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3487A - 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3487A
CN111433487A CN201880078131.8A CN201880078131A CN111433487A CN 111433487 A CN111433487 A CN 111433487A CN 201880078131 A CN201880078131 A CN 201880078131A CN 111433487 A CN111433487 A CN 1114334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chamber
peripheral surface
fluid holding
center line
inn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7813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3487B (zh
Inventor
渡边裕史
金子亮平
西冈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yles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yles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yles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Oyles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33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3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3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3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16F9/20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with the piston-rod extending through both ends of the cylinder, e.g. constant-volume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45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rotary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4Special valve constructions; Shape or construction of throttling passages
    • F16F9/3405Throttling passages in or on piston body, e.g. slo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6Special sealings, including sealings or guides for piston-rods
    • F16F9/362Combination of sealing and guide arrangements for piston ro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32Details
    • F16F9/36Special sealings, including sealings or guides for piston-rods
    • F16F9/369Sealings for elements other than pistons or piston rods, e.g.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20Type of damper
    • B60G2202/22Rotary Damp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24/00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 F16F2224/02Materials; Material properties solids
    • F16F2224/025Elasto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30Sea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旋转式阻尼器(1)具有配置在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与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之间的第一密封环(8a)、第一衬套(4a)、配置在盖(6)的贯通孔(60)与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之间的第二密封环(8b)、第二衬套(4b)。第一密封环(8a)具备: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贯通孔(23)的内周面(220)压接的外周面(85)、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下端部(33a)的外周面(34)压接的内周面(84),第二密封环(8b)具备: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贯通孔(60)的内周面(64)压接的外周面(85)、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压接的内周面(84)。

Description

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外力赋予制动力的阻尼器。
背景技术
已知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外力赋予制动力的阻尼器。这种阻尼器具备:流体保持室,所述流体保持室具有开口部并保持粘性流体;阻力产生构件,所述阻力产生构件分隔流体保持室内,并插入到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并且通过外力而相对于流体保持室相对移动或旋转;容量变更部件,所述容量变更部件分隔流体保持室内,并且伴随着阻力产生构件相对于流体保持室的相对移动或旋转,压缩分隔出的流体保持室内的一方的区域并使另一方的区域扩张;以及流路,所述流路将利用容量变更部件分隔出的流体保持室内的区域间连结。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施加的旋转力产生制动转矩的旋转式阻尼器。该旋转式阻尼器具备:外壳,所述外壳具备一端开口的内室;转子,所述转子收容在外壳的内室;粘性流体(流动体),所述粘性流体填充在外壳的内室;以及插塞,所述插塞安装在外壳的开口侧端部并将填充在外壳的内室的粘性流体封入。外壳及插塞构成流体保持室。
转子具有圆筒形状的转子主体和朝向外壳的内室的内周面而从转子主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的可动叶片。转子主体相当于阻力产生构件。
在外壳的内室的内周面形成有固定叶片,所述固定叶片朝向转子主体的外周面而向径向内方突出而分隔外壳的内室。固定叶片与转子的可动叶片一起构成容量变更部件。
在外壳的固定叶片形成有流路(孔),以便将利用该固定叶片分隔出的外壳的内室的区域间连接。
在外壳的内室的底面及插塞分别形成有供转子主体的端部能够旋转地插入的贯通孔。这些贯通孔相当于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通过转子主体的一方的端部插入到在外壳的内室形成的底面的贯通孔且转子主体的另一方的端部插入到在插塞形成的贯通孔,从而转子能够相对于外壳的内室相对旋转地收容于该内室。
在以上的结构中,对于旋转式阻尼器,当旋转力施加于转子而转子相对于外壳的内室相对旋转时,内室的相对于固定叶片位于转子旋转方向上的上游侧的区域由可动叶片压缩,对该区域的粘性流体的压力变高。因此,该区域的粘性流体经由形成于固定叶片的流路,向内室的相对于固定叶片位于转子旋转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区域移动。此时,产生与粘性流体的移动阻力(经由流路的粘性流体的移动的困难性)对应的制动转矩。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05883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一般来说,在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外力赋予制动力的阻尼器中,在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与插入到该开口部的阻力产生构件之间,为了防止保持在流体保持室中的粘性流体从该间隙泄漏,配置有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的O形环。因此,会产生以下问题。
即,O形环有可能由于施加于阻力产生构件的外力而弹性变形,阻力产生构件的中心线从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偏心而引起轴偏移。为了抑制该轴偏移,需要提高O形环的刚性。但是,若提高O形环的刚性,则O形环不能追随阻力产生构件的移动或旋转而弹性变形,产生阻力产生构件与O形环的间隙,保持在流体保持室中的粘性流体有可能从该间隙向外部泄漏。
而且,由于O形环的截面为圆形,所以当沿径向弹性变形时,与阻力产生构件及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中的每一个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因此,阻力产生构件与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之间的密封性变得不稳定,保持在流体保持室中的粘性流体从该间隙向外部泄漏的可能性进一步变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可靠地防止保持在流体保持室中的粘性流体的泄漏的阻尼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在本发明的阻尼器中,在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安装衬套,使该衬套将阻力产生构件保持为能够滑动,并且在由该衬套保持的阻力产生构件与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之间配置有圆环状的弹性构件,所述圆环状的弹性构件具备在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被压接到流体保持室的外周面、在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被压接到阻力产生构件的内周面。
