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9104A -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9104A
CN111439104A CN202010330391.9A CN202010330391A CN111439104A CN 111439104 A CN111439104 A CN 111439104A CN 202010330391 A CN202010330391 A CN 202010330391A CN 111439104 A CN111439104 A CN 1114391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on plate
plate
hole
bent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03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9104B (zh
Inventor
卢威
左秀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 machinery (Hang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左秀江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左秀江 filed Critical 左秀江
Priority to CN20201033039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91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9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9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9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9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0/0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 B60L50/5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 B60L50/60Electric propulsion with power supplied within the vehicle using propulsion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using power supplied by batteries
    • B60L50/6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60K2001/04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osition
    • B60K2001/0438Arrangement under the flo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包括防护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的外侧设置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一固定板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固定板顶部用于放置蓄电池,第一弯折部的外侧设置第一凹槽,防护板的相对第一固定板的两侧设置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防护板相互垂直设置,第二弯折部的顶部设置第三弯折部,第三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相互垂直设置,第三弯折部朝向防护板的内侧,第三弯折部卡在第一凹槽的内部,防护板的顶部距第一固定板的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三弯折部的顶部距第一凹槽的顶部的距离,汽车发生托底现象时,在防护板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增加对蓄电池的防护作用,避免对蓄电池造成损害。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以及新结构的汽车,现在采用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较为迅速,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将动力蓄电池安装在汽车底盘的上方,例如专利号为201721855503.2的专利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底盘架,构包括前车架、转向轴、前驱动器、伸缩护板、副车架、缓冲弹簧、驱动桥、发动机、车盘、转向节臂、车轮,所述发动机底部固定设在车盘顶部截面后方中央,所述伸缩护板由阻尼器、拉杆、底板、防撞墙、法兰、移动架组成,阻尼器嵌入设在移动架内部侧方截面边沿,通过移动架带动法兰将拉杆沿着伸缩护板向外拉出,再把底板嵌合在发动机底部下方,由法兰向下贯入与车盘下方的槽口对接,锁定整个伸缩护板包围发动机下围,这样可通过防撞墙对发动机底部进行防护,该发明中的连接大都为刚性连接,由于新能源汽车采用蓄电池作为动力,且通常将蓄电池设置在底盘的顶部,当汽车发生托底现象时,容易对蓄电池造成较严重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包括防护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固定板,所述防护板所在的平面水平设置,防护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下方,第一固定板的走向和防护板的外侧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延伸自第一固定板的外端端面且竖直向上延伸,防护板的相对第一固定板的两侧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延伸自防护板的外端端面且竖直向上延伸,第二弯折部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延伸自第二弯折部的顶部且水平朝向防护板的内侧延伸,第一弯折部的外侧设置有和第三弯折部相互匹配的限制第三弯折部和第一弯折部相互脱离的第一凹槽,第三弯折部可活动设置于第一凹槽的内部,防护板的顶部距第一固定板的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三弯折部的顶部距第一凹槽的顶部的距离。
为了增加本发明的防护板动作的稳定性,第一弯折部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轴线竖直设置,定位孔的顶部的直径小于定位孔的底部的直径,防护板的顶部设置有和定位孔相互匹配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顶部的直径小于定位柱的底部的直径,定位柱可活动穿设于定位孔的内侧。
