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21236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21236B
CN111221236B CN201911154887.9A CN201911154887A CN111221236B CN 111221236 B CN111221236 B CN 111221236B CN 201911154887 A CN201911154887 A CN 201911154887A CN 111221236 B CN111221236 B CN 1112212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mode
mode
controller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548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21236A (zh
Inventor
门田雅树
斋藤阳介
藤原一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205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8104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2054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20684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ed Critical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2212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12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212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212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03G15/2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specially for the mode of operation, e.g. standby, warming-up, err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80Details relating to power supplies, circuits boards, electrical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04Power supply control, e.g. power-saving mode, automatic power turn-of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5Self-diagnostics; Malfunction or lifetime displ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3Humidi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第一供给模式是以印刷部能够印刷的方式供给电力的模式,与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第二供给模式与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在指定期间,当满足了第一转移条件时,电源电路从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电源电路不进行从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向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的切换而保持第二供给模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调色剂进行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涉及具有减少待机中的耗电的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有一种使用调色剂进行印刷的图像形成装置。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是数码复合机、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在使用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感光鼓。如果感光鼓结露,则因附着于感光鼓的水滴(水分)有时不能适当地形成调色剂像(图像缺失)。因此,有时会设置感光鼓用加热器。如下所述的设置有感光鼓用加热器的图像形成装置已为公众所知。
具体地说,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形成部,具有感光体,转印将静电潜影进行显影后得到的调色剂像,从而在记录纸上形成图像,该静电潜影基于图像数据形成在感光体上;定影部,具有定影加热器,与感光体相比在记录纸的输送方向下游,设置在通过将定影加热器作为热源的定影辊能够对感光体进行加热的位置,加热调色剂像使其定影在记录纸上;除湿加热器,对感光体进行加热;定影加热器驱动部,切换定影加热器的导通/断开;保温加热器驱动部,切换保温加热器的导通/断开;以及控制器,通过保温加热器驱动部的控制使保温加热器处于断开状态,通过定影加热器驱动部对定影加热器进行导通/断开控制,从定影辊被加热的状态下、图像形成部执行图像形成动作的图像形成动作模式结束时开始,在经过了预先确定的第一期间的时机,控制定影加热器驱动部将定影加热器切换为断开状态,并且从图像形成动作模式结束时开始,在经过了比第一期间长的预先确定的第二期间的时机,控制保温加热器驱动部将保温加热器切换为导通状态。与以往相比实现了节能化,并以低成本抑制了感光鼓表面的结露。
冬季,如果工作结束,则切断供暖。例如夜间会切断供暖。如果切断供暖,则室温下降。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内随着室温一起变冷。例如,在设置于施工现场的预制装配式小房间的室内,冬季非常寒冷。并且,伴随工作开始(例如第二天早晨)才开始供暖。通过供暖而使室内的空气变暖。暖空气流入机内,如果暖空气与冷的感光鼓接触,则有时会在感光鼓上产生结露。由此,因冬季的室温变化大(冷暖温差),有时会发生感光鼓的结露。
如果水分附着于感光鼓,则有时不能适当地形成图像。例如,这是因为形成在感光鼓表面的电潜影因水分而紊乱。例如,形成洇浸的图像(图像缺失)。因此,有时会设置感光鼓用加热器以使感光鼓不结露。但是,一般来说,感光鼓用加热器是设想用于高温高湿环境的加热器。因此,感光鼓用加热器的输出(瓦特数)小。例如,感光鼓用加热器的输出是1~数瓦程度。
例如,在像冬季的施工现场(预制装配)那样的环境中,夜间的室温有时会下降至5℃以下。而室温因供暖有时会达到20~25℃。在冷暖温差大的情况下,通过感光鼓用加热器不能将感光鼓充分地加热到防止结露的程度。因而存在如下问题:在夜间非常寒冷的环境(室温因供暖的开/关而大幅度变化的环境)中即使有感光鼓用加热器,有时也不能防止感光鼓结露。
另外,上述公知技术能够实现节能。但是,在室温因供暖的开/关而大幅度变化的环境中,不能充分地防止感光鼓结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室温因供暖的开/关而大幅度变化的环境中,也能够防止调色剂像形成用转动体(感光鼓)上结露。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感光鼓,形成调色剂像;加热转动体,对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像的纸进行加热;加热器,对所述加热转动体进行加热;包括控制电路的控制器;以及电源电路,进行向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控制器的电力供给的开/关,所述电源电路以第一供给模式、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供给电力,所述第一供给模式是以能够印刷的方式供给电力的模式,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和所述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与所述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在预先指定的指定期间以外,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一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二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在所述指定期间内,当满足了所述第一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所述电源电路不进行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向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的切换而保持所述第二供给模式,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使所述加热器将所述加热转动体的温度保持在定影控制温度,所述定影控制温度是将调色剂定影在纸上时的所述加热转动体的温度,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和引擎控制器,所述引擎控制器基于所述主控制器的指示来控制印刷,所述电源电路在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向所述主控制器、所述引擎控制器和所述加热器供给电力,所述电源电路在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向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引擎控制器进行电力供给,但停止向所述加热器的电力供给,所述电源电路在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下,限制向所述主控制器的电力供给并停止向所述引擎控制器和所述加热器的电力供给。