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42281A - 端子用密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端子用密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42281A CN111342281A CN201911310083.3A CN201911310083A CN111342281A CN 111342281 A CN111342281 A CN 111342281A CN 201911310083 A CN201911310083 A CN 201911310083A CN 111342281 A CN111342281 A CN 1113422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elastic
- shaft portion
- elastic tube
- fl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7—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spring member on the pi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2—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 H01R13/24—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 H01R13/2407—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 H01R13/2421—Contacts for co-operating by abutting resilient; resiliently-mounted characterized by the resilient means using coil spr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Sealing between contact members and housing, e.g. sealing inse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1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allowing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floating conn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005—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king 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onnection, coupling, or ca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1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manufacturing bases or cases for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子用密封元件,其具有简单的结构,容易地组装,低成本制造,能够滑动地保持端子同时确实地维持液密性和气密性,并确实地维持所述端子和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端子之间的导通状态,提高可靠性。端子用密封元件包括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轴部上的凸缘,所述端子用密封元件附接于在前后方向上能够滑动的端子(51),端子用密封元件包括:施压元件,其附接在所述轴部的周围并对所述凸缘向前施压;弹性筒元件,其包括所述轴部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且使所述施压元件埋入于其内部;以及弹性附着元件,其包括所述轴部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且附接于所述弹性筒元件的前后两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子用密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常规地,作为在用于将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等电连接于诸如电池的电源的连接器中使用的端子组件,已提出具有由螺旋弹簧施压的可动式端子的端子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11是常规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在图中,811表示连接器所包含的基座的壁部,而812表示基座的附接于壁部811的端子收容部。此外,851表示沿前后方向(图中的左右方向)能够滑动地收容于端子收容部812内的端子。电线881连接于端子851的后端。电线881是连接于诸如电池的电源(未示出)的给电线,且电线881的末端通过壁部811形成的贯通孔插入端子收容部812内,并连接于端子851的后端。
此外,端子851包括凸缘853以及从凸缘853向前(朝向图的左侧)延伸的接触用突部854。接触用突部854的前端面854a是与配合端子951接触的部分,配合端子951装载于与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等(未示出)连接的配合连接器的配合基座911。此外,凸缘853是装载在端子收容部812内的并接受螺旋弹簧871的施压力以被向前压的部分。当连接器连接于配合连接器时,端子收容部812和配合基座911相互接近以彼此抵接,接触用突部854的前端面854a与配合端子951接触,且端子851被向后(朝向图的右侧)按压。结果,螺旋弹簧871弹性收缩,且端子851在维持前端面854a与配合端子951的接触状态的同时向后滑动。
此外,密封元件设置于连接器以维持防水性以及防尘性。具体地,前方密封元件833设置在比凸缘853更靠前方的接触用突部854的周围,且后方密封元件834设置在与壁部811相邻的电线881的周围。
前方密封元件833使外周固定于端子收容部812的内周面并使内周与接触用突部854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发挥密封唇的作用。此外,后方密封元件834是蛇腹状的筒状元件。后方密封元件834的前端部834a具有比端子收容部的内径812小的外径并使内周与电线881的外周面接触,由此发挥密封唇的作用,而后方密封元件834的后端部834b具有比电线881的外径大的内径并使外周与端子收容部812的内周面接触,由此发挥密封唇的作用。
如上所述,前方密封元件833设置在接触用突部854的周围,而后方密封元件834设置在电线881的周围。由此,即使端子851和连接于端子851的电线881在端子收容部812内滑动,也能确实地维持防水性和防尘性。
专利文献1:JP2001-143810A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该常规的连接器中,因为前方密封元件833和后方密封元件834的构造复杂,导致成本高。此外,因为前方密封元件833和后方密封元件834的附接构造也复杂,附接作业耗时且制造成本高。另外,因为前方密封元件833的内周与接触用突部854的外周面滑动接触而后方密封元件834的前端部834a的内周与电线881的外周面滑动接触,容易发生磨损,且密封唇的功能在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可能会下降。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端子用密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连接器,所述端子用密封元件能够解决常规连接器的上述问题,具有简单的构造,容易组装,制造成本低,能够滑动地保持端子同时确实地维持液密性和气密性,且确实地维持所述端子和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端子之间的导通状态。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一种端子用密封元件包括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轴部上的凸缘,且所述端子用密封元件附接于在前后方向上能够滑动的端子,该端子用密封元件包括:施压元件,其附接在所述轴部的周围并对所述凸缘向前施压;弹性筒元件,其包括所述轴部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且使所述施压元件埋入于其内部;以及弹性附着元件,其包括所述轴部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且附接于所述弹性筒元件的前后两端。
在另一端子用密封元件中,所述弹性筒元件包括:本体部,其外形为正四角柱状;以及结合部,其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且一体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前后两端,且所述结合部的外径与所述本体部的横截面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体相同。
在又一端子用密封元件中,所述施压元件为螺旋弹簧,且所述施压元件的外表面接近所述本体部的外周的平面。
