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47882A -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47882A
CN111247882A CN201780096042.1A CN201780096042A CN111247882A CN 111247882 A CN111247882 A CN 111247882A CN 201780096042 A CN201780096042 A CN 201780096042A CN 111247882 A CN111247882 A CN 1112478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tape
cover tape
housing
supplying apparat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604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47882B (zh
Inventor
粟野之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247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78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478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478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2Feeding of components with orientation of th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Loading or unloading of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3Feeding one by one by other means than bel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该元件供给装置(10)具备:带进给部,对带(32)进行进给,带(32)包含收纳有元件(31)的收纳部(321a)和覆盖收纳部的上方的盖带(322);及按压部(15),包含对盖带的覆盖收纳部的部分的上表面进行按压的柱状的突起部(161)。

Description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元件供给装置。元件供给装置在例如日本特许第5372661号公报中公开。
在上述日本特许第5372661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电子元件供料器(元件供给装置),该电子元件供料器具备:输送部,输送包含收纳有元件的收纳部的元件带;及振动部,通过振动对收纳于收纳部的元件的位置进行调整。该电子元件供料器构成为通过基于输送部的元件带的加减速和基于振动部的振动,而使元件向收纳部内的预定位置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37266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日本特许第5372661号公报的电子元件供料器(元件供给装置)中,在元件附着于覆盖收纳部的盖带的情况下,存在在解除了盖带的覆盖的情况下附着于盖带的元件从收纳部飞出或者解除盖带的覆盖的部件与元件接触这样的不良情况。因此,存在难以可靠地供给元件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抑制元件附着于盖带而能够可靠地供给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具备:带进给部,对带进行进给,带包含收纳有元件的收纳部和覆盖收纳部的上方的盖带;及按压部,包含对盖带的覆盖收纳部的部分的上表面进行按压的柱状的突起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即使在盖带上附着有元件的情况下,也通过突起部从上侧按压盖带,由此能够使元件从盖带分离而收在收纳部内,所以能够抑制在解除了盖带的覆盖的情况下元件从收纳部飞出或解除盖带的覆盖的部件与元件接触。由此,抑制在盖带上附着元件,而能够可靠地供给元件。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柱状的突起部在进给带的第一方向和与第一方向正交且为水平方向的第二方向中的各方向上形成得比收纳部的对应的方向上的尺寸小。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突起部隔着盖带而进入收纳部内,所以能够通过突起部使盖带向收纳部的底面侧呈凹状地变形。由此,在盖带上附着有元件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所附着的元件从盖带分离。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柱状的突起部在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形成得小于收纳部的对应的方向上的尺寸的1/2的大小。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突起部隔着盖带而容易地进入收纳部内,所以能够通过突起部容易地使盖带向收纳部的底面侧呈凹状地变形。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元件供给装置还具备开放部,开放部解除盖带的覆盖而使收纳部的上方开放,按压部在进给带的方向上配置于比开放部靠上游侧处。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与通过开放部解除盖带的覆盖相比靠上游处,使附着于盖带的元件分离,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开放部与元件的干扰。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按压部在进给带的方向上,配置于比从收纳部取出元件的元件取出位置靠上游侧处。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比元件取出位置靠上游处,使元件可靠地收在收纳部内,所以能够更可靠地供给元件。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元件供给装置还具备辊,辊从上方与盖带抵接,并沿着进给带的方向旋转,按压部包含多个突起部,多个突起部在辊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若这样构成,则能够通过辊的旋转,降低由按压部对盖带的按压引起的对于带进给的阻力,所以能够顺畅地进给带。