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感光鼓,形成调色剂像;加热转动体,对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像的纸进行加热;加热器,对所述加热转动体进行加热;包括控制电路的控制器;电源电路,进行向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控制器的电力供给的开/关;机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内温度;机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外温度;机外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外湿度;以及存储介质,所述电源电路以第一供给模式、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供给电力,在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停止向所述加热器的电力供给,所述第一供给模式是以能够印刷的方式供给电力的模式,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和所述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与所述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机内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识别所述机内温度,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机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识别所述机外温度,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机外湿度传感器的输出来识别所述机外湿度,所述控制器基于识别的所述机内温度、所述机外温度和所述机外湿度来判断是否是结露环境,当判断为所述结露环境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存储介质以非易失方式存储表示是结露环境的结露环境数据,在所述存储介质中未存储有所述结露环境数据的情况下,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一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二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所述结露环境数据的情况下,当满足了所述第一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所述电源电路不进行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向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的切换而保持所述第二供给模式。
按照这些图像形成装置,在因供暖的开/关而室温大幅度变化的环境中,能够可靠地防止感光鼓结露。能够提供即使设置在寒冷的地方也不会发生因结露而产生图像质量下降的图像形成装置。能够不设置感光鼓专用加热器而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成本下降。能够像追加了保温加热器那样对机内进行保温。
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能更明确本发明进一步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的一例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所包括的电源电路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源电路的供给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源电路的供给模式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防止结露功能选择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利用实施方式的防止结露功能时的供给模式的转换的一例。
图8是表示不利用实施方式的防止结露功能时的供给模式的转换的一例。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一判断处理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绝对湿度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第二判断处理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图1~图11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说明中,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以利用调色剂进行印刷的数码复合机100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方式记载的构成、配置等各要素仅是说明例,并不限定发明的范围。
(数码复合机100的概要)
首先,基于图1、图2对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进行说明。数码复合机100包括主控制器1(控制器基板)。主控制器1控制构成数码复合机100的组件(存储介质2、操作面板3、原稿输送装置4a、扫描仪4b、引擎控制器5、印刷部6、加热器7和电源电路8)的动作。主控制器1包括控制电路11、图像处理电路12、时钟电路13和通信接口14。
控制电路11例如是CPU。控制电路11是进行与数码复合机100的控制相关的处理、运算的集成电路。图像处理电路12对图像数据实施印刷所需要的图像处理。通信接口14是集成了通信用电路的模块(通信模块)。通信接口14包括像通信用的芯片、存储器和连接器那样的硬件。通信接口14与计算机200通信。计算机200例如是PC或服务器。通信接口14从计算机200接收印刷用数据。印刷用数据包括由页面描述语言编写的数据、图像数据、印刷设定数据。主控制器1使印刷部6进行基于印刷用数据的印刷。
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主控制器1中的除了通信接口14以外的部分(控制电路11和图像处理电路12)称为主模块10(参照图4)。主模块10包括控制电路11、图像处理电路12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与存储介质2、操作面板3、原稿输送装置4a、扫描仪4b、引擎控制器5、印刷部6、加热器7和电源电路8通信。
数码复合机100包括像ROM、HDD那样的非易失性存储装置和像RAM那样的易失性存储装置作为存储介质2。存储介质2存储控制用程序和数据。
操作面板3包括显示面板31、触摸面板32和硬键33。显示面板31显示设定用画面或设定用图像。设定用图像例如是按钮和标签。触摸面板32附在显示面板31上。触摸面板32检测使用者的触摸位置的坐标。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基于触摸面板32识别的触摸位置,识别由使用者操作的设定用图像。此外,操作面板3还设置有硬键33。例如,硬键33包括用于指示执行作业的开始键。主控制器1(主模块10)识别被操作的硬键33。
数码复合机100包括原稿输送装置4a和扫描仪4b。原稿输送装置4a将放置的原稿向读取位置输送。扫描仪4b读取由原稿输送装置4a输送的原稿或放置在原稿台41上的原稿来生成图像数据。主控制器1(主模块10)控制原稿输送装置4a和扫描仪4b的动作。
数码复合机100包括印刷部6。印刷部6包括供纸部6a、第一输送部6b、图像形成部6c、定影部6d和第二输送部6e。引擎控制器5包括引擎控制电路51(引擎CPU)和引擎存储器52。主控制器1与引擎控制器5通信。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将印刷指示、印刷作业的内容、用于印刷的图像数据向引擎控制器5传送。引擎控制器5接收主控制器1的指示,控制供纸、送纸、调色剂像的形成、转印和定影。具体地说,引擎控制器5控制供纸部6a、第一输送部6b、图像形成部6c、定影部6d、第二输送部6e和加热器7的动作。
引擎控制器5将纸一张张地向供纸部6a供给。引擎控制器5使第一输送部6b和第二输送部6e将供给的纸经由图像形成部6c、定影部6d输送到排出盘101。引擎控制器5使图像形成部6c形成承载在输送纸上的调色剂像。引擎控制器5使调色剂像转印在纸上。引擎控制器5使定影部6d对转印在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定影。第二输送部6e将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向排出盘101排出。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6c包括感光鼓61、带电装置62、曝光装置63、显影装置64和转印辊65(转印装置)。感光鼓61例如具有非晶态硅的感光体(感光层)。感光鼓61的圆周面的感光层是非晶态硅。感光鼓61承载调色剂像。
纸进入感光鼓61与转印辊65的狭缝。印刷时,引擎控制器5使感光鼓61和转印辊65转动。引擎控制器5使带电装置62进行感光鼓61的带电。引擎控制器5使曝光装置63进行感光鼓61的扫描、曝光。由此,在感光鼓61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影。引擎控制器5使显影装置64利用调色剂将静电潜影进行显影(调色剂像的形成)。引擎控制器5使转印辊65进行调色剂像向输送纸的转印。引擎控制器5使图像形成部6c在输送纸的同时将调色剂像转印在纸上。
如图2所示,定影部6d包括加热转动体66和加压转动体67。纸通过加热转动体66与加压转动体67的狭缝。针对加热转动体66设置有加热器7。例如,加热器7设置在加热转动体66的上方。加热器7通过电磁感应(IH)对加热转动体66进行加热。加热转动体66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进行加热。由此,调色剂像定影在纸上。
(电源电路8)
接着,利用图3,对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所包括的电源电路8的一例进行说明。数码复合机100包括电源电路8。电源电路8设置在图像形成部6c(感光鼓61)的下方(参照图2)。电源电路8包括初级电源电路81、次级电源电路82和电源控制器83。初级电源电路81通过电源电缆与市电300(交流电源)连接。初级电源电路81例如是包括变压器的开关电源。从市电300(交流电压)生成直流电压。初级电源电路81生成并输出预先设定的电压(例如电动机驱动用的DC24V)。