为了增加本发明的防护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间的缓冲,防止防护板对第一固定板产生较强烈的冲击,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和防护板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轴线竖直设置,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为了便于调节防护板和第一固定板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防护板的高度,所述第三弯折部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一凹槽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通孔的轴线相互重合且均竖直设置,第二通孔的内部可活动穿设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和第一通孔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
为了增加本发明的弹簧动作时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底部相对弹簧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轴线竖直设置,防护板的顶部相对弹簧的内侧设置有和加强杆相互匹配的加强套管,加强杆可活动穿设于所述加强套管的内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通过设置防护板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固定板,防护板设置在两第一固定板的下方,第一固定板的外侧设置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一固定板相互垂直设置,在第一固定板的顶部用于放置蓄电池,在第一弯折部的外侧设置第一凹槽,防护板的相对第一固定板的两侧设置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防护板相互垂直设置,在第二弯折部的顶部设置第三弯折部,第三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三弯折部朝向防护板的内侧延伸,第三弯折部卡在第一凹槽的内部,且防护板的顶部距第一固定板的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三弯折部的顶部距第一凹槽的顶部的距离,当汽车发生托底现象时,在防护板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增加对蓄电池的防护作用,避免对蓄电池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护板和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1中所示A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护板;2、第一固定板;3、第一弯折部;4、第二弯折部;5、第三弯折部;6、第一凹槽;7、定位孔;8、定位柱;9、弹簧;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紧固螺栓;13、加强杆;14、加强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包括防护板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固定板2,所述防护板1所在的平面水平设置,防护板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下方,第一固定板2的走向和防护板1的外侧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板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弯折部3,所述第一弯折部3延伸自第一固定板2的外端端面且竖直向上延伸,防护板1的相对第一固定板2的两侧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弯折部4,所述第二弯折部4延伸自防护板1的外端端面且竖直向上延伸,第二弯折部4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弯折部5,所述第三弯折部5延伸自第二弯折部4的顶部且水平朝向防护板1的内侧延伸,第一弯折部3的外侧设置有和第三弯折部5相互匹配的限制第三弯折部5和第一弯折部3相互脱离的第一凹槽6,第三弯折部5可活动设置于第一凹槽6的内部,防护板1的顶部距第一固定板2的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三弯折部5的顶部距第一凹槽6的顶部的距离,以往的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通常都设置在底盘的上方,在汽车发生托底现象时,容易对蓄电池产生不必要的损伤,本发明包括防护板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固定板2,防护板1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的下方,在第一固定板2的外侧设置第一弯折部3,第一弯折部3和第一固定板2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一弯折部3竖直向上延伸,蓄电池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相对第一弯折部3的内侧,在防护板1的相对第一固定板2的两侧设置第二弯折部4,第二弯折部4和防护板1相互垂直设置且竖直向上延伸,在第二弯折部4的顶部设置第三弯折部5,第三弯折部5和第二弯折部4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三弯折部5水平朝向内侧延伸,在第一弯折部3的外侧设置能够和第三弯折部5相互卡合的第一凹槽6,在防护板1的作用下,当汽车发生托底现象时,能够对蓄电池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优选的,第一弯折部3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孔7,所述定位孔7的轴线竖直设置,定位孔7的顶部的直径小于定位孔7的底部的直径,防护板1的顶部设置有和定位孔7相互匹配的定位柱8,所述定位柱8的顶部的直径小于定位柱8的底部的直径,定位柱8可活动穿设于定位孔7的内侧,汽车发生托底时,防护板1朝向第一固定板2动作,在定位孔7和定位柱8的作用下,能够增加防护板1动作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底部和防护板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轴线竖直设置,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防护板1朝向第一固定板2动作时,能够有效的防止防护板1和第一固定板2之间发生强烈的冲击。
