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95955A -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95955A
CN117295955A CN202280034680.1A CN202280034680A CN117295955A CN 117295955 A CN117295955 A CN 117295955A CN 202280034680 A CN202280034680 A CN 202280034680A CN 117295955 A CN117295955 A CN 1172959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ample
light quantity
reagent
quantity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346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兴子
薮谷千枝
足立作一郎
饭岛昌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High Te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filed Critical 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295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9595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47Scattering, i.e. diffuse refle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17Systems in which incident light is modif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 G01N21/59Transmissivi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bstract

以往,在光散射检测法中偏离定量范围的高浓度检体需要再检,需要长的测量时间。因此,针对检体和试剂的反应液,从吸光光度计取得第1光量值,从散射光度计取得第2光量值,根据预先确定的第1测光点处的第2光量值,判定能否进行基于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在判定为不进行基于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情况下,向反应液中追加分注试剂,进行基于追加分注后的测光点处的第1光量值的定量分析。

Description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检查用的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在临床检查用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基于光学测定来检测血液、尿等生物体试样(以下,称为检体)所包含的测定对象成分的浓度。具体而言,首先测量对混合了检体和与检查项目对应的试剂的反应液照射光时产生的浊度变化。接着,提取测量出的浊度变化中的固定时间内的测量值或测量值的变化量,与针对每个检查项目预先准备的校准曲线进行比较,对检体中的测定对象成分的浓度进行定量。此时,偏离了能够测量和定量的范围(以下,有时记载为“定量范围”)的检体变更检体量而进行再检查(以下,有时记载为“再检”、“再测量”)。例如,在低于定量范围的情况下实施增加了检体量的增量再检,在超过了定量范围的情况下实施减少了检体量的减量再检。
作为测定对象成分的测定方法,大多使用对反应液的透射光量进行测定的吸光光度法,其中,近年来,报告了使用能够比吸光光度法更高灵敏度地测量的光散射检测法的方法。这两种检测法在特性上存在差异,例如存在定量范围不同这样的差异。因此,开发了如下的自动分析装置:利用这两个光度计的定量范围的差异,将两种光度计搭载于一台装置来扩大测量的动态范围(专利文献1)。宽动态范围的实现与减少脱离定量范围的检体数相关,结果与变更检体量的再检率的减少相关。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虽然实施减量再检、增量再检,但缩短得到定量结果为止的时间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将混合了检体和试剂的反应液的测量中途的测量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在超过阈值的情况下不等待初次测量的结果而开始变更了检体量的再检的装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1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2497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光散射检测法专用于高灵敏度的测量,定量范围不大。因此,由于测定对象成分的浓度高而偏离定量范围的高浓度检体以往实施减少了检体量的减量再检等。因此,在得到定量结果之前需要初检和再检两次的时间。另外,虽然也能够通过与适于高浓度检体的测量的吸光光度法的并用来扩大定量范围,但由于适于各检测法的试剂的浓度范围不同,所以每个检测法需要试剂。
另外,近年来,由于试剂的高灵敏度等,用于1次测量的检体量被少量化。在该情况下,如果对原本少量的检体进行进一步减少了检体量的减量再检,则微量的分注精度的偏差对检查结果造成的影响也变大,也有可能使定量结果的精度降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分析装置具备:反应盘,其在圆周上配置有收容检体与试剂的反应液的单元;检体分注机构,其向反应盘上的单元分注检体;试剂分注机构,其向反应盘上的单元分注试剂;吸光光度计,其对从第1光源照射,并从收容在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中的反应液透射的光进行测光;散射光度计,其对从第2光源照射,并被收容在反应盘上的单元中的反应液散射的光进行测光;控制电路,其驱动反应盘、检体分注机构和试剂分注机构;以及数据处理部,其执行检体测量程序,并按照检体测量程序来对控制电路进行控制,
针对由检体分注机构分注的检体与由试剂分注机构分注的试剂的反应液,数据处理部从吸光光度计取得第1光量值,从所述散射光度计取得第2光量值,并基于预先决定的第1测光点处的所述第2光量值,判定能否进行基于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在判定为不能进行基于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情况下,通过试剂分注机构向反应液追加分注试剂,并进行基于追加分注后的测光点处的第1光量值的定量分析。
