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80141B - 夹鱼器 - Google Patents

夹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80141B
CN111280141B CN201910294965.9A CN201910294965A CN111280141B CN 111280141 B CN111280141 B CN 111280141B CN 201910294965 A CN201910294965 A CN 201910294965A CN 111280141 B CN111280141 B CN 1112801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fish
gripper
tooth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949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80141A (zh
Inventor
田中绫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280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0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80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80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97/00Accessories for angling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夹鱼器。夹鱼器用于夹住鱼嘴,具有可动部和固定部,其中,可动部沿规定的可动平面移动,固定部支承该可动部,固定部具有内侧部和外侧部,其中,内侧部为树脂制,构成供可动部滑动的部分,外侧部位于该内侧部的外侧,由刚性比内侧部高的材质构成,外侧部具有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作为板状的板状部。根据本发明,能够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减小滑动阻力而实现顺畅的移动。

Description

夹鱼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夹住鱼嘴的夹鱼器。
背景技术
如下述专利文献1那样,夹鱼器具有可动部和固定部。可动部具有:可动齿,其沿规定的可动面进行开闭;操作体,其被操作而滑动以使该可动齿打开;和工作体,其连结该操作体和可动齿。固定部具有作为主体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这样的夹鱼器中,有时将可动齿、主体设为金属制,来确保充分的强度。但是,有时因积盐等的影响而使滑动阻力增大,难以实现顺畅的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28391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减小滑动阻力而实现顺畅的移动的夹鱼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夹鱼器是用于夹住鱼嘴的夹鱼器,具有可动部和固定部,其中,可动部沿规定的可动平面移动,固定部支承该可动部,固定部具有内侧部和外侧部,其中,内侧部为树脂制,构成供可动部滑动的部分,外侧部位于该内侧部的外侧,由刚性比内侧部高的材质构成,外侧部具有板状的板状部。
可动部在夹鱼嘴时沿可动平面移动,固定部支承可动部。供可动部滑动的部分、即固定部中的内侧部是树脂制,因此,使得可动部的移动顺畅。并且,通过具有高刚性的外侧部,能够确保固定部的强度。由于外侧部具有板状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确保固定部的强度。由于板状部是板状,因此,能够抑制外侧部向外侧大幅地鼓出,从而在夹住鱼嘴时钓鱼人能够容易地观察到鱼嘴。
尤其是,优选板状部沿可动平面设置。当板状部沿可动平面设置时,能够减小夹鱼器的与可动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从而在夹住鱼嘴时钓鱼人能够容易地观察到鱼嘴。另外,通过板状部的加强效果,使得沿着可动平面的可动部的移动顺畅。
另外,优选板状部位于可动部的、与可动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当将这样的板状部配置在可动部的侧方时,固定部被有效地加强,使得可动部的移动顺畅。
另外,优选板状部能够自如拆装。例如,能够通过拆下板状部来使夹鱼器轻量化。在对象鱼为小型鱼的情况下,可以拆下板状部而使用夹鱼器,在对象鱼为大型鱼的情况下,可以安装板状部而使用夹鱼器。另外,也可以另外准备轻量的板状部,而将标准规格的高刚性的板状部更换为轻量的板状部。也可以将板状部更换为钓鱼人喜欢的板状部等对板状部进行定制(customize)。
另外,优选内侧部具有覆盖板状部的端面的罩壁。具有高刚性的板状部的端面被树脂制的内侧部的罩壁覆盖,据此,能够抑制具有高刚性的板状部的端面露出,从而能够避免锐边露出。
