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01440B - 自动分析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01440B
CN111201440B CN201880064247.6A CN201880064247A CN111201440B CN 111201440 B CN111201440 B CN 111201440B CN 201880064247 A CN201880064247 A CN 201880064247A CN 111201440 B CN111201440 B CN 1112014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analysis
reaction vessel
light source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6424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01440A (zh
Inventor
松冈裕哉
牧野彰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01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14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014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014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G01N35/00623Quality control of instrume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01N33/4905Determining clotting time of blo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594Quality control, including calibration or testing of components of the analyser
    • G01N35/00613Quality control
    • G01N35/00623Quality control of instruments
    • G01N2035/00643Quality control of instruments detecting malfunctions in conveying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具备:能够设置反应容器的分析端口;将反应容器向分析端口移送的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向设置于分析端口的反应容器照射光的光源;检测从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的检测器;以及对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光源和检测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分析端口的表面构成为反射从光源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就控制部而言,在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将反应容器向分析端口移送前的第一状态下,使光源照射光并由检测器检测光;在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将反应容器向分析端口移送后的第二状态下,使光源照射光并由检测器检测光,在第一状态下检测的光量与第二状态下检测的光量的差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对血液、尿等生物样本所含的成分自动地进行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对血液等样本所含的成分进行分析的装置,公知有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向作为分析对象的将样本与试剂混合而成的反应液照射来自光源的光,并对单一或多个波长的散射光、透射光的光量进行测定。
有一种用于生物化学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其在生物化学检查、血液学检查等领域中用于对生物样本中的目标成分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另有一种用于血液凝固分析的自动分析装置,对作为样本的血液的凝固能进行测定。
其中,就对血液的凝固能进行测定的以PT、APTT、纤维蛋白原为代表的凝固时间分析项目而言,实际中有一种项目将检样与试剂混合而使检样凝固并通过光学的或物理的方法来测定凝固反应的进行并检查凝固时间。就凝固时间项目而言,实际中由于使检样在反应容器中凝固而在使用后将该反应容器废弃。为了对凝固时间进行分析,除了分析部、样本分注机构、试剂分注机构之外,还需要将反应容器向对检样或试剂进行分注的位置、分析部、以及废弃部移送的反应容器移送机构。
作为血液凝固自动分析装置的分析流程的种类,公知有:使预先分注有检样和试剂的容器向分析部移送的流程;将仅分注有检样的容器向分析部移送并分注试剂的流程;以及将空的容器向分析部移送并分注检样和试剂的流程等。
在上述的测定凝固反应的自动分析装置中,由于使用一次性的反应容器,因此有时需要检测在检测部上是否架设有反应容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使检测是否有反应容器的功能与检测部的光检测功能通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193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临床检查中要求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装置的可靠性。尤其是血液凝固自动分析装置多用于手术前等紧急场合,因此要求能够尽快地报告可靠性高的分析结果。其中,对于紧急检样而言,从投入检样到报告结果为止的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将因装置故障导致结果报告的延迟抑制为最小限度。
另外,凝固反应在检样与试剂混合之后立即开始且最短在几秒内反应结束,因此在对凝固反应进行测定时需要在检样与试剂混合之后立即开始测定并以较短的采样间隔来持续进行测定。此外,温度控制的精度会对反应速度产生影响,从而对凝固时间分析的准确性、再现性产生影响,因此希望从检样与试剂混合的时刻起将反应液保持为尽量接近37℃的温度。
关于上述两点,在采用如下分析流程的情况下,能够在检样与试剂混合之后立即开始测定,所述分析流程为:利用探针将进行了升温的检样和试剂向预先安置于分析部并升温的反应容器进行分注的分析流程;或者将预先分注了检样的反应容器安置于分析部并升温后利用探针分注进行了升温的试剂的分析流程,并且,如果仅对分析部和探针进行温度控制,则能够以稳定了反应液的温度的状态开始测定,因此与在将检样与试剂混合后使反应液升温的分析流程相比更加理想。
但是,就上述分注方式而言,万一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发生故障而导致反应容器的安置失败并且未能检出该状况,则有可能导致向包含光学器件、电子器件的分析部喷出检样、试剂而引起装置的重大故障。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可以考虑追加对分析部是否安置有反应容器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但是制造成本会增加。
另一方面,在利用移送机构将预先分注了检样和试剂的反应容器向分析部安置的方式的情况下,分析部不存在向包含光学器件、电子器件的分析部喷出检样、试剂的风险。但是在该方式的情况下,在从检样和试剂的混合起到反应容器的安置完成的期间无法进行测定,因此测定结果的可靠性降低。
除了对反应容器的安置进行检测的上述方法之外,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技术:在从反应容器的下方照射光并检测向侧方散射的光来进行凝固时间分析的血液凝固自动分析装置中,利用检测来自检样的散射光的方法、和检测球状的反应容器的底面所反射的光的方法这两种方法来检测分析部上安置反应容器的情况。
但是,就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而言,在从反应容器的侧方照射光并检测向侧方散射的光的方式的分析部中无法检测空的反应容器。因此,就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而言,是无法广泛地应对上述各种分析流程的反应容器的检测方法。另外,就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而言,在检测来自底面的反射光时必须以较短的采样间隔持续进行测光,从而导致电路和软件的制约、处理增加而导致成本上升。
