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1721A -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11721A CN111411721A CN202010238758.4A CN202010238758A CN111411721A CN 111411721 A CN111411721 A CN 111411721A CN 202010238758 A CN202010238758 A CN 202010238758A CN 111411721 A CN111411721 A CN 1114117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or slab
- prefabricated floor
- secondary beam
- prefabricated
- sla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02—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 E04B5/14—Load-carrying floor structures formed substantially of prefabricated units with beams or girders laid in two dir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包括预制楼板、桁架次梁和主梁;多个预制楼板搭建在主梁拼接成的主框架上,相邻两个预制楼板的连接处或相邻两个预制楼板和主梁的连接处形成凹槽,预制楼板内部的预埋件和主梁上的固定连接件伸出在凹槽内部;在凹槽内浇筑混凝土,连接预制楼板与主梁;桁架次梁上方固定在预制楼板下方,桁架次梁上方设有与预制楼板连接的固定连接件;桁架次梁的两端设有连接板,桁架次梁通过连接板与主梁连接。本发明通过在工厂把预制楼板和次梁组合在一起,避免由于湿混凝土引起的楼板及梁的初始挠度问题,达到增大楼板强度和刚度的目的,同时预制构件的标准化和模块化,大大减少工作量,提高施工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预制楼板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的混凝土楼板次梁组合预制构件。
背景技术
现在,钢结构建筑中,一般都是先安装钢梁,再在钢框架上铺设波纹钢板,现浇混凝土。在现浇混凝土结硬之前,梁板还未形成组合作用,在楼板自重影响下,处于施工阶段的钢梁挠度增大。在设计钢梁时往往为了满足挠度的规范限制,造成钢材强度无法充分被利用。
而目前流行的混凝土叠合楼板,工厂预制一层,现场需要绑扎一部分钢筋,再浇筑一层混凝土,这就需要二次浇注大量混凝土。叠合楼板跨度大时,施工中楼板挠度大,所以一般设计的叠合楼板板块小,板块之间连接区域较多。为了连接区域能承担弯矩,就需要在连接区域附加连接钢筋,并满足锚固要求。后浇带要做的较宽,这样就需要在连接区设置现场施工模板,浇筑较多混凝土。如果连接区域不承担弯矩,可以减小模板和后浇混凝土量,但是成为四边简支的楼板,挠度增大。叠合楼板端部放置在次梁上,后浇混凝土与钢梁相连,现浇层硬化前,无组合作用,硬化后由于现浇层较薄,组合作用减弱。楼板和梁形成的组合作用也是在梁产生一定挠度的基础上才开始,由于楼板与梁的现场浇筑连接,楼板自重下还没有形成组合作用,这样楼板和梁的挠度都会增大。
部分钢结构建筑也会使用全预制的传统非叠合楼板,虽然不必现场支模浇筑混凝土,但是预制板搭在钢梁上后,形成组合作用之前,在楼板自重下,梁也会产生挠度,造成梁和楼板挠度增大。普通的预制楼板与钢梁在现场浇筑连接时,由于其预留的胡子筋较短,导致板块之间、板块与钢梁之间的连接强度不高,板块成为四边简支板,难以形成可靠的组合作用,无法传递弯矩。在地震发生时容易与梁脱离,板块整体掉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如果想做到板边固接,承受弯矩作用,就需要把胡子钢筋预留很长,以满足锚固要求,这样连接区域就很宽,需要在梁板之间的缝隙处支模板后浇混凝土,施工步骤繁琐。
传统的钢框架结构中,为了设计安全,主梁两端承受负弯矩作用时,不考虑钢梁与混凝土楼板的组合作用,但是现浇楼板与梁整体连接又存在组合作用,使得组合作用不明确,给设计带来困难,实际结构在地震中不能保证强柱弱梁;并且,其梁柱装配体系中的梁多采用实腹式工字梁,自重较大,管线布置不便,影响室内净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包括预制楼板、桁架次梁和主梁;
多个所述预制楼板搭建在所述主梁拼接成的主框架上,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楼板的连接处或相邻两个预制楼板和主梁的连接处形成凹槽,所述预制楼板内部的预埋件和所述主梁上的固定连接件伸出在所述凹槽内部;在所述凹槽内浇筑混凝土,连接所述预制楼板与所述主梁;
所述桁架次梁固定在所述预制楼板下方,所述桁架次梁上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板连接的所述固定连接件;