发明效果
即使在高浓度检体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到结果取得为止的时间。上述以外的课题、结构及效果通过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变得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分析动作的流程的例子。
图2是在现有方法和实施例1中比较到取得结果为止的反应过程和所需时间的概略图。
图3是自动分析装置的整体概略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的一例。
图5是表示测光点与光量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6是散射光测量用校准曲线的例子。
图7是吸光测量用校准曲线的例子。
图8是实施例2的分析动作的流程的例子。
图9是实施例2的到取得结果为止的反应过程和所需时间的例子。
图10是实施例2的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的一例。
图11是表示测光点与光量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关于通过光散射检测法测量的项目,将测量出的光量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光量在测量中进行比较,在符合超出范围判定的情况下,通过对反应液追加胶乳试液,利用吸光光度法继续测量。
以往,在胶乳免疫比浊法中,通过分别各添加一次检体、第一试剂(缓冲液)和第二试剂(胶乳试液)来进行混合。添加的顺序例如是检体、缓冲液、胶乳试液的顺序。对添加胶乳试液后产生的反应液的浊度变化进行光测量,对检体中的测定对象成分的浓度进行定量。此时,例如对于偏离了定量范围的上限的检体减少检体的添加量而实施再检。在实施例1中,在以光散射检测法为主的项目中,在超出定量范围的上限的情况下,不进行再检而通过一次测量对浓度进行定量。
图1表示实施例1的分析动作的流程的例子。首先,开始分别分注了一次检体、缓冲液和胶乳试液的反应液的散射光测量(S101)。构成反应液的检体、缓冲液、胶乳试液的分注顺序只要不在最后分注缓冲液即可,例如是检体、缓冲液、胶乳试液的顺序。将测量出的光量与预先设定的阈值光量在测量中进行比较,实施超出范围判定(S102)。在判定为超出范围的情况下,向反应液追加胶乳试液,将检测器从散射光度计切换为吸光光度计而继续测量(S106),在测量结束后(S107),输出基于吸光光度计的测量结果而定量的浓度(S108)。另一方面,在超出范围判定(S102)中,在判定为在范围内的情况下,不切换检测器,并且也不向反应液追加,继续进行测量(S103)。测量结束后(S104),输出基于散射光度计的测量结果而定量的浓度(S105)。
在步骤S106的动作中,可以切换为仅吸光光度计的测量,也可以与吸光光度计的测量一并地继续散射光度计的测量。另外,也可以在测量开始(S101)的时间点,不仅实施散射光度计的测量,还并行地实施吸光光度计的测量。在该情况下,在步骤S104的动作中优先输出散射光度计的结果,在步骤S108的动作中优先输出吸光光度计的结果即可。
图2是在现有方法和实施例1中比较到取得结果为止的反应过程及所需时间的概略图。反应过程的横轴表示测光点(经过时间),纵轴表示光量。反应过程201、203是由于测定对象成分的浓度浓,因此在添加胶乳试液后的测量中途超过测量范围而光量达到极限的反应过程。因此,在现有方法1、2中,分别实施作为反应过程202、204示出的减少了检体量的再检。
在现有方法1中,在初检(反应过程201)的测量结束后,开始减少了检体量的再检(反应过程202)。在该情况下,例如每一次的测量时间为10分钟时,到得到最终的定量结果为止需要合计20分钟。在现有方法2中,根据初检(反应过程203)的胶乳试液添加后的测量中途的光量计算测定对象成分的浓度,与预先设定的阈值进行比较,在超过阈值的情况下开始再检(反应过程204)。在该情况下,例如每一次的测量时间为10分钟,且在初检的第七分钟的时间点开始再检时,到得到最终的定量结果为止合计需要17分钟。与现有方法1相比,在取得定量结果之前能够实现3分钟的缩短。
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中,如图1所示,将添加了胶乳试液之后的测量中途的光量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光量进行比较,在符合超出范围判定的情况下,向反应液中追加胶乳试液,将检测器从散射光度计切换为吸光光度计并继续测量来对浓度进行定量。反应过程205是实施例1的反应过程的例子,是判定为超出范围、切换检测器而继续测量的情况下的反应过程的例子。到第二次添加胶乳试液为止的反应过程是用散射光度计测量的数据(●),第二次添加胶乳试液后的反应过程是用吸光光度计测量的数据(▲)。通过第二次的胶乳试液的追加而成为适合于吸光光度法的试剂浓度,切换为利用与散射光度计的测量相比定量范围更宽的吸光光度计的测量,由此能够不进行再检而以一次的测量时间对浓度进行定量。这样,在实施例1中,与现有方法相比,能够大幅缩短取得定量结果为止的时间。
(自动分析装置)
图3表示自动分析装置100的整体概略结构,对基本的装置动作进行说明。此外,是例示,并不限定于以下的例子。
自动分析装置100大致构成为具有:检体盘103、试剂盘106、反应盘109这3种盘;使检体、试剂在这些盘间移动的检体分注机构110、试剂分注机构111;驱动3种盘、分注机构的驱动部117;控制驱动部的控制电路118;测量反应液的吸光度的吸光度测量电路119;测量来自反应液的散射光的散射光测量电路120;处理由各测量电路测量出的数据的数据处理部121;作为与数据处理部121的接口的操作部122;打印并输出信息的打印机123;以及与网络等连接的通信接口124。
在检体盘103的圆周上配置有多个作为检体101的收容容器的样品杯102。检体101是血液、尿、髓液、标准液等。在试剂盘106的圆周上配置有多个作为试剂104的收容容器的试剂瓶105。试剂中含有第一试剂(缓冲液)和第二试剂(胶乳试液)。在反应盘109的圆周上配置有多个作为混合检体101和试剂104而得的反应液107的收容容器的单元108。各盘通过驱动部117所包含的电动机而旋转,该电动机由控制电路118控制。
检体分注机构110是在使检体101从配置于顺时针以及逆时针旋转的检体盘103上的样品杯102向单元108移动固定量时使用的机构。检体分注机构110例如由排出或吸引检体101的喷嘴、使喷嘴移动到规定位置的机器人、从喷嘴排出或向喷嘴吸引检体101的泵构成。该机器人、泵相当于驱动部117。
试剂分注机构111是使试剂104从配置于顺时针及逆时针旋转的试剂盘106上的试剂瓶105向单元108移动固定量时使用的机构。试剂分注机构111例如由喷出或吸引试剂104的喷嘴、使喷嘴移动到规定的位置的机器人、从喷嘴喷出或向喷嘴吸引试剂104的泵构成。该机器人、泵相当于驱动部117。