本公开针对上述问题做出而提供一种技术,其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凝固反应时间,并且低成本地检测反应容器的设置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具备:分析端口,其能够设置反应容器;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其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光源,其向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所述反应容器照射光;检测器,其检测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所述光源和所述检测器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分析端口的表面构成为反射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光源和所述检测器配置为,在所述反应容器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情况下和所述反应容器未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情况下所述检测器检测的所述光的强度不同,并且所述检测器能够检测由所述分析端口的所述表面反射的光的一部分,就所述控制部而言,在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前的第一状态下,使所述光源照射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光;在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后的第二状态下,使所述光源照射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光;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检测的光量与所述第二状态下检测的光量的差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另外,提供一种反应容器的检测方法,是自动分析装置执行的反应容器的检测方法,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分析端口,其能够设置反应容器;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其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光源,其向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所述反应容器照射光;检测器,其检测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以及控制部,其对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所述光源和所述检测器进行控制,其中,所述分析端口的表面构成为反射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光源和所述检测器配置为,在所述反应容器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情况下和所述反应容器未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情况下所述检测器检测的所述光的强度不同,并且所述检测器能够检测由所述分析端口的所述表面反射的光的一部分,所述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即: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前的第一状态下,使所述光源照射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光的步骤;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后的第二状态下,使所述光源照射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光的步骤;以及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检测的光量与所述第二状态下检测的光量的差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发出警告的步骤。
本说明书包含作为本案优先权基础的日本国专利申请2017-196811号的公开内容。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高精度地测定凝固反应时间,并且低成本地检测反应容器的设置状态。上述以外其它的课题、结构和效果可通过对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2是表示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的光学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4是表示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的设置检查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检测是否在分析端口设置了分注有检样或稀释液等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例2的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的光学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的光学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公开的实施例行进说明。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限于后述的实施例而能够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另外,向在后述各实施例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图的对应部分标记相同符号进行表示并省略重复说明。此外,实施例1~6的自动分析装置具有通用的硬件结构。实施例7的自动分析装置与实施例1~6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区别在于,隔着分析端口相对于光源在相反侧设置有凹状的透射光吸收孔。另外,实施例8的自动分析装置与实施例1~6的自动分析装置的区别在于,光源的位置不同。
<实施例1>
[装置的基本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基本结构的图。这里,作为自动分析装置的一个方案,对具备血液凝固时间分析单元2和转台方式的生化分析部3的复合型的自动分析装置1的例子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自动分析装置1在其框体上具备:反应盘13、样本盘11、第一试剂盘15、第二试剂盘16、血液凝固时间分析单元2和光度计19。
反应盘13是能够自由地进行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盘状的单元,并能够在其圆周上配置多个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
样本盘11是能够自由地进行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盘状的单元,并能够在其圆周上配置多个容纳标准样本、被检样本等样本的样本容器27。
第一试剂盘15和第二试剂盘16分别是能够自由地进行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的盘状的单元,且分别能够在各自的圆周上配置多个容纳试剂的试剂容器。上述试剂含有与样本所含各检查项目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成分。此外,第一试剂盘15和第二试剂盘16也可以构成为具备保冷机构等,从而能够对所配置的试剂容器内的试剂进行保冷。
在样本盘11与反应盘13之间配置有样本分注探针12。通过使样本分注探针12旋转,从而能够在样本盘11上的样本容器27、反应盘13上的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和血液凝固时间分析单元2的样本分注工位18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中进行样本的抽吸和分注动作。
同样地,在第一试剂盘15与反应盘13之间配置有第一试剂分注探针17,在第二试剂盘16与反应盘13之间配置有第二试剂分注探针14。通过分别使第一试剂分注探针17和第二试剂分注探针14旋转,从而能够在反应盘13上的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第一试剂盘15和第二试剂盘16上的试剂容器中进行抽吸和分注动作。
血液凝固时间分析单元2主要地由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探针20、反应容器盒25、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3、反应容器废弃口24构成。
接下来,简单地对自动分析装置1的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进行说明。计算机105经由接口101与样本分注控制部201、移送机构控制部202、A/D变换器(2)203、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控制部204、A/D变换器(1)205、试剂分注控制部(1)206和试剂分注控制部(2)207连接,并且向各控制部发送作为指令的信号。
