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9593A -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 - Google Patents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9593A
CN111279593A CN201880065184.6A CN201880065184A CN111279593A CN 111279593 A CN111279593 A CN 111279593A CN 201880065184 A CN201880065184 A CN 201880065184A CN 111279593 A CN111279593 A CN 1112795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stator
stator winding
electric machine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51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9593B (zh
Inventor
马场雄一郎
泉满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795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95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95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95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5Devices for sensing temperature,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0Fastening of winding heads, equalising 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提高温度传感器的安装自由度。旋转电机的定子具有温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支架,该温度传感器支架夹持线圈端部(定子绕组中从定子铁芯的两端突出的部分)的定子绕组部分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支架除了夹持方向以外,还可以在夹持方向以外的方向变形。

Description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涉及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
背景技术
作为本技术领域的背景技术,已知有具有保持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传感器支架的旋转电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温度传感器保持件30的夹入部36绕到过渡导体部22的下表面、即与周向线圈部18相对的面,与温度传感器40一起夹入过渡导体部2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1-2238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存在如下记载:夹入部36具有可绕到过渡导体部22的下表面的突出,利用该突出的弹性来夹入过渡导体部22。夹入部36的绕到过渡导体部22的下表面的部分的厚度可以与间隙24的尺寸大致相同。通过这样设定,能够使温度传感器保持件30向过渡导体部22的安装固定更加稳定。另外,根据专利文献1的图1~图3,温度传感器保持件由用于夹持温度传感器和过渡导体的弹性变形的板材构成。
通常,配置在定子的线圈端部的定子绕组被复杂地成形。因此,线圈端部的绕组部分不仅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配置有温度传感器的过渡导体那样的笔直部分。代替笔直部分或在笔直部分的基础上,可能存在想要测定笔直部分以外的绕组部分的温度的需求。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只能向保持温度传感器和过渡导体的方向弹性变形,所以难以应对这样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传感器的安装自由度高的温度传感器支架。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旋转电机的定子具有温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支架,该温度传感器支架夹持线圈端部(定子绕组中从定子铁芯的两端突出的部分)的定子绕组部分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支架除了夹持方向以外还可以向夹持方向以外的方向变形(例如可以弹性变形)。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温度传感器支架除了夹持温度传感器和定子绕组的方向以外也可以变形(沿着定子绕组的形状)。因此,温度传感器的安装自由度提高。