设置在数码复合机100内的电路、元件有多种。各电路、各元件的动作所需要的电压也有多种。多种电压是主控制器1、存储介质2、通信接口14、操作面板3、原稿输送装置4a、扫描仪4b、引擎控制器5和印刷部6的动作所必需的。此外,在像控制电路11、图像处理电路12、引擎控制电路51和引擎存储器52那样的设备(集成电路)中,有时在动作中需要多种电压。因此,次级电源电路82基于初级电源电路81的生成电压来生成多种直流电压。
为了生成多种电压,次级电源电路82包括多个电力转换电路84。电力转换电路84例如是DCDC转换器和调节器。各电力转换电路84输出预先设定的大小的电压。次级电源电路82供给构成数码复合机100的各组件所需大小的电压。组件例如是主控制器1、存储介质2、操作面板3、原稿输送装置4a、扫描仪4b、引擎控制器5、印刷部6和加热器7。
数码复合机100的电源电路8包括多个供给模式(详细后述)。因供给模式不同,供给电力的部分不同。为了进行向各部分(例如主控制器1、引擎控制器5、印刷部6和加热器7)电力供给的开/关,设置有开关电路85。开关电路85包括像晶体管那样的开关元件。可以设置多个开关电路85。
电源控制器83控制次级电源电路82(电力转换电路84)的动作(开/关)。此外,电源控制器83控制开关电路85的开/关。
(供给模式)
接着,利用图4、图5,对实施方式的电源电路8的供给模式的一例进行说明。电源电路8以第一供给模式、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供给电力。电源电路8基于主控制器1(主模块10或通信接口14)的请求来切换供给模式。
第一供给模式是以能够由印刷部6印刷的方式供给电力的模式。第一供给模式有时也称为活动模式或正常模式。第一供给模式与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相比电源电路8供给的电力大。换句话说,第一供给模式是三种模式中耗电最大的模式。
第二供给模式与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第二供给模式是第一种省电模式(Low Power Mode低功率模式)。第三供给模式是与第二供给模式相比降低耗电的模式。第三供给模式有时也称为Deep Sleep Mode(深度休眠模式)。
电源电路8与供给模式无关地向通信接口14(主控制器1的通信模块)供给电力。通信接口14与供给模式无关地动作。电源电路8包括第一模块8a。第一模块8a设置于电源电路8(电源基板)。第一模块8a是集中了向始终供给电力的部分供电的电路、元件的部分。另外,将电源电路8中的始终供给电力的部分(第一模块8a)以外的部分称为第二模块8b。
通信接口14接收来自计算机200的印刷用数据。电源电路8与供给模式无关地向通信接口14供给电力。通信接口14在任何供给模式下都能够检测到有来自计算机200的印刷请求(印刷用数据的发送)。由此,在数码复合机100中设置有始终接受电力供给的部分。
此外,电源电路8也可以与供给模式无关地向触摸面板32或硬键33供给电力(也可以施加电压)。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模块8a向触摸面板32或硬键33供给电力。触摸面板32或硬键33与供给模式无关、能够检测使用者进行了操作。
[第一供给模式]
第一供给模式时,电源电路8(电源控制器83)向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和通信接口14双方)、存储介质2、原稿输送装置4a、扫描仪4b、引擎控制器5、印刷部6、加热器7(IH控制器70、IH单元71)、触摸面板32、硬键33和显示面板31供给电力(参照图5)。第一供给模式时,例如,电源电路8向数码复合机100的所有部分供给电力。伴随电力供给开始,各部分启动而成为能够使用的状态。
在此,对定影部6d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作为对加热转动体66进行加热的加热器7,设置有IH控制器70和IH单元71。换句话说,加热器7包括IH控制器70和IH单元71。此外,为了检测加热转动体66的温度,设置有定影温度传感器68。定影温度传感器68的输出根据加热转动体66的温度而变化。定影温度传感器68的输出被输入到引擎控制器5。引擎控制器5识别加热转动体66的温度。
IH单元71包括磁芯72(磁性体)和线圈73。通过从线圈73产生的磁通对加热转动体66进行加热。因此,加热转动体66的周面例如是导电性的金属。磁芯72使磁通收敛,以使从线圈73产生的磁通通过加热转动体66。通过磁芯72,有效地对加热转动体66进行加热。
IH控制器70是包括IH控制器电路和PWM电路的基板。PWM电路将从电源电路8供给的电力接入线圈73。IH控制器电路控制接入线圈73的电力(PWM电路输入线圈73的PWM信号的占空比)。引擎控制器5周期性地识别加热转动体66的温度。每当识别加热转动体66的温度时,引擎控制器5向IH控制器70指示占空比。引擎控制器5指示占空比,将加热转动体66的温度保持为定影控制温度。定影控制温度是适合于调色剂的定影、融溶的温度。例如,定影控制温度是150℃左右。定影控制温度根据机种(使用的调色剂)而不同。
另外,定影温度传感器68的输出也可以输入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主控制器1也可以识别加热转动体66的温度。主控制器1还可以向IH控制器70指示占空比。
[第二供给模式]
第二供给模式时,电源电路8(电源控制器83)向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和通信接口14)、存储介质2、引擎控制器5、触摸面板32、硬键33和显示面板31供给电力(参照图5)。另外,从成为第二供给模式开始在操作面板3(触摸面板32、硬键33)保持无操作的状态经过了灭灯时间时,电源电路8可以停止向显示面板31的电力供给。向显示面板31的电力供给为最小限度。例如,电源电路8(电源控制器83)可以以能够识别第二供给模式的方式仅向附加设置于显示面板31的LED供给电力(参照图5的△标记)。
另一方面,在第二供给模式下,电源电路8(电源控制器83)停止向原稿输送装置4a、扫描仪4b、印刷部6和加热器7(IH控制器70和IH单元71)的电力供给。第二供给模式不将加热转动体66保持为定影控制温度。因此,第二供给模式与第一供给模式相比数码复合机100的耗电变小。另一方面,主控制器1和引擎控制器5动作。因此,第二供给模式是能够立即转移至第一供给模式(能够印刷的状态)的模式。
[第三供给模式]
第三供给模式时,电源电路8(电源控制器83)向通信接口14、触摸面板32和硬键33供给电力(参照图5)。电源电路8中仅第一模块8a动作。
另一方面,在第三供给模式下,电源电路8(电源控制器83)可以停止向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存储介质2、原稿输送装置4a、扫描仪4b、引擎控制器5、印刷部6、加热器7和显示面板31的电力供给。第三供给模式是尽可能地减少数码复合机100的耗电的模式。因此,在第三供给模式下,数码复合机100的耗电为最小。第三供给模式下的数码复合机100的耗电例如小于1瓦。
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打开时,电源电路8(电源控制器83)开始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另外,通过主电源开关80(参照图3)能够接通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在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开始后,数码复合机100的启动完成。数码复合机100在活动模式(能够印刷的状态)下启动。
主控制器1(主模块10)确认是否满足第一转移条件。当满足了第一转移条件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二供给模式的转移。由此,当满足了第一转移条件时,电源电路8从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通过向第二供给模式的转移,数码复合机100成为省电模式。
预先确定第一转移条件。例如,当从第一起点开始持续预先确定的第一转移时间没有对操作面板3的操作时、或未接收到印刷用数据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识别为满足了第一转移条件。第一起点是第一供给模式中数码复合机100启动完成的时刻、印刷作业结束的时刻、以及在操作面板3中进行了最后的操作的时刻之中最迟的时刻。第一转移时间例如是数十秒~数分钟。操作面板3可以接收第一转移时间的设定。在这种情况下,主控制器1使用设定的第一转移时间。
此外,在第二供给模式下,主控制器1(主模块10)确认是否满足了第二转移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当满足了第二转移条件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三供给模式的转移。由此,当满足了第二转移条件时,电源电路8从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通过向第三供给模式的转移,数码复合机100成为深度休眠模式。
预先确定第二转移条件。例如,从第二起点开始持续预先确定的第二转移时间没有对操作面板3的操作时、或未接收到印刷用数据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识别为满足了第二转移条件。第二起点是第二供给模式开始的时刻。第二转移时间例如是数十秒~数分钟。操作面板3可以接收第二转移时间的设定。在这种情况下,主控制器1使用设定的第二转移时间。
当在第二供给模式或第三供给模式下通信接口14接收到印刷用数据时,通信接口14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一供给模式转移(向活动模式的复原请求)。接收到该请求,电源电路8(电源控制器83)开始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通过开始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数码复合机100的启动完成。数码复合机100在活动模式(能够印刷的状态)下启动。
触摸面板32和硬键33的输出也被输入通信接口14。在第三供给模式下,通信接口14识别对触摸面板32或硬键33进行了操作。另外,可以将触摸面板32和硬键33的输出输入到电源电路8。当在第三供给模式下电源电路8识别到对触摸面板32或硬键33进行了操作时,电源电路8开始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向省电模式复原)。由此,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和引擎控制器5复原。此外,主控制器1使显示面板31开始显示。
在第二供给模式下,能够对操作面板3进行操作。操作面板3接收到开始执行作业的指示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一供给模式转移(向活动模式的复原请求)。接收到该请求,电源电路8(电源控制器83)开始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通过开始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印刷部6、原稿输送装置4a、扫描仪4b的启动完成。在数码复合机100中执行复印、扫描发送之类的作业。