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多个突起部隔开通过带进给部进给带的最小的间距以下的间隔,而在辊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减小多个突起部的间隔,所以能够使突起部高准确率地碰到与收纳部对应的部分的盖带。
在具备上述辊的结构中,优选的是,多个突起部隔开使相邻的突起部的间隔的整数倍的值与通过带进给部进给带的最小的间距值不一致的间隔,而在辊的外周成圆周状地配置。若这样构成,能够使收纳部的间隔的周期与多个突起部的间隔的周期相互错开,所以在一个突起部躲开了收纳部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其他突起部与收纳部对齐。由此,能够使突起部更高准确率地碰到与收纳部对应的部分的盖带。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柱状的突起部形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若这样构成,则能够提高突起部的根部分的机械强度,并且能够使突起部的前端隔着盖带更容易地进入收纳部内。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元件供给装置中,优选的是,元件供给装置还具备对突起部向盖带施力的施力部件。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容易地将突起部按压于盖带。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元件安装装置具备;元件供给装置;及安装头,向基板安装从元件供给装置供给的元件,元件供给装置包含:带进给部,对带进行进给,带包含收纳有元件的收纳部和覆盖收纳部的上方的盖带;及按压部,具有对盖带的覆盖收纳部的部分的上表面进行按压的柱状的突起部。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元件安装装置中,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能够提供抑制元件附着于盖带而能够可靠地供给元件的元件安装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如上述那样,抑制元件附着于盖带,能够可靠地供给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的概略的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按压部的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多个突起部的间隔的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第一例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第二例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的第三例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突起部对于盖带的按压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开放部的概略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开放部的盖带的开放的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按压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来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了的实施方式。
(元件安装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1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装置100的结构。
如图1所示,元件安装装置100是通过一对输送机2沿着X方向输送基板P,并在安装操作位置M向基板P安装元件31的元件安装装置。
元件安装装置100具备:基台1、一对输送机2、元件供给部3、头单元4、支撑部5、一对轨道部6、元件识别拍摄部7及控制部8。
一对输送机2设置在基台1上,构成为沿着X方向输送基板P。另外,在一对输送机2上设置有将输送中的基板P以停止在安装操作位置M的状态保持的保持机构。另外,一对输送机2构成为能够对应于基板P的尺寸而调整Y方向上的间隔。
元件供给部3配置于一对输送机2的外侧(Y1侧及Y2侧)。另外,在元件供给部3配置有多个元件供给装置10。元件供给部3的多个元件供给装置10构成为分别向后述的安装头42供给元件31。
如图2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保持有带盘33,该带盘33卷绕隔开预定间隔地保持有多个元件31的带32而成。也就是说,元件供给装置10由带式供料器构成。元件供给装置10构成为通过送出保持元件31的带32而使带盘33旋转,来从元件供给装置10的Y方向上的前端供给元件31。在此,元件31包含IC(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容器及电阻等电子元件。另外,元件供给装置10的详细说明后述。
如图1所示,头单元4配置于一对输送机2及元件供给部3的上方位置,包含在下端安装有吸嘴41的多个(五个)安装头42和基板识别照相机43。
安装头42构成为向基板P安装从元件供给装置10供给的元件31。具体地说,安装头42吸附由元件供给部3供给的元件31,并将所吸附的元件31向配置于安装操作位置M的基板P装配。另外,安装头42构成为能够进行升降(能够沿着Z方向移动)。另外,安装头42构成为通过利用负压产生机(未图示)在吸嘴41的前端部产生的负压来吸附并保持从元件供给装置10供给的元件31,并将元件31向基板P上的安装位置装配(安装)。