上述以外的课题、构成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4是装配在定子绕组上的图3的温度传感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5是夹持定子绕组和温度传感器的图3的温度传感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6是将宽度上侧臂的弯曲向宽度方向伸长并能够装配在沿水平方向弯曲的定子绕组上的温度传感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7是装配在沿水平方向弯曲的定子绕组上的图6的温度传感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8是夹持沿水平方向弯曲的定子绕组和温度传感器的图6的温度传感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9是能够装配在沿垂直方向弯曲的定子绕组上的温度传感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10是装配在沿垂直方向弯曲的定子绕组上的图9的温度传感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11是夹持沿垂直方向弯曲的定子绕组和温度传感器的图9的温度传感器支架的立体图。
图12是温度传感器支架的高度的调整的示意图。
图13是一变形例的温度传感器支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定子的构成及作用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同一部分标注同一符号。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在图1中,通过将旋转电机1的一部分作为剖面来示出旋转电机1的内部。
如图1所示,旋转电机1具备:外壳10;定子2,其具有固定于外壳10的定子铁芯20;转子3,其旋转自如地配设于该定子内。旋转电机1的壳体由前托架11、外壳10、后托架12以及接线盒13构成,外壳10与水套14一起构成旋转电机的冷却水的水流道15。
转子3固定在由前托架11的轴承30A、后托架12的轴承30B支承的轴31上,可旋转地保持在定子铁芯20的内侧。
定子铁芯20通过热压配合等固定在外壳10上,定子2通过外壳10被水流道15内的冷却水间接冷却。
在定子铁芯20的槽中,隔着由绝缘树脂材料形成为片状的绝缘体配置有定子绕组4。定子绕组4在制作过程中涂敷清漆,隔着绝缘体固定在定子铁芯20上。从定子铁芯20的两端突出的、跨越槽间的定子绕组4密集的部位是线圈端部42。定子绕组4是三相Y形接线的绕组。各相的定子绕组的一端作为中性点配置在线圈端部42,另一端构成输出线43。
为了与旋转电机1的外部连接而提供接收电能,输出线43从线圈端部42延伸引出。配置在输出线43的端部的输出端子45与接线盒13内的端子台21连接。输出线43经由输出端子45在端子台21上与插入接线盒13的外部的例如与逆变器连接的电力电缆连接。
线圈端部42通过在外壳10的水流道15中流动的冷却水,以外壳10、定子铁芯20、绝缘体为传热路径进行热传递而被冷却。
为了检测定子绕组4的温度,在定子绕组4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5例如是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具有温度检测元件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检测元件由电阻值相对于温度的变化而大幅变化的半导体构成。旋转电机的控制单元(例如逆变器)通过监视热敏电阻的电阻值来检测定子绕组的温度。温度传感器5的信号线51与连接器52连接。
在检测出的定子绕组4的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担心对定子绕组4的绝缘覆膜或涂敷在定子上的清漆的寿命产生影响,因此,控制单元限制或停止旋转电机的性能,防止定子绕组4异常过热。因此,为了使温度传感器5与定子绕组4之间的传热良好,希望与定子绕组4紧密接触地设置。
下面,使用图2对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定子2的构成的立体图。
定子2具备:定子铁芯20,其具有沿周向形成的多个槽;定子绕组4;绝缘体41;测定定子绕组4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以及将温度传感器5夹持在定子绕组4上的温度传感器支架6。
定子铁芯20将规定厚度的磁性钢板沿轴向层叠而形成为环状,在内周侧的周向上形成有多个沿轴向的槽。定子绕组4主要通过由铜构成的导电性的芯线部和覆盖芯线部的绝缘覆膜构成。
定子绕组4隔着由绝缘树脂材料形成为片状的绝缘体41装配在定子铁芯20的槽中。定子绕组4构成为:在定子铁芯20的槽中从轴向插入大致U字状的铜制的扁平导体,将扁平导体的开口侧端部折弯,通过焊接等使扁平导体彼此的折弯部电连接。如上所述,从定子铁芯20的两端突出的、跨越槽间的定子绕组4密集的部位是线圈端部42。
定子绕组4是三相Y接线的绕组,U相定子绕组、V相定子绕组、W相定子绕组由扁平导体构成。各相的定子绕组的一端作为连接有U相V相W相的中性线的中性点而配置在线圈端部42上,各相的定子绕组的另一端构成输出线43。
输出线43从线圈端部42延伸并引出,在输出线43的端部构成各相的输出端子45。
在成形后的线圈端部42的一部分,以检测定子绕组4的温度为目的而配置有温度传感器5。为了高精度地检测定子绕组4的温度,希望温度传感器5与定子绕组4之间的热传导良好。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支架6夹持定子绕组(扁平导体)4上的温度传感器5和定子绕组4。由此,能够使温度传感器5相对于定子绕组4相对地紧贴。
线圈端部42成形为复杂的形状。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支架6,能够将温度传感器5固定在定子绕组4的期望的位置。
