骤[I]来制造,所述步骤[I]是通过将所述接着剂组合物(a)涂布于离型衬里上并进行干燥而形成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步骤。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接着带中,由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及所述接着剂层(B)构成的接着带可通过经由所述步骤[I]、步骤[II]及步骤[III]来制造,所述步骤[II]与所述步骤[I]不同,是通过将所述接着剂组合物(b)涂布于离型衬里上并进行干燥等而形成接着剂层(B)的步骤,所述步骤[III]是对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单面转印所述接着剂层(B),并对它们进行压接等的步骤。
另外,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优选为在制造所述接着带的过程中实质上不膨胀。
而且,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接着带,视需要,可使用在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与接着剂层(B)之间具有包括不织布层或树脂膜层或金属的层(Z)的接着带。所述接着带具有良好的刚性,所以贴附作业性优异。
作为所述层(Z),例如若为不织布,则材质优选为包括纸浆(pulp)、人造丝(rayon)、马尼拉麻(Musa textilis)、丙烯腈(acrylonitrile)、尼龙、聚酯等,为了满足不织布的拉伸强度,也可视需要而进行在抄纸步骤中添加聚酰胺,并在干燥后进行涂布(coating)的1步骤浸渍处理、或者将粘胶(viscose)或热塑性树脂制成粘合剂(binder)的2步骤浸渍处理等。作为树脂膜,可列举使用聚酯膜、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氯乙烯膜、聚酰亚胺膜等塑料膜等而形成的树脂膜层,作为包括金属的层,可列举铝、铜等金属层。
作为所述层(Z),优选为使用具有1μm~200μm的厚度的层。
具有所述层(Z)的接着带例如可通过经由步骤[I]、步骤[II]、步骤[IV]及步骤[V]来制造,所述步骤[I]是通过将所述接着剂组合物(a)涂布于离型衬里上并进行干燥而形成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步骤,所述步骤[II]与所述步骤[I]不同,是通过将所述接着剂组合物(b)涂布于离型衬里上并进行干燥等而形成接着剂层(B)的步骤,所述步骤[IV]是对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单面层叠所述层(Z)的步骤,所述步骤[V]是对包括所述层(Z)的面转印所述接着剂层(B)并对它们进行压接的步骤。
实施例
(制备例1)
<接着剂组合物(a-1)的制备>
通过将混合100质量份的重量平均分子量30万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三嵌段共聚物与二嵌段共聚物的混合物;相对于所述混合物的总量,所述二嵌段共聚物所占的比例为50质量%。在所述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的整体中,聚乙烯单元所占的质量比例为30质量%,聚丁二烯单元所占的质量比例为70质量%)与100质量份的萜烯酚系增粘树脂(软化点115℃、分子量1000)而成的混合物溶解至甲苯中,获得了接着剂组合物(a-1)。
(制备例2)
<接着剂组合物(a-2)的制备>
将制备例1中使用的萜烯酚系增粘树脂(软化点115℃、分子量1000)的使用量自100质量份变更为65质量份,除此之外,以与制备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了接着剂组合物(a-2)。
(制备例3)
<接着剂组合物(a-3)的制备>
在具有搅拌器、回流冷却器、温度计、滴加漏斗及氮气导入口的反应容器中,将丙烯酸丁酯44.9质量份、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50质量份、丙烯酸2质量份、乙酸乙烯酯3质量份、4-羟基丁基丙烯酸酯0.1质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异丁腈0.1质量份溶解至乙酸乙酯100质量份中,以70℃进行10小时聚合,由此获得了重量平均分子量80万的丙烯酸系共聚物Z溶液。
其次,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丙烯酸系共聚物Z,添加聚合松香酯系增粘树脂D-135(荒川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30质量份,并加入乙酸乙酯进行混合,之后添加日本聚氨基甲酸酯工业(股)制造的“考劳奈特(Coronate)L-45”(异氰酸酯系交联剂,固体成分45质量%)1.1质量份,并搅拌15分钟,获得了接着剂(a-2)。
<接着带的制作>
(作成例1)
使用棒状的金属敷料器(applicator)将相对于接着剂组合物(a-1)的总固体成分100质量份而混合10质量份的膨胀剂F-36D(松本油脂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热膨胀性微型胶囊、初始粒径10μm~16μm、膨胀开始温度70℃~80℃)并搅拌10分钟而成者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90μm的方式涂覆至在上等纸的两面具有聚乙烯层,并在聚乙烯层的单面具有硅酮系离型处理剂层的厚度130μm的离型纸的表面,并利用设定为65℃的干燥机进行10分钟的干燥,由此制作了膨胀性接着剂层(A-1)。将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1)层叠于与上述离型纸不同的离型纸上,并使用2kg的手辊(hand roller)使其在所述贴附物的上表面上进行一次往复,由此获得了包括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1)的接着带。
