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2618A - 定子单元、马达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定子单元、马达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42618A
CN111342618A CN201911241149.8A CN201911241149A CN111342618A CN 111342618 A CN111342618 A CN 111342618A CN 201911241149 A CN201911241149 A CN 201911241149A CN 111342618 A CN111342618 A CN 111342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der
terminal
stator
aluminum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411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42618B (zh
Inventor
冈田忠士
高桥秀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Techno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42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2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42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42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56Manufacturing winding connections
    • H02K15/0068Connecting winding sections; Forming leads; Connecting leads to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2Impregnating, heating or drying of windings, stators, rotors or machin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Abstract

提供定子单元、马达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定子单元具有定子和导电部件。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线圈,其通过在所述定子铁芯上卷绕由铝线构成的导线而形成;以及端子,其与从所述线圈引出的所述导线连接。所述导电部件经由所述端子而与所述导线电连接。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a)将所述导线与所述端子连接;b)通过铝用焊料对所述导线与所述端子的连接部位进行钎焊;c)通过铜用焊料对覆盖所述端子的铝用焊料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f)在被所述铝用焊料和所述铜用焊料覆盖的所述端子的周围配置所述导电部件;以及g)进一步追加所述铜用焊料而对被所述铝用焊料和所述铜用焊料覆盖的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部件进行钎焊。

Description

定子单元、马达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子单元、马达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0-225894号公报中,公开了与绕组绕线筒中的绕组终端部分的钎焊相关的技术。在绕组绕线筒中,绕线终端部缠绕在端子引脚上。将缠绕有绕组终端部的端子引脚从端子引脚的前端浸渍到充满熔融焊料的焊料浸渍层中直至该端子引脚的中途。由此,绕组终端部通过焊料而钎焊在端子引脚上。被钎焊的绕组绕线筒的端子引脚贯通柔性印刷基板等钎焊焊盘的孔,被烙铁以在钎焊焊盘处盛有焊料的方式进行钎焊。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25894号公报
在绕组由铝线构成的情况下,在将绕组的终端部钎焊在端子引脚上时,使用铝用焊料。铝用焊料在与空气接触的状态下暂时放置时,表面被氧化。若要在铝用焊料的表面被氧化的状态下通过铜用焊料进行端子引脚与电路板的钎焊焊盘之间的钎焊,则铜用焊料会被排斥,有可能无法适当地进行钎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用铝用焊料和铜用焊料适当地进行钎焊的技术。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定子单元和马达的可靠性的技术。
在本发明的例示的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中,定子单元具有定子和导电部件。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线圈,其通过在所述定子铁芯上卷绕由铝线构成的导线而形成;以及端子,其与从所述线圈引出的所述导线连接。所述导电部件经由所述端子而与所述导线电连接。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a)将所述导线与所述端子连接;b)通过铝用焊料对所述导线与所述端子的连接部位进行钎焊;c)通过铜用焊料对覆盖所述端子的铝用焊料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f)在被所述铝用焊料和所述铜用焊料覆盖的所述端子的周围配置所述导电部件;以及g)进一步追加所述铜用焊料而对被所述铝用焊料和所述铜用焊料覆盖的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部件进行钎焊。
