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31568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31568B
CN111131568B CN201911340501.3A CN201911340501A CN111131568B CN 111131568 B CN111131568 B CN 111131568B CN 201911340501 A CN201911340501 A CN 201911340501A CN 111131568 B CN111131568 B CN 1111315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attraction
magnetic
attraction piece
electronic device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405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31568A (zh
Inventor
谢小飞
钟鼎
蒲星杰
刘志刚
陈健德
张浩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4050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315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315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15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4894 priority patent/WO202112913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315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315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 H04M1/0268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including a flexible display panel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触发模组和控制器;第一本体能相对第二本体折叠和展开;第一磁吸件安装于第一本体,第二磁吸件安装于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折叠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触发模组用于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折叠时,响应用户操作生成触发信号;控制器用于响应触发信号控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不再相吸。由于能够在用户触发下自动解除电子设备的扣合状态,使用户无需用大力掰动即可比较容易地展开电子设备,因此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折叠屏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可折叠产品,在折叠状态下相互折叠的两部分能稳固地扣合,用户需要用力才能展开产品。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使用户能够比较省力地展开,提升用户体验。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触发模组和控制器;第一本体能相对第二本体折叠和展开;第一磁吸件安装于第一本体,第二磁吸件安装于第二本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折叠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触发模组用于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折叠时,响应用户操作生成触发信号;控制器用于响应触发信号控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不再相吸。
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可通过铰链实现折叠与展开,或者直接转动相连实现折叠与展开。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可以通过磁力吸引,二者均可以是永磁体;或者一个为永磁体另一个为能被永磁体吸引的非磁体;或者一个是电磁铁组件,另一个为永磁体或非磁体;或者二者均为电磁铁组件。触发模组可以安装在第一本体和/或第二本体上,触发模组包括但不限于按键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图像采集模组和语音输入模组中的至少一个。用户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按压、触摸、拨动等需要接触电子设备的动作,以及发出语音命令、准备拍摄等无需接触电子设备的操作。控制器可安装在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上。
本申请的方案中,当用户要展开电子设备时可以发起操作,触发模组响应用户操作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并将该第一触发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响应第一触发信号,控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相互排斥或者吸力基本为零,以解除电子设备的扣合锁紧状态。由于能够在用户触发下自动解除电子设备的扣合状态,使用户无需用大力掰动即可比较容易地展开电子设备,因此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用户可以单手就能展开产品,无需使用双手,因而简化了用户操作。另外,现有产品折叠时的扣合力较大,为便于用户施力将产品掰开,通常需要在产品的边缘设置扣手结构,该扣手结构会破坏产品外观的完整性。但是,本申请的方案使用户无需用力掰动即可容易地展开电子设备,使得扣手结构可以取消,从而使产品外观完整,美观度提升。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设于第一本体,驱动机构与第一磁吸件连接,驱动机构用于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第一磁吸件相对第一磁吸件运动,以使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不再相吸。