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5394B - 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5394B
CN111285394B CN202010247355.6A CN202010247355A CN111285394B CN 111285394 B CN111285394 B CN 111285394B CN 202010247355 A CN202010247355 A CN 202010247355A CN 111285394 B CN111285394 B CN 1112853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cuprous oxide
copper
reaction
oxide partic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4735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85394A (zh
Inventor
柴希娟
解林坤
康昆勇
李伟超
李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24735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8539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2853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53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853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53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GCOMPOUNDS CONTAINING METAL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1D OR C01F
    • C01G3/00Compounds of copper
    • C01G3/02Oxides; Hydr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30/00Nanotechnology for materials or surface science, e.g. nanocomposi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2NANOTECHNOLOGY
    • B82YSPECIFIC USES OR APPLICATIONS OF NANOSTRUCTURES; MEASUREMENT OR ANALYSIS OF NANOSTRUCTURES;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B82Y40/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nano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2/0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 C01P2002/70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 C01P2002/72Crystal-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defined by measured X-ray, neutron or electron diffraction data by d-values or two theta-values, e.g. as X-ray diagra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3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SE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01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 C01P2004/04Particle morphology depicted by an image obtained by TEM, STEM, STM or AF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P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TRUCTURAL AND PHYSICAL ASPECTS OF SOLID INORGANIC COMPOUNDS
    • C01P2004/00Particle morphology
    • C01P2004/60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ize
    • C01P2004/64Nanometer sized, i.e. from 1-100 nanome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e Of Metal Powder And Suspension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将铜源加入98%多元醇溶液中,待铜源完全溶解后,得到前驱液;再将柠檬酸钠或葡萄糖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置成溶液,然后取配置好的溶液缓慢加入所制备的前驱液中,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再将所制备的混合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将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即得纳米氧化亚铜多晶粉体。