(与防止结露功能相关的选择)
接着,利用图6,说明实施方式的数码复合机100中的模式选择的一例。数码复合机100具有防止结露功能。在操作面板3上,能够选择是否利用防止结露功能。
防止结露功能是使电源电路8不成为第三供给模式的功能。在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为打开状态且防止结露功能发挥功能期间,电源电路8、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和通信接口14)和引擎控制器5持续动作。利用从这些部分产生的热量,能够防止位于数码复合机100内部的图像形成部6c、特别是感光鼓61的温度下降。
如果切断供暖并经过一定时间,则室温下降。但是,在未将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关闭且防止结露功能有效的情况下,利用从电源电路8、主控制器1和引擎控制器5产生的热量,能够将感光鼓61保持为比室温高的温度。例如,有时因工作结束而关闭供暖,第二天早晨,伴随工作开始又打开供暖。因供暖而变暖的空气流入数码复合机100内。因供暖变暖的空气到达感光鼓61。但是,感光鼓61被持续加热。
特别是电源电路8包括多个电力转换电路84。在电力转换电路84中产生热量。并且,电源电路8设置在感光鼓61的下方。热量和暖空气上升,有效地对感光鼓61进行加热。当防止结露功能发挥作用时,感光鼓61的温度未下降到产生结露的程度。即使与因供暖变热的空气接触,也不会发生感光鼓61的结露。即使在像冬天的施工现场那样的非常寒冷的环境中,也能够防止感光鼓61以及与调色剂像形成相关的部分结露。即使在因供暖而室温大幅度上升时进行印刷,也不会发生因结露产生的图像质量异常(图像缺失)。
当在操作面板3上进行了规定的操作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使显示面板31显示防止结露功能选择画面34。在防止结露功能选择画面34中设置有四个单选按钮。通过第一单选按钮R1和第二单选按钮R2,能够选择是否利用防止结露功能。操作面板3接收对第一单选按钮R1的操作来作为不利用防止结露功能的选择。操作面板3接收对第二单选按钮R2的操作来作为利用防止结露功能的选择。
此外,通过第三单选按钮R3和第四单选按钮R4,能够选择防止结露功能的模式。操作面板3接收对第三单选按钮R3的操作来作为利用期间指定模式的选择。操作面板3接收对第四单选按钮R4的操作来作为利用自动判断模式的选择。
期间指定模式是使用者指定利用防止结露功能的期间的模式。当选择了期间指定模式时(对第三单选按钮R3进行了操作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使显示面板31显示用于指定期间的画面。例如,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可以使显示面板显示用于输入期间的最初的月、日、时和最后的月、日、时的画面。
此外,操作面板也可以接收作为指定期间(包含于指定期间)的月日或月的指定。例如,主控制器1使显示面板31显示日历。使用者考虑如果供暖会产生结露的季节、月日来指定包含于指定期间的月日。此外,操作面板3也可以接收以月为单位的指定期间的设定。另外,还可以在指定期间中能指定不利用防止结露功能的月日(例如除了长期休假以外)。
当指定了期间(月日)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使存储介质2以非易失方式存储指定期间数据D1(参照图1)。指定期间数据D1是表示指定为利用防止结露功能的期间的数据。通过确认指定期间数据D1,主控制器1能够确定今天是否在指定的期间内。
另外,为了能够确认当前(今天)的月日、时刻,可以在主控制器1中设置时钟电路13(参照图1)。时钟电路13是计量年月日、时刻的电路。时钟电路13例如是RTC(实时时钟)电路。
自动判断模式是判断数码复合机100(图像形成装置)是否处于结露环境的模式。本说明中的结露环境是指因接通室内的供暖而有可能发生感光鼓61结露的环境。当判断为结露环境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使存储介质2以非易失方式存储结露环境数据D2(参照图1)。结露环境数据D2是表示判断为结露环境的标志数据。通过确认存储介质2的规定地址(存储结露环境数据D2的地址),主控制器1能够确认是否是结露环境的判断结果。
在存储介质2存储有结露环境数据D2的期间(识别为结露环境的期间),主控制器1和电源电路8使防止结露功能有效。在存储介质2未存储结露环境数据D2时,主控制器1和电源电路8不利用防止结露功能(成为无效)。后面对是否是结露环境的判断进行详细说明。
(防止结露功能的模式转换)
接着,利用图7、图8,说明实施方式的利用防止结露功能时供给模式的转换流程的一例。图7是利用防止结露功能时的流程图。换句话说,图7是防止结露功能有效时的流程图。
执行图7的流程图的情况如下所述。
(1)进行了利用防止结露功能和期间指定模式的选择且在指定期间内的情况(当前时刻包含于指定期间的情况)。
(2)进行了利用防止结露功能和自动判断模式的选择且主控制器1识别为是结露环境的情况(存储有结露环境数据D2的情况)。
图7的开始是主控制器1(主模块10)确认为满足了(1)或(2)的条件的时刻。换句话说,是主控制器1确认了利用防止结露功能的时刻。通过确认指定期间数据D1或结露环境数据D2,主控制器1确认是否利用防止结露功能。
当接通了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时(主控制器1启动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也可以确认是否满足(1)或(2)的条件。此外,从第三供给模式(深度休眠模式)复原为第一供给模式(活动模式)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也可以确认是否满足(1)或(2)的条件。此外,从第二供给模式(省电模式)复原为第一供给模式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也可以确认是否满足(1)或(2)的条件。
另外,当从第三供给模式(深度休眠模式)复原为第二供给模式(省电模式)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也可以确认是否满足(1)或(2)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主模块10)可以从步骤#15开始处理。
首先,电源电路8成为第一供给模式(步骤#11)。通过开始来自电源电路8的电力供给,主控制器1、存储介质2、操作面板3、原稿输送装置4a、扫描仪4b、引擎控制器5、印刷部6和加热器7等启动。数码复合机100在活动模式下启动。
主控制器1(主模块10)持续确认是否需要转移至第二供给模式(是否满足了第一转移条件)(步骤#12、步骤#12的“否”→步骤#12)。当需要转移至第二供给模式时(步骤#12的“是”),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二供给模式转移(步骤#13)。按照该请求,电源电路8进行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步骤#14)。由此,数码复合机100成为省电模式。
另外,在第二供给模式下,在预先设定的时间未对操作面板3进行操作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可以向电源电路8请求停止向显示面板31供电。电源电路8基于该请求,停止向显示面板31的电力供给。在保持不使用的状态下能够使显示面板31不持续长时间点亮。能够抑制数码复合机100的耗电,从而能够延长显示面板31的寿命。
当在指定期间内时或存储介质2存储有结露环境数据D2时,在第二供给模式期间,主控制器1持续确认是否需要复原为第一供给模式(步骤#15、步骤#15的“否”→步骤#15)。当满足了向第一供给模式的复原条件时,主控制器1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一供给模式的转移(步骤#16)。按照该请求,电源电路8进行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返回步骤#11)。由此,数码复合机100成为活动模式。
由此,当在指定期间内时或存储介质2存储有结露环境数据D2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和通信接口14)不使电源电路8进行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电源电路8不进行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
接着,对图8的流程图进行说明。图8是不利用防止结露功能时的流程图。执行图8的流程图情况如下所述。
(4)进行了不利用防止结露功能的选择的情况。
(5)进行了利用防止结露功能和期间指定模式的选择但在指定期间以外的情况。
(6)进行了利用防止结露功能和自动判断模式的选择但主控制器1未识别为是结露环境的情况(未存储结露环境数据D2的情况)。
图8的开始是主控制器1(主模块10)确认为满足了(4)~(6)中的任意一个条件的时刻。换句话说,是主控制器1确认为不利用防止结露功能的时刻。通过确认指定期间数据D1或结露环境数据D2,主控制器1能够确认是否利用防止结露功能。
当接通了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时(主控制器1启动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也可以确认是否满足(4)~(6)中的任意一个条件。此外,当从第三供给模式(深度休眠模式)复原为第一供给模式(活动模式)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也可以确认是否满足(4)~(6)中的任意一个条件。此外,从第二供给模式(省电模式)复原为第一供给模式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也可以确认是否满足(4)~(6)中的任意一个条件。
另外,当从第三供给模式(深度休眠模式)复原为第二供给模式(省电模式)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也可以确认是否满足(4)~(6)中的任意一个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器(主模块10)可以从步骤#25开始处理。
首先,电源电路8成为第一供给模式(步骤#21)。通过开始来自电源电路8的电力供给,主控制器1、存储介质2、操作面板3、原稿输送装置4a、扫描仪4b、引擎控制器5、印刷部6和加热器7等启动。数码复合机100在活动模式下启动。
主控制器1持续确认是否需要转移至第二供给模式(步骤#22、步骤#22的“否”→步骤#22)。当满足了第一转移条件时(步骤#22的“是”),主控制器1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二供给模式转移(步骤#23)。按照该请求,电源电路8进行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步骤#24)。由此,数码复合机100成为省电模式。