例如,本发明是一种阻尼器,其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外力产生制动力,其中,具备:
流体保持室,所述流体保持室具有开口部并保持所述粘性流体;
阻力产生构件,所述阻力产生构件插入到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并通过所述外力而相对于所述流体保持室相对移动;
容量变更部件,所述容量变更部件分隔所述流体保持室内,并且伴随着所述阻力产生构件相对于所述流体保持室的相对移动,压缩分隔出的所述流体保持室内的一方的区域并使另一方的区域扩张;
流路,所述流路将利用所述容量变更部件分隔出的所述流体保持室内的区域间连结;
衬套,所述衬套安装于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并将插入到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中的所述阻力产生构件保持为能够滑动;以及
圆环状的弹性构件,所述圆环状的弹性构件配置在由所述衬套保持的所述阻力产生构件与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之间,
所述弹性构件具备:
内周面,所述内周面在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被压接到所述阻力产生构件;以及
外周面,所述外周面在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被压接到所述流体保持室。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利用安装在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的衬套将阻力产生构件保持为能够滑动,所以即使不提高弹性构件的刚性,也能够抑制阻力产生构件的轴偏移。因此,能够降低弹性构件的刚性,以便追随阻力产生构件的移动或旋转而弹性变形。由此,能够消除阻力产生构件与弹性构件的间隙而降低保持在流体保持室中的粘性流体向外部泄漏的可能性。
并且,根据本发明,在由衬套保持的阻力产生构件与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之间配置有圆环状的弹性构件,所述圆环状的弹性构件具备在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的内周面及外周面。因此,即使在阻力产生构件产生轴偏移而弹性构件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阻力产生构件及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中的每一个与弹性构件的接触面积的变化。由此,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与阻力产生构件之间的密封性稳定,能够进一步降低保持在流体保持室中的粘性流体向外部泄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A)~图1(C)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主视图、侧视图及后视图。
图2(A)是图1(A)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A-A剖视图,图2(B)是图1(B)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B-B剖视图。
图3(A)及图3(B)是图2(A)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A部放大图及B部放大图。
图4(A)是图2(A)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C部放大图,图4(B)是图2(B)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D部放大图。
图5(A)是壳体2的主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壳体2的C-C剖视图,图5(C)是壳体2的后视图。
图6(A)及图6(B)是转子3的主视图及侧视图,图6(C)是图6(A)所示的转子3的D-D剖视图。
图7(A)及图7(B)是第一衬套及第二衬套4a、4b的侧视图及主视图,图7(C)是图7(B)所示的第一衬套及第二衬套4a、4b的E-E剖视图。
图8(A)及图8(B)是阀密封件5的主视图及侧视图,图8(C)是图8(A)所示的阀密封件5的F-F剖视图。
图9(A)~图9(C)是盖6的主视图、侧视图及后视图,图9(D)是图9(A)所示的盖6的G-G剖视图。
图10(A)是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主视图,图10(B)是图10(A)所示的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H-H剖视图,图10(C)是图10(A)所示的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E部放大图,图10(D)是图10(B)所示的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F部放大图。
图11(A)是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变形例8'a,8'b的主视图,图11(B)是图11(A)所示的变形例8'a,8'b的I-I剖视图,图11(C)是图11(B)所示的变形例8'a,8'b的G部放大图。
图12(A)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直动式阻尼器9的侧视图,图12(B)是图12(A)所示的直动式阻尼器9的J-J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图1(A)~图1(C)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主视图、侧视图及后视图。另外,图2(A)是图1(A)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A-A剖视图,图2(B)是图1(B)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B-B剖视图。另外,图3(A)及图3(B)是图2(A)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A部放大图及B部放大图,图4(A)是图2(A)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C部放大图,图4(B)是图2(B)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1的D部放大图。
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阻尼器1利用于在汽车、铁路车辆、飞机、船舶等中使用的带倾斜功能的座椅等需要对双向旋转的旋转体的旋转运动进行制动的装置。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旋转式阻尼器1具备壳体2及盖6、转子3,所述壳体2及盖6构成保持油、有机硅等粘性流体(未图示)的流体保持室,所述转子3能够相对于流体保持室相对旋转地收容于流体保持室。
图5(A)是壳体2的主视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壳体2的C-C剖视图,图5(C)是壳体2的后视图。
如图所示,在壳体2内形成有一端开口的圆筒室(带底圆筒状空间)21,在该圆筒室21的底部22形成有作为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发挥功能的转子3插入用的贯通孔23。在该贯通孔23中安装有后述的第一密封环8a及第一衬套4a(参照图4(A)),通过将后述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参照图6)插入到安装有该第一密封环8a及第一衬套4a的贯通孔23中,从而将转子3收容于圆筒室21内以便转子3的旋转轴30与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一致(参照图2(A)及图4(A))。另外,在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内周面220形成有分别限制第一密封环8a及第一衬套4a向轴向外方(在旋转式阻尼器1的轴向上朝向壳体2的外侧的方向)移动的台阶221及台阶222。
另外,在圆筒室21的内周面24,一对分隔部25沿着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相对于该中心线20轴对称地形成,所述一对分隔部25向径向内方突出且前端面26与转子3的后述的转子主体31的外周面34(参照图6)接近并分隔圆筒室21。另外,在圆筒室21的内周面24的开口侧28,形成有与盖6的后述的外螺纹部62(参照图9)螺纹配合的内螺纹部27。
图6(A)及图6(B)是转子3的主视图及侧视图,图6(C)是图6(A)所示的转子3的D-D剖视图。
如图所示,转子3具备圆筒状的转子主体31和相对于转子主体31的旋转轴30轴对称地形成的一对叶片(旋转叶片)32。
叶片32沿着转子3的旋转轴30形成,从转子主体31的外周面34向径向外方突出,前端面35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内周面24接近并分隔圆筒室21。叶片32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分隔部25一起构成容量变更部件,所述容量变更部件压缩由叶片32分隔出的流体保持室内的一方的区域并使另一方的区域扩张。
在叶片32,形成有沿着转子3的旋转方向贯穿叶片32的两侧面37a、37b间的流路36。另外,在叶片32安装有阀密封件5(参照图2(B)及图4(B))。
转子主体31作为阻力产生构件发挥功能,所述阻力产生构件利用来自外部的旋转力相对于流体保持室相对旋转。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能够旋转地插入到形成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底部22的贯通孔23(参照图2(A)及图4(A)),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能够旋转地插入到盖6的后述的贯通孔60(参照图9)中(参照图2(A)、图3(A)及图3(B))。