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耗费成本低,且原料环保,所制备的氧化亚铜纳米颗粒为多晶结构,粒径分布窄,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氧化亚铜作为一种重要的p型半导体材料,其带隙能为2.0-2.2ev。在可见光区的吸收系数较高,能量转化率理论上可达12%。近几年,氧化亚铜因其独特的光、电学性能、无毒,制备成本较低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开发前景的绿色环保材料,并日益在光催化、太阳能电池、传感器、锂离子电池和磁储存等方面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有不少关于Cu2O纳米材料制备的研究,纳米球、纳米线、立方体、空心球、薄膜、八面体和十二面体等不同形貌的氧化亚铜均可以制备得到。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制备氧化亚铜的方法存在如下缺点:
第一、目前纳米Cu2O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气相沉淀法、水热/溶剂热法、电化学沉积法以及多元醇法等,然而为了获得形貌和粒径均匀且分散性好的Cu2O微纳米粒子,上述方法均需要在相对苛刻的条件下进行,如气相沉淀法和电化学沉积法对设备要求、水热法需在较高温度和较高压力下(温度在100℃以上,压力在105Pa以上)进行。
第二,为了更好的控制氧化亚铜的形貌和粒径,需在制备体系中引入化学品有机表面活性剂或分散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但是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往往直接影响产物的最终形貌,制备工艺中需精确调控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不但给工业化生产带来了很多麻烦,也会从影响最终产物的纯度。
第三,现有技术得到的氧化亚铜多为单晶氧化亚铜颗粒。然而,大量的试验表明,多晶态的Cu2O不像单晶Cu2O,可反复使用而不会被还原成Cu(0)或氧化成Cu(Ⅱ)。
第四,现有技术的反应时间通常在1-8h不等,存在反应时间较长、能耗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不苛刻、耗费成本低,且原料环保,所制备的氧化亚铜纳米颗粒为多晶结构,粒径分布窄,稳定性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铜源加入体积浓度为98%多元醇溶液中,铜源与多元醇溶液的混合比例为0.067-0.23mmol/ml,待铜源完全溶解后,得到前驱液;
步骤2:将柠檬酸钠或葡萄糖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置成0.3-0.45g/ml的柠檬酸钠溶液或0.13-0.18g/ml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取配置好的柠檬酸钠或葡萄糖溶液缓慢加入步骤1所制备的前驱液中,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
步骤3:将步骤2所制备的混合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反应;
步骤4:将步骤3的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5次,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50-65℃温度条件下干燥3-4h,即得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
进一步的,所述铜源为硝酸铜、乙酸铜、氯化铜的任意一种,所述多元醇为乙二醇、丙三醇、三乙醇胺、甘二醇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铜源与多元醇溶液的混合比例为0.18mmol/ml。
进一步的,所述柠檬酸钠溶液浓度为0.33g/ml,所述葡萄糖浓度为0.15g/ml。
进一步的,所述柠檬酸钠或葡萄糖溶液与前驱液的体积比为1:12。
进一步的,所述变频微波率的功率为400-800W,反应6-10min。
进一步的,步骤4在55℃温度条件下干燥3h。
本发明利用硝酸铜、乙酸铜、氯化铜为铜源,以乙二醇、丙三醇、三乙醇胺、甘二醇为还原剂,以可以食用的柠檬酸钠或葡萄糖为抑制剂,以普通家用变频微波炉为加热设备,以聚四氟乙烯衬管为反应容器,在400-800W的功率下反应6-10min即可得到纳米多晶氧化亚铜颗粒,得率高达97%,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较长反应时间或对设备要求高的问题,明显缩短了氧化亚铜的制备时间。本发明在氧化亚铜制备过程中选用可以食用的柠檬酸钠或葡萄糖为抑制剂,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添加化学品有机表面活性剂,带来后期环境处理负担的缺点。本发明制备可得到粒径分布在5-20nm范围内的多晶氧化亚铜颗粒,解决了单晶氧化亚铜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耗费成本低,反应过程可控,反应条件不苛刻,且原料环保、无毒,符合绿色环保理念;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氧化亚铜颗粒粒径约为5-20nm,具有粒径分布窄的优点;本发明制备的氧化亚铜纳米颗粒为多晶结构,具有稳定性好的优点,反复使用不会被还原成Cu(0)或氧化成Cu(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氧化亚铜纳米多晶的SEM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氧化亚铜纳米多晶的TEM图(左)和SAED图(右);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氧化亚铜纳米多晶的XRD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不同多元醇为还原剂条件下得到的氧化亚铜的XRD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柠檬酸钠为抑制剂于乙二醇体系中得到的氧化亚铜颗粒;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没有添加抑制剂的氧化亚铜的SEM图;