如果成为第二供给模式,则主控制器1确认是否满足向第一供给模式的复原条件(步骤#25)。当满足了向第一供给模式的复原条件时(步骤#25的“是”),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一供给模式转移(步骤#26)。按照该请求,电源电路8进行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返回步骤#21)。由此,数码复合机100成为活动模式。
当不满足向第一供给模式的复原条件时(步骤#25的“否”),主控制器1(主模块10)确认是否需要转移至第三供给模式(是否满足第二转移条件)(步骤#27)。当不利用防止结露功能时、在指定期间以外时或未存储结露环境数据D2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进行步骤#27的确认。
当不需要转移至第三供给模式时(步骤#27的“否”),主控制器1(主模块10)执行步骤#25(返回步骤#25)。当满足了第二转移条件时(步骤#27的“是”),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三供给模式转移(步骤#28)。按照该请求,电源电路8进行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步骤#29)。由此,数码复合机100成为深度休眠模式。
如果成为第三供给模式,则主控制器1(通信接口14)确认是否需要复原为第二供给模式(步骤#210)。当满足了向第二供给模式的复原条件时(步骤#210的“是”),通信接口14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二供给模式转移(返回步骤#23)。按照该请求,电源电路8进行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步骤#24)。由此,数码复合机100成为省电模式。数码复合机100成为接收使用者的作业设定的状态。
当不满足向第二供给模式的复原条件时(步骤#210的“否”),主控制器1(通信接口14)确认是否需要复原为第一供给模式(步骤#211)。当不满足向第一供给模式的复原条件时(步骤#211的“否”),主控制器1(通信接口14)执行步骤#210(返回步骤#210)。当满足了向第一供给模式的复原条件时(步骤#211的“是”),通信接口14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一供给模式转移(步骤#212)。按照该请求,电源电路8进行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返回步骤#21)。由此,数码复合机100成为活动模式。数码复合机100复原为能够执行作业的状态。
由此,在指定期间以外时或存储介质2未存储结露环境数据D2时,主控制器1使在第三供给模式下进行电力供给。电源电路8进行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
在接通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的期间(打开期间),主控制器1(主模块10或通信接口14)持续确认是否需要进行供给模式的切换。当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断开(关闭)时,图7和图8的流程图结束。
(结露环境的判断)
接着,利用图9~图11,说明实施方式的自动判断模式下的判断处理的一例。首先,为了判断是否是自动判断模式下的结露环境,数码复合机100包括机内温度传感器91、机外温度传感器92和机外湿度传感器93(参照图4)。机内温度传感器91是测量数码复合机100的机内温度的传感器。机内温度传感器91例如设置在与感光鼓61相对的位置。机内温度传感器91的输出根据感光鼓61附近的空气的温度而变化。机内温度传感器91的输出被输入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基于机内温度传感器91的输出来识别机内温度。
机外温度传感器92是测量数码复合机100的机外温度的传感器。机外温度传感器92例如设置在数码复合机100的通风口部分或箱体的外侧。机外温度传感器92的输出根据数码复合机100外侧的空气温度而变化。机外温度传感器92的输出被输入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基于机外温度传感器92的输出来识别机外温度。
机外湿度传感器93是测量数码复合机100的机外空气湿度的传感器。机外湿度传感器93例如设置在数码复合机100的通风口部分或箱体的外侧。机外湿度传感器93的输出根据数码复合机100外侧的空气湿度而变化。机外湿度传感器93的输出被输入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基于机外湿度传感器93的输出来识别机外湿度(机外空气的相对湿度)。
利用图9,对第一判断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当接通了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时、或者通过从第三供给模式(深度休眠模式)向第一供给模式(活动模式)或第二供给模式(省电模式)的复原而启动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开始第一判断处理。因此,图9的开始是接通了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时、或者是从第三供给模式复原为第一供给模式或第二供给模式(省电模式)的时刻。
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基于各传感器的输出,识别机内温度、机外温度和机外湿度(相对湿度)(步骤#31)。接着,主控制器1(主模块10)识别与机内温度对应的饱和水蒸气量(步骤#32)。为了识别饱和水蒸气量,存储介质2存储有绝对湿度数据D3(参照图1)。
图10是表示绝对湿度数据D3的一例的图。绝对湿度数据D3是定义了对应于气温与湿度的组合的饱和水蒸气量的数据。例如,绝对湿度数据D3是表(表格)格式。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参照绝对湿度数据D3,对识别的机内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量进行识别。
接着,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基于机外温度和机外湿度,求出机外空气每单位体积的水分量(绝对湿度)(步骤#33)。每单位体积的水分量的单位是克/立方米。具体地说,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参照绝对湿度数据D3。并且,主控制器1(主模块10)求出与机外温度对应的饱和水蒸气量。主控制器1(主模块10)通过将机外湿度乘以与机外温度对应的饱和水蒸气量,求出每单位体积的水分量。
接着,主控制器1(主模块10)确认求出的水分量是否比识别的机内温度的饱和水蒸气量多(步骤#34)。在多的情况下(步骤#34的“是”),假设如果机外(室内)空气与冷的感光鼓61接触,则水滴附着于感光鼓61。因此,在多的情况下(步骤#34的“是”),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判断为是结露环境(步骤#35)。换句话说,主控制器1判断为数码复合机100设置在结露环境中。
当判断为结露环境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将结露环境数据D2(表示是结露环境的标志)以非易失方式存储在存储介质2中(步骤#36)。当表示是结露环境的标志已经写入存储介质2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可以跳过步骤#36。
接着,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将判断为结露环境的结果追加到判断日志数据D4中(步骤#37)。存储介质2以非易失方式存储判断日志数据D4(参照图1)。例如,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将判断为结露环境的日期和时间追加到判断日志数据D4的最终行。并且,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使本流程图结束(end)。另一方面,当水分量在识别的机内温度的饱和水蒸气量以下时(步骤#34的“否”),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使本流程图结束(end)。
接着,利用图11,对第二判断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在接通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的期间,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周期性地进行第二判断处理。例如,在主电源接通后,每当经过预先确定的执行周期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进行一次第二判断处理。执行周期例如是1小时~数小时。另外,操作面板3可以接收第二判断处理的执行周期的设定。在这种情况下,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基于设定的执行周期进行第二判断处理。
当执行第二判断处理时,有时电源电路8在第三供给模式下供给电力。在这种情况下,主模块10不动作。因此,第三供给模式时,通信接口14识别到达了第二判断处理的执行时刻(经过了执行周期)。当到达了执行第二判断处理的时刻时,通信接口14向电源电路8请求暂时再次开始向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存储介质2和机外温度传感器92供电。
通过暂时再次开始供电,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存储介质2和机外温度传感器92暂时复原。并且,主控制器1(主模块10)执行第二判断处理。如果第二判断处理(图11的流程图)完成,则主控制器1(主模块10)请求停止向主模块10、存储介质2和机外温度传感器92的电力供给。由此,用于第二判断处理的暂时再次开始的供电结束。
图11的开始是接通了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的时刻。首先,主控制器1(主模块10)识别机外温度(步骤#41)。主控制器1基于机外温度传感器92的输出来检测机外温度。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使存储介质2以非易失方式存储检测的机外温度(步骤#42)。
接着,主控制器1(主模块10或通信接口14)持续确认从之前的机外温度的存储开始是否经过了第二判断处理的执行周期(步骤#43、步骤#43的“否”→步骤#43)。当经过了执行周期时(步骤#43的“是”),主控制器1识别机外温度(步骤#44)。主控制器1使存储介质2以非易失方式存储新检测到的机外温度(步骤#45)。
