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9139A - 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79139A
CN111279139A CN201880069139.8A CN201880069139A CN111279139A CN 111279139 A CN111279139 A CN 111279139A CN 201880069139 A CN201880069139 A CN 201880069139A CN 111279139 A CN111279139 A CN 1112791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target frequency
heat exchanger
outdoor
refriger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91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79139B (zh
Inventor
伊藤裕
仲田贵裕
冈诚司
芦泽智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791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91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791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791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F24F11/32Responding to malfunctions or emergencies
    • F24F11/37Resuming operation, e.g. after power outages; Emergency star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4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one central controller connected to several sub-cont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24F11/67Switching betwee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6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compressors within refrigeration or heat pump circu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4Means for preventing or suppressing noi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2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rever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9Control issues
    • F25B2313/0294Control issues related to the outdoor fan, e.g. controlling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2Sou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13Vibr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00Problems to be solved
    • F25B2500/26Problems to be solv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up of the refrigeration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02Compressor control
    • F25B2600/025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 F25B2600/0253Compressor control by controlling speed with variabl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3Time de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空调装置,其具有:压缩机,其能够变更运转频率;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切换机构,其可逆地切换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空调装置构成为:在与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压缩机的起动时执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该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是在规定时间内使切换机构切换为逆循环的状态下使压缩机以第一目标频率运转后,使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从第一目标频率降低到比第一目标频率低的第二目标频率而使压缩机运转。在执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情况下,使运转频率从第一目标频率降低到第二目标频率时的第一变更速度,比在制热运转时使压缩机的运转频率降低时的第二变更速度快。

Description

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空调装置中,为了抑制液体制冷剂溶解并积存在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中的所谓滞留现象的发生,在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时,进行在从压缩机起动起的规定时间内将四通换向阀切换为逆循环的控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1292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以往的空调装置中,逆循环时的压缩机的频率的变更速度是一样的。即,在逆循环时,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上升时的变更速度与运转频率下降时的变更速度彼此相等。因此,优选在从逆循环的运转变更为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等通常运转时,四通换向阀的与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分别连接的切换口成为均压,但不能充分获得成为均压的时间,在非均压的状态下使四通换向阀动作,因此四通换向阀的切换动作时的冲击音变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装置,其能够降低在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起动时产生的、可逆地切换制冷剂回路的切换机构的冲击音。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空调装置,其包含:压缩机,其能够变更运转频率;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切换机构,其构成为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之间可逆地切换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该空调装置构成为执行如下的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在与所述制冷运转或所述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所述压缩机的起动时,在持续规定时间使所述切换机构切换为逆循环的状态下使所述压缩机以第一目标频率运转,之后,使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从所述第一目标频率降低到比所述第一目标频率低的第二目标频率而使所述压缩机以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运转。在执行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情况下,使所述运转频率从所述第一目标频率向所述第二目标频率降低时的第一变更速度,比在所述制冷运转或所述制热运转时使所述压缩机的所述运转频率降低时的第二变更速度快。
根据该结构,在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到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能够延长压缩机以第二目标频率运转的期间。使压缩机以第二目标频率运转有助于降低切换机构中的与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外热交换器分别连接的切换口之间的压力差。因此,通过延长压缩机以第二目标频率运转的期间,能够提高使切换机构的切换口之间的压力差降低的效果。其结果,能够降低在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起动时产生的切换机构的冲击音。