另外,优选可动部具有滑块,在夹鱼嘴时滑块被操作,在内侧部的内侧进行滑动,外侧部在滑块的与可动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板状部。通过在滑块的两侧配置板状部,能够增大固定部在滑块的两侧的强度而实现滑块的顺畅的移动。因此,能够在夹鱼嘴时顺畅地操作滑块。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设支承可动部的固定部的内侧部分、即内侧部为树脂制,并且设固定部的外侧部分、即外侧部由刚性比内侧部高的材质构成,并且该外侧部具有板状部,据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实现可动部的良好的滑动特性,还能够抑制夹鱼器的尺寸过度地增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夹鱼器的闭合状态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夹鱼器的打开状态的外观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夹鱼器的闭合状态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上述夹鱼器的打开状态的内部结构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上述夹鱼器的闭合状态的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8是表示上述夹鱼器的打开过程中的状态的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9是表示上述夹鱼器的打开过程中的状态的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10是表示上述夹鱼器的打开过程中的状态的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夹鱼器的打开状态的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夹鱼器的两夹齿的开闭动作的轨迹的主要部分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固定部);2:第一夹齿(可动部);2a:顶端部;3:第二夹齿(可动部);3a:顶端部;4:操作部件(可动部);5:连杆(可动部);6:弹簧;7:握持部;10:主体部(固定部);11:支架;12:收纳孔;13:计量部;14:窗口;15:第一内侧部件(内侧部);16:第二内侧部件(内侧部);17:空洞部;18:第一外侧部件(外侧部、板状部);19:第二外侧部件(外侧部、板状部);20:连结套筒;21:螺钉;22:螺钉;23:凹部;23a:壁面(罩壁);24:凹部;24a:壁面(罩壁);25:开口部;26:螺钉;30:第一转动枢轴;31:第一连结轴;32:第二连结轴;33:第二转动枢轴;34:第三连结轴;40:滑块;41:扳机;42:手指插入孔;43:引导孔;44:长孔;45:扳机防护件;50:引导槽;51:引导槽;100:直线;101:水平线;102:基准线;200:第一夹齿的顶端部的轨迹;201:第二夹齿的顶端部的轨迹;300:第一连结轴的轨迹;301:第二连结轴的轨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边参照图1~图12边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鱼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的夹鱼器具有:主体1;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其用于夹住鱼嘴;操作部件4,其以能够相对于主体1移动的方式设置在主体1上;连杆5,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分别连结于第一夹齿2和操作部件4;和弹簧6,其对操作部件4施力。在夹鱼嘴时操作操作部件4。操作部件4通过连杆5与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联动。
夹鱼器具有:可动部,其在夹鱼嘴时沿规定的可动平面移动;和固定部,其支承该可动部。可动平面是虚拟的平面。在夹鱼嘴时,可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移动,固定部不动。固定部具有构成供可动部滑动的部分的内侧部和位于该内侧部的外侧的外侧部。可动部具有多个可动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部具有金属制的可动部件和树脂制的可动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1是固定部,第一夹齿2、第二夹齿3、操作部件4和连杆5是可动部件。另外,第一夹齿2、第二夹齿3和连杆5是金属制的可动部件,操作部件4是树脂制的可动部件。但是,也可以是所有的可动部件均是金属制,还可以是所有的可动部件均是树脂制。
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位于夹鱼器的前端部。通过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夹住鱼嘴的下颚或上颚。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沿着可动平面开闭。即,可动平面是可动齿可动的可动面。图1表示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闭合的状态,即闭合状态,图2表示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最大程度打开的状态,即打开状态。另外,图5和图6表示拆下主体1的一部分的内部结构,分别对应于图1、图2。
主体1整体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位于主体1的前端部。主体1在后部具有握持部7。将主体1的长度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所处一侧设为前侧,将握持部7所处一侧设为后侧。前后方向是操作部件4的滑动方向。另外,将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的开闭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将可动平面的法线方向设为左右方向。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开闭的平面、即可动平面通过前后方向、上下方向这两个方向来确定。前后方向是第一轴方向,上下方向是与第一轴方向正交的第二轴方向,左右方向是与第一轴方向和第二轴方向正交的第三轴方向。如后述那样,操作部件4具有扳机41,在打开两夹齿2、3时向后侧扣动操作该扳机41,该扳机41突出延伸。将扳机41的突出方向设为下侧,将该突出方向的相反侧设为上侧。
