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实现四个方向的自动卸货处理,一方面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提高货物分拣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包括:分拣车本体、运载轮组及货物卸载机构;所述运载轮组设于所述分拣车本体的底部,所述货物卸载机构设于所述分拣车本体的顶部;所述货物卸载机构包括:基座、翻转式货斗及四向翻转驱动装置;
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分拣车本体上,所述四向翻转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翻转式货斗与所述四向翻转驱动装置驱动连接;
所述四向翻转驱动装置包括:支撑架、球形调整件及两个翻转组件;
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球形调整件与所述翻转式货斗连接;
两个所述翻转组件分别转动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两个所述翻转组件的翻转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翻转组件包括:丝杠、换向连接件、连杆及转轴;
所述丝杠与所述换向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杆还与所述球形调整件连接,所述转轴转动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换向连接件和所述连杆通过所述转轴同轴连接;
所述换向连接件开设有通孔,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所述换向连接件还开设有贯穿槽,所述丝杠包括凸柱,所述凸柱活动穿设在所述贯穿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杆为“L”型杆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为“L”型墙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形调整件具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翻转式货斗连接,且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翻转式货斗连接的连接面为四边形平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式货斗为四方形盘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翻转式货斗的边缘环绕设有阻挡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阻挡边的数量为四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载轮组具有多个车轮,多个车轮分设在所述分拣车本体底部的前、后、左、右四侧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轮为万向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杠还包括:驱动部、传动杆及滑块,所述驱动部与所述传动杆驱动连接;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凸柱设置在所述滑块上。
本发明提供的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实现四个方向的自动卸货处理,一方面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提高货物分拣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包括:分拣车本体20、运载轮组30及货物卸载机构40。运载轮组30设于分拣车本体20的底部。货物卸载机构40设于分拣车本体20的顶部。
运载轮组30用于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整体的移动行走,使得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可以由一个位置到达另一个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运载轮组30具有多个车轮310,多个车轮310分设在分拣车本体20底部的前、后、左、右四侧边缘。多个车轮310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整体移动行走的同时为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提供均匀的支撑,使得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移动行走过程中更加平稳,整体稳定性更好。
还需要说明的是,运载轮组30还具有与车轮310驱动连接的车轮驱动部(图中未示出),车轮驱动部为马达驱动结构。车轮驱动部为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移动行走提供动力。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运载轮组30的车轮310为万向轮,万向轮与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的四向自动卸货配合使用,使得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行走移动灵活,卸货灵活,且整体上适应性好,场地空间利用率高,货物分拣效率高。比如,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在运输货物过程中,在需要改变前进方向时,只需要调整万向轮的方向即可,不需要通过转动整个车身,也不需要大片空间进行转向掉头。此外,当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到达卸货地点时,不需要适应卸货地点而进行转向、掉头,根据卸货地点选择相应的一个卸货方向进行卸货即可,节省卸货时间和空间;而且对卸货地点的限制少,因而场地的空间利用率得到提高。
以下对货物卸载机构40的结构及其连接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货物卸载机构40包括:基座410、翻转式货斗420及四向翻转驱动装置430。基座410设置在分拣车本体20上。四向翻转驱动装置430设置在基座410上。翻转式货斗420与四向翻转驱动装置430驱动连接。具体的,翻转式货斗420为四方形盘体结构。
