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18953A -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18953A
CN111318953A CN202010194947.6A CN202010194947A CN111318953A CN 111318953 A CN111318953 A CN 111318953A CN 202010194947 A CN202010194947 A CN 202010194947A CN 111318953 A CN111318953 A CN 1113189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l pipe
plate
clamping
polishing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49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兴
邬喜峰
侯中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Zhenyuan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Zhenyua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Zhenyuan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Zhenyuan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9494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189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189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189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9/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on work by means of tools made of soft or flexibl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or liquid polishing agents
    • B24B29/02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on work by means of tools made of soft or flexibl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or liquid polishing agen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pieces
    • B24B29/06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on work by means of tools made of soft or flexibl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or liquid polishing agen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pieces for elongated workpieces having uniform cross-section in one main direction
    • B24B29/08Machines or devices for polishing surfaces on work by means of tools made of soft or flexible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he application of solid or liquid polishing agen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workpieces for elongated workpieces having uniform cross-section in one main direction the cross-section being circular, e.g. tubes, wires, need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4Headstocks; Working-spindles; Features relating thereto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1/00Component parts such as frames, beds, carriages, headstocks
    • B24B41/06Work supports, e.g. adjustable stead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1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 B24B47/12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for rotating or reciprocating working-spindles carrying grinding wheels or workpieces by mechanical gearing or electric pow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2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relating to feed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47/00Drives or gearings; Equipment therefor