<主体1>主体1整体被划分为前后两个部分。主体1具有构成主体1的前部的主体部10和位于该主体部10的后侧并构成主体1的后部的支架11。在主体部10上设置有两夹齿2、3、连杆5和操作部件4,在支架11上设置有握持部7。主体部10和支架11构成为彼此独立的个体。主体部10能够相对于支架11沿前后方向移动。主体部10能够以向前侧离开支架11的方式移动,另外,能够以接近支架11的方式向后侧移动。主体部10相对于支架11自如伸缩(伸出、缩回)。支架11在前端部具有收纳孔12。收纳孔12向前侧开口。主体部10的后端部收纳于收纳孔12。图1等表示主体部10的后端部收纳于收纳孔12的状态。主体部10以收纳孔12的壁面为引导面而沿前后方向滑动。
支架11在内部具有计量部13。计量部13仅由弹簧构成。主体部10和支架11经由计量部13连接。主体部10被计量部13的弹簧向后侧施力,通常如图1那样,主体部10的后端部收纳于收纳孔12。在通过两夹齿2、3夹住鱼嘴,以使主体部10位于下侧使支架11位于上侧的方式把持支架11时,主体部10在鱼的重量作用下以向下侧离开支架11的方式移动,而能够通过支架11的计量部13测定鱼的重量。能够从支架11的窗口14观察计量部13的刻度。
主体部10是沿着前后方向较长的形状。主体部10的左右方向的尺寸比上下方向的尺寸小。即,主体部10是左右方向上扁平的形状。也如图3和图4所示,主体部10具有内侧体和位于内侧体的外侧的外侧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内侧体是内侧部,外侧体是外侧部。优选内侧体和外侧体彼此的材质不同,优选外侧体比内侧体强度大。
优选外侧体由比内侧体刚性高(强度高)的材质构成。优选内侧体是树脂制。优选内侧体例如是缩醛树脂(POM)等具有优良滑动性的部件。优选外侧体是比树脂刚性高的材质,例如金属制、纤维增强树脂制。在外侧体为金属制的情况下,例如可以是不锈钢制。另外,在外侧体为纤维增强树脂制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碳纤维作为增强纤维。除了被切割成数毫米单位的纤维、或被切割成数十毫米单位的纤维外,增强纤维还可以是长纤维。外侧体能够由各种预浸料(prepreg)形成,另外,也能够通过将含有短纤维的树脂注塑成型而形成。作为预浸料例如可以使用碳UD预浸料等。碳纤维的方向例如可以是前后方向,也可以改变纤维的方向而重叠使用UD预浸料。若使内侧体为树脂制,使外侧体为金属制,则主体部10成为将金属制的部件和树脂制的部件组合而成的混合(hybrid)结构,树脂制的部件配置在内侧,金属制的部件配置在外侧。下面,以内侧体为树脂制,外侧体为金属制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内侧体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左右分割的两个部件构成。内侧体具有位于左侧的第一内侧部件15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内侧部件16。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彼此在左右方向上相向。内侧体具有空洞部17。该空洞部17形成在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之间。两夹齿2、3、连杆5、和操作部件4位于空洞部17。两夹齿2、3、连杆5、和操作部件4与内侧体一起滑动,而不与外侧体一起滑动。如图3和图4所示,空洞部17朝向下方开口,内侧体是朝下方开口的、截面呈日文片假名“コ”字状的部件。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在各自上端部彼此抵接。
外侧体也可以由一个部件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左右分割的两个部件构成。外侧体具有位于左侧的第一外侧部件18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外侧部件19。第一外侧部件18在第一内侧部件15的外侧位于左侧的位置,第二外侧部件19在第二内侧部件16的外侧位于右侧的位置。优选第一外侧部件18比第一内侧部件15薄,优选第二外侧部件19比第二内侧部件16薄。优选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分别是金属板,另外,优选是平板。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是板状的板部。
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具有固定的板厚。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沿着可动平面设置。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彼此分离独立,并彼此平行。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分别位于两夹齿2、3、连杆5、和操作部件4的左右两侧。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分别占据主体部10的左右两侧表面的大部分。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为前后方向较长的形状,沿主体部10延伸设置。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位于从主体部10的前端部附近至扳机防护件45的后端部的上侧位置的范围内。即,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延伸至操作部件4移动到最后方位置的外侧位置。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到达空洞部17的后端部的外侧位置,并且向后侧延伸至超过空洞部17的后端部的位置。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的后部进入支架11的内侧。
