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86972A - 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86972A
CN111386972A CN202010344961.XA CN202010344961A CN111386972A CN 111386972 A CN111386972 A CN 111386972A CN 202010344961 A CN202010344961 A CN 202010344961A CN 111386972 A CN111386972 A CN 1113869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ible fungus
stick
maggots
inoculation
hypha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496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朝辉
张广
王斌
师子文
姜婷
赵国强
王振河
赵涔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34496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8697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869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869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50Inoculation of spawn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属于食用菌接种技术领域。包括下列步骤: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并放入预处理后的蛆虫,将食用菌菌棒封口。本发明利用蛆虫蠕动携带菌种钻入菌棒培养料内部,使菌种的接种点分布更广,菌丝萌发点数量更多,菌丝发育满袋的时间更短;之后菌丝生长,蛆虫因缺氧而死亡,并成为培养基的一部分。本发明可使菌丝满袋时间减少4天以上,减少菌种使用量,缩短生产周期,节省时间成本,同时减少营养损耗,提高产量。

Description

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接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食用菌接种方法是:使用固定的专用接种设施如接种箱、接种室、接种帐等,将做好的食用菌菌棒灭菌后进入接种房接种;要完成接种环节,必须首先打开食用菌菌棒两端或者菌棒侧面,用做好的栽培种切成小块用接种工具塞进菌棒,或者直接注射液体菌种。
但是,这种传统接种方式的弊端表现在:接种只能在菌棒的一端或者一侧,很难将菌种接入灭过菌的菌棒内部;接种后菌丝长满菌袋(棒)时间长,生产周期长,成本高,且菌袋(棒)容易感染杂菌。
因此,提供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实现食用菌菌棒内部接种,以缩短生产周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可用于平菇、杏鲍菇和香菇等食用菌的接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包括: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并放入预处理后的蛆虫,将食用菌菌棒封口。
优选的:具体操作:
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的袋口处培养料中,液体菌种接种量为5~10mL,并放入2~3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系紧食用菌菌棒袋口;
或,
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表面距袋口1/5、2/5、3/5和4/5处培养料中,每个接种点液体菌种接种量为5~10mL,并放入2~3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用胶布封住食用菌菌棒接种口。
一般平菇,杏鲍菇培养料装入宽×长为18×38cm规格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重量1.0~1.1kg;香菇培养料装入宽×长为18×58cm规格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每袋重量2.9~3.0kg;进一步制作为食用菌菌棒;
将液体菌种接种于平菇,杏鲍菇菌棒的袋口处培养料中;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香菇菌棒表面距袋口1/5、2/5、3/5和4/5处培养料中,共四个位置,接种效果更好。
优选的:蛆虫的预处理:先对蛆虫进行消毒,再用液体菌种浸泡2~3分钟。
优选的:蛆虫为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幼虫。
优选的:蛆虫消毒:将蛆虫经生理盐水冲洗后,依次经甲醛生理盐水浸泡、无菌蒸馏水洗涤、双氧水溶液浸泡、无菌蒸馏水洗涤、酒精浸泡、无菌蒸馏水洗涤。
优选的:还包括步骤(2)菌丝培养:将封口后的食用菌菌棒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其中温度23~26℃,空气湿度65%~70%。
优选的:还包括步骤(3)出菇管理,所述出菇管理为下列任一:
a、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85%~90%,温度8~18℃环境条件下;开始3~6天需6~10℃温差刺激,诱导原基形成并分化成菇蕾,之后置于温度8~18℃环境下继续培育;
b、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当菌棒表面瘤状物占三分之二以上,接种孔附近开始转色时,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进入转色管理:脱去菌棒外层塑料袋,维持温度在19~21℃,维持光照50~100lx,相对湿度在85%~90%,当菌棒气生菌丝长至1.5~2.5mm,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min,增加光照至300~1000lx促使菌丝倒伏转色,待食用菌菌棒由白色菌丝转变成红褐色菌皮,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85%~90%条件下,温度10~25℃环境;开始3~5天需8~10℃温差刺激,诱导原基形成并分化成菇蕾,之后置于温度10~25℃环境下继续培育。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在食用菌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其中,蛆虫预处理(消毒)的具体步骤依次为:
(1)用生理盐水冲洗蛆虫,再将蛆虫放在3.5%甲醛生理盐水溶液中5分钟,用无菌蒸馏水洗涤一遍;
(2)放入2%的双氧水溶液中3分钟,用无菌蒸馏水洗涤一遍;
(3)放入75%的酒精中3分钟,用无菌蒸馏水洗涤一遍,完成消毒处理。
本发明使用的蛆虫是3-5天龄丝光绿蝇幼虫,喂养3-5天取出蛆虫消毒。通过连续应用以上浓度的甲醛、双氧水和酒精对蛆虫进行处理,且每次处理完毕后用无菌蒸馏水洗涤,最终对消毒后的蛆体表面进行细菌、真菌等病原菌检测,结果表明蛆虫已无病原菌,并且蛆虫的活力仍然存在,无菌状态已高于基础实验要求。因此,不会提高接种的污染率。同时,菌种借蛆虫蠕动进入菌棒内部向周围生长,蛆虫因缺氧死亡后进一步增强了营养供给,相辅相成,菌丝可以快速长满。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取得技术效果:利用蛆虫蠕动携带菌种钻入菌棒培养料内部,使菌种的接种点分布更广,菌丝萌发点数量更多,菌丝发育满袋的时间更短;之后菌丝生长,蛆虫因缺氧而死亡,并成为培养基的一部分。经过实验,使用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菌丝满袋时间可以减少4天以上,减少菌种使用量,缩短生产周期,节省时间成本,同时减少营养损耗,提高产量,克服了本领域在食用菌种植时对蛆虫等一律防杀的技术偏见,将蛆虫通过合理的处理变危为宝,反而利于食用菌产业发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未使用蛆虫的液体接种、本发明使用蛆虫的液体接种比较示意图,其中左图(1)菌丝生长缓慢为未使用蛆虫接种,右图(2)菌丝已发满袋为本发明的使用蛆虫的液体接种。
图2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使用蛆虫接种后的食用菌菌棒示意图,其中,箭头指示为蛆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
实施例所涉及的单一材料、组分均可通过市售渠道购买,未提及的方法为常规试验方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中,蛆虫预处理(消毒)的具体步骤依次为:
(1)用生理盐水冲洗蛆虫,再将蛆虫放在3.5%甲醛生理盐水溶液中5分钟,用无菌蒸馏水洗涤一遍;
(2)放入2%的双氧水溶液中3分钟,用无菌蒸馏水洗涤一遍;
(3)放入75%的酒精中3分钟,用无菌蒸馏水洗涤一遍,完成消毒处理。
液体菌种的制备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按质量份称取180~220份去皮土豆,切成0.9~1.1cm3的方块;
(2)将1000份水和步骤(1)制得的土豆方块混合,100℃加热18~22min,过滤取滤液;
(3)称取10份蛋白胨、20份葡萄糖与步骤(2)制备的滤液混合,100℃,搅拌至完全融化,补水至1000份,得液体培养基基料;
(4)将步骤(3)制备的液体培养基基料分装到500mL锥形瓶中,每瓶200ml,并加入4~5颗玻璃珠,121℃下,灭菌30min后取出冷却,得液体培养基;
(5)在无菌条件下,将活化好的食用菌母种,切出0.5cm3,接种于步骤(4)制备的液体培养基,每个锥形瓶中接2~3块菌种块,然后在25℃,转速为120r/min条件下震荡培养7-15天。
实施例中,食用菌菌棒培养料配方根据菌种不同,包括以下原料:棉子壳62%玉米芯20%木屑5%麸皮10%石膏1%石灰1.5%过磷酸钙0.5%,并调节含水量至62%~65%(平菇);
或棉子壳34%,玉米芯18%,木屑30%,麸皮15%,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并调节含水量至62%~65%(杏鲍菇);
或木屑78%,麦麸20%,石膏1%,石灰1%,并调节含水量至62%~65%(香菇)。
制备方法,具体包括:
(1)根据上述的食用菌菌棒培养料配方称取各原料,并进行拌料;
(2)拌料完成后装入塑料袋,其中,平菇或杏鲍菇菌棒培养料可装入宽×长为18×38cm规格的聚丙烯塑料袋,每袋重量1.0~1.1kg,经高压蒸汽121℃灭菌2小时;香菇培养料装入宽×长为18×58cm规格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每袋重量2.9~3.0kg,经常压蒸汽100℃灭菌32小时,灭菌完毕后冷却至常温,即得食用菌菌棒。
实施例1
一种平菇菌棒的接种方法,具体包括:
(1)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的袋口处培养料中;
液体菌种接种量为5mL,并放入2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用绳子系紧食用菌菌棒袋口;
(2)将食用菌菌棒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其中温度23℃,空气湿度65%;
(3)出菇管理:
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85%条件下,培养开始前3天,白天控制温度为18℃,夜间控制温度为8℃进行温差刺激;之后置于8~18℃环境下继续培育。
蛆虫为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幼虫。
食用菌菌棒,包括以下原料:棉子壳62%玉米芯20%木屑5%麸皮10%石膏1%石灰1.5%过磷酸钙0.5%,并调节含水量至62%;
实施例2
一种平菇菌棒的接种方法,具体包括:
(1)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的袋口处培养料中;
液体菌种接种量为8mL,并放入3只预处理后的蛆虫(参见图2),用绳子系紧食用菌菌棒袋口;
(2)将食用菌菌棒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其中温度25℃,空气湿度68%;
(3)出菇管理:
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87%条件下,培养开始前5天,白天控制温度为17℃,夜间控制温度为9℃进行温差刺激;之后置于8~18℃环境下继续培育。