    • B24B47/22Equipment for exact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f the grinding tool or work at the start of the grinding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Grinding Of Cylindrical And Plane Surfa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抛光装置,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在本申请中,钢管抛光装置,包括:机体设置在平面上;转换装置设置在机体的内部,转换装置包括:转换轮设置在机体的内部,转换轮在机体的内部进行旋转;转换带设置在机体的内部,转换带与转换轮固定连接;打磨装置设置在机体的上方,打磨装置与机体固定连接,打磨装置包括:平移电机设置在机体的上方;固定架设置在机体的上方,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打磨轮设置在固定架的内部凹槽中,打磨轮与机体之间设置有空隙;夹持装置设置在机体的上方。本发明用于现有技术中钢管在进行抛光过程中需要人工取放钢管,不能对多根钢管同时进行打磨抛光导致加工效率过慢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钢管是一种常用的受力构件,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优点,因此在工程建筑上广泛使用。
钢管在成型后均需要对其外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为此也就需要使用抛光设备对钢管进行抛光,通常采用抛光砂轮、传送装置进行组合,然后进行人工放置钢管至抛光砂轮的工作位,然后抛光砂轮靠向钢管进行抛光,可是在采用这种方法只能对钢管的固定位置进行抛光不能进行全方位的抛光,而为了达到全方位抛光的效果,采用移动钢管对钢管全方位抛光,可是采用调整加工钢管的位置,在抛光过程中所达到的抛光效果会造成不一致的问题,部分抛光度不相同,而且采用调整加工钢管的位置导致抛光工作只能相对单一,不能对多根钢管同时进行加工,加工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管抛光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钢管在进行抛光过程中需要人工取放钢管,不能对多根钢管同时进行打磨抛光导致加工效率过慢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包括:机体,该机体设置在平面上;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设置在该机体的内部,该转换装置与该机体固定连接,该转换装置包括:转换轮,该转换轮设置在该机体的内部,该转换轮在该机体的内部进行旋转;转换带,该转换带设置在该机体的内部,该转换带与该转换轮固定连接,该转换带通过该转换轮带动;打磨装置,该打磨装置设置在该机体的上方,该打磨装置与该机体固定连接,该打磨装置包括:平移电机,该平移电机设置在该机体的上方,该平移电机与该机体固定连接;固定架,该固定架设置在该机体的上方,该固定架与该平移电机固定连接,该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打磨轮,该打磨轮设置在该固定架的内部凹槽中,该打磨轮与该固定架固定连接,该打磨轮与该机体之间设置有空隙;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设置在该机体的上方,该夹持装置与该机体活动连接,该夹持装置不与该打磨装置接触,该夹持装置用于固定钢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采用上料架、送料架、打磨架、打磨装置、夹持装置、转换装置,在钢管抛光过程中,人工只需将方形钢管放入上料架中,方形钢管通过送料架自动向打磨架移动,减少人工取放的次数,通过夹持装置在方形钢管进行打磨是形成内、外壁面的固定,防止在打磨过程中钢管发生移动影响打磨效果,同时通过内、外壁面的固定,在打磨过程中固定端受到的振动力是最大,在固定处也最容易造成方向钢管的形变,通过内、外壁面的固定减少方形钢管形变的发生,而在方形钢管的一面打磨完成后通过转换装置对方形钢管进行打磨面的调整减去人工换面的步骤,提高打磨效率。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机体包括:上料架,该上料架设置在该平面上,该上料架的内部成中空,该上料架的内部设置有斜板,该斜板用于导流该钢管移动;打磨架,该打磨架设置在该上料架的右侧,该打磨架的上方设置有该打磨装置和该夹持装置,该打磨架的中间设置有该转换装置;送料架,该送料架设置在该上料架和该打磨架的中间,该送料架用于接收该上料架的钢管输送到该打磨架,该送料架的内部设置有输送带,该输送带用于输送钢管移动进行打磨;送料板,该送料板设置在该打磨架的内部,该送料板与该送料架固定连接,该送料板的表面设置有空隙,该空隙的距离小于该钢管的尺寸;该输送带设置在该送料板的中间,该输送带穿过该送料板;该转换装置设置在该输送带的外侧,该转换装置不与该输送带接触。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打磨装置包括:上盖板,该上盖板设置在该机体的上方,该上盖板与该机体固定连接,该上盖板与该机体之间设置有空隙;升降气缸,该升降气缸设置在该上盖板的上方,该升降气缸与该上盖板固定连接,该升降气缸控制该平移电机上下移动;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设置在该固定架的表面,该驱动电机与该固定架固定连接,该驱动电机与该打磨轮连接,该驱动电机用于控制该打磨轮的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夹持装置包括:托板,该托板设置在该打磨架的外侧,该托板与该打磨架的外侧贴合;第一夹板,该第一夹板设置在该托板的上方,该第一夹板与该托板活动连接,该第一夹板设置在该机体的内部;第一控制杆,该第一控制杆设置在该托板的上方,该第一控制杆的一端连接该第一夹板的一端;第二夹板,该第二夹板设置在该托板的上方,该第二夹板与该托板活动连接,该第二夹板设置在该机体的内部,该第二夹板与该第一夹板相对设置,该第二夹板与该第一夹板之间设置有空隙,第二控制杆,该第二控制杆设置在该托板的上方,该第二控制杆的一端连接该第二夹板的一端;主动轴,该主动轴设置在该托板的