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24964B - 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24964B
CN111424964B CN202010290704.2A CN202010290704A CN111424964B CN 111424964 B CN111424964 B CN 111424964B CN 202010290704 A CN202010290704 A CN 202010290704A CN 111424964 B CN111424964 B CN 1114249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body
connector
mounting hole
aluminum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07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24964A (zh
Inventor
吕燕霞
戴俊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Industry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1029070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2496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249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49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249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249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08Form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smantled after se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re-built for next pour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9/00Forming or shuttering elements for general use
    • E04G9/02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 E04G9/06Forming boards or similar elements the form surface being of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本铝模板系统包括第一铝模板、与第一铝模板配合的第二铝模板、保护套、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第一铝模板上开设有垂直第一铝模板的第一安装孔,第二铝模板上开设有与安装孔同轴的第二安装孔,保护套包括由矩形片状金属块弯曲形成的筒状的弹性本体,弹性本体在不受外力情况下横截面呈螺旋状,弹性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插入孔,弹性本体能够同时插设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能够分别冲两个插入孔插入弹性本体内,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之间螺纹连接。本发明具有能够提高拆装轻便性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在浇注混凝土前,需要通过在预制墙体的两侧分别设置铝模板,然后将两侧的铝模板进行固定,使两侧的铝模板之间形成浇注混凝土的牢靠空间。
现有的做法是:如图1所示,在两块铝板之间设置一保护套,在铝板板对应的位置预留有穿孔,通过螺栓穿过保护套,然后对螺栓进行固定,保护套起到的作用是对铝模板的内侧间隔进行限定,螺栓对铝模板的外侧间隙进行固定,以实现对铝模板的夹紧,同时,保护套能够对螺栓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混凝土进入螺栓所在位置,以免螺栓无法在拆模时拔出;基于此,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保护套的两端与铝模板之间在浇注混凝土时会被挤出缝隙,混凝土泥浆依然能够进入保护套内;2、在拆模时,螺栓很容易取出,但是保护套受到凝固混凝土对其的包裹和黏结很难拔出,需要锤击敲出或任其留在墙面内,不仅费时费力,如果不拔除,保护套不能二次使用;3、在安装保护套时,需要在仅铺设一侧铝模板的情况下,将螺栓插入,然后套上保护套,最后再铺设另一侧的铝模板,保护套很容易在此过程中丢失,螺栓也很容易在此过程中掉落丢失,由于铝模板是由下至上铺设,丢失的保护套和螺栓无法捡起,导致材料的浪费;在施工时,操作者往往因为螺栓或保护套的丢失而选择性不对铝模板进行夹持定位,使铝模板系统的牢固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拆装效率和拆装轻便性。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本铝模板系统包括第一铝模板、与第一铝模板配合的第二铝模板、保护套、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铝模板上开设有垂直第一铝模板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铝模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同轴的第二安装孔,所述保护套包括由矩形片状金属块弯曲形成的筒状的弹性本体,所述弹性本体在不受外力情况下横截面呈螺旋状,所述弹性本体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插入孔,所述弹性本体能够同时插设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能够分别从两个插入孔插入弹性本体内,所述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之间螺纹连接。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中,所述弹性本体的两个平直端的缘部分别设置有凸条一和凸条二,所述凸条一位于凸条二内侧,所述凸条一向弹性本体的周面的外侧伸出,所述凸条二向弹性本体的周面的内侧伸出,所述凸条一和凸条二能够在相互抵靠后限制弹性本体向插入孔孔径增大的趋势继续形变。