基板识别照相机43构成为为了识别基板P的位置及姿势而拍摄基板P的基准标记F。并且,能够通过拍摄并识别基准标记F的位置,而准确地取得基板P上的元件31的安装位置。
支撑部5包含马达51。支撑部5构成为通过使马达51驱动,而使头单元4沿着支撑部5在X方向上移动。支撑部5的两端部被一对轨道部6支撑。
一对轨道部6固定在基台1上。X1侧的轨道部6包含马达61。轨道部6构成为通过使马达61驱动,而使支撑部5沿着一对轨道部6在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上移动。头单元4能够沿着支撑部5在X方向上移动,并且支撑部5能够沿着轨道部6在Y方向上移动,由此头单元4能够在水平方向(XY方向)上移动。
元件识别拍摄部7固定在基台1的上表面上。元件识别拍摄部7配置于一对输送机2的外侧(Y1侧及Y2侧)。元件识别拍摄部7构成为为了在元件31的安装之前识别元件31的吸附状态(吸附姿势),而对吸附于安装头42的吸嘴41的元件31从下侧(Z2侧)进行拍摄。由此,能够由控制部8取得吸附于安装头42的吸嘴41的元件31的吸附状态。
控制部8包含CPU(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构成为控制基于一对输送机2的基板P的输送动作、基于头单元4的安装动作、基于元件识别拍摄部7及基板识别照相机43的拍摄动作等元件安装装置100的整体动作。另外,控制部8构成为能够与元件供给装置10的控制部11(参照图2)进行通信。控制部8构成为能够与多个元件供给装置10各自的控制部11协作地控制安装动作。
(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
参照图2~图10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元件供给装置10的结构。
如图2所示,元件供给装置10具备:控制部11、在周缘等间隔地具备带进给用的齿的链轮12a、12b及12c、马达13a及13b、带按压部件14、及按压部15。在带按压部件14设有开放部141和元件取出位置142。元件供给装置10是能够自动地装载带32的供料器。
如图3所示,带32包含载带321和盖带322。在载带321上设有收纳有元件31的收纳部321a和与链轮12a~12c卡合的卡合孔321b。收纳部321a具有比元件31的尺寸大的空间。收纳部321a的上方被盖带322覆盖。由此,能够防止在元件供给前元件31从收纳部321a出来。在元件供给时,盖带322被切开,而收纳部321a的上方露出。由此,能够在元件取出位置142,通过安装头42从收纳部321a取出元件31。多个卡合孔321b相互隔开恒定的间隔地配置。另外,卡合孔321b相对于收纳部321a配置于预定的相对位置。
控制部11构成为控制元件供给装置10的驱动。具体地说,控制部11构成为控制马达13a、马达13b的驱动,来控制带32的进给动作。控制部11包含具有控制电路的基板。另外,控制部11构成为基于设于元件供给装置10的传感器(未图示)对带32的检测结果,来控制带32的进给动作。
链轮12a及12b被马达13a连动地驱动。链轮12c被马达13b驱动。链轮12a、12b、12c、马达13a及13b构成对带32进行进给的带进给部。链轮12a、12b及12c构成为与带32的卡合孔321b卡合,而沿着带进给方向A进给带32。
链轮12a在带进给方向A上设于开放部141的下游侧。链轮12b在带进给方向A上设于开放部141的上游侧且按压部15的下游侧。链轮12c在带进给方向A上设于按压部15的上游侧。链轮12c设于元件供给装置10的带32的入口侧。
链轮12a及12b由传动带连接,构成为同步地旋转。链轮12a及12b设于带32的输送路的下方。链轮12c设于带32的输送路的上方。马达13a及13b构成为由控制部11控制驱动来进行驱动。另外,马达13a及13b设定旋转的最小的量。由此,设定对带32进行进给的最小的间距。
带按压部件14构成为从上方按压带32并且沿着带进给方向A进行引导。另外,带按压部件14配置于包含元件取出位置142的带进给方向A上的下游区域。能够利用带按压部件14使带32的输送路的上下方向上的大小成为所需的最小限度,所以在带进给方向A的下游区域,能够抑制带32的上下晃动。
开放部141构成为解除盖带322对收纳部321a的覆盖,而使收纳部321a的上方开放。如图9所示,开放部141包含刀具141a和盖带引导件141b。刀具141a构成为使刀尖插入载带321与盖带322之间来切断盖带322。也就是说,刀具141a构成为伴随着带32的移动而将盖带322依次切开。盖带引导件141b构成为将被切开的盖带322向X方向的两侧推开。也就是说,盖带引导件141b构成为伴随着带32的移动而将盖带322依次沿着宽度方向(X方向)打开。
元件取出位置142设于带按压部件14的带进给方向A上的下游部分。具体地说,元件取出位置142在带进给方向A上设于比开放部141靠下游侧处。在元件取出位置142设有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贯通的矩形形状的孔。由此,收纳于收纳部321a的元件31的上方开放,能够通过安装头42取出元件31。
按压部15设于带按压部件14。另外,如图3所示,在按压部15设有辊16。另外,按压部15包含转动轴151和施力部件152。另外,辊16包含突起部161和旋转轴162。也就是说,按压部15包含对覆盖收纳部321a的部分的盖带322的上表面进行按压的柱状的突起部161。具体地说,按压部15包含多个柱状的突起部161。另外,如图2所示,按压部15在带进给方向A上配置于比开放部141靠上游侧处。另外,按压部15在带进给方向A上配置于比从收纳部321a取出元件31的元件取出位置142靠上游侧处。
如图3所示,按压部15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151为中心而转动,该转动轴151在与带32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X方向)上具有转动轴线。另外,按压部15构成为被施力部件152施力而转动,对辊16向下方向施力。由此,位于辊16的下部分的突起部161被向下方向施力。也就是说,施力部件152构成为对突起部161向盖带322施力。施力部件152包含弹簧。施力部件152构成为通过弹簧的弹性力而对突起部161施力。突起部161的按压力是例如数N~数十N左右。另外,突起部161将盖带322向下方按压例如数十μm~数mm左右。