所述桁架次梁的两端设有连接板,所述桁架次梁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主梁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楼板长边的一侧或两侧呈台阶状;
台阶段的所述预制楼板的上层预埋有水平横竖交叉的板面钢筋网,且所述板面钢筋网伸出所述预制楼板;
台阶段的所述预制楼板的下层预埋有水平横竖交叉的板底钢筋网,且所述板底钢筋网除台阶侧外均伸出所述预制楼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桁架次梁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角钢斜撑,所述角钢斜撑位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中间,对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起支撑作用;
所述上弦杆上固定有所述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预埋在所述预制楼板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均呈“T”形结构,可直接采用“T”型钢;也可以由两个角铁背对背点焊而成,形成“T”形结构,此时,所述角钢斜撑可以单侧焊接在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之间,也可以双侧焊接,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也可为背对背双角钢结构,中间斜撑为单角钢,单角钢的两头压扁,插在上下弦双角钢之间,分别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双角钢焊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桁架次梁的两端固定有次梁连接板,所述主梁上相对应所述桁架次梁固定有主梁连接板,所述次梁连接板与所述主梁连接板通过主次梁节点连接板和螺栓实现连接。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包括预制楼板、桁架次梁和主梁;
多个所述预制楼板搭建在所述主梁拼接成的主框架上,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楼板的连接处或相邻两个预制楼板和主梁的连接处形成凹槽,所述预制楼板内部的预埋件和所述主梁上的固定连接件伸出在所述凹槽内部;
所述桁架次梁上端预埋在所述预制楼板内形成整体构件,且两端伸出在所述凹槽内部;
在所述凹槽内浇筑混凝土,连接所述预制楼板、桁架次梁和主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制楼板长边的一侧或两侧呈台阶状;
台阶段的所述预制楼板的上层预埋有水平横竖交叉的板面钢筋网,且所述板面钢筋网伸出所述预制楼板;
台阶段的所述预制楼板的下层预埋有水平横竖交叉的板底钢筋网,且所述板底钢筋网除台阶侧外均伸出所述预制楼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桁架次梁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角钢斜撑,所述角钢斜撑位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中间,对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起支撑作用;
所述上弦杆和所述角钢斜撑上端预埋在所述预制楼板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均呈“T”形结构,可直接采用“T”型钢;也可以由两个角铁背对背点焊而成,形成“T”形结构,此时,角钢斜撑可以单侧焊接在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之间,也可以双侧焊接,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也可为背对背双角钢结构,中间斜撑为单角钢,单角钢的两头压扁,插在上下弦双角钢之间,分别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双角钢焊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弦杆和所述角钢斜撑的上端伸出所述预制楼板边缘,且置于所述主梁上方,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所述桁架次梁与所述主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预制楼板长边的一侧或两侧设计成台阶状,使相邻两个预制楼板的连接处或者相邻两个预制楼板和主梁的连接处形成凹槽,可以免去模板,且预制楼板中的钢筋外伸至凹槽中的长度较长,增加了两个预制楼板之间的钢筋锚固长度,增加了整体性;底部设置有桁架次梁,避免了预制楼板在运输吊装过程中损坏;预制楼板的宽度在2.4米以内,且长度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使用时便于运输。