在再一端子用密封元件中,所述弹性附着元件包括:本体部,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以及小径筒部,从所述本体部的一端面突出,且所述小径筒部收容于在所述结合部的端面上形成的沉孔并插入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部附近。
在还一端子用密封元件中,所述弹性筒元件由弹性体形成,而所述弹性附着元件由具有比所述弹性筒元件的硬度高的硬度的弹性体形成。
一种端子用密封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第一弹性材料成形弹性附着元件,所述弹性附着元件包括具有圆柱状外形的本体部、以及中心孔;以一对弹性附着元件彼此面对的姿势设置所述一对弹性附着元件;设置施压元件,以使所述施压元件位于所述一对弹性附着元件之间;以及通过第二弹性材料成形弹性筒元件,所述弹性筒元件包括中心孔并使所述施压元件埋入于其内部。
在另一端子用密封元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施压元件为螺旋弹簧,且所述弹性筒元件通过所述螺旋弹簧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被支持来成形。
在又一端子用密封元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第一弹性材料为弹性体,而所述第二弹性材料为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材料的硬度低的硬度的弹性体。
一种连接器包括:基座,其具有端子收容腔,所述端子收容腔的前后由设置有前方贯通孔的前方分隔壁和设置有后方贯通孔的后方分隔壁限定;端子,其包括轴部、连接于所述轴部的末端的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轴部之间的交界部处的凸缘以及位于所述轴部的后端附近部分的后端侧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部能够滑动地插入所述前方贯通孔,所述接触部比所述前方分隔壁更向前突出,并能够接触前方配合端子,所述轴部的后端附近部分能够滑动地插入所述后方贯通孔,且所述后端侧接触部比所述后方分隔壁更向后方突出,并能够接触后方配合端子;以及端子用密封元件,其对所述凸缘向前施压,其包括具有所述轴部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并使施压元件埋入于其内部的弹性筒元件以及具有所述轴部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附接于所述弹性筒元件的前后两端的弹性附着元件。
在另一连接器中,附接于所述弹性筒元件的前端的弹性附着元件压靠所述凸缘并在所述凸缘和端子用密封元件之间密封,而附接于所述弹性筒元件的后端的弹性附着元件压靠所述后方分隔壁并在所述后方分隔壁和端子用密封元件之间密封。
在又一连接器中,在所述接触部未接触所述前方配合端子的状态下,预加载施加于所述施压元件且所述凸缘压靠所述前方分隔壁。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简单的结构,容易组装,实现低成本,能够滑动地保持端子同时确实地维持液密性和气密性,确实地维持所述端子和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端子之间的导通状态,并提高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其中,(a)是从前方斜地观察到的连接器的视图,而(b)是从后方斜地观察到的连接器的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3是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附接于弹性筒元件的端子、端子保持件以及中继端子之间的关系。
图4是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和中继端子之间的关系。
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筒状密封元件的立体图,其中,(a)是示出弹性筒元件和弹性附着元件组合的状态的立体图,而(b)是筒状密封元件的分解图。
图6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筒状密封元件的剖视图,其中,(a)是示出弹性筒元件和弹性附着元件组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b)是弹性筒元件的侧剖视图,而(c)是沿(b)的线A-A作出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筒状密封元件附接于端子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筒状密封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的立体图,其中,(a)是示出前后的弹性附着元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b)是示出前后的弹性附着元件和螺旋弹簧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而(c)是示出成形的筒状密封元件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基座的部分剖开图,其中,(a)是从前方斜地观察到的基座的视图,而(b)是从后方斜地观察到的基座的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部分剖开图。
图11是常规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分解图,图3是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附接于弹性筒元件的端子、端子保持件以及中继端子之间的关系,而图4是立体图,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端子和中继端子之间的关系。注意的是,在图1中,(a)是从前方斜地观察到的连接器的视图,而(b)是从后方斜地观察到的连接器的视图。
在图中,1表示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且连接器1包括基座11以及装载于基座11的端子51。连接器1能用于在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等中连接电力线,该电力线将电源(诸如电池)和消耗电力的元件彼此连接。此外,连接器1能也用于连接信号线。
注意的是,连接器1附接的电子设备、电气设备等可为任何种类的设备,但是在本文中以具有比较小型的大小足以让人能够携带的设备来说明。此外,将假定连接器1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的尺寸为约1.5cm来说明。此外,虽然端子51的数量能任意地确定,但是将以两个端子来说明。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用于说明连接器1的各部件的构造和动作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方向的表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连接器1的各部件处于图中所示的姿势时,这些表述是合适的,然而当连接器1的各部件的姿势变化时,这些表述应根据姿势的变化来变化地解释。
基座11由诸如树脂的绝缘材料形成,且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为具有大体长方体外观的元件,且由诸如树脂的绝缘材料形成的端子保持件21作为固持件(retainer)被可拆装地附接。在前后方向(X轴方向)上延伸的后述的两个端子收容腔15形成于基座11的内部,且各端子51收容于各自的端子收容腔15内。此外,端子收容腔15在基座11的前表面11f侧被附接,以防止收容于在各端子收容腔15内的端子51被向前拔出。此外,在后表面11r开口并与各端子收容腔15分别连通的两个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以及位于各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的下侧(Z轴负方向侧)的且在后表面11r开口的两个设备端子收容凹部17形成于基座11。各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与设备端子收容凹部17由用作中继端子附接板的床板16a分隔。此外,在设备端子收容凹部17内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凸条部17a形成在各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的床板16a的左右两侧缘的正下方,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中继端子保持槽17b形成在凸条部17a和床板16a之间。