突起部161构成为对覆盖收纳部321a的部分的盖带322的上表面进行按压。具体地说,多个突起部161在辊16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辊16构成为从上方与盖带322抵接,并沿着带进给方向A旋转。辊16构成为能够以旋转轴162为中心而旋转,该旋转轴162在与带32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X方向)上具有旋转轴线。辊16构成为伴随着带32的移动而从动地旋转。也就是说,在带32向A方向移动的情况下,辊16构成为向B方向旋转。如图4所示,多个突起部161隔开由带进给部进给带32的最小的间距P2以下的间隔P1,而在辊16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另外,多个突起部161隔开链轮12a~12b各自的齿的间隔以下的间隔,而在辊16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
另外,多个突起部161隔开使相邻的突起部161的间隔P1的整数倍的值与由带进给部进给带32的最小的间距值不一致那样的间隔,而在辊16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也就是说,满足P1×N≠P2(其中,N为整数)的式子。另外,多个突起部161隔开使间距长度的整数倍的值与收纳部321a的间距不一致那样的间隔,而在辊16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在此,带32的收纳部321a的间距由预定规格决定。
如图5~图7所示,柱状的突起部161形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在图5的例子中,突起部161的前端具有矩形的平坦面。另外,在图5的例子中,突起部161的前端部形成为带32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带32的输送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在图6的例子中,突起部161的前端具有圆形的平坦面。在图7的例子中,突起部161的前端具有半球状的曲面。突起部161优选的是前端以不尖的程度变细的形状。也就是说,如果按压盖带322的部件较细,则易于剥离元件31的粘贴。
另外,如图8所示,柱状的突起部16在进给带32的方向(Y方向)及带32的宽度方向(X方向)中的各方向上形成为小于收纳部321a的对应的方向上的尺寸。例如,收纳部321a的X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是D1,突起部161的前端的X方向(Y方向)上的长度是小于D1的D2。优选的是,柱状的突起部161形成为在X方向及Y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小于收纳部321a的对应的方向上的尺寸的1/2的大小。通过减小柱状的突起部161的前端的大小,能够使盖带322以平坦部变少的方式变形,所以去除元件31的粘贴的效果变高。另一方面,在D2为D1以上的情况下,无法利用突起部161的前端使盖带322变形。或者,即使在盖带322变形的情况下,变形量也非常小。另外,X方向是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二方向”的一个例子,Y方向是权利要求书中的“第一方向”的一个例子。
如图8所示,例如有时由于盖带322与元件31之间的具有粘性的微小的粘接物S而元件31粘贴于盖带322。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减小突起部161的前端部的大小,来提高从元件31或盖带322剥离粘接物S的效果。由此,能够有效地去除元件31向盖带322的粘贴。
在带32由带进给部进给,而盖带322的上表面被突起部161按压之后,如图10所示,通过开放部141切开盖带322。具体地说,如图10(A1)及(A2)所示,当带32到达开放部141的刀具141a的前端时,刀具141a的刀尖插入载带321与盖带322之间。并且,如图10(B1)及(B2)所示,当进一步进给带32时,盖带322被刀具141a切割,并且通过盖带引导件141b将被切割的盖带322向宽度方向外侧打开。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得到以下那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设置包含柱状的突起部161的按压部15,该突起部161对覆盖收纳部321a的部分的盖带322的上表面进行按压。由此,即使在盖带322附着有元件31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突起部161从上侧按压盖带322,而使元件31从盖带322分离并收在收纳部321a内。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在解除了盖带322的覆盖的情况下元件31从收纳部321a飞出或者开放部141与元件31接触。由此,抑制元件31附着在盖带322上,而能够可靠地供给元件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柱状的突起部161在进给带32的方向(Y方向)和带32的宽度方向(X方向)中的各方向上形成为小于收纳部321a的对应的方向上的尺寸。由此,能够使突起部161隔着盖带322而进入收纳部321a内,所以能够通过突起部161使盖带322向收纳部321a的底面侧呈凹状地变形。由此,在盖带322上附着有元件31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使所附着的元件31从盖带322分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柱状的突起部161在X方向及Y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形成为小于收纳部321a的对应的方向上的尺寸的1/2的大小。由此,能够使突起部161隔着盖带322而容易地进入收纳部321a内,所以能够通过突起部161容易地使盖带322向收纳部321a的底面侧呈凹状地变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设置解除盖带322的覆盖而使收纳部321a的上方开放的开放部141,将按压部15在进给带32的方向上配置于开放部141的上游侧。由此,能够在通过开放部141解除盖带322的覆盖的上游,使附着于盖带322的元件31分离,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开放部141与元件31之间的干扰。