在转子主体31,以旋转轴30为中心形成有插入孔38,所述插入孔38用于插入将来自外部的旋转力传递给转子3的双倒角加工而成的轴(未图示)。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能够旋转地插入到安装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后述的第一密封环8a及第一衬套4a中(参照图4(A))。而且,在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的外周面34形成有限制第一密封环8a及第一衬套4a向轴向内方(在旋转式阻尼器1的轴向上朝向壳体2的内侧的方向)移动的台阶340a。另一方面,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能够旋转地插入到安装于后述的盖6的贯通孔60的第二密封环8b及第二衬套4b中(参照图3(A)及图3(B))。而且,在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形成有限制第二密封环8b及第二衬套4b向轴向内方移动的台阶340b。
图7(A)及图7(B)是第一衬套及第二衬套4a、4b的侧视图及主视图,图7(C)是图7(B)所示的第一衬套及第二衬套4a、4b的E-E剖视图。
如图所示,第一衬套4a及第二衬套4b是由滑动性优异的材料形成的圆筒状构件,在第一衬套4a中,具有与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的外周面34滑动接触的内周面40a和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内周面220抵接的外周面41a,在第二衬套4b具有与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滑动接触的内周面40b和与盖6的贯通孔60的内周面64(参照图9(D))抵接的外周面41b。
第一衬套4a及第二衬套4b由黄铜合金等金属或者PTFE(聚四氟乙烯)、聚甲醛树脂、聚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苯硫醚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或者,也可以由在圆筒状的钢板、复合树脂等背面材料的内周面上形成多层滑动层而成的多层滑动构件形成。例如,能够使用在由圆筒状的钢板构成的背面材料的内周面形成烧结金属层并进一步在其上形成包含PTFE在内的树脂滑动层而成的多层滑动构件。
图8(A)及图8(B)是阀密封件5的主视图及侧视图,图8(C)是图8(A)所示的阀密封件5的F-F剖视图。
如图所示,阀密封件5具有能够安装于转子3的叶片32的匚字形,并具有底部50、第一腿部53及第二腿部54,所述底部50具有比叶片32的旋转方向上的宽度t1(参照图6(A))长的宽度t2,所述第一腿部53与底部50的一方的端部51一体地形成并具有比形成于叶片32的流路36的径向上的宽度t3(参照图6(B))长的宽度t4,所述第二腿部54与底部50的另一方的端部52一体地形成并具有比形成于叶片32的流路36的径向上的宽度t3短的宽度t5。
安装于叶片32的阀密封件5通过底部50夹置于叶片32的前端面35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内周面24之间,从而堵塞它们的间隙(参照图4(B))。另外,如图2(B)所示,当转子3相对于壳体2的圆筒室21在第一旋转方向R1上相对旋转时,阀密封件5的第一腿部53与叶片32的一个侧面37a抵接而堵塞形成于叶片32的流路36。另一方面,当转子3相对于壳体2的圆筒室21在作为第一旋转方向R1的逆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R2上相对旋转时,阀密封件5的第一腿部53从叶片32的一个侧面37a分离,第二腿部54与叶片32的另一个侧面37b抵接而使形成于叶片32的流路36开放(参照图4(B))。
此外,由于阀密封件5配置于相对旋转的壳体2及转子3间,所以优选使用滑动性优异的材料例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
图9(A)~图9(C)是盖6的主视图、侧视图及后视图,图9(D)是图9(A)所示的盖6的G-G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盖6,在与在壳体2的圆筒室21的底部22形成的贯通孔23相向的位置,形成有作为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发挥功能的转子3插入用的贯通孔60。在该贯通孔60安装有后述的第二密封环8b及第二衬套4b(参照图3(A)),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插入到安装有该第二密封环8b及第二衬套4b的贯通孔60中。另外,在贯通孔60的内周面64形成有分别限制第二密封环8b及第二衬套4b向轴向外方移动的台阶65及台阶66。
另外,在盖6的外周面61形成有与在圆筒室21的内周面24的开口侧28形成的内螺纹部27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部62,并且,在其下表面63侧,在周向上形成有用于安装O形环7的槽67。O形环7安装于槽67,夹置于盖6的外周面61与圆筒室21的内周面24之间,防止粘性流体从盖6的外螺纹部62与圆筒室21的内螺纹部27的螺纹配合部分泄漏到外部(参照图3(A)及图3(B))。
图10(A)是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主视图,图10(B)是图10(A)所示的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H-H剖视图,图10(C)是图10(A)所示的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E部放大图,图10(D)是图10(B)所示的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F部放大图。
如图所示,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是由丁腈橡胶(NBR)等弹性体形成的圆环状构件,在第一密封环8a中,具有比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的外径d4小的内径d1和比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内径(台阶221的外径)d3大的外径d2,在第二密封环8b中,具有比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的外径d5小的内径d1和比盖6的贯通孔60的内径(台阶65的外径)d6大的外径d2。另外,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具有截面为矩形的内周侧圆环部81、截面为矩形的外周侧圆环部82及连结部83。
内周侧圆环部81在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一致的中心线80的方向上具有平坦的宽度t6的内周面84。通过内周面84在中心线80的方向上具有平坦的宽度t6,从而能够抑制在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的内周面84与配合面的接触面积的变化。此外,第一密封环8a的内周面84与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的外周面34压接,第二密封环8b的内周面84与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压接。另外,在内周面84,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有润滑脂槽86,润滑脂填充于该润滑脂槽86。此外,在此,在内周面84形成有一个圆周方向上的润滑脂槽86,但也可以在内周面84形成多个圆周方向上的润滑脂槽86。
外周侧圆环部82在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一致的中心线80的方向上具有平坦的宽度t7的外周面85。通过外周面85在中心线80的方向上具有平坦的宽度t7,从而能够抑制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的外周面85与配合面的接触面积的变化。此外,第一密封环8a的外周面85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内周面220压接,第二密封环8b的外周面85与盖6的贯通孔60的内周面64压接。
在此,内周侧圆环部81的内周面84的宽度t6比外周侧圆环部82的外周面85的宽度t7窄(t6<t7)。因此,内周侧圆环部81的内周面84的摩擦阻力变得比外周侧圆环部82的外周面85的摩擦阻力小。因此,在转子3相对于壳体2的圆筒室21相对旋转的情况下,在摩擦系数较低的内周侧圆环部81的内周面84,产生与该内周面84所压接的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或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的滑动,在摩擦系数较高的外周侧圆环部82的外周面85,与该外周面85所压接的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内周面220或盖6的贯通孔60的内周面64不滑动而成为紧贴状态。
但是,在将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的橡胶硬度的范围设为肖式A30~肖式D60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内周侧圆环部81的内周面84的宽度t6相对于外周侧圆环部82的外周面85的宽度t7设为t7/t6≤3。在t7/t6>3的情况下,外周侧圆环部82的外周面85的宽度t7相对于内周侧圆环部81的内周面84的宽度t6变得过长,外周侧圆环部82的外周面85的端部向径向内方挠曲,有可能不能得到期望的密封性能。另外,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的设置空间变大。
另外,在将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的橡胶硬度的范围设为肖式A30~肖式D60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内周侧圆环部81的内周面84设置的润滑脂槽86的宽度(当在内周面84设置有多个润滑脂槽86的情况下,上述润滑脂槽86的宽度的合计)t9相对于内周侧圆环部81的内周面84的宽度t6设为0.05≤t9/t6≤0.5。当t9/t6变得比0.05小时,润滑脂槽86中的润滑脂的保持量降低而滑动性能降低。另一方面,当t9/t6变得比0.5大时,与内周侧圆环部81的内周面84所压接的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或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的接触面积变得过小而密封性降低。
连结部83配置于内周侧圆环部81及外周侧圆环部82间并将两者连结。另外,连结部83在中心线80的方向上具有比内周侧圆环部81的宽度(内周面84的宽度)t6及外周侧圆环部82的宽度(外周面85的宽度)t7窄的宽度t8(t8<t6<t7)。因此,在应力施加于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的情况下,通过连结部83弹性变形而吸收该应力,从而抑制内周侧圆环部81及外周侧圆环部82的弹性变形。