注意的是,O型圈19可安装在基座11上,以在附接有连接器1的设备之间进行密封。在这种情况下,槽部11d形成在基座11的表面的全周上,且O型圈19收容于槽部11d内。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端子51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形成,包括:细长的圆柱状的轴部5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圆柱状的接触部54,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且连接于轴部52的末端;以及环状(collar-shaped)的凸缘53,设置在接触部54和轴部52之间的交界部处。此外,接触部54的前端54a是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所包含的作为前方配合端子的配合端子接触并导通的部分。注意的是,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接触部54的前端附近的部分具有圆锥或圆锥台形状,但不限于此,而是可具有角锥或半球的形状。此外,前端54a不限于角或平面,而是可具有诸如半球形状等的各种形状。此外,接触部54可具有弹片形状以具有弹性。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接触部54的外径大于轴部52的外径,而凸缘53的外径大于接触部54的外径。轴部52的外径例如为约0.6mm,但可适当地变化。注意的是,端子51可一体成形,但是轴部52、凸缘53以及接触部54可各自独立地成形并通过诸如螺接、焊接以及接着等手段相互接合。此外,凸缘53不是必须由导电材料形成,而是可由例如诸如树脂的绝缘材料形成。此外,由诸如树脂的绝缘材料形成的凸缘53以及由诸如金属的导电材料形成的轴部52和接触部54可一体成形。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围绕轴部52的弹性筒元件31附接于端子51的状态下,端子51收容于基座11的端子收容腔15内。更具体地,围绕轴部52的圆筒状的弹性附着元件36在弹性筒元件31的前后两端分别被附接。弹性筒元件31和弹性附着元件36发挥作为端子用密封元件的筒状密封元件30的作用,在收容于基座11的端子收容腔15内的状态下将轴部52的外周面和端子收容腔15的内周面密封。此外,弹性附着元件36中与弹性筒元件31相反侧的端面是用作附着面的附着外端面36b,且位于前侧(X轴正方向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附着于凸缘53的后表面53a。注意的是,弹性附着元件36的外径设为等于或稍小于凸缘53的外径。注意的是,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两个端子51和筒状密封元件30中的一方,而另一方未示出。
此外,凸缘53的前表面53b抵接端子保持件21,且接触部54比端子保持件21更向前突出。端子保持件21的整体形状从上方观察时为大体门型,且端子保持件21包括:保持板部22,作为前方分隔壁,具有长方形的平板状并在左右方向(Y轴方向)上延伸;以及一对侧板部23,分别从保持板部22的左右两端向后延伸。具有狭缝状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开口23a形成于各侧板部23,且开口23a的后端由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锁定片23b封闭。此外,在保持板部22上,各端子51的接触部54插入穿过的作为前方贯通孔的插通孔24在与各端子收容腔15对应的位置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贯通保持板部22。另外,具有沉孔形状并收容凸缘53的凹部25在保持板部22的后面侧在各插通孔24的周围与插通孔24同心地形成,且凹部25的底面部25a用作凸缘53的前表面53b抵接的止挡壁。端子51的向前位移通过凸缘53的前表面53b抵接底面部25a而被限制。注意的是,凹部25可省略,从而凸缘53的前表面53b抵接保持板部22的平坦的后表面。
注意的是,前凹部12f形成于基座11的前表面11f且侧凹部12c分别形成于基座11的左右的侧表面11c。左右的侧凹部12c分别连结于前凹部12f的左右两端,由此形成整体形状从上方观察时为大体门型的端子保持件收容凹部12。此外,使基端一体连接于基座11而末端(自由端)向后延伸的悬臂状的锁定板13形成于各侧凹部12c,且向基座11的宽度方向外侧突出的锁定凸部13a形成在锁定板13的自由端附近。注意的是,细长的切断部13b形成在锁定板13的周围,并且锁定板13用作除基端外的部分通过切断部13b与基座11分离并能够在基座11的宽度方向弹性位移的弹片。
此外,如图1所示,当端子保持件21收容于端子保持件收容凹部12内并附接于基座11时,保持板部22收容于前凹部12f内,左右的侧板部23分别收容于左右的侧凹部12c内,而锁定凸部13a收容于侧板部23的开口23a内并接合锁定片23b。结果,端子保持件21附接于基座11并被锁定且防止脱离基座11。此外,端子51的接触部54从保持板部22向前突出,如图1所示。另外,因为凸缘53抵接保持板部22,所以能确实地防止收容于端子收容腔15的端子51被向前拔出。
注意的是,优选地,在端子保持件21收容于端子保持件收容凹部12内并附接于基座11的状态下,保持板部22的前表面与基座11的前表面11f大体齐平,且侧板部23的外表面与基座11的侧表面11c大体齐平。此外,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端子保持件21收容于形成于基座11的端子保持件收容凹部12并附接于基座11,但不是必须在基座11形成像端子保持件收容凹部12的凹部,而是具有其它形态的诸如引导用肋的元件可形成于基座11。
此外,端子51的轴部52比位于后侧(X轴负方向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更向后突出。此外,在端子51连同弹性筒元件31和弹性附着元件36收容于端子收容腔15内的状态下,轴部52的后端附近部分进入端子收容腔15后方的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并用作后端侧接触部52a与设置在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内的作为后方配合端子的中继端子61发生接触。后端侧接触部52a不是必须具有与轴部52的其它部分相同的外径,且后端侧接触部52a与轴部52的其它部分之间的交界可以不是明确的。此外,凸缘53和接触部54不是必须具有圆形横截面,而是可具有多角形的横截面,且凸缘53和接触部54不是必须位于同轴上。注意的是,在图4中,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两个端子51和中继端子61中的一方,而另一方未示出。
在图中所示的示例中,中继端子61是对导电金属板实施弯曲加工而一体形成的元件,且包括:本体片62,具有大体J字状的侧面形状;悬臂状的设备端子接触片63,使基端连接于本体片62;以及左右一对的端子接触片64。本体片62包括:细长的带状的上部片62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弯曲片62c,从上部片62a的后端向下延伸并以约180度弯曲,使得弯曲片62c的前端面向前方;以及固定片62b,连接于弯曲片62c的末端并具有形成在左右两端的凹凸的锚定部62d。此外,设备端子接触片63是细长的倾斜的弹片,其基端连接于固定片62b的末端而其末端向斜下前方倾斜,且弯曲成向下鼓出的设备端子接触部63a形成在设备端子接触片63的末端。此外,各端子接触片64包括:连接脚片64c,从上部片62a的前端附近的侧缘向上延出;弯曲的接触臂片64b,其使基端连接于连接脚片64c的上端且其弯曲成具有从上方观察时的大体U字状;以及端子接触部64a,形成在接触臂片64b的末端(自由端)且弯曲成朝向另一方的接触臂片64b鼓出。此外,在各中继端子61中,一对端子接触片64构造成相对穿过上部片62a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的X-Z平面左右面对称。注意的是,端子接触部64a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位于上部片62a的前端附近。
此外,中继端子61从基座11的后方插入在后表面11r开口的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和设备端子收容凹部17,以收容于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和设备端子收容凹部17内。具体地,本体片62的上部片62a和连接于上部片62a的左右一对的端子接触片64插入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内,而本体片62的固定片62b和设备端子接触片63插入设备端子收容凹部17内。此外,弯曲片62c抵接或接近床板16a的后端,且床板16a被上部片62a和固定片62b上下挟持,从而中继端子61稳定地附接于基座11。此外,因为各固定片62b的左右两端附近插入设备端子收容凹部17内的中继端子保持槽17b,且形成在固定片62b的左右两端的锚定部62d咬入中继端子保持槽17b的侧壁,所以中继端子61被确实地固定于基座11并防止被向后拔出。
如上所述,在各中继端子61附接于基座11的状态下,进入端子收容腔15后方的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内的对应的端子51的轴部52的后端侧接触部52a进入到与各上部片62a连接的左右一对的端子接触片64的相互面对的端子接触部64a之间。此外,相互面对的端子接触部64a因接触臂片64b发挥的弹性而弹性地左右挟持后端侧接触部52a。由此,即使端子51在前后方向上位移,端子51和中继端子61之间的导通状态也被稳定地维持,因为后端侧接触部52a与端子接触部64a滑动接触,同时维持与端子接触部64a接触。此外,左右的端子接触片64相对穿过上部片62a的宽度方向中心的X-Z平面左右面对称,且由此端子51的轴部52能通过后端侧接触部52a被左右地挟持在左右的端子接触部64a之间而在左右方向上被定位。结果,例如,轴部52可以不与后述的贯通腔凹部分隔壁16b的连通孔15b偏离而发生碰触,从而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时的滑动阻力减少。
注意的是,设备侧端子(其为安装连接器1的设备(未示出)设有的端子)从基座11的后方插入设备端子收容凹部17并与设备端子接触片63的设备端子接触部63a接触。结果,设备侧端子和端子51经由中继端子61彼此导通。
接下来将详细说明筒状密封元件30的构成。