样本分注控制部201基于从计算机105接收的指令来控制利用样本分注探针12分注样本的分注动作。
试剂分注控制部(1)206和试剂分注控制部(2)207基于从计算机105接收的指令来控制利用第一试剂分注探针17和第二试剂分注探针14分注试剂的分注动作。
移送机构控制部202基于从计算机105接收的指令来控制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3在反应容器盒25、样本分注工位18、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的分析端口304和反应容器废弃口24之间对一次性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进行移送的移送动作。
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控制部204基于从计算机105接收的指令使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探针20动作,对设置于分析端口304的容纳样本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进行血液凝固用的试剂的分注。
另外,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控制部204使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探针20动作,将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内的作为样本与血液凝固分析用的第一试剂的混合液的前处理液向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进行分注。此时,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控制部204之后对容纳有前处理液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进行血液凝固分析用的第二试剂的分注。此外,血液凝固分析用的试剂配置于第一试剂盘15和第二试剂盘16,并可根据需要而在利用第一试剂分注探针17和第二试剂分注探针14暂时分注于反应盘13上的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之后用于血液凝固分析。
A/D变换器(1)205将透过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内的反应液的透射光或在反应液内散射的散射光的测光值变换为数字信号。另外,A/D变换器(2)203将透过一次性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内的反应液的透射光或在反应液内散射的散射光的测光值变换为数字信号。上述数字信号被输入计算机105。
在接口101连接有:用于在将测定结果作为报告等输出时印字的打印机106;作为存储装置的存储器104、外部输出介质102;用于输入操作指令等的键盘等输入装置107;用于画面显示的显示装置103。显示装置103例如由液晶显示器、CRT显示器等构成。
[生化项目的分析步骤]
自动分析装置1通过如下步骤来进行生化项目的分析。首先,操作者使用键盘等输入装置107来输入针对各样本的检查项目。为了按照所输入的检查项目来对样本进行分析,样本分注探针12按照分析参数从样本容器27向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分注预定量的样本。
分注了样本的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利用反应盘13的旋转进行移送并停止于试剂接收位置。第一试剂分注探针17和第二试剂分注探针14的吸移管喷嘴按照对应的检查项目的分析参数向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分注预定量的试剂液。样本与试剂的分注顺序也可以与本例相反地为试剂在样本之前。
之后,利用未图示的搅拌机构对样本和试剂进行搅拌、混合。当该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通过测光位置时,光度计19对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所容纳的样本与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的透射光或散射光进行测光。进行了测光的透射光或散射光通过A/D变换器(1)205变换为与光量成比例的数值的数据,并经由接口101输入计算机105。
使用进行了上述变换的数值的数据,通过按照检查项目指定的分析法并基于预先测定的校正曲线来计算成分浓度数据。将作为各检查项目的分析结果的成分浓度数据向打印机106、显示装置103的画面输出。
在执行以上的测定动作之前,操作者经由显示装置103的操作画面来进行分析所需的各种参数的设定、试剂和样本的登记。另外,操作者通过显示装置103上的操作画面来确认测定后的分析结果。
[血液凝固时间项目的分析步骤]
另外,自动分析装置1主要通过如下步骤来进行血液凝固时间项目的分析。
首先,计算机105利用键盘等输入装置107接受针对各样本的检查项目的输入。接下来,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3为了按照所输入的检查项目对样本进行分析而将一次性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从反应容器盒25向样本分注工位18移送。样本分注探针12按照分析参数从样本容器27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分注预定量的样本。
分注了样本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通过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3向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的分析端口304移送并升温至预定的温度。
第一试剂分注探针17按照对应的检查项目的分析参数向反应盘13上的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分注预定量的试剂液。在反应盘13设置有未图示的恒温槽,从而将分注于反应容器(生化分析)26的试剂液保温于37℃。
之后,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探针20对分注于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的试剂进行抽吸,并在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探针20内利用未图示的升温机构升温至预定的温度,之后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喷出。
从喷出试剂的时刻起,开始对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照射的光的透射光或散射光进行测光。进行了测光的透射光或散射光通过A/D变换器(2)203变换为与光量成比例的数值的数据,并经由接口101输入计算机105。
计算机105使用进行了该变换的数值求出血液凝固反应所需的时间(以下有时简称为血液凝固时间)。例如,对于ATPP(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的检查项目而言,计算机105将上述这样求出的血液凝固时间作为分析结果输出。另一方面,对于Fbg(纤维蛋白原)等的检查项目而言,计算机105对于求出的血液凝固时间进一步通过按照检查项目指定的分析法并基于预先测定的校正曲线求出成分浓度的数据作为分析结果输出。将作为各检查项目的分析结果的血液凝固时间、成分浓度的数据向打印机106、显示装置103的画面输出。
这里,在执行上述的测定动作之前,操作者经由显示装置103的操作画面预先进行分析所需的各种参数的设定、试剂、样本的登记。计算机105按照所登记的各种参数和分析步骤对各检查项目进行分析。另外,操作者能够通过显示装置103上的操作画面来确认测定后的分析结果。
另外,通过样本分注探针12喷出的样本的喷出对象可以是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此时,也可以如上述这样预先在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内使样本与前处理液反应,之后利用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探针20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进行分注。
在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中,对在先容纳于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样本进行被称为喷出搅拌的搅拌。这里,喷出搅拌是指:利用喷出试剂时的势头在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内对样本和试剂进行混合的方法。样本和试剂的分注顺序也可以与本例相反地为试剂在样本之前,此时能够利用喷出样本时的势头与试剂进行混合。
[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的结构]