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按压部15在进给带32的方向上配置于从收纳部321a取出元件31的元件取出位置142的上游侧。由此,能够在比元件取出位置142靠上游处,可靠地使元件31收在收纳部321a内,所以能够更可靠地供给元件3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多个突起部161在辊16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由此,能够通过辊16的旋转,降低由按压部15对盖带322进行按压引起的对于带进给的阻力,所以能够顺畅地进给带3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多个突起部161隔开由带进给部进行带32的最小的间距以下的间隔,而在辊16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由此,能够减小多个突起部161的间隔,所以能够使突起部161高准确率地碰到与收纳部321a对应的部分的盖带32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多个突起部161隔开使相邻的突起部161的间隔的整数倍的值与由带进给部进行带32的最小的间距值不一致那样的间隔,而在辊16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由此,能够使收纳部321a的间隔的周期与多个突起部161的间隔的周期相互错开,所以即使在一个突起部161躲开了收纳部321a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其他突起部161与收纳部321a对齐。由此,能够使突起部161更高准确率地碰到与收纳部321a对应的部分的盖带32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将柱状的突起部161形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由此,能够提高突起部161的根部分的机械强度,并且能够更容易地使突起部161的前端隔着盖带322而进入收纳部321a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那样,设置对突起部161向盖带322施力的施力部件152。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突起部161向盖带322按压。
(变形例)
另外,应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方面都是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表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同等的意思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突起部设于辊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将突起部171设置于棒状部件。也就是说,按压部17可以包含:突起部171、辊172、转动轴173及施力部件174。突起部171构成为对覆盖收纳部321a的部分的盖带322的上表面进行按压。另外,突起部171形成为柱状。另外,突起部171形成为随着靠近前端(下端)而前端变细。辊172在带32的宽度方向(X方向)上与突起部171隔开预定间隔地配置。另外,突起部171与辊172以使带进给方向(Y方向)上的距离大致等于卡合孔321b与收纳部321a之间的Y方向上的距离的方式配置。辊172构成为能够以沿着X方向延伸的旋转轴线为中心而旋转。辊172构成为伴随着带32的移动而从动地旋转。辊172落入卡合孔321b,由此突起部171按压盖带322的上表面。按压部17构成为能够以转动轴173为中心而转动,该转动轴173在与带32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向(X方向)上具有转动轴线。另外,按压部17构成为被施力部件174施力而转动,对突起部171向下方向施力。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一个元件供给装置中设有多个突起部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一个元件供给装置中设有一个突起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示出了元件供给装置应对自动装载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元件供给装置也可以不应对自动装载。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元件贴附于盖带,所以能够可靠地供给元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施力部件包括弹簧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施力部件也可以是除了弹簧以外的部件。另外,也可以不设置施力部件,而借助重力向下方对突起部施力。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开放部将盖带切开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通过开放部将盖带从载带剥离,来使收纳部的上方开放。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元件供给位置配置元件供给装置的结构的例子,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在本发明中,在元件供给位置除了配置元件供给装置,还可以配置载置元件的托盘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 元件供给装置
15、17 按压部
16 辊
31 元件
32 带
42 安装头
100 元件安装装置
141 开放部
142 元件取出位置
152、174 施力部件
161、171 突起部
321a 收纳部
322 盖带
P 基板

Claims (11)

1.一种元件供给装置,具备:
带进给部,对带进行进给,所述带包含收纳有元件的收纳部和覆盖所述收纳部的上方的盖带;及