图5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筒状密封元件的立体图,图6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筒状密封元件的剖视图,而图7是根据本实施例的筒状密封元件附接于端子的立体图。注意的是,在图5中,(a)是示出弹性筒元件和弹性附着元件组合的状态的立体图,而(b)是筒状密封元件的分解图;而在图6中,(a)是示出弹性筒元件和弹性附着元件组合的状态的侧剖视图,(b)是弹性筒元件的侧剖视图,而(c)是沿(b)的线A-A作出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筒元件31包括:细长的本体部32,其具有角柱状的外形;以及短的结合部33,其一体连接于本体部32的纵向(X轴方向)两端并具有圆柱状的外形。本体部32的外形为具有大体正方形横截面的正四角柱状,而结合部33的外形为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圆柱状,其中结合部33的直径与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体相同。另外,如图6所示,弹性筒元件31形成有沿其中心轴在纵向上延伸的中心孔31a。中心孔31a是具有圆形横截面和恒定内径的贯通孔,且使端子51的轴部52收容于其内,其中贯通孔穿过本体部32和本体部32两侧的结合部33并在弹性筒元件31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结合部33形成有沉孔33a,从而沉孔33a从结合部33的端面33b朝向弹性筒元件31的纵向中心延伸。沉孔33a是收容弹性附着元件36的小径筒部36d的用作结合凹部的部分,且沉孔33a与中心孔31a共用中心轴,但具有比中心孔31a的内径大的内径且比结合部33的长度(X轴方向的尺寸)小的深度(X轴方向的尺寸)。
此外,弹性筒元件31是由诸如弹性体等的绝缘弹性材料形成的元件,且具有设置其内的作为施压元件的螺旋弹簧71。具体地,由金属形成的螺旋弹簧71和由弹性体形成的弹性筒元件31通过包覆成形(嵌件成形)一体化,且螺旋弹簧71埋入于弹性筒元件31内,如图6和图7所示。注意的是,在图5(b)中,为了便于说明,螺旋弹簧71示出为处于与弹性筒元件31分离的状态。弹性筒元件31的尺寸例如为前后方向的长度约9.0mm、外径约1.7mm且中心孔31a的内径约0.8mm,但是尺寸可适当地变化。注意的是,弹性筒元件31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设为短于轴部5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作为弹性筒元件31的材料的弹性体不限于TPE(热塑性弹性体)诸如苯乙烯基TPE和烯烃基TPE,也可以是诸如橡胶的热硬化弹性体。
由此,由弹性体形成的弹性筒元件31与由金属形成的螺旋弹簧71一体化,且由此看起来像具有金属芯并且是结实且具有稳定的形状的元件。此外,能提高弹性筒元件31的整体弹性,且能防止诸如弯曲的屈曲。
此外,如图6所示,螺旋弹簧71未露出在弹性筒元件31的外部,即,至少未露出于外形为圆柱状的结合部33的外周面、结合部33的端面33b、中心孔31a的内表面以及沉孔33a的内表面中的任一部分。注意的是,螺旋弹簧71可露出在沉孔33a的内表面。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螺旋弹簧71形成为螺旋弹簧71的外径稍小于本体部32的外形的横截面的正方形的一边的长度,并形成接近本体部32的外周面上的四个平面。即,当从弹性筒元件31的前方或后方观察时,螺旋弹簧71的外周为正方形的本体部32的外周面的内切圆。由此,因为螺旋弹簧71接近弹性筒元件31的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本体部32的外周面的平面,所以螺旋弹簧71的外周面能由用于成形弹性筒元件31的模具腔的内周面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螺旋弹簧7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可露出在角柱状的本体部32的外周面,但是螺旋弹簧71的内周面未露出,从而作为本体部32的材料的弹性体连续地形成在螺旋弹簧71的内侧。另外,螺旋弹簧71的内径形成为稍大于沉孔33a的内径(即弹性附着元件36的小径筒部36d的外径)并接近沉孔33a的内周面。此外,因为螺旋弹簧71的内径大于中心孔31a的内径,所以螺旋弹簧71与中心孔31a的内周面间隔开。由此,弹性筒元件31的本体部32以预定厚度连续地形成在螺旋弹簧71的内侧。
由此,如图6(c)所示,弹性筒元件31的本体部32包括内侧部分32c和外侧部分32d,且螺旋弹簧71的内侧和外侧的两侧的弹性体(即内侧部分32c和外侧部分32d的弹性体)通过螺旋弹簧71的弹性力而均等地恢复至原始长度,从而可防止结合部33的端面33b(即弹性筒元件31的端面)的平面度降低。注意的是,为了使弹性体尽可能均等地设置在内侧部分32c和外侧部分32d二者中,例如,内侧部分32c和外侧部分32d中的弹性体的体积(对应于图6(c)中的面积)可做成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附着元件36具有外形为圆柱状的本体部36e,其中本体部36e的外径与结合部33的外径大体相同。此外,作为本体部36e的一个端面的附着外端面36b是平坦的,而小径筒部36d从作为本体部36e的另一端面的附着内端面36c突出。弹性附着元件36形成有沿其中心轴在纵向上延伸的中心孔36a。中心孔36a为内径恒定的具有圆形横截面的贯通孔,其中贯通孔在前后方向上在整个弹性附着元件36上延伸,即,从附着外端面36b延伸至小径筒部36d。此外,中心孔36a的内径与弹性筒元件31的中心孔31a的内径大体相同,小径筒部36d的外径等于或稍小于弹性筒元件31的沉孔33a的内径,小径筒部36d从附着内端面36c突出的量(X轴方向的尺寸)等于或稍小于沉孔33a的深度。此外,可取的是,本体部36e的外径、至少附着外端面36b的外径等于或稍小于凸缘53的外径。结果,附着外端面36b和凸缘53的后表面53a之间的附着性提高,且提高密封性。此外,弹性附着元件36是由诸如弹性体的弹性材料形成的元件,且优选由硬度比弹性筒元件31的硬度高的绝缘弹性材料形成,例如,具有70的硬度的TPE(热塑性弹性体)。注意的是,弹性附着元件36的内部未设置有螺旋弹簧71或其它元件。
如图5(a)和图6(a)所示,弹性附着元件36各自附接于弹性筒元件31的前后两端,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内端面36c在弹性筒元件31的前后两端抵接结合部33的端面33b,且各小径筒部36d进入各沉孔33a内,由此成为筒状密封元件30,且此外弹性筒元件31的中心孔31a和弹性附着元件36的中心孔36a成为筒状密封元件30的呈一个连续的贯通孔的中心孔。注意的是,结合部33的端面33b和/或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内端面36c不是必须为平坦面,而是可粗糙化以提高附着性。另外,螺旋弹簧71的总长度短于弹性筒元件31的总长度,但是长于中心孔31a,且螺旋弹簧71的前端和后端接近沉孔33a的内周面。由此,当弹性附着元件36附接于弹性筒元件31的前后两端时,看起来就像弹性附着元件36的小径筒部36d插入螺旋弹簧71的前端附近和后端附近。结果,螺旋弹簧71的前端附近和后端附近均由弹性附着元件36的小径筒部36d支持。
注意的是,弹性附着元件36可通过诸如热压接合的热接合手段而接合于弹性筒元件31的前后两端,或者可通过嵌件成形或双色成形而与弹性筒元件31一体化。此外,前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和后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不是必须具有相同的形状,而是可具有不同的形状。此外,附着外端面36b不是必须具有平坦面,只要能发挥密封性即可,且例如,也可为包含诸如甜甜圈的表面那样的截面为半圆形的环状的鼓出部分的表面。
如图7所示,端子51和筒状密封元件30组合,从而轴部52收容于弹性筒元件31的中心孔31a和弹性附着元件36的中心孔36a内,凸缘53和接触部54设置在前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的前方,而轴部52的后端侧接触部52a在后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的后方突出。另外,因为轴部52的外径设为小于弹性筒元件31的中心孔31a和弹性附着元件36的中心孔36a的内径,所以轴部52能相对筒状密封元件30顺畅地滑动。注意的是,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两个端子51和筒状密封元件30中的一方以纵剖开图的一部分剖视图示出。
接下来将说明筒状密封元件30的制造方法的示例。注意的是,下面说明的制造方法仅是示例,且能适当地变化。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施例的筒状密封元件的制造方法的各步骤的立体图。注意的是,在图8中,(a)是示出前后的弹性附着元件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b)是示出前后的弹性附着元件和螺旋弹簧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而(c)是示出成形的筒状密封元件的立体图。
首先,采用例如具有70的硬度的TPE的绝缘弹性材料通过注塑成形填充弹性附着元件36的成形用的第一模具(未示出),且能得到如图8(a)所示的前后一对的弹性附着元件36。
随后,前后一对的弹性附着元件36以如图8(a)所示的姿势(即小径筒部36d彼此面向的姿势)设置于筒状密封元件30的成形用的第二模具(未示出)内。
随后,如图8(b)所示,螺旋弹簧71与前后一对的弹性附着元件36组合,且弹性附着元件36的小径筒部36d插入到螺旋弹簧71的前端附近和后端附近。注意的是,用于形成弹性筒元件31的中心孔31a的具有圆棒状的形状(未示出)的第三模具插入螺旋弹簧71。第三模具也插入弹性附着元件36的中心孔36a。另外,前后的弹性附着元件36之间的距离为螺旋弹簧71未被压缩时的距离。