在上述空调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变更速度是所述第二变更速度的2倍以上。
根据该结构,在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到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能够进一步延长压缩机以第二目标频率运转的期间。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起动时产生的切换机构的冲击声。
本公开的空调装置包含:压缩机,其能够变更运转频率;室外热交换器和室内热交换器;以及切换机构,其构成为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之间可逆地切换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该空调装置构成为执行如下的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在与所述制冷运转或所述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所述压缩机的起动时,在持续规定时间使所述切换机构切换为逆循环的状态下使所述压缩机以第一目标频率运转,之后,使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从所述第一目标运转频率降低到比所述第一目标频率低的第二目标频率而使所述压缩机以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运转。在执行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情况下,使所述运转频率从所述第一目标频率向所述第二目标频率降低时的第一变更速度,比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时使所述运转频率向所述第一目标频率上升时的第三变更速度快。
根据该结构,在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到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能够延长压缩机以第二目标频率运转的期间。使压缩机以第二目标频率运转有助于降低切换机构中的与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外热交换器分别连接的切换口之间的压力差。因此,通过延长压缩机以第二目标频率运转的期间,能够提高使切换机构的切换口之间的压力差降低的效果。其结果,能够降低在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起动时产生的切换机构的冲击音。
在上述空调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一变更速度是所述第三变更速度的2倍以上。
根据该结构,在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到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能够进一步延长压缩机以第二目标频率运转的期间。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起动时产生的切换机构的冲击声。
在上述空调装置中,优选所述第二目标频率大于0。
根据该结构,与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结束后使压缩机暂时停止之后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顺畅地进行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上升。因此,能够提高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制冷能力或制热能力。
在上述空调装置中,该空调装置还包含室外送风机,该室外送风机产生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空气的气流。优选地,所述室外送风机以如下方式被驱动:在与所述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时,使所述压缩机以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运转时所述室外送风机成为第一旋转速度,使所述压缩机以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运转时所述室外送风机成为比所述第一旋转速度快的第二旋转速度。
根据该结构,通过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中以第二目标频率运转压缩机时利用室外送风机冷却室外热交换器,能够提高使切换机构的切换口之间的压力差降低的效果。
在上述空调装置中,该空调装置还包含膨胀阀,该膨胀阀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回路中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之间。所述膨胀阀以如下方式被驱动:在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时,在所述压缩机以所述第一目标频率运转时所述膨胀阀成为第一开度,在所述压缩机以所述第二目标频率运转时所述膨胀阀成为第二开度。优选该第二开度比所述第一开度小且比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结束后的所述制热运转或所述制冷运转的运转开始时的所述膨胀阀的开度大。
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中,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从第一目标频率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在压缩机运转时有可能发生回液。关于这一点,在本空调装置中,在压缩机的运转频率从第一目标频率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时,通过将膨胀阀的开度变更为比第一开度小、且比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结束后的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运转开始时的膨胀阀的开度大的第二开度,能够抑制回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概念性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空调装置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空调装置执行的选择控制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时的(a)压缩机、(b)四通换向阀、(c)室外送风机及(d)膨胀阀的动作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作用的图,是表示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时的压缩机的动作的一部分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空调装置1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1具有制冷剂回路40。制冷剂回路40包含使制冷剂在室外机10和室内机20之间循环的制冷剂配管30。本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1具有通过由制冷剂配管30连接在室外设置的室外机10和安装在室内的壁面等上的壁挂式的室内机20而形成的制冷剂回路40。
室外机10具有运转频率能够变更的压缩机11、作为切换机构的一例的四通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室外送风机15及室外控制装置16。室外送风机15具有作为驱动源的能够变更旋转速度的电动机15a和与电动机15a的输出轴连接的叶轮15b。叶轮15b的一个例子是螺旋桨式风扇。
压缩机11例如是摆动活塞型的压缩机,具有压缩机构、电动机、将电动机的驱动力传递给压缩机构的曲轴(均省略图示)。压缩机11具有用于将制冷剂气液分离的储液器11a。电动机的一个例子是三相无刷电动机。膨胀阀14例如是能够变更开度的电子膨胀阀。膨胀阀14控制制冷剂的流通量。室外送风机15为了促进在室外热交换器13的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通过电动机15a使叶轮15b旋转。由此,室外送风机15产生通过室外热交换器13的室外空气的气流。室外控制装置16与压缩机11的电动机、四通切换阀12、膨胀阀14以及室外送风机15的电动机15a电连接。
室内机20具有室内热交换器21、室内送风机22及室内控制装置23。室内送风机22具有作为驱动源的能够变更旋转速度的电动机22a以及与电动机22a的输出轴连接的叶轮(省略图示)。叶轮的一个例子是横流风扇。室内送风机22为了促进在室内热交换器21的传热管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的热交换,通过电动机22a使叶轮旋转。由此,室内送风机22产生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的室内空气的气流。室内控制装置23与室内送风机22的电动机22a电连接。室内控制装置23构成为例如能够通过红外线等与空调装置1的遥控器51(参照图2)进行无线通信。室内控制装置23构成为能够通过信号线与室外控制装置16进行有线通信。由此,根据遥控器51的运转指示,室内控制装置23控制室内机20,室外控制装置16控制室外机10。
