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2372A - 车辆差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差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22372A
CN111322372A CN201911148493.2A CN201911148493A CN111322372A CN 111322372 A CN111322372 A CN 111322372A CN 201911148493 A CN201911148493 A CN 201911148493A CN 111322372 A CN111322372 A CN 1113223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ical gear
gear
pinion
axial
outer hel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84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鹤
吉滨知生
浅见健二
李松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TE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TE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TEKT Corp filed Critical JTEK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22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2237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0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0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 F16H48/11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having intermeshing planet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20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 F16H48/28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self-locking gears or self-braking gears
    • F16H48/285Arrangements for suppressing or influencing the differential action, e.g. locking devices using self-locking gears or self-braking gears with self-braking intermeshing gears having parallel axes and having worms or helical teet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8/00Differential gearings
    • F16H48/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48/10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 F16H2048/106Differential gearings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with orbital spur gears characterised by two sun ge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车辆差动装置包括多个小齿轮组(5)。每一个小齿轮组(5)包括:第一小齿轮,被构造成与第一外斜齿轮(32)啮合;和多个第二小齿轮,被构造成与第二外斜齿轮(42)啮合。第一小齿轮一体地包括:轴向一端侧齿轮部,被构造成与第一外斜齿轮(32)啮合;和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被构造成与第二小齿轮啮合。第二小齿轮被构造成在第二外斜齿轮(42)的周向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位置处与第二外斜齿轮(42)啮合,且第一小齿轮的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被构造成在比第二外斜齿轮(4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与第二小齿轮啮合。

Description

车辆差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差动装置,其能够将输入驱动力分配到一对输出轴,同时允许它们差动旋转。
背景技术
车辆差动装置包括: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多个小齿轮组、外壳以及垫圈,该车辆差动装置能够在允许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的差动旋转的同时将输入驱动力分配到所述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分别与左驱动轴和右驱动轴一体旋转。每一个小齿轮组包括平行于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设置的一对小齿轮,使得所述小齿轮彼此啮合。外壳保持所述多个小齿轮组中的每一个小齿轮,使得每一个小齿轮是可旋转的。垫圈被设置成面对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的轴向端面。在这种差动装置中,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以及所述多个小齿轮中的每一个小齿轮具有斜齿(扭转齿)。通过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的斜齿与所述多个小齿轮的每一个小齿轮的斜齿彼此啮合,在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以及相应小齿轮中产生轴向推力。由推力产生的摩擦阻力限制了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之间的差动旋转,从而抑制了车辆的车轮的打滑,起差动限制力的作用,使得当车辆在例如崎岖的道路上行驶时,能够提高行驶性能。