随后,第二模具关闭。结果,成形弹性筒元件31的正方形的本体部32的外周面上的平面的模具表面能支持螺旋弹簧7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
随后,采用例如具有20的硬度的TPE的绝缘弹性材料通过注塑成形填充第二模具,且如图8(c)所示,能得到弹性筒元件31、弹性附着元件36和螺旋弹簧71一体化的筒状密封元件30。
因为弹性筒元件31、弹性附着元件36和螺旋弹簧71一体化,所以以这种方式制造的筒状密封元件30是具有密闭性的元件。
接下来,将说明端子51和筒状密封元件30的组合附接于基座11的状态。
图9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基座的部分剖开图,而图10是根据本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部分剖开图。注意的是,在图9中,(a)是从前方斜地观察到的基座的视图,而(b)是从后方斜地观察到的基座的视图。
如图9所示,在基座11中,左右并排布置的一对端子收容腔15中的每一个和与各端子收容腔15对应的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由作为后方分隔壁的腔凹部分隔壁16b分隔。注意的是,左右的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由分隔壁16c分隔。各腔凹部分隔壁16b形成有连通孔15b,连通孔15b作为后方贯通孔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贯通腔凹部分隔壁16b,且各端子收容腔15通过连通孔15b连通与之对应的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注意的是,形成在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的下侧的设备端子收容凹部17仅在基座11的后表面11r开口且不连通基座11的前表面11f或侧表面11c。即,基座11的后表面11r侧和前表面11f侧仅通过端子收容腔15和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之间的连通孔15b彼此连通。
端子收容腔15和连通孔15b均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且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孔,但是端子收容腔15的内径与形成于端子保持件21的保持板部22的凹部25的内径大体相同,而连通孔15b的内径小于端子收容腔15的内径且稍大于端子51的轴部52的外径。结果,能防止端子51在除前后方向之外的方向上的摆动、振动等。注意的是,腔凹部分隔壁16b在端子收容凹部15侧的表面为垂直于端子收容腔15的轴方向(X轴方向)的端子收容腔15的底表面15a,且为位于后侧(X轴负方向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附着的平坦面。另外,端子收容腔15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即从端子收容腔15在基座11的前凹部12f处的开口到底表面15a的长度)设为短于弹性附着元件36附接于弹性筒元件31的前后两端的筒状密封元件30的长度,如图5(a)和图6(a)所示。
如图7所示,端子51与筒状密封元件30的组合从前方以轴部52的后端侧接触部52a面向后方的姿势插入并收容于在基座11的前凹部12f处开口的端子收容腔15内。注意的是,如图10所示,因为端子收容腔15的内径设为大于筒状密封元件30的外径,所以端子51与筒状密封元件30的组合能容易地插入并收容于端子收容腔15内,且弹性筒元件31能在端子收容腔15内顺畅地滑动。此时,轴部52的突出到后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的后方的部分插入到腔凹部分隔壁16b上形成的连通孔15b内,且后端侧接触部52a进入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内。在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内,后端侧接触部52a进入到预先附接于基座11的中继端子61的彼此面对的端子接触部64a之间,并被彼此面对的接触部64a因接触臂片64b发挥的弹性而左右弹性地挟持。注意的是,中继端子61可在与筒状密封元件30组合的端子51收容于端子收容腔15内之后附接于基座11,但是这里将以中继端子61预先附接于基座11的情况来说明。
随后,端子保持件21从前方附接于基座11。具体地,如图2所示,保持板部22和两侧板部23以连接于保持板部22的左右两端的一对侧板部23向后延伸的姿势相对基座11向后方相对移动并分别收容于基座11的前凹部12f和侧凹部12c,且收容于侧板部23的开口23a内的锁定凸部13a接合锁定片23b。由此,端子保持件21附接并锁定于基座11。这时,端子51的从端子收容腔15的在基座11的前凹部12f处的开口向前突出的接触部54相对保持板部22向前相对移动并插入对应的插通孔24。
设置在接触部54和轴部52之间的交界部处的凸缘53收容于保持板部22的后表面侧形成在插通孔24周围的凹部25内,且凸缘53的前表面53b与凹部25的底面部25a抵接。如上所述,因为筒状密封元件30长于端子收容腔15,所以后表面53a与位于收容于端子收容腔15内的筒状密封元件30的前端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抵接的凸缘53从端子收容腔15的开口向前突出。相应地,当端子保持件21附接于基座11且保持板部22收容于基座11的前凹部12f时,因为凸缘53通过被保持板部22向后方按压而相对移动,所以筒状密封元件30在纵向(前后方向)被压缩,且螺旋弹簧71、弹性筒元件31以及弹性附着元件36处于施加预加载(preload)的状态。
螺旋弹簧71与弹性筒元件31一体化,但螺旋弹簧71未存在于弹性附着元件36内。因为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内端面36c相对筒状密封元件30的纵向位于螺旋弹簧71的两端的外侧,所以位于筒状密封元件30的前端和后端的弹性附着元件36被螺旋弹簧71的前端和后端按压且弹性变形并由此用作密封元件。由此,当所述预加载施加于螺旋弹簧71时,前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压靠凸缘53的后表面53a,以发挥在筒状密封元件30和凸缘53之间密封的密封面的作用,而后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压靠端子收容腔15的底表面15a,以发挥在筒状密封元件30和腔凹部分隔壁16b之间密封的密封面的作用。
由此,因为前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介于与弹性筒元件31一体化的螺旋弹簧71的前端和端子51的凸缘53之间而后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介于螺旋弹簧71的后端和端子收容腔15的底表面15a之间,所以即使端子51在前后方向上能够滑动地附接于基座11,端子保持件21的前方和端子收容腔15的后方的中继端子收容腔16处均能以液密和气密方式被遮断,且能确实地防止存在于基座11的前表面11f前方的空间中的尘埃、水分、气体等进入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和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后方的空间。
由此,确实地保护因端子51的突出到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内的后端侧接触部52a和中继端子61之间的接触而形成的导通。更具体地,因为前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用作密封面并压靠凸缘53的后表面53a,以确实地在弹性附着元件36和凸缘53之间密封,而该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内端面36c也用作密封面并压靠在弹性筒元件31的前端的结合部33的端面33b,以确实地在弹性附着元件36和弹性筒元件31之间密封,所以即使存在于基座11的前表面11f前方的空间中的尘埃、水分、气体等通过在接触部54和插通孔24之间的间隙进入端子收容腔15,尘埃、水分、气体等也不能进入轴部52周围的空间(即弹性筒元件31的中心孔31a和弹性附着元件36的中心孔36a内的空间)。
此外,因为后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用作密封面并压靠端子收容腔15的底表面15a,以确实地在弹性附着元件36和腔凹部分隔壁16b之间密封,且该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内端面36c也用作密封面并压靠弹性筒元件31的后端处的结合部33的端面33b,以确实地在弹性附着元件36和弹性筒元件31之间密封,所以即使尘埃、水分、气体等进入端子收容腔15,尘埃、水分、气体等不能进入轴部52周围的空间。由此,尘埃、水分、气体等不能通过轴部52和贯通腔凹部分隔壁16b的连通孔15b之间的间隙进入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
此外,前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主要附着于凸缘53的后表面53a,以承担防尘和/或防水作用,后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主要附着于端子收容腔15的底表面15a以承担防尘和/或防水作用,而弹性筒元件31主要在前后方向上被压缩以承担向前按压前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和向后按压后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作用。这样,因为承担不同的作用的这些元件独立地成形,由弹性筒元件31的压缩引起的变形对弹性附着元件36的影响被抑制,且不会对防尘和/或防水作用造成妨碍。