上方,该主动轴与该托板活动连接,该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控制杆的另一端和该第二控制杆的另一端;驱动板,该驱动板设置在该托板的下方,该驱动板与该托板之间设置有空隙,该驱动板的表面设置有通孔,该驱动板的通孔与该主动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夹持驱动电机,该夹持驱动电机设置在该驱动板的下方,该夹持驱动电机与该驱动板活动连接,该夹持驱动电机与该驱动板成垂直交叉设置;调节电机,该调节电机设置在该夹持驱动电机的下方,该调节电机与该夹持驱动电机活动连接,该调节电机与所胡夹持驱动电机成垂直交叉设置,该调节电机用于横向移动该夹持驱动电机调整距离;外罩,该外罩设置在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的中间,该外罩与该托板固定连接,该外罩内部设置成中空;内置轮盘,该内置轮盘设置在该外罩的开口端,该内置轮盘与该外罩固定连接;抵压板,该抵压板设置在该内置轮盘的内部,该抵压板与该内置轮盘活动连接,该抵压板的一端接触该钢管的内部;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设置在该外罩的内部,该旋转电机与该内置轮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送料板的下表面开有凹槽,该送料板的凹槽被该输送带穿过,该输送带与该送料板贴合的一面设置有凸块,该输送带的凸块高于该输送带的表面,该输送带的凸块不穿过该送料板的表面,该输送带的凸块用于调整处于该送料板的空隙处的钢管。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成对称设置,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用于放置钢管,该第一夹板和该第二夹板夹持钢管的两面,该抵压板与该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相配合进行钢管的内、外壁面夹持。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抵压板设置有八个,该抵压板每两个一组抵压在钢管的内壁面,该抵压板通过该旋转电机转动从而旋转展开该抵压板向外移动,该抵压板的顶端挤压该钢管的内壁面。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驱动板通过该夹持驱动电机移动的同时该主动轴在该驱动板的通孔内进行平移从而实现该主动轴的转动。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调节电机用于控制该夹持装置在钢管打磨完成后复位使钢管能继续移动。
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钢管抛光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输送带,通过送料架内部设置的输送带,在人工将钢管放入上料架中后,钢管通过自重从上料架的斜板向送料架移动,钢管在移动到送料架后,输送带带动钢管向打磨架移动;
启动转换装置,外置的控制电机控制转换轮进行旋转,在钢管接触到转换轮时,转换轮之间的齿槽间隔会推动钢管向送料板移动,在钢管移动到送料板的指定位置后,钢管停止移动;
启动夹持装置,调节电机带动夹持驱动电机向钢管移动,在夹持驱动电机向钢管移动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会移动到钢管的外部,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到达钢管的外部后,调节电机停止运动;
启动夹持驱动电机,夹持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板沿钢管的移动方向移动,通过夹持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板移动,从而通过驱动板带动主动轴旋转,通过主动轴带动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从而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向钢管的两侧移动进行夹持;
内置轮盘跟随启动,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钢管的外壁进行夹持时,内置轮盘与抵压板伸入钢管的内部,通过旋转电机带动内置轮盘中的抵压板向外展开,通过抵压板的顶端对钢管的内壁进行固定,从而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形成对钢管内、外壁的同时固定;
启动打磨装置,在钢管固定完成后,升降气缸带动平移电机、打磨轮向钢管表面移动,通过打磨轮对钢管表面进行打磨,同时通过平移电机对钢管的不同距离的同一平面进行打磨;
启动转换轮,在钢管的一个表面打磨完成后,输送带带动钢管继续移动,在钢管经过送料板的空隙时,钢管的直角处落入送料板的空隙中,同时转换轮的凸块对钢管进行向上顶压,在输送带和转换轮的凸块同时施力时,钢管实现打磨面的转换,并且持续向后续打磨装置移动,进行重复打磨,原有的打磨装置进行后续钢管的打磨,从而实现对钢管的全面持续打磨。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发明的钢管抛光装置在对方形钢管进行抛光时能进行多根抛光,抛光的同时保持较高的抛光完整度,从而减少方形钢管抛光度不一致的现象,通过转换装置、打磨装置、夹持装置在方形钢管打磨时夹持装置先对方形钢管进行固定,在固定的过程中方形钢管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方形钢管的外部进行夹持,而在方形钢管的外部夹持后,通过抵压板对方形钢管的内壁进行夹持,通过抵压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对方形钢管实现内、外壁的同时夹持,从而减少在方形钢管打磨过程中,打磨轮产生的振动力对方形钢管的固定位置发生偏移,同时方形钢管的固定处形成形变的发生,在方形钢管打磨完成后,为了对方形钢管的其余面进行打磨,通过转换装置,在钢管移动到送料板的空隙处时,转换带对方形钢管施加向上的顶压力,同时在方形钢管收到转换带的顶压力时输送带持续输送带动方形钢管移动,从而实现方形钢管的打磨面转换,减少人工换面的操作,提高加工连续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