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中,所述弹性本体上设有位于插入孔入口处的凸缘,所述凸缘向弹性本体的外侧伸出。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中,所述第一连接头包括能够插入插入孔内的第一插杆、位于第一插杆一端的第一限位凸台、开口朝向第一插杆另一端的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头包括能够插入插入孔内的第二插杆和位于第二插杆一端的第二限位凸台,所述第二插杆上具有能够挤压弹性本体内壁的挤压块;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部具有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的限位槽一,所述第二安装孔的中部具有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的限位槽二,两个凸缘能够分别处在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内,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能够分别抵靠在两个凸缘上,所述第二插杆远离第二凸台的一端具有与螺纹孔配合的螺杆。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中,所述第一插杆靠近螺纹孔开口的一端具有呈锥柱状的导向部。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中,所述挤压块至少有两个,所述挤压块相间固定在第二插杆上。
在上述的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中,所述挤压块至少有两个,所述挤压块套设在第二插杆上,相邻挤压块之间具有一与之相连的复位弹簧。
弹性本体为具有弹性的钢制材料,凸缘的设置依然不影响其弹性,只是提高了抗变形能力。在安装时,尽可能的将弹性本体“开裂处”朝下,以减小混凝土浇注后渗入的压力。
由于凸条一和凸条二并没有延伸至两个凸缘上,且两个凸缘在弹性本体被由内至外挤压过程中能够分别位于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内,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分别对弹性本体在被“充大”后进行径向的限位,使第一铝模板和第二铝模板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都被限位,由于松开对弹性本体的挤压力,其能够恢复“直径较小”的状态,凸缘能够脱离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的限位,使其能够由第一安装孔或第二安装孔拔出。
拆装轻便性和高效性:在第一铝模板和第二铝模板均被安装后,直接将弹性本体插入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通过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推动其“正位”,即凸缘处于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内为止,在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插入的过程中即是对弹性本体进行“扩充”的过程,将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固定后完成安装,拆除时,取出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弹性本体复位后“收缩”,拔出弹性本体即可,如果弹性本体受到混泥土粘附而不能够复位收缩,只需要利用起子等小型撬动工具戳压位于弹性本体内壁的凸条一,使其松动后,弹性本体自动复位收缩,能够快速的取出。
由于凸条一和凸条二在弹性本体被挤压后相互靠紧,能够封闭弹性本体的“裂口”,避免混凝土泥浆进入,再者,由于第一连接头的螺纹结构为内螺纹,取出时为外旋,即便进入部分泥浆也不会影响其正常取出。
虽然弹性本体为非标件,在与孔进行配合时存在缝隙,但是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能够对其泥浆外出的第一道封锁,加之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对凸缘的作用,实现了第二道封锁,将凸缘的“缺口”遮闭,避免泥浆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漏出。
基于弹性本体能够轻便的取出,可以实现重复利用,安装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掉落和丢失。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保护套的结构和应用场景。
图2是本铝模板系统在未插入第二连接头时的截面图。
图3是本铝模板系统安装后的截面图。
图4是本铝模板系统中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铝模板;11、第一安装孔;12、限位槽一;2、第二铝模板;21、第二安装孔;22、限位槽二;3、保护套;31、弹性本体;32、凸条一;33、凸条二;34、凸缘;4、第一连接头;41、第一插杆;42、第一限位凸台;43、螺纹孔;5、第二连接头;51、第二插杆;52、第二限位凸台;53、挤压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铝模板系统包括第一铝模板1、与第一铝模板1配合的第二铝模板2、保护套3、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第一铝模板1上开设有垂直第一铝模板1的第一安装孔11,第二铝模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同轴的第二安装孔21,保护套3包括由矩形片状金属块弯曲形成的筒状的弹性本体31,弹性本体31在不受外力情况下横截面呈螺旋状,弹性本体3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插入孔,弹性本体31能够同时插设在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内,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能够分别从两个插入孔插入弹性本体31内,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之间螺纹连接。