蛆虫品种和食用菌菌棒原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平菇菌棒的接种方法,具体包括:
(1)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的袋口处培养料中;
液体菌种接种量为10mL,并放入2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用绳子系紧食用菌菌棒袋口;
(2)将食用菌菌棒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其中温度26℃,空气湿度70%;
(3)出菇管理:
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90%条件下,培养开始前4天,白天控制温度为16℃,夜间控制温度为10℃进行温差刺激;之后置于8~18℃环境下继续培育。
蛆虫品种和食用菌菌棒原料同实施例1。
对比实验1
将实施例1~3、对照组1(未使用蛆虫,无前期控温5天的温差刺激步骤,其余步骤同实施例2)和对照组2(未使用蛆虫,其余步骤同实施例2)平行生产各1000袋(部分参见图1),结果参见下表1:
表1
处理 满袋时间(天) 平均污染率(%) 平均产量(g/袋)
对照组1 32~35 1.8 468.4
对照组2 32~35 1.8 493.5
实施例1 21~25 1.2 536.8
实施例2 20~23 1.2 527.2
实施例3 21~23 1.3 542.6
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对照组1相比,可以显著降低菌棒菌丝生长满袋时间和污染率,并且提高产量;对照组2和对照组1相比,前期控制温差刺激能提高产量。
实施例4
一种杏鲍菇菌棒的接种方法,具体包括:
(1)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的袋口处培养料中;
液体菌种接种量为5mL,并放入3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用绳子系紧食用菌菌棒袋口;
(2)将食用菌菌棒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其中温度23℃,空气湿度65%;
(3)出菇管理:
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85%条件下,培养开始前3天,白天控制温度为18℃,夜间控制温度为8℃进行温差刺激;之后置于8~18℃环境下继续培育。
蛆虫为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幼虫:
食用菌菌棒,包括以下原料::棉子壳34%,玉米芯18%,木屑30%,麸皮15%,石膏1%,石灰1%,过磷酸钙1%,并调节含水量至62%~65%。
实施例5
一种杏鲍菇菌棒的接种方法,具体包括:
(1)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的袋口处培养料中;
液体菌种接种量为8mL,并放入3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用绳子系紧食用菌菌棒袋口;
(2)将食用菌菌棒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其中温度25℃,空气湿度68%;
(3)出菇管理:
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87%条件下,培养开始前5天,白天控制温度为17℃,夜间控制温度为9℃进行温差刺激;之后置于8~18℃环境下继续培育。
蛆虫品种和食用菌菌棒原料同实施例4。
实施例6
一种杏鲍菇菌棒的接种方法,具体包括:
(1)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的袋口处培养料中;
液体菌种接种量为10mL,并放入2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用绳子系紧食用菌菌棒袋口;
(2)将食用菌菌棒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其中温度26℃,空气湿度70%;
(3)出菇管理:
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90%条件下,培养开始前4天,白天控制温度为16℃,夜间控制温度为10℃进行温差刺激;之后置于8~18℃环境下继续培育。
蛆虫品种和食用菌菌棒原料同实施例4。
对比实验2
将实施例4~6、对照组3(未使用蛆虫,无前期控温5天的温差刺激步骤,其余步骤同实施例5)和对照组4(使用蛆虫,无前期控温的3~5天的温差刺激步骤,其余步骤同实施例5)平行生产各1000袋,结果参见下表2:
表2
Figure BDA0002469738740000081
Figure BDA0002469738740000091
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较于对照组3可以显著降低菌棒菌丝生长满袋时间和污染率,并且提高产量;对照组4说明,使用蛆虫接种,但调整了工艺参数,会对产量产生一定影响。
实施例7
一种香菇菌棒的接种方法,具体包括:
(1)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表面距袋口1/5、2/5、3/5和4/5处培养料中;
其中,每个接种点液体菌种接种量为5mL,并放入2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用胶布封住食用菌菌棒接种口;
(2)将食用菌菌棒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其中温度23℃,空气湿度65%;
(3)出菇管理:
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当菌棒表面瘤状物占三分之二以上,接种孔附近开始转色时,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进入转色管理:脱去菌棒外层塑料袋,维持温度在19℃,维持光照50lx,相对湿度在85%,当菌棒气生菌丝长至1.5mm,每天通风2次,每次20min,增加光照至300lx促使菌丝倒伏转色,待食用菌菌棒由白色菌丝转变成红褐色菌皮,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85%条件下,开始3天,白天控制温度18℃,夜间控制温度8℃,进行温差刺激,之后置于10~25℃环境下继续培育。
蛆虫为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幼虫。
食用菌菌棒,包括以下原料:木屑78%,麦麸20%,石膏1%,石灰1%,并调节含水量至62%~65%。