并且,主控制器1(主模块10)确认在执行周期期间机外温度是否上升到预先确定的阈值D5以上(步骤#46)。具体地说,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从新检测到的机外温度减去一个执行周期前的机外温度。当由减法运算得到的值在阈值D5以上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将步骤#46判断为是。由减法运算得到的值小于阈值D5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将步骤#46判断为“否”。
预先确定阈值D5。存储介质2以非易失方式存储阈值D5。阈值D5例如是10度~15度中的任意温度。此外,操作面板3可以接收阈值D5的设定。在这种情况下,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使存储介质2存储设定的阈值D5。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在步骤#46的处理中使用设定的阈值D5。
其中,在防止结露功能有效的情况下(在未转移至第三供给模式的期间),感光鼓61被电源电路8、主控制器1和引擎控制器5的热量加热。机内温度比冷的室内热。有时仅通过第一判断处理不能准确地判断出是否是结露环境。
因此,主控制器1(主模块10)进行第二判断处理(步骤#46的处理)。步骤#46的处理是确认室温是否因供暖而急速上升的处理。在室温急速上升的环境中,感光鼓61容易产生结露。通过进行第二判断处理,能够防止结露环境的判断遗漏。
当机外温度上升到阈值D5以上时(步骤#46的“是”),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判断为数码复合机100设置在结露环境中(步骤#47)。并且,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使存储介质2以非易失方式存储结露环境数据D2(表示是结露环境的标志)(步骤#48)。在存储介质2中已经写入了表示是结露环境的标志时,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可以跳过步骤#48。此外,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将判断为结露环境的结果追加到判断日志数据D4中(步骤#49)。例如,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将判断为结露环境的日期和时间追加到判断日志数据D4的最终行。并且,主控制器1(主模块10或通信接口14)执行步骤#43(返回步骤#43)。由此,周期性地判断是否是结露环境。
当机外温度的上升小于阈值D5时(步骤#46的“否”),主控制器1(主模块10)确认在预先确定的一定期间内是否有判断为结露环境的情况(步骤#410)。考虑第一判断处理的判断结果和第二判断处理的判断结果双方。
具体地说,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参照判断日志数据D4。一定期间例如确定为1周~1个月的期间范围内。操作面板3可以接收一定期间的设定。在这种情况下,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使存储介质2存储设定的一定期间。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使用在步骤#49的处理中设定的一定期间。
当在一定期间内没有判断为结露环境的情况时(步骤#410的“否”),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删除结露环境数据D2(步骤#411)。主控制器1删除表示数码复合机100设置在结露环境中的标志。通过删除数据(标志),由于以后没有结露环境数据D2,所以主控制器1(主模块10)识别为数码复合机100不在结露环境中。
当在一定期间内有判断为结露环境的情况时(步骤#410的“是”),主控制器1(主模块10)不删除结露环境数据D2(标志)(步骤#412)。这是因为不能立即判断为到了温暖的季节。
在步骤#411、步骤#412后,主控制器1(主模块10或通信接口14)执行步骤#43(返回步骤#43)。由此,主控制器1(主模块10)周期性地进行第二判断处理。不管是否是结露环境,主控制器1都进行第二判断处理。
这样,能够利用期间指定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印刷部6、加热器7、控制器(主控制器1和引擎控制器5)和电源电路8。印刷部6具有形成调色剂像的感光鼓61。此外,印刷部6包括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进行加热的加热转动体66。加热器7对加热转动体66进行加热。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11,用来进行控制。电源电路8进行向印刷部6、加热器7和控制器的电力供给的开/关。电源电路8以第一供给模式、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供给电力。第一供给模式是以能够由印刷部6印刷的方式供给电力的模式,与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第二供给模式比第三供给模式供给的电力大。在预先指定的指定期间以外,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一转移条件时,电源电路8从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二转移条件时,电源电路8从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在指定期间,当满足了第一转移条件时,电源电路8从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电源电路8不进行从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向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的切换而保持第二供给模式。
只要不关闭主电源,在指定期间能够有意地防止向第三供给模式(深度休眠模式)转移。能够有意地使图像形成装置的耗电量上升,从而不产生结露。能够根据是否是指定期间来切换电源电路8的电力供给模式的种类。
第二供给模式与第三供给模式相比消耗电力的部分多。在指定期间,能够通过在第二供给模式下从消耗电力的部分(例如电源电路8)产生的热量,对与调色剂像形成相关的转动体(例如感光鼓61)进行加热。即使切断供暖而室温下降,也能够防止感光鼓61的温度下降。能够防止感光鼓61过冷。即使因打开供暖而室温上升,也能够持续保持感光鼓61的温度,使感光鼓61不产生结露。此外,不仅能够对感光鼓61进行加热,也能够对与形成调色剂像相关的部分(例如显影装置64)进行加热。能够在全部与调色剂像形成相关的部分中防止产生结露。因此,能够在因供暖的开/关而室温大幅度变化的环境中,防止与调色剂像形成相关的转动体中结露。此外,即使不设置感光鼓专用加热器,也能够对感光鼓61进行持续加热,从而不产生结露。能够保持电源电路8的发热量,以像追加了保温加热器那样对机内进行保温。此外,能够在指定期间以外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耗电量。
图像形成装置(数码复合机100)包括接收指定期间的指定的操作面板3。使用者能够设定指定期间。能够与季节配合来设定指定期间。与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无关,能够自由地设定在供暖关闭时对感光鼓61进行加热的期间,从而不产生结露。
操作面板3也可以接收作为指定期间的月日或月的指定。使用者能够详细地设定包含于指定期间的月日。此外,使用者也能够以月为单位确定指定期间。
另一方面,能够利用自动判断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数码复合机100)包括印刷部6、加热器7、控制器(主控制器1和引擎控制器5)、电源电路8、机内温度传感器91、机外温度传感器92、机外湿度传感器93和存储介质2。印刷部6包括形成调色剂像的感光鼓61。印刷部6具有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进行加热的加热转动体66。加热器7对加热转动体66进行加热。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11,用来进行控制。电源电路8进行向印刷部6、加热器7和控制器的电力供给的开/关。机内温度传感器91检测机内温度。机外温度传感器92检测机外温度。机外湿度传感器93检测机外湿度。电源电路8以第一供给模式、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供给电力。第一供给模式以印刷部6能够印刷的方式供给电力。第一供给模式与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第二供给模式比第三供给模式供给的电力大。控制器基于机内温度传感器91的输出来识别机内温度。控制器基于机外温度传感器92的输出来识别机外温度。控制器基于机外湿度传感器93的输出来识别机外湿度。控制器基于识别的机内温度、机外温度和机外湿度来判断是否是结露环境。当判断为结露环境时,控制器使存储介质2以非易失方式存储表示是结露环境的结露环境数据D2。当存储介质2未存储结露环境数据D2时,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一转移条件时,电源电路8从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二转移条件时,电源电路8从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当存储介质2存储有结露环境数据D2时,当满足了第一转移条件时,电源电路8从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电源电路8不进行从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向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的切换而保持第二供给模式。
能够判断是否是因供暖的开/关而产生结露的环境。在存储有结露环境数据D2的期间(寒冷的季节期间),能够自动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耗电下降。能够自动地防止向第三供给模式转移。能够有意地使图像形成装置的耗电量上升,从而不产生结露。能够自动地切换电源电路8的电力供给模式的种类。
第二供给模式与第三供给模式相比消耗电力的部分多。在存储有结露环境数据D2的期间(寒冷的季节期间),只要不关闭主电源,就能够利用从第二供给模式下的耗电部分(例如电源电路8)产生的热量,对与调色剂像形成相关的转动体(例如感光鼓61)进行加热。即使切断供暖而室温下降,也能够防止感光鼓61的温度下降。能够防止感光鼓61过冷。能够持续保持感光鼓61的温度,从而不会因供暖打开而产生结露。如果到了寒冷的季节,则能够自动地使图像形成装置的耗电量上升,使感光鼓61不产生结露。能够根据是否是因供暖的开/关而产生结露的季节,自动地切换电源电路8的电力供给模式的种类。