本发明的例示的定子单元用于马达,其中,该定子单元具有:环状的定子,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以及导电部件,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线圈,其通过在所述定子铁芯上卷绕由铝线构成的导线而形成;以及端子,其与从所述线圈引出的导线连接。所述导线与所述端子的连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铝用焊料而被钎焊。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部件通过覆盖所述铝用焊料的一部分的铜用焊料而被钎焊。所述连接部位位于比所述导电部件靠下方的位置。所述铜用焊料的轴向下端位于比所述连接部位靠上方且比所述导电部件靠下方的位置。
本发明的例示的马达具有:上述定子单元;以及转子,其具有在径向上与所述定子对置的磁铁。
根据例示的本发明,能够使用铝用焊料和铜用焊料适当地进行钎焊。根据例示的本发明,能够提高定子单元和马达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端子周围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7是用于说明工序a)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工序b)的示意图。
图9是用于说明工序c)的示意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工序d)的示意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工序e)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工序f)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定子单元;2:转子;7:连接部位;11:定子;12:导电部件;12a:导电部件孔(贯通孔);14:密封部件;17:导线;18:铝用焊料;19:铜用焊料;100:马达;111:定子铁芯;112:绝缘件(台部);113:线圈;114:端子;141:筒状部;142:盖部;142a:密封部件孔;200:第1焊料槽;300:第2焊料槽;C:中心轴线;P1:第1位置;P2:第2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与图1所示的马达100的中心轴线C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马达100的中心轴线C垂直的方向称为“径向”,将沿着以马达100的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圆弧的方向称为“周向”。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中心轴线C所延伸的方向定义为上下方向。但是,上下方向只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和方向。
<1.马达>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马达100的纵剖视图。如图1所示,马达100具有定子单元1和转子2。马达100还具有轴3、轴承部4、下轴承保持部件5以及罩部6。
马达100所使用的定子单元1具有定子11。定子11是根据驱动电流而产生磁通的电枢。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子11的立体图。如图1及图2所示,定子11为环状。环状的定子11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C为中心。定子11具有定子铁芯111、线圈113以及端子114。定子11还具有绝缘件112。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子铁芯111的立体图。定子铁芯111是磁性体。定子铁芯111例如通过层叠电磁钢板而构成。定子铁芯111具有环状的铁芯背部111a和多个齿111b。环状的铁芯背部111a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多个齿111b从铁芯背部111a向径向内侧突出。多个齿111b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齿111b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另外,定子铁芯111例如也可以通过将多个具有铁芯背部111a和齿111b的铁芯件沿周向接合而构成。
绝缘件112覆盖定子铁芯111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件112覆盖定子铁芯111的一部分。绝缘件112是绝缘体。绝缘件112例如由树脂构成。绝缘件112例如可以由配置在定子铁芯111的上下的2个部件构成。但是,绝缘件112也可以是通过嵌件成型而与定子铁芯111一体化的结构。
线圈113通过在定子铁芯111上卷绕由铝线构成的导线而形成。铝线由铝或含有铝的合金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113通过隔着绝缘件112在定子铁芯111上卷绕导线而形成。详细地说,线圈113通过隔着绝缘件112在齿111b上卷绕导线而形成。线圈113的数量与齿111b的数量相同。
端子114与从线圈113引出的导线连接。端子114由金属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114呈引脚形状。详细地说,端子114呈沿轴向延伸的引脚形状。端子114的一端固定于台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部是绝缘件112。端子114的轴向下方固定在绝缘件112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114的数量为多个。详细地说,端子114与U相、V相、W相这3相以及公共相对应地设置有4个。