弹性本体31的两个平直端的缘部分别设置有凸条一32和凸条二33,凸条一32位于凸条二33内侧,凸条一32向弹性本体31的周面的外侧伸出,凸条二33向弹性本体31的周面的内侧伸出,凸条一32和凸条二33能够在相互抵靠后限制弹性本体31向插入孔孔径增大的趋势继续形变。
弹性本体31上设有位于插入孔入口处的凸缘34,凸缘34向弹性本体31的外侧伸出。
第一连接头4包括能够插入插入孔内的第一插杆41、位于第一插杆41一端的第一限位凸台42、开口朝向第一插杆41另一端的螺纹孔43,第二连接头5包括能够插入插入孔内的第二插杆51和位于第二插杆51一端的第二限位凸台52,第二插杆51上具有能够挤压弹性本体31内壁的挤压块53;第一安装孔11的中部具有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11的限位槽一12,第二安装孔21的中部具有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21的限位槽二22,两个凸缘34能够分别处在限位槽一12和限位槽二22内,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能够分别抵靠在两个凸缘34上,第二插杆51远离第二凸台的一端具有与螺纹孔43配合的螺杆。
第一插杆41靠近螺纹孔43开口的一端具有呈锥柱状的导向部。挤压块53至少有两个,挤压块53相间固定在第二插杆51上。
弹性本体31为具有弹性的钢制材料,凸缘34的设置依然不影响其弹性,只是提高了抗变形能力。在安装时,尽可能的将弹性本体31“开裂处”朝下,以减小混凝土浇注后渗入的压力。
由于凸条一32和凸条二33并没有延伸至两个凸缘34上,且两个凸缘34在弹性本体31被由内至外挤压过程中能够分别位于限位槽一12和限位槽二22内,限位槽一12和限位槽二22分别对弹性本体31在被“充大”后进行径向的限位,使第一铝模板1和第二铝模板2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都被限位,由于松开对弹性本体31的挤压力,其能够恢复“直径较小”的状态,凸缘34能够脱离限位槽一12和限位槽二22的限位,使其能够由第一安装孔11或第二安装孔21拔出。
拆装轻便性和高效性:在第一铝模板1和第二铝模板2均被安装后,直接将弹性本体31插入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通过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推动其“正位”,即凸缘34处于限位槽一和限位槽二内为止,在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插入的过程中即是对弹性本体31进行“扩充”的过程,将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固定后完成安装,拆除时,取出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弹性本体31复位后“收缩”,拔出弹性本体31即可,如果弹性本体31受到混泥土粘附而不能够复位收缩,只需要利用起子等小型撬动工具戳压位于弹性本体31内壁的凸条一32,使其松动后,弹性本体31自动复位收缩,能够快速的取出。
由于凸条一32和凸条二33在弹性本体31被挤压后相互靠紧,能够封闭弹性本体31的“裂口”,避免混凝土泥浆进入,再者,由于第一连接头4的螺纹结构为内螺纹,取出时为外旋,即便进入部分泥浆也不会影响其正常取出。
虽然弹性本体31为非标件,在与孔进行配合时存在缝隙,但是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能够对其泥浆外出的第一道封锁,加之限位槽一12和限位槽二22对凸缘34的作用,实现了第二道封锁,将凸缘34的“缺口”遮闭,避免泥浆从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漏出。
基于弹性本体31能够轻便的取出,可以实现重复利用,安装过程中也不会出现掉落和丢失。
作为另一种方案,挤压块53至少有两个,挤压块53套设在第二插杆51上,相邻挤压块53之间具有一与之相连的复位弹簧,以使挤压块53移动过程中对弹性本体进行均匀“扩充”。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本铝模板系统包括第一铝模板(1)、与第一铝模板(1)配合的第二铝模板(2)、保护套(3)、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所述第一铝模板(1)上开设有垂直第一铝模板(1)的第一安装孔(11),所述第二铝模板(2)上开设有与第一安装孔(11)同轴的第二安装孔(21),所述保护套(3)包括由矩形片状金属块弯曲形成的筒状的弹性本体(31),所述弹性本体(31)在不受外力情况下横截面呈螺旋状,所述弹性本体(31)的两端分别具有一插入孔,所述弹性本体(31)能够同时插设在第一安装孔(11)和第二安装孔(21)内,所述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能够分别从两个插入孔插入弹性本体(31)内,所述第一连接头(4)和第二连接头(5)之间螺纹连接;
所述弹性本体(31)的两个平直端的缘部分别设置有凸条一(32)和凸条二(33),所述凸条一(32)位于凸条二(33)内侧,所述凸条一(32)向弹性本体(31)的周面的外侧伸出,所述凸条二(33)向弹性本体(31)的周面的内侧伸出,所述凸条一(32)和凸条二(33)能够在相互抵靠后限制弹性本体(31)向插入孔孔径增大的趋势继续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本体(31)上设有位于插入孔入口处的凸缘(34),所述凸缘(34)向弹性本体(31)的外侧伸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4)包括能够插入插入孔内的第一插杆(41)、位于第一插杆(41)一端的第一限位凸台(42)、开口朝向第一插杆(41)另一端的螺纹孔(43),所述第二连接头(5)包括能够插入插入孔内的第二插杆(51)和位于第二插杆(51)一端的第二限位凸台(52),所述第二插杆(51)上具有能够挤压弹性本体(31)内壁的挤压块(53);所述第一安装孔(11)的中部具有直径大于第一安装孔(11)的限位槽一(12),所述第二安装孔(21)的中部具有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21)的限位槽二(22),两个凸缘(34)能够分别处在限位槽一(12)和限位槽二(22)内,所述第一限位凸台和第二限位凸台能够分别抵靠在两个凸缘(34)上,所述第二插杆(51)远离第二凸台的一端具有与螺纹孔(43)配合的螺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杆(41)靠近螺纹孔(43)开口的一端具有呈锥柱状的导向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53)至少有两个,所述挤压块(53)相间固定在第二插杆(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块(53)至少有两个,所述挤压块(53)套设在第二插杆(51)上,相邻挤压块(53)之间具有一与之相连的复位弹簧。