图7a是本发明实施例以乙二醇为还原剂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的SEM图;图7b是本发明实施例以丙三醇为还原剂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的SEM图;图7c是本发明实施例以三乙醇胺为还原剂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的SEM图;图7d是本发明实施例以甘二醇为还原剂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的SEM图;
图8a是本发明实施例以乙酸铜为铜源、乙二醇为还原剂,混合比例为0.067mmol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的SEM图;图8b是本发明实施例以乙酸铜为铜源、乙二醇为还原剂,混合比例为0.18mmol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的SEM图;图8c是本发明实施例以乙酸铜为铜源、乙二醇为还原剂,混合比例为0.23mmol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铜源加入98%多元醇溶液中,铜源与多元醇溶液的混合比例为0.067-0.23mmol/ml,待铜源完全溶解后,得到前驱液。
所述铜源为硝酸铜、乙酸铜、氯化铜的任意一种。
所述多元醇为乙二醇、丙三醇、三乙醇胺、甘二醇的任意一种。
步骤2:将柠檬酸钠或葡萄糖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置成0.3-0.45g/ml的柠檬酸钠溶液或0.13-0.18g/ml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取配置好的柠檬酸钠或葡萄糖溶液按照体积比1:12缓慢加入步骤1所制备的前驱液中,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
所述柠檬酸钠溶液浓度优选0.33g/ml,所述葡萄糖浓度优选0.15g/ml。
步骤3:将步骤2所制备的混合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功率设置400-800W,反应6-10min。
所述功率设置在400-800W可在较短和较温和的条件下完成反应。实验表明,当微波功率小于400W时,反应时间较长,并且在反应时间为13min时,反应体系中仍有二价铜离子存在;当功率大于800W时,反应速度太过剧烈,反应产物粒径分布变宽。
所述功率在400-800W范围内,反应时间设置在6-10min内得到的纳米氧化亚铜多晶粒径小且均匀,而反应时间进一步延长粒径会增大。
步骤4:将步骤3的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多次,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50-65℃温度条件下干燥3-4h,即得纳米氧化亚铜多晶粉体。
所述干燥温度控制在50-65℃、干燥时间3-4h以除去溶剂,至粉体恒重为止。干燥温度过低溶剂蒸发过慢,花费较长时间,而干燥温度超过高会使粉体团聚,本发明在50-65℃下干燥3-4h后的粉体效果好且不浪费时间,实验中选取55℃温度条件下干燥3h。
实施例1
取60ml 98%的乙二醇盛放于300mL烧杯中,称取13.8mmol乙酸铜加入到乙二醇溶液中,磁力搅拌30min,待乙酸铜完全溶解后,得到乙酸铜的乙二醇溶液。取18g葡萄糖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置成0.18g/ml的葡萄糖溶液。取5ml葡萄糖溶液缓慢滴加到乙酸铜的乙二醇溶液中,继续搅拌待溶液均匀后将此混合溶液转移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中,功率设定400W,反应10min后混合物变为深红色,表明形成了氧化亚铜。将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5次,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55℃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h,即得纳米Cu2O多晶粉体。
实施例2
取60ml 98%的乙二醇盛放于300mL烧杯中,称取10.8mmol乙酸铜加入到丙三醇溶液中,磁力搅拌30min,待乙酸铜完全溶解后,得到乙酸铜的丙三醇溶液。取16g葡萄糖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置成0.16g/ml的葡萄糖溶液。取5ml葡萄糖溶液缓慢滴加到乙酸铜的丙三醇溶液中,继续搅拌待溶液均匀后将此混合溶液转移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中,功率设定500W,反应9min后混合物变为深红色,表明形成了氧化亚铜。将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5次,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58℃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h,即得纳米Cu2O多晶粉体。
实施例3
取60ml 98%的硝酸铜盛放于300mL烧杯中,称取7.41mmol硝酸铜加入到三乙醇胺溶液中,磁力搅拌30min,待乙酸铜完全溶解后,得到硝酸铜的三乙醇胺溶液。取15g葡萄糖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置成0.15g/ml的葡萄糖溶液。取5ml葡萄糖溶液缓慢滴加到硝酸铜的三乙醇胺溶液中,继续搅拌待溶液均匀后将此混合溶液转移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中,功率设定600W,反应8min后混合物变为深红色,表明形成了氧化亚铜。将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5次,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6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h,即得纳米Cu2O多晶粉体。