按压部,包含对所述盖带的覆盖所述收纳部的部分的上表面进行按压的柱状的突起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柱状的所述突起部在进给所述带的第一方向和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且为水平方向的第二方向中的各方向上形成得比所述收纳部的对应方向上的尺寸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柱状的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形成得小于所述收纳部的对应方向上的尺寸的1/2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还具备开放部,所述开放部解除所述盖带的覆盖而使所述收纳部的上方开放,
所述按压部在进给所述带的方向上配置于比所述开放部靠上游侧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部在进给所述带的方向上配置于比从所述收纳部取出所述元件的元件取出位置靠上游侧处。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还具备辊,所述辊从上方与所述盖带抵接,并沿着进给所述带的方向旋转,
所述按压部包含多个所述突起部,
多个所述突起部在所述辊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突起部隔开通过所述带进给部进给所述带的最小间距以下的间隔而在所述辊的外周呈圆周状地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突起部隔开使相邻的所述突起部的间隔的整数倍的值与通过所述带进给部进给所述带的最小间距值不一致的间隔而在所述辊的外周成圆周状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柱状的所述突起部形成为前端变细的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元件供给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还具备对所述突起部向所述盖带施力的施力部件。
11.一种元件安装装置,具备;
元件供给装置;及
安装头,向基板安装从所述元件供给装置供给的元件,
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包含:
带进给部,对带进行进给,所述带包含收纳有所述元件的收纳部和覆盖所述收纳部的上方的盖带;及
按压部,具有对所述盖带的覆盖所述收纳部的部分的上表面进行按压的柱状的突起部。
CN201780096042.1A 2017-10-31 2017-10-31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Active CN1112478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39223 WO2019087270A1 (ja) 2017-10-31 2017-10-31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47882A true CN111247882A (zh) 2020-06-05
CN111247882B CN111247882B (zh) 2021-06-22

Family

ID=66331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6042.1A Active CN111247882B (zh) 2017-10-31 2017-10-31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6290B2 (zh)
JP (1) JP6836660B2 (zh)
CN (1) CN111247882B (zh)
DE (1) DE112017008027T5 (zh)
WO (1) WO201908727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76290B2 (en) * 2017-10-31 2023-02-0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nd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WO2023161999A1 (ja) * 2022-02-22 2023-08-31 株式会社Fuji テープ搬送補助装置及びテープ自動装填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1987U (ja) * 1993-05-14 1994-11-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ップ体搬送用カバーテープおよび電子部品連
JP2006210720A (ja) * 2005-01-28 2006-08-10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2008098499A (ja) * 2006-10-13 2008-04-24 Juki Corp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CN102783266A (zh) * 2011-02-08 2012-1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和在带式供料器上安装带的方法
JP2014157932A (ja) * 2013-02-15 2014-08-28 Panasonic Corp キャリアテープ切断装置および切断方法
CN104904331A (zh) * 2012-12-27 2015-09-09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带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96661B2 (ja) * 1994-05-31 2002-07-02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
US6162007A (en) * 1999-01-14 2000-12-19 Witte; Stefan Apparatus for fee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tape