在反应盘109中,单元108浸渍于控制温度以及流量的恒温槽内的恒温流体112。因此,单元108及其中的反应液107在伴随反应盘109的旋转的移动中,其温度也保持为固定温度。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使用水作为恒温流体112,其温度通过控制电路118被温度调整为37±0.1℃。当然,作为恒温流体112使用的介质、温度是一例。
搅拌机构113是在单元108内搅拌检体101和试剂104并使其混合的机构。搅拌机构113例如由搅拌检体101与试剂104的混合液的搅拌棒、使搅拌棒移动到规定的位置的机器人、以及使搅拌棒旋转的电动机构成。该机器人、电动机相当于驱动部117。
清洗机构114是从结束分析处理后的单元108吸引反应液107,清洗变空的单元108的机构。清洗机构114例如由吸引分析结束后的反应液107的喷嘴、向吸引反应液107后的单元108排出清洗水的喷嘴、吸引清洗水的喷嘴、以及使喷嘴移动的机构构成。该机构包含于驱动部117。在清洗结束后的单元108中,再次从检体分注机构110分注下一个检体101,从试剂分注机构111分注新的试剂104,用于新的分析处理。
在反应盘109的圆周上的局部配置有吸光度测量部115和散射光测量部116。
吸光度测量部115具有光源和透射光受光器,光源和透射光受光器以隔着反应盘109上的单元108的方式配置。例如,光源为卤素灯,是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单元108照射,将从收容于单元108的反应液107透射的光用衍射光栅分光,由光电二极管阵列受光的构造。由光电二极管阵列受光的波长为340nm、405nm、450nm、480nm、505nm、546nm、570nm、600nm、660nm、700nm、750nm、800nm。这些受光器的受光信号通过吸光度测量电路119被发送到数据处理部121的存储部121a。在此,吸光度测量电路119每隔固定时间取得各波长区域的受光信号,将所取得的光量值输出到数据处理部121。将吸光度测量部115和吸光度测量电路119统称为吸光光度计。
散射光测量部116具有光源、透射光受光器和散射光受光器,光源、透射光受光器和散射光受光器以隔着反应盘109上的单元108的方式配置。例如,光源为LED,是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向单元108照射,从收容于单元108的反应液107透射的光由透射光受光器接收,被反应液107散射的光由散射光受光器接收。照射光的波长例如使用700nm。在散射光测量中,更不易受到检体中包含的夹杂物(乳糜、溶血、黄疸)的影响,优选使用作为可见光的600nm~800nm的波长的照射光。光源除了LED以外,也可以使用激光光源、氙灯、卤素灯等。受光器例如使用光电二极管。透射光和散射光受光器的受光信号通过散射光测量电路120被发送到数据处理部121的存储部121a。散射光测量电路120也每隔固定时间取得受光信号,并将所取得的光量值输出到数据处理部121。散射光受光器例如配置在与反应盘109的旋转引起的单元108的移动方向大致垂直的面内。此时,也可以是使用线传感器作为受光器,一次接收多个角度的散射光的结构。通过使用线传感器,能够扩大受光角度的选项。另外,也可以不直接配置受光器,而配置光纤、透镜等光学系统,将光引导至配置于其他位置的散射光受光器。将散射光测量部116和散射光测量电路120统称为散射光度计。
反应盘109在1个循环中被旋转驱动的旋转量为固定量。吸光光度计、散射光度计分别对通过吸光度测量部115、散射光测量部116的单元108进行测量,因此吸光光度计对单元108内的反应液107进行测光的测光点间的时间间隔、散射光度计对单元108内的反应液进行测光的测光点间的时间间隔成为反应盘109旋转一周的时间,成为固定时间。
数据处理部121具备存储部121a和解析部121b。在存储部121a中存储控制程序、测量程序、数据解析程序、校准曲线数据、测量数据、解析结果等。测量程序例如是校准曲线生成用数据的测量程序或检体测量程序。在检体测量程序中包含图1所示那样的将测量中途的光量与阈值光量进行比较来决定下一个动作的程序。当经由操作部122或通信接口124向数据处理部121输入分析的委托时,执行相应的测量程序,控制程序工作。控制程序使控制电路工作,控制电路使驱动部工作,由此对各机构实施动作分析。经由吸光度测量电路119和散射光测量电路120输出到数据处理部121的测量数据存储在存储部121a中,与数据解析程序一起被解析部121b读出。数据解析程序例如是校准曲线生成程序、使用校准曲线对检体浓度进行定量的程序、针对校准曲线、检体测量结果判断错误的程序等。按照数据解析程序解析出的解析结果等返回并保持于存储部121a。存储在存储部121a中的解析结果、错误信息显示于操作部122的显示部122a,并且根据需要由打印机123打印输出。数据处理部121例如由CPU等处理器实现。
操作部122具备显示部122a、作为输入部的键盘122b和鼠标122c。关于输入,除了通过键盘122b进行以外,还可以触摸显示部122a的画面来输入,也可以通过用鼠标122c选择显示部122a的画面中所显示的内容来进行输入。
通信接口124例如与医院内的网络连接,与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LIS(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实验室信息系统)进行通信。
(分析动作)
首先,设定分析所需的参数。图4表示实施例1的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的一例。首先,从分析项目设定画面501输入想要定量的项目、检体量、分析委托方法、分析中有无实施R3的追加、输出单位。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以光散射分析为主的项目作为对象,因此示出了在“分析委托方法”中选择了“光散射分析”的例子。在“分析中实施R3的追加”中,通过选择有无实施试剂R3的追加,能够选择是实施例1的测量还是现有方法的测量。在此,示出了将“分析中实施R3的追加”选择为“进行”的例子。
接着,输入散射光度计和吸光光度计的测量所需的参数。在散射光度计的测量中的参数画面502中,除了分析法、运算中使用的测光点、试剂分注量、受光角度、定量范围以外,还包含检查实施测光点和阈值光量。检查实施测光点和阈值光量可以如图4那样显示于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作为能够由用户设定的参数来处理,也可以不显示于设定画面,而按每个项目将规定值存储于测量程序等中。吸光光度计的测量中的参数画面503包含分析法、运算中使用的测光点、波长、R3的分注量、定量范围。
在此,将试剂表示为R1、R2、R3,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分注。R1表示缓冲液,R2和R3表示胶乳试液的分注。吸光光度计的测量参数中的R1和R2的数值与散射光度计的测量参数中的R1和R2的数值相同。这是因为,在实施例1的测量法中,作为光散射分析,直接使用在测量中被分注的试剂(参照图2所示的反应过程205)。