转子2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2配置在定子11的径向内侧。详细地说,转子2是磁性材料配合的树脂性磁铁部件。转子2具有内侧筒部21、外侧筒部22以及连结部23。内侧筒部21是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外侧筒部22是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外侧筒部22配置在内侧筒部21的径向外侧。连结部23构成为板状,将内侧筒部21与外侧筒部22连结起来。连结部23位于转子2的轴向的中间部。外侧筒部22的外周面是磁极面,在周向上交替排列有N极和S极。外侧筒部22的外周面与齿111b的径向内侧的端面隔着微小的间隙而在径向上对置。换言之,转子2具有在径向上与定子11对置的磁铁。
另外,转子2例如也可以是在作为磁性体的筒状的转子铁芯的外周面上排列有多个磁铁的结构。另外,转子2例如也可以是在设置于作为磁性体的筒状的转子铁芯上的沿轴向贯通的多个孔部中配置有磁铁的结构。
轴3是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柱状的部件。轴3配置在转子2的径向内侧。轴3的外周面与内侧筒部21的内周面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转子2进行注射成型时,轴3作为嵌件部件来使用,与转子2构成一体物。
轴承部4将轴3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部4具有上轴承41和下轴承42。上轴承41和下轴承42是球轴承。上轴承41和下轴承42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上轴承41配置在下轴承42的上方。另外,轴承部4可以由球轴承以外的轴承构成,例如也可以由套筒轴承等构成。轴承的数量也不限于2个,也可以是1个或3个以上。
下轴承保持部件5保持下轴承42。下轴承保持部件5是在上表面具有开口的有底筒状。下轴承42保持在下轴承保持部件5的内部。下轴承保持部件5在上端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51。凸缘部51固定在定子单元1上。详细地说,下轴承保持部件5固定在后述的模制树脂13上。下轴承保持部件5在底壁具有下轴承保持部件孔5a。轴3通过下轴承保持部件孔5a而向下方突出。
罩部6封住定子单元1的上表面开口。在罩部6的中央部设置有上轴承保持部61。上轴承保持部61是在罩部6的下表面侧向轴向上方凹陷的凹部。上轴承41保持在上轴承保持部61的内部。
若从电力源向线圈113供给电力,则在各齿111b中产生磁通。通过在各齿111b中产生的磁通和由转子2具有的磁铁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产生周向的扭矩。其结果是,转子2相对于定子11旋转。转子2和轴3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进行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如后述那样构成可靠性高的定子单元1,因此能够提高马达100的可靠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00是在磁铁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定子11的所谓的内转子型的马达。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在磁铁的径向内侧配置有定子11的所谓的外转子型的马达。
<2.定子单元>
对定子单元1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1的立体图。定子单元1具有导电部件12。定子单元1还具有模制树脂13和密封部件14。此外,定子单元1还具有引线15和布线台16。引线15是用于从外部向马达100供给电力的电线。引线15与U相、V相以及W相这3相对应地设置有3个。布线台16是支承导电部件12和引线15的支承台。布线台16配置在定子11的上方。
导电部件12与定子11电连接。详细而言,导电部件12经由端子114而与形成线圈113的导线电连接。导电部件12具有供端子114沿轴向通过的贯通孔或缺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部件12是安装在引线15的前端的铜线用的圆形端子。即,导电部件12具有作为供引脚形状的端子114通过的贯通孔的导电部件孔12a(参照图5)。导电部件12固定在布线台16的上表面。
另外,导电部件12优选由铜或含有铜的合金构成的部件。导电部件12例如也可以是前端被分成2部分的Y形端子。在这种情况下,导电部件12不是贯通孔,而是具有供引脚形状的端子114通过的缺口的结构。另外,导电部件12也可以是代替布线台16、或者除了布线台16之外还设置在所配置的印刷基板上的导电图案等。在该情况下,导电图案成为具有供引脚形状的端子114通过的贯通孔或缺口的结构。
模制树脂13覆盖定子11的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模制树脂13是在上表面具有开口的有底筒状,覆盖定子11的大部分。模制树脂13在比定子11靠上方的内部具有在从轴向上方俯视时呈环状的内部上壁13a。布线台16由内部上壁13a支承。在模制树脂13的底壁的中央部形成有开口部13b,轴3通过开口部13b而向下方突出。模制树脂13具有从外周壁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安装部13c。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4个安装部13c。4个安装部13c在周向上等间隔地配置。使用安装部13c将马达100固定在安装对象上。但是,根据安装对象,安装部的数量也可以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另外,也可以通过其他的安装构造进行安装。