本发明的桁架次梁部分上、下弦杆可直接采用T型钢,也可以由两个角钢背对背点焊而成,形成“T”形结构,角钢斜撑设计在上、下弦杆之间,相比采用实腹梁节省材料,可以减轻自身重量和增大、刚度,便于设计和制造,其中单角钢插入上、下弦杆双角钢之间的做法,使得上下弦背对背之间的距离增加,增加了平面外刚度,使其稳定性更优;安装时也可以将角钢斜撑的上端预埋于预制楼板中,省去了紧固连接件,增加了埋入部分钢材的防腐和防火性能,预制楼板内部的钢筋也可从角钢斜撑中穿过避免了钢筋截断,降低了梁板构件的整体高度,增加了室内净高,便于建筑空间的利用。
本发明预制楼板和桁架次梁实现在工厂预制,可以使楼板和钢梁在零应力状态下形成可靠的组合作用,不产生挠度,充分利用了钢材强度,显著提高组合楼板桁架的承载力和刚度,同时也避免了现场施工时的环境污染,提高了生产力,同时由于桁架次梁所承受的压力均可由预制楼板承担所以桁架次梁尺寸可以减小,节省用钢量。
本发明由于预制楼板与主梁连接处是后浇混凝土,强度较整体浇筑时弱,有利于保证强柱弱梁的机制,预制楼板与桁架次梁有很强的组合作用,加之次梁与主梁有可靠的连接,增加了本发明装配框架体系良好的抗震性能,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梁柱楼板体系图。
图2是预制楼板与主梁搭接示意图。
图3是预制混凝土楼板-钢桁架次梁组合结构件形式一示意图。
图4是形式一桁架次梁示意图。
图5是形式一主梁与次梁连接示意图。
图6是形式一的预制混凝土楼板长边与主梁搭接剖面图。
图7是形式一的预制混凝土楼板短边与主梁搭接剖面图。
图8是预制混凝土楼板-钢桁架次梁组合结构件形式二示意图。
图9是形式二的预制混凝土楼板长边与主梁搭接侧视图及梁板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形式二的预制混凝土楼板短边与主梁搭接剖面图。
图中,1、预制楼板;2、桁架次梁,3、上弦杆;4、下弦杆;5、角钢斜撑;6、主梁;7、柱子;8、栓钉;9、高强螺栓;10、横向钢筋;11、纵向钢筋;12、主梁连接板;13、次梁连接板;14、梁柱节点连接板;15、主次梁节点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图7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其包括预制楼板1、桁架次梁2和主梁6;多个预制楼板1搭建在主梁6拼接成的主框架上,相邻两个预制楼板1的连接处或相邻两个预制楼板1和主梁6的连接处形成凹槽,预制楼板1内部的预埋件和主梁6上的固定连接件伸出在凹槽内部;在凹槽内浇筑混凝土,连接预制楼板1与主梁6;桁架次梁2固定在预制楼板下方,桁架次梁2上设有与预制楼板1连接的固定连接件;该固定连接件与桁架次梁2的连接方式可选用焊接、螺栓连接等多种连接方式,优选采用焊接固定;桁架次梁2的两端设有次梁连接板13,桁架次梁2通过次梁连接板13与主梁6连接。
如图3所示,本发明预制楼板1长边的一侧或两侧呈台阶状,台阶段的预制楼板的上层预埋有水平横竖交叉的板面钢筋网,台阶段的预制楼板的下层预埋有水平横竖交叉的板底钢筋网。
如图2-图3所示,当预制楼板1长边的两侧呈台阶状时,板面钢筋网和板底钢筋网中横向钢筋10沿预制楼板1短边方向水平布置,纵向钢筋11沿着预制楼板1长边方向水平布置,板面钢筋网中的横向钢筋10伸出预制楼板1边缘且超出下层台阶边缘,板底钢筋网中的横向钢筋10在预制楼板1下层台阶边缘平齐,所有钢筋伸出预制楼板1边缘的长度应该不小于50mm,本发明优选50mm;台阶段的上层台阶边缘距下层台阶边缘长度E应不小于50mm,本发明优选50mm。
如图6所示,当预制楼板1长边只有一侧呈台阶状,则非台阶段的所有横向钢筋10均伸出预制楼板1板边缘;板面钢筋网和板底钢筋网中的纵向钢筋11的两端伸出预制楼板1的板边缘;钢筋伸出预制楼板1边缘的长度应该不小于50mm,本发明优选50mm;台阶段的上层台阶边缘距下层台阶边缘长度E应不小于50mm,本发明优选50mm。
如图6-图7所示,在相邻两个预制楼板1连接时,将两个预制楼板1的台阶段进行连接,两个相邻的预制楼板1的下层台阶边缘直接接触,上层形成凹槽,两个相邻预制楼板1的板面钢筋网中横向钢筋10伸出在凹槽内,并进行绑扎和附加短钢筋,通过将凹槽内部添加混凝土,将两个预制楼板连接在一起;在预制楼板1和主梁6连接时,由于柱子7宽度比主梁6宽度大,所以需要将预制楼板1的板角部分挖去,使其与柱子7对齐,非台阶段的预制楼板1边缘搁置在主梁上,搁置长度F不小于50mm,优选50mm,宽度G为柱子7与主梁6边距加上搁置长度F,非台阶段的所有横向钢筋10伸出在主梁6上方,通过浇筑混凝土,实现预制楼板1与主梁6连接,增强了楼板的整体性。预制楼板1在制作时,为方便其在高速公路上运输,宽度应该不大于2.4m,本发明优选宽度为2m,同时本发明预制楼板1中的横向钢筋10和纵向钢筋11的布置数量可根据实际受力需求进行增加或减少。
如图4所示,本发明桁架次梁2包括上弦杆3、下弦杆4、角钢斜撑5和次梁连接板13,其中上弦杆3和下弦杆4可以直接采用T型钢,也可以由两个角钢背对背焊接而成,形成“T”形结构,上弦杆3上方焊接有双排固定连接件,本发明固定连接件优选栓钉8,栓钉8直径一般选择12-16mm,高度不小于50mm,本发明优选栓钉直径为16mm,高度为70mm;上弦杆3和下弦杆4中间设置有角钢斜撑5,用于对上弦杆3和下弦杆4起到支撑作用,当上弦杆3和下弦杆4为T型钢时,角钢斜撑5可以单侧焊接在上弦杆3和下弦杆4之间,也可以双侧焊接在上弦杆3和下弦杆4之间;当上弦杆3和下弦杆4为两个角钢背对背焊接而成时,角钢斜撑5为单角钢结构,单角钢的两头压扁,插在上弦杆3和下弦杆4的背对背焊接的双角钢的缝隙之间,且分别与上弦杆3和下弦杆4焊接,桁架次梁2的上弦杆3和下弦杆4的两端的中部焊接有次梁连接板13,次梁连接板13上留有螺栓孔,通过高强螺栓9穿过主次梁节点连接板15和主梁连接板12进行连接。