作为分析法,例如有1点分析法、2点速率分析法、2点末端(end)分析法等。在图4中,示出了选择2点末端分析法的例子。在2点末端分析法中,2点的测光点间的变化光量用于浓度的定量。2点的测光点在图4所示的测光点的输入栏中被指定。定量范围的数值是测定对象成分的浓度值,表示定量范围的下限值和上限值。
散射光度计的测量的参数中的检查实施测光点和阈值光量是在图1的超出范围判定(S102)中使用的信息。检查实施测光点和阈值光量可以由用户设定,也可以使用标准液的测量值在装置内自动计算,还可以由试剂制造商提供。另外,也可以将散射光测量中的最高浓度的标准液的测量值(光量)直接作为阈值光量。在由用户进行设定的情况下,可以在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中设置输入栏。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在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中显示输入栏。检查实施测光点为R2分注后的点以上、R3分注前的点以下。
在此,图5表示实施到R3分注为止时的测光点与光量的关系的一例。图5是在测光点5和6之间分注R2,在测光点16和17之间分注R3的示例。R3分注为止的光量是由散射光度计测量出的散射光强度(●),R3分注后的光量是指由吸光光度计测量出的吸光度(▲)。在图5的例子的情况下,“检查实施测光点”被设定在测光点6~16之间。
在设定了分析所需的参数之后,实施校正(校准)。在校准中,测量检体浓度已知的标准液,取得表示测定对象成分的浓度与光量的关系的校准曲线。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准备2个校准曲线。一个是用散射光度计测量混合了检体、R1和R2的反应液时的校准曲线,在通过光散射检测法结束了测量时使用(图1的步骤S105)。将该校准曲线作为散射光测量用校准曲线,在图6中示出一例。另一个是用吸光光度计测量混合了检体、R1、R2和R3的反应液时的校准曲线,在从光散射检测法切换为吸光光度法而测量结束时使用(图1的步骤S108)。将该标准曲线作为吸光测量用校准曲线,在图7中示出一例。
图6、图7的横轴是测定对象成分的浓度,纵轴是按照由应用参数分别设定的分析法和测光点计算出的光量。例如,在按照图4的应用参数的情况下,散射光度计的分析法为2点末端分析法,测光点为7和22,因此在散射光度计的测量中成为测光点7和22的光变化量(散射光强度变化量)。吸光光度计的分析法是2点末端分析法,测光点是19和34,因此在吸光光度计的测量中成为测光点19和34的光变化量(吸光度变化量)。散射光测量用校准曲线(图6)中,例如将浓度为500ng/mL以下的范围的校准曲线作为有效范围,吸光测量用校准曲线(图7)中,例如将浓度为400-1000ng/mL的范围的校准曲线作为有效范围。虽然存在有效范围重叠的浓度区域(本例中为400ng/mL-500ng/mL的范围),但使用哪个标准曲线按照图1的流程图,使用源自所使用的光度计的标准曲线。
校准后,测量未知浓度的检体。测量时的动作流程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例如,将未知浓度的检体、缓冲液(R1)和胶乳试液(R2)分注到单元108,开始散射光测量(S101)。此时的检体R1、R2的分注量是应用参数中的作为散射光度计的参数而设定的量。在取得了“检查实施测光点”的光量的时间点,在测量中将检查实施测光点的光量与“阈值光量”进行比较,实施超出范围判定(S102)。关于检查实施测光点和阈值光量,在测量程序等中存储有规定值或从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设定的值。在判定为范围内的情况下,继续散射光测量(S103)。在测量结束后(S104),根据所取得的反应过程,按照应用参数中的作为散射光度计的参数而设定的“分析法”和“测光点”来计算光量。将该光量与散射光测量用校准曲线的光量进行比较,对浓度进行定量并输出(S105)。例如,在按照图4的散射光度计的应用参数的情况下,分析法是2点末端分析法,测光点是7和22,所以计算这些测光点间的散射光变化量,与散射光测量用校准曲线(图6)的散射光变化量进行比较来对浓度进行定量。
与此相对,在超出范围判定(S102)中判定为超出范围的情况下,追加胶乳试液(R3分注)并将检测器从散射光度计切换为吸光光度计来继续进行测量(S106)。此时的R3的分注量是应用参数中的作为吸光光度计的参数而设定的量。在测量结束后(S107),根据所取得的反应过程,按照应用参数中的作为吸光光度计的参数而设定的“分析法”和“测光点”来计算光量。将该光量与吸光测量用校准曲线(图7)的光量进行比较,对浓度进行定量并输出(S108)。
在实施例1中,示出了将测量中途的光量与预先设定的阈值光量进行比较来实施超出范围判定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使用光量的判定以外。例如,也可以根据任意的测光点处的光量来推定经过固定时间后的光量,将推定光量与另外设定的阈值光量进行比较。另外,也可以根据任意的测光点处的光量或者经过固定时间后的推定光量来推定检体浓度,与另外设定的阈值浓度进行比较。另外,也可以将R2添加后的任意测光点间的反应过程的斜率与另外设定的阈值斜率进行比较来进行超出范围判定。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关于通过光散射检测法测量的项目,将测量出的光量值与预先设定的阈值光量在测量中进行比较,在符合超出范围判定的情况下,变更试剂的液量比以成为适于吸光光度法的试剂浓度,在初检的测量结束之前通过吸光光度法开始再测量。
图8表示实施例2的分析动作的流程的例子。首先,开始分别分注了一次检体、缓冲液和胶乳试液的反应液的散射光测量(S301)。构成反应液的检体、缓冲液、胶乳试液的分注顺序只要不在最后分注缓冲液即可,例如是检体、缓冲液、胶乳试液的顺序。将测量出的光量与预先设定的阈值光量在测量中进行比较,实施超出范围判定(S302)。在判定为超出范围的情况下,变更缓冲液与胶乳试液的液量比,在初检的测量结束之前以适于吸光光度法的试剂浓度开始吸光测量(S306)。测量结束后(S307),输出基于吸光光度计的测量结果而定量的浓度(S308)。另一方面,在超出范围判定(S302)中判定为在范围内的情况下,继续散射光度计的测量(S303)。测量结束后(S304),输出基于散射光度计的测量结果而定量的浓度(S305)。
测量开始(S301)的时间点的缓冲液和胶乳试液的分注定时可以考虑在实施例1中说明的R1、R2、R3的分注定时中的缓冲液为R1、胶乳试液为R2的定时的情况、缓冲液为R1、胶乳试液为R3的定时的情况这两种。