密封部件14是为了在模制成型时阻止端子114的至少一部分被模制树脂13覆盖而设置的。换句话说,密封部件14使端子114的至少一部分与模制树脂13隔离。密封部件14例如由树脂构成。如图2所示,密封部件14设置在每个端子114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除了与公共相对应的端子114以外的3个端子114上分别设置密封部件1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密封部件14通过沿周向延伸的2个密封部件连结部14a而连结,从而成为单一物。但是,3个密封部件14也可以是相互分离的独立部件。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1中的端子114周围的构造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布线台16配置在绝缘件112的上方。在布线台16与绝缘件112的轴向之间配置有模制树脂13。从绝缘件112向上方突出的引脚形状的端子114的至少一部分不被模制树脂13覆盖,而是从模制树脂13露出。
布线台16具有沿轴向贯通的布线台孔16a。导电部件12以导电部件孔12a与布线台孔16a在轴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在布线台16上。轴向下方固定在绝缘件112上的引脚形状的端子114通过布线台孔16a和导电部件孔12a而从导电部件12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换言之,端子114的轴向上端位于比导电部件12靠上方的位置。
从线圈113引出的导线17与端子114连接。详细地说,导线17缠绕在引脚形状的端子114上。导线17与端子114的连接部位7位于比导电部件12靠下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位7位于比布线台16的下表面靠下方且比绝缘件112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即,连接部位7位于布线台16的下表面与绝缘件112的上表面的轴向之间。
导线17与端子114的连接部位7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铝用焊料18进行钎焊。铝用焊料18是由适合于对由铝线构成的导线17进行钎焊的原材料构成的焊料。铝用焊料18优选以锡为主要成分并含有锌的Sn-Zn系的焊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铝用焊料18设置在从端子114的轴向上端覆盖连接部位7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铝用焊料18覆盖连接部位7的整体。另外,端子114的从导电部件12向上方突出的部分也被铝用焊料18覆盖。另外,铝用焊料18只要设置在覆盖连接部位7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即可,也可以不覆盖端子114的轴向上端。
端子114与导电部件12借助覆盖铝用焊料18的一部分的铜用焊料19进行钎焊。铜用焊料19是由适合于对由含有铜的金属原材料构成的导电部件12进行钎焊的原材料构成的焊料。铜用焊料19优选以锡为主要成分并含有铜的Sn-Cu系的焊料、或以锡为主要成分并含有银的Sn-Ag系的焊料。另外,Sn-Cu系的焊料也可以含有银,Sn-Ag系的焊料也可以含有铜。
铜用焊料19的轴向下端位于比连接部位7靠上方且比导电部件12靠下方的位置。由此,能够加长铜用焊料19的轴向长度,从而使端子114相对于导电部件12的固定变得牢固。另外,基于该点,在导线17与端子114的连接部位7,铝用焊料18不被铜用焊料19覆盖而露出。因此,能够抑制在连接部位7处向铝用焊料18中混入铜用焊料19的成分。即,能够抑制在连接部位7处因金属间的电位差而产生电解腐蚀(电流腐蚀),从而能够提高定子单元1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位7位于绝缘件112的上方。由于在比连接部位7靠上方的位置配置有铜用焊料19,因此能够使绝缘件112与铜用焊料19的配置部位在轴向上较大地分开。因此,能够抑制在制造时对绝缘件112过度加热。
在本实施方式中,铜用焊料19从铝用焊料18的上方覆盖端子114的轴向上端。由此,在制造定子单元1时,能够利用装有熔融焊料的焊料槽,在短时间内连续地将铝用焊料18和铜用焊料19附着在端子114上。因此,能够防止由于铝用焊料18的氧化的影响而难以利用铜用焊料19进行端子114与导电部件12的连接。另外,铜用焊料19的轴向上端也可以位于比端子114的轴向上端靠下方的位置。铜用焊料19优选覆盖导电部件12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由于设置密封部件14,所以端子114具有不被模制树脂13覆盖而露出的部分。密封部件14具有筒状部141和盖部142。筒状部141沿轴向延伸,并包围连接部位7。盖部142覆盖筒状部141的上表面。盖部142具有供端子114向上方突出的密封部件孔142a。密封部件孔142a在轴向上贯通。铜用焊料19位于比盖部142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密封部件孔142a的尺寸变得过大。
<3.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
接着,对如上构成的定子单元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定子单元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流程图。定子单元1的制造方法具有工序a)、工序b)、工序c)、工序f)和工序g)。这5个工序按照工序a)、工序b)、工序c)、工序f)、工序g)的顺序进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子单元1具有覆盖定子11的一部分的模制树脂13。因此,定子单元1的制造方法在工序c)之后且工序f)之前还具有工序e)。但是,在定子单元1不具有模制树脂13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工序e)。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进行工序e)的情况下的优选方式,定子单元1的制造方法在工序c)之后且工序e)之前还具有工序d)。但是,在定子单元1不具有密封部件14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工序d)。