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一内侧部件15、第二外侧部件19和第二内侧部件16通过连结套筒20和左右一对螺钉21、22左右连结。在连结套筒20的内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内螺纹,左右的螺钉21、22与该内螺纹旋合(螺纹连接)。如此,主体部10是树脂制的内侧体被左右一对金属制的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夹持的夹层结构。
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能够相对于内侧体自如拆装。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分别螺纹固定于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而能够容易地从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上拆下。具体而言,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除了螺钉21、22之外,还在前端部和后端部的两个部位螺纹固定于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在前端部通过螺钉26安装于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在后端部通过未图示的螺钉安装于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因此,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分别能够容易地从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上拆下。另外,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彼此分离而独立地构成,因此,能够分别独立地从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上拆下。通过拆下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能够使主体部10轻量化。能够将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这两者一起拆下,或者仅将一方拆下。在对象鱼为小型鱼的情况下,可以使轻量化优先于强度,而拆下第一外侧部件18、第二外侧部件19来使用夹鱼器。另外,也可以代替金属制的第一外侧部件18、第二外侧部件19,而另外预先准备树脂制的第一外侧部件18、第二外侧部件19,从而更换使用该树脂制的第一外侧部件18、第二外侧部件19。
内侧体在左右两侧表面分别具有向内侧凹进的凹部23、凹部24。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在各自的外表面上分别具有凹部23、凹部24。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分别嵌入凹部23、凹部24。第一外侧部件18的周缘部的端面18a的整周被第一内侧部件15的凹部23的壁面23a覆盖。凹部23的壁面23a是覆盖第一外侧部件18的端面18a的罩壁。第二外侧部件19的周缘部的端面19a的整周被第二内侧部件16的凹部24的壁面24a覆盖。凹部24的壁面24a是覆盖第二外侧部件19的端面19a的罩壁。金属制的第一外侧部件18的端面18a和第二外侧部件19的端面19a分别被树脂制的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的罩壁覆盖,因此,能够减轻第一外侧部件18的端面18a和第二外侧部件19的端面19a的处理负担。另外,主体部10的整体也可以通过例如由硬质的合成树脂成型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尤其优选主体部10的材质是纤维增强树脂,优选以长度在1mm以下的短纤维为增强纤维的纤维增强树脂。另外,优选碳纤维作为增强纤维。
<夹齿2、3>第一夹齿2位于第二夹齿3的上侧。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均是能够相对于主体1移动的可动齿。第一夹齿2为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向上侧弯曲的形状。第一夹齿2的顶部朝向下侧延伸,第一夹齿2的顶端部2a朝向下侧。第二夹齿3为沿前后方向延伸且向下侧弯曲的形状。第二夹齿3的顶部朝向上侧延伸,第二夹齿3的顶端部3a朝向上侧。第一夹齿2的顶端部2a和第二夹齿3的顶端部3a彼此上下相向。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夹齿2的顶端部2a和第二夹齿3的顶端部3a彼此抵接。但是,也可以在闭合状态下在第一夹齿2的顶端部2a和第二夹齿3的顶端部3a之间形成间隙。
主体部10在前部的上部具有第一转动枢轴30。第一转动枢轴30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夹齿3的后端部(基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一转动枢轴30。第二夹齿3以第一转动枢轴30为中心转动。在闭合状态下,第二夹齿3的顶端部3a位于第一转动枢轴30的前侧。在闭合状态下,第二夹齿3的顶端部3a位于第一转动枢轴30的下侧。如图7所示,在闭合状态下,在主视观察时,连结第一转动枢轴30和第二夹齿3的顶端部3a的直线100以相对于穿过第一转动枢轴30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水平线101向逆时针方向以小于45度的角度θ1倾斜。在图1和图2所示的主视观察时,第二夹齿3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边打开。