图9是实施例2的到取得结果为止的反应过程及所需时间的概略图。反应过程的横轴表示测光点(经过时间),纵轴表示光量。反应过程401是由于测定对象成分的浓度浓,因此在添加胶乳试液后的测量中途超过测量范围而光量达到极限的散射光测量的反应过程。反应过程402示出了如下例子:检体量与初检相同,根据初检变更缓冲液与胶乳试液的液量比,以适于吸光光度法的试剂浓度进行吸光测量。在该情况下,例如每一次的测量时间为10分钟,若在初检的第7分钟的时间点开始再检,则到得到最终的定量结果为止合计需要17分钟。到得到定量结果为止的时间与实施例1的现有方法2(参照图2)相同,但在实施例2的方法的情况下,由于变更试剂浓度而使用与定量范围对应的检测器,因此与仅基于检体量的变更的再检相比,能够扩大定量范围的可能性高。
实现实施例2的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与实施例1(图3)相同,因此在此避免重复说明。
(分析动作)
首先,设定分析所需的参数。图10表示实施例2的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的一例。首先,从分析项目设定画面601输入想要定量的项目、分析委托方法、再检时能否变更光度计、有无实施测量中途的再检、输出单位。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将以光散射分析为主的项目作为对象,因此示出了在“分析委托方法”中选择了“光散射分析”的例子。通过选择“变更再检时光度计”的可否和“测量中途实施再检”的有无,能够选择是实施例2的测量还是现有方法的测量。在图10中,是将“变更再检时光度计”选择为“可”、将“测量中途实施再检”选择为“有”的例子(选择实施例2的测量)。
接着,输入散射光度计和吸光光度计的测量所需的参数。在散射光度计的测量中的参数画面602中,除了分析法、运算中使用的测光点、检体量、试剂分注量、受光角度、定量范围以外,还包含检查实施测光点和阈值光量。检查实施测光点和阈值光量可以如图10那样显示于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作为能够由用户设定的参数来处理,也可以不显示于设定画面,而按每个项目将规定值存储于测量程序等。吸光光度计的测量中的参数画面603包含分析法、运算中使用的测光点、波长、检体量、试剂分注量、定量范围。
在此,将试剂表示为R1、R2、R3,按照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分注。R1表示缓冲液,R2和R3表示胶乳试液的分注。在此,示出了在R1的定时分注缓冲液、在R3的定时分注胶乳试液的例子。R2为零意味着在R2的分注定时不进行任何分注。也可以将R3设为零而对R2设定胶乳试液的分注量。
吸光光度计的测量参数中的R1和R2或者R3的数值与散射光度计的数值不同。在吸光光度计和散射光度计中,反应液中的胶乳试液的适当的浓度不同,在吸光光度计中优选浓的一方。因此,优选吸光光度计的测量参数中的R1(缓冲液)的量比散射光度计的测量参数的R1小,吸光光度计的测量参数中的R2或者R3(胶乳试液)的量比散射光度计的测量参数的R2或者R3大。另外,此时,R1与R2或者R3的合计量优选设定为在各光度计间相等,但即使在各光度计中合计量不同的情况下,由于在各光度计中实施校准,所以也不是问题。检体量在各光度计中可以是相同的量,也可以不同。在检体量不同的情况下,也利用各光度计实施与测量条件对应的校准,因此不是问题。
分析法、测光点、定量范围的说明与实施例1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散射光度计的测量中的参数中的检查实施测光点和阈值光量是在图8的超出范围判定(S302)中使用的信息。检查实施测光点和阈值光量可以由用户设定,也可以使用标准液的测量值在装置内自动计算,还可以由试剂制造商提供。另外,也可以将散射光测量中的最高浓度的标准液的测量值(光量)直接作为阈值光量。在由用户进行设定的情况下,可以在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中设置输入栏。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不一定需要在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中显示输入栏。检查实施测光点为R2或R3分注后的点以上。
在此,图11示出了在散射光测量中实施了R1和R3的分注时的测光点与光量(散射光强度)的关系的一例。图11是在测光点16和17之间分注R3的示例。在该情况下,“检查实施测光点”被设定为17以上且测量结束测光点(在图11中为34)以下的数值。在该例子的情况下,检查实施测光点越是接近17的数值,越能够尽早实施超出范围判定,再检开始的定时变早。
在设定了分析所需的参数之后,实施校准。在校准中,测量检体浓度已知的标准液,取得表示测定对象成分的浓度与光量的关系的校准曲线。在实施例2中也准备2个校准曲线。一个是用散射光度计测量时的散射光测量标准曲线,另一个是用吸光光度计测量时的吸光测量用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的纵轴的光量是按照由应用参数设定的分析法和测光点计算出的光量。能够通过按照对各光度计设定的应用参数独立地实施散射光度计的测量和吸光光度计的测量来取得。
校准后,测量未知浓度的检体。测量时的动作流程如图8所示。具体而言,例如,将未知浓度的检体、缓冲液(R1)和胶乳试液(R3)分注到单元108,开始散射光测量(S301)。此时的检体、R1、R3的分注量是应用参数中的作为散射光度计的参数而设定的量。在取得了“检查实施测光点”的光量的时间点,在测量中将检查实施测光点的光量与“阈值光量”进行比较,实施超出范围判定(S302)。关于检查实施测光点和阈值光量,在测量程序等中存储有规定值或从应用参数的设定画面设定的值。在判定为范围内的情况下,继续进行散射光测量(S303)。在测量结束后(S304),根据所取得的反应过程,按照应用参数中的作为散射光度计的参数而设定的“分析法”和“测光点”来计算光量。将该光量与散射光测量用校准曲线的光量进行比较,对浓度进行定量并输出(S305)。例如,在按照图10的散射光度计的应用参数的情况下,分析法是2点末端分析法,测光点是20和32,所以计算这些测光点间的散射光变化量,与散射光测量用校准曲线的散射光变化量进行比较而对浓度进行定量。
与此相对,在超出范围判定(S302)中判定为超出范围的情况下,重新将未知浓度的检体、缓冲液(R1)和胶乳试液(R3)分注到新的单元108中,用吸光光度计开始再测量(S306)。此时的检体、R1、R3的分注量是应用参数中的作为吸光光度计的参数而设定的量。该测量在散射光测量结束之前开始。在测量结束后(S307),根据所取得的反应过程,按照应用参数中的作为吸光光度计的参数而设定的“分析法”和“测光点”来计算光量。将该光量与吸光测量用校准曲线的光量进行比较,对浓度进行定量并输出(S308)。
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在初检结束之前,以适合于吸光光度法的试剂浓度开始吸光测量,除了缩短到得到定量结果为止的时间以外,基于与定量范围对应的检测器的使用的定量范围的扩展也是有效的。