制冷剂回路40通过制冷剂配管30将压缩机11、四通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1连接成环状。通过切换四通切换阀12,制冷剂回路40能够执行使制冷剂可逆地循环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
即,通过将四通切换阀12切换为制冷模式连接状态(图示实线的状态),在制冷剂回路40中形成使制冷剂按压缩机11、四通切换阀12、室外热交换器13、膨胀阀14、室内热交换器21、四通切换阀12以及压缩机11的顺序循环的制冷循环。由此,在空调装置1中,进行使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冷凝器、使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制冷运转。另外,通过将四通切换阀12切换为制热模式连接状态(图示虚线的状态),在制冷剂回路40中形成使制冷剂按压缩机11、四通切换阀12、室内热交换器21、膨胀阀14、室外热交换器13、四通切换阀12以及压缩机11的顺序循环的制热循环。由此,在空调装置1中,进行使室内热交换器21作为冷凝器、使室外热交换器13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的制热运转。
如图2所示,控制空调装置1的控制部50构成为包含室外控制装置16及室内控制装置23。室外控制装置16及室内控制装置23分别包含例如执行预先确定的控制程序的运算处理装置及存储部。运算处理装置包含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处理单元)。在存储部中存储有各种控制程序以及用于各种控制处理的信息。存储部包含例如非易失性存储器和易失性存储器。
遥控器51、室内温度传感器52、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室外温度传感器54、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5以及排出管温度传感器56以能够通信的方式与控制部50连接。
更详细地说,遥控器51与室内控制装置23以能够通信的方式连接。即,遥控器51的运转指示(制热运转、制冷运转等)或运转停止指示的信号被输出到室内控制装置23。室内温度传感器52及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与室内控制装置23电连接。室内温度传感器52是用于测定室内空气的温度的传感器,例如设置在室内机20(参照图1)的吸入口附近。室内温度传感器52向室内控制装置23输出与室内温度对应的信号。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是用于测定在室内热交换器21(参照图1)的特定场所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传感器。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的一个例子是热敏电阻。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向室内控制装置23输出与室内热交换器21的特定场所的制冷剂的温度对应的信号。
另外,室外温度传感器54、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5以及排出管温度传感器56与室外控制装置16电连接。室外温度传感器54是用于测定室外空气的温度的传感器,例如设置在室外机10(参照图1)的吸入口附近。室外温度传感器54向室外控制装置16输出与室外空气的温度对应的信号。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5是用于测定在室外热交换器13(参照图1)的特定场所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的传感器。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5的一个例子是热敏电阻。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向室外控制装置16输出与室外热交换器13的特定场所的制冷剂的温度对应的信号。排出管温度传感器56是用于测定压缩机11的排出管(省略图示)的温度、即由压缩机11压缩后的制冷剂的温度的传感器。排出管温度传感器56安装在压缩机11的排出管上。排出管温度传感器56向室外控制装置16输出与由压缩机11压缩后的制冷剂的温度对应的信号。这样,从遥控器51、室内温度传感器52、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室外温度传感器54、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5以及排出管温度传感器56向控制部50输入各种信号(运转指示或测定信息)。然后,控制部50基于室内温度传感器52的测定信息取得室内空气的温度(以下称为“室内温度DA”),基于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的测定信息取得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温度DC。另外,控制部50基于室外温度传感器54的测定信息取得室外空气的温度(以下称为“外部气温DOA”),基于室外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5的测定信息取得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温度DE,基于喷出管温度传感器56的测定信息取得压缩机11的喷出管的温度DF。
另外,由于室内控制装置23与室外控制装置16电连接,因此能够将室内控制装置23接收到的运转停止指示、室内温度DA以及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温度DC输出到室外控制装置16。另外,能够将室外控制装置16接收到的外部气温DOA、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温度DE、以及压缩机11的排出管的温度DF输出到室内控制装置23。
室内控制装置23根据遥控器51的运转指示、测定信息来控制室内送风机22的电动机22a的旋转速度。
室外控制装置16根据遥控器51的运转指示、测定信息来控制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四通切换阀12的制冷模式连接状态与制热模式连接状态的切换、膨胀阀14的开度、以及室外送风机15的电动机15a的旋转速度。
控制部50基于遥控器51的运转指示及测定信息,通过室内控制装置23及室外控制装置16执行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控制部50在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中以成为由遥控器51设定的室内温度的方式来控制压缩机11、膨胀阀14、室外送风机15及室内送风机22。
另外,控制部50在制冷运转及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时的压缩机11的起动时,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以达到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所需的运转频率(以下称为“必要运转频率FX”)的方式上升。在该情况下,控制部50在压缩机11起动时执行压缩机保护控制。在压缩机保护控制中,为了避免压缩机11的不良情况,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在达到必要运转频率FX之前逐渐上升。另外,作为压缩机11的不良情况,可列举出:在压缩机11起动时,由于急剧提高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而产生压缩机11内的油面的降低或制冷剂返液引起的稀尺度行进;产生向压缩机11的回液;在室外热交换器13及室内热交换器21中产生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热交换器的结冰;以及压缩机11的吸入侧成为负压。
在压缩机保护控制中,通过在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达到必要运转频率FX之前阶段性地经过多个目标频率,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逐渐上升。详细地说,控制部50首先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上升到第一目标频率,并将该第一目标频率维持规定时间。接着,控制部50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从第一目标频率上升到比第一目标频率高的第二目标频率,并将该第二目标频率维持规定时间。控制部50通过多次重复这样的控制,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逐渐上升到必要运转频率FX。
另外,控制部50在制冷运转、制热运转以及压缩机保护控制中,以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上升时的上升速度以及运转频率下降时的下降速度彼此相等的方式设定该上升速度以及该下降速度。这些上升速度及下降速度这样的制冷运转、制热运转及压缩机保护控制中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的变更速度(第二变更速度)的一例为每秒2Hz。