在此,在将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的橡胶硬度的范围设为肖式A30~肖式D60的情况下,优选的是,连结部83的宽度t8相对于内周侧圆环部81的宽度t6设为0.3≤t8/t6≤0.95。当t8/t6比0.3小时,连结部83的刚性降低,内周侧圆环部81的内周面84对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或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的推压力变得过弱而密封性降低。另一方面,当t8/t6比0.95大时,连结部83的刚性变高,内周侧圆环部81的内周面84对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或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的推压力变得过强而滑动性能降低。
在上述结构的旋转式阻尼器1中,当转子3相对于壳体2的圆筒室21在第一旋转方向R1上相对旋转移动时(参照图2(B)),安装在转子3的叶片32上的阀密封件5的第一腿部53与叶片32的一个侧面37a抵接而堵塞形成于叶片32的流路36。此时,利用阀密封件5堵塞叶片32的前端面35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内周面24的间隙(参照图4(B))。因此,填充于圆筒室21内的粘性流体的移动仅经由壳体2的圆筒室21的分隔部25的前端面26与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外周面34的间隙g1、分隔部25的上表面29与盖6的下表面63的间隙g2及盖6的下表面63与转子3的叶片32的上表面38的间隙g3等被限制(参照图3(A)及图3(B)),对由叶片32和相对于叶片32位于第一旋转方向R1侧的分隔部25划分出的区域21a(参照图2(B))内的粘性流体的压力变高。因此,产生较强的制动转矩。
另一方面,当转子3相对于壳体2的圆筒室21在第二旋转方向R2上相对旋转移动时(参照图2(B)),在转子3的叶片32安装的阀密封件5的第一腿部53从叶片32的一个侧面37a分离而使形成于叶片32的流路36开放。因此,由于除了上述间隙g1~g3等,还经由形成于叶片32的流路36进行填充在圆筒室21内的粘性流体的移动,所以与转子3相对于壳体2的圆筒室21在第一旋转方向R1上相对旋转的情况相比,对由叶片32和相对于叶片32位于第二旋转方向R2侧的分隔部25划分出的区域21b(参照图2(B))内的粘性流体的压力不变高。因此,产生与转子3相对于壳体2的圆筒室21在第一旋转方向R1上相对旋转的情况相比较弱的制动转矩。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安装在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及盖6的贯通孔60中的每一个的第一衬套4a及第二衬套4b将转子3保持为能够滑动,所以即使不提高与第一衬套4a及第二衬套4b一起将转子3保持为能够滑动的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的刚性,也能够抑制转子3的轴偏移。因此,能够降低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的刚性以便追随转子3的旋转而弹性变形,由此,能够消除转子3与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的间隙而降低保持在壳体2的圆筒室21中的粘性流体向外部泄漏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与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之间配置有作为弹性体的第一密封环8a,并且在盖6的贯通孔60与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之间配置有作为弹性体的第二密封环8b,所述第一密封环8a具备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的方向上具有平坦的宽度t7且与贯通孔23的内周面220压接的外周面85、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的方向上具有平坦的宽度t6且与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的外周面34压接的内周面84,所述第二密封环8b具备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的方向上具有平坦的宽度t7且与贯通孔60的内周面64压接的外周面85、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的方向上具有平坦的宽度t6且与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压接的内周面84。
因此,与使用截面为圆形的O形环来代替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转子3发生轴偏移而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的第一密封环8a与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的接触面积、第一密封环8a与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接触面积、第二密封环8b与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二密封环8b与盖6的贯通孔60的接触面积的变化。由此,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与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之间及盖6的贯通孔60与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之间的密封性稳定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填充在圆筒室21内的粘性流体从这些间隙泄漏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使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内周面84的宽度t6比外周面85的宽度t7窄。因此,内周面84的摩擦阻力变得比外周面85的摩擦阻力小,在转子3相对于壳体2的圆筒室21相对旋转的情况下,在摩擦系数较小的内周面84处产生与配合面(在第一密封环8a中相当于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的外周面34,在第二密封环8b中相当于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的滑动,摩擦系数较高的外周面85与配合面(在第一密封环8a中相当于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内周面220,在第二密封环8b中相当于盖6的贯通孔60的内周面64)不滑动而成为紧贴状态。因此,由于仅在周长较短的内周面84处产生与配合面的滑动,所以能够减少第一密封环8a及第二密封环8b的磨损量而延长寿命。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内周面84,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润滑脂槽86,并在该润滑脂槽86中填充润滑脂。因此,能够减小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与转子3的摩擦阻力而使转子3更平滑地滑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具备:包含内周面84在内的截面为矩形的内周侧圆环部81、包含外周面85在内的截面为矩形的外周侧圆环部82以及将内周侧圆环部81与外周侧圆环部82连结的连结部83,连结部83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的方向上具有比内周侧圆环部81及外周侧圆环部82窄的宽度t8。因此,在应力施加于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情况下,通过连结部82弹性变形而吸收该应力,从而能够抑制内周侧圆环部81及外周侧圆环部82的弹性变形,并进一步抑制第一密封环8a与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的接触面积、第一密封环8a与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接触面积、第二密封环8b与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的接触面积及第二密封环8b与盖6的贯通孔60的接触面积的变化。因此,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与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之间及盖6的贯通孔60与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之间的密封性更稳定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填充在圆筒室21内的粘性流体从这些间隙泄漏的可能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内周面220形成有分别限制第一密封环8a及第一衬套4a向轴向外方移动的台阶221及台阶222,并且在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的外周面34形成有限制所安装的第一密封环8a及第一衬套4a向轴向内方移动的台阶340a。由此,能够限制第一密封环8a及第一衬套4a向轴向的移动并使第一密封环8a的密封性提高,并且由第一衬套4a保持的转子3的保持位置稳定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转子3的轴偏移。