在实施例2中,示出了将测量中途的光量与预先设定的阈值光量进行比较来实施超出范围判定的例子,但也可以是使用光量的判定以外。例如,也可以根据任意的测光点处的光量来推定经过固定时间后的光量,将推定光量与另外设定的阈值光量进行比较。另外,也可以根据任意的测光点处的光量或者经过固定时间后的推定光量来推定检体浓度,与另外设定的阈值浓度进行比较。另外,也可以将R2或R3添加后的任意测光点间的反应过程的斜率与另外设定的阈值斜率进行比较来进行超出范围判定。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1、2,包含各种变形例。在本实施例中,以胶乳免疫比浊项目为例,说明了将抗体或抗原致敏的胶乳试液和含有测定对象成分(抗原或抗体)的标准液或检体混合,通过散射光度计或吸光光度计测量由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胶乳凝集反应的情况,但不限于胶乳免疫比浊项目。例如,也可以是将致敏抗体或抗原的不溶性载体(二氧化硅粒子、磁性粒子、金属胶体等)与包含测定对象成分(抗原或抗体)的标准液、检体混合,利用散射光度计或吸光光度计来测量由抗原抗体反应产生的粒子的凝集反应的系统。另外,有时要定量的测定对象成分不是浓度而是活性值。
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容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例子,并不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全部结构。能够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够对某实施例的结构添加其他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关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追加、删除、置换相同的结构或其他结构。
符号说明
100:自动分析装置,101:检体,102:样品杯,103:检体盘,104:试剂,105:试剂瓶,106:试剂盘,107:反应液,108:单元,109:反应盘,110:检体分注机构,111:试剂分注机构,112:恒温流体,113:搅拌机构,114:清洗机构,115:吸光度测量部,116:散射光测量部,117:驱动部,118:控制电路,119:吸光度测量电路,120:散射光测量电路,121:数据处理部,121a:存储部,121b:解析部,122:操作部,122a:显示部,122b:键盘,122c:鼠标,123:打印机,124:通信接口,201、202、203、204、205、40、402:反应过程,501、601:分析项目设定画面,502、503、602、603:参数画面。

Claims (15)

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反应盘,其在圆周上配置有收容检体与试剂的反应液的单元;
检体分注机构,其向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分注检体;
试剂分注机构,其向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分注试剂;
吸光光度计,其对从第1光源照射,并从收容在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中的反应液透射的光进行测光;
散射光度计,其对从第2光源照射,并被收容在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中的反应液散射的光进行测光;
控制电路,其驱动所述反应盘、所述检体分注机构和所述试剂分注机构;以及
数据处理部,其执行检体测量程序,并按照所述检体测量程序来控制所述控制电路,
针对由所述检体分注机构分注的检体与由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分注的试剂的反应液,所述数据处理部从所述吸光光度计取得第1光量值,从所述散射光度计取得第2光量值,并基于预先决定的第1测光点处的所述第2光量值,判定能否进行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在判定为不能进行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情况下,通过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向所述反应液追加分注所述试剂,并进行基于追加分注后的测光点处的所述第1光量值的定量分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处理部在判定为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1测光点前后的测光点处的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处理部保持有用于基于所述第1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第1校准曲线和用于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第2校准曲线,
所述第1校准曲线是根据针对浓度不同的标准液按照判断为不能进行所述检体测量程序中的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时的测量条件而取得的所述第1光量值生成的校准曲线,
所述第2校准曲线是根据针对浓度不同的标准液按照判断为能够进行所述检体测量程序中的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时的测量条件而取得的所述第2光量值生成的校准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测光点处的所述第2光量值超过了预先设定的阈值光量的情况下,所述数据处理部判定为不能进行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处理部根据按照针对标准液判断为能够进行所述检体测量程序中的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时的测量条件而取得的所述第2光量值设定所述阈值光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吸光光度计中,所述第1光源和透射光受光器以隔着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散射光度计中,所述第2光源和散射光受光器以隔着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的方式配置,
所述吸光光度计对从所述反应液透射的光进行测光的测光点间的时间间隔、或者所述散射光度计对被所述反应液散射的光进行测光的测光点间的时间间隔是被旋转驱动的所述反应盘旋转一周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具有:显示部,其显示用于设定所述检体测量程序中的测定条件的参数设定画面,