如图5所示,本发明主梁6为H型钢梁,同时主梁6上方焊接有双排固定连接件,本发明固定连接件优选栓钉8,栓钉8直径一般选择12-16mm,高度不小于50mm,本发明优选栓钉8直径为16mm,高度为70mm;主梁6上的栓钉8伸出在预制楼板1和主梁6形成的凹槽中,通过将凹槽内部添加混凝土,可以使主梁6和预制楼板1进行连接,使连接牢固,主梁6侧面焊接有主梁连接板12,用于与次梁连接板13进行连接,连接时,将主梁连接板12和次梁连接板13通过高强螺栓9进行连接,保证连接牢固,同时主梁6的两端留有预留孔,预留孔作用为用于高强螺栓9连接使用,通过高强螺栓9可以将主梁6与柱子7上的梁柱节点连接板14进行连接,多个主梁6通过高强螺栓9连接在一起后形成主框架,用于安置预制楼板1。
本发明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时,为保证预制楼板1板面与钢模板接触时,板面平整,一般采取预制楼板1表面朝下,桁架次梁2在上面进行安装,通过将预制楼板1按照设计图稿进行布线,确定模板的位置,布线后利用模板对预制楼板1进行制作,制作时应该注意预制楼板1短边两侧的台阶处模板安装正确,并且将板面钢筋网和板底钢筋网按照设计位置进行安放绑扎,同时将制作好的桁架次梁2架立在适当位置,通过将桁架次梁2的上弦杆3上的双排栓钉8和预制楼板1一同进行浇筑,使桁架次梁2和预制楼板1连接成一体件;混凝土浇筑后,需要等到预制楼板1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拆除模具,单块的预制楼板1的宽度应不大于2.4m,优选2m,使其满足预制、运输和吊装的要求;
运送至工厂后,现场主梁6两端的预留孔通过高强螺栓9与现场柱子7连接在一起,形成主框架,预制楼板1直接放到框架内部,预制楼板1与现场主梁6进行连接时,通过将预制楼板1的非台阶段的边缘搭建在主梁6上,搁置长度不小于50mm,此时预制楼板1与主梁6之间形成凹槽,预制楼板1上的板面钢筋和板底钢筋、主梁6上方的双排栓钉8外伸至凹槽内,通过向凹槽内部浇筑混凝土,使其连接成一体,保证混凝土牢固不脱落,两个相邻的预制楼板1连接时,通过将两个预制楼板1有台阶的一侧进行连接,此时两个预制楼板1中间形成凹槽,且预制楼板1的板面横向钢筋10伸出到凹槽内,通过向凹槽内部添加混凝土,使两个预制楼板1连接成一体。桁架次梁2通过高强螺栓9穿过主次梁节点连接板15,将次梁连接板13与主梁的主梁连接板12进行连接,使其连接成为一体。
图8-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包括预制楼板1、桁架次梁2和主梁6;多个预制楼板1搭建在主梁6拼接成的主框架上,相邻两个预制楼板1的连接处或相邻两个预制楼板1的和主梁6的连接处形成凹槽,预制楼板1内部的预埋件和主梁6上的固定连接件伸出在凹槽内部;在凹槽内浇筑混凝土,连接预制楼板1与主梁6;桁架次梁2上端预埋在预制楼板1内形成整体构件,且两端伸出在凹槽内部;在凹槽内浇筑混凝土,连接预制楼板1、桁架次梁2和主梁6。
如图9所示,本发明桁架次梁2包括上弦杆3、下弦杆4、角钢斜撑5,其中上弦杆3和下弦杆4可以直接采用T型钢,也可以由两个角钢背对背焊接而成,形成“T”形结构,当上弦杆3和下弦杆4为T型钢时,角钢斜撑5可以单侧焊接在上弦杆3和下弦杆4之间,也可以双侧焊接在上弦杆3和下弦杆4之间;当上弦杆3和下弦杆4为两个角钢背对背焊接而成时,角钢斜撑5为单角钢结构,单角钢的两头压扁,插在上弦杆3和下弦杆4的背对背焊接的双角钢的缝隙之间,且分别与上弦杆3和下弦杆4焊接,与预制楼板1连接时,桁架次梁2的上弦杆3和角钢斜撑5上端直接埋入预制楼板,与预制楼板1浇筑在一起,形成一体件,桁架次梁2的两端伸出预制楼板1边缘。
本发明的桁架次梁2与主梁连接时,桁架次梁2伸出预制楼板1边缘的部分直接搁置在主梁6上方,搁置长度不小于50mm,本发明优选50mm,以此实现主梁6和桁架次梁2的连接;主梁6上方焊接有双排栓钉8,通过将桁架次梁2搁置在主梁上的部分、主梁6上方的栓钉以及预制楼板1板边缘的外伸钢筋进行浇筑混凝土,实现主梁6和预制楼板1的连接。
本发明预制构件在工厂制作时,为保证预制楼板1板面与钢模板接触时,板面平整,一般采取预制楼板1表面朝下,桁架次梁2在上面进行安装,通过将预制楼板1按照设计图稿进行布线,确定模板的位置,布线后利用模板对预制楼板1进行制作,制作时应该注意预制楼板1短边两侧的台阶处模板安装正确,并且将板面钢筋和板底钢筋按照设计位置进行安放绑扎,同时将制作好的桁架次梁2架立在适当位置,通过将桁架次梁2的上弦杆3和部分角钢斜撑5直接埋入预制楼板1中,部分预制楼板1的横向钢筋10从桁架次梁2的角钢斜撑5的缝隙中穿过,浇筑混凝土,使桁架次梁2和预制楼板1连接成一体件,同时桁架次梁2的上弦杆3和部分角钢斜撑5伸出预制楼板1边缘;混凝土浇筑后,需要等到预制楼板1强度达到75%以上方可拆除模具,单块的预制楼板1的宽度应不大于2.4m,优选2m,使其满足预制、运输和吊装的要求;
