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导轨的端盖,所述端盖减少或甚至防止在致动元件的致动期间产生噪声。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导轨的端盖来实现,该端盖设有弹簧元件,该弹簧元件在致动元件的致动期间或在致动元件被释放之后与所述致动元件摩擦接触。
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点尤其在于,特别是在致动元件的致动或释放期间临时接触致动元件的弹簧元件可以形成简单的阻尼元件,该阻尼元件阻尼由致动引起的振动,由此减少或防止噪声的产生。
端盖特别地包括大致U形或Ω形的接纳部分,该接纳部分能够布置在导轨端处且能够固定到导轨端,其中,该接纳部分包括至少两个侧翼和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侧翼之间的接纳开口,其中,所述两个侧翼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彼此间隔开,并且其中至少一个弹簧元件在接纳开口的方向上从相应的侧翼突伸。接纳开口用于接纳致动元件。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相应弹簧元件被配置为从翼壁切割出的舌形簧片。
在这种情况下,弹簧元件可以配置为相对于纵向轴线镜像对称。另外,至少一个卡位元件可以设置在侧翼的相反于相应弹簧元件定位的表面上,所述卡位元件用作将端盖固定到导轨对的导轨之一的附加装置。作为替代方案,为了将端盖附加固定到导轨之一,支撑臂可以从接纳部分附加地突伸。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导轨对包括:第一导轨和相对于第一导轨在纵向方向上可移位的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和第二导轨通过它们的导轨轮廓在彼此后方相互接合;用于将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彼此可释放地锁定的锁定单元;用于致动锁定单元的致动元件;以及在导轨端部处布置在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上的端盖。
在这种情况下,致动元件如此布置在导轨对中,以使得在致动元件致动以解锁锁定单元期间、或完成致动后已经释放致动元件之后,端盖与致动元件摩擦接触。
例如,弹簧元件在与致动元件接触时承受载荷。以这种方式,弹簧元件例如从外部压到致动元件上,因此由于致动造成的潜在振动被阻尼或抑制,从而减小或防止噪声发展。
在一个简单的实施方式中,接纳部分能够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在导轨端部处布置在导轨端侧上。例如,接纳部分的轮廓对应于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的导轨轮廓。此外,端盖可以包括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接合在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上的支撑臂和/或卡位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示出具有导轨装置SA的车辆座椅1的侧视图。
在这种情况下,基于以下使用的坐标系来定义车辆座椅1在车辆中的布置方式,该坐标系包括分配给车辆竖直方向的竖直轴线Z,分配给车辆纵向方向的纵向轴线X,和分配给车辆的横向方向的横向轴线Y。
车辆座椅1例如包括座椅表面1.1和布置在座椅表面1.1上的靠背1.2。此外,车辆座椅1包括座椅结构SR,该座椅结构SR例如设有座椅表面1.1并且联接至导轨装置SA。座椅结构SR尤其固定到导轨装置SA的导轨对SA1。
图1示意性示出具有座椅结构SR的车辆座椅1的局部区域的透视图,该座椅结构被固定到两个导轨对SA1。
相应的导轨对SA1包括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6。第二导轨6连接到未详细示出的车辆结构。为了调节车辆座椅1的座椅纵向位置,第一导轨3能够相对于第二导轨6,特别是下部座椅导轨,在纵向方向X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上部座椅导轨的第一导轨3布置在座椅结构SR上且固定到座椅结构SR。