所述参数设定画面具有:选择部,其选择是否对所述反应液进行所述试剂的追加分注。
8.一种使用自动分析装置的检体分析方法,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具有:反应盘,其在圆周上配置有收容检体与试剂的反应液的单元;检体分注机构,其向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分注检体;试剂分注机构,其向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分注试剂;吸光光度计,其对从第1光源照射,并从收容在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中的反应液透射的光进行测光;散射光度计,其对从第2光源照射,并被收容在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中的反应液散射的光进行测光;控制电路,其驱动所述反应盘、所述检体分注机构和所述试剂分注机构;以及数据处理部,其执行检体测量程序,并按照所述检体测量程序来控制所述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检体分析方法中,
所述检体分注机构向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分注检体;
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向所述单元分注试剂;
针对所述检体和所述试剂的反应液,所述数据处理部至少从所述散射光度计取得第2光量值;
所述数据处理部基于预先决定的第1测光点处的所述第2光量值,判定能否进行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
在所述数据处理部判定为不能进行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情况下,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将所述试剂追加分注到所述单元中;以及
针对被追加了所述试剂的所述反应液,所述数据处理部至少从所述吸光光度计取得第1光量值,进行基于追加分注后的测光点处的所述第1光量值的定量分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处理部在判定为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所述第1测光点前后的测光点处的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体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处理部保持有用于基于所述第1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第1校准曲线和用于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第2校准曲线,
所述第1校准曲线是根据针对浓度不同的标准液按照判断为不能进行所述检体测量程序中的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时的测量条件而取得的所述第1光量值生成的校准曲线,
所述第2校准曲线是根据针对浓度不同的标准液按照判断为能够进行所述检体测量程序中的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时的测量条件而取得的所述第2光量值生成的校准曲线。
11.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反应盘,其在圆周上配置有收容检体与试剂的反应液的单元;
检体分注机构,其向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分注检体;
试剂分注机构,其向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分注试剂;
吸光光度计,其对从第1光源照射,并从收容在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中的反应液透射的光进行测光;
散射光度计,其对从第2光源照射,并被收容在所述反应盘上的单元中的反应液散射的光进行测光;
控制电路,其驱动所述反应盘、所述检体分注机构和所述试剂分注机构;以及
数据处理部,其执行检体测量程序,并按照所述检体测量程序来控制所述控制电路,
针对由所述检体分注机构分注的检体与由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分注的第1试剂及第2试剂的第1反应液,所述数据处理部从所述散射光度计取得第2光量值,基于预先确定的第1测光点处的所述第2光量值,判定能否进行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在判定为不能进行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情况下,针对由所述检体分注机构分注的所述检体与由所述试剂分注机构分注的所述第1试剂及所述第2试剂的第2反应液,从所述吸光光度计取得第1光量值,进行基于所述第1光量值的定量分析,
所述第1反应液中的所述第1试剂与所述第2试剂的液量比不同于所述第2反应液中的所述第1试剂与所述第2试剂的液量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处理部在判定为能够进行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情况下,进行针对所述第1反应液的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处理部保持有用于基于所述第1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第1校准曲线和用于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的第2校准曲线,
所述第1校准曲线是根据针对浓度不同的标准液按照判断为不能进行所述检体测量程序中的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时的测量条件而取得的所述第1光量值生成的校准曲线,
所述第2校准曲线是根据针对浓度不同的标准液按照判断为能够进行所述检体测量程序中的基于所述第2光量值的定量分析时的测量条件而取得的所述第2光量值生成的校准曲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试剂是缓冲液,所述第2试剂是胶乳试液,
所述第2反应液中的胶乳试液的浓度高于所述第1反应液中的胶乳试液的浓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动分析装置具有:显示部,其显示用于设定所述检体测量程序中的测定条件的参数设定画面,