实施例4
取60ml 98%的氯化铜盛放于300mL烧杯中,称取4.02mmol氯化铜加入到甘二醇溶液中,磁力搅拌30min,待乙酸铜完全溶解后,得到氯化铜的甘二醇溶液。取13g葡萄糖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置成0.13g/ml的葡萄糖溶液。取5ml葡萄糖溶液缓慢滴加到氯化铜的甘二醇溶液中,继续搅拌待溶液均匀后将此混合溶液转移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中,功率设定800W,反应6min后混合物变为深红色,表明形成了氧化亚铜。将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5次,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62℃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h,即得纳米Cu2O多晶粉体。
实施例5
取60ml 98%的乙二醇盛放于300mL烧杯中,称取13.8mmol乙酸铜加入到乙二醇溶液中,磁力搅拌30min,待乙酸铜完全溶解后,得到乙酸铜的乙二醇溶液。取45g柠檬酸钠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置成0.45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取5ml柠檬酸钠溶液缓慢滴加到乙酸铜的乙二醇溶液中,继续搅拌待溶液均匀后将此混合溶液转移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中,功率设定400W,反应9min后混合物变为深红色,表明形成了氧化亚铜。将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5次,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55℃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h,即得纳米Cu2O多晶粉体。
实施例6
取60ml 98%的乙二醇盛放于300mL烧杯中,称取10.8mmol乙酸铜加入到丙三醇溶液中,磁力搅拌30min,待乙酸铜完全溶解后,得到乙酸铜的丙三醇溶液。取39g柠檬酸钠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置成0.39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取5ml柠檬酸钠溶液缓慢滴加到乙酸铜的丙三醇溶液中,继续搅拌待溶液均匀后将此混合溶液转移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中,功率设定500W,反应8min后混合物变为深红色,表明形成了氧化亚铜。将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5次,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65℃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h,即得纳米Cu2O多晶粉体。
实施例7
取60ml 98%的硝酸铜盛放于300mL烧杯中,称取7.41mmol硝酸铜加入到三乙醇胺溶液中,磁力搅拌30min,待乙酸铜完全溶解后,得到硝酸铜的三乙醇胺溶液。取33g柠檬酸钠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置成0.33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取5ml柠檬酸钠溶液缓慢滴加到硝酸铜的三乙醇胺溶液中,继续搅拌待溶液均匀后将此混合溶液转移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中,功率设定600W,反应7min后混合物变为深红色,表明形成了氧化亚铜。将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5次,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53℃真空干燥箱中干燥3.5h,即得纳米Cu2O多晶粉体。
实施例8
取60ml 98%的氯化铜盛放于300mL烧杯中,称取4.02mmol氯化铜加入到甘二醇溶液中,磁力搅拌30min,待乙酸铜完全溶解后,得到氯化铜的甘二醇溶液。取30g柠檬酸钠溶解于100ml去离子水中,配置成0.3g/ml的柠檬酸钠溶液。取5ml柠檬酸钠溶液缓慢滴加到氯化铜的甘二醇溶液中,继续搅拌待溶液均匀后将此混合溶液转移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中,功率设定700W,反应6min后混合物变为深红色,表明形成了氧化亚铜。将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5次,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5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4h,即得纳米Cu2O多晶粉体。
如图1为0.18mmol/ml混合比例的乙酸铜的乙二醇溶液,添加5ml浓度为0.15g/ml的葡萄糖溶液为抑制剂条件下得到的氧化亚铜的SEM图,其中图a和图b分别为20万倍和10万倍下的SEM图。从图a中可看出,实验制备的得到的氧化亚铜颗粒粒径均匀,粒径分布基本分布在5-20nm。从图b中,较深井深处的单个颗粒(即图中团聚大颗粒后面影像隐约的单个颗粒)的可以判断,实验制备得到的氧化亚铜颗粒中出现的团聚为软团聚。此结果与图2中TEM图中单个颗粒的图谱结果一致。