其次,使用棒状的金属敷料器将所述接着剂组合物(a-1)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90μm的方式涂覆至在上等纸的两面具有聚乙烯层,并在聚乙烯层的单面具有硅酮系离型处理剂层的厚度130μm的离型纸的表面,并利用设定为65℃的干燥机进行10分钟的干燥,由此制作了接着剂层(B-1)。
将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1)贴附于另一面于所述所得的接着剂层(B-1),之后,以4kgf/cm2进行加压层叠,由此获得了层叠有膨胀性接着剂层(A-1)及接着剂层(B-1)的接着带1。
(作成例2)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作膨胀性接着剂层(A-1)及接着剂层(B-1),将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1)贴附于厚度35μm的不织布的单面,并在另一个面贴附所述所得的接着剂层(B-1),之后,以80℃、4kgf/cm2进行加压层叠,由此获得了在不织布上层叠有膨胀性接着剂层(A-1)及接着剂层(B-1)的接着带2。
(作成例3)
使用接着剂组合物(a-2)来代替接着剂组合物(a-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了包括膨胀性接着剂层(A-2)及接着剂层(B-2)的接着带。将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1)贴附于厚度35μm的不织布的单面,并在另一个面贴附所述所得的接着剂层(B-1),之后,以80℃、4kgf/cm2进行加压层叠,由此获得了在不织布上层叠有膨胀性接着剂层(A-1)及接着剂层(B-1)的接着带3。
(作成例4)
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作成接着剂层(B-1),将所述接着剂层(B-1)贴附于厚度35μm的不织布的单面,并在另一个面贴附所述所得的接着剂层(B-1),之后,以80℃、4kgf/cm2进行加压层叠,由此获得了在不织布上层叠有接着剂层(B-1)的接着带4。
(作成例5)
使用接着剂组合物(a-3)来代替接着剂组合物(a-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作成了两枚包括接着剂层(B-3)的接着带。将所述接着剂层(B-3)贴附于厚度100μm的聚乙烯系发泡体基材的单面,并在另一个面贴附所述所得的接着剂层(B-3),之后,以4kgf/cm2进行加压层叠,由此获得了在发泡体上层叠有接着剂层(B-1)的接着带5。
[物品的制造]
(实施例1)
将接着带1裁断为长度64mm×宽度1mm及长度43mm×宽度1mm的带状。将构成所述粘着带的(A-1)的面侧贴附于长边65mm×短边45mm×厚度2mm的聚碳酸酯板1。此时,在自聚碳酸酯板1的外侧空开1mm的部位,对长边贴附裁断为长度64mm的粘着带,对短边贴附裁断为长度43mm的粘着带,以形成框状。而且,以裁断为带状的接着带的端部彼此重叠的方式进行贴附。将具有所述接着带的聚碳酸酯板1与长边65mm×短边45mm×厚度2mm的聚碳酸酯板2予以层叠,制作了所述聚碳酸酯板1与聚碳酸酯板2通过所述框状的试验带接合的试验片(图4)。其次,对贴附于试验片的接着带整个面以与所述聚碳酸酯板1的重量合计成为210g的方式放置重物,在对所述接着带上施加有1N/cm2的负载的状态下,以100℃的加热炉加热30分钟,使(A-1)膨胀,之后进行放置冷却直至试验片冷却至室温,获得了物品。
(实施例2)
使用接着带2来代替接着带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物品。
(实施例3)
使用接着带3来代替接着带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物品。
(实施例4)
将接着带2裁断为长度64mm×宽度1mm及长度43mm×宽度1mm的带状。将构成所述粘着带的(A-1)的面侧贴附于长边65mm×短边45mm×厚度2mm的聚碳酸酯板1。此时,在自聚碳酸酯板1的外侧空开1mm的部位,对长边贴附裁断为长度64mm的粘着带,对短边贴附裁断为长度43mm的粘着带,以形成框状。而且,以裁断为带状的接着带的端部彼此重叠的方式进行贴附。
其次,准备纵65mm×横45mm×厚度2mm的大小,在表面具有两处纵65mm×横5mm且深30μm的楔形的凹部(阶差部)的聚碳酸酯板3。以所述两处的凹部与贴附于所述聚碳酸酯板1的所述接着带的框部重叠的方式将具有所述试验带的聚碳酸酯板1与所述聚碳酸酯板3予以层叠,制作了所述聚碳酸酯板1与聚碳酸酯板3通过所述框状的试验带接合的试验片(图5)。其次,对贴附于试验片的接着带整个面以与所述聚碳酸酯板1的重量合计成为210g的方式放置重物,在对所述接着带的单位面积施加有1N的负载的状态下,以100℃的加热炉加热30分钟,使(A-1)膨胀,之后进行放置冷却直至试验片冷却至室温,获得了物品。
(比较例1)
使用接着带4来代替接着带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物品。
(比较例2)
使用接着带5来代替接着带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物品。
(比较例4)
使用接着带5来代替接着带1,除此之外,以与实施例5相同的方法获得了物品。
[防水性的评价]
将实施例及比较例中所获得的物品在水深1m中静置了30分钟(遵照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C0920的IPX7)。在所述静置后,以目视观察所述试验片,并依据以下评价基准进行了评价。
○:水未渗入至构成所述试验片的、通过框状的带而围成的内部(试验片的中央部)。
×:水渗入至构成所述试验片的、通过框状的带而围成的内部(试验片的中央部)。
[表1]
Figure BDA0002515200350000191
[表2]
Figure BDA0002515200350000192
[表3]
Figure BDA0002515200350000201
符号的说明
1:接着带A
2:接着带B
3:被接着体
4:聚碳酸酯板1
5:聚碳酸酯板2
6:接着带1
7:接着带2
8:聚碳酸酯板3
9:阶差部

Claims (8)