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磁吸件运动,能够实现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相互排斥或者吸力基本为零,从而可靠地解除电子设备的扣合锁紧状态。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件和弹性件;形状记忆合金件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产生形变,并向第一磁吸件施加驱动力;弹性件能在形状记忆合金件形变时产生弹性形变,并向第一磁吸件施加弹性力;形状记忆合金件与弹性件的合力能够驱动第一磁吸件相对第二磁吸件移动。使用形状记忆合金件和弹性件制造驱动机构,能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件和弹性件形变产生的驱动力驱动第一磁吸件移动,使得机构设计简单、有效和可靠。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件,形状记忆合金件、弹性件及第一磁吸件均与第一传动件相连;形状记忆合金件能在形变时向第一传动件施加驱动力;弹性件能在弹性形变时向第一传动件施加弹性力;形状记忆合金件与弹性件的合力能够驱动第一传动件移动,以使第一传动件带动第一磁吸件移动。通过第一传动件传递动力,不仅传动效率高,而且使驱动机构的结构强度较好,工作可靠性高。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传动件包括分隔部和传动杆,分隔部固设于传动杆的相对两端之间;第一磁吸件与传动杆的一端连接;形状记忆合金件与弹性件均穿设在传动杆上,且二者分别位于分隔部的相对两侧;形状记忆合金件能沿传动杆产生形变,并向分隔部施加驱动力;弹性件能在弹性形变时向分隔部施加弹性力;形状记忆合金件与弹性件的合力能够驱动分隔部移动,以使分割部带动传动杆与第一磁吸件移动。此种第一传动件结构简单、结构强度高、能够保证传动效率,使得驱动机构的工作可靠性高。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二传动件和第三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并与第三传动件形成运动副;第三传动件与第一磁吸件固定相连;电机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第二传动件转动,以使第二传动件带动第三传动件与第一磁吸件移动或转动。第二传动件与第三传动件可形成移动副或转动副。此种驱动机构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能够可靠地驱动第一磁吸件移动或转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传动件为丝杆,第三传动件为滑座,滑座穿设在丝杆上并与丝杆形成螺旋副;丝杆能够带动滑座与第一磁吸件沿丝杆移动。丝杆与滑座形成丝杠机构。丝杠机构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能够可靠地驱动第一磁吸件移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传动件与第三传动件均为锥齿轮,第二传动件与第三传动件相啮合。第二传动件与第三传动件形成锥齿轮传动机构。锥齿轮传动机构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能够可靠地驱动第一磁吸件转动。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磁吸件固定连接,电机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第一磁吸件转动。直接通过电机驱动第一磁吸件的方案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可以令电机的输出轴布置在电子设备的显示屏所在的平面内,这能够充分利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布置电机,不会增加电子设备的厚度,有利于产品减薄。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均为永磁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折叠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的异名磁极相对;控制器用于响应触发信号控制第一磁吸件相对第二磁吸件运动,使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的同名磁极相对。
第一磁吸件可以是单个永磁体,也可以是由至少两个永磁体构成的磁体阵列。该磁体阵列例如可以是海尔贝克阵列。可以对该磁体阵列中的永磁体的磁极进行合理排布,使该磁体阵列的一侧的磁力较大(该侧可朝向第二磁吸件),另一侧的磁力较小(该侧可背离第二磁吸件),以更好地与第二磁吸件配合。与第一磁吸件相同,第二磁吸件也可以是单个永磁体或者磁体阵列。可以根据产品需要,组合配置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的磁体类型。例如二者均为磁体阵列;或者一个为单个永磁体,另一个为磁体阵列。该方案容易生产实现,且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间的磁力较大,能够可靠地实现电子设备的扣合或弹开。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中的一个为永磁体,另一个为能被永磁体吸引的非磁体;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折叠时,第一磁吸件靠近第二磁吸件并与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控制器用于响应触发信号控制第一磁吸件远离第二磁吸件,以使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不再相吸。本方式中的永磁体同样可以是单个永磁体或磁体阵列。本方式的方案简单可靠,容易制造,成本低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磁吸件包括铁芯、线圈和永磁体;线圈缠绕在铁芯的外表面,永磁体与铁芯相邻;永磁体用于提供第一磁力;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折叠时线圈断电,第一磁吸件通过第一磁力吸引第二磁吸件;线圈能够在控制器的控制下通电,并与铁芯共同作用产生第二磁力,第二磁力与第一磁力的方向相反,第二磁力与第一磁力的合力能够使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不再相吸。通过电磁方式控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间的磁力在斥力与吸力之间切换,无需使用驱动机构,能够极大地简化产品设计,降低成本。通过在第一磁吸件中设置永磁体,能够保证即使在电子设备关机断电时,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也能可靠扣合,使电子设备保持折叠状态而不松开。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磁吸件为永磁体;第二磁力大于第一磁力,第二磁力与第一磁力的合力能够使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互排斥。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磁吸件为能被磁力吸引的非磁体;第二磁力等于第一磁力,第二磁力与第一磁力相互抵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磁吸件中的永磁体围设在铁芯与线圈的外周。此种结构的第一磁吸件结构紧凑,容易制造。