此外,即使不设置感光鼓专用加热器,也能够自动且持续地对感光鼓61进行加热,从而不产生结露。如果过了因供暖的开/关而产生结露的季节,则能够自动地抑制图像形成装置的耗电量。此外,基于是否存储有结露环境数据D2(表示是结露环境的标志),能够确认(识别)图像形成装置是否设置在结露环境中。
控制器基于机外温度和机外湿度来求出机外空气的每单位体积的水分量。控制器识别机内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量。当求出的水分量比识别的饱和水蒸气量多时,控制器判断为是结露环境。能够准确地判断是否是产生结露的环境。不会不产生结露但却误判断为产生结露。
此外,控制器在每个预先确定的执行周期识别机外温度。控制器确认机外温度在执行周期中是否上升到预先确定的阈值D5以上。在一定期间以上,当机外温度在执行周期中没有上升到阈值D5以上的情况时,控制器判断为不是结露环境。当判断为不是结露环境时,控制器使存储介质2删除结露环境数据D2。在一定期间以内,当机外温度在执行周期中有上升到阈值D5以上的情况时,即使机外温度在执行周期中未上升到阈值D5以上,控制器也不使存储介质2删除结露环境数据D2。在处于结露环境(产生结露的环境)的期间,感光鼓61和图像形成装置的机内温暖。即使室内的温度下降,机内温度也不会下降到室内温度的程度。当判断为结露环境时,仅参照机内温度,难以准确地判断当前环境是否是结露环境。因此,也基于机外温度的变化量来判断当前的环境是否是结露环境。从而能够准确地判断是否是结露环境。当不因供暖的开/关而产生结露时(到了温暖的季节时),能够自动解除向第三供给模式的转移限制。
在第一供给模式的情况下,电源电路8向印刷部6、加热器7和控制器进行电力供给。在第一供给模式下,控制器使加热器7将加热转动体66的温度保持为定影控制温度。定影控制温度是使调色剂定影在纸上时的加热转动体66的温度。在第二供给模式的情况下,电源电路8向控制器进行电力供给,但是停止向印刷部6和加热器7的电力供给。在第三供给模式的情况下,电源电路8停止向印刷部6和加热器7的电力供给并限制向控制器的电力供给。
在指定期间,只要不关闭数码复合机100的主电源,就能够利用从电源电路8和控制器产生的热量,持续对感光鼓61进行加热。在指定期间以外,通过在第三供给模式下供给电力,能够尽可能地抑制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耗电。
电源电路8设置在感光鼓61的下方。具有热量上升的倾向。在指定期间,利用从电源电路8上升的热量,能够有效地对感光鼓61和与调色剂像形成相关的构件进行加热。
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1和引擎控制器5。引擎控制器5基于主控制器1的指示来控制印刷部6的各构件的动作。电源电路8在第一供给模式和第二供给模式下向主控制器1和引擎控制器5供给电力。在第三供给模式下,电源电路8限制向主控制器1的电力供给。此外,电源电路8停止向引擎控制器5的电力供给。在第三供给模式下能够减少各控制器中的耗电。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第三供给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耗电。
主控制器1包括与外部通信的通信接口14。电源电路8在第一供给模式、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下都向通信接口14供给电力。电源电路8在第一供给模式和第二供给模式下向主控制器1的主模块10和通信接口14双方供给电力。在第三供给模式下停止向主模块10的电力供给。当接收到印刷用数据时,通信接口14向电源电路8请求向第一供给模式复原。当接收到向第一供给模式的复原请求时,电源电路8进行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在第三供给模式下,能够将主控制器1的电力供给目的地缩小到与外部通信的通信接口14。能够尽可能地减少第三供给模式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耗电。此外,由于通信接口14在任意一种模式下都动作,所以即使降低了图像形成装置的耗电,也能够接收印刷指示(印刷用数据)。当接收到印刷用数据时,能够迅速地使图像形成装置返回能够印刷的状态。
感光鼓61的感光体可以是非晶态硅的鼓。由于不产生结露,所以能够提供印刷品的图像质量高且寿命长的图像形成装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此,能够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多种模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
感光鼓,形成调色剂像;
加热转动体,对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像的纸进行加热;
加热器,对所述加热转动体进行加热;
包括控制电路的控制器;以及
电源电路,进行向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控制器的电力供给的开/关,
所述电源电路以第一供给模式、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供给电力,
所述第一供给模式是以能够印刷的方式供给电力的模式,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和所述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
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与所述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
在预先指定的指定期间以外,
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一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
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二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
在所述指定期间内,
当满足了所述第一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
所述电源电路不进行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向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的切换而保持所述第二供给模式,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使所述加热器将所述加热转动体的温度保持在定影控制温度,
所述定影控制温度是将调色剂定影在纸上时的所述加热转动体的温度,
所述控制器包括主控制器和引擎控制器,
所述引擎控制器基于所述主控制器的指示来控制印刷,
所述电源电路在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向所述主控制器、所述引擎控制器和所述加热器供给电力,
所述电源电路在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向所述主控制器和所述引擎控制器进行电力供给,但停止向所述加热器的电力供给,
所述电源电路在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下,限制向所述主控制器的电力供给并停止向所述引擎控制器和所述加热器的电力供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所述指定期间的指定的操作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面板接收作为所述指定期间的月日或月的指定。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电路设置在所述感光鼓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主控制器包括与外部通信的通信接口,
所述电源电路在所述第一供给模式、所述第二供给模式和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中的任意一种供给模式下都向所述通信接口供给电力,
所述电源电路在所述第一供给模式和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向所述主控制器的主模块和所述通信接口双方供给电力,
所述电源电路在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下停止向所述主模块的电力供给,
当接收到印刷用数据时,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电源电路请求向所述第一供给模式复原,
当接收到向所述第一供给模式的复原请求时,所述电源电路进行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鼓,形成调色剂像;
加热转动体,对转印有所述调色剂像的纸进行加热;
加热器,对所述加热转动体进行加热;
包括控制电路的控制器;
电源电路,进行向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控制器的电力供给的开/关;
机内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内温度;
机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外温度;
机外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机外湿度;以及
存储介质,
所述电源电路以第一供给模式、第二供给模式和第三供给模式中的任意一种模式供给电力,在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停止向所述加热器的电力供给,
所述第一供给模式是以能够印刷的方式供给电力的模式,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和所述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
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与所述第三供给模式相比供给的电力大,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机内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识别所述机内温度,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机外温度传感器的输出来识别所述机外温度,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机外湿度传感器的输出来识别所述机外湿度,