以下,对温度传感器支架6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图3是温度传感器支架6的立体图。另外,以下的说明如图3所示,适当遵循xyz正交坐标系。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沿着x轴的方向称为“进深方向”,将+x方向称为“前方向”,将-x方向称为“后方向”。另外,有时将沿着y轴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将+y方向称为“右方向”,将-y方向称为“左方向”。另外,有时将沿着z轴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将+z方向称为“上方向”,将-z方向称为“下方向”。另外,有时将xy平面称为“水平面”。另外,有时将与xy平面垂直的平面(例如xz平面及yz平面)称为“垂直面”。另外,有时将后方向侧的端部称为“基端”,将前方向侧的端部称为“顶端”。另外,在图3(以及图4~图13)中,在温度传感器支架6上示出了表示该温度传感器支架6的弯曲部分的线,但在实际的温度传感器支架上没有这样的线(有也可以)。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定子绕组4”典型的是定子绕组4的线圈端部42中的定子绕组部分。
温度传感器支架6在高度方向(夹持方向)上弹性变形。具体而言,温度传感器支架6具有:与定子绕组4(扁平导体)卡合的卡合部302;以及夹持部301,其夹持与卡合部302卡合的定子绕组4(扁平导体)和该定子绕组4上的温度传感器5。夹持部301和卡合部302都在高度方向(夹持方向)上弹性变形。
夹持部301具有:与定子绕组4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一下侧接触部311;与定子绕组4上的温度传感器5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一上侧接触部312;以及连结第一下侧接触部311和第一上侧接触部312的第一连结部313。第一下侧接触部311、第一上侧接触部312以及第一连结部313在前侧形成有开口314(在侧面俯视图中呈大致C字状)。定子绕组4和温度传感器5能够从开口314插入。第一下侧接触部311、第一上侧接触部312和第一连结部313中的至少一个在高度方向上弹性变形。从开口314到第一连结部313的空间的最小高度小于定子绕组4的侧截面(xz方向截面)的高度和温度传感器5的侧截面的高度的合计。从开口314插入并向后方向前进的定子绕组4及温度传感器5将第一上侧接触部312相对地向上方推起并进一步向后方向前进。在该状态下,在夹持部301中向中央侧作用有沿高度方向的弹性力,通过第一下侧接触部311和第一上侧接触部312夹持定子绕组4上的温度传感器5和定子绕组4(参照图5)。另外,第一连结部313沿着高度方向延伸,连接第一下侧接触部311和第一上侧接触部312,因此,能够防止温度传感器5在定子绕组4上比某位置更向后方前进。
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支架6的夹持部301及卡合部302的任一方除了在高度方向(夹持方向)的弹性变形之外,还在高度方向以外的方向上弹性变形。例如,第一下侧接触部311、第一上侧接触部312及第一连结部313中的至少一个在高度方向以外也能够弹性变形。另外,例如,后述的第二下侧接触部341、第二上侧接触部342及第二连结部343中的至少一个也能够在高度方向以外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将温度传感器5固定在定子绕组4的期望的位置(线圈端部42的期望的绕组部分)。即,温度传感器5的安装自由度高。关于温度传感器5的安装的具体例将在后面叙述。
第一上侧接触部312与温度传感器5的上表面接触的部分331为曲面。由此,能够避免在温度传感器5的安装和拆卸时损伤温度传感器5的上表面。另外,容易进行温度传感器5的安装和拆卸。
卡合部302具有:与定子绕组4的下表面接触的第二下侧接触部341;与定子绕组4的上表面接触的第二上侧接触部342;以及连结第二下侧接触部341和第二上侧接触部342的第二连结部343。第二下侧接触部341、第二上侧接触部342及第二连结部343在前侧形成有开口344(在侧面俯视图中呈大致C字状)。定子绕组4能够从开口344插入。从开口344插入并向后方向前进的定子绕组4将第二上侧接触部342相对地向上方推起并进一步向后方向前进。在该状态下,在从开口344到第二连结部343的空间的最小高度小于定子绕组4的侧截面(xz方向截面)的高度的情况下,在卡合部302中向中央侧作用有沿着高度方向的弹性力,通过第二下侧接触部341及第二上侧接触部342夹持定子绕组4(参照图4)。另外,即使在从开口344到第二连结部343的空间的最小高度为定子绕组4的侧截面(xz方向截面)的高度以上的情况下,也通过第二下侧接触部341、第二上侧接触部342、第二连结部343以及后述的脱落防止部351以包住定子绕组4的方式进行夹持。另外,开口344与开口314的下侧部分重叠。
这样,卡合部302夹持定子绕组4。由此,不需要将定子绕组4和温度传感器5一起装配在温度传感器支架6上。换言之,可以首先将温度传感器支架6装配在定子绕组4上(参照图4),然后将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温度传感器支架6上(配置在定子绕组4上)(参照图5)。
另外,第二连结部343的沿进深方向的位置可以与第一连结部313的位置相同,也可以是后方向侧,也可以是前方向侧。
另外,第二下侧接触部341具有脱落防止部351,该脱落防止部351通过与向后方向前进到某个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连结部313或第二连结部343)的定子绕组4的侧面(前方向侧的侧面)卡合,来防止从定子绕组4脱落。由此,能够防止定子绕组4从开口344向前方相对移动,即,防止在将温度传感器支架6装配在定子绕组4上之后、在将温度传感器5配置在定子绕组4上之前,温度传感器支架6从定子绕组4脱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合部302利用弹性力夹持定子绕组4,但也可以取而代之,不利用弹性力夹持定子绕组4而仅进行卡合。这是因为,定子绕组4和温度传感器支架6的位置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自由移动对于温度传感器5的安装来说便利性高。即使卡合部302仅卡合定子绕组4,由于通过脱落防止部351卡合定子绕组4的侧面(前方向侧的侧面)使得卡合部302包住定子绕组4,因此,能够防止温度传感器支架6从定子绕组4脱落。换言之,卡合部302是温度传感器5进入温度传感器支架6之前的期间的临时保持部。