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了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布特开2009-197976(JP2009-197976A)中描述的差动装置作为能够减小尺寸的差动装置。在该差动装置中,一对小齿轮中的一个小齿轮具有大直径齿轮部和小直径齿轮部,两者具有不同的节圆直径。大直径齿轮部与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中的左侧齿轮啮合,并且小直径齿轮部与右侧齿轮的外周侧上的另一个小齿轮啮合。另一小齿轮的一部分在其周向方向上与一个小齿轮的小直径齿轮部啮合,并且另一小齿轮的另一部分在其周向方向上与右侧齿轮啮合。
发明内容
在JP 2009-197976 A中所述的差动装置中,根据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的相对旋转方向,一个小齿轮的小直径齿轮部接收朝向右侧齿轮的径向力。因此,如JP 2009-197976A的图2和图3中由附图标记20F表示的,需要在外壳(差动器壳体)中形成齿轮支撑部,使得该齿轮支撑部介于一个小齿轮的小直径齿轮部和右侧齿轮之间。因而,这增加了加工差动器壳体的工时。另外,另一小齿轮在周向方向上与一个小齿轮的小直径齿轮部和右侧齿轮(即,在两个位置处)啮合。因而,当传递驱动力时,在另一小齿轮上施加了较大载荷,并且这限制了另一小齿轮的尺寸减小的可能性。
此外,如果为了减小装置的尺寸而减小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的直径,则右侧齿轮和左侧齿轮与垫圈之间的摩擦滑动直径减小,使得难以产生较大的差动限制力。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差动装置,其能够在抑制加工工时的增加和差动限制力的降低的同时减小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被构造成将车辆的驱动力分配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的车辆差动装置包括第一内斜齿轮、第一外斜齿轮、第二内斜齿轮、第二外斜齿轮、外壳、摩擦构件以及多个小齿轮组。所述第一内斜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一体地旋转,并且所述第一内斜齿轮在所述第一内斜齿轮的外周表面上具有外周斜齿。所述第一外斜齿轮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斜齿轮的外周上,并且所述第一外斜齿轮在所述第一外斜齿轮的内周表面上具有内周斜齿。所述第一外斜齿轮的所述内周斜齿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内斜齿轮的所述外周斜齿啮合。所述第二内斜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输出轴一体地旋转,并且所述第二内斜齿轮在所述第二内斜齿轮的外周表面上具有外周斜齿。所述第二外斜齿轮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内斜齿轮的外周上,并且所述第二外斜齿轮在所述第二外斜齿轮的内周表面上具有内周斜齿。所述第二外斜齿轮的所述内周斜齿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内斜齿轮的所述外周斜齿啮合。所述外壳被构造成容纳所述第一外斜齿轮和所述第二外斜齿轮。所述摩擦构件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斜齿轮和所述第二外斜齿轮之间。所述多个小齿轮组被保持在所述外壳中。所述多个小齿轮组中的每一个小齿轮组包括:第一小齿轮,所述第一小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外斜齿轮啮合;和多个第二小齿轮,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外斜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小齿轮一体地包括:轴向一端侧齿轮部,所述轴向一端侧齿轮部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外斜齿轮啮合;和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所述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被构造成与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啮合。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外斜齿轮的周向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外斜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小齿轮的所述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被构造成在比所述第二外斜齿轮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与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啮合。