但是,在空调装置1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制冷剂冷凝并积存在室内空气的温度及室外空气的温度中的温度低的一方。例如,在室外空气的温度比室内空气的温度低的情况下,产生液体制冷剂溶解并积存在压缩机11内的润滑油中、或者液体制冷剂积存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的所谓滞留现象。在发生了该滞留现象的状态下通过制热运转使压缩机11起动的情况下,若压缩机保护控制中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的上升速度加快,则在压缩机11中容易产生油形成,成为压缩机11的故障的原因。因此,以往,在产生滞留现象的情况下,抑制压缩机保护控制中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的上升速度而使压缩机11运转,从而抑制压缩机11的油形成的发生。其结果,难以提高制热能力,从制热运转开始到室内温度DA达到设定温度为止的时间变长。
因此,为了避免因滞留现象引起在制热运转时压缩机11发生故障,控制部50执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中,控制部50在与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压缩机11的起动时,在使四通切换阀12在规定时间(例如1分钟)内切换为逆循环(制冷模式连接状态)的状态下使压缩机11运转。由此,使积存在室外热交换器13中的液体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21流通。室内热交换器21的液体制冷剂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时通过室内热交换器21蒸发而成为气体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11。由此,能够抑制压缩机11的油成形的发生。因此,能够减少压缩机保护控制中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达到必要运转频率FX之前的目标频率的数量。即,能够加快压缩机保护控制中的压缩机11的启动速度。由此,能够缩短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达到必要运转频率FX为止的时间,能够提高制热能力。其结果,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开始到室内温度DA达到设定温度为止的时间,比以往的从制热运转开始到室内温度DA达到设定温度为止的时间短。
另外,如果没有发生滞留现象,则在压缩机11中不会发生油形成,因此空调装置1可以不执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因此,控制部50在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时执行选择控制,该选择控制对是否执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进行选择。图3表示选择控制的流程图。
如图3所示,控制部50在步骤S11中判定是否发生了滞留现象。控制部50在步骤S11中,在满足下面的(条件1)~(条件5)的全部判定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发生了滞留现象。
(条件1)是与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压缩机11的起动时。
(条件2)从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温度DC减去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温度DE后的值大于温度阈值XT(DC-DE>XT)。
(条件3)压缩机11的排出管的温度DF比向外部气温DOA加上校正偏差CRDW后的温度高(DF>DOA+CRDW)。
(条件4)外部气温DOA大于规定的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DOAL且在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DOAH以下(DOAL<DOA≦DOAH)。
(条件5)室内温度DA低于室内温度阈值DAX(DA<DAX)。
另外,条件2中的温度阈值XT是用于进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室内热交换器21的制冷剂温度DC与室外热交换器13的制冷剂温度DE的温度差,通过试验等预先设定。温度阈值XT的一个例子是10℃。条件3中的校正偏差CRDW是为了判定为滞留起动而使用的校正值。校正偏差CRDW的一个例子是3℃。条件4中的室外温度范围的下限值DOAL是用于进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室外空气的温度的下限值。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DOAH是用于进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室外空气的温度的上限值。下限值DOAL的一个例子是-20℃。上限值DOAH的一个例子是2℃。条件5的室内温度阈值DAX是用于进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室内空气的温度的上限值。室内温度阈值DAX的一个例子是12℃。
控制部50在步骤S11中判定为发生了滞留现象的情况下(步骤S11:是),在步骤S12中执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然后,控制部50在步骤S13中判定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是否结束。控制部50例如基于设置在控制部50中的计时器来判定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是否结束。即,控制部50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开始时开始计时器的计数。并且,在计时器的计数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控制部50判定为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结束。控制部50在步骤S13中判定为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3:是),在步骤S14中执行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另一方面,控制部50在步骤S13中判定为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13:否),再次转移到步骤S13的判定。
另外,控制部50在步骤S11中判定为未发生滞留现象的情况下(步骤S11:否),转移到步骤S14,执行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即,控制部50在未发生滞留现象的情况下不执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
使用图4的时序图,对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详细内容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标注了符号的空调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表示图1或图2所示的空调装置1的各构成要素。
控制部50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中分别控制压缩机11、四通切换阀12、室外送风机15以及膨胀阀14。另外,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运转开始之前,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为0,室外送风机15的电动机15a的旋转速度为0,膨胀阀14的开度是制冷运转或制热运转中的膨胀阀14的开度(以下称为基准开度)。
控制部50在成为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运转开始时的时刻t1,将四通切换阀12的连接状态切换为制冷运转时的连接状态即制冷模式连接状态。另外,在四通切换阀12的连接状态已经是制冷模式连接状态的情况下,以维持制冷模式连接状态的方式控制四通切换阀12。另外,控制部50将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设定为第一目标频率FA1而起动压缩机11。第一目标频率FA1是用于确保排出室外热交换器13内的液体制冷剂所需的制冷剂的流通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通过试验等预先设定。第一目标频率FA1是比制热运转时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低的值。第一目标频率FA1的一个例子是46Hz。另外,控制部50以使膨胀阀14的开度成为第一开度VA1的方式驱动膨胀阀14。另外,控制部50以使室外送风机15的电动机15a的旋转速度成为第一旋转速度RS1的方式驱动电动机15a。第一旋转速度RS1的一个例子为大约0。
在时刻t1~时刻t2的期间,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上升,在时刻t2,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达到第一目标频率FA1。在此,控制部50将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上升到第一目标频率FA1时的变更速度(第三变更速度)设定为例如每秒2Hz。控制部50在从时刻t2到时刻t3的期间内将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维持在第一目标频率FA1。这样,在时刻t1~时刻t3的期间内压缩机11运转,由此,室外热交换器13内的液体制冷剂被排出而朝向室内热交换器21流动。