优选的,所述第三弯折部5设置有第一通孔10,第一凹槽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0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通孔11的轴线相互重合且均竖直设置,第二通孔11的内部可活动穿设有紧固螺栓12,所述紧固螺栓12和第一通孔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通过旋拧紧固螺栓12,在弹簧9的作用力下,能够调节防护板1和第一固定板2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方便的调节本发明的防护板1的底部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底部相对弹簧9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杆13,所述加强杆13的轴线竖直设置,防护板1的顶部相对弹簧9的内侧设置有和加强杆13相互匹配的加强套管14,加强杆13可活动穿设于所述加强套管14的内部,在加强杆13和加强套管14的相互咬合作用下,在弹簧9被压缩或伸展时,能够增加弹簧9动作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在使用时,本实施例中,防护板1所在的平面水平设置,防护板1设置在两第一固定板2的下方,第一固定板2的走向和防护板1的外侧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板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弯折部3,第一弯折部3延伸自第一固定板2的外端端面且竖直向上延伸,防护板1的相对第一固定板2的两侧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弯折部4,第二弯折部4延伸自防护板1的外端端面且竖直向上延伸,第二弯折部4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弯折部5,第三弯折部5延伸自第二弯折部4的顶部且水平朝向防护板1的内侧延伸,第一弯折部3的外侧设置有和第三弯折部5相互匹配的限制第三弯折部5和第一弯折部3相互脱离的第一凹槽6,第三弯折部5可活动设置于第一凹槽6的内部,防护板1的顶部距第一固定板2的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三弯折部5的顶部距第一凹槽6的顶部的距离,以往的纯电动的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通常都设置在底盘的上方,在汽车发生托底现象时,容易对蓄电池产生不必要的损伤,本发明包括防护板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固定板2,防护板1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的下方,在第一固定板2的外侧设置第一弯折部3,第一弯折部3和第一固定板2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一弯折部3竖直向上延伸,蓄电池设置在第一固定板2的顶部相对第一弯折部3的内侧,在防护板1的相对第一固定板2的两侧设置第二弯折部4,第二弯折部4和防护板1相互垂直设置且竖直向上延伸,在第二弯折部4的顶部设置第三弯折部5,第三弯折部5和第二弯折部4相互垂直设置,且第三弯折部5水平朝向内侧延伸,在第一弯折部3的外侧设置能够和第三弯折部5相互卡合的第一凹槽6,在防护板1的作用下,当汽车发生托底现象时,能够对蓄电池起到有效的防护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本发明的防护板1的防护作用下,当安装有本发明的新能源汽车发生托底现象时,在地面上的障碍物的冲击作用下,本发明的防护板1设置在最下方,进而障碍物先对本发明的防护板1施加冲击力,防护板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弯折部4,第二弯折部4的顶部设置第三弯折部5和第一凹槽6相互咬合,在冲击力的作用下,第三弯折部5在第一凹槽6的内部向上动作,因为第一固定板2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孔7,防护板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柱8,在定位柱8和定位孔7的相互作用下,防护板1能够平直且稳定的朝向上方动作,进而弹簧9被压缩,在加强杆13和加强套管14的作用下,加强杆13会伸入到加强套管14的内部,使得弹簧9稳定的收缩,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在弹簧9的作用力下,防护板1具有远离第一固定板2的趋势,在紧固螺栓12的作用下,能够限制第三弯折部5远离第一凹槽6的顶部,进而限制防护板1远离第一固定板2,使得防护板1和第一固定板2相互结合稳定,需要调节防护板1和第一固定板2之间的距离是,调整紧固螺栓12,在弹簧9的弹力作用下,紧固螺栓12拉紧第一凹槽6的顶部和第三弯折部5或放松第一凹槽6的顶部和第三弯折部5,进而调整防护板1和第一固定板2之间的距离,以调节防护板1的高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护板(1)以及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固定板(2),所述防护板(1)所在的平面水平设置,防护板(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下方,第一固定板(2)的走向和防护板(1)的外侧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板(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弯折部(3),所述第一弯折部(3)延伸自第一固定板(2)的外端端面且竖直向上延伸,防护板(1)的相对第一固定板(2)的两侧的侧面均设置有第二弯折部(4),所述第二弯折部(4)延伸自防护板(1)的外端端面且竖直向上延伸,第二弯折部(4)的顶部设置有第三弯折部(5),所述第三弯折部(5)延伸自第二弯折部(4)的顶部且水平朝向防护板(1)的内侧延伸,第一弯折部(3)的外侧设置有和第三弯折部(5)相互匹配的限制第三弯折部(5)和第一弯折部(3)相互脱离的第一凹槽(6),第三弯折部(5)可活动设置于第一凹槽(6)的内部,防护板(1)的顶部距第一固定板(2)的底部的距离大于第三弯折部(5)的顶部距第一凹槽(6)的顶部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第一弯折部(3)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孔(7),所述定位孔(7)的轴线竖直设置,定位孔(7)的顶部的直径小于定位孔(7)的底部的直径,防护板(1)的顶部设置有和定位孔(7)相互匹配的定位柱(8),所述定位柱(8)的顶部的直径小于定位柱(8)的底部的直径,定位柱(8)可活动穿设于定位孔(7)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底部和防护板(1)的顶部之间设置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轴线竖直设置,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弯折部(5)设置有第一通孔(10),第一凹槽(6)的顶部设置有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0)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通孔(11)的轴线相互重合且均竖直设置,第二通孔(11)的内部可活动穿设有紧固螺栓(12),所述紧固螺栓(12)和第一通孔(10)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2)的底部相对弹簧(9)的内侧设置有加强杆(13),所述加强杆(13)的轴线竖直设置,防护板(1)的顶部相对弹簧(9)的内侧设置有和加强杆(13)相互匹配的加强套管(14),加强杆(13)可活动穿设于所述加强套管(14)的内部。