如图3所示,具体的,四向翻转驱动装置430包括支撑架100、球形调整件200及两个翻转组件300。支撑架100设置在基座410上。球形调整件200与翻转式货斗420连接。两个翻转组件300分别转动设置在支撑架100上,且两个翻转组件300的翻转方向相互垂直。具体的,支撑架100为“L”型墙面结构。两个翻转组件300分别一一对应设置在支撑架100相互垂直的两个墙面上,以使得两个翻转组件300的翻转方向相互垂直。且,“L”型墙面结构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使得支撑架100为球形调整件200及翻转组件300提供稳定的支撑,从而间接为翻转式货斗420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
如图3及图4所示,具体的,翻转组件300包括:丝杠400、换向连接件500、连杆600及转轴700。丝杠400与换向连接件500连接,连杆600还与球形调整件200连接,转轴700转动设在支撑架100上,换向连接件500和连杆600通过转轴700同轴连接。且,换向连接件500开设有通孔510,转轴700穿设于通孔510中。具体的,丝杠400包括:驱动部530、传动杆540、滑块550及凸柱560。驱动部530与传动杆540驱动连接,滑块550滑动设置在传动杆540上,凸柱560设置在滑块550上(如图6所示)。换向连接件500还开设有贯穿槽520(如图5所示),凸柱560活动穿设在贯穿槽520中。
如图3所示,具体的,连杆600为“L”型杆状结构。连杆600的一端与球形调整件200连接,另一端与转轴700连接,即连杆600通过转轴700转动设置在支撑架100上,且通过转轴700与换向连接件500连接。这样,驱动部530驱动传动杆540转动从而带动滑块550沿传动杆540滑动,滑块550沿传动杆540滑动的同时带动换向连接件500以通孔510的中心为中心摆动,换向连接件500摆动的同时带动连杆600以通孔510的中心为中心转动,连杆600转动的同时带动球形调整件200以球形调整件200的球形为中心转动。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翻转组件300带动球形调整件200以球形调整件200的球形为中心转动的方向是相互垂直的。因此,球形调整件200带动翻转式货斗420朝相互垂直的方向翻转,故而形成四向翻转,实现四向自动卸货。
如图3所示,具体的,球形调整件200具有连接部800,连接部800与翻转式货斗420连接,且连接部800与翻转式货斗420连接的连接面900为四边形平面结构。这样,连接部800为翻转式货斗420提供更加平稳的支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稳定性好。
以下对货物卸载机构4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中,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可进行四个方向的货物卸载;为了更好地进行说明,现对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进行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指定;当然,对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方向指定并不是唯一的,此处仅以其中一种方向指定方式进行说明;
当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运输货物到达卸货地点时,此时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需要进行自动卸货;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货物卸载机构40的工作原理,如图3及图4所示,将两个翻转组件300分别命名为第一翻转组件610和第二翻转组件710。其中,第一翻转组件610靠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左侧,第二翻转组件710靠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后端。第一翻转组件610包括:第一丝杠611、第一换向连接件612、第一连杆613及第一转轴614。第一丝杠611包括:第一驱动部531、第一传动杆532、第一滑块533及第一凸柱(图未示)。第二翻转组件710包括:第二丝杠711、第二换向连接件712、第二连杆713及第二转轴714。第二丝杠711包括:第二驱动部535、第二传动杆536、第二滑块537及第二凸柱(图未示)。
若接货的箱子在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前端,则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需要向前端翻转卸货;
如图2所示,此时,第一翻转组件610进行翻转工作;第一驱动部531驱动第一传动杆532转动(如此时第一传动杆532正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滑块533沿第一传动杆532向远离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前端方向滑动;此时,第一滑块550通过第一凸柱带动第一换向连接件500向远离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前端方向摆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613沿靠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前端方向转动;此时,球形调整件200沿靠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前端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翻转式货斗420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前端翻转,实现货物从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前端下落至接货的箱子中;
若接货的箱子在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后端,则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需要向后端翻转卸货;