在图6所示的定子单元1的制造方法中,按照工序a)、工序b)、工序c)、工序d)、工序e)、工序f)、工序g)的顺序进行制造工序。在说明定子单元1的制造方法时,以引脚形状的端子114为基准,将端子114固定于绝缘件112的一侧作为一端侧X1、将与一端侧X1相反的一侧作为另一端侧X2来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说明工序a)的示意图。工序a)是将导线17与端子114连接的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从线圈113引出的导线17的端部缠绕在引脚形状的端子114上。导线17缠绕在比在工序f)中配置的另一端侧X2的面上配置有导电部件12的布线台16的一端侧X1的面靠一端侧X1的位置上(参照图12)。另外,导线17只要与端子114连接即可,也可以不缠绕在端子114上。
图8是用于说明工序b)的示意图。工序b)是利用铝用焊料18对导线17与端子114的连接部位7进行钎焊的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部位7的钎焊中,利用装有熔融的铝用焊料18的第1焊料槽200。但是,也可以不利用第1焊料槽200来进行铝用焊料18的钎焊。例如,铝用焊料18也可以利用烙铁来进行钎焊。
在工序b)中,端子114被从另一端侧X2放入到装有铝用焊料18的第1焊料槽200中直至至少连接部位7的一部分被浸渍。在图8中,端子114被从另一端侧X2放入到装有铝用焊料18的第1焊料槽200中直至连接部位7全部被浸渍。通过将端子114从第1焊料槽200取出而使铝用焊料18覆盖连接部位7,从而完成铝用焊料18的钎焊。
图9是用于说明工序c)的示意图。工序c)是通过铜用焊料19将覆盖端子114的铝用焊料18的至少一部分覆盖的工序。工序c)优选在工序b)之后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施。由此,在铝用焊料18被氧化之前开始通过铜用焊料19覆盖铝用焊料18的工序,从而能够通过铜用焊料19适当地覆盖铝用焊料18。在本实施方式中,铜用焊料19对铝用焊料18的覆盖利用了装有熔融的铜用焊料19的第2焊料槽300。但是,也可以不利用第2焊料槽300来进行铜用焊锡19对铝用焊锡18的覆盖。铜用焊料19对铝用焊料18的覆盖例如也可以利用烙铁来进行。
在工序c)中,端子114以比工序b)少的浸渍长度从另一端侧X2浸渍到装有铜用焊料19的第2焊料槽300中。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覆盖端子114的铝用焊料18的一部分被铜用焊料19覆盖。因此,能够减少铜用焊料19的使用量。另外,通过将端子114从第2焊料槽300取出而使铜用焊料19固化,完成铜用焊料19对铝用焊料18的覆盖处理。
详细地说,在工序c)中,端子114在第2焊料槽300中至少被浸渍到第1位置P1(也参照图12),该第1位置P1是到达在工序f)中配置导电部件12的高度的位置。由此,能够减少铜用焊料19的使用量,并且能够利用铜用焊料19将铝用焊料18覆盖到能够在工序f)中适当地进行利用铜用焊料19的钎焊的位置。另外,在图9中,端子114从另一端侧X2超过第1位置P1而浸渍到第2焊料槽300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工序c)中,至少使覆盖连接部位7的铝用焊料18从铜用焊料19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线17是铝线。因此,若通过铜用焊料19覆盖连接部位7,则有可能由于铜用焊料19内的铜或银这样的金属成分而导致由金属间的电位差引起的电解腐蚀(电流腐蚀)。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采用连接部位7不被铜用焊料19覆盖的结构,能够抑制电解腐蚀的产生。另外,在图9中,端子114从另一端侧X2超过第1位置P1而在第2焊料槽300中浸渍到比到达连接部位7的高度位置靠另一端侧X2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工序b)和工序c)是以定子11为直线状而进行的。详细地说,工序a)也是以定子11为直线状而进行的。在工序c)之后,进行使直线状的定子11成为环状的处理。由此,由于在工序b)与工序c)之间不需要变更定子11的形状的处理,因此能够连续且迅速地进行工序b)和工序c)。因此,在铝用焊料18被氧化之前,能够进行通过铜用焊料19覆盖铝用焊料18的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定子11为环状之后,进行工序d)以后的工序。
图10是用于说明工序d)的示意图。工序d)是在端子114上安装密封部件14而覆盖连接部位7的工序。密封部件14是用于使端子114从模制树脂13露出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14从端子114的另一端侧X2以使端子114通过密封部件孔142a的方式被朝向端子114的一端侧X1压入。密封部件14被压入到密封部件14的一端侧X1的端面与绝缘件112接触。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在工序c)中,端子114在第2焊料槽300中被浸渍到第1位置P1与第2位置P2之间的位置,该第2位置P2是到达在工序d)中安装的密封部件14的端面的高度的位置(也参照图10)。详细地说,密封部件14的端面的高度是密封部件14的另一端侧X2的端面的高度。在密封部件14朝向绝缘件112被压入的情况下,密封部件孔142a的内周面与铜用焊料19的表面接触。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铜用焊料19位于比被压入至压入完成位置的密封部件14的另一端侧X2的端面位置靠另一端侧X2的位置,因此,在压入密封部件14时,能够缩短密封部件孔142a的内周面与铜用焊料19的表面接触的区间。因此,能够抑制安装密封部件14时的作业性的降低。