CN202010330391.9A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 Active CN1114391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0391.9A CN111439104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30391.9A CN111439104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9104A true CN111439104A (zh) 2020-07-24
CN111439104B CN111439104B (zh) 2021-05-04

Family

ID=71653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0391.9A Active CN111439104B (zh) 2020-04-24 2020-04-24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9104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39011Y1 (ko) * 1996-10-29 1999-05-01 대우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자동차용 밧데리 트레이 보강구조
CN108281582A (zh) * 2018-01-17 2018-07-13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车锂电池放置保护装置
CN109065797A (zh) * 2018-09-26 2018-12-21 郑州康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保护罩
CN208602432U (zh) * 2018-06-22 2019-03-15 苏州爱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轻型铝合金底盘
CN208655752U (zh) * 2018-09-05 2019-03-26 池州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用减震支架
CN210174787U (zh) * 2019-06-25 2020-03-24 泉州味盛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汽车保护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39011Y1 (ko) * 1996-10-29 1999-05-01 대우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기자동차용 밧데리 트레이 보강구조
CN108281582A (zh) * 2018-01-17 2018-07-13 南京理工大学 一种电动车锂电池放置保护装置
CN208602432U (zh) * 2018-06-22 2019-03-15 苏州爱扬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的轻型铝合金底盘
CN208655752U (zh) * 2018-09-05 2019-03-26 池州市骏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用减震支架
CN109065797A (zh) * 2018-09-26 2018-12-21 郑州康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的保护罩
CN210174787U (zh) * 2019-06-25 2020-03-24 泉州味盛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汽车保护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9104B (zh) 2021-05-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4129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11608115B2 (en) Chassis platform module for electric vehicle
CN111439104B (zh)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底盘
CN113753132A (zh) 底盘和机器人
CN108417747A (zh) 电池包安装螺栓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209305324U (zh) 一种纯电动载货汽车驱动电机悬置装置
CN201172426Y (zh) 全浮式汽车驾驶室悬置系统
US20240158002A1 (en) Steering mechanism and independent suspension system
CN212250954U (zh) 一种倾斜式悬梁总成机构
CN110513424B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用减震器
CN209955682U (zh) 一种用于调整前轮外倾角的前悬架系统
CN113752749A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的后桥组件
CN210116554U (zh) 一种纵梁凹陷式副车架
KR20190091850A (ko) 알루미늄 재질을 갖는 프레임 타입의 전기자동차 배터리 장착 구조
CN214728041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前悬架支架
CN201099215Y (zh) 汽车防撞装置
CN217124939U (zh) 一种汽车前立柱上部加强件的缓冲机构
CN219565009U (zh)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总成
CN216424565U (zh) 底盘和机器人
CN220180922U (zh) 一种汽车横梁加强装置
CN214647355U (zh) 一种可升降车桥机构
CN104827845A (zh) 车辆悬挂系统和具有其的汽车
CN210652575U (zh) 一种电动车的后悬架机构
CN217945338U (zh) 缓冲浮动式挡泥板
CN209795588U (zh) 一种转向系统用转向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14

Address after: 311215 no.218, Hongxing Road, Qiaonan block, Xiaos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ol machinery (Hang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zhongfanguan Road, Liwan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uo Xiuji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