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控制器还用于响应触发信号,控制显示屏进行显示。显示屏显示的可以是开机画面或系统界面。此种设计能够在电子设备的展开过程中同步点亮屏幕,无需使用户先展开电子设备再操作亮屏,能够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本体相对第二本体的位置;控制器用于响应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第一本体相对第二本体展开至设定位置时,控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吸。该传感器可设于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该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控制器用于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第一本体是否相对第二本体展开至设定位置。可以根据产品需要确定该设定位置,例如设定位置可以为:第一本体相对第二本体展开形成一定锐角时第一本体的位置,或者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展平时第一本体的位置。由此能够恢复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的相吸状态,为电子设备的折叠做好准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磁吸件移动至与第二磁吸件相吸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磁吸件移动至与第二磁吸件相斥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磁吸件移动至与第二磁吸件相吸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磁吸件移动至与第二磁吸件相斥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的电子设备响应用户操作进行展开的内部控制逻辑的示意性流程框图;
图10是表示用户展开电子设备的场景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二的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磁吸件移动至与第二磁吸件相吸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的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磁吸件移动至与第二磁吸件相斥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三的驱动机构与第一磁吸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图13中的第一磁吸件相对第二磁吸件转动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四的驱动机构与第一磁吸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五的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磁吸件移动至与第二磁吸件相吸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五的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磁吸件移动至与第二磁吸件不再相吸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8实施例六的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磁吸件转动至与第二磁吸件相吸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19实施例六的驱动机构驱动第一磁吸件转动至与第二磁吸件不再相吸的位置的示意图;
图20是实施例七的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的第一磁吸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另一实施例的第一磁吸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该电子设备可以折叠和展开。
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折叠屏手机。该折叠屏手机可以包括中间部,及连接在中间部的相对两侧的侧部。中间部可发生弯折变形,以使其两侧的侧部相向转动或背向转动。中间部可以是铰链,该弯折变形可通过铰链的机构运动实现。或者,中间部由能产生弹性形变的材料制成,该弯折形变可通过中间部自身的材料形变实现。当中间部两侧的侧部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时(层叠指侧部可以无间隙贴合,或者间隔相对),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反之,当中间部两侧的侧部由相互层叠状态起,背向转动直至极限位置(即无法继续背向转动时,此时中间部两侧的侧部展平)时,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状态。
又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笔记本电脑。该笔记本电脑的两部分能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此时该笔记本电脑处于折叠状态。反之,当该两部分由相互层叠状态起,背向转动直至极限位置,此时该笔记本电脑处于展开状态。
该电子设备可折叠成“两层”。例如,折叠屏手机包括一个中间部和两个侧部,该两个侧部可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使电子设备呈两层的形态。或者,笔记本电脑的两部分可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使笔记本电脑呈两层的形态。