图11是用于说明工序e)的示意图。工序e)是使端子114中的至少被铝用焊料18和铜用焊料19覆盖的部分露出并通过树脂13覆盖定子11的工序。即,通过进行工序e),端子114中的至少被铝用焊料18和铜用焊料19覆盖的部分不被模制树脂13覆盖而露出。在图11中,端子114中的被铝用焊料18和铜用焊料19覆盖的部分以及仅被铝用焊料18覆盖的部分的一部分不被模制树脂13和密封部件14覆盖而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工序e)中,使端子114的从另一端侧X2到密封部件14的端面的部分露出并通过树脂13覆盖定子11。详细地说,端子114的从另一端侧X2到密封部件14的另一端侧X2的端面的部分不被模制树脂13和密封部件14覆盖。在工序e)中,模具400的一部分与密封部件14的另一端侧X2的端面抵接,端子114的至少被铝用焊料18和铜用焊料19覆盖的部分被放入模具400的凹部400a中而进行树脂成型。被凹部400a包围的部分不被树脂13覆盖而露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铝用焊料18对导线17与端子114进行钎焊之后到使用铜用焊料19对端子114与导电部件12进行钎焊为止的期间,进行使用了树脂13的定子11的模制处理。在这样的制造步骤中,从使用铝用焊料18的最初的钎焊到进行使用铜用焊料19的第2次钎焊所需的时间变长,因此,有时铝用焊料18氧化,难以进行使用铜用焊料19的第2次钎焊。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用铝用焊料18的最初的钎焊之后到进行使用铜用焊料19的第2次钎焊为止的期间,设置有通过铜用焊料19覆盖铝用焊料18的工序c)。因此,尽管从最初的钎焊到进行第2次钎焊设置了进行模制处理的工序,也能够防止由于铝用焊料18的氧化而导致难以进行使用铜用焊料19的第2次钎焊的情况的发生。
图12是用于说明工序f)的示意图。工序f)是在被铝用焊料18和铜用焊料19覆盖的端子114的周围配置导电部件12的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模制树脂13的另一端侧X2的面来支承在另一端侧X2配置有导电部件12的布线台16,由此,在被铝用焊料18和铜用焊料19覆盖的端子114的周围配置导电部件12。被铝用焊料18和铜用焊料19覆盖的端子114的一部分成为通过导电部件孔12a而从导电部件12的另一端侧X2的面向另一端侧X2突出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通过模制树脂13支承布线台16之前,将具有转子2和轴3的转子单元配置在定子11的径向内侧。
参照图5对工序g)进行说明。工序g)是进一步追加铜用焊料19而对被铝用焊料18和铜用焊料19覆盖的端子114与导电部件12进行钎焊的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铜用焊料19的钎焊使用烙铁来进行。在工序g)中,从在工序c)中进行了铝用焊料18的覆盖的铜用焊料19的上方追加铜用焊料19,通过焊料来连接端子114与导电部件12。由此,带有转子单元的定子单元1完成。当该定子单元1完成时,通过安装罩部6而完成马达100。
根据本实施方式,采用了在使用铝用焊料18对导线17与端子114进行钎焊之后并且在使用铜用焊料19对端子114与导电部件12进行钎焊之前通过铜用焊料19覆盖铝用焊料18的结构。因此,即使在使用铝用焊料18的钎焊之后到开始与导电部件12的钎焊为止的时间变长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容易受到由铝用焊料18的氧化带来的影响。即,能够使用铜用焊料19适当地连接端子114与导电部件12,能够制造可靠性高的定子单元1。
<4.注意事项>
以上所示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结构不过是本发明的例示。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结构可以在不超过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另外,以上所示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组合实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例如家电、OA设备、车载设备等所具有的马达。

Claims (12)

1.一种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定子单元具有定子和导电部件,
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
线圈,其通过在所述定子铁芯上卷绕由铝线构成的导线而形成;以及
端子,其与从所述线圈引出的所述导线连接,
所述导电部件经由所述端子而与所述导线电连接,
所述制造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
a)将所述导线与所述端子连接;
b)通过铝用焊料对所述导线与所述端子的连接部位进行钎焊;
c)通过铜用焊料对覆盖所述端子的铝用焊料的至少一部分进行覆盖;
f)在被所述铝用焊料和所述铜用焊料覆盖的所述端子的周围配置所述导电部件;以及
g)进一步追加所述铜用焊料而对被所述铝用焊料和所述铜用焊料覆盖的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部件进行钎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端子呈引脚形状,一端固定在台部上,
在所述工序b)中,所述端子被从另一端侧放入到装有所述铝用焊料的第1焊料槽中,直至至少所述连接部位的一部分被浸渍为止,