在时刻t3,控制部50将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从第一目标频率FA1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FA2。第二目标频率FA2是以为了消除四通切换阀12中的与室外热交换器13连接的切换口12a和与室内热交换器21连接的切换口12b之间的压力差而使压缩机11运转为目的的运转频率。第二目标频率FA2是比0Hz大且比第一目标频率FA1低的值。第二目标频率FA2通过试验等预先设定。第二目标频率FA2的一个例子是16Hz。另外,控制部50以使室外送风机15的电动机15a的旋转速度从第一旋转速度RS1成为第二旋转速度RS2的方式进行驱动。第二旋转速度RS2是比第一旋转速度RS1快的旋转速度,通过试验等预先设定。第二旋转速度RS2的一个例子是600rpm。通过以第二旋转速度RS2驱动室外送风机15的电动机15a,使室外空气与室外热交换器13接触而冷却室外热交换器13。由此,能够促进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的减少而成为均压。另外,控制部50以使膨胀阀14的开度从第一开度VA1变为第二开度VA2的方式驱动膨胀阀14。第二开度VA2是比第一开度VA1小且比基准开度大的开度,通过试验等预先设定。第二开度VA2的一个例子是第一开度VA1的大致1/2或1/2以下。
而且,在从时刻t3到时刻t4的期间内,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降低。在此,控制部50将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从第一目标频率FA1降低到第二目标频率FA2时的变更速度(第一变更速度)设定为比第二变更速度快。第一变更速度优选为第二变更速度的2倍以上。第一变更速度特别优选为第二变更速度的5倍以上。另外,控制部50将第一变更速度设定为比第三变更速度快。第一变更速度优选为第三变更速度的2倍以上。第一变更速度特别优选为第三变更速度的5倍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将第一变更速度设定为例如每秒10Hz。控制部50在从时刻t4到时刻t5的期间内将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维持在第二目标频率FA2。
然后,在时刻t5,控制部50将四通切换阀12切换为制热模式连接状态。另外,控制部50将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从第二目标频率FA2变更为第三目标频率FA3。第三目标频率FA3的一个例子是与第一目标频率FA1相等的频率。然后,控制部50执行压缩机保护控制,如图4的实线所示,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从第三目标频率FA3阶段性地上升到必要运转频率FX。
另外,在时刻t5,控制部50以使室外送风机15的电动机15a的旋转速度从第二旋转速度RS2变为第三旋转速度RS3的方式驱动电动机15a。第三旋转速度RS3是作为制热运转时的基准的旋转速度,通过试验等预先设定。另外,控制部50以使膨胀阀14的开度成为基准开度的方式驱动膨胀阀14。这样,在时刻t5开始制热运转。
参照图1及图5,以与作为比较例的比较空调装置的作用进行对比的方式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该比较空调装置以如下方式控制压缩机:使压缩机的从第一目标频率FA1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FA2时的变更速度与制热运转时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第二变更速度(每秒2Hz)、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时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的上升速度即第三变更速度(每秒2Hz)相等。另外,图5的虚线的曲线图表示比较空调装置的压缩机从第一目标频率FA1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FA2时的运转频率的推移。
在空调装置1中,为了执行制冷剂排气起动运转,在制热运转开始之前,四通切换阀12被切换为制冷模式连接状态(图1的实线的状态)。然后,在四通切换阀12切换为制冷模式连接状态的状态下运转压缩机11。其结果,在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产生压力差。
在未消除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的状态下将四通切换阀12的连接状态从制冷模式连接状态变更为制热模式连接状态(图1的虚线的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而使四通切换阀12的成为高压的切换口与成为低压的切换口连通时发生冲击而产生冲击音(撞击音)。因此,在将四通切换阀的连接状态从制冷模式连接状态变更为制热模式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需要消除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
因此,控制部50为了消除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在将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维持在第二目标频率FA2(16Hz)的状态下使压缩机11在规定期间内运转。在该情况下,在比较空调装置的压缩机中,从第一目标频率FA1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FA2时的变更速度与第二变更速度(每秒2Hz)及第三变更速度(每秒2Hz)相等。因此,从第一目标频率FA1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FA2为止的时间(时刻t3~时刻tx4)变长。由此,从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FA2后到开始制热运转为止的时间(时刻tx4~时刻t5)变短,即用于消除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的时间变短。其结果是,无法充分地减小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因此,无法充分地降低将四通切换阀12的连接状态从制冷模式连接状态变更为制热模式连接状态时的冲击音。
另外,虽然通过延长比较空调装置的压缩机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的期间,即通过延迟制热运转的开始时刻,能够充分地减小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但从遥控器51发出制热运转的指示到室内空气的温度达到设定温度为止的时间变长。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的实线的曲线图所示,控制部50在制冷剂排气起动运转中,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从第一目标频率FA1降低到第二目标频率FA2时的变更速度(第一变更速度)比制热运转时的压缩机11的运转速度的变更速度(第二变更速度)及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时的压缩机11的运转速度的上升速度(第三变更速度)快。即,通过将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从第一目标频率FA1迅速地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FA2,延长将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维持在第二目标频率FA2进行运转的期间(时刻t3~时刻t4)。由此,能够确保用于消除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的时间,并且能够抑制从制冷剂排气起动运转开始到压缩机保护控制开始为止的期间变长。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中从第一目标频率FA1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FA2的第一变更速度比制热运转时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变更速度即第二变更速度快。因此,在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开始到制热运转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能够延长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的期间。使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有助于降低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因此,通过延长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的期间,能够提高使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降低的效果。因此,能够降低在制热运转的起动时产生的四通切换阀12的冲击音。