夹鱼器具有第一连结轴31,该第一连结轴31将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彼此连结。第一连结轴31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夹齿2经由第一连结轴3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第二夹齿3,第一夹齿2以第一连结轴31为中心转动。第一连结轴31没有被固定于主体1,能够相对于主体1移动。第一连结轴31与第二夹齿3一体地以第一转动枢轴30为中心转动。第一连结轴31位于第二夹齿3的基端部与顶端部3a之间,并位于第一转动枢轴30和第二夹齿3的顶端部3a之间。第一连结轴31位于第一夹齿2的基端部和顶端部2a之间。在闭合状态下,第一连结轴31位于第一转动枢轴30的前侧且是下侧。在闭合状态下,第一连结轴31位于比连结第一转动枢轴30和第二夹齿3的顶端部3a的直线100靠下侧的位置。在闭合状态下,第一夹齿2的顶端部2a和第二夹齿3的顶端部3a位于比第一连结轴31稍靠下侧的位置。第一夹齿2以第一连结轴31为中心,边向主视观察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边打开。
夹鱼器具有第二连结轴32,该第二连结轴32将第一夹齿2和连杆5彼此连结。第一夹齿2的基端部和连杆5的前端部(顶端部)通过第二连结轴3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第二连结轴32没有被固定于主体1,能够相对于主体1移动。第二连结轴32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连结轴32在前后方向的位置与第一转动枢轴30大致相同,位于第一转动枢轴30的大致正下方的位置。第二连结轴32在闭合状态下位于比第一连结轴31靠后侧且下侧的位置。
主体部10在后部具有第二转动枢轴33。第二转动枢轴33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二转动枢轴33位于比第一转动枢轴30靠后侧的位置,并位于比第一转动枢轴30靠下侧的位置。连杆5为前后方向较长的形状。连杆5的后端部(基端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第二转动枢轴33。连杆5以第二转动枢轴33为中心上下转动。连杆5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而以第二转动枢轴33为中心向主视观察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操作部件4>
操作部件4能够相对于主体部10滑动。操作部件4的滑动方向为前后方向。操作部件4沿着接近和远离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的方向滑动。操作部件4具有前后方向较长形状的滑块40和从该滑块40的后部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扳机41。滑块4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孔43。引导孔43是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滑块40的通孔。第二转动枢轴33贯插引导孔43。操作部件4在本实施方式中是树脂制,但也可以是金属制。
使用者将手指置于扳机41的前表面进行扣动操作。例如握持握持部7的手的食指、中指勾住扳机41。主体部10在后部的下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手指插入孔42。在手指插入孔42中扳机41从上侧突出。手指插入孔42形成于主体部10的内侧体。手指插入孔42分别形成于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第一内侧部件15的手指插入孔和第二内侧部件16的手指插入孔结合成一体而构成为一个手指插入孔42。
内侧体具有扳机防护件45,该扳机防护件45包围手指插入孔42的周围、即手指插入孔42的前方、下方、后方的三方。在扳机防护件45中,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彼此抵接。内侧体具有向下侧开口的开口部25。空洞部17和手指插入孔42经由该开口部25连通。扳机41从开口部25向下方突出。另外,开口部25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缝状。开口部25延伸至内侧体的前端部,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从内侧体的前端部中的开口部25向前方突出。
弹簧6例如是螺旋弹簧6,并且例如是压缩弹簧6。弹簧6对操作部件4向前侧施力。通过弹簧6对操作部件4向前侧施力,两夹齿2、3被向闭合侧施力。
夹鱼器具有第三连结轴34,该第三连结轴34将操作部件4和连杆5彼此连结。第三连结轴34固定于滑块40的前端部。第三连结轴34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三连结轴34在左右方向上贯通滑块40。主体部10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引导槽50、51。引导槽50、51形成为左右一对。左右的引导槽50、51分别形成于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左右的引导槽50、51分别贯通第一内侧部件15和第二内侧部件16。第三连结轴34的两端部分别卡合于左右的引导槽50、51,第三连结轴34边被左右的引导槽50、51引导边沿前后方向滑动。通过第三连结轴34在引导槽50、51中滑动,操作部件4沿前后滑动。