在所述工序c)中,所述端子以比所述工序b)少的浸渍长度从另一端侧浸渍到装有所述铜用焊料的第2焊料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中,所述端子在所述第2焊料槽中至少被浸渍到第1位置,该第1位置是到达在所述工序f)中配置所述导电部件的高度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中,至少使覆盖所述连接部位的所述铝用焊料从所述铜用焊料露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之后且所述工序f)之前,还具有如下的工序e):使所述端子中的至少被所述铝用焊料和所述铜用焊料覆盖的部分露出并通过树脂覆盖所述定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工序c)之后且所述工序e)之前,还具有如下的工序d):在所述端子上安装密封部件而覆盖所述连接部位,
在所述工序e)中,使所述端子的从另一端侧到所述密封部件的端面的部分露出并通过树脂覆盖所述定子,
在所述工序c)中,所述端子在所述第2焊料槽中被浸渍到所述第1位置与第2位置之间的位置,该第2位置是到达在所述工序d)中安装的所述密封部件的端面的高度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工序b)和所述工序c)是以所述定子为直线状而进行的,在所述工序c)之后,进行使直线状的所述定子成为环状的处理。
8.一种定子单元,其用于马达,其中,
该定子单元具有:
环状的定子,其以上下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以及
导电部件,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
所述定子具有:
定子铁芯;
线圈,其通过在所述定子铁芯上卷绕由铝线构成的导线而形成;以及
端子,其与从所述线圈引出的导线连接,
所述导线与所述端子的连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通过铝用焊料而被钎焊,
所述端子与所述导电部件通过覆盖所述铝用焊料的一部分的铜用焊料而被钎焊,
所述连接部位位于比所述导电部件靠下方的位置,
所述铜用焊料的轴向下端位于比所述连接部位靠上方且比所述导电部件靠下方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端子呈沿轴向延伸的引脚形状,
所述导电部件具有供所述端子沿轴向通过的贯通孔或缺口,
所述铝用焊料设置在从所述端子的轴向上端覆盖所述连接部位的至少一部分的范围内,
所述铜用焊料从所述铝用焊料的上方覆盖所述端子的轴向上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所述定子还具有覆盖所述定子铁芯的至少一部分的绝缘件,
所述线圈通过隔着所述绝缘件在所述定子铁芯上卷绕所述导线而形成,
所述端子的轴向下方固定在所述绝缘件上,
所述连接部位位于所述绝缘件的上方。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定子单元,其中,
该定子单元还具有:
模制树脂,其覆盖所述定子的一部分;以及
密封部件,其使所述端子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模制树脂隔离,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
筒状部,其沿轴向延伸,包围所述连接部位;以及
盖部,其覆盖所述筒状部的上表面,具有供所述端子向上方突出的密封部件孔,
所述铜用焊料位于比所述盖部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
12.一种马达,其中,
该马达具有:
权利要求8至11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以及
转子,其具有在径向上与所述定子对置的磁铁。
CN201911241149.8A 2018-12-19 2019-12-06 定子单元、马达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3426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7660A JP7298807B2 (ja) 2018-12-19 2018-12-19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モータ、および、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8-237660 2018-12-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2618A true CN111342618A (zh) 2020-06-26
CN111342618B CN111342618B (zh) 2024-01-12

Family

ID=71140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41149.8A Active CN111342618B (zh) 2018-12-19 2019-12-06 定子单元、马达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98807B2 (zh)
CN (1) CN111342618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42504A (ja) * 1996-07-19 1998-02-13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CN1897412A (zh) * 2005-07-11 2007-01-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定子单元的马达
CN101517866A (zh) * 2006-10-03 2009-08-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无刷电动机的定子
JP2014112509A (ja) * 2012-11-07 2014-06-19 Nippon Densan Corp 半田接合構造および半田接合方法