接下来,简单地对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进行说明。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在能够设置一次性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一个或多个分析端口304具有光源302和检测器303,并能够对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内的反应液照射的光的散射光或者被所述分析端口的表面反射的反射光的强度进行检测。
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探针20进行:反应盘13上的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6所容纳的试剂的抽吸动作、以及向设置于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分注动作。
反应容器盒25用于将多个一次性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整齐排列并进行设置。为了将设置于样本盘11的作为分析对象的样本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分注而设置有样本分注工位18。这里,利用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3从反应容器盒25移送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
图2是表示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的基本结构的图。具体而言,图2示出了分析端口304处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光源302、以及检测器303的配置结构。
图2的(a)是俯视光源302和检测器303的配置结构时的俯视剖视图,图2的(b)是从正面观察该配置结构时的正视剖视图。此外,在图2的(b)中示出了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被收纳于分析端口304前的状态。
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如上所述包含光源302、检测器303,且具备一个或多个能够从上表面设置一次性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分析端口304。
检测器303配置于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侧面,以使得:能够对从光源302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内的反应液照射的光(照射光306)的散射光305进行检测。并且,在光源302与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之间设置有对照射光306的照射范围进行调节的照射狭缝307,在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与检测器303之间设置有对散射光305的范围进行调节的受光狭缝308。
[反应容器的检测方法]
图3是表示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的光学结构的例子的图。
图3的(a)示出了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设置于分析端口304时的光的路径。从光源302照射的光在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入射时和从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射出时发生折射并碰触以略微地反射的方式进行了表面处理的分析端口304的内侧的壁面。碰触壁面的光的大部分被吸收,但是一部分进行扩散反射并入射至检测器303。
图3的(b)示出了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未设置于分析端口304时的光线。如图所示,在未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情况下,不会发生上述的光的折射,因此与设置有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情况相比,从光源302照射的光碰触分析端口304的壁面的范围变窄。此时,虽然通过分析端口304的壁面进行了扩散反射的光的一部分向检测器303入射,但是与设置有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相比,检测器303检测的光量变小。
因此,通过对分析端口304未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状态下的检测器303的输出、与设置有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状态下的检测器303的输出进行比较,从而能够判别是否在分析端口304设置有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
具体而言,计算机105当在设置有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测定的光量与在未设置时测定的光量的差分为基准值以上时判定为正常地进行了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另一方面,计算机105当上述差分小于基准值时判定为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失败。这里,上述基准值例如是根据分析端口304的表面处理的程度适当地通过实验决定的值。另外,计算机105也可以在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后的光量小于设置前的光量时,判定为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未能正确设置。
作为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失败的原因,可以考虑:对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进行移送的机构的位置调整不良、因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3的故障而使定位精度降低的情况等。此外,在如上所述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失败的情况下,检测器303检测的光量不会比分析端口304未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检测器303检测的光量大。
图4是表示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检查动作的一例的流程图。使用图4对上述结构中的光量检查动作、和基于该光量检查动作的分析端口的遮蔽动作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自动分析装置1接受输入装置107的指示开始分析动作的输入(S401)。接下来,自动分析装置1在进行各机构的复位动作(S402)之后,进行前次分析中使用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废弃动作(S403)。
接下来,计算机105使光源302点亮,并且在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未设置于分析端口304的状态下利用检测器303进行测光(S404)。这里,检测器303接受的光是通过分析端口304的壁面进行了扩散反射的光。
接下来,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3将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设置于分析端口304(S405),检测器303进行测光(S406)。这里,检测器303接受的光是透过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并且在分析端口304的壁面进行了扩散反射的光。当测光的结果、即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前后的光量的差分为基准值以上时(在S407中为“是”),则使用该分析端口304并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进行检样分注和试剂分注(S410),对分注于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内的样本与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执行分析动作(S411)。计算机105当分析结束时则报告结果(S412),判断是否有后续分析(S413)。这里,如果有后续分析(在S413中为“是”)则处理返回步骤S403,重复进行反应容器废弃动作(S403)以后的步骤。没有后续分析时(在S413中为“否”),则计算机105结束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动作。