另外,卡合部302还兼作温度传感器5相对于定子绕组4的定位。具体而言,卡合部302的第二上侧接触部342进行绕组4上的宽度方向上的定位(限制温度传感器5沿宽度方向的移动的定位)和绕组4上的进深方向上的定位(限制温度传感器5沿前方向的移动的定位)中的至少一个。另外,通过第一连结部313实现防止定子绕组4上的温度传感器5从某个位置向后方向移动。另外,定子绕组4上的温度传感器5向高度方向的移动当然由夹持部301来防止。
温度传感器支架6一体成形有夹持部301和卡合部302。具体而言,例如,夹持部301和卡合部302由同一根线材成形。在夹持部301中,第一下侧接触部311是沿进深方向延伸且左右排列的两根第一下侧臂361L及361R。第一上侧接触部312是沿进深方向延伸且左右排列的两根第一上侧臂362L及362R。第一连结部313是将两根第一下侧臂361L及361R的基端和两根第一上侧臂362L及362R的基端分别连接并左右排列的两根第一连接臂363L及363R。在卡合部302中,第二下侧接触部341由从两根第一下侧臂361L及362R的顶端向宽度方向(左右外侧)延伸的两根宽度下侧臂3711L及3711R、以及从两根宽度下侧臂3711L及3711R的顶端分别向后方延伸的两根进深下侧臂3712L及3712R构成。第二上侧接触部342由分别沿后方向延伸且左右相对的两根进深上侧臂3721L及3721R、以及连结两根进深上侧臂3721L及3721R的顶端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上侧臂3722构成。第二连结部343由两根第二连接臂373L和373R构成,所述两根第二连接臂373L和373R分别连接两根进深下侧臂3712L和3712R的基端和两根进深上侧臂3721L和3721R的基端,并且左右相对。这样,温度传感器支架6由一根线材成形。
另外,在第一上侧接触部312中,与温度传感器5的上表面接触的部分331是两根第一上侧臂362L及362R各自的肘部。即,两根第一上侧臂362L及362R分别在侧面俯视图中呈V字状。由此,从开口314插入的温度传感器5容易在绕组4上向后方前进。
另外,在卡合部302的各第二下侧接触部341中,脱落防止部351是两根宽度下侧臂3711L及3711R的各自的山部。即,两根宽度下侧臂3711L及3711R分别在正面俯视图中呈山状(倒V字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夹持定子绕组4的方向以外的方向弹性变形的臂的截面系数与向夹持定子绕组4的方向变形的臂的截面系数相同。例如,由于温度传感器支架6由线材构成(例如,由于截面形状为圆、任意截面形状都相同),因此,关于弯曲,无论方向如何截面系数都相同。因此,容易沿着成形后的定子绕组4变形而固定温度传感器5。因此,温度传感器5的安装操作性优异,并且,通过一个结构适用于多种定子绕组4的通用性优异。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材的材料与定子绕组4的材料相同。因此,能够避免因异种金属的接触而引起的腐蚀的风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材具有绝缘覆膜。在该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因异种金属的接触而引起的腐蚀的风险。通常,与定子绕组4相同材料的漆包皮膜铜线的获得性也优异且廉价,适合温度传感器支架6的材料。另外,通过使线材为绝缘覆膜(通过用绝缘构件涂敷),也能够避免温度传感器支架6带电。如果使温度传感器支架带电,则认为需要从电性上强化温度传感器5的绝缘,但由于本实施方式的温度传感器支架6不带电,所以不需要进行温度传感器5的绝缘的强化。
另外,由于本温度传感器支架6是插入并固定定子绕组4及温度传感器5的构成,所以能够在成形线圈端部42后,将温度传感器5固定在定子绕组4上。因此,没有在线圈端部42的成形中使温度传感器5破损的风险。另外,即使在定子绕组4上涂敷清漆后也能够安装温度传感器5,因此,在清漆处理中不需要遮蔽温度传感器5的信号线51等附带作业,组装的作业性也优异。
以下,对温度传感器5的安装的几个具体例进行说明。
(第一具体例:向定子绕组4的笔直部分的安装)
首先,如图4所示,进行将温度传感器支架6安装在定子绕组4上的作业。即,从温度传感器支架6的开口344插入定子绕组4,定子绕组4被向后方压入。于是,脱落防止部351与绕组4的侧面(前方向侧的侧面)卡合,卡合部302(例如第二连结臂373L及373R)弯曲(翘曲)变形,夹持定子绕组4。由于存在脱落防止部351(具体而言,由于各宽度下侧臂的一部分描述为山形状),因此能够防止在将温度传感器支架6装配到定子绕组4上之后温度传感器支架6从定子绕组4脱落。另外,在定子绕组4上装配温度传感器支架6时,温度传感器支架6的开口344向高度方向扩展,但此时,不仅第二连结臂373L及373R弯曲(翘曲)变形,而且第二连结臂373L及373R各自的一部分扭转变形也能够使开口344向高度方向扩展。
另外,宽度上侧臂3722在其一部分(例如中央)具有弯曲501。通过伸长弯曲501(参照图5的虚线框601),能够使第二上侧接触部34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伸长。另外,各个进深上侧臂3721L及3721R在其一部分具有弯曲502。通过伸长弯曲502,能够使第二上侧接触部342的进深方向的长度伸长。这样,能够使第二上侧接触部342在进深方向和宽度方向上都伸长长度。因此,能够吸收温度传感器5的公差(沿进深方向或宽度方向的长度的偏差)。
在将温度传感器支架6装配在定子绕组4上之后,如图5所示,能够将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定子绕组4上。即,从开口314插入温度传感器5,并向后方压入。于是,温度传感器5被配置在定子绕组4上,夹持部301夹持温度传感器5和定子绕组4。温度传感器5通过夹持部301的弹性与定子绕组4紧密接触地被夹持。因此,能够确保定子绕组4与温度传感器5之间的热传导良好的状态。另外,定子绕组4上的温度传感器5由卡合部302(第二上侧接触部342)定位。具体而言,通过左右相对的两根进深上侧臂3721L及3721R限制温度传感器5的沿宽度方向的移动,通过宽度上侧臂3722(以及第一连结臂363L及363R)限制温度传感器5的沿进深方向的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上侧臂362L及362R分别如上述那样在侧面俯视图中呈V字状。换言之,第一上侧臂362L和362R分别从第一连结臂363L和363R的上端相对于前方向向斜下方向延伸,在某个位置相对于前方向向斜上方向弯曲,并直接向斜上方向延伸。通过调整两根第一连结臂363L及363R与两根第一上侧臂362L及362R之间的角度、从两根第一上侧臂362L及362R的基端到接触部分(弯曲位置(肘部))331的距离,能够吸收温度传感器5的公差(例如,温度传感器5的高度或进深的偏差)、定子绕组4的公差(例如,定子绕组4的截面积的偏差)。第一上侧臂362L及362R的各方、第一下侧臂361L及361R的各方、第一连结臂363L及363R的各方、第二连结臂373L及373R的各方、进深下侧臂3712L及3712R的各方、以及宽度下侧臂3711L及3711R的各方的至少一个在其一部分也可以具有能够伸长的弯曲。