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车辆差动装置中,该车辆差动装置能够在抑制加工工时的增加和差动限制力的降低的同时减小尺寸。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车辆差动装置中,外壳可具有多个凹进配合部。摩擦构件可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环状板形状,并且所述主体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外斜齿轮的轴向端表面和所述第二外斜齿轮的轴向端表面抵靠所述主体部;和多个配合突起,所述多个配合突起从所述主体部沿径向向外突出。所述摩擦构件的所述多个配合突起可以被配合到所述外壳的所述多个凹进配合部上,使得阻止所述摩擦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车辆差动装置中,摩擦构件可具有多个抵接突起,所述多个抵接突起从所述主体部沿径向向外突出,并且所述多个抵接突起被设置在所述多个配合突起之间。所述摩擦构件的所述多个抵接突起可以抵靠所述外壳的内周表面,使得所述摩擦构件相对于所述外壳在径向方向上定位。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车辆差动装置中,所述第二外斜齿轮的节圆直径可以小于所述第一外斜齿轮的节圆直径。
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形态的车辆差动装置中,所述第一小齿轮和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可以在所述第一小齿轮和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的外周表面上具有斜齿。在所述第一小齿轮中,所述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的节圆直径可以小于所述轴向一端侧齿轮部的节圆直径,并且所述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中的齿轨迹的扭转角可以小于所述轴向一端侧齿轮部中的齿轨迹的扭转角。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示例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差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2是差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单独示出第一小齿轮的侧视图;
图4A是示出中心垫圈和第一外壳构件的透视图;并且
图4B是在轴向方向上观察的中心垫圈和第一外壳构件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将参考图1至图4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注意,下文所述的实施例被表示为适合于实现本发明的具体示例。尽管一些部分例证了在技术上优选的各种技术事项,但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所述特定示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差动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该差动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安装在车辆上的差动装置1被用于将从齿圈10输入的驱动力(扭矩)从车辆的驱动源(诸如发动机)分配到第一输出轴11和第二输出轴12,同时允许它们差动旋转。在图1中,齿圈10以及第一输出轴11和第二输出轴12由虚拟线(双点划线)表示。在图2中,由箭头A1表示当车辆向前行进时的差动装置1的旋转方向,箭头A2表示车辆后退时的差动装置1的旋转方向。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了第一输出轴11和第二输出轴12用作分别连接到右轮和左轮的驱动轴的情况。然而,差动装置1可被安装在四轮驱动车辆上,以被用作将驱动力分配到前传动轴和后传动轴的中央差动器。
差动装置1包括外壳2、第一和第二斜齿轮对3和4、多个小齿轮组5、中心垫圈6、第一和第二侧垫圈71和72以及间隙调节垫片73。外壳2与齿圈10一起绕旋转轴线O旋转。第一和第二斜齿轮对3和4被容纳在外壳2中,并沿着旋转轴线O并排设置。所述多个小齿轮组5被保持在外壳2中。中心垫圈6被设置在第一斜齿轮对3和第二斜齿轮对4之间,并且用作摩擦构件。第一和第二侧垫圈71和72被设置成使得第一和第二斜齿轮对3和4被夹在中心垫圈6与第一和第二侧垫圈71和72之间。下面,平行于旋转轴线O的方向被称为轴向方向。阻止中心垫圈6以及第一和第二侧垫圈71和72相对于外壳2旋转。
第一斜齿轮对3包括:第一内斜齿轮31,其与第一输出轴11一体地旋转;以及第一外斜齿轮32,其被设置在第一内斜齿轮31的外周上。用于与第一输出轴11连接的花键齿311被形成在第一内斜齿轮31的内周表面上,并且外周斜齿312被形成在第一内斜齿轮31的外周表面上。内周斜齿321被形成在第一外斜齿轮32的内周表面上,并且外周斜齿322被形成在第一外斜齿轮32的外周表面上。
第一内斜齿轮31的外周斜齿312和第一外斜齿轮32的内周斜齿321彼此啮合。当扭矩被从第一外斜齿轮32传递到第一内斜齿轮31时,轴向推力由于扭矩传递而作用在第一内斜齿轮31上,并且反作用于轴向推力的推力作用在第一外斜齿轮32上。
如图2中所示,第一外斜齿轮32的外周斜齿322的齿轨迹的扭转方向和第一内斜齿轮31的外周斜齿312的齿轨迹的扭转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斜齿轮32的内周斜齿321和第一内斜齿轮31的外周斜齿312的齿轨迹的扭转方向被设定成使得当车辆向前行驶时,第一外斜齿轮32被压向中心垫圈6,并且第一内斜齿轮31被压向第一侧垫圈71。相反,当车辆向后移动时,第一外斜齿轮32被压向第一侧垫圈71,并且第一内斜齿轮31被压向中心垫圈6。