1.一种物品的制造方法,是经由接着带的膨胀物而进行接着的物品的制造方法,所述物品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使具有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两个以上的接着带的端部彼此重叠或接近来配置,将所述接着带的其中一个面侧贴附于构成被接着体(C1)的部位(c1-1);步骤[2],将所述接着带的另一个面侧贴附于另一个被接着体(C2);步骤[3],对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给予刺激;以及步骤[4],因所述刺激,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膨胀,而形成膨胀接着剂层(A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加热后的热塑性热膨胀接性着剂层(A1)的厚度/加热前的热塑性热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厚度〕×100为15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至少其中一个面侧具有接着剂层(B),所述接着剂层(B)的厚度方向的膨胀率〔加热后的接着剂层(B1)的厚度/加热前的接着剂层(B)的厚度〕×100为12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具有0.5N/20mm以上的接着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3]中的刺激为热。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膨胀性接着剂层(A)为含有热塑性树脂及膨胀开始温度为70℃~120℃的范围的热膨胀胶囊的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热塑性树脂的70℃~120℃的范围的利用1Hz下的动态粘弹性谱测定的储存弹性模量为1.0×102Pa~1.0×107Pa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物品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1]包括对构成被接着体(C1)的部位(c1-1),以0.1N/cm2以上的力压接所述接着带的膨胀性接着剂层(A)的步骤。
CN201880077400.9A 2017-12-26 2018-12-13 使用了粘着带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14482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49398 2017-12-26
JP2017249398 2017-12-26
PCT/JP2018/045832 WO2019131167A1 (ja) 2017-12-26 2018-12-13 粘着テープを用いた物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48272A true CN111448272A (zh) 2020-07-24

Family

ID=67067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7400.9A Pending CN111448272A (zh) 2017-12-26 2018-12-13 使用了粘着带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763490B2 (zh)
CN (1) CN111448272A (zh)
TW (1) TWI812660B (zh)
WO (1) WO2019131167A1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31769A1 (de) * 1986-09-18 1988-04-07 Dsg Schrumpfschlau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aengswasserabdichten vieladriger kabelbuendel
JP2015041072A (ja) * 2013-08-23 2015-03-02 早川ゴム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を用いた接合方法及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15151401A (ja) * 2014-02-10 2015-08-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接着シート
CN106133090A (zh) * 2014-03-18 2016-11-16 株式会社恩迪福斯 紧贴性得到提高的防水用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9679A (zh) * 2014-06-11 2017-02-22 Dic株式会社 胶带、物品、电动机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DE102015121213A1 (de) * 2015-12-07 2017-06-08 Biolink Gesellschaft Für Verbindungstechnologien Mbh Abdichtungselement zur Bauwerksabdichtung
CN107001869A (zh) * 2014-11-28 2017-08-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JP2017137420A (ja) * 2016-02-04 2017-08-10 Dic株式会社 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ーの製造方法
CN107075323A (zh) * 2014-11-13 2017-08-18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胶带、物品及分离方法