(第二具体例:向定子绕组4的沿着水平面的弯曲部分的安装)
夹持部301和卡合部302都能够以沿着定子绕组4的弯曲形状的方式弯曲(翘曲)。具体而言,为了使定子绕组4向后方向前进直到脱落防止部351与定子绕组4的侧面接触,以使两根连结臂之间变宽的方式使温度传感器支架6沿水平方向弯曲(参照图6的箭头602)。
本第二具体例中的作业顺序与第一具体例中的作业顺序相同。即,首先,如图7所示,进行将温度传感器支架6安装在定子绕组4上的作业。由于第一连结臂363L及363R之间为空间,因此定子绕组4的弯曲部分的一部分能够进入第一连结臂363L及363R之间。然后,为了使定子绕组4向后方向前进直到脱落防止部351与定子绕组4的侧面接触,以使两根连结臂373L及373R之间变宽的方式使温度传感器支架6沿水平方向弯曲。在将温度传感器支架6装配在定子绕组4上之后,如图8所示,能够将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定子绕组4的弯曲部分上。
另外,第二具体例的温度传感器支架6是在宽度上侧臂3722的一部分不具有弯曲501的类型的温度传感器支架。即,如果有弯曲501,则可以通过伸长弯曲501来伸长第二上侧接触部342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但弯曲501也可以未必存在。这对于后面的第三具体例也是同样的。
(第三具体例:向定子绕组4的沿着垂直面的弯曲部分的安装)
夹持部301和卡合部302都能够沿着定子绕组4的弯曲形状弯曲(翘曲)。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脱落防止部351与定子绕组4的侧面卡合,能够以右边的第二连结臂373R的下端为轴向右旋转方向扭转右边的进深下侧臂3712R(参照图9的箭头901),以右边的宽度下侧臂3711R的左端为轴向左旋转方向扭转右边的第一下侧臂361R(参照图9的箭头902),以左边的第二连结臂373L的下端为轴向左旋转方向扭转左边的进深下侧臂3712L(参照图9的箭头903),并且,以左边的宽度下侧臂3711L的右端为轴向右旋转方向扭转左边的第一下侧臂361L(参照图9的箭头904)。
本第三具体例中的作业顺序也与第一具体例及第二具体例中的作业顺序相同。即,首先,如图10所示,进行将温度传感器支架6安装在定子绕组4上的作业。此时,进深下侧臂3712L和3712R以及第一下侧臂361R和361L如上述那样沿着定子绕组4的弯曲形状扭曲。脱落防止部351与定子绕组4的侧面卡合。在将温度传感器支架6装配在定子绕组4上之后,如图11所示,能够将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定子绕组4的弯曲部分上。
如图12的纸面左侧所示,在温度传感器支架6中,第一连结臂363L及363R构成为相对于夹着定子绕组4和温度传感器5的方向(即高度方向)具有角度(沿宽度方向倾斜)。能够使第一连结臂363L及363R沿着宽度方向改变相对于高度方向的倾斜。例如,第一连接臂363L及363R分别如纸面右侧所示,通过扭转变形而与高度方向平行,由此,在通过温度传感器支架6夹持定子绕组4和温度传感器5时,能够增大对于定子绕组4和温度传感器5而言所能容许的宽度。因此,对于截面积(例如高度)不同的定子绕组4,能够共用温度传感器支架6和能够扩大定子绕组4和温度传感器5的容许公差幅度,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即,温度传感器支架6的通用性高。
以上说明了一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考虑的其他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温度传感器5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方形以外的形状,例如圆形。如图13所示,在如管状的温度传感器那样采用圆柱状的温度传感器5的情况下(或者除此以外的情况下),两根第一上侧臂362L及362R的各方除了使温度传感器5容易向后方前进的肘部331之外,还可以在比该肘部331靠后方侧具有沿着温度传感器5的上表面的接触部分的形状(温度传感器5的截面形状的上侧的形状)弯曲的部分1301。由此,无论温度传感器5的截面形状(上表面的形状)如何,都能够维持将温度传感器5相对于定子绕组4相对地按压的力。
另外,例如,各个“两根臂”的“两根”可以是“至少两根”的意思。例如,在夹持部301中,第一下侧臂和第一上侧臂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沿着宽度方向排列3根以上。
符号说明
1…旋转电机、2…定子、20…定子铁芯、4…定子绕组、5…温度传感器、6…温度传感器支架。

Claims (17)

1.一种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具有:
定子铁芯;
定子绕组,其被装配在所述定子铁芯上;
温度传感器;以及
温度传感器支架,其夹持线圈端部的定子绕组部分和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线圈端部是所述定子绕组中从所述定子铁芯的两端突出的部分,
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除了夹持方向以外,还能够在所述夹持方向以外的方向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具有:
卡合部,其与所述定子绕组部分卡合;以及
夹持部,其通过弹性变形来夹持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定子绕组部分和该定子绕组部分上的所述温度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部具有:
第一下侧接触部,其与所述定子绕组部分的下表面接触;
第一上侧接触部,其与所述定子绕组部分上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上表面接触;以及
第一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一下侧接触部和所述第一上侧接触部,
所述第一下侧接触部、所述第一上侧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一连结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所述夹持方向变形,
所述第一下侧接触部、所述第一上侧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一连结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所述夹持方向以外的方向变形,
所述卡合部具有:
第二下侧接触部,其与所述定子绕组部分的下表面接触;
第二上侧接触部,其与所述定子绕组部分的上表面接触;以及
第二连结部,其连结所述第二下侧接触部和所述第二上侧接触部,
所述第二下侧接触部、所述第二上侧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所述夹持方向变形,
所述第二下侧接触部、所述第二上侧接触部以及所述第二连结部中的至少一个能够在所述夹持方向以外的方向变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上侧接触部进行所述定子绕组部分上的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下侧接触部具有脱落防止部,该脱落防止部通过与所述定子绕组部分的侧面卡合来防止从所述定子绕组部分脱落。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及所述夹持部由同一根线材构成,
在所述夹持部中,
所述第一下侧接触部是沿进深方向延伸并左右排列的两根第一下侧臂,
所述第一上侧接触部是沿所述进深方向延伸并左右排列的两根第一上侧臂,
所述第一连结部是将所述两根第一下侧臂的基端和所述两根第一上侧臂的基端分别连结并左右排列的两根第一连结臂,
在所述卡合部中,
所述第二下侧接触部由从所述两根第一下侧臂的顶端向左右外侧延伸的两根宽度下侧臂和从所述两根宽度下侧臂的顶端分别向后方向延伸的两根进深下侧臂构成,
所述第二上侧接触部由分别沿所述后方向延伸且左右相对的两根进深上侧臂和连结所述两根进深上侧臂的顶端且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宽度上侧臂构成,
所述第二连结部由分别连结所述两根进深下侧臂的基端和所述两根进深上侧臂的基端且左右相对的两根第二连结臂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宽度上侧臂在其一部分具有能够沿所述宽度方向伸长的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根进深上侧臂分别在其一部分具有可伸长的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根第一上侧臂分别在其一部分上具有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根第一上侧臂分别在所述弯曲的所述后方向具有沿着所述温度传感器的上表面的形状的弯曲。
11.根据权利要求6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根宽度下侧臂的各自的一部分在正面俯视图中呈山状。
12.根据权利要求6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持方向以外的方向变形的臂的截面系数与在所述夹持方向变形的臂的截面系数相等。
13.根据权利要求2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及所述夹持部由同一根线材构成。
14.根据权利要求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和所述夹持部分别与所述定子绕组的材料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通过绝缘构件分别涂覆所述卡合部和所述夹持部。
16.根据权利要求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脱落防止部,其防止所述温度传感器支架从与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定子绕组部分脱落。
17.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具有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
CN201880065184.6A 2017-11-02 2018-09-07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 Active CN1112795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2915 2017-11-02
JP2017212915 2017-11-02
PCT/JP2018/033128 WO2019087568A1 (ja) 2017-11-02 2018-09-07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9593A true CN111279593A (zh) 2020-06-12