第二斜齿轮对4包括:第二内斜齿轮41,其与第二输出轴12一体地旋转;以及第二外斜齿轮42,其被设置在第二内斜齿轮41的外周上。用于与第二输出轴12连接的花键齿411被形成在第二内斜齿轮41的内周表面上,并且外周斜齿412被形成在第二内斜齿轮41的外周表面上。内周斜齿421被形成在第二外斜齿轮42的内周表面上,并且外周斜齿422被形成在第二外斜齿轮42的外周表面上。
第二内斜齿轮41的外周斜齿412和第二外斜齿轮42的内周斜齿421彼此啮合。当扭矩被从第二外斜齿轮42传递到第二内斜齿轮41时,轴向推力由于扭矩传递而作用在第二内斜齿轮41上,并且反作用于轴向推力的推力作用在第二外斜齿轮42上。
第二外斜齿轮42的外周斜齿422的齿轨迹的扭转方向和第二内斜齿轮41的外周斜齿412的齿轨迹的扭转方向是彼此相反的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斜齿轮42的内周斜齿421和第二内斜齿轮41的外周斜齿412的齿轨迹的扭转方向被设定成使得当车辆向前行驶时,第二外斜齿轮42被压向中心垫圈6,并且第二内斜齿轮41被压向第二侧垫圈72。相反,当车辆向后移动时,第二外斜齿轮42被压向第二侧垫圈72,并且第二内斜齿轮41被压向中心垫圈6。
第二外斜齿轮42的节圆直径P42(参见图2)小于第一外斜齿轮32的节圆直径P32(参见图2)。第一外斜齿轮32的外周斜齿322的齿轨迹的扭转方向和第二内斜齿轮42的外周斜齿422的齿轨迹的扭转方向彼此相反。
所述多个小齿轮组5中的每一个小齿轮组由一个第一小齿轮51和两个第二小齿轮52构成。第一小齿轮51一体地包括:轴向一端侧齿轮部511,其与第一外斜齿轮32啮合;以及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其与两个第二小齿轮52啮合。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52在与第一小齿轮51的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啮合的同时与第二外斜齿轮42啮合。
第一小齿轮51的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在第二外斜齿轮42沿径向向外的位置处与两个第二小齿轮52啮合。在第一小齿轮51的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和第二外斜齿轮42之间形成有空间,并且用于支撑该第一小齿轮51的支撑部未被设置在该空间中。通过第一小齿轮51与两个第二小齿轮52的啮合,抑制了第一小齿轮51在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接近第二外斜齿轮42的方向上的倾斜。两个第二小齿轮52在第二外斜齿轮42的周向方向上彼此分开的位置处与第二外斜齿轮42啮合。
图3是单独示出第一小齿轮51的侧视图。第一小齿轮51在其外周表面上具有以螺旋形状形成的六个斜齿513。所述斜齿513中的每一个斜齿具有齿轨迹513a和齿槽513b,所述齿轨迹513a和齿槽513b在轴向一端侧齿轮部511和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上连续形成。所述斜齿513中的每一个斜齿的齿顶表面513c在第一小齿轮51的周向方向上具有预定宽度。
轴向一端侧齿轮部511的外径比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的外径大。当将轴向一端侧齿轮部511的节圆直径称为P1,并且将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的节圆直径称为P2时,P1大于P2,并且P1与P2之比(P1/P2)例如为1.05至1.15。在图3中所示的示例中,该比率被设定成大约1.1。当将轴向一端侧齿轮部511中的齿轨迹513a的扭转角称为θ1,并且将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中的齿轨迹513a的扭转角称为θ2时,θ1大于θ2,并且θ1与θ2的比率例如与轴向一端侧齿轮部511和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的节圆直径之比相同。
在第一小齿轮51的中央部510中,节圆直径和扭转角从轴向一端侧齿轮部511的节圆直径和扭转角逐渐减小到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的节圆直径和扭转角,使得应力不集中在中央部510中。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52中的每一个第二小齿轮具有六个斜齿521,所述六个斜齿521与第一小齿轮51的轴向另一端侧小齿轮部512的斜齿513啮合,并且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52中的每一个第二小齿轮的节圆直径等于P2,并且其扭转角等于θ2
如上所述,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的节圆直径P2小于轴向一端侧齿轮部511的节圆直径P2,并且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的齿轨迹的扭转角θ2小于轴向一端侧齿轮部511的齿轨迹的扭转角θ1。因而,当第一斜齿轮对3比第二斜齿轮对4旋转地快时(例如,当车辆右转时)的TBR(扭矩偏差率)与当第二斜齿轮对4比第一斜齿轮对3旋转地快时(例如,当车辆左转时)的TBR(扭矩偏差率)平衡。
即,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斜齿轮32的节圆直径P32比第二外斜齿轮42的节圆直径P42大。如果轴向一端侧齿轮部511的齿轨迹的扭转角θ1与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的齿轨迹的扭转角θ2相等,则第一外斜齿轮32和第二外斜齿轮42之间的直径差引起差动限制力的偏差,这种偏差限制了第一外斜齿轮32和第二外斜齿轮42在车辆的右转和左转之间的差动旋转。然而,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如上所述地构成第一小齿轮51,因此抑制了TBR的这种不平衡。
外壳2包括:第一外壳构件21,其具有有底圆筒形状;以及第二外壳构件22,其在开口侧上被固定到第一外壳构件21的一部分。第一外壳构件21容纳第一和第二斜齿轮对3和4。第一外壳构件21具有用作小齿轮容纳空间的钻孔20,用于保持第一小齿轮51和两个第二小齿轮52。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中所示,由于差动装置1具有四个小齿轮组5,所以在第一外壳构件21中形成有四个钻孔20。