钢管抛光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钢管抛光装置的打磨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钢管抛光装置的夹持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钢管抛光装置的夹持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钢管抛光装置的夹持装置的部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钢管抛光装置的转换装置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钢管抛光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钢管抛光装置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10、机体 101、上料架 102、打磨架
103、送料架 104、送料板 20、钢管
30、转换装置 301、转换轮 302、转换带
40、打磨装置 401、升降气缸 402、上盖板
403、平移电机 404、固定架 405、打磨轮
406、驱动电机 50、夹持装置 501、托板
502、第一夹板 503、第一控制杆 504、第二夹板
505、第二控制杆 506、驱动板 507、主动轴
508、夹持驱动电机 509、调节电机 510、外罩
511、内置轮盘 512、抵压板 513、旋转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包括:机体10、转换装置30、转换轮301、转换带302、打磨装置40、平移电机403、固定架404、打磨轮405、夹持装置50,机体10设置在平面上;转换装置30设置在机体10的内部,转换装置30与机体10固定连接,转换装置30包括:转换轮301设置在机体10的内部,转换轮301在机体10的内部进行旋转;转换带302设置在机体10的内部,转换带302与转换轮301固定连接,转换带302通过转换轮301带动;打磨装置40设置在机体10的上方,打磨装置40与机体10固定连接,打磨装置40包括:平移电机403设置在机体10的上方,平移电机403与机体10固定连接;固定架404设置在机体10的上方,固定架404与平移电机403固定连接,固定架404的内部设置有凹槽;打磨轮405设置在固定架404的内部凹槽中,打磨轮405与固定架404固定连接,打磨轮405与机体10之间设置有空隙;夹持装置50设置在机体10的上方,夹持装置50与机体10活动连接,夹持装置50不与打磨装置40接触,夹持装置50用于固定钢管20。
采用上料架101、送料架103、打磨架102、打磨装置40、夹持装置50、转换装置30,在钢管20抛光过程中,人工只需将方形钢管20放入上料架101中,方形钢管20通过送料架103自动向打磨架102移动,减少人工取放的次数,通过夹持装置50在方形钢管20进行打磨是形成内、外壁面的固定,防止在打磨过程中钢管20发生移动影响打磨效果,同时通过内、外壁面的固定,在打磨过程中固定端受到的振动力是最大,在固定处也最容易造成方向钢管20的形变,通过内、外壁面的固定减少方形钢管20形变的发生,而在方形钢管20的一面打磨完成后通过转换装置30对方形钢管20进行打磨面的调整减去人工换面的步骤,提高打磨效率。本发明的钢管20抛光装置在对方形钢管20进行抛光时能进行多根抛光,抛光的同时保持较高的抛光完整度,从而减少方形钢管20抛光度不一致的现象,通过转换装置30、打磨装置40、夹持装置50在方形钢管20打磨时夹持装置50先对方形钢管20进行固定,在固定的过程中方形钢管20通过第一夹板502和第二夹板504对方形钢管20的外部进行夹持,而在方形钢管20的外部夹持后,通过抵压板512对方形钢管20的内壁进行夹持,通过抵压板512、第一夹板502、第二夹板504对方形钢管20实现内、外壁的同时夹持,从而减少在方形钢管20打磨过程中,打磨轮405产生的振动力对方形钢管20的固定位置发生偏移,同时方形钢管20的固定处形成形变的发生,在方形钢管20打磨完成后,为了对方形钢管20的其余面进行打磨,通过转换装置30,在钢管20移动到送料板104的空隙处时,转换带302对方形钢管20施加向上的顶压力,同时在方形钢管20收到转换带302的顶压力时输送带持续输送带动方形钢管20移动,从而实现方形钢管20的打磨面转换,减少人工换面的操作,提高加工连续性。
具体的,机体10包括:上料架101、打磨架102、送料架103、送料板104,上料架101设置在平面上,上料架101的内部成中空,上料架101的内部设置有斜板,斜板用于导流钢管20移动;打磨架102设置在上料架101的右侧,打磨架102的上方设置有打磨装置40和夹持装置50,打磨架102的中间设置有转换装置30;送料架103设置在上料架101和打磨架102的中间,送料架103用于接收上料架101的钢管20输送到打磨架102,送料架103的内部设置有输送带,输送带用于输送钢管20移动进行打磨;送料板104设置在打磨架102的内部,送料板104与送料架103固定连接,送料板104的表面设置有空隙,空隙的距离小于钢管20的尺寸;输送带设置在送料板104的中间,输送带穿过送料板104;转换装置30设置在输送带的外侧,转换装置30不与输送带接触。
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打磨装置40包括:上盖板402、升降气缸401,上盖板402设置在机体10的上方,上盖板402与机体10固定连接,上盖板402与机体10之间设置有空隙;升降气缸401设置在上盖板402的上方,升降气缸401与上盖板402固定连接,升降气缸401控制平移电机403上下移动;驱动电机406,驱动电机406设置在固定架404的表面,驱动电机406与固定架404固定连接,驱动电机406与打磨轮405连接,驱动电机406用于控制打磨轮405的转动。