在连杆5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部形成有长孔44。第三连结轴34卡合于该长孔44。第三连结轴34在长孔44中移动。长孔44沿相对于前后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长孔44的前端部位于比后端部靠下侧的位置。当随着操作部件4向后侧的滑动,第三连结轴34向后侧滑动时,第三连结轴34使连杆5以第二转动枢轴33为中心向主视观察的逆时针方向转动。
通过向后侧扣动操作部件4的扳机41,两夹齿2、3从图7所示的闭合状态打开至图11所示的打开状态。在图7~图11中用单点划线表示两夹齿2、3的各自的顶端部2a、3a的轨迹200、201。另外,在图7和图11中分别用单点划线表示第一连结轴31的轨迹300和第二连结轴32的轨迹301。另外,在图12中,两夹齿2、3的开闭动作以逐帧的方式示出。在图1、图2和图12中,当以穿过闭合状态的两夹齿2、3的顶端部2a、3a的前后方向的直线作为基准线102时,两夹齿2、3相对于该基准线102上下非对称地打开。
第一夹齿2在打开时边向后侧移动边向上侧移动,但主要向后侧移动。即,第一夹齿2在打开时向后侧的移动量比向上侧的移动量大。第一夹齿2在开闭时边描绘向下侧凸出地弯曲的轨迹200边移动。第二夹齿3在打开时边向后侧移动边向下侧移动,但主要向下侧移动。即,第二夹齿3在打开时向下侧的移动量比向后侧的移动量大。第二夹齿3在开闭时边描绘向前侧凸出地弯曲的轨迹201边移动。另外,如图11所示,在打开状态下,在主视观察时,连结第一转动枢轴30和第二夹齿3的顶端部3a的直线100、与穿过第一转动枢轴30的沿前后方向的水平线101之间的角度θ2比角度θ1大,为45度以下。
如此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夹鱼器中,由于两夹齿2、3均为相对于主体1移动的可动齿,因此,与仅两夹齿2、3中的一方为可动齿的夹鱼器相比,能够容易确保在打开状态下两夹齿2、3的较大的打开量。因此,在打开状态下,例如容易将第一夹齿2放入鱼嘴中。并且,能够使第二夹齿3位于鱼嘴的外侧,通过两夹齿2、3夹持鱼嘴的上颚、下颚。另外,由于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的开闭动作彼此上下非对称,因此,在夹鱼嘴时,容易以两夹齿2、3中的一方为基准。使用者容易想象到在闭合状态下的两夹齿2、3的闭合位置、即两夹齿2、3的顶端部2a、3a彼此的抵接位置或者最接近位置。在将第一夹齿2放入鱼嘴中的情况下,容易以该第一夹齿2为基准想象到两夹齿2、3的闭合状态。因此,能够通过两夹齿2、3可靠地夹住鱼嘴。
并且,第一夹齿2的移动量比第二夹齿3的移动量小,尤其是第一夹齿2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比第二夹齿3的上下方向的移动量小,因此,能够将第一夹齿2放入鱼嘴中,以第一夹齿2为基准而容易地夹住鱼嘴。第一夹齿2主要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而在上下方向的移动量较小,因此,能够容易地以第一夹齿2为基准想象到闭合状态。并且,第一夹齿2在闭合时向前侧移动,因此,放入鱼嘴中的第一夹齿2能够向鱼嘴的里侧移动且夹住鱼嘴,从而能够可靠地夹住鱼嘴。另一方面,第二夹齿3主要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确保在闭合状态下的两夹齿2、3的较大的打开量。
另外,第二夹齿3以相对于主体1位置不变的第一转动枢轴30为中心转动,另一方面,第一夹齿2通过相对于主体1位置改变的第一连结轴31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连结于第二夹齿3。在夹住鱼而悬吊鱼时,当鱼的自重作用于第二夹齿3而向前侧拉拽第二夹齿3时,闭合方向的力作用于第二夹齿3。第一连结轴31由于该力而向前侧移动,使得闭合方向的力作用于第一夹齿2。同样地,当鱼的自重作用于第一夹齿2而闭合方向的力作用于第一夹齿2时,第一连结轴31向前侧移动,闭合方向的力作用于第二夹齿3。因此,在鱼乱跳的情况下,两夹齿2、3将会向闭合侧移动,因此,能够更牢固地夹住鱼嘴。
在夹鱼嘴时,第一夹齿2、第二夹齿3、操作部件4和连杆5沿着可动平面移动。此时,内侧体从左右两侧支承第一夹齿2、第二夹齿3、操作部件4和连杆5。由于内侧体为树脂制,因此,与内侧体为金属制的情况相比,第一夹齿2、第二夹齿3、操作部件4和连杆5能够顺畅地移动。尤其是,由于金属制的第一夹齿2、第二夹齿3和连杆5同树脂制的内侧体一起滑动,因此,第一夹齿2、第二夹齿3和连杆5能够顺畅地移动。内侧体构成主体部10的主要部分,但由于该内侧体是树脂制,因此,即使是复杂的形状也能够容易地形成。尤其是,由于是将内侧体左右分割成两部分的结构,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内侧体,也容易形成空洞部17。
在内侧体的外侧具有金属制的部件、即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因此,即使主体部10的主要部分、即内侧体是树脂制,也能够充分地确保主体部10的强度。由于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为板状,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确保主体部10的强度。而且,由于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是沿着可动平面的板状,因此,能够抑制其向主体部10的外侧大幅度地鼓出。即,能够抑制主体部10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在夹鱼嘴时,主体部10不容易妨碍视线,而能够边容易地确认鱼嘴边夹住鱼嘴。