在每一个钻孔20中,容纳第一小齿轮51的第一容纳空间201和容纳两个第二小齿轮52的两个第二容纳空间202彼此连通。在每一个钻孔20的在第一外壳构件21的周向方向上的两端处形成所述两个第二收容空间202。第一收容空间201被形成在两个第二收容空间202之间。第一容纳空间201和两个第二容纳空间202在第一外壳构件21的开口侧的端部处开口。
当第一小齿轮51在钻孔20内旋转时,第一小齿轮51的斜齿513的齿顶表面513c在第一容纳空间201的内表面201a上滑动。此外,当第二小齿轮52在钻孔20内旋转时,第二小齿轮52的斜齿521的齿顶表面521c在第二容纳空间202的内表面202a上滑动。由于滑动而分别在第一小齿轮51的齿顶表面513c和多个第二小齿轮52的齿顶表面521c上产生的摩擦力用作差动限制力,其限制了第一输出轴11和第二输出轴12之间的差动旋转。
第一外壳构件21一体地包括:圆筒部211,其具有四个钻孔20;底部212,其从圆筒部211的一个端部向内突出;凸缘部213,其从圆筒部211的另一端部向外突出;以及管部214,其在轴向方向上从底部212的中央部突出,并且第一输出轴11插入该管部214中。在管部214的内表面上形成有用于允许润滑油流动的油槽214a。
第一容纳空间201和第二容纳空间202在圆筒部211的轴向方向上从第一外壳构件21的开口侧上的端部朝向底部212延伸。第二容纳空间202的轴向长度短于第一容纳空间201的轴向长度。底部212具有油孔212a,该油孔212a用于使润滑油在第一容纳空间201与外壳2的外部之间循环。
在第一外壳构件21的圆筒部211的中心部处,在轴向方向上并排地形成第一中空部203和第二中空部204,该第一中空部203用作用于容纳第一斜齿轮对3的容纳空间,该第二中空部204用作用于容纳第二斜齿轮对4的容纳空间。第一中空部203被设置在第一外壳构件21的深侧(底部212侧)上,并且第二中空部204被设置在第一外壳构件21的开口侧上。第一中空部203与钻孔20的第一容纳空间201连通,并且不与第二容纳空间202连通。第二中空部204与钻孔20的第一容纳空间201和第二容纳空间202连通。第一侧垫圈71被设置在第一内斜齿轮31和第一外壳构件21的底部212之间。
第二外壳构件22一体地包括:环状板部221,其在第一外壳构件21的开口侧上封闭每一个钻孔20的一端;凸缘部222,其抵靠第一外壳构件21的凸缘部213;以及管部223,其在轴向方向上从环状板部221突出,并插入有第二输出轴12。在管部223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允许润滑油流动的油槽223a。第二侧垫圈72被设置在第二内斜齿轮41与第二外壳构件22的环状板部221之间。使润滑油循环的油孔221a在环状板部221上形成,以便在轴向方向上穿透环状板部221。
第一外壳构件21的凸缘部213和第二外壳构件22的凸缘部222通过多个螺栓23紧固。外壳2通过轴承(未示出)以可旋转方式被支撑在差动器支架上,以便绕旋转轴线O旋转。螺栓插入孔213a和222a分别形成在第一外壳构件21的凸缘部213和第二外壳构件22的凸缘222中。用于将齿圈10固定到外壳构件21和22的螺栓100的轴部穿过螺栓插入孔213a和222a插入。
图4A是示出中心垫圈6和第一外壳构件21的透视图,并且图4B是在轴向方向上观察的中心垫圈6和第一外壳构件21的结构图。
中心垫圈6被设置在第一外斜齿轮32和第二外斜齿轮42之间。中心垫圈6一体地包括:环状板状主体部61;多个配合突起62;以及多个抵接突起63。当车辆向前行驶时,第一外斜齿轮32轴向端表面32a和第二外斜齿轮42的轴向端表面42a分别抵靠主体部61。多个配合突起62和抵接突起63从主体部61沿径向向外突出。主体部61在其中心部处具有通孔610。
第一外壳构件21具有多个凹进配合部215,中心垫圈6的多个配合突起62分别被配合在所述多个凹进配合部215中。在本实施例中,中心垫圈6具有四个配合突起62,并且在第一外壳构件21中形成相同数目的多个凹进配合部215。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凹进的配合部215在轴向方向上从第二容纳空间202的底表面202b凹进。通过将多个配合突起62配合到多个凹进配合部215中,阻止了中心垫圈6相对于外壳2旋转。
中心垫圈6的抵接突起63在主体部61的周向方向上被设置在多个配合突起62之间。抵接突起63的远端表面63a被形成为圆弧形状,其曲率与第一外壳构件21的第一中空部203的内周表面203a的曲率一致。通过使中心垫圈6的抵接突起63抵靠第一中空部203的内周表面203a,该中心垫圈6相对于外壳2在径向方向上定位。
虽然未示出,但是第一外斜齿轮32和第二外斜齿轮42可以包括环状突起,该环状突起沿径向向内突出,并且该环状突起被设置在中心垫圈6侧的一端处。在这种情况下,中心垫圈6的主体部61的一部分可被设置在第一外斜齿轮32的环状突起和第二外斜齿轮42的环状突起之间。此外,虽然未示出,但是通孔610的内径可小于第一外斜齿轮32的形成第一外斜齿轮32的环状突起的部分的内径,并且小于第二外斜齿轮42的形成第二外斜齿轮42的环状突起的部分的内径。由此,例如,与第一外斜齿轮32和第二外斜齿轮42不具有环状突起的情况相比,中心垫圈6与第一外斜齿轮32的轴向端表面32a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中心垫圈6与第二外斜齿轮42的轴向端表面42a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并且抑制了轴向端表面32a和42a的磨损。
差动装置1的操作
当外壳2通过从齿圈10输入的驱动力旋转时,该驱动力被传递到由第一外壳构件21的圆筒部211保持的多个小齿轮组5,并从第一小齿轮51分配到第一外斜齿轮32,并从多个第二小齿轮52分配到第二外斜齿轮42。然后,驱动力经由第一内斜齿轮31从第一外斜齿轮32输出到第一输出轴11,并且经由第二内斜齿轮41从第二外斜齿轮42输出到第二输出轴12。
当车辆向前行驶时,第一外斜齿轮32通过与第一小齿轮51啮合并且还通过与第一内斜齿轮31啮合来接收朝向中心垫圈6的推力。由于该推力,在第一外斜齿轮32的轴向端表面32a与中心垫圈6之间产生摩擦力。此外,第一内斜齿轮31通过与第一外斜齿轮32啮合来接收朝向第一侧垫圈71的推力,并且因而,在第一内斜齿轮31的轴向端表面31a与第一侧垫圈71之间产生摩擦力。