具体的,如图3、4、5、6所示,夹持装置50包括:托板501、第一夹板502、第一控制杆503、第二夹板504、第二控制杆505、驱动板506、主动轴507、夹持驱动电机508406、调节电机509、外罩510、内置轮盘511、抵压板512、旋转电机513,托板501设置在打磨架102的外侧,托板501与打磨架102的外侧贴合;第一夹板502设置在托板501的上方,第一夹板502与托板501活动连接,第一夹板502设置在机体10的内部;第一控制杆503设置在托板501的上方,第一控制杆503的一端连接第一夹板502的一端;第二夹板504设置在托板501的上方,第二夹板504与托板501活动连接,第二夹板504设置在机体10的内部,第二夹板504与第一夹板502相对设置,第二夹板504与第一夹板502之间设置有空隙,第二控制杆505,第二控制杆505设置在托板501的上方,第二控制杆505的一端连接第二夹板504的一端;主动轴507设置在托板501的上方,主动轴507与托板501活动连接,主动轴507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控制杆503的另一端和第二控制杆505的另一端;驱动板506设置在托板501的下方,驱动板506与托板501之间设置有空隙,驱动板506的表面设置有通孔,驱动板506的通孔与主动轴507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夹持驱动电机508406设置在驱动板506的下方,夹持驱动电机508406与驱动板506活动连接,夹持驱动电机508406与驱动板506成垂直交叉设置;调节电机509,调节电机509设置在夹持驱动电机508406的下方,调节电机509与夹持驱动电机508406活动连接,调节电机509与所胡夹持驱动电机508406成垂直交叉设置,调节电机509用于横向移动夹持驱动电机508406调整距离;外罩510设置在第一夹板502和第二夹板504的中间,外罩510与托板501固定连接,外罩510内部设置成中空;内置轮盘511设置在外罩510的开口端,内置轮盘511与外罩510固定连接;抵压板512设置在内置轮盘511的内部,抵压板512与内置轮盘511活动连接,抵压板512的一端接触钢管20的内部;旋转电机513设置在外罩510的内部,旋转电机513与内置轮盘511固定连接。
具体的,送料板104的下表面开有凹槽,送料板104的凹槽被输送带穿过,输送带与送料板104贴合的一面设置有凸块,输送带的凸块高于输送带的表面,输送带的凸块不穿过送料板104的表面,输送带的凸块用于调整处于送料板104的空隙处的钢管20。第一夹板502和第二夹板504成对称设置,第一夹板502和第二夹板504之间的距离用于放置钢管20,第一夹板502和第二夹板504夹持钢管20的两面,抵压板512与第一夹板502、第二夹板504相配合进行钢管20的内、外壁面夹持。抵压板512设置有八个,抵压板512每两个一组抵压在钢管20的内壁面,抵压板512通过旋转电机513转动从而旋转展开抵压板512向外移动,抵压板512的顶端挤压钢管20的内壁面。驱动板506通过夹持驱动电机508406移动的同时主动轴507在驱动板506的通孔内进行平移从而实现主动轴507的转动。调节电机509用于控制夹持装置50在钢管20打磨完成后复位使钢管20能继续移动。
转换轮301在使用时,后续的方形钢管20无需控制输送量,在方形钢管20经过第一个打磨装置40进行打磨抛光时,后续的钢管20会因为转换轮301外周的齿槽被限制在转换轮301中,从而无法继续向已经在打磨抛光的方形钢管20移动,从而减少在打磨抛光的方形钢管20与后续方形钢管20重叠导致打磨装置40无法有效对第一根方形钢管20进行打磨,造成后续钢管20被打磨装置40带飞或在打磨装置40内部随意撞击的情况发生,而在第一根方形钢管20打磨完成后输送带会带动打磨好一个平面的方形钢管20向第二个打磨装置40移动,在第一根方形钢管20向第二个打磨装置40移动的过程中,送料板104之间的空隙,会将方形钢管20进行倾斜,方形钢管20的一个直角会落入送料板104的空隙中,而在方形钢管20落入送料板104的空隙中时,转换轮301进行转动,在转换轮301转动的同时转换带302会随着转换轮301的旋转而呈现与方形钢管20相反的移动方向,在转换带302的凸块接触到方形钢管20的直角时,转换带302会对方形钢管20形成向上的顶压力,通过转换带302的顶压力将方形钢管20重新向上移动,同时输送带也持续沿钢管20输送方向的同向移动,经过转换带302和输送带的配合使得方形钢管20实现打磨面的转换,减少人工进行换面的操作,并且在转换轮301控制方形钢管20进行换面时对后续方形钢管20进行输送控制防止后续钢管20持续进入打磨架102影响打磨流畅性,而通过夹持装置50在方形钢管20打磨的时候,第一夹板502、第二夹板504、抵压板512对方形钢管20的内、外壁同时进行夹持,从而减少在方形钢管20进行打磨抛光时,打磨轮405对方形钢管20产生的振动力对方形钢管20固定处产生的形变影响,在打磨过程中固定处受到最多的振动力,如果不对方形钢管20的内壁进行固定,在打磨时打磨轮405对方形钢管20造成的扭力将会导致方形钢管20固定处的形变,在方形钢管20打磨完成后,通过调节电机509使得夹持驱动电机508406整体向外移动,从而使得第一夹板502、第二夹板504远离方形钢管20放置对方形钢管20形成阻碍影响方形钢管20的输送,提高方形钢管20打磨抛光的持续性。
如图7、8所示最后提供一种钢管抛光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输送带,通过送料架103内部设置的输送带,在人工将钢管20放入上料架101中后,钢管20通过自重从上料架101的斜板向送料架103移动,钢管20在移动到送料架103后,输送带带动钢管20向打磨架102移动;
启动转换装置30,外置的控制电机控制转换轮301进行旋转,在钢管20接触到转换轮301时,转换轮301之间的齿槽间隔会推动钢管20向送料板104移动,在钢管20移动到送料板104的指定位置后,钢管20停止移动;
启动夹持装置50,调节电机509带动夹持驱动电机508406向钢管20移动,在夹持驱动电机508406向钢管20移动时,第一夹板502和第二夹板504会移动到钢管20的外部,当第一夹板502和第二夹板504到达钢管20的外部后,调节电机509停止运动;
启动夹持驱动电机508406,夹持驱动电机508406带动驱动板506沿钢管20的移动方向移动,通过夹持驱动电机508406带动驱动板506移动,从而通过驱动板506带动主动轴507旋转,通过主动轴507带动第一控制杆503和第二控制杆505从而使得第一夹板502和第二夹板504向钢管20的两侧移动进行夹持;
内置轮盘511跟随启动,在第一夹板502和第二夹板504对钢管20的外壁进行夹持时,内置轮盘511与抵压板512伸入钢管20的内部,通过旋转电机513带动内置轮盘511中的抵压板512向外展开,通过抵压板512的顶端对钢管20的内壁进行固定,从而与第一夹板502和第二夹板504形成对钢管20内、外壁的同时固定;
启动打磨装置40,在钢管20固定完成后,升降气缸401带动平移电机403、打磨轮405向钢管20表面移动,通过打磨轮405对钢管20表面进行打磨,同时通过平移电机403对钢管20的不同距离的同一平面进行打磨;
启动转换轮301,在钢管20的一个表面打磨完成后,输送带带动钢管20继续移动,在钢管20经过送料板104的空隙时,钢管20的直角处落入送料板104的空隙中,同时转换轮301的凸块对钢管20进行向上顶压,在输送带和转换轮301的凸块同时施力时,钢管20实现打磨面的转换,并且持续向后续打磨装置40移动,进行重复打磨,原有的打磨装置40进行后续钢管20的打磨,从而实现对钢管20的全面持续打磨。