另一方面,在步骤S407中如果光量的差分小于基准值(在S407中为“否”),则考虑如上所述发生了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失败的可能性。因此,计算机105生成警告(例如警报音或画面显示)来提示操作者(S408),并且推定为针对一个分析端口304的调整不良,从而进行控制将该分析端口304遮蔽(S409)以避免使用该分析端口304,并使用其它的分析端口来实施步骤S403以后的动作。即,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3向被遮蔽的分析端口304以外的分析端口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计算机105实施步骤S403以后的动作。
通过上述的动作,能够在每次执行分析时判定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是否正确地进行了设置,因此能够降低由于向分析端口304内部喷出检样、试剂而引起的故障和紧急维护、或者由于分析失败导致再检测而引起报告延迟的风险。
<实施例2>
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当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前后的光量差小于基准值时、或者设置后的光量小于设置前的光量时,则计算机105判定为没有正确地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
但是,即使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正确地设置于分析端口304,例如当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存在损伤、污染而遮光、或者反应容器内(血液凝固分析用)28进入异物而遮光时,检测器303检测的光的强度也会发生变化。
因此,计算机105也可以在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前后的光量差小于基准值时、或者设置后的光量小于设置前的光量时,判定为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无法使用。这里,判断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没有准确地设置于分析端口304的基准值与判断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污染的基准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这些基准值可以适当地通过实验而确定为准确地反映状况的值。
可以具备如下功能,即:当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前后的光量差小于判断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污染的基准值时,则计算机105发出警告提示操作者并且跳过检样分注动作、试剂分注动作、分析动作和结果报告,避免使用该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对该分析进行再调度而转入后续分析动作。由此,能够防止由于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异常而导致结果的误报告,另外,能够通过自动地进行再调度将因分析失败导致的报告延迟抑制于最小限度并提高检查业务的可靠性。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说明中,计算机105对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在分析端口304设置前和设置后的光量的差进行测定,从而判定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是否正确地设置于分析端口304。
但是,如上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3不仅将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设置于分析端口304,有时也将分注了检样或稀释液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设置于分析端口304。即,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在内部保持有比最终的反应液的总量少的量的液体。
此时,即使检样或稀释液等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分注完毕,只要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前后的光量差为基准值以上,则计算机105也可以判定为正常地设置了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
图5是表示检测在分析端口304是否设置有分注了检样或稀释液等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状态的图。如图5的(a)所示,将照射狭缝307和受光狭缝308设置于分注了检样、稀释液的液面以上的高度,则会与图3的(a)同样地,向液面以上照射的光碰触分析端口304的较大范围的内侧壁面,在该壁面进行了扩散反射的光向检测器303入射。换言之,光源302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向液体的液面上部的空间照射。
另一方面,向液面以下照射的光则如图5的(b)所示在反应容器发生折射而向较窄范围的壁面照射。这里,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折射率与所分注的液体的折射率为接近值,因此光在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与液体的界面基本上不会折射。因此,通过适当地设定检测器303的位置,则即使向液面以下照射的光发生扩散反射也基本上不会入射至检测器303。
这里,分析端口304的壁面的表面处理被控制为使得:在液面以上通过并入射至检测器303的光量比未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的向检测器303入射的光量大。这样,即使假设液体完全不会透过光,也能够通过对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前后的光量差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另外,当分注了实际的检样、稀释液时,会有与分注了透射率为0的液体时相比更大的光量入射至检测器303,能够通过对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前后的光量差进行比较,从而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
此外,当检样或稀释液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分注完成时,与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为空时相比,光的散射强度不同,因此也可以将光量差的基准值设定为与在实施例1的说明中记述的基准值不同的基准值。这样,不必对分析端口304的壁面的表面处理进行变更,也能够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即,不变更硬件也能够通过软件来变更数值,从而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说明中通过对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前后的光量进行比较来判定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是否正确地设置于分析端口304。根据该方法,能够避免分析端口304和光源302等的个体差、劣化的影响来实施判定。但是,通过预先对各分析端口304进行校准,从而也能够不受器件个体差的影响来进行判定,而不必实施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前的光量测定(图4;S404)。
具体而言,在未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设置有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和设置有分注了检样或稀释液(或者不会透射光的液体)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这三种情况下预先测定光量并存储。计算机105对上述三种光量各自具有预定的宽度的数值范围、与在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后检测的光量的值进行比较来判定分析端口304的状态对应于上述第一情况、第二情况和第三情况的哪一种,当分析端口304的状态与预定的状态不同时发出警告。这里,上述预定的宽度例如是能够在使检样的种类及其分注量变化时发生变化的光量的宽度的最大值。另外,“预定的状态”例如是指:依照计算机105所登记的处理步骤的状态。
计算机105例如基于预定为设置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动作流程、或者预定为设置分注了检样或稀释液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动作流程,判定未能正确地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判定虽然应该设置了空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但是盛入了某种液体;或者判定光量比上述三种模式都低而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内有异物,并输出跳过针对该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分析动作的信号。