类似地,第二外斜齿轮42通过与多个第二小齿轮52啮合并且还通过与第二内斜齿轮41啮合来接收朝向中心垫圈6的推力。由于该推力,在第二外斜齿轮42的轴向端表面42a和中心垫圈6之间产生摩擦力。此外,第二内斜齿轮41通过与第二外斜齿轮42啮合来接收朝向第二侧垫圈72的推力,并且因而在第二内斜齿轮41的轴向端表面41a与第二侧垫圈72之间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用作差动限制力,其限制第一输出轴11和第二输出轴12之间的差动旋转。因而抑制了左轮和右轮的打滑,并且改善了在崎岖道路上行驶时的行驶性能。
实施例的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由于由第一外斜齿轮32与第一内斜齿轮31之间的啮合而产生的推力以及由第二外斜齿轮42与第二内斜齿轮41之间的啮而所产生的推力,当车辆向前行驶时的差动限制力增大。
此外,由于第一小齿轮51和多个第二小齿轮52在第二外斜齿轮42的外周侧上彼此啮合,所以能够减小差动装置在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另外,由于两个第二小齿轮52与一个第一小齿轮51啮合,因此能够减小在驱动力的传递期间施加在每一个第二小齿轮52上的载荷,并且能够减小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52的大小。
更进一步,能够避免第一小齿轮51和第二外斜齿轮42之间的干涉,同时消除对与JP 2009-197976 A中所述的差动装置中所需的齿轮支撑部20F相对应的构造(介于第一小齿轮51和第二外斜齿轮42之间的构件)的需要。因而,能够抑制用于加工外壳2的工时的增加。
附录
虽然已经基于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实施例不限制根据权利要求的本发明。应注意,在实施例中所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对于本发明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不是必需的。
此外,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适当地变型。例如,在上述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差动装置1包括四个小齿轮组5的情况,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差动装置1可以具有两个、三个或五个或更多个小齿轮组5。
只要能够避免第一小齿轮51和第二外斜齿轮42之间的干涉,第二外斜齿轮42的节圆直径可以与第一外斜齿轮32的节圆直径相同。另外,第一小齿轮51的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512的节圆直径可以与第一小齿轮51的轴向一端侧齿轮部511的节圆直径相同。

Claims (5)

1.一种车辆差动装置,所述车辆差动装置被构造成将车辆的驱动力分配到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车辆差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内斜齿轮(31),所述第一内斜齿轮(31)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输出轴一体地旋转,并且所述第一内斜齿轮(31)在所述第一内斜齿轮(31)的外周表面上具有外周斜齿;
第一外斜齿轮(32),所述第一外斜齿轮(32)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内斜齿轮(31)的外周上,并且所述第一外斜齿轮(32)在所述第一外斜齿轮(32)的内周表面上具有内周斜齿,所述第一外斜齿轮(32)的所述内周斜齿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内斜齿轮(31)的所述外周斜齿啮合;
第二内斜齿轮(41),所述第二内斜齿轮(41)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输出轴一体地旋转,并且所述第二内斜齿轮(41)在所述第二内斜齿轮(41)的外周表面上具有外周斜齿;
第二外斜齿轮(42),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内斜齿轮(41)的外周上,并且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在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的内周表面上具有内周斜齿,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的所述内周斜齿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内斜齿轮(41)的所述外周斜齿啮合;
外壳(2),所述外壳(2)被构造成容纳所述第一外斜齿轮(32)和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
摩擦构件(6),所述摩擦构件(6)被设置在所述第一外斜齿轮(32)和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之间;以及
多个小齿轮组(5),所述多个小齿轮组(5)被保持在所述外壳(2)中,所述多个小齿轮组(5)中的每一个小齿轮组(5)包括
第一小齿轮,所述第一小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外斜齿轮(32)啮合;和
多个第二小齿轮,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啮合,所述第一小齿轮一体地包括
轴向一端侧齿轮部,所述轴向一端侧齿轮部被构造成与所述第一外斜齿轮(32)啮合;和