运送至工厂后,现场主梁6两端的预留孔通过高强螺栓9与现场柱子7连接在一起,形成主框架,预制楼板1直接放到框架内部,预制楼板1与现场主梁6进行连接时,通过将预制楼板1的非台阶段的边缘搭建在主梁6上,搁置长度F大于50mm,此时预制楼板1与主梁6之间形成凹槽,预制楼板1上的板面钢筋和板底钢筋、主梁6上方的双排栓钉外伸至凹槽内,通过向凹槽内部浇筑混凝土,使其连接成一体,形成竖向承重体系,保证混凝土牢固不脱落,两个相邻的预制楼板1连接时,通过将两个预制楼板1有台阶的一侧进行连接,此时两个预制楼板1中间形成凹槽,且预制楼板1的板面横向钢筋10伸出到凹槽内,通过向凹槽内部添加混凝土,使两个预制楼板1连接成一体。桁架次梁2伸出预制楼板1边缘的部分直接搁置在主梁6上方,搁置长度不小于50mm,本发明优选50mm,主梁6上方焊接有双排栓钉8,通过将桁架次梁2搁置在主梁上的部分和主梁6上方的栓钉进行浇筑混凝土,实现主梁6和桁架次梁2的连接。使其形成刚性楼盖体系,构成空间承重体系,抵抗竖向及水平作用力。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楼板、桁架次梁和主梁;
多个所述预制楼板搭建在所述主梁拼接成的主框架上,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楼板的连接处或相邻两个预制楼板和主梁的连接处形成凹槽,所述预制楼板内部的预埋件和所述主梁上的固定连接件伸出在所述凹槽内部,在所述凹槽内浇筑混凝土,连接所述预制楼板与所述主梁;
所述桁架次梁固定在所述预制楼板下方,所述桁架次梁上设有与所述预制楼板连接的所述固定连接件;
所述桁架次梁的两端设有连接板,所述桁架次梁通过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主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长边的一侧或两侧呈台阶状;
台阶段的所述预制楼板的上层预埋有水平横竖交叉的板面钢筋网,且所述板面钢筋网伸出所述预制楼板;
台阶段的所述预制楼板的下层预埋有水平横竖交叉的板底钢筋网,且所述板底钢筋网除台阶侧外均伸出所述预制楼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次梁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角钢斜撑,所述角钢斜撑位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中间,对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起支撑作用;
所述上弦杆上固定有所述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预埋在所述预制楼板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均呈“T”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次梁的两端固定有次梁连接板,所述主梁上相对应所述桁架次梁固定有主梁连接板,所述次梁连接板与所述主梁连接板通过主次梁节点连接板和螺栓实现连接。
6.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楼板、桁架次梁和主梁;
多个所述预制楼板搭建在所述主梁拼接成的主框架上,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楼板的连接处或相邻两个预制楼板和主梁的连接处形成凹槽,所述预制楼板内部的预埋件和所述主梁上的固定连接件伸出在所述凹槽内部;
所述桁架次梁上端预埋在所述预制楼板内形成整体构件,且两端伸出在所述凹槽内部;
在所述凹槽内浇筑混凝土,连接所述预制楼板、桁架次梁和主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楼板长边的一侧或两侧呈台阶状;
台阶段的所述预制楼板的上层预埋有水平横竖交叉的板面钢筋网,且所述板面钢筋网伸出所述预制楼板;
台阶段的所述预制楼板的下层预埋有水平横竖交叉的板底钢筋网,且所述板底钢筋网除台阶侧外均伸出所述预制楼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次梁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角钢斜撑,所述角钢斜撑位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中间,对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起支撑作用;