US6652706B1 (en) * 2000-12-01 2003-11-25 Delaware Capital Formation, Inc. Tape feeder with improved cover tape disposition path and drive
JP4085711B2 (ja) * 2002-06-18 2008-05-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フィーダにおけるテープ継合方法
JP5372661B2 (ja) 2009-08-27 2013-12-18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
JP6000792B2 (ja) * 2012-10-10 2016-10-05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ユニット
JP6245517B2 (ja) * 2013-06-14 2017-12-1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DE112017008023T5 (de) * 2017-10-31 2020-07-1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Bauteilzufuhrvorrichtung und Bauteilmontagevorrichtung
US11576290B2 (en) * 2017-10-31 2023-02-07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Component supply device and component moun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81987U (ja) * 1993-05-14 1994-11-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ップ体搬送用カバーテープおよび電子部品連
JP2006210720A (ja) * 2005-01-28 2006-08-10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部品供給装置
JP2008098499A (ja) * 2006-10-13 2008-04-24 Juki Corp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
CN102783266A (zh) * 2011-02-08 2012-1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带式供料器和在带式供料器上安装带的方法
CN104904331A (zh) * 2012-12-27 2015-09-09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带输送装置及输送方法
JP2014157932A (ja) * 2013-02-15 2014-08-28 Panasonic Corp キャリアテープ切断装置および切断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15076A1 (en) 2020-10-01
US11576290B2 (en) 2023-02-07
CN111247882B (zh) 2021-06-22
JP6836660B2 (ja) 2021-03-03
JPWO2019087270A1 (ja) 2020-10-22
WO2019087270A1 (ja) 2019-05-09
DE112017008027T5 (de) 2020-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63606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JP6271563B2 (ja) フィーダ、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US10321619B2 (en) Feeder
KR20140000134A (ko) 테이프 피더 및 테이프 피더에 테이프를 장착하는 방법
KR101804379B1 (ko) 전자부품 캐리어 테이프 공급장치 및 전자부품 캐리어 테이프 공급방법
CN111247882B (zh) 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安装装置
JPWO2015181958A1 (ja) フィーダ
JP2019029538A (ja)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電子部品実装装置、及び電子部品供給方法
JPWO2016203627A1 (ja) フィーダ
JP5184197B2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面実装機
JP2017220613A (ja) 部品実装装置
JP2022028935A (ja) フィーダ
JP7246485B2 (ja) テープガイド、部品供給装置、及びテープガイドの使用方法
JP2000077892A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ーおよび表面実装機
CN112042287B (zh) 元件安装机、元件用尽判定方法
JP7273977B2 (ja) テープガイド
JP6780898B2 (ja) フィーダ装置
JP6956431B2 (ja) フィーダ装置
JP6480560B2 (ja) フィーダ、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CN112292922B (zh) 供料器
JP6694980B2 (ja) 部品実装装置
JP2009080085A (ja) チップ形電子部品の静電気測定方法および静電気測定装置
JP2009277907A (ja) 部品供給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表面実装機
JP2018041893A (ja) フィーダ
JP2019149586A (ja) 部品実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