所述参数设定画面具有:选择部,其选择是否进行所述第2反应液的基于所述第1光量值的定量分析。
CN202280034680.1A 2021-05-31 2022-05-23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方法 Pending CN11729595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1360 2021-05-31
JP2021091360A JP2022183857A (ja) 2021-05-31 2021-05-31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方法
PCT/JP2022/021074 WO2022255140A1 (ja) 2021-05-31 2022-05-23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検体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95955A true CN117295955A (zh) 2023-12-26

Family

ID=84323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34680.1A Pending CN117295955A (zh) 2021-05-31 2022-05-23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83857A (zh)
CN (1) CN117295955A (zh)
WO (1) WO202225514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11944A (ja) * 1983-11-22 1985-06-18 Toshiba Corp 濁度計
JP2666568B2 (ja) * 1990-12-29 1997-10-22 株式会社島津製作所 生化学自動分析装置
JP6013796B2 (ja) * 2012-06-25 2016-10-2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試料測定方法
JP5984290B2 (ja) * 2012-07-20 2016-09-0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自動分析装置
CN113281284A (zh) * 2016-07-19 2021-08-20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自动分析装置及自动分析方法
EP3734288B1 (en) * 2017-12-26 2023-11-08 Hitachi High-Tech Corporation Automated analyzer and automated analysis method
WO2021199178A1 (ja) * 2020-03-30 2021-10-07 デンカ生研株式会社 ラテックス凝集法による目的物質の測定方法、およびその試薬
CN111323393A (zh) * 2020-04-07 2020-06-23 宁波普瑞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合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的测量方法
JPWO2022102398A1 (zh) * 2020-11-13 2022-05-19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83857A (ja) 2022-12-13
WO2022255140A1 (ja) 2022-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1379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試料測定方法
US11674970B2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and automatic analysis method
US9506942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measurement value abnormalities
JP593254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2667182B1 (en) Automatic analysis de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rmal drift
JP598429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521605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自動分析方法
JP613421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自動分析方法
JP2013174506A (ja) 自動分析装置
EP2988111B1 (en) Analyzer and automatic analyzer
JP6710535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US20110293476A1 (en) Sample analyzing device
JP6785989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7295955A (zh) 自动分析装置以及检体分析方法
JP6313960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H0554067B2 (zh)
JP742097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および分析方法
JP665701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JP2020091185A (ja)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JP7372886B2 (ja) 検量線生成方法、自動分析装置、検量線生成プログラム
JP6049671B2 (ja) 自動分析装置及びその分注プローブ
JP2009243995A (ja) 自動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