所述上弦杆和所述角钢斜撑上端预埋在所述预制楼板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均呈“T”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弦杆和所述角钢斜撑的上端伸出所述预制楼板边缘,且置于所述主梁上方,通过浇筑混凝土,连接所述桁架次梁与所述主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38758.4A CN111411721A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38758.4A CN111411721A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11721A true CN111411721A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48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38758.4A Pending CN111411721A (zh) | 2020-03-30 | 2020-03-30 |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411721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24116A (zh) * | 2020-07-17 | 2020-11-13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安装架及其组装方法 |
CN112031233A (zh) * | 2020-07-17 | 2020-12-04 | 罗克佐 | 一种装配式楼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445650A (zh) * | 2021-07-06 | 2021-09-28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组合楼板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
CN113969636A (zh) * | 2021-11-29 | 2022-01-25 | 贵州大学 | 装配式t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及其制作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0920A (zh) * | 2013-03-28 | 2013-09-11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中心支撑框架体系 |
CN205444613U (zh) * | 2015-12-31 | 2016-08-10 | 浙江绿筑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预制叠合楼板连接件 |
CN205663076U (zh) * | 2016-05-31 | 2016-10-26 | 安徽富煌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可降低截面高度的钢混组合梁 |
CN107762065A (zh) * | 2017-10-16 | 2018-03-06 | 杭萧钢构(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楼面钢梁结构及楼面钢梁施工方法 |
CN207079724U (zh) * | 2017-08-21 | 2018-03-09 |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 | 一种钢结构主次梁连接节点 |
CN207633612U (zh) * | 2017-11-09 | 2018-07-20 | 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专用全预制楼板 |
CN208456119U (zh) * | 2018-05-04 | 2019-02-01 | 广东奇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楼面支撑的组合主梁结构 |
CN110130558A (zh) * | 2019-06-03 | 2019-08-16 | 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 | 钢次梁与桁架交叉布置而成的井字梁楼盖系统及施工方法 |
-
2020
- 2020-03-30 CN CN202010238758.4A patent/CN11141172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0920A (zh) * | 2013-03-28 | 2013-09-11 | 北京工业大学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中心支撑框架体系 |
CN205444613U (zh) * | 2015-12-31 | 2016-08-10 | 浙江绿筑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 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预制叠合楼板连接件 |
CN205663076U (zh) * | 2016-05-31 | 2016-10-26 | 安徽富煌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可降低截面高度的钢混组合梁 |