所述控制器基于识别的所述机内温度、所述机外温度和所述机外湿度来判断是否是结露环境,
当判断为所述结露环境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存储介质以非易失方式存储表示是结露环境的结露环境数据,
在所述存储介质中未存储有所述结露环境数据的情况下,
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一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
当满足了预先确定的第二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
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所述结露环境数据的情况下,
当满足了所述第一转移条件时,所述电源电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切换为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
所述电源电路不进行从所述第二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向所述第三供给模式下的电力供给的切换而保持所述第二供给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机外温度和所述机外湿度来求出机外空气的每单位体积的水分量,
所述控制器识别所述机内温度下的饱和水蒸气量,
当求出的所述水分量比识别的所述饱和水蒸气量多时,所述控制器判断为是所述结露环境。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器在每个预先确定的执行周期识别所述机外温度,
所述控制器确认所述机外温度在所述执行周期中是否上升到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
在一定期间以上,当所述机外温度在所述执行周期中没有上升到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时,所述控制器判断为不是所述结露环境,
当判断为不是所述结露环境时,所述控制器使所述存储介质删除所述结露环境数据,
在所述一定期间以内,当所述机外温度在所述执行周期中有上升到所述阈值以上的情况时,即使所述机外温度在所述执行周期中未上升到所述阈值以上,所述控制器也不使所述存储介质删除所述结露环境数据。
CN201911154887.9A 2018-11-26 2019-11-22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12212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0552A JP7281040B2 (ja) 2018-11-26 2018-11-2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20549 2018-11-26
JP2018220549A JP7206848B2 (ja) 2018-11-26 2018-11-26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20552 2018-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21236A CN111221236A (zh) 2020-06-02
CN111221236B true CN111221236B (zh) 2022-10-25

Family

ID=68766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54887.9A Active CN111221236B (zh) 2018-11-26 2019-11-2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24107B2 (zh)
EP (1) EP3657264B1 (zh)
CN (1) CN1112212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021801A (ja) * 2020-07-22 2022-02-03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12130701B (zh) * 2020-10-22 2024-03-08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触摸装置和供电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591A (ja) * 2002-06-12 2004-01-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65431A (ja) * 2008-04-25 2009-11-1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30459A (ja) * 2014-06-06 2015-12-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41214A (ja) * 2003-07-10 2005-02-17 Canon Inc 印刷制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4717504B2 (ja) * 2005-05-09 2011-07-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81989A (ja) * 2013-10-22 2015-04-27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JP6274133B2 (ja) 2015-02-27 2018-02-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946215B2 (en) * 2015-09-08 2018-04-1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switches between a first supply mode and a second supply mod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020591A (ja) * 2002-06-12 2004-01-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65431A (ja) * 2008-04-25 2009-11-1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30459A (ja) * 2014-06-06 2015-12-21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57264A1 (en) 2020-05-27
EP3657264B1 (en) 2022-09-07
CN111221236A (zh) 2020-06-02
US10824107B2 (en) 2020-11-03
US20200166884A1 (en) 2020-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8798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07281810A (ja) 画像処理装置
CN111221236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097433B (zh) 定影装置、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JP4283764B2 (ja) 電源制御装置、発熱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電源制御方法および電源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4101919A (ja) 省エネルギ設定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3211B2 (ja) 電子機器,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529921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消費電力量算出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809014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156624A (ja) 複合機、複合機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憶媒体
JP2007274487A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72068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8104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815384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62846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除湿制御装置
JP201015677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989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2214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加熱源制御方法
JP62815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1822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3388243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4422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4805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0952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H1120265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