尽管上面对本申请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申请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申请构思的申请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10)

1.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包括:
机体,所述机体设置在平面上;
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转换装置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转换装置包括:
转换轮,所述转换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转换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进行旋转;
转换带,所述转换带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转换带与所述转换轮固定连接,所述转换带通过所述转换轮带动;打磨装置,所述打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打磨装置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打磨装置包括:
平移电机,所述平移电机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平移电机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固定架与所述平移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凹槽;
打磨轮,所述打磨轮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内部凹槽中,所述打磨轮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打磨轮与所述机体之间设置有空隙;
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机体活动连接,所述夹持装置不与所述打磨装置接触,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固定钢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所述机体包括:
上料架,所述上料架设置在所述平面上,所述上料架的内部成中空,所述上料架的内部设置有斜板,所述斜板用于导流所述钢管移动;
打磨架,所述打磨架设置在所述上料架的右侧,所述打磨架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打磨装置和所述夹持装置,所述打磨架的中间设置有所述转换装置;
送料架,所述送料架设置在所述上料架和所述打磨架的中间,所述送料架用于接收所述上料架的钢管输送到所述打磨架,所述送料架的内部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用于输送钢管移动进行打磨;
送料板,所述送料板设置在所述打磨架的内部,所述送料板与所述送料架固定连接,所述送料板的表面设置有空隙,所述空隙的距离小于所述钢管的尺寸;
所述输送带设置在所述送料板的中间,所述输送带穿过所述送料板;
所述转换装置设置在所述输送带的外侧,所述转换装置不与所述输送带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所述打磨装置包括:
上盖板,所述上盖板设置在所述机体的上方,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机体固定连接,所述上盖板与所述机体之间设置有空隙;
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设置在所述上盖板的上方,所述升降气缸与所述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控制所述平移电机上下移动;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固定架的表面,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打磨轮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控制所述打磨轮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托板,所述托板设置在所述打磨架的外侧,所述托板与所述打磨架的外侧贴合;
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托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夹板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
第一控制杆,所述第一控制杆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一控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
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托板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夹板设置在所述机体的内部,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夹板与所述第一夹板之间设置有空隙,
第二控制杆,所述第二控制杆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控制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夹板的一端;
主动轴,所述主动轴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上方,所述主动轴与所述托板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轴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杆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控制杆的另一端;