CN207079724U (zh) * | 2017-08-21 | 2018-03-09 |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 | 一种钢结构主次梁连接节点 |
CN107762065A (zh) * | 2017-10-16 | 2018-03-06 | 杭萧钢构(安徽)有限公司 | 一种楼面钢梁结构及楼面钢梁施工方法 |
CN207633612U (zh) * | 2017-11-09 | 2018-07-20 | 浙江绿筑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专用全预制楼板 |
CN208456119U (zh) * | 2018-05-04 | 2019-02-01 | 广东奇正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楼面支撑的组合主梁结构 |
CN110130558A (zh) * | 2019-06-03 | 2019-08-16 | 上海欧本钢结构有限公司 | 钢次梁与桁架交叉布置而成的井字梁楼盖系统及施工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24116A (zh) * | 2020-07-17 | 2020-11-13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一种安装架及其组装方法 |
CN112031233A (zh) * | 2020-07-17 | 2020-12-04 | 罗克佐 | 一种装配式楼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445650A (zh) * | 2021-07-06 | 2021-09-28 | 北京建筑大学 |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组合楼板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
CN113969636A (zh) * | 2021-11-29 | 2022-01-25 | 贵州大学 | 装配式t型钢与混凝土组合空腹夹层板楼盖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216484B (zh) | 一种钢-混组合梁连接构造及设计计算方法 | |
US9518401B2 (en) | Open web composite shear connector construction | |
CN111411721A (zh) |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次梁组合构件 | |
CN105002816A (zh) | 预制拼装的鱼腹工字型预应力钢混组合连续梁桥及施工方法 | |
CN111411687A (zh) | 一种新型装配体系 | |
CN111411724A (zh) | 一种钢梁-混凝土叠合楼板组合装配体系 | |
CN111305066A (zh) | 一种混合式组合梁钢混结合段及其安装方法 | |
KR100949828B1 (ko) | 층고절감형 철골보 및 이를 이용한 철골-콘크리트 합성보 | |
CN212426749U (zh) | 一种混合式钢混结合段 | |
CN111424869A (zh) | 混凝土楼板次梁组合预制构件和制作方法 | |
CN219671054U (zh) | 一种整体吊装预制的钢混组合小箱梁 | |
US5966764A (en) | Roll beam girder system for bridges | |
CN216007260U (zh) | 一种钢梁与混凝土柱的刚接节点 | |
KR100796216B1 (ko) | 건축물의 콘크리트 복합보 | |
CN215758473U (zh) | 一种钢混组合简支t梁桥 | |
CN214573279U (zh) | 组合桥梁结构 | |
CN211114231U (zh) | 一种带h型钢斜撑的混凝土剪力墙 | |
CN211472112U (zh) | 一种预制拼装波形钢腹板组合t梁桥 | |
CN113863494A (zh) |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1411722A (zh) | 适用于装配体系的预制叠合梁板 | |
CN112282207A (zh) | 一种组合梁、拼接梁和地铁车站 | |
CN112144660A (zh) | 一种人字劲性柱脚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2144866A (zh) |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的支撑结构 | |
CN114809072B (zh) | 一种超大跨重载下地下空间预应力型钢混凝土顶盖 | |
CN114737604B (zh) | 一种重载下超大跨地下空间工字型钢混凝土顶盖框架体系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14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