根据上述方法,能够取消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前的测光而简化操作动作,并且能够修正器件的个体差而提高判定的可靠性。
<实施例5>
在上述的変形例2的方法中,当在设置分注了检样或检样和稀释液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后检测的光量比在分注了正常检样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正常地设置时检测的光量大预定的值时,分注于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检样是被称为乳糜检样的浊度较大的检样的可能性较高。在上述情况下,计算机105可以在分析结果的输出中发出警报提示操作员。
当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分注了乳糜检样时,会由于乳糜检样浊度高而在散射光的计测中增加噪声成分,因此会发生反应过程的紊乱、光量变化的衰减并导致分析结果的可靠性降低。因此,通过向操作员提示该情况来促使其精査分析结果,从而能够提高检查业务的可靠性。
此外,将分注于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检样视为乳糜检样的光量的阈值能够通过与变形例3记载的校准组合并存储预先分注了正常检样时的光量来确定,能够提高判定的精度。
<实施例6>
在上述的实施例1、3、4的方法中,计算机105能够对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后的光量与试剂分注后的光量进行比较,当设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后(试剂分注前)的光量较小或者与试剂分注后的光量为同等程度时,则视为没有正常地进行试剂分注而向分析结果附加警报来提示操作员。换言之,当在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喷出试剂前计测的光量为在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喷出试剂后计测的光量以下时,计算机105能够在输出分析结果的同时警告操作者。
此时,分析端口304的表面构成为,在设置有分注了检样或检样和稀释液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状态下,反射从光源302照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如果设计为在试剂分注后照射光全部在液面以下通过,则在试剂分注前如图5的(a)那样通过液面以上的光会在分析端口304的壁面发生扩散反射并入射至检测器303,但是在试剂分注后则照射光全部如图5的(b)那样进行折射并向较窄范围照射,因此使得向检测器303入射的光减少且仅为反应液的散射光。
由此,通过追加判定是否正常地进行了试剂分注,从而在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3的动作检查之外也能够进行试剂分注机构的动作检查,能够提高可靠性。
<实施例7>
图6是实施例2的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的光学结构的俯视图。实施例2的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是在实施例1的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中进一步隔着分析端口304相对于光源302在相反侧设置了凹状的透射光吸收孔310的结构。
这里,透射光吸收孔310如图6的(b)所示配置于如下位置,即:当分析端口304未配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从光源302照射的光中的不与分析端口304的内壁发生碰撞、反射地通过的光311到达的位置。此外,检测器303的位置与实施例1同样地构成为,所照射的光中的与分析端口304的内壁发生碰撞并反射的光312包含在检测器303的受光狭缝308内。
此外,如图6的(a)所示,当分析端口304配置有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透射光吸收孔310比从光源302照射并透过盛有反应液的反应容器28的光309的照射范围A大。并且,如图6的(b)所示,当分析端口304未配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透射光吸收孔310比从光源302照射的光的照射范围B小。
由此,在分析动作中的在分析端口304配置有盛入了反应液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情况下(图6的(a)所示情况下),透过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光309进入透射光吸收孔310,并在透射光吸收孔310的内面反复进行反射或吸收而使光的强度衰减,从而使向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侧反射而返回的光减少。因此,能够防止为了进行分析而测定的散射光量不准确。
此外,当分析端口304未配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图6的(b)所示情况下),向上述的光的照射范围B中的透射光吸收孔310的范围外照射的光会碰触分析端口304的内壁、发生反射,产生的反射光312入射至检测器303。
图7是表示实施例2的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1的光学结构的图(从图6的X-X’面观察的剖视图)。如图7的(a)所示,当分析端口304配置有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入射至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光的铅垂方向的折射小,且在血液凝固时间的分析动作中也会在分析端口304的壁面反射光。但是就配置结构上的位置关系而言,在分析端口304的壁面反射的光不会入射至检测器303,因此不会对根据检测器303检测的光量的值求出的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另外,在分析端口304的壁面反射的光的一部分会在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所容纳的反应液中发生散射而产生散射光,但是就配置结构上的位置关系而言,该散射光的大部分不会入射至检测器303,对血液凝固时间的分析动作和分析结果的影响可忽略。
换言之,检测器303基本上不会检出因分析端口304的壁面上的光反射而产生的光,因此能够准确地并且高效地检测为了进行血液凝固时间的分析而应当检测的光、即用于测定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所容纳的样本与试剂的混合液即反应液中的目标成分的光。
另一方面,如图7的(b)所示,当分析端口304未配置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时,则即使在铅垂方向上,从光源302照射的光在分析端口304的壁面发生反射,也会由于配置结构而避免该反射光向检测器303入射。
据此,如上述结构这样具备透射光吸收孔310,从而当在为了确认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而未将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配置于分析端口304的状态下、或者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为空的状态下执行测光时,能够利用检测器303来检测从光源302照射的光中的在分析端口304的壁面发生反射而产生的光,另一方面,在进行血液凝固时间的分析动作时,检测器303不会检出这些反射光,能够准确地检测目标成分的分析所需的散射光量。
<实施例8>
在实施例2的结构中,可以如图6的(a)所示那样,将光源302配置于使得从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俯视的照射光在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内成为大致平行的位置,进而构成为使照射狭缝307的宽度与透射光吸收孔310的直径或最大径大致相等(未图示)。即,当认为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相当于透镜时,则通过在焦点位置配置光源302,从而使在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内通过的光平行。