该电子设备还可以折叠成“多层”。对于折叠屏手机而言,其可以包括至少两个中间部和至少三个侧部,每相邻的两个侧部之间通过一个中间部连接,每相邻的两个侧部可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使折叠屏手机呈至少两层的形态。例如,折叠屏手机可以包括两个中间部和三个侧部,折叠后两侧的两个侧部并排层叠于中间的侧部上,此时该折叠屏手机呈两层形态。或者,折叠后两侧的两个侧部中的第一个层叠于中间的侧部上,第二个层叠于第一个侧部上,此时该折叠屏手机呈三层形态。对于可折叠成“多层”的折叠屏手机,只要至少三个侧部中的其中两个侧部展平即可称为“展开”。以下将以该电子设备为可折叠成“两层”的折叠屏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为例展开描述。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为折叠屏手机。如图3和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为笔记本电脑。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其可以包括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3、显示屏、触发模组、第一磁吸件16、第二磁吸件15和驱动机构17。对于折叠屏手机而言,其还可以包括铰链12。以下将分别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折叠屏手机的铰链12设于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之间。铰链12可以是由若干部件构成的机构,铰链12中的若干部件之间可相对转动以产生机构运动。铰链12的两侧可分别与第一本体11、第二本体13连接,使得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实现相对转动。
铰链12的机构运动能够使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同步反向转动,即第一本体11的转动与第二本体13的转动相互关联,第一本体11转动时,第二本体13也相对第一本体11反向转动。此种同步转动设计能够增加电子设备10折叠与展开的速度,减少用户的操作时间。并且,该同步转动设计使得用户只需在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中的任一侧进行操作即可,无需在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双侧均进行操作,从而能够简化操作,提升用户体验。当然,该同步转动设计并非是必需的,铰链12的机构运动也可以使第一本体11的转动与第二本体13的转动互不影响,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各自独立地相对彼此反向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折叠屏手机的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分别连接在铰链12的相对两侧。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均包括外壳以及外壳内安装的若干部件。该外壳与铰链12连接。该外壳作为电子设备10的外观件,能够对该若干部件进行结构承载,以及机械/电磁防护。该若干部件分别具有不同功能,以使折叠屏手机能保持整机性能。该若干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中框、支架、电路板组件、各类连接器、线缆、电池等。
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笔记本电脑而言,不同的是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可以直接转动连接实现折叠与展开,无需通过该铰链12。笔记本电脑的第一本体11可以是安装有显示屏的一侧,第二本体13可以是安装有键盘的一侧。或者,笔记本电脑的第一本体11可以是安装有键盘的一侧,第二本体13可以是安装有显示屏的一侧。
如图2和图4所示,折叠屏手机的显示屏安装在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上,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可以安装在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3上。其中,折叠屏手机的显示屏为柔性屏18,柔性屏18包括但不限于柔性有机发光二极管屏。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可以为硬质屏19,如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屏等。
实施例一中,电子设备10的触发模组可以设于第一本体11和/或第二本体13。触发模组用于响应用户操作,生成第一触发信号。用户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按压、触摸、拨动等需要接触电子设备10的动作,以及发出语音命令、准备拍摄等无需接触电子设备10的操作。
如图1和图2所示,折叠屏手机中的触发模组可以包括图像采集模组141、按键模组142、指纹识别模组143和语音输入模组144。
图像采集模组141可以安装在第二本体13内,用于采集用户的图像信息。该图像信息包括用户的虹膜信息或用户进行自拍时被采集的人像信息。图像采集模组141生成的第一触发信号携带有用户的图像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图像采集模组141也可以安装在第一本体11内,或者不同的图像采集模组141分别安装在第一本体11内与第二本体13内。
按键模组142可以安装在第一本体11上,按键模组142具有外露于第一本体11的接触面。在电子设备10折叠和展开时,用户均可接触该接触面,以触发按键模组142生成第一触发信号。按键模组142例如可以是供用户按压的按键组件,或者是感应用户触摸的按键组件,或者是供用户拨动的按键组件。按键模组142可以复用电源键组件或音量键组件等现有的按键组件,也可以是专门设计的用于触发电子设备10展开与折叠的按键组件。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键模组142也可以安装在第二本体13上,或者不同的按键模组142分别安装在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上,按键模组142同样具有外露的供用户接触的接触面。
指纹识别模组143可以安装在第一本体11上,指纹识别模组143具有外露于第一本体11的接触面。在电子设备10折叠和展开时,用户均可接触该接触面,以触发按键模组142生成第一触发信号。指纹识别模组143生成的第一触发信号携带有用户的指纹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指纹识别模组143也可以安装在第二本体13上,指纹识别模组143同样具有外露的供用户接触的接触面。
语音输入模组144可以安装在第一本体11内,用于采集用户的语音指令。语音输入模组144包括但不限于麦克风。语音输入模组144生成的第一触发信号携带有用户的语音信息。在其他实施例中,语音输入模组144也可以安装在第二本体13内。