驱动板,所述驱动板设置在所述托板的下方,所述驱动板与所述托板之间设置有空隙,所述驱动板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板的通孔与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活动连接;
夹持驱动电机,所述夹持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驱动板的下方,所述夹持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板活动连接,所述夹持驱动电机与所述驱动板成垂直交叉设置;
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设置在所述夹持驱动电机的下方,所述调节电机与所述夹持驱动电机活动连接,所述调节电机与所胡夹持驱动电机成垂直交叉设置,所述调节电机用于横向移动所述夹持驱动电机调整距离;
外罩,所述外罩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的中间,所述外罩与所述托板固定连接,所述外罩内部设置成中空;
内置轮盘,所述内置轮盘设置在所述外罩的开口端,所述内置轮盘与所述外罩固定连接;
抵压板,所述抵压板设置在所述内置轮盘的内部,所述抵压板与所述内置轮盘活动连接,所述抵压板的一端接触所述钢管的内部;
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设置在所述外罩的内部,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内置轮盘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所述送料板的下表面开有凹槽,所述送料板的凹槽被所述输送带穿过,所述输送带与所述送料板贴合的一面设置有凸块,所述输送带的凸块高于所述输送带的表面,所述输送带的凸块不穿过所述送料板的表面,所述输送带的凸块用于调整处于所述送料板的空隙处的钢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成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用于放置钢管,所述第一夹板和所述第二夹板夹持钢管的两面,所述抵压板与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相配合进行钢管的内、外壁面夹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所述抵压板设置有八个,所述抵压板每两个一组抵压在钢管的内壁面,所述抵压板通过所述旋转电机转动从而旋转展开所述抵压板向外移动,所述抵压板的顶端挤压所述钢管的内壁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板通过所述夹持驱动电机移动的同时所述主动轴在所述驱动板的通孔内进行平移从而实现所述主动轴的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其中,所述调节电机用于控制所述夹持装置在钢管打磨完成后复位使钢管能继续移动。
10.一种钢管抛光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启动输送带,通过送料架内部设置的输送带,在人工将钢管放入上料架中后,钢管通过自重从上料架的斜板向送料架移动,钢管在移动到送料架后,输送带带动钢管向打磨架移动;
启动转换装置,外置的控制电机控制转换轮进行旋转,在钢管接触到转换轮时,转换轮之间的齿槽间隔会推动钢管向送料板移动,在钢管移动到送料板的指定位置后,钢管停止移动;
启动夹持装置,调节电机带动夹持驱动电机向钢管移动,在夹持驱动电机向钢管移动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会移动到钢管的外部,当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到达钢管的外部后,调节电机停止运动;
启动夹持驱动电机,夹持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板沿钢管的移动方向移动,通过夹持驱动电机带动驱动板移动,从而通过驱动板带动主动轴旋转,通过主动轴带动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从而使得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向钢管的两侧移动进行夹持;
内置轮盘跟随启动,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对钢管的外壁进行夹持时,内置轮盘与抵压板伸入钢管的内部,通过旋转电机带动内置轮盘中的抵压板向外展开,通过抵压板的顶端对钢管的内壁进行固定,从而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形成对钢管内、外壁的同时固定;
启动打磨装置,在钢管固定完成后,升降气缸带动平移电机、打磨轮向钢管表面移动,通过打磨轮对钢管表面进行打磨,同时通过平移电机对钢管的不同距离的同一平面进行打磨;
启动转换轮,在钢管的一个表面打磨完成后,输送带带动钢管继续移动,在钢管经过送料板的空隙时,钢管的直角处落入送料板的空隙中,同时转换轮的凸块对钢管进行向上顶压,在输送带和转换轮的凸块同时施力时,钢管实现打磨面的转换,并且持续向后续打磨装置移动,进行重复打磨,原有的打磨装置进行后续钢管的打磨,从而实现对钢管的全面持续打磨。
CN202010194947.6A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 Pending CN1113189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4947.6A CN111318953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4947.6A CN111318953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18953A true CN111318953A (zh) 2020-06-23

Family