第一外侧部件18及第二外侧部件19同作为可动部的第一夹齿2、第二夹齿3、操作部件4和连杆5分离,而不与这些可动部件接触。尤其是,第一外侧部件18及第二外侧部件19同作为金属制的可动部件的第一夹齿2、第二夹齿3和连杆5分离,而不与这些金属制的可动部件一起滑动,因此,能够抑制金属制的部件之间的滑动,而得到良好的滑动特性。由于在操作部件4的滑块40的左右两侧配置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因此,能够提高主体部10在滑块40的左右两侧的刚性,从而使得滑块40的移动顺畅。因此,在夹鱼嘴时,能够顺畅地操作操作部件4。由于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位于连杆5的左右两侧,因此,使得连杆5的移动顺畅,从而能够将滑块40的移动可靠地传递给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并且,由于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位于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的基部的左右两侧,因此,使得第一夹齿2、第二夹齿3和连杆5的移动顺畅,从而能够可靠且容易地夹住鱼。
第一外侧部件18的端面18a和第二外侧部件19的端面19a被第一内侧部件15的凹部23的壁面23a和第二内侧部件16的凹部24的壁面24a覆盖,第一外侧部件18的端面18a和第二外侧部件19的端面19a的露出得到抑制。因此,能够避免锐边(Sharp edge)的露出。另外,由于第一外侧部件18的端面18a和第二外侧部件19的端面19a的露出得到抑制,因此,可以降低将第一外侧部件18的端面18a和第二外侧部件19的端面19a加工处理得平滑的程度,削减加工成本。
还能够通过拆下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使夹鱼器轻量化。在对象鱼为小型鱼的情况下,能够拆下第一外侧部件18、第二外侧部件19而使用夹鱼器。在对象鱼为大型鱼的情况下,能够安装第一外侧部件18、第二外侧部件19而使用夹鱼器。另外,也可以更换为树脂制的第一外侧部件18、第二外侧部件19。如此,能够根据钓鱼人的喜好、对象鱼的种类对第一外侧部件18、第二外侧部件19进行各种更换而享受乐趣。由于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彼此分离而独立地构成,因此,还能够仅将一方更换为树脂制的部件,来调整强度、重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彼此分离而独立地构成,但也可以为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连结而一体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内侧体的上表面的上侧具有连结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的连结部,该连结部与第一外侧部件18及第二外侧部件19作为一个部件而构成。连结部也可以是各种形状,作为一例可以是板状。即,连结部也可以是一个板状部。也优选通过各种板金来构成第一外侧部件18、第二外侧部件19,还优选与连结部一并通过将板金折弯来构成。
另外,在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彼此分离而独立地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中的一方能够拆装。也可以使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中的一方为金属制,另一方为树脂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具有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这两者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仅具有任意一方的结构。另外,在主体部10的左右侧表面具有第一外侧部件18和第二外侧部件19作为板状部,但也可以构成为例如在主体部10的上表面具有外侧部的板状部。第一外侧部件18、第二外侧部件19不限于占据主体部10的侧表面的大部分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仅占据主体部10的侧表面中的前部,或仅占据主体部10的侧表面中的后部,或仅占据主体部10的侧表面中的中央部。
通过在内侧体的侧表面形成凹部23、凹部24,而由该凹部23的壁面23a、凹部24的壁面24a构成罩壁,但也可以是在内侧体的侧表面形成朝向外侧的突条,将该突条的侧表面作为罩壁。
第一夹齿2和第二夹齿3均为可动齿,但也可以为一方是可动齿,另一方是固定齿。

Claims (7)

1.一种夹鱼器,用于夹住鱼嘴,其特征在于,
具有可动部和固定部,其中,所述可动部沿规定的可动平面移动,所述固定部支承该可动部,
所述固定部具有内侧部和外侧部,其中,所述内侧部为树脂制,构成供所述可动部滑动的部分,所述外侧部位于该内侧部的外侧,由刚性比所述内侧部高的材质构成,
所述外侧部具有板状的板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沿着所述可动平面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位于所述可动部的、与所述可动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位于所述可动部的、与所述可动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板状部能够自如拆装。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部具有覆盖所述板状部的端面的罩壁。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夹鱼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具有滑块,在夹鱼嘴时所述滑块被操作,在所述内侧部的内侧进行滑动,所述外侧部在所述滑块的与所述可动平面正交的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具有板状部。