采用该结构,能够更可靠地使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未配置于分析端口304时的光的照射范围比透射光吸收孔310大,并使容纳有反应液的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配置于分析端口304时的光的照射范围比透射光吸收孔310小。因此,能够在进行血液凝固时间的分析动作时降低对检测器303测定的光量的影响,并且准确地实施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28的设置确认。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对于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本发明而进行详细说明,但是不限于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能够将一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够像向一实施例的结构附加其它实施例的结构。另外,能够对各实施例结构的一部分追加其它结构、进行删除、置换。此外,本说明书所引用的全部刊行物、专利文献直接通过引用而包含于本说明书。
符号的说明
1—自动分析装置;2—血液凝固时间分析单元;3—生化分析部;11—样本盘;12—样本分注探针;13—反应盘;14—第二试剂分注探针;15—第一试剂盘;16—第二试剂盘;17—第一试剂分注探针;18—样本分注工位;19—光度计;20—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探针;21—血液凝固时间检测部;23—反应容器移送机构;24—反应容器废弃;25—反应容器盒;26—反应容器(生化分析用);27—样本容器;28—反应容器(血液凝固分析用);101—接口;102—外部输出介质;103—显示装置;104—存储器;105—计算机;106—打印机;107—输入装置;201—样本分注控制部;202—移送机构控制部;203—A/D变换器(2);204—血液凝固试剂分注控制部;205—A/D变换器(1);206—试剂分注控制部(1);207—试剂分注控制部(2);302—光源;303—检测器;304—分析端口;305—散射光;306—照射光;307—照射狭缝;308—受光狭缝;309—透射光;310—透射光吸收孔。

Claims (12)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具备:
分析端口,其能够设置反应容器;
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其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
光源,其向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所述反应容器照射光;
检测器,其检测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所述光源和所述检测器进行控制,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端口的表面构成为反射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光源和所述检测器配置为,在所述反应容器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情况下和所述反应容器未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情况下所述检测器检测的所述光的强度不同,并且所述检测器能够检测由所述分析端口的所述表面反射的光的一部分,
就所述控制部而言,
在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前的第一状态下,使所述光源照射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光;
在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后的第二状态下,使所述光源照射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光;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检测的光量与所述第二状态下检测的光量的差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所述分析端口具备凹状的孔部,该孔部隔着所述反应容器与所述光源对置并吸收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
所述孔部的开口的最大径比在分注了反应液的所述反应容器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状态下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中的透过所述反应容器的光的照射范围大,且比在所述分析端口未设置所述反应容器的状态下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的照射范围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检测的光量比所述第一状态下检测的光量小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光量的差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跳过针对所述反应容器的后继的分析动作,并对所跳过的所述分析动作进行再调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光量的差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停止所述分析端口的使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反应容器处于内部未保持液体的空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
所述反应容器在内部保持比最终的反应液的总量少的量的液体,
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向比所述液体的液面靠上部的空间照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预先实测并存储有:
(1)在所述反应容器未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第一情况下使所述光源射出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的光量;
(2)在空的所述反应容器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第二情况下使所述光源射出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的光量;
(3)在分注了检样、稀释液或不透射光的液体的所述反应容器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第三情况下使所述光源射出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的光量,
所述控制部对以上三种光量各自具有的预定宽度的数值范围与所检测的光量进行比较,来判定所述分析端口的状态对应于所述第一情况、所述第二情况和所述第三情况的哪一种,在所述分析端口的状态与预定的状态不同的情况下发出警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向所述反应容器分注检样,
就所述控制部而言,
在预先实测并存储的在所述分析端口设置有分注了正常的检样或者检样与稀释液的所述反应容器的状态下使所述光源射出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的光量与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检测的光量的差比表示所分注的检样为异常检样的预定值大的情况下,输出分析结果并警告操作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端口的表面构成为,在设置有分注了检样或者检样与稀释液的所述反应容器的状态下,反射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的至少一部分,
就所述控制部而言,
在向所述反应容器喷出试剂前计测的光量为向所述反应容器喷出试剂后计测的光量以下的情况下,输出分析结果并警告操作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以射出的光在所述反应容器内成为大致平行的光线的方式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光源与所述反应容器之间具备照射狭缝,该照射狭缝调整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行进方向的范围,
所述孔部的开口的所述最大径与所述照射狭缝的宽度大致相等。
12.一种反应容器的检测方法,是自动分析装置执行的反应容器的检测方法,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具备:
分析端口,其能够设置反应容器;
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其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
光源,其向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所述反应容器照射光;
检测器,其检测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一部分;以及
控制部,其对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所述光源和所述检测器进行控制,