CN202010290704.2A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 Active CN1114249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0704.2A CN111424964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0704.2A CN111424964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4964A CN111424964A (zh) 2020-07-17
CN111424964B true CN111424964B (zh) 2021-07-23

Family

ID=71557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0704.2A Active CN111424964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24964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04400C2 (de) * 1979-02-06 1984-05-17 Köder, Kurt, 7443 Frickenhausen Distanzhalter zum Halten von Betonschalungswänden
DE29605946U1 (de) * 1996-04-04 1997-07-31 Dausend Hans Werner Abstandshalter für Betonschalungen sowie Vorrichtung zu seiner Herstellung
KR100855379B1 (ko) * 2007-07-25 2008-09-04 박해대 콘크리트 거푸집용 체결구
CN201560581U (zh) * 2009-11-02 2010-08-25 白铁军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对拉螺杆
CN201581640U (zh) * 2009-11-02 2010-09-15 白铁军 高效防水对拉螺杆
CN201671335U (zh) * 2010-01-15 2010-12-15 北京卓良模板有限公司 塑料套管及建筑模板
CN202866287U (zh) * 2012-10-23 2013-04-10 赵权利 新型节能止水螺杆
CN104005556B (zh) * 2013-10-23 2016-05-11 闫相明 用于伸缩缝处剪力墙的定型组合模板施工工艺
CN204531420U (zh) * 2015-04-16 2015-08-05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浇筑混凝土用模板装置
CN205558278U (zh) * 2016-04-27 2016-09-07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钢板墙柱中可循环的模板对拉装置
EP3399120B1 (de) * 2017-05-04 2023-02-01 MEVA Schalungs-Systeme GmbH Anker schalungsanordnung mit zwei mit abstand angeordneten schalelementen verfahren zum errichten der schalungsanordnung
CN207813034U (zh) * 2018-01-26 2018-09-04 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拆装方便的止水型对拉螺栓模板加固机构
CN108915244A (zh) * 2018-07-26 2018-11-30 重庆新久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铝合金模板
CN110409826B (zh) * 2019-07-31 2024-05-24 浙江康帕斯流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穿墙螺杆用套管及应用有该套管的穿墙组件
CN209419131U (zh) * 2019-08-07 2019-09-20 江苏京生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装线的可挠金属电线保护套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4964A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24964B (zh) 一种高效拆装的铝模板系统
CN109653485A (zh) 一种无需割除且可回收的连墙件及其施工方法
CN106481628A (zh) 一种膨胀螺丝
CN211899615U (zh) 一种铝膜板固定用的保护套
CN209760605U (zh) 一种建筑墙体钢筋连接结构
CN113172750B (zh) 一种增强型预制桩的张拉装置及张拉工艺
CN204676885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柱模板快捷安拆体系
CN217420492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浇筑用施工缝侧向钢制模具
CN112695801B (zh) 一种市政综合管廊液压台车
KR101365266B1 (ko) 설치 및 분리가 용이한 거푸집용 간격 유지장치
CN115324325A (zh) 连接机构及模板系统
CN208310218U (zh) 适于预埋槽道用的精确定位型快拆模板
CN207829474U (zh) 墙柱模板背楞架的背部加固支撑装置
CN208981359U (zh) 市政道路管线的检查井现浇施工的组合模板结构
CN113152449A (zh) 端板片、预制桩、张拉结构及方法、接桩结构及方法
CN217106180U (zh) 一种便于拆除的三段式对拉螺栓
CN212026341U (zh) 一种混凝土井施工模板固定装置
JP2935656B2 (ja) 継ぎボルト受入空間形成用具
JPH0780819A (ja) コンクリートセグメントの製造装置
CN211079926U (zh) 一种防撞护栏塑钢浇筑模板
JP2587371B2 (ja) コンクリート製品成形型枠に設けるアンカ部材のインサート装置
JP2008132679A (ja) コンクリート成形体の孔成形方法及びコンクリート成形体
CN219137435U (zh) 拔钢管时固定钢管的装置
CN218029004U (zh) 一种用于铝模精确固定预埋套管的装置
CN219754024U (zh) 混凝土浇筑对拉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