此外,通过使作为弹性筒元件31的材料的弹性体的硬度比较低而使作为弹性附着元件36的材料的弹性体的硬度比较高,能进一步地抑制由弹性筒元件31的压缩引起的变形对弹性附着元件36的影响,并能更确实地发挥防尘和/或防水作用。
接下来将说明连接器1和配合连接器之间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附接于诸如电子设备或电气设备(未示出)的设备,以使基座11的后方部分接合到形成于该设备的壳体上的凹部或开口中,且O型圈19压靠形成于该设备的壳体上的凹部或开口的内壁面,以发挥密封功能。注意的是,连接器1的基座11能直接形成在该设备的壳体上。由此,基座11接合于该设备的壳体上形成的凹部或开口中的后方部分和基座11的位于该设备的壳体外侧的前方部分被遮蔽。此外,如上所述,因为前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介于与弹性筒元件31一体化的螺旋弹簧71的前端和端子51的凸缘53之间,而后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介于螺旋弹簧71的后端和端子收容腔15的底表面15a之间,所以可确实地防止存在于基座11的前表面11f前方的空间中的尘埃、水分、气体等进入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和中继端子收容凹部16后方的空间。相应地,可确实地防止尘埃、水分、气体等从基座11的位于该设备的壳体外侧的前方部分进入基座11的接合于在该设备的壳体形成的凹部或开口中的后方部分。
端子51的接触部54通过与配合连接器(未示出)所设置的配合端子发生接触而连接于配合连接器。配合连接器可为任何种类或任何形状,但是在这里,将以配合连接器具有面向连接器1的基座11的前表面11f的平坦面部和露出于平坦面部的左右一对的平板状的配合端子的情况来说明。
连接器1从图1和图10所示的状态向前相对移动,以接近位于前方的配合连接器的平坦面部,并连接于配合连接器。当连接器1连接于配合连接器时,因为各端子51的接触部54的前端54a压靠配合连接器的对应的配合端子,附接于基座11的端子保持件21的保持板部22接近配合连接器的平坦面部且端子51相对基座11滑动并向后方相对位移。端子51此时向后方滑动的量例如为约1.5mm,但可适当地变化。
随后,接触部54在保持板部22的插通孔24中向后方滑动,且接触部54的前端54a从保持板部22的前表面突出的量减少,且凸缘53在端子收容腔15内向后方滑动。注意的是,因为接触部54的外径设为稍小于插通孔24的内径,所以接触部54由插通孔24顺畅地引导,且端子51在除了前后方向之外的方向上的摆动、振动等被限制。凸缘53的前表面53b从保持板部22的凹部25的底面部25a向后方分离,且在凸缘53的前表面53b和保持板部22之间产生空间。此外,因为端子51的轴部52向后方滑动,所以后端侧接触部52a从腔凹部分隔壁16b突出的量在设备端子收容凹部17内增加。注意的是,当轴部52向后方滑动时,后端侧接触部52a因为其侧表面连续地与中继端子61的端子接触部64a的表面滑动接触而维持与中继端子61接触。
此外,通过在端子收容腔15内向后方滑动的凸缘53,弹性筒元件31的前侧的端面33b通过前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向后方位移,从而与螺旋弹簧71一体化的弹性筒元件31在前后方向上进一步被压缩。相应地,因为螺旋弹簧71施加的弹性力增加且端子51的接触部54的前端54a强地压靠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端子,所以端子51和配合端子之间的导通状态被确实地维持。此外,螺旋弹簧71的前端和后端按压前后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力进一步增加,前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进一步压靠凸缘53的后表面53a,以在筒状密封元件30和凸缘53之间密封,而后侧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附着外端面36b进一步压靠端子收容腔15的底表面15a,以在筒状密封元件30和腔凹部分隔壁16b之间密封。相应地,提高前后的弹性附着元件36的密封功能,并可更有效地防止尘埃、水分、气体等进入。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包括:基座11,其具有端子收容腔15,端子收容腔15的前后由形成有插通孔24的保持板部22以及形成有连通孔15b的腔凹部分隔壁16b限定;端子51,其包括轴部52、连接于轴部52的末端的接触部54、设置在接触部54和轴部52之间的交界部处的凸缘53以及在轴部52的后端附近部分处的后端侧接触部52a,其中接触部54能够滑动地插入插通孔24,接触部54比保持板部22更向前突出,并能够接触配合端子,轴部52的后端附近部分能够滑动地插入连通孔15b,且比腔凹部分隔壁16b更向后方突出的后端侧接触部52a能够接触中继端子61;以及筒状密封元件30,其对凸缘53向前施压,其包括具有轴部52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31a并使螺旋弹簧71埋入于其内部的弹性筒元件31、以及具有轴部52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36a、附接于弹性筒元件31的前后两端的弹性附着元件36。
结果,连接器1不仅具有简单的结构,容易组装,并制造成本低,而且能够确实地维持液密性和气密性并在基座11的前方和后方之间以气密和液密方式密封。此外,端子51能够以能够滑动方式被保持,而且进一步地,能够确实地维持配合连接器的配合端子和中继端子61之间的导通状态。由此,能够提高可靠性。
此外,附接于弹性筒元件31的前端的弹性附着元件36压靠凸缘53且在凸缘53和筒状密封元件30之间密封,而附接于弹性筒元件31的后端的弹性附着元件36压靠腔凹部分隔壁16b并在腔凹部分隔壁16b和筒状密封元件30之间密封。相应地,能够确实地维持液密性和气密性,并且可防止尘埃、水分、气体等通过轴部52的后端附近部分和腔凹部分隔壁16b的连通孔15b之间的间隙进入腔凹部分隔壁16b后方的空间。
此外,在接触部54未接触配合端子的状态下,预加载施加于螺旋弹簧71,且凸缘53压靠保持板部22。相应地,即使在连接器1连接于配合连接器之前的状态,凸缘53和保持板部22之间的间隙被确实地密封,从而能以气密和液密方式密封基座11的前方和后方之间的空间。
此外,筒状密封元件30作为端子用密封元件包括轴部52和设置在轴部52上的凸缘53,且筒状密封元件30附接于在前后方向上能够滑动的端子51。所述端子用密封元件包括:螺旋弹簧71,附接在轴部52的周围并对凸缘53向前施压;弹性筒元件31,包括轴部52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31a且使螺旋弹簧71埋入于其内部;以及弹性附着元件36,包括轴部52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36a且附接于弹性筒元件31的前后两端。由此,螺旋弹簧71容易操纵,连接器1容易组装,且能减少制造成本。
此外,弹性筒元件31包括:本体部32,其外形为正四角柱状;以及结合部33,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且一体连接于本体部32的前后两端,其中结合部33的外径与本体部32的横截面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体相同。此外,螺旋弹簧71的外表面接近本体部32的外周的平面。此外,弹性附着元件36包括:本体部36e,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以及小径筒部36d,从本体部36e的附着内端面36c突出,其中小径筒部36d收容于在结合部33的端面33b上形成的沉孔33a并插入螺旋弹簧71的端部附近。此外,弹性筒元件31由弹性体形成,而弹性附着元件36由具有比弹性筒元件31的硬度高的硬度的弹性体形成。
此外,作为端子用密封元件的筒状密封元件30的制造方法包括:通过将弹性材料填充于第一模具成形弹性附着元件36,弹性附着元件36包括本体部36e和中心孔36a,本体部36e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以一对弹性附着元件36彼此面对的姿势将一对弹性附着元件36设置于第二模具内;将螺旋弹簧71设置在第二模具内,使螺旋弹簧71位于一对弹性附着元件36之间;将圆棒状的第三模具插入螺旋弹簧71;以及通过闭合第二模具并用弹性材料填充第二模具,以成形弹性筒元件31,弹性筒元件31包含中心孔31a且使螺旋弹簧71埋入于其内部。结果,能够容易地制造筒状密封元件30。
此外,当第二模具闭合时,形成弹性筒元件31的外周面上的平面的模具表面支持螺旋弹簧71的外周面的一部分。结果,螺旋弹簧71能容易地且正确地被定位。此外,填充所述第一模具的弹性材料为弹性体,而填充所述第二模具的弹性材料为具有比填充所述第一模具的弹性体的硬度低的硬度的弹性体。
应注意的是,本文的公开内容说明了与优选和示范性实施例相关的特征。通过阅读本说明书的公开内容,在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精神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自然能构思出各种其它的实施例、修改以及变形。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能适用于一种端子用密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连接器。
附图标记说明
1 连接器
11 基座
11c 侧表面
11d 槽部
11f、53b 前表面