在这种情况下,座椅结构SR可以直接固定到第一导轨3。
在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致动元件5手动调节座椅。致动元件5致动锁定单元7,该锁定单元7布置在形成于第一和第二导轨3、6之间的内部空间中且将两个导轨3和6可释放地相互锁定。
另外,在第一或第二导轨3或6的导轨端部E中的一个处分别布置有端盖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端盖2布置在第一导轨3上。端盖2特别地布置在所述两个导轨3和6中的在致动元件5的致动方向上定位的那一个上。
图2和3示意性示出具有不同地形成的弹簧元件4的端盖2的各种实施方式的平面图。端盖2被配置为可插入或可推到导轨调节器的第一导轨3上的覆盖物(在图4至图8中示出)。
端盖2设有弹簧元件4,该弹簧元件配置为阻尼元件,致动元件5在致动时以摩擦方式接合在阻尼元件中(在图4至8中示出)。因此,弹簧元件4在致动元件的致动期间与致动元件5摩擦接触,且阻尼由致动引起的振动,且因此减小噪声的发展或第一导轨3的回弹。特别是在锁定操作之后、当致动元件5突然释放时可能会产生的所谓呼呼声或嗡嗡声噪声被阻尼且因此减小。
例如,端盖2具有与第一导轨3的横截面形状和/或轮廓相对应的横截面形状或轮廓。
第一导轨3被配置为轮廓元件。第二导轨6也被配置为轮廓元件。
举例来说,第一导轨3被配置为U形或Ω形轮廓,U形或Ω形轮廓具有腹板2.1和具有从所述腹板垂直突伸的侧翼2.2,侧翼2.2大致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通过腹板2.1的装置,且具有向外弯曲的翼端2.3。
相应地,端盖2具有作为接纳部分2.0的腹板2.1、从所述腹板垂直突伸的侧翼2.2和向外弯曲的翼端2.3。
弹簧元件4被配置为弹性元件,特别是舌形簧片。弹簧元件4例如由塑料或金属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端盖2和弹簧元件4可以由塑料形成。替代地,端盖2可以由塑料形成且弹簧元件4可以由金属形成。弹簧元件4尤其被配置为板簧或金属弹簧。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簧元件4被布置或配置在彼此相反的侧翼2.2的内侧上。弹簧元件4可以是侧翼2.2的整体组成部分,并且可以例如配置为与端盖2一起的模制件。替代地,弹簧元件4可以单独配置,且可以布置在侧翼2.2上并固定到侧翼2.2。例如,相应的弹簧元件4可以配置为从翼壁切割出的舌形簧片。
在这种情况下,弹簧元件4向内突伸到端盖2的内部空间2.4中。
图2示出用于端盖2的U形轮廓。在侧翼2.2的内侧上的弹簧元件4具有相同的配置并且具有弹簧元件表面4.1,该弹簧元件表面4.1在致动元件5的致动时形成与致动元件5的接触区域K。
在图2中,弹簧元件表面4.1未被使用,且因此被布置为当不被致动元件5接触时大致彼此平行。
图3示出接触致动元件5的弹簧元件表面4.1的替代实施方式。所述弹簧元件表面4.1是凸形的。
图4和5示意性示出具有端盖2和组装的致动元件5的第一导轨3。
在图5中,另外示出法向力Fn和摩擦力FR+和FR-的力方向,所述力是由于致动元件5在致动以例如锁定或解锁导轨调节器的第一导轨3和第二导轨6时的回荡而在与弹簧元件4的接触区域K中产生的。
图6示意性示出第一导轨3的分解图,第一导轨3具有组装的端盖2和弹簧元件4,它们处于静止位置或起始位置且在致动元件5的组装之前。在所述状态下,弹簧元件4没有承受负载且彼此之间基本平行地定位。弹簧元件4借助于接头4.2,特别是挠曲接头或材料接头铰接在支撑臂2.6上。在这种情况下,弹簧元件4借助于接头4.2可枢转地保持在支撑臂2.6上。例如,接头4.2可以借助于省略材料而形成,例如,凹口(也称为凹口接头)。弹簧元件4配置为突片。弹簧元件4以这样的弯曲方式形成在接头4.2的区域中,使得自由的弹簧端部4.3大致平行于支撑臂2.6定向。
端盖2在横截面上具有U形轮廓,该U形轮廓从外侧插入或推入第一导轨3的端侧上。在这种情况下,端盖2具有周向边缘2.5,该周向边缘2.5以覆盖导轨3的端侧的方式布置在导轨3上。在这种情况下,边缘2.5可以覆盖第一导轨3的端侧的内侧和/或外侧。边缘2.5还可以按不同程度覆盖第一导轨3的端侧。