同样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6的贯通孔60的内周面64形成有分别限制第二密封环8b及第二衬套4b向轴向外方移动的台阶65及台阶66,并且在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形成有限制第二密封环8b及第二衬套4b向轴向内方移动的台阶340b。由此,能够限制第二密封环8b及第二衬套4b向轴向的移动并使第二密封环8b的密封性进一步提高,并且由第二衬套4b保持的转子3的保持位置稳定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转子3的轴偏移。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通过对阀密封件5使用聚酰胺等滑动性优异的树脂,从而阀密封件5作为能够滑动地支撑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外周面34的滑动轴承发挥功能,所以能够与第一衬套4a及第二衬套4b一起,吸收将来自外部的旋转力传递给转子3的轴的偏心等所导致的松动,并使轴平滑地旋转。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衬套4a相对于第一密封环8a配置在轴向外方(参照图2(A)及图4(A)),但也可以将第一衬套4a相对于第一密封环8a配置在轴向内方。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二衬套4b相对于第二密封环8b配置在轴向外方(参照图2(A)、图3(A)及图3(B)),但也可以将第二衬套4b相对于第二密封环8b配置在轴向内方。在这些情况下,由于通过使润滑性优异的粘性流体保持在壳体2的圆筒室21中,从而能够用保持在壳体2的圆筒室21中的粘性流体润滑第一衬套4a及第二衬套4b,所以能够将转子3保持为能够更平滑地旋转。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使用具有包含内周面84在内的截面为矩形的内周侧圆环部81、包含外周面85在内的截面为矩形的外周侧圆环部82以及将内周侧圆环部81及外周侧圆环部82连结的连结部83的密封环,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具备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的方向上具有宽度t6的内周面84、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的方向上具有宽度t7的外周面85即可。例如,也可以是具备内周面84及外周面85的截面为矩形的圆环构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内周面84的宽度t6比外周面85的宽度t7窄而在内周面84产生与配合面的滑动。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外周面85的宽度t7比内周面84的宽度t6窄而在外周面85产生与配合面的滑动。或者,也可以将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内周面84的宽度t6和外周面85的宽度t7设为相同而在内周面84及外周面85双方产生与配合面的滑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内周面84,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润滑脂槽86,并在该润滑脂槽86中填充润滑脂。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在与配合面滑动的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内周面84及外周面85中的至少一方,在圆周方向上形成润滑脂槽并在该润滑脂槽中填充润滑脂即可。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内周面84及外周面85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的方向上设为平坦的面,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内周面84及外周面85在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的方向上具有宽度即可。
图11(A)是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变形例8'a,8'b的主视图,图11(B)是图11(A)所示的变形例8'a,8'b的I-I剖视图,图11(C)是图11(B)所示的变形例8'a,8'b的G部放大图。
与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同样地,该变形例8'a,8'b是由丁腈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圆环状构件,在第一密封环8a的变形例8'a中,具有比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的外径d4小的内径d1和比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内径(台阶221的外径)d3大的外径d2,在第二密封环8b的变形例8'b中,具有比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的外径d5小的内径d1和比盖6的贯通孔60的内径(台阶65的外径)d6大的外径d2。另外,该变形例8'a,8'b具有:在中心线80的方向上具有宽度t6的内周面84'和在中心线80的方向上具有宽度t7的外周面85'。在此,将内周面84'的宽度t6及外周面85'的宽度t7设为相同,但也可以使两者不同。
内周面84'是在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中心线20一致的中心线80的方向上具有比变形例8'a,8'b的径向上的宽度t10的一半长的半径r1的圆弧状的面。在第一密封环8a的变形例8'a中与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a的外周面34压接,在第二密封环8b的变形例8'b中与转子3的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压接。同样地,外周面85'是在中心线80的方向上具有比变形例8'a,8'b的径向上的宽度t10的一半长的半径r2的圆弧状的面。在第一密封环8a的变形例8'a中与壳体2的圆筒室21的贯通孔23的内周面220压接,在第二密封环8b的变形例8'b中与盖6的贯通孔60的内周面64压接。
在设为这种结构的情况下,与能够代替为变形例8'a,8'b的O形环相比,也能够减小内周面84'及外周面85'的曲率。因此,能够抑制变形例8'a,8'b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的内周面84'及外周面85'中的每一个与配合面的接触面积的变化,能够使密封性提高。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圆筒室21设置一对分隔部25并且在转子3设置一对叶片32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只要形成于圆筒室21的分隔部25及形成于转子3的叶片32为数量相同,则可以形成一个或三个以上。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安装于叶片32的阀密封件5具有使形成于叶片32的流路36开闭的止回阀的功能,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与阀密封件5独立地设置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当转子3相对于圆筒室21在第一旋转方向R1上相对旋转时堵塞形成于叶片32的流路36,当转子3相对于圆筒室21在第二旋转方向R2上相对旋转时使形成于叶片32的流路36开放。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叶片32形成有沿着转子3的旋转方向贯穿叶片32的两侧面37a、37b的流路36,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代替叶片32或者与叶片32一起在分隔部25形成沿着转子3的旋转方向贯穿分隔部25的两侧面的流路。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置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当转子3相对于圆筒室21在第一旋转方向R1上相对旋转时堵塞形成于分隔部25的流路,当转子3相对于圆筒室21在第二旋转方向R2上相对旋转时使形成于分隔部25的流路开放。
此外,当在分隔部25形成流路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分隔部25安装具有与阀密封件5相同的功能的密封件、即具有底部、第一腿部及第二腿部的密封件,所述底部具有比分隔部25的内周缘的周向宽度长的宽度,所述第一腿部一体地形成于底部的一方的端部并具有比形成于分隔部25的流路的径向上的宽度长的宽度,所述第二腿部一体地形成于底部的另一方的端部并具有比形成于分隔部25的流路的径向上的宽度短的宽度。而且,当转子3相对于圆筒室21在第一旋转方向R1上相对旋转时,密封件的第一腿部与分隔部25的一个侧面抵接而堵塞形成于分隔部25的流路,当转子3相对于圆筒室21在第二旋转方向R2上相对旋转时,密封件的第一腿部从分隔部25的一个侧面分离,第二腿部与分隔部25的另一个侧面抵接而使形成于分隔部25的流路开放。
另外,当在叶片32不形成流路36的情况下,阀密封件5能够堵塞叶片32的前端面35与圆筒室21的内周面24的间隙即可,可以是任意的形状。另外,也可以省略阀密封件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圆筒室21的内周面24的开口侧28形成内螺纹部27并且在盖6的外周面61上形成与该内螺纹部27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部62,从而将盖6安装于壳体2。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用螺钉将盖6安装于壳体2,也可以用铆钉安装。或者,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剂等安装。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从外部向转子3施加旋转力,从而使转子3相对于壳体2的圆筒室21相对旋转。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从外部向壳体2施加旋转力,从而使转子3相对于壳体2的圆筒室21相对旋转。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所谓单向旋转式阻尼器为例进行了说明,所述单向旋转式阻尼器在转子3相对于圆筒室21在第一旋转方向R1上相对旋转的情况下,产生比转子3相对于圆筒室21在第二旋转方向R2上相对旋转的情况强的制动转矩。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所谓双向旋转式阻尼器,所述双向旋转式阻尼器在第一旋转方向R1及第二旋转方向R2这两个方向上产生与在形成于叶片32或分隔部25的流路中流动的粘性流体的移动阻力(经由流路的粘性流体的移动的困难性)对应的制动转矩。在该情况下,阀密封件5不需要止回阀的功能。阀密封件5能够堵塞叶片32的前端面35与圆筒室21的内周面24的间隙即可。另外,也可以省略阀密封件5。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从外部施加的旋转力产生制动转矩的旋转式阻尼器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应用于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外力产生制动力的阻尼器。