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所述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被构造成与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啮合,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的周向方向上彼此分离的位置处与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啮合,并且所述第一小齿轮的所述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被构造成在比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与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2)具有多个凹进配合部;
所述摩擦构件(6)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环状板形状,并且所述主体部被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外斜齿轮(32)的轴向端表面和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的轴向端表面抵靠所述主体部;和
多个配合突起,所述多个配合突起从所述主体部沿径向向外突出;并且
所述摩擦构件(6)的所述多个配合突起被配合到所述外壳(2)的所述多个凹进配合部上,使得阻止所述摩擦构件(6)相对于所述外壳(2)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摩擦构件(6)具有多个抵接突起,所述多个抵接突起从所述主体部沿径向向外突出,并且所述多个抵接突起被设置在所述多个配合突起之间;并且
所述摩擦构件(6)的所述多个抵接突起抵靠所述外壳(2)的内周表面,使得所述摩擦构件(6)相对于所述外壳(2)在径向方向上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斜齿轮(42)的节圆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外斜齿轮(32)的节圆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差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小齿轮和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在所述第一小齿轮和所述多个第二小齿轮的外周表面上具有斜齿;并且
在所述第一小齿轮中,所述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的节圆直径小于所述轴向一端侧齿轮部的节圆直径,并且所述轴向另一端侧齿轮部中的齿轨迹的扭转角小于所述轴向一端侧齿轮部中的齿轨迹的扭转角。
CN201911148493.2A 2018-11-29 2019-11-21 车辆差动装置 Pending CN11132237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4117 2018-11-29
JP2018-224117 2018-11-29
JP2019050718A JP7314548B2 (ja) 2018-11-29 2019-03-19 車両用差動装置
JP2019-050718 2019-03-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22372A true CN111322372A (zh) 2020-06-23

Family

ID=71085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8493.2A Pending CN111322372A (zh) 2018-11-29 2019-11-21 车辆差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314548B2 (zh)
CN (1) CN111322372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71449A1 (en) * 2020-09-21 2022-03-23 Volvo Car Corporation Differential gea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112178152B (zh) * 2020-10-16 2023-02-21 魏家斌 斜齿轮差速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3373A (ja) * 1993-03-24 1994-11-25 Zexel Gleason Usa Inc 差動歯車装置
JPH07332466A (ja) * 1994-04-06 1995-12-22 Zexel Corp トルク分配型差動歯車装置
EP1039163A2 (de) * 1998-11-04 2000-09-27 Teunis Karel Van Ee Tretauto mit Freilaufkupplung
JP2006283780A (ja) * 2005-03-31 2006-10-19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US20090215576A1 (en) * 2008-02-25 2009-08-27 Jtekt Corporation Gear and differential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for vehicle
CN103671813A (zh) * 2012-09-14 2014-03-26 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圆柱齿轮式差速器传动装置
CN106555854A (zh) * 2015-09-25 2017-04-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6870687A (zh) * 2015-09-17 2017-06-20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差动装置
CN107061672A (zh) * 2015-12-16 2017-08-18 源捷公司 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