实施例8
一种香菇菌棒的接种方法,具体包括:
(1)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表面距袋口1/5、2/5、3/5和4/5处培养料中;
其中,每个接种点液体菌种接种量为10mL,并放入3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用胶布封住食用菌菌棒接种口;
(2)将食用菌菌棒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其中温度25℃,空气湿度67%;
(3)出菇管理:
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当菌棒表面瘤状物占三分之二以上,接种孔附近开始转色时,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进入转色管理:脱去菌棒外层塑料袋,维持温度在20℃,维持光照80lx,相对湿度在88%,当菌棒气生菌丝长至2mm,每天通风3次,每次25min,增加光照至500lx促使菌丝倒伏转色,待食用菌菌棒由白色菌丝转变成红褐色菌皮,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90%条件下,开始6天,白天控制温度17℃,夜间控制温度8℃,进行温差刺激,之后置于10~25℃环境下继续培育。
蛆虫品种和食用菌菌棒原料同实施例7。
实施例9
一种香菇菌棒的接种方法,具体包括:
(1)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表面距袋口1/5、2/5、3/5和4/5处培养料中;
其中,每个接种点液体菌种接种量为8mL,并放入2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用胶布封住食用菌菌棒接种口;
(2)将食用菌菌棒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其中温度26℃,空气湿度70%;
(3)出菇管理:
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当菌棒表面瘤状物占三分之二以上,接种孔附近开始转色时,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进入转色管理:脱去菌棒外层塑料袋,维持温度在21℃,维持光照100lx,相对湿度在90%,当菌棒气生菌丝长至2.5mm,每天通风3次,每次30min,增加光照至1000lx促使菌丝倒伏转色,待食用菌菌棒由白色菌丝转变成红褐色菌皮,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90%条件下,开始5天,白天控制温度17℃,夜间控制温度9℃,进行温差刺激,之后置于10~25℃环境下继续培育。
蛆虫品种和食用菌菌棒原料同实施例7。
对比实验3
将实施例7~9、对照组5(未使用蛆虫,无前期控温6天的温差刺激步骤其余步骤同实施例8)和对照组6(液体菌种接种和放置蛆虫仅于食用菌菌棒表面距袋口1/5、2/5、4/5共3处,其余步骤同实施例8)平行生产各1000袋,结果参见下表3:
表3
处理 满袋时间(天) 污染率(%) 平均产量(g/袋)
对照组5 114~128 4.6 768.3
对照组6 110~118 4.1 812.4
实施例7 100~107 4.0 841.7
实施例8 97~105 3.5 833.2
实施例9 99~107 3.7 844.5
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相较于对照组5,可以显著降低菌棒菌丝生长满袋时间和污染率,并且提高产量;对照组6使用蛆虫接种,但调整了接种工艺参数,会对满袋时间、污染率和产量产生一定影响。
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并放入预处理后的蛆虫,将食用菌菌棒封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操作: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的袋口处培养料中,液体菌种接种量为5~10mL,并放入2~3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系紧食用菌菌棒袋口;
或,
将液体菌种接种于食用菌菌棒表面距袋口1/5、2/5、3/5和4/5处培养料中,每个接种点液体菌种接种量为5~10mL,并放入2~3只预处理后的蛆虫,用胶布封住食用菌菌棒接种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蛆虫的预处理:先对蛆虫进行消毒,再用液体菌种浸泡2~3分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蛆虫为丝光绿蝇(Luciliasericata)幼虫。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蛆虫消毒:将蛆虫经生理盐水冲洗后,依次经甲醛生理盐水浸泡、无菌蒸馏水洗涤、双氧水溶液浸泡、无菌蒸馏水洗涤、酒精浸泡、无菌蒸馏水洗涤。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2)菌丝培养:将封口后的食用菌菌棒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至菌丝长满培养料;其中温度23~26℃,空气湿度65%~70%。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3)出菇管理,所述出菇管理为下列任一:
a、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85%~90%,温度8~18℃环境条件下;开始3~6天需6~10℃温差刺激,诱导原基形成并分化成菇蕾,之后置于温度8~18℃环境下继续培育;
b、将已菌丝长满袋的食用菌菌棒,当菌棒表面瘤状物占三分之二以上,接种孔附近开始转色时,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进入转色管理:脱去菌棒外层塑料袋,维持温度在19~21℃,维持光照50~100lx,相对湿度在85%~90%,当菌棒气生菌丝长至1.5~2.5mm,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min,增加光照至300~1000lx促使菌丝倒伏转色,待食用菌菌棒由白色菌丝转变成红褐色菌皮,置于通风良好,充足散射光,空气湿度85%~90%,温度10~25℃环境条件下;开始3~5天需8~10℃温差刺激,诱导原基形成并分化成菇蕾,之后置于温度10~25℃环境下继续培育。