CN111279593B CN111279593B (zh) 2022-06-10

Family

ID=66331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5184.6A Active CN111279593B (zh) 2017-11-02 2018-09-07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11473B2 (zh)
JP (1) JP6949981B2 (zh)
CN (1) CN111279593B (zh)
WO (1) WO201908756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075504B1 (fr) * 2017-12-20 2020-07-17 Valeo Equipements Electriques Moteur Stator pour machine electrique tournante
JP6535428B1 (ja) * 2018-03-30 2019-06-26 株式会社芝浦電子 温度検知装置および組付体
DE102019121190A1 (de) * 2019-04-26 2020-10-2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Elektrische Maschine
DE102019112516A1 (de) * 2019-05-14 2020-11-19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emperaturmesseinrichtung für einen Stator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mit Hairpin- oder Stab-Wellenwicklungen
DE102019124035A1 (de) * 2019-09-09 2021-03-1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Sensorbefestigung zur Temperaturmessung in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eines Kraftfahrzeugs
JP6873219B1 (ja) * 2019-12-13 2021-05-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DE102020126632B4 (de) 2020-10-12 2022-11-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Anbindung eines Temperatursensors an einen Verschaltungsring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JP7002621B1 (ja) 2020-10-26 2022-01-2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一体型回転電機
WO2024004167A1 (ja) * 2022-06-30 2024-01-04 日立Astemo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5327A (zh) * 2006-07-10 2008-01-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空调
JP2011223827A (ja) * 2010-04-14 2011-11-04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JP2011254628A (ja) * 2010-06-02 2011-12-15 Nissan Motor Co Ltd 温度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温度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方法
CN102545407A (zh) * 2010-11-04 2012-07-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JP2013051807A (ja) * 2011-08-31 2013-03-1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回転電機
US20140184031A1 (en) * 2011-08-31 2014-07-0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4682627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WO2016190198A1 (ja) * 2015-05-25 2016-12-01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
WO2017090363A1 (ja) * 2015-11-25 2017-06-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CN107209062A (zh) * 2015-01-29 2017-09-26 株式会社芝浦电子 温度传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43310B2 (ja) 2014-09-25 2017-12-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ステータコイルの温度センサ固定構造