(2)通过使第一变更速度为第二变更速度的2倍以上,在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开始到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能够进一步延长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的期间。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的起动时产生的四通切换阀12的冲击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变更速度是第二变更速度的5倍,因此在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开始到制热运转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能够更进一步延长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的期间。因此,能够更进一步降低在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的起动时产生的四通切换阀12的冲击音。
(3)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中从第一目标频率FA1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FA2的第一变更速度比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中的压缩机的运转频率的上升速度即第三变更速度快。因此,在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开始到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能够延长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的期间。使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有助于降低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因此,通过延长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的期间,能够提高使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降低的效果。因此,能够降低在制热运转的起动时产生的四通切换阀12的冲击音。
(4)通过使第一变更速度为第三变更速度的2倍以上,在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开始到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能够进一步延长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的期间。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制热运转的起动时产生的四通切换阀12的冲击音。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变更速度是第二变更速度的5倍,因此在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开始到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能够更进一步延长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的期间。因此,能够更进一步降低在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的起动时产生的四通切换阀12的冲击音。
(5)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中,压缩机11以大于0的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由此与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结束后使压缩机11暂时停止之后进行制热运转的情况相比,能够顺畅地进行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的上升。因此,能够提高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制热能力。
(6)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中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的期间内,以比第一旋转速度RS1快的第二旋转速度RS2驱动室外送风机15,由此室外送风机15将室外热交换器13冷却。由此,能够提高使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之间的压力差降低的效果。
(7)在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中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从第一目标频率FA1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FA2而使压缩机11运转时将膨胀阀14的开度保持第一开度VA1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回液。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时,将膨胀阀14的开度变更为比第一开度VA1小且比基准开度大的第二开度VA2。由此,能够抑制回液。
(8)由于通过进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来消除滞留现象,因此能够缩短使压缩机保护控制中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达到必要运转频率FX为止的期间、即压缩机保护控制的执行期间。即,能够加快压缩机保护控制中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的上升。详细地说,如图4的(a)的虚线的曲线图所示,在不执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情况下的压缩机保护控制中,为了避免由滞留现象引起的压缩机11的不良情况,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达到必要运转频率FX之前的阶段性的目标频率的数量增多。因此,压缩机保护控制的执行期间变长。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保护控制中,由于消除了滞留现象,因此如图4的(a)的实线所示,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达到必要运转频率FX之前的阶段性的目标频率的数量变少,维持该目标频率的时间也变短。因此,即使进行了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通过压缩机保护控制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达到必要运转频率FX为止的时间也比不执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时的通过压缩机保护控制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达到必要运转频率FX为止的时间短。因此,能够提高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制热能力。
(9)控制部50在选择控制中判定为没有发生滞留现象的情况下开始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因此,如果在选择控制中没有产生滞留现象,则能够省略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而执行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因此,能够更迅速地使室内温度DA达到设定温度。
在该情况下,在压缩机保护控制中,进行图4的(a)的实线所示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的上升。因此,压缩机保护控制的执行期间变短,因此能够提高制热运转开始时的制热能力。
(10)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中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第一目标频率FA1)比制热运转中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上升后的运转频率(必要运转频率FX)低。因此,能够缩短将压缩机11从第一目标频率FA1变更为第二目标频率FA2为止的时间。即,在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开始到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开始为止的期间内,能够延长压缩机11以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的期间。因此,能够降低在制热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的起动时产生的四通切换阀12的冲击音。