11r、53a 后表面
12 端子保持件收容凹部
12c 侧凹部
12f 前凹部
13 锁定板
13a 锁定凸部
13b 切断部
15 端子收容腔
15a 底表面
15b 连通孔
16 中继端子收容凹部
16a 床板
16b 腔凹部分隔壁
16c 分隔壁
17 设备端子收容凹部
17a 凸条部
17b 中继端子保持槽
19 O型圈
21 端子保持件
22 保持板部
23 侧板部
23a 开口
23b 锁定片
24 插通孔
25 凹部
25a 底面部
30 筒状密封元件
31 弹性筒元件
31a、36a 中心孔
32、36e 本体部
32c 内侧部分
32d 外侧部分
33 结合部
33a 沉孔
33b 端面
36 弹性附着元件
36b 附着外端面
36c 附着内端面
36d 小径筒部
51、851 端子
52 轴部
52a 后端侧接触部
53、853 凸缘
54 接触部
54a 前端
61 中继端子
62 本体片
62a 上部片
62b 固定片
62c 弯曲片
62d 锚定部
63 设备端子接触片
63a 设备端子接触部
64 端子接触片
64a 端子接触部
64b 接触臂片
64c 连接脚片
71、871 螺旋弹簧
811 壁部
812 端子收容部
833 前方密封元件
834 后方密封元件
834a 前端部
834b 后端部
854 接触用突部
854a 前端面
881 电线
911 配合基座
951 配合端子
Claims (11)
1.一种端子用密封元件,包括轴部以及设置在所述轴部上的凸缘,且所述端子用密封元件附接于在前后方向上能够滑动的端子,所述端子用密封元件包括:
施压元件,其附接在所述轴部的周围并对所述凸缘向前施压;
弹性筒元件,其包括所述轴部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且使所述施压元件埋入于其内部;以及
弹性附着元件,其包括所述轴部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且附接于所述弹性筒元件的前后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用密封元件,其中,所述弹性筒元件包括:本体部,其外形为正四角柱状;以及结合部,其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且一体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前后两端,且所述结合部的外径与所述本体部的横截面的对角线的长度大体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端子用密封元件,其中,所述施压元件为螺旋弹簧,且所述施压元件的外表面接近所述本体部的外周的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子用密封元件,其中,所述弹性附着元件包括:本体部,具有圆柱状的外形;以及小径筒部,从所述本体部的端面突出,且所述小径筒部收容于在所述结合部的端面上形成的沉孔并插入所述螺旋弹簧的端部附近。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端子用密封元件,其中,所述弹性筒元件由弹性体形成,而所述弹性附着元件由具有比所述弹性筒元件的硬度高的硬度的弹性体形成。
6.一种端子用密封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弹性材料成形弹性附着元件,所述弹性附着元件包括具有圆柱状外形的本体部、以及中心孔;
以一对弹性附着元件彼此面对的姿势设置所述一对弹性附着元件;
设置施压元件,以使所述施压元件位于所述一对弹性附着元件之间;以及
通过第二弹性材料成形弹性筒元件,所述弹性筒元件包括中心孔并使所述施压元件埋入于其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用密封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施压元件为螺旋弹簧,且所述弹性筒元件通过所述螺旋弹簧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被支持来成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端子用密封元件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弹性材料为弹性体,而所述第二弹性材料为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材料的硬度低的硬度的弹性体。
9.一种连接器,包括:
基座,其具有端子收容腔,所述端子收容腔的前后由设置有前方贯通孔的前方分隔壁和设置有后方贯通孔的后方分隔壁限定;
端子,其包括轴部、连接于所述轴部的末端的接触部、设置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轴部之间的交界部处的凸缘以及位于所述轴部的后端附近部分的后端侧接触部,其中所述接触部能够滑动地插入所述前方贯通孔,所述接触部比所述前方分隔壁更向前突出,并能够接触前方配合端子,所述轴部的后端附近部分能够滑动地插入所述后方贯通孔,且所述后端侧接触部比所述后方分隔壁更向后方突出,并能够接触后方配合端子;以及
端子用密封元件,对所述凸缘向前施压,其包括具有所述轴部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并使施压元件埋入于其内部的弹性筒元件以及具有所述轴部能够滑动地插入的中心孔、附接于所述弹性筒元件的前后两端的弹性附着元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附接于所述弹性筒元件的前端的弹性附着元件压靠所述凸缘并在所述凸缘和所述端子用密封元件之间密封,而附接于所述弹性筒元件的后端的弹性附着元件压靠所述后方分隔壁并在所述后方分隔壁和所述端子用密封元件之间密封。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接触部未接触所述前方配合端子的状态下,预加载施加于所述施压元件且所述凸缘压靠所述前方分隔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857897.4A CN115036736A (zh) | 2018-12-18 | 2019-12-18 | 端子用密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862781027P | 2018-12-18 | 2018-12-18 | |
US62/781,027 | 2018-12-18 | ||
JP2019076173A JP7214543B2 (ja) | 2018-12-18 | 2019-04-12 | 端子用シール部材、その製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コネクタ |
JP2019-076173 | 2019-04-12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57897.4A Division CN115036736A (zh) | 2018-12-18 | 2019-12-18 | 端子用密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2281A true CN111342281A (zh) | 2020-06-26 |
CN111342281B CN111342281B (zh) | 2022-06-07 |
Family
ID=7085894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310083.3A Active CN111342281B (zh) | 2018-12-18 | 2019-12-18 | 端子用密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连接器 |
CN202210857897.4A Pending CN115036736A (zh) | 2018-12-18 | 2019-12-18 | 端子用密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连接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857897.4A Pending CN115036736A (zh) | 2018-12-18 | 2019-12-18 | 端子用密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081832B2 (zh) |
CN (2) | CN111342281B (zh) |
DE (1) | DE10201913476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16993B2 (ja) * | 2017-09-28 | 2021-08-11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US11081832B2 (en) * | 2018-12-18 | 2021-08-03 | Molex, Llc | Terminal sealing member,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08270B1 (en) * | 2004-11-30 | 2006-03-07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Cable connector |
CN104466514A (zh) * | 2013-09-18 | 2015-03-2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设备用连接器 |
US20160344132A1 (en) * | 2015-05-20 | 2016-11-24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having a floating structure |