CN201910294965.9A 2018-12-07 2019-04-12 夹鱼器 Active CN11128014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9811A JP7084289B2 (ja) 2018-12-07 2018-12-07 魚掴み器
JP2018-229811 2018-1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80141A CN111280141A (zh) 2020-06-16
CN111280141B true CN111280141B (zh) 2022-10-11

Family

ID=71011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94965.9A Active CN111280141B (zh) 2018-12-07 2019-04-12 夹鱼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84289B2 (zh)
CN (1) CN11128014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8114A1 (ja) * 2011-02-10 2012-08-16 住友重機械工業株式会社 ロール体搬送装置
JP7430907B2 (ja) 2020-06-18 2024-02-14 株式会社スタジオオーシャンマーク 魚掴み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9585A (en) * 1990-08-16 1992-06-09 Camp Charles D Fish handling tool
US6571505B1 (en) * 2000-11-28 2003-06-03 Russell A. Poiencot, Jr. Fish holder
JP2008283915A (ja) * 2007-05-18 2008-11-27 Takashi Otsuka 魚掴み器
JP2011019433A (ja) * 2009-07-14 2011-02-03 Takashi Otsuka 魚掴み器
JP5487281B2 (ja) * 2012-11-29 2014-05-07 有限会社エバーグリー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魚掴み器
JP6018912B2 (ja) 2012-12-28 2016-11-02 株式会社エバーグリー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魚掴み器
CN203723298U (zh) * 2014-01-20 2014-07-23 扬州源升机械有限公司 带自锁功能的夹鱼器
CN205695132U (zh) * 2016-06-13 2016-11-23 徐振峰 一种夹鱼器
JP2018033342A (ja) 2016-08-30 2018-03-08 株式会社エバーグリーン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釣り用ギャフ
CN207461248U (zh) * 2017-11-14 2018-06-08 扬州源升机械有限公司 管型单开式夹鱼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84289B2 (ja) 2022-06-14
CN111280141A (zh) 2020-06-16
JP2020089329A (ja) 2020-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80141B (zh) 夹鱼器
CA2655519A1 (en) Winged indwelling needle
EP2060370A1 (en) Hand tool
EP1797783A1 (en) Device for opening-closing sun visor of helmet
US20190104794A1 (en) Seam ripper
RU2011128350A (ru) Механизм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згибающимся участком эндоскопа
CN112470737A (zh) 带有刀具的手操纵式工作器械
EP1525959A3 (en) Hand-held tool with discal blade
KR101808368B1 (ko) 광 섬유 홀더 및 광 섬유 융착 접속 장치
US20090171155A1 (en) Oral cavity insertion instrument and pharyngoscope apparatus
CN111280140B (zh) 夹鱼器
JP2016106707A (ja) 保育器
JPH0490741A (ja) 内視鏡
EP0066465B1 (en) Biopsic forceps
US4209931A (en) Eyeless fishing rod employing novel hand and reel gripping means
CN106659363A (zh) 内窥镜操作部和内窥镜
JP2018033342A (ja) 釣り用ギャフ
JP5865290B2 (ja)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
US20170224568A1 (en) Incubator
JP2004174245A5 (zh)
US10543880B2 (en) Bracket cover
JP4539941B2 (ja) 釣竿
JP2012135238A (ja) 魚バサミ
JP4301655B2 (ja) デンタルフロスホルダー
JP7430907B2 (ja) 魚掴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