此时,第一翻转组件610进行翻转工作(此时第一传动杆532反向转动);第一丝杠611的第一滑块533沿第一传动杆532向远离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后端方向滑动;此时,第一滑块533带动第一换向连接件612向远离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后端方向摆动,从而带动第一连杆613沿靠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后端方向转动;此时,球形调整件200沿靠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后端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翻转式货斗420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后端翻转,实现货物从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后端下落至接货的箱子中;需要说明的是,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向后端翻转卸货与向前端翻转卸货的工作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若接货的箱子在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左侧,则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需要向左侧翻转卸货;
如图1所示,此时,第二翻转组件710进行翻转工作;第二驱动部535驱动第二传动杆536转动(如此时第二传动杆536正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滑块537沿第二传动杆536向远离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左侧方向滑动;此时,第二滑块537通过第二凸柱带动第二换向连接件712向远离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左侧方向摆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713沿靠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左侧方向转动;此时,球形调整件200沿靠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左侧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翻转式货斗420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左侧翻转,实现货物从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左侧下落至接货的箱子中;
若接货的箱子在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右侧,则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需要向右侧翻转卸货;
此时,第二翻转组件710进行翻转工作(此时第二传动杆536反向转动);第二丝杠711的第二滑块537沿第二传动杆536向远离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右侧方向滑动;此时,第二滑块537带动第二换向连接件712向远离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右侧方向摆动,从而带动第二连杆713沿靠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右侧方向转动;此时,球形调整件200沿靠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右侧方向转动,从而带动翻转式货斗420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右侧翻转,实现货物从向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的右侧下落至接货的箱子中;需要说明的是,实现四向自动卸货的快递分拣运输车10向右侧翻转卸货与向左侧翻转卸货的工作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中,翻转式货斗420的边缘环绕设有四条阻挡边401。通过设置阻挡边401,可以防止翻转式货斗420上的货物在运输的过程中发生掉落,提高了对货物运输的稳定性。然而,在翻转式货斗420对货物进行翻转式卸货的过程中,阻挡边401又会对货物起到阻碍,受制于阻挡边401的阻碍,便不能顺畅的对货物进行卸载。可见,阻挡边401的设置具有两面性。为此,需要对翻转式货斗420的结构作进一步优化设计,使得货物不会受制于阻挡边401而难以卸载。
如图7所示,翻转式货斗420包括:货斗本体421、前端翻转随动板422、后端翻转随动板423、左侧翻转随动板424及右侧翻转随动板425。前端翻转随动板422、后端翻转随动板423、左侧翻转随动板424及右侧翻转随动板425依次设置在货斗本体421的前、后、左、右四侧的边缘。货斗本体421四侧的边缘分别开设有前端通孔426、后端通孔427、左侧通孔428和右侧通孔429。如图1及图2所示,基座410上设有前端顶升块411、后端顶升块412、左侧顶升块413和右侧顶升块414。前端顶升块411与前端翻转随动板422对应,后端顶升块412与后端翻转随动板423对应,左侧顶升块413与左侧翻转随动板424对应,右侧顶升块414与右侧翻转随动板425对应。
以下对翻转式货斗42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请一并参考图1、图2及图7):
当翻转式货斗420往前端翻转的过程中,前端顶升块411会穿过前端通孔426并压持在前端翻转随动板422上,这样,前端翻转随动板422受到前端顶升块411顶升作用力,前端翻转随动板422绕货斗本体421转动一个角度,于是,发生转动的前端翻转随动板422填补了货斗本体421与阻挡边401之间的高度差,这样,货斗本体421上的货物可以通过前端翻转随动板422而不受阻挡边401阻碍地进行卸载,从而提高了货物卸载的顺畅性;当货物卸载完毕,翻转式货斗420进行复位时,前端翻转随动板422与前端顶升块411分离,前端顶升块411不再对前端翻转随动板422施力;此时,前端翻转随动板422在其自身重力做作用自行复位,而不需要另外增设复位机构(如复位弹簧等)进行复位;前端翻转随动板422回复至与其对应的阻挡边401平行的状态,确保前端翻转随动板422不影响翻转式货斗420装载货物;
同理的,当翻转式货斗420往后端翻转的过程中,后端翻转随动板423也同样填补了货斗本体421与阻挡边401之间的高度差,使得货物可以顺畅的进行卸载;当货物卸载完毕,翻转式货斗420进行复位时,后端翻转随动板423在其自身重力做作用自行复位;
同理的,当翻转式货斗420往左侧翻转的过程中,左侧翻转随动板424也同样填补了货斗本体421与阻挡边401之间的高度差,使得货物可以顺畅的进行卸载;当货物卸载完毕,翻转式货斗420进行复位时,左侧翻转随动板424在其自身重力做作用自行复位;
同理的,当翻转式货斗420往右侧翻转的过程中,右侧翻转随动板425也同样填补了货斗本体421与阻挡边401之间的高度差,使得货物可以顺畅的进行卸载;当货物卸载完毕,翻转式货斗420进行复位时,右侧翻转随动板425在其自身重力做作用自行复位。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