(变形例)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是根据本公开的空调装置可采取的方式的示例,并不意图限制该方式。本公开的空调装置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还可以采用例如以下所示的变形例、以及相互不矛盾的至少两个变形例的组合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可以在由遥控器51指示制冷运转时执行选择控制。该情况下的选择控制的步骤S14代替制热运转的执行而执行制冷运转。
但是,在空调装置1停止的情况下,制冷剂冷凝并积存在室内空气及室外空气中的温度较低的一方。因此,如果室内空气比室外空气低,则液体制冷剂积存在室内热交换器21内。若在该状态下驱动压缩机11,则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液体制冷剂经由储液器11a进入压缩机11。其结果,有时发生压缩机11的油成形。因此,空调装置1在与制冷运转(压缩机保护控制)的运转开始相伴的压缩机11的起动时执行制冷剂排气起动运转。在该情况下,控制部50使四通切换阀12成为制热模式连接状态,成为与制冷运转相反的循环。由此,室内热交换器21内的液体制冷剂被排出并朝向室外热交换器13流动。
在与制冷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压缩机11的起动时的制冷剂排气起动运转中,除了将四通切换阀12切换为制热模式连接状态、以及代替室外送风机15而与室外送风机15的电动机15a的旋转速度同样地变更室内送风机22的电动机22a的旋转速度以外,与伴随着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的制冷剂排气起动运转相同。即,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的变更方式在与制冷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制冷剂排气起动运转和与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制冷剂排气起动运转中相同。因此,控制部50在与制冷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制冷剂排气起动运转中,以使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从第一目标频率FA1降低到第二目标频率FA2时的变更速度(第二变更速度)比第一变更速度、第三变更速度快的方式控制压缩机1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选择控制中,可以如下变更用于判定是否发生了滞留现象(步骤S11)的条件。
[A]可以代替条件4及条件5,设为以下的条件6~条件8。
(条件6)外部气温DOA高于室外温度范围的上限值DOAH(DOA>DOAH)。
(条件7)从室内温度DA减去外部气温DOA后的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温度差阈值DDX(DA-DOA>DDX)。
(条件8)室内温度DA低于室内温度阈值DAX(DA<DAX)。
在此,温度差阈值DDX是预测为发生滞留现象的可能性高的内外空气的温度差,通过试验等预先设定。温度差阈值DDX的一个例子是5℃。另外,室内温度阈值DAX的一个例子是12℃。
[B]可以省略条件2和条件3中的至少一个。
[C]可以省略条件4和条件5中的至少一个。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选择控制。在该情况下,控制部50在由遥控器51指示了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时执行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切换机构对四通切换阀12进行了说明,但切换机构不限于四通切换阀12。只要是用于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制热运转或制冷运转的切换并且为了抑制这些运转切换时的冲击音而需要使与压缩机11的排出口连接的切换口和与压缩机11的吸入口连接的切换口之间均压的切换机构即可,也可以是四路切换阀以外的切换机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控制部50以在从图4的时刻t3到时刻t4的期间内将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维持在第二目标频率FA2的方式控制压缩机11,但只要能够消除四通切换阀12的切换口12a、12b之间的压力差,则可以改变该期间内的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省略室外控制装置16及室内控制装置23中的任一者。例如在省略了室内控制装置23的情况下,室内温度传感器52及室内热交换器温度传感器53通过有线或无线与室外控制装置16连接。另外,室内送风机22通过有线与室外控制装置16连接。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记载的主旨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方式和详细内容进行各种变更。

Claims (7)

1.一种空调装置(1),其具有:
压缩机(11),其能够变更运转频率;
室外热交换器(13)及室内热交换器(21);
切换机构(12),其构成为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之间可逆地切换制冷剂回路(4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其中,
该空调装置(1)构成为执行如下的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在与所述制冷运转或所述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所述压缩机(11)的起动时,在持续规定时间使所述切换机构(12)切换为逆循环的状态下使所述压缩机(11)以第一目标频率(FA1)运转,之后,使所述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从所述第一目标频率(FA1)降低到比所述第一目标频率(FA1)低的第二目标频率(FA2)而使所述压缩机(11)以所述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
在执行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情况下,使所述运转频率从所述第一目标频率(FA1)向所述第二目标频率(FA2)降低时的第一变更速度,比在所述制冷运转或所述制热运转时使所述压缩机(11)的所述运转频率降低时的第二变更速度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变更速度是所述第二变更速度的2倍以上。
3.一种空调装置(1),其具有:
压缩机(11),其能够变更运转频率;
室外热交换器(13)及室内热交换器(21);以及
切换机构(12),其构成为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时之间可逆地切换制冷剂回路(40)中的制冷剂的流动,其中,
该空调装置(1)构成为执行如下的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在与所述制冷运转或所述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所述压缩机(11)的起动时,在持续规定时间使所述切换机构(12)切换为逆循环的状态下使所述压缩机(11)以第一目标频率(FA1)运转,之后,使所述压缩机(11)的运转频率从所述第一目标频率(FA1)降低到比所述第一目标频率(FA1)低的第二目标频率(FA2)而使所述压缩机(11)以所述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
在执行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的情况下,使所述运转频率从所述第一目标频率(FA1)向所述第二目标频率(FA2)降低时的第一变更速度,比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时使所述运转频率向所述第一目标频率(FA1)上升时的第三变更速度快。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变更速度是所述第三变更速度的2倍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目标频率大于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该空调装置(1)还包含室外送风机(15),该室外送风机(15)产生通过所述室外热交换器(13)的室外空气的气流,
所述室外送风机(15)以如下方式被驱动:在与所述制热运转的运转开始相伴的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时,在所述压缩机(11)以所述第一目标频率(FA1)运转时所述室外送风机(15)成为第一旋转速度(RS1),在所述压缩机(11)以所述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时所述室外送风机(15)成为比所述第一旋转速度(RS1)快的第二旋转速度(RS2)。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装置,其中,
该空调装置(1)还包含膨胀阀(14),该膨胀阀(14)设置在所述制冷剂回路(40)中的所述室外热交换器(13)与所述室内热交换器(21)之间,
所述膨胀阀(14)以如下方式被驱动:在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时,在所述压缩机(11)以所述第一目标频率(FA1)运转时所述膨胀阀(14)成为第一开度(VA1),在所述压缩机(11)以所述第二目标频率(FA2)运转时所述膨胀阀(14)成为第二开度(VA2),