ID=71170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4947.6A Pending CN111318953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1895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7655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苏州瓦泊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电加工用金属管段除毛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2401A (en) * 1979-10-01 1983-11-01 Skutskars Rostfria Ab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tubes
JP2010105122A (ja) * 2008-10-30 2010-05-13 Nakajima Steel Pipe Co Ltd 鋼管の処理設備
WO2017097056A1 (zh) * 2015-12-12 2017-06-15 王超 一种砂光机
CN109746819A (zh) * 2018-12-28 2019-05-14 浙江鹏业不锈钢有限公司 小口径无缝钢管内壁抛光装置
CN209754849U (zh) * 2019-03-10 2019-12-10 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表面抛光打磨装置
CN110788692A (zh) * 2019-11-07 2020-02-14 赵阳阳 一种钢管切断面打磨处理装置
CN210099081U (zh) * 2019-03-27 2020-02-21 张家港市振原制管有限公司 一种管材加工设备
CN110814910A (zh) * 2019-11-19 2020-02-21 长兴鼎瑞钢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端口打磨后多工位自动套圈设备
CN211940405U (zh) * 2020-03-19 2020-11-17 张家港市振原制管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2401A (en) * 1979-10-01 1983-11-01 Skutskars Rostfria Ab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tubes
JP2010105122A (ja) * 2008-10-30 2010-05-13 Nakajima Steel Pipe Co Ltd 鋼管の処理設備
WO2017097056A1 (zh) * 2015-12-12 2017-06-15 王超 一种砂光机
CN109746819A (zh) * 2018-12-28 2019-05-14 浙江鹏业不锈钢有限公司 小口径无缝钢管内壁抛光装置
CN209754849U (zh) * 2019-03-10 2019-12-10 蓬莱大金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表面抛光打磨装置
CN210099081U (zh) * 2019-03-27 2020-02-21 张家港市振原制管有限公司 一种管材加工设备
CN110788692A (zh) * 2019-11-07 2020-02-14 赵阳阳 一种钢管切断面打磨处理装置
CN110814910A (zh) * 2019-11-19 2020-02-21 长兴鼎瑞钢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管端口打磨后多工位自动套圈设备
CN211940405U (zh) * 2020-03-19 2020-11-17 张家港市振原制管有限公司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7655A1 (zh) * 2020-10-15 2022-04-21 苏州瓦泊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电加工用金属管段除毛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11300589A (ja) ガラス物品の加工仕上げ装置
CN107627186A (zh) 一种平面抛光机
CN211940405U (zh)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
CN111318953A (zh) 一种钢管抛光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3021102B (zh) 一种弹簧端面磨削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0360681U (zh) 一种特种玻璃打磨机台
CN110281146B (zh) 一种管件打磨装置
CN116770032A (zh) 顶锤振动去应力方法
CN207548448U (zh) 一种平面抛光机
CN113967786B (zh) 一种搅拌摩擦加工用自动装夹设备及装夹方法
CN111774982B (zh) 一种圆形玻璃圆角边打磨装置及其打磨方法
CN113732824B (zh) 一种异形零件用换向打磨装置及打磨方法
CN112222962B (zh) 一种预应力锚具加工用打磨装置
CN214559641U (zh) 一种焊点打磨机定位装置
CN110014358B (zh) 超大曲率阀板的双面去毛刺方法
CN106103368A (zh) 玻璃板加工方法以及加工装置
CN218051501U (zh) 液压夹具
CN218461724U (zh) 一种密封件倒角打磨机
CN111283504A (zh) 一种钢管坡口加工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4162346U (zh) 一种防火窗加工的打磨设备
CN215470013U (zh) 一种铝单板用局部打磨处理装置
CN215393423U (zh) 一种夹紧与调平模组
CN216913364U (zh) 一种倾斜调整机构和研磨装置
CN219485183U (zh) 一种金属板材的焊接坡口加工装置
CN211052414U (zh) 一种零件锻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