CN107109148A (zh) * 2014-11-11 2017-08-29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具有发泡树脂基材的粘着带及其制造方法
WO2017208838A1 (ja) * 2016-06-02 2017-12-07 Dic株式会社 熱膨張性接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3651B2 (ja) * 2013-11-21 2018-12-05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接着剤、接着剤付部材及び部材間の接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631769A1 (de) * 1986-09-18 1988-04-07 Dsg Schrumpfschlauch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laengswasserabdichten vieladriger kabelbuendel
JP2015041072A (ja) * 2013-08-23 2015-03-02 早川ゴム株式会社 粘着テープを用いた接合方法及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15151401A (ja) * 2014-02-10 2015-08-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接着シート
CN106133090A (zh) * 2014-03-18 2016-11-16 株式会社恩迪福斯 紧贴性得到提高的防水用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59679A (zh) * 2014-06-11 2017-02-22 Dic株式会社 胶带、物品、电动机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07109148A (zh) * 2014-11-11 2017-08-29 株式会社寺冈制作所 具有发泡树脂基材的粘着带及其制造方法
CN107075323A (zh) * 2014-11-13 2017-08-18 Dic株式会社 双面粘胶带、物品及分离方法
CN107001869A (zh) * 2014-11-28 2017-08-0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合片
DE102015121213A1 (de) * 2015-12-07 2017-06-08 Biolink Gesellschaft Für Verbindungstechnologien Mbh Abdichtungselement zur Bauwerksabdichtung
JP2017137420A (ja) * 2016-02-04 2017-08-10 Dic株式会社 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ーの製造方法
WO2017208838A1 (ja) * 2016-06-02 2017-12-07 Dic株式会社 熱膨張性接着テープ及び物品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娄春华: "《高分子科学导论》", 30 April 2013,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131167A1 (ja) 2020-07-02
JP6763490B2 (ja) 2020-09-30
TW201930507A (zh) 2019-08-01
WO2019131167A1 (ja) 2019-07-04
TWI812660B (zh) 2023-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99978B (zh) 粘接带、物品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JP6120123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物品及び分離方法
CN1930262B (zh) 加热剥离型粘合片和利用该加热剥离型粘合片的粘附体的加工方法
JP6884141B2 (ja) 被着体積層物の製造方法
JP6390891B2 (ja) 粘着テープ及び携帯電子機器
KR20080113709A (ko) 고온 발포시트를 이용한 연성회로기판의 제조방법
CN108977111A (zh) 粘接胶带、物品以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WO2019155896A1 (ja) 接着テープ、物品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324757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加工済み被着体の製造方法
US20230312995A1 (en) Adhesive sheet, art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rticle
CN110832045A (zh) 粘接带、物品以及物品的制造方法
CN111448272A (zh) 使用了粘着带的物品的制造方法
KR20210029680A (ko) 점착 시트
JP2012502154A (ja) 高い反発抵抗を有する接着剤
JP6759607B2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モーターの製造方法
JP7077735B2 (ja) 接着テープ、物品、モーター及び物品の製造方法
JP6417837B2 (ja) 両面粘着テープ、両面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接着方法及び分離方法
WO2007091567A1 (ja) 硬質物品の貼付方法及び転写式粘着材料
KR100722667B1 (ko) 재가공성이 우수한 점착패드
JPWO2019078347A1 (ja) 物品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