JP2017085843A (ja) * 2015-10-30 2017-05-18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17104013A1 (ja) * 2015-12-16 2017-06-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固定子の製造方法、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06547028U (zh) * 2016-03-16 2017-10-10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08011477A (zh) * 2016-11-02 2018-05-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的制造方法和马达
CN108988543A (zh) * 2017-05-31 2018-12-11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静止部、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88083B2 (ja) * 2012-03-29 2016-09-07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アルミ線と銅線の接続方法及びこの接続方法により構成された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42504A (ja) * 1996-07-19 1998-02-13 Toshiba Corp 回転電機のステータ
CN1897412A (zh) * 2005-07-11 2007-01-17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定子单元的马达
CN101517866A (zh) * 2006-10-03 2009-08-26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无刷电动机的定子
JP2014112509A (ja) * 2012-11-07 2014-06-19 Nippon Densan Corp 半田接合構造および半田接合方法
JP2017085843A (ja) * 2015-10-30 2017-05-18 日本電産テクノモータ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17104013A1 (ja) * 2015-12-16 2017-06-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定子、固定子の製造方法、電動機および空気調和装置
CN206547028U (zh) * 2016-03-16 2017-10-10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马达
CN108011477A (zh) * 2016-11-02 2018-05-08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定子的制造方法和马达
CN108988543A (zh) * 2017-05-31 2018-12-11 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静止部、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102896A (ja) 2020-07-02
CN111342618B (zh) 2024-01-12
JP7298807B2 (ja)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61761B (zh) 马达
JP2013201896A (ja) 固定子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回転電機
JP6188963B2 (ja) 回転電機、及びその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US6998743B2 (en) Stator incorporating drive circuit and axial-gap brushless motor comprising same stator
JP2018207582A (ja) 静止部、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727806B2 (ja) 電気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及び電気機器
WO2020000667A1 (zh) 电机的定子结构、定子组装结构和电机
JP2006180618A (ja) アキシャルギャップ型電動機
JP2011198753A5 (zh)
CN111342618B (zh) 定子单元、马达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
CN109792184B (zh) 马达
CN112583171A (zh) 定子和马达
JP6498372B1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12242762A (zh) 马达
JP2021111999A (ja) モータ
JPWO2020080548A1 (ja) モータ
US9543810B2 (en) Semiconductor module and driver device
US20150171711A1 (en) Motor having attached circuit device
JP2018207581A (ja) 静止部およびモータ
JP2016152151A (ja) 端子、端子構造体及び回転電機
CN110249510B (zh) 马达
JP2020072578A (ja) モータ
JP2022117165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WO2020000698A1 (zh) 电机的转子结构及电机
JP2021158753A (ja) モ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