JP5986245B2 (ja) * 2015-03-03 2016-09-06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温度検出素子を固定する固定具、電動機、および、温度検出素子の固定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5327A (zh) * 2006-07-10 2008-01-1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及具有该固定装置的空调
JP2011223827A (ja) * 2010-04-14 2011-11-04 Toyota Motor Corp 回転電機
JP2011254628A (ja) * 2010-06-02 2011-12-15 Nissan Motor Co Ltd 温度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および温度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方法
CN102545407A (zh) * 2010-11-04 2012-07-04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的定子
JP2013051807A (ja) * 2011-08-31 2013-03-14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回転電機
US20140184031A1 (en) * 2011-08-31 2014-07-03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4682627A (zh) * 2013-11-29 2015-06-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CN107209062A (zh) * 2015-01-29 2017-09-26 株式会社芝浦电子 温度传感器
WO2016190198A1 (ja) * 2015-05-25 2016-12-01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温度センサの取り付け構造
WO2017090363A1 (ja) * 2015-11-25 2017-06-01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および回転電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云飞等: "温度传感器在高可靠性伺服电动机保护中的应用", 《金属加工(冷加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411473B2 (en) 2022-08-09
US20200259401A1 (en) 2020-08-13
WO2019087568A1 (ja) 2019-05-09
CN111279593B (zh) 2022-06-10
JPWO2019087568A1 (ja) 2020-10-01
JP6949981B2 (ja) 2021-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9593B (zh) 旋转电机的定子及旋转电机
US11892358B2 (en) Temperature detection device and assembly thereof
US10971977B2 (en) Stator for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KR101377400B1 (ko) 회전 전기 기계용 전자 모듈
JP3699025B2 (ja) 電動機の巻線温度検出素子の取付け構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動機
JP2019521486A (ja) 温度センサを有するプリント基板への熱的結合を用いる電気的接続装置
JP2022524009A (ja) ステータのための相互接続装置、温度センサデバイス、および温度を検出するシステム
KR20110035965A (ko) 유체 이송라인용 가열장치
CN112166545A (zh) 电动机器的具有用于检测温度的装置的定子及该电动机器
CN106849472B (zh) 电机及具有电机的混合动力模块
US20210211022A1 (en) Stator of an electrical machine, comprising a temperature sensor, and electrical machine comprising such a stator
US20240162788A1 (en) Temperature sensor and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N107250923B (zh) 定影装置
CN115349216A (zh) 母线单元
JP6619663B2 (ja) リアクトル
CN220553906U (zh) 安装构造
CN113261184A (zh) 定子和电机
JP7410359B1 (ja) 温度センサおよび回転電機
CN214797846U (zh) 充电座引线框架组件和充电座
JP2015216024A (ja) 接続端子付き平ワッシャ
JP2018125085A (ja) 温度センサーユニット、温度センサーユニット群及びこれらを含む端子台、配電装置
WO2024009635A1 (ja) 温度センサおよび回転電機
CN217388365U (zh) 电机定子和具有其的电机
JP7450705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及び回転電機
CN214478004U (zh) 短接环组件、电机和送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Ibaraki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Ibaraki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AUTOMOTIVE SYSTEMS,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