如图2为0.18mmol/ml混合比例的乙酸铜的乙二醇溶液,添加5ml浓度为0.15g/ml的葡萄糖溶液为抑制剂条件下得到的氧化亚铜的投射电镜TEM图和选取电子衍射图谱SAED。从TEM图谱中可以看出,实验中得到的氧化亚铜为不规则颗粒,粒径范围基本分布在5-20nm,且颗粒分散良好。SAED图谱显示,实验得到的氧化亚铜的衍射环为同心圆型,说明氧化亚铜为多晶结构。
如图3为0.18mmol/ml混合比例的乙酸铜的乙二醇溶液,添加5ml浓度为0.15g/ml的葡萄糖溶液为抑制剂条件下得到的氧化亚铜的X射线衍射图谱,横坐标为X射线衍射角的角度,纵坐标为衍射峰的强度。如图4为0.18mmol/ml混合比例的乙酸铜的乙二醇溶液,添加5ml浓度为0.15g/ml的葡萄糖溶液为抑制剂条件下,分别采用乙二醇(a)、丙三醇(b)、三乙醇胺(c)、甘二醇(d)为还原剂时得到的四种Cu2O的XRD图。图3和图4中29.6°,36.52°,42.44°,61.54°及73.68°处的衍射峰分别对应氧化亚铜(110),(111),(200),(220),(311)和(222)平面,与Cu2O的标准图谱一致,在该图案中未观察到杂质峰,这充分表明Cu2O的结晶好,纯度高。
本发明采用微波加热,其具有选择性强、加热快、受热均匀、节能等优点,而变频微波炉与普通微波炉相比具有可通过改变频率来控制输出功率,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火力的效果,同时利用变频技术,使物料得到全方位均匀快速加热。
本发明葡萄糖或柠檬酸钠作为抑制剂,其可以与铜源中的二价铜离子形成络合物,从而让Cu2O的生成速率减慢,使晶体以均匀的速率长大,得到粒径分布窄的氧化亚铜纳米多晶,同时抑制剂为可食用的葡萄糖或柠檬酸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如图5为0.18mmol/ml混合比例的乙酸铜的乙二醇溶液,添加5ml浓度为0.33g/ml的柠檬酸钠溶液为抑制剂条件下得到的氧化亚铜的SEM图。从图中可看出,以柠檬酸钠溶液为抑制剂条件下得到的氧化亚铜颗粒粒径均匀,粒径均匀,粒径分布亦基本分布在5-20nm。
如图6为没有添加抑制剂制备的氧化亚铜的SEM图,与图1、图5中添加抑制剂溶液的SEM图相比,无抑制剂时所制备的氧化亚铜颗粒较大且不均匀,粒径多分布于100-200nm,分布较宽,主要因为在无抑制剂时,由于实验选用的多元醇还原性较强,溶液中大量的铜离子被快速还原,导致体系中氧化亚铜的成核和晶粒的生长同时进行,使得产物的粒径均一性差。
本发明以乙二醇、丙三醇、三乙醇胺、甘二醇作为还原剂,它们均具备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将二价铜离子还原为一价铜离子,从而得到氧化亚铜,见图3中XRD图谱。
表1中为乙酸铜与多元醇的混合比例为0.18mmol/ml,添加5ml浓度为0.15g/ml的葡萄糖溶液为抑制剂条件下,分别选用乙二醇、丙三醇、三乙醇胺、甘二醇为还原剂制备得到的产物的晶相及粒径特征。从表1可以看出,选用不同多元醇为还原剂得到的产物均为氧化亚铜多晶结构,且粒径均比较均匀,其中乙二醇、丙三醇作为还原剂得到的产物粒径较小。
表1乙酸铜为铜源,不同多元醇为还原剂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特性
还原剂种类 晶相 粒径(nm) SEM图
乙二醇 Cu<sub>2</sub>O多晶 5-20nm 见图7a
丙三醇 Cu<sub>2</sub>O多晶 5-20nm 见图7b
三乙醇胺 Cu<sub>2</sub>O多晶 15-25nm 见图7c
甘二醇 Cu<sub>2</sub>O多晶 20-30nm 见图7d
表2为以添加5ml浓度为0.15g/ml的葡萄糖溶液为抑制剂,乙酸铜为铜源、乙二醇为还原剂,乙酸铜与乙二醇不同混合比例得到产物的特征。从表中可以得出,不同混合比例下得到的产物均为Cu2O多晶,且粒径的均一性都比较好。随着乙酸铜与乙二醇混合比例的升高,生成的氧化亚铜的粒径增大,这是因为铜离子浓度增大加速了晶粒增大的速度。铜源分别为硝酸铜或氯化铜时,均可得到相似的结果。
表2乙酸铜为铜源、乙二醇为还原剂,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得到的产物特性
混合比例 晶相 粒径(nm) SEM图
0.067mmol Cu<sub>2</sub>O多晶 5-15nm 见图8a
0.18mmol Cu<sub>2</sub>O多晶 5-20nm 见图8b
0.23mmol Cu<sub>2</sub>O多晶 15-30nm 见图8c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1:将铜源加入体积浓度为98%多元醇溶液中,铜源与多元醇溶液的混合比例为0.067-0.23mmol/ml,待铜源完全溶解后,得到前驱液;
步骤2:将柠檬酸钠或葡萄糖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置成0.3-0.45g/ml的柠檬酸钠溶液或0.13-0.18g/ml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取配置好的柠檬酸钠或葡萄糖溶液缓慢加入步骤1所制备的前驱液中,充分搅拌至混合均匀;
步骤3:将步骤2所制备的混合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反应衬管中,放置于变频微波炉反应;
步骤4:将步骤3的反应产物离心过滤,用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3-5次,最后将洗涤后的样品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50-65℃温度条件下干燥3-4h,即得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
所述铜源为硝酸铜、乙酸铜、氯化铜的任意一种,所述多元醇为乙二醇、丙三醇、三乙醇胺、甘二醇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源与多元醇溶液的混合比例为0.18mmol/m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酸钠溶液浓度为0.33g/ml,所述葡萄糖浓度为0.15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柠檬酸钠或葡萄糖溶液与前驱液的体积比为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微波率的功率为400-800W,反应6-10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在55℃温度条件下干燥3h。