8.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在食用菌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CN202010344961.XA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 Pending CN1113869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4961.XA CN111386972A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4961.XA CN111386972A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86972A true CN111386972A (zh) 2020-07-10

Family

ID=71411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4961.XA Pending CN111386972A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8697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9997A (zh) * 2020-11-27 2021-03-09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杀虫剂对食用菌安全性的测定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6316A (zh) * 2010-12-29 2011-06-29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丝光绿蝇幼虫的培养与消毒方法
CN104255297A (zh) * 2014-09-25 2015-01-07 兴义市太阳雨食用菌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鸡枞菌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8849234A (zh) * 2018-09-21 2018-11-23 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香菇菌棒后熟养菌技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6316A (zh) * 2010-12-29 2011-06-29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丝光绿蝇幼虫的培养与消毒方法
CN104255297A (zh) * 2014-09-25 2015-01-07 兴义市太阳雨食用菌栽培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种鸡枞菌的人工种植方法
CN108849234A (zh) * 2018-09-21 2018-11-23 武义创新食用菌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香菇菌棒后熟养菌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应国华 主编: "《图说香菇栽培》", 30 April 2014,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鞍山市科学技术协会 编著: "《食用菌栽培技术》", 31 October 2010, 东北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9997A (zh) * 2020-11-27 2021-03-09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杀虫剂对食用菌安全性的测定方法
CN112449997B (zh) * 2020-11-27 2023-03-03 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杀虫剂对食用菌安全性的测定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30776B (zh) 提高产量和质量的蚕蛹虫草培养方法
CN102786333B (zh) 桑黄袋料栽培培养基及采用该培养基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方法
CN101731097A (zh) 一种灰树花液体菌种及用其栽培灰树花的方法
CN109392592B (zh) 一种桑黄栽培方法
CN104620856A (zh) 一种桑枝栽培猴头菇的方法
CN106576914A (zh) 一种平菇高产栽培方法
CN110249912B (zh) 一种桑黄工厂化瓶栽的方法
CN111713335B (zh) 一种绣球菌高效栽培方法
KR100823541B1 (ko) 꽃송이버섯 재배방법
CN104303840B (zh) 一种盘装金针菇的栽培方法
CN104186202B (zh) 一种工厂化生产香菇透气菌包的方法
CN105379556A (zh) 一种采用温控式出菇管理技术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7125018A (zh) 一种金耳袋装培育方法
CN111386972A (zh) 一种食用菌菌棒的接种方法
CN110495350B (zh) 一种珊瑚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CN109042086A (zh) 一种桑枝菌菌种培育方法
KR20190040536A (ko) 표고버섯 및 그 재배방법
CN110229757A (zh) 一株有效促进作物生长的桔绿木霉js84及其研制的生物有机肥
KR20200061556A (ko) 셀레늄 함유 백화고의 재배 방법
CN113040000A (zh) 一种出黄较快的桑黄栽培方法
CN102771312A (zh) 香菇的接种方法
JPH0662662A (ja) 茸類の人工栽培方法
KR101314988B1 (ko) 지장수 함유 백화고 재배용 배지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지장수 함유 백화고 재배용 배지 조성물
KR20010048394A (ko) 무기영양원첨가에 의한 느타리버섯 재배 방법
CN114097530A (zh) 一种金顶侧耳工厂化栽培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