CN107120407A (zh) * 2016-02-24 2017-09-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扭矩矢量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4851A (ja) * 1996-12-27 1998-07-14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H10227348A (ja) * 1997-02-14 1998-08-25 Zexel:Kk 平行軸差動歯車装置
JP6323373B2 (ja) 2015-03-25 2018-05-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貯湯式給湯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3373A (ja) * 1993-03-24 1994-11-25 Zexel Gleason Usa Inc 差動歯車装置
JPH07332466A (ja) * 1994-04-06 1995-12-22 Zexel Corp トルク分配型差動歯車装置
EP1039163A2 (de) * 1998-11-04 2000-09-27 Teunis Karel Van Ee Tretauto mit Freilaufkupplung
JP2006283780A (ja) * 2005-03-31 2006-10-19 Fuji Heavy Ind Ltd 車両用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US20090215576A1 (en) * 2008-02-25 2009-08-27 Jtekt Corporation Gear and differential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for vehicle
CN103671813A (zh) * 2012-09-14 2014-03-26 谢夫勒科技股份两合公司 圆柱齿轮式差速器传动装置
CN106870687A (zh) * 2015-09-17 2017-06-20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车辆用差动装置
CN106555854A (zh) * 2015-09-25 2017-04-0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驱动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CN107061672A (zh) * 2015-12-16 2017-08-18 源捷公司 平行轴线行星齿轮差速器
CN107120407A (zh) * 2016-02-24 2017-09-01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扭矩矢量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94681A (ja) 2020-06-18
JP7314548B2 (ja) 2023-07-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74008B1 (ko) 포개진 링 기어를 갖춘 유성 기어세트를 갖는 구동 모듈
JP2009197976A (ja) 歯車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差動装置
US8721484B2 (en) Speed reduction mechanism, and motor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080229878A1 (en) Differential Gear Unit
CN109099133B (zh) 差动装置
CN106870687B (zh) 车辆用差动装置
CN111322372A (zh) 车辆差动装置
US20180306285A1 (en)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differential device
JP2009281544A (ja) プラネタリキャリア、遊星歯車機構、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た車両用差動装置
US11028914B2 (en) Vehicle differential device
JP3641519B2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EP1522768A2 (en) Differential gearing for vehicle
JP7396187B2 (ja) 車両用差動装置
CN115214266A (zh) 行星齿轮组
JP4577403B2 (ja) 車両用差動歯車装置
JP3641607B2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CN118302616A (zh) 差动装置
JP2020051543A (ja) スプライン嵌合構造および車両駆動装置
WO2020153333A1 (ja) 差動装置
JP3650359B2 (ja) 4輪駆動車の動力系
JP2005133758A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JP4665445B2 (ja) 車両用駆動力伝達装置
CN210715628U (zh) 旋转构件与旋转轴的连结结构、及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US20210190192A1 (en) Vehicle drive device
JP3967575B2 (ja) デ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JTEKT Corp.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JTEKT Corp.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