图12(A)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直动式阻尼器9的侧视图,图12(B)是图12(A)所示的直动式阻尼器9的J-J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直动式阻尼器9利用于带高度调整功能的椅子、可动搁架等需要对移动体的直线运动进行制动的装置。如图所示,直动式阻尼器9具备壳体920及盖960、和轴930,所述壳体920及盖960构成保持油、有机硅等粘性流体(未图示)的流体保持室,所述轴930相对于流体保持室在中心线902的方向上能够相对直线移动地收容于流体保持室。
在壳体920内形成有一端开口的圆筒室(带底圆筒状空间)921,在该圆筒室921的底部922形成有轴930插入用的插入孔923。在该插入孔923安装有第一密封环980a及第一衬套990a,通过将后述的轴主体931的一方的端部933a插入到安装有该第一密封环980a及第一衬套990a的插入孔923中,从而轴930收容在圆筒室921内以便轴930的中心线903与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一致。
在插入孔923的内周面929,用于安装第一密封环980a及第一衬套990a的安装部927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环槽状。另外,在插入孔923的底部925形成有排气用的贯通孔926。另外,在圆筒室921的内周面924的开口侧928,通过螺纹配合、粘接、焊接、螺栓固定、螺钉固定等安装有盖960。
轴930具备圆柱状的轴主体931和形成在轴主体931的中央附近的凸缘932。
凸缘932在轴主体931的中央附近从轴主体931的外周面934向径向外方伸出,前端面935与壳体920的圆筒室921的内周面924接近并分隔圆筒室921。凸缘932构成容量变更部件,所述容量变更部件伴随着轴930的中心线903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压缩由凸缘932分隔出的圆筒室921内的一方的区域,并使另一方的区域扩张。另外,在凸缘932,形成有沿着轴930的中心线903方向贯穿凸缘932的两侧面937a、937b间的流路936。在流路936安装有止回阀970,当轴930沿着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向第一移动方向L1时所述止回阀970打开流路936,当向作为第一移动方向L1的相反方向的第二移动方向L2移动时所述止回阀970关闭流路936。另外,在凸缘932的外周面935与壳体920的圆筒室921的内周面924之间形成作为填充于圆筒室921的粘性流体的流路发挥功能的间隙g'。
轴主体931作为阻力产生构件发挥功能,所述阻力产生构件通过轴930的中心线903方向上的外力而相对于圆筒室921在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的方向上相对移动。轴主体931的一方的端部933a侧能够向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的方向移动地插入到在壳体920的圆筒室921的底部922形成的插入孔923中,轴主体931的另一方的端部933b侧能够向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的方向移动地插入到盖960的贯通孔961。
在盖960,在与在壳体920的圆筒室921的底部922形成的插入孔923相向的位置,形成有作为流体保持室的开口部发挥功能的轴930插入用的贯通孔961。在该贯通孔961安装有第二密封环980b及第二衬套990b,轴930的轴主体931的另一方的端部933b插入到安装有该第二密封环980b及第二衬套990b的贯通孔961。另外,在贯通孔961的内周面964,用于安装第二密封环980b及第二衬套990b的安装部962形成为带台阶的圆环槽状。
第一衬套990a及第二衬套990b是用滑动性优异的材料形成的圆筒状构件,在第一衬套990a中,具有与轴930的轴主体931的外周面934滑动接触的内周面和与壳体920的圆筒室921的插入孔923的内周面929抵接的外周面,在第二衬套990b中,具有与轴930的轴主体931的外周面934滑动接触的内周面和与盖960的贯通孔961的内周面964抵接的外周面。
第一衬套990a及第二衬套990b例如由黄铜合金等金属或者PTFE、聚甲醛树脂、聚乙烯树脂、聚酰胺树脂、聚苯硫醚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或者,也可以由多层滑动构件形成,所述多层滑动构件为在圆筒状的背面金属的内周面上形成多层在织布或无纺布中浸渍苯酚树脂等合成树脂而成的滑动层而形成。
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980a、980b是由丁腈橡胶等弹性体形成的圆环状构件。第一密封环980a具有内周面和外周面,该内周面在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的方向上具有宽度并能够滑动地与轴主体931的外周面934压接,该外周面在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的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在壳体920的插入孔923的内周面929形成的安装部927的槽底压接。另外,第二密封环980b具有内周面和外周面,该内周面在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的方向上具有宽度并能够滑动地与轴主体931的外周面934压接,该外周面在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的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在盖960的贯通孔961的内周面964形成的安装部962的槽底压接。在此,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980a、980b例如能够使用图10所示的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或图11所示的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8a、8b的变形例8'a,8'b等。
在上述结构的直动式阻尼器9中,当通过施加于轴930或壳体920的外力而使轴930相对于壳体920的圆筒室921在第一移动方向L1上相对直线移动时,止回阀970堵塞流路936。因此,仅经由轴930的凸缘932的外周面935与圆筒室921的内周面924的间隙g'而限制填充在圆筒室921内的粘性流体的移动,对相对于凸缘932在第一移动方向L1侧的区域921a内的粘性流体的压力变高。因此,产生较强的制动转矩。
另一方面,当通过施加于轴930或壳体920的外力而使轴930相对于壳体920的圆筒室921在第二移动方向L2上相对直线移动时,止回阀970使流路936开放。因此,由于除了凸缘932的外周面935与圆筒室921的内周面924的间隙g'之外,还经由形成于凸缘932的流路936进行填充在圆筒室921内的粘性流体的移动,所以与轴930相对于壳体920的圆筒室921在第一移动方向L1上相对移动的情况相比,对相对于凸缘932在第二移动方向L2侧的区域921b内的粘性流体的压力不变高。因此,产生与轴930相对于壳体920的圆筒室921在第一移动方向L1上相对移动的情况相比弱的制动转矩。
在上述结构的直动式阻尼器9中也达到与图1所示的旋转式阻尼器1相同的效果。即,在直动式阻尼器9中,由于利用安装在壳体920的圆筒室921的插入孔923及盖960的贯通孔961中的每一个的第一衬套990a及第二衬套990b将轴930保持为能够滑动,所以即使不提高与第一衬套990a及第二衬套990b一起将轴930保持为能够滑动的第一密封环980a及第二密封环980b的刚性,也能够抑制轴930的轴偏移。因此,能够降低第一密封环980a及第二密封环980b的刚性以便追随轴930的移动而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轴930与第一密封环980a及第二密封环980b的间隙消失而降低保持在壳体920的圆筒室921中的粘性流体向外部泄漏的可能性。
另外,在直动式阻尼器9中,在壳体920的圆筒室921的插入孔923与轴930的轴主体931的一方的端部933a之间配置有第一密封环980a,并且在盖960的贯通孔961与轴主体931的另一方的端部933b之间配置有第二密封环980b,所述第一密封环980a具有在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的方向上具有平坦的宽度并能够滑动地与轴主体931的外周面934压接的内周面和在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的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在壳体920的插入孔923的内周面929形成的安装部927的槽底压接的外周面,所述第二密封环980b具有在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的方向上具有宽度并能够滑动地与轴主体931的外周面934压接的内周面和在圆筒室921的中心线902的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与在盖960的贯通孔961的内周面964形成的安装部962的槽底压接的外周面。
因此,与使用截面为圆形的O形环代替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980a、980b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轴930发生轴偏移而第一密封环及第二密封环980a、980b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情况下的第一密封环980a与轴主体931的一方的端部933a的接触面积、第一密封环980a与在圆筒室921的插入孔923形成的安装部927的槽底的接触面积、第二密封环980b与轴主体931的另一方的端部933b的接触面积以及第二密封环980b与在盖960的贯通孔961形成的安装部962的槽底的接触面积的变化。由此,圆筒室921的插入孔923与轴主体931的一方的端部933a之间及盖960的贯通孔961与轴主体931的另一方的端部933b之间的密封性稳定而能够降低填充在圆筒室921内的粘性流体从上述间隙泄漏的可能性。
附图标记的说明