此外,端盖2以形状配合和/或力配合的方式布置在第一导轨3的端侧上。例如,端盖2具有这样的形式和/或尺寸,以使得边缘2.5以力配合、尤其是以摩擦接合的方式保持在第一导轨3的端侧上。此外,端盖2可以具有支撑臂2.6,特别是卡位臂,该支撑臂2.6伸入第一导轨3中且附加地用于将端盖2固定到第一导轨3。为此目的,如图3和4所示,第一导轨3具有相应配置的卡位凹口3.4或合适的卡位开口。
图7和图8示意性示出具有组装的端盖2和部分或完全组装的致动元件5的导轨3的下面的视图,该致动元件在致动期间例如为了解锁或释放目的的致动而与端盖接合。
在致动元件5的致动期间,将致动元件5引入组装在第一导轨3上的端盖2的内部空间2.4中,使得弹簧元件4围绕接头4.2向后弯曲。在这种情况下,弹簧元件4可以在抵接区域AB1,AB2中的至少一个或多个中被支撑在端盖2和/或导轨3上。例如,弹簧元件4可以在抵接区域AB1中通过自由的弹簧端部4.3抵靠导轨3的侧翼3.2。
此外,弹簧元件4可以具有支撑表面4.4。支撑表面4.4例如是从弹簧元件4突伸的轮廓,例如,肋、块体或类似物。支撑表面4.4在支撑方向上、例如在端盖的方向上从弹簧元件4突伸。当插入致动元件5时,支撑面4.4可以在抵接区域AB2中与端盖2的支撑臂2.6抵接。
图8示出处于组装的终端位置或在致动期间的位置的致动元件5,特别是当致动元件5在解锁操作之后被释放时。在所述位置,弹簧元件4通过弹簧元件表面4.1的接触区域K进一步弯曲,直到弹簧元件在抵接区域AB1中抵靠导轨3的侧翼3.2,且在抵接区域AB1中抵靠侧翼3.2。此外,弹簧元件4可以在支撑区域AB2中被支撑在支撑臂2.6上。
在端盖2特别是配置为注射模制件的情况下,接头4.2例如配置为所谓的薄膜接头或薄膜铰链。接头4.2将弹簧元件表面4.1连接到端盖2的侧翼2.2,所述表面能够分别相对于彼此移动。接头4.2具有接头凹槽4.2.1,接头凹槽4.2.1在弹簧元件表面4.1和侧翼2.2之间具有很大锥度的横截面或者具有相对较薄的厚度。
图9至图16示意性示出处于不同状态的端盖2的各种图示,省略第一导轨3和致动元件5。
图9示出处于起始位置或静止位置的端盖2,其中在所述端盖中还未布置致动元件5。端盖2具有圆周边缘2.5。此外,端盖2具有从边缘2.5突伸的支撑臂2.6。支撑臂2.6可以附加地设有卡位元件2.7,该卡位元件在组装在导轨3上的状态下以卡位作用接合在导轨中的对应卡位凹口(未示出)中。支撑臂2.6还用于加固端盖2并增加强度。
图10示出具有用于致动元件5的接触区域K的弹簧元件表面4.1。
当在两个弹簧元件4之间将致动元件5推入端盖2中时,所述弹簧元件在侧翼2.2的方向上被向外推或弯曲,如图11和12所示。
图13示出箭头P1,箭头P1示出在两个弹簧元件4之间将致动元件5引入端盖2。
图9至图13示出不具有导轨3的端盖2,以透视图示出在组装状态下被向内引导到导轨3中的部件,例如,弹簧元件4和支撑臂2.6。
图14至图16示出不具有导轨3的端盖2,以示出在组装状态下布置在导轨3的端侧上的边缘2.5。边缘2.5在整个横截面轮廓上延伸。
图14示出处于静止或起始位置的端盖2的弹簧元件4。
图15和图16示出在已经引入致动元件5之后的弹簧元件4(未示出所述致动元件),并且弹簧元件4由于引入致动元件5时弹簧元件4和致动元件5之间的接触而处于向外弯曲状态。
图16示出相应弹簧元件4的点A,所述点减轻在点C处的相应弹簧元件4的相关联的接头4.2上的负载。点A配置为自弹簧元件4起的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在端盖2的侧翼2.2的方向上定向。
点B代表弹簧元件4的区域,在致动元件5在端盖2中的组装端部位置中,该区域在抵接区域AB1中与导轨3的侧翼3.2抵接。
图17和18示意性示出基于FEM图示(FEM=有限元方法=强度和变形的分析)的端盖2的弹簧元件4的变形行为的透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 汽车座椅
1.1 座椅表面
1.2 靠背
2 端盖
2.0 接纳部分
2.1 腹板
2.2 侧翼
2.3 翼端
2.4 内部空间
2.5 边缘
2.6 支撑臂
2.7 卡位元件
3 第一导轨
3.1 腹板
3.2 侧翼
3.3 翼端
3.4 卡位凹口
4 弹簧元件
4.1 弹簧元件表面
4.2 接头
4.2.1 接头凹口
4.3 自由弹簧端
4.4 支撑表面
5 致动元件
6 第二导轨
7 锁定单元
A,B,C 点
AB1,AB2 抵接区域
E 导轨端部
Fn 法向力
FR+,FR- 摩擦力
K 接触区域
P1 箭头
SA 导轨装置
SA1 导轨对
SR 座椅结构
X 纵向轴线
Y 横向轴线
Z 竖直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