所述反应容器的检测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分析端口的表面构成为反射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光源和所述检测器配置为,在所述反应容器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情况下和所述反应容器未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情况下所述检测器检测的所述光的强度不同,并且所述检测器能够检测由所述分析端口的所述表面反射的光的一部分,
所述分析端口具备凹状的孔部,该孔部隔着所述反应容器与所述光源对置并吸收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
所述孔部的开口的最大径比在分注了反应液的所述反应容器设置于所述分析端口的状态下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中的透过所述反应容器的光的照射范围大,且比在所述分析端口未设置所述反应容器的状态下从所述光源照射的光的照射范围小,
所述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即: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前的第一状态下,使所述光源照射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光的步骤;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反应容器移送机构将所述反应容器向所述分析端口移送后的第二状态下,使所述光源照射光并由所述检测器检测光的步骤;以及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检测的光量与所述第二状态下检测的光量的差为基准值以下的情况下发出警告的步骤。
CN201880064247.6A 2017-10-10 2018-07-18 自动分析装置 Active CN1112014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96811 2017-10-10
JP2017196811 2017-10-10
PCT/JP2018/026800 WO2019073649A1 (ja) 2017-10-10 2018-07-18 自動分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01440A CN111201440A (zh) 2020-05-26
CN111201440B true CN111201440B (zh) 2021-04-20

Family

ID=66101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64247.6A Active CN111201440B (zh) 2017-10-10 2018-07-18 自动分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209265A1 (zh)
EP (1) EP3696549A4 (zh)
JP (1) JP6785989B2 (zh)
CN (1) CN111201440B (zh)
WO (1) WO201907364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2035A1 (en) * 2021-03-08 2022-09-15 Illumina, Inc. Well assemblies enabling optical access therein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24029337A1 (ja) * 2022-08-03 2024-02-0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自動分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54235A (en) * 1982-06-01 1984-06-12 Miles Laboratories, Inc. Capillary tube holder for liquid transfer in immunoassay
US5590052A (en) * 1994-04-14 1996-12-31 Abaxis, Inc. Error checking in blood analyzer
JPH085562A (ja) * 1994-06-17 1996-01-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自動分析方法
JPH11352131A (ja) * 1998-06-05 1999-12-24 Hitachi Ltd 自動分析装置
JP4505230B2 (ja) * 2004-01-20 2010-07-21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分析装置
JP4949389B2 (ja) * 2006-05-11 2012-06-06 ベックマン コールター,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自動分析装置
JP5014466B2 (ja) * 2010-06-04 2012-08-29 徹 小幡 ゲル粒子測定装置
JP5953129B2 (ja) * 2012-06-04 2016-07-2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5993737B2 (ja) * 2012-12-17 2016-09-14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WO2016006362A1 (ja) * 2014-07-07 2016-01-14 株式会社 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6567873B2 (ja) * 2015-05-22 2019-08-28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JP6848205B2 (ja) 2016-04-27 2021-03-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立体造形物を造形する装置、プログラム、立体造形物を造形する方法
WO2018051671A1 (ja) * 2016-09-14 2018-03-22 株式会社 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96549A1 (en) 2020-08-19
JP6785989B2 (ja) 2020-11-18
CN111201440A (zh) 2020-05-26
JPWO2019073649A1 (ja) 2020-08-06
WO2019073649A1 (ja) 2019-04-18
EP3696549A4 (en) 2021-07-07
US20200209265A1 (en)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71425B2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automatic analysis method
US9400247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US9506942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easurement value abnormalities
WO2017033641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2587251B1 (en) Automated analysis device and automated analysis method
EP2667182B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rmal drift
CN110291405B (zh) 自动分析装置和自动分析装置中的清洗机构
JP6567873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4006160A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試料測定方法
JP620835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4021079A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1201440B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11094993A (zh)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自动分析方法
CN109690320B (zh) 自动分析装置及其分析方法
JP6710535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0892270B (zh) 自动分析装置
EP4220181A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CN117222876A (zh) 具有多个照明源的诊断仪器及其方法
CN110730910A (zh) 自动分析装置
CN117295955A (zh)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