1:旋转式阻尼器;2、920:壳体;3:转子;4a、990a:第一衬套;4b、990b:第二衬套;5:阀密封件;6、960:盖;7:O形环;8a、980a:第一密封环;8b、980b:第二密封环;9:直动式阻尼器;21、921:圆筒室;22:圆筒室21的底部;23:圆筒室21的贯通孔;24:圆筒室21的内周面;25:分隔部;26:分隔部25的前端面;27:内螺纹部;28:圆筒室21的开口侧;29:分隔部25的上表面;31:转子主体;32:叶片;33a:转子主体31的下端部;33b:转子主体31的上端部;34:转子主体31的外周面;35:叶片32的前端面;36、936:流路;37a、37b:叶片32的侧面;38:转子主体31的插入孔;39:叶片32的上表面;40a:第一衬套4a的内周面;40b:第二衬套4b的内周面;41a:第一衬套4a的外周面;41b:第二衬套4b的外周面;50:阀密封件5的底部;51、52:阀密封件5的底部50的端部;53:阀密封件5的第一腿部;54:阀密封件5的第二腿部;60:盖6的贯通孔;61:盖6的外周面;62:外螺纹部;63:盖6的下表面;64:贯通孔60的内周面;65、66:内周面64的台阶;67:盖6的槽;81:内周侧圆环部;82:外周侧圆环部;83:连结部;84:内周侧圆环部81的内周面;85:外周侧圆环部82的外周面;86:润滑脂槽;220:贯通孔23的内周面;221、222:内周面220的台阶;340a:下端部33a的外周面34的台阶;340b:上端部33b的外周面34的台阶;922:圆筒室921的底部;923:插入孔;924:圆筒室921的内周面;925:插入孔923的底部;926:排气用的贯通孔;927:第一密封环980a的安装部;928:圆筒室921的开口侧;929:插入孔923的内周面;930:轴;931:轴主体;932:凸缘;933a、933b:轴主体931的端部;934:轴主体931的外周面;935:凸缘932的外周面;937a、937b:凸缘932的侧面;961:盖960的贯通孔;962:第二密封环980b的安装部;964:贯通孔961的内周面;970:止回阀。

Claims (18)

1.一种阻尼器,其通过限制粘性流体的移动从而对外力产生制动力,所述阻尼器的特征在于,具备:
流体保持室,所述流体保持室具有开口部并保持所述粘性流体;
阻力产生构件,所述阻力产生构件插入到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并通过所述外力而相对于所述流体保持室相对移动;
容量变更部件,所述容量变更部件将所述流体保持室内分隔,并且伴随着所述阻力产生构件相对于所述流体保持室的相对移动,压缩分隔出的所述流体保持室内的一方的区域并使另一方的区域扩张;
流路,所述流路将由所述容量变更部件分隔出的所述流体保持室内的区域间连结;
衬套,所述衬套安装于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并将插入到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中的所述阻力产生构件保持为能够滑动;以及
圆环状的弹性构件,所述圆环状的弹性构件配置在由所述衬套保持的所述阻力产生构件与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之间,
所述弹性构件具备:
内周面,所述内周面在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且被压接到所述阻力产生构件;以及
外周面,所述外周面在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宽度并且被压接到所述流体保持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在所述阻尼器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流体保持室配置在比所述弹性构件靠外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衬套在所述阻尼器的轴向上相对于所述流体保持室配置在比所述弹性构件靠内侧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内周面及所述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在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为平坦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内周面及所述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是在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半径比所述弹性构件的径向上的宽度的一半长的圆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内周面及所述外周面中的一方的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内周面及所述外周面中的另一方的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宽度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内周面的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宽度设为a1,将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的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宽度设为a2的情况下,a2/a1≤3。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内周面及所述外周面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至少一个圆周方向上的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至少一个圆周方向上的槽的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合计宽度设为b1,将形成有该至少一个圆周方向上的槽的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内周面或所述外周面的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宽度设为b2的情况下,0.05≤b1/b2≤0.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构件具有:
截面为矩形的内周侧圆环部,所述内周侧圆环部包含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内周面;
截面为矩形的外周侧圆环部,所述外周侧圆环部包含所述弹性构件的所述外周面;以及
连结部,所述连结部将所述内周侧圆环部与所述外周侧圆环部连结,
所述连结部在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具有比所述内周侧圆环部及所述外周侧圆环部窄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内周侧圆环部的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宽度设为c1,将所述外周侧圆环部的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宽度设为c2,将所述连结部的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方向上的宽度设为c3的情况下,c3<c1<c2且0.3≤c3/c1≤0.95。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阻力产生构件,在与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相向的外周面形成有限制所述弹性构件及所述衬套向轴向内方移动的台阶。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在与所述阻力产生构件面对的内周面形成有限制所述弹性构件向轴向外方移动的台阶。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在与所述阻力产生构件面对的内周面形成有限制所述衬套向轴向外方移动的台阶。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器还具备止回阀,在所述阻力产生构件沿着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流体保持室在第一移动方向上相对直线移动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阻力产生构件相对于所述流体保持室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止回阀将所述流路关闭,在所述阻力产生构件沿着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相对于所述流体保持室在作为所述第一移动方向的反方向的第二移动方向上相对直线移动的情况下或者在所述阻力产生构件相对于所述流体保持室在作为所述第一旋转方向的逆旋转方向的第二旋转方向上相对旋转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止回阀将所述流路打开。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保持室具有:
一端开口的圆筒状的壳体;以及
盖,所述盖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开口侧的端部并将所述粘性流体封入所述壳体内,
所述流体保持室的所述开口部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及所述盖中的至少一方。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力产生构件包括转子主体,所述转子主体插入到所述流体保持室,并收容于该流体保持室,以便通过作为所述外力施加的旋转力而相对于所述流体保持室相对旋转,
所述容量变更部件具有:
分隔部,所述分隔部沿着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从该流体保持室的内周面向径向内方突出而分隔该流体保持室;以及
叶片,所述叶片沿着所述流体保持室的中心线从所述转子主体的外周面向径向外方突出而使所述叶片的前端面与所述流体保持室的内周面接近,并将该流体保持室内分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路设置于所述容量变更部件的所述分隔部或所述叶片,并将利用该分隔部或该叶片分隔出的所述流体保持室内的区域间连结。
CN201880078131.8A 2017-12-08 2018-11-21 阻尼器 Active CN1114334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6004A JP7075749B2 (ja) 2017-12-08 2017-12-08 ダンパ
JP2017-236004 2017-12-08
PCT/JP2018/043017 WO2019111714A1 (ja) 2017-12-08 2018-11-21 ダン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3487A true CN111433487A (zh) 2020-07-17
CN111433487B CN111433487B (zh) 2022-05-17

Family