CN206585121U (zh) * | 2017-01-16 | 2017-10-24 | 安费诺精密连接器(深圳)有限公司 | 插孔接插件连接器、插头、插针接插件连接器及插座 |
CN108701935A (zh) * | 2016-03-18 | 2018-10-23 | 株式会社友华 | 弹簧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2172836B3 (zh) | 1972-02-24 | 1975-02-14 | Itt Produits Ind | |
JPS56154783U (zh) | 1980-04-18 | 1981-11-19 | ||
JP3253054B2 (ja) * | 1996-04-11 | 2002-02-0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接続端子およびコネクタ |
US5873750A (en) | 1997-05-15 | 1999-02-23 | Ocean Design, Inc. | Underwater connector assembly |
US6152608A (en) | 1998-04-10 | 2000-11-28 | Packard Hughes Interconnect Company | Snap lock connector for optical fiber systems |
JP3750907B2 (ja) * | 1999-11-16 | 2006-03-01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
KR200338161Y1 (ko) | 2003-09-30 | 2004-01-13 | 셍싱예 | 외부전원 전극접촉용 단자 |
FR2960103B1 (fr) * | 2010-05-11 | 2013-05-31 | Souriau | Ensemble connecteur pour connexion sous tension |
KR101103028B1 (ko) * | 2011-04-27 | 2012-01-05 | 오토커넥터주식회사 | 전자기 전기 접속 장치의 개량구조 |
US11211741B2 (en) * | 2011-06-03 | 2021-12-28 | Greatbatch Ltd. | Removable terminal pin connector for an active electronics circuit board for use in an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 |
JP5822735B2 (ja) * | 2012-01-16 | 2015-11-24 | 株式会社ヨコオ | 防水機能付きスプリングコネクタ |
US9673558B2 (en) * | 2014-05-08 | 2017-06-06 |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intaining pressure on an elastomeric seal |
JP2018107097A (ja) * | 2016-12-28 | 2018-07-05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及び撮像装置 |
JP6819903B2 (ja) * | 2017-01-30 | 2021-01-27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
JP6960881B2 (ja) * | 2017-10-31 | 2021-11-05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US10931058B2 (en) * | 2018-09-24 | 2021-02-23 | Apple Inc. | Gaskets for sealing spring-loaded contacts |
US11081832B2 (en) * | 2018-12-18 | 2021-08-03 | Molex, Llc | Terminal sealing member,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d connector including the same |
JP2020140817A (ja) * | 2019-02-27 | 2020-09-0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
2019
- 2019-12-16 US US16/714,791 patent/US11081832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2-17 DE DE102019134761.0A patent/DE102019134761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12-18 CN CN201911310083.3A patent/CN111342281B/zh active Active
- 2019-12-18 CN CN202210857897.4A patent/CN11503673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008270B1 (en) * | 2004-11-30 | 2006-03-07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Cable connector |
CN104466514A (zh) * | 2013-09-18 | 2015-03-2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设备用连接器 |
US20160344132A1 (en) * | 2015-05-20 | 2016-11-24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having a floating structure |
CN108701935A (zh) * | 2016-03-18 | 2018-10-23 | 株式会社友华 | 弹簧连接器 |
CN206585121U (zh) * | 2017-01-16 | 2017-10-24 | 安费诺精密连接器(深圳)有限公司 | 插孔接插件连接器、插头、插针接插件连接器及插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42281B (zh) | 2022-06-07 |
US20200194925A1 (en) | 2020-06-18 |
CN115036736A (zh) | 2022-09-09 |
DE102019134761A1 (de) | 2020-06-18 |
US11081832B2 (en) | 2021-08-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249487B (zh) | 连接器的连接结构 | |
CN113228424B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11342281B (zh) | 端子用密封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包含其的连接器 | |
US8267720B2 (en) | Seal structure | |
JP2725758B2 (ja) | 防水コネクタ用ダミー栓および防水コネクタ | |
KR20140067903A (ko) | 부품 모듈과 상대측 커넥터 및 부품 모듈과 상대측 커넥터와의 접속 구조 | |
US10498072B2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 |
US10622743B2 (en) | Terminal module with a conductive obliquely wound coil spring held against an electrical contact member and connector having such a terminal module | |
JP2018200765A (ja) | コネクタ | |
TW201937816A (zh) | 電連接器 | |
TWI762783B (zh) | 防水型連接器 | |
CN111279556B (zh) | 连接器 | |
US11349252B2 (en) | Connector with waterproof structure | |
KR102256494B1 (ko) | 단자용 시일 부재, 그 제조법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커넥터 | |
JP2018206733A (ja) | 機器接続用コネクタ構造 | |
JP7200911B2 (ja) | コネクタ | |
WO2019089438A1 (en) | Connector | |
KR102290520B1 (ko) | 센서용 커넥터 | |
US11626684B2 (en) | Connector including a terminal retaining member for retaining a terminal fitting housed in a housing | |
EP2771946A1 (en) | Connector | |
CN115693296A (zh) | 带浮动机构的同轴连接器 | |
KR101529638B1 (ko) | 커넥터 | |
JP2020177816A (ja) | コネクタ | |
JP2017183152A (ja) | コンタクト一体型コネクタケース、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組立て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