CN202010247355.6A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112853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7355.6A CN111285394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47355.6A CN111285394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5394A CN111285394A (zh) 2020-06-16
CN111285394B true CN111285394B (zh) 2022-08-02

Family

ID=71023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47355.6A Active CN111285394B (zh) 2020-03-31 2020-03-31 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853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5805A (zh) * 2020-12-19 2021-04-30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高效抑菌缓蚀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232003B (zh) * 2021-12-16 2023-09-12 西北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阴极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技术制备Cu2O纳米粒子的方法
CN115140758B (zh) * 2022-07-04 2023-03-31 西北大学 一种凹面立方体的Cu2O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uprous Oxide Nanowires Prepared by an Additive-Free Polyol Process";Zorica Crnjak Orel等;《Crystal Growth & Design》;20070105;第07卷(第02期);第453页第4-5段 *
"无表面活性剂条件下微波液相Cu2O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李伟超等;《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91130;第59卷(第06期);第605页第4段,第606页第2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5394A (zh) 2020-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5394B (zh) 一种多晶纳米氧化亚铜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8117055B (zh) 一种电池级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和生产装置
CN110048120B (zh) 一种纳米铁酸锂的制备方法
CN109956493B (zh) 一种铈或/和锌掺杂氧化亚铜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339562B (zh) 一种铁离子掺杂的氮化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所得产品
CN111905796A (zh) 一种超细金属纳米颗粒/氮化碳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1276689A (zh) 一种纳米多孔三元前驱体制备方法
CN113683118A (zh) 一种利用高能球磨的方法制备全无机钙钛矿纳米晶的工艺
CN114644329B (zh) 一种纳米磷酸铁锰锂的水热合成方法
CN106379931A (zh) 一种快速制备铜锌锡硫纳米颗粒的方法
CN108408709B (zh) 一种无污染低成本磷酸锰铁锂晶体材料的制备工艺
CN110803723A (zh) 一种高纯二硫化镍纳米球的固相合成方法
CN114196829B (zh) 一种退役锂离子电池镍钴锰正极材料的回收方法
CN107777718B (zh) 一种y2o3纳米粉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3648B (zh) 一种高效合成具有黄铜矿结构的CuInSe2量子点的方法
CN113500202B (zh) 一种高纯度六边形Cu纳米晶的制备方法
CN110357166B (zh) 水热条件下制备纳米黄铜矿四面体晶体的方法
CN114105107A (zh) 具有不同形貌的高度单分散MoSe2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08065A (zh) 一种超细纳米晶Cu2ZnSnS4的制备方法
KR101465324B1 (ko) 초음파를 이용한 구리-갈륨 2원계 나노입자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구리-인듐-갈륨 3원계 나노입자의 제조방법
CN111533158A (zh) 一种氧化镝纳米粉体的微波煅烧制备方法
CN112479265A (zh) 一种四氧化三钴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5592126B (zh) 一种采用非金属诱导剂制备银粉的方法
CN114367301B (zh) 一种合成碱式硝酸铋/氧化铋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12517045B (zh) 一种光催化产氢的铁@bcn陶瓷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