ID=66750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8131.8A Active CN111433487B (zh) 2017-12-08 2018-11-21 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7008B2 (zh)
EP (1) EP3722634B1 (zh)
JP (1) JP7075749B2 (zh)
CN (1) CN111433487B (zh)
WO (1) WO201911171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6132B2 (ja) * 2019-07-29 2023-09-19 ニデッ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株式会社 流体ダンパ装置
JP7391823B2 (ja) * 2020-11-19 2023-12-05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ダンパ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1638A (en) * 1983-11-09 1985-09-17 Ni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Emergency shaft seal device by deformation of packing ring
JPH07301272A (ja) * 1994-04-28 1995-11-14 Hitachi Powdered Metals Co Ltd 流体圧ダンパ
JP2010007696A (ja) * 2008-06-24 2010-01-14 Nifco Inc ダンパー装置
JP2013181642A (ja) * 2012-03-05 2013-09-12 Kyb Co Ltd ロータリダンパ
CN107110270A (zh) * 2014-11-11 2017-08-29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式阻尼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420039A (en) * 1945-05-03 1947-05-06 Ramsey Accessories Mfg Corp Shaft sealing ring
JPS59196738A (ja) 1983-04-21 1984-11-08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吸着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法
JPS59196738U (ja) * 1983-06-16 1984-12-2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緩衝器
JPH0284030A (ja) 1988-09-17 1990-03-26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直流給電方式
JPH0294947A (ja) 1988-09-30 1990-04-05 Seiko Epson Corp データ通信装置
JPH0284030U (zh) * 1988-12-20 1990-06-29
JPH0294947U (zh) * 1989-01-17 1990-07-27
SE509769C2 (sv) 1993-09-03 1999-03-08 Itw Ateco Gmbh Rotationsdämpare
US5791444A (en) * 1993-11-05 1998-08-11 Fichtel & Sachs Ag Hydraulic rotary actuator such as a rotary actuator for a motor vehicle suspension,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rotary actuator
DE19533864C1 (de) * 1995-09-13 1997-04-24 Fichtel & Sachs Ag Schwenkmotor für einen geteilten Stabilisator
JP3696684B2 (ja) * 1996-01-31 2005-09-21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ダンパ
US5810129A (en) * 1995-10-19 1998-09-22 Kayaba Kogyo Kabushiki Kaisha Rotary damper
JPH09264363A (ja) 1996-03-26 1997-10-07 Kayaba Ind Co Ltd ロータリダンパ
JP3635513B2 (ja) * 1996-10-21 2005-04-06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ダンパ
JP3067911U (ja) 1999-10-04 2000-04-21 不二精器株式会社 ロ―タリ―ダンパ
JP4582512B2 (ja) * 2000-07-19 2010-11-17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
JP4573190B2 (ja) * 2001-06-04 2010-11-04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
JP2003176845A (ja) * 2001-12-12 2003-06-27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ダンパー装置
CN1240952C (zh) * 2002-01-23 2006-02-08 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使用粘性流体的阻尼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4462887B2 (ja) * 2003-10-06 2010-05-12 トックベ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回転ダンパ
JP2006071032A (ja) 2004-09-03 2006-03-16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パッキン、軸シール機構、及び水力機械
ITTO20080083U1 (it) * 2008-06-13 2009-12-13 Antonino Cultraro Smorzatore rotativo del tipo a barilotto
JP2012197861A (ja) * 2011-03-22 2012-10-18 Kyb Co Ltd ロータリダンパ
JP5760812B2 (ja) * 2011-07-28 2015-08-12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ックのテールゲート用の回転減速装置
JP2014005883A (ja) 2012-06-25 2014-01-16 Somic Ishikawa Inc ロータリダンパー
JP6023533B2 (ja) * 2012-09-27 2016-11-09 Kyb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ダンパ
JP7042019B2 (ja) * 2016-06-15 2022-03-25 オイ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
JP6801905B2 (ja) * 2017-05-11 2020-12-16 株式会社Tok 簡易自立機構を備える回転ダンパ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41638A (en) * 1983-11-09 1985-09-17 Nipon Pillar Packing Co.. Ltd. Emergency shaft seal device by deformation of packing ring
JPH07301272A (ja) * 1994-04-28 1995-11-14 Hitachi Powdered Metals Co Ltd 流体圧ダンパ
JP2010007696A (ja) * 2008-06-24 2010-01-14 Nifco Inc ダンパー装置
JP2013181642A (ja) * 2012-03-05 2013-09-12 Kyb Co Ltd ロータリダンパ
CN107110270A (zh) * 2014-11-11 2017-08-29 奥依列斯工业株式会社 旋转式阻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00532A (ja) 2019-06-24
EP3722634A4 (en) 2021-10-13
EP3722634A1 (en) 2020-10-14
CN111433487B (zh) 2022-05-17
WO2019111714A1 (ja) 2019-06-13
JP7075749B2 (ja) 2022-05-26
US11287008B2 (en) 2022-03-29
EP3722634B1 (en) 2023-08-23
US20200318706A1 (en) 2020-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785584C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rings and tolerance rings with functional layers
US9874282B2 (en) Slide valve
CN107110270B (zh) 旋转式阻尼器
CN111433487B (zh) 阻尼器
US10746224B2 (en) Slide bearing
JP7076025B2 (ja) ダンパ
CN111433469B (zh) 滑动轴承
US20210348668A1 (en) Shock absorber
US20130192940A1 (en) Gas spring and damping force generating mechanism
WO2010041543A1 (ja) 密封装置
JP7391823B2 (ja) ロータリダンパ
EP3346157B1 (en) A damping strut
WO2010116932A1 (ja) 密封装置
JP2007092791A (ja) シールリング
US20130092476A1 (en) Variable displacement lubricant pump
KR20240004571A (ko) 로터리 댐퍼 및 브레이크 시스템
JP2022087446A (ja) シリンダ装置
JPH0942354A (ja) ピストン
JP2019094939A (ja) 密封構造
KR20180050397A (ko) 실 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