该第二开度(VA2)比所述第一开度(VA1)小且比所述制冷剂排出起动运转结束后的所述制热运转或所述制冷运转的运转开始时的所述膨胀阀(14)的开度大。
CN201880069139.8A 2017-10-30 2018-09-26 空调装置 Active CN1112791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9493 2017-10-30
JP2017209493A JP6620800B2 (ja) 2017-10-30 2017-10-30 空調装置
PCT/JP2018/035621 WO2019087621A1 (ja) 2017-10-30 2018-09-26 空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79139A true CN111279139A (zh) 2020-06-12
CN111279139B CN111279139B (zh) 2021-06-29

Family

ID=66333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9139.8A Active CN111279139B (zh) 2017-10-30 2018-09-26 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05810A4 (zh)
JP (1) JP6620800B2 (zh)
CN (1) CN111279139B (zh)
WO (1) WO20190876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0408A (zh) * 2021-12-09 2022-05-0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用于一拖多空调的四通阀控制方法、装置及一拖多空调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12912B2 (ja) * 2019-07-19 2024-01-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N110425700B (zh) * 2019-09-27 2020-04-24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低温制热启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CN111023503B (zh) * 2019-12-19 2021-07-06 四川长虹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噪音控制方法
CN113483480A (zh) * 2021-07-08 2021-10-08 珠海拓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变频空调频率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29257A (ja) * 1986-11-18 1988-06-0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H05264134A (ja) * 1992-03-23 1993-10-12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2010121789A (ja) * 2008-11-17 2010-06-0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089004A (ja) * 2012-10-31 2014-05-1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129957A (ja) * 2012-12-28 2014-07-10 Daikin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WO2016117113A1 (ja) * 2015-01-23 2016-07-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7083143A (ja) * 2015-10-30 2017-05-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77263B2 (ja) * 2015-06-30 2019-09-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6210103B2 (ja) * 2015-10-30 2017-10-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29257A (ja) * 1986-11-18 1988-06-01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ヒ−トポンプ式空気調和機
JPH05264134A (ja) * 1992-03-23 1993-10-12 Daikin Ind Ltd 冷凍装置の運転制御装置
JP2010121789A (ja) * 2008-11-17 2010-06-03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089004A (ja) * 2012-10-31 2014-05-15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4129957A (ja) * 2012-12-28 2014-07-10 Daikin Ind Ltd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JP6113503B2 (ja) * 2012-12-28 2017-04-12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WO2016117113A1 (ja) * 2015-01-23 2016-07-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7083143A (ja) * 2015-10-30 2017-05-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0408A (zh) * 2021-12-09 2022-05-0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用于一拖多空调的四通阀控制方法、装置及一拖多空调
CN114440408B (zh) * 2021-12-09 2023-10-31 海信空调有限公司 用于一拖多空调的四通阀控制方法、装置及一拖多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620800B2 (ja) 2019-12-18
WO2019087621A1 (ja) 2019-05-09
JP2019082278A (ja) 2019-05-30
EP3705810A4 (en) 2020-11-25
CN111279139B (zh) 2021-06-29
EP3705810A1 (en) 2020-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79139B (zh) 空调装置
US10371407B2 (en) Air 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14169802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9143950A (ja) 空気調和機
JPWO2019003306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910719B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6578695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5686754B2 (ja) 空気調和機
CN111279138B (zh) 空调装置
WO202000349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20197370A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6403413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11149611A (ja) 空気調和機
JP6721060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6343095A (ja) 空気調和機
CN113834248A (zh) 空调机
JP7490841B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5052438A (ja) 冷凍装置
JP7227103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06343096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7212135A (ja) 空気調和機
JP7311756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2003262383A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21081148A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5091254B (zh) 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