如图3和图4所示,笔记本电脑中的触发模组可以包括指纹识别模组143。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示意,实际上与折叠屏手机一样,笔记本电脑同样可以包括图像采集模组141、按键模组142和语音输入模组144等触发模组。
实施例一中,触发模组的实际数量、类型及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可以根据产品需要进行合理设计。
如图1和图2所示,或者图3和图4所示,第一磁吸件16可以安装在第一本体11的外壳内,第二磁吸件15可以安装在第二本体13的外壳内。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均可以布置在显示屏之下。第一磁吸件16可以是单个永磁体,也可以是由至少两个永磁体构成的磁体阵列。该磁体阵列例如可以是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 Array)。可以对该磁体阵列中的永磁体的磁极进行合理排布,使该磁体阵列的一侧的磁力较大(该侧可朝向第二磁吸件15),另一侧的磁力较小(该侧可背离第二磁吸件15),以更好地与第二磁吸件15配合。与第一磁吸件16相同,第二磁吸件15也可以是单个永磁体或者磁体阵列。可以根据产品需要,组合配置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磁体类型。例如二者均为磁体阵列;或者一个为单个永磁体,另一个为磁体阵列。
在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折叠时,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异名磁极相对,二者相互吸引。通过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间的吸力,能够将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稳固地折叠,使二者不易张开。当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同名磁极相对时,二者相互排斥。通过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间的斥力,能够使第一本体11相对第二本体13弹开,实现折叠屏手机的展开(下文将会描述)。
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安装位置,要保证二者间的磁力足够大,能够实现折叠屏手机的可靠折叠或展开。例如,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均可以靠近显示屏布置,以减小二者间距,降低磁力衰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6的表面和/或第二磁吸件15的表面可以外露于该外壳,并与显示屏的显示面(用于显示画面、能被用户看到的表面)并排相邻。为增加美观度,可以对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外露的表面进行装饰。
如图1和图2所示,或者图3和图4所示,驱动机构17设于第一本体11,例如驱动机构17可以安装在第一本体11的外壳内。驱动机构17与第一磁吸件16连接,驱动机构17能够通过机构运动驱动第一磁吸件16移动,改变第一磁吸件16相对第二磁吸件15的位置,实现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相吸与相斥。
如图5和图6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17可以包括机构外壳172、第一传动件、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和常规弹簧173。机构外壳172的具体形状与构造不限。机构外壳172具有收容腔,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常规弹簧173和部分第一传动件收容在该收容腔内。第一磁吸件16设于机构外壳172的外部。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传动件可以包括传动杆171和分隔部175。传动杆171可滑动地穿设在该机构外壳172上,传动杆171部分伸到该收容腔内,传动杆171的两端可从机构外壳172中露出。第一磁吸件16与传动杆171外露的一端固定连接。分隔部175固设在传动杆171上,并始终位于该收容腔内。分隔部175可以呈板状,其相对两面分别与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和常规弹簧173抵接。
如图5和图6所示,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与常规弹簧173均穿设在传动杆171上,且分别位于分隔部175的相对两侧。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的一端可以抵接机构外壳172的内壁,相对的另一端可以抵接分隔部175。同样的,常规弹簧173的一端可以抵接机构外壳172的内壁,相对的另一端可以抵接分隔部175。为保证可靠连接和组装强度,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的相对两端可以分别固定于机构外壳172的内壁与分隔部175,常规弹簧173的相对两端也可以分别固定于机构外壳172的内壁与分隔部175。
实施例一中,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常规弹簧173及第一磁吸件16的相对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限于为图5和图6所示。例如,在图5和图6的视角下,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也可以位于该收容腔的左侧,常规弹簧173也可以位于该收容腔的右侧,第一磁吸件16可以位于该传动杆171的右侧或左侧。
或者如图7和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是:第一磁吸件16也可以设于机构外壳172的收容腔中,并位于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与常规弹簧173之间。本实施方式中,传动杆171可以全部收容并固定在该收容腔内。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常规弹簧173、第一磁吸件16及两个分隔部175均可穿设在传动杆171上,第一磁吸件16及两个分隔部175均可沿传动杆171滑动。第一磁吸件16夹持在两个分隔部175之间,为保证可靠连接和组装强度,第一磁吸件16与两个分隔部175可固定连接。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的相对两端分别与该收容腔的内壁及一个分隔部175抵接,常规弹簧173的相对两端分别与该收容腔的内壁及另一个分隔部175抵接。当然,可以采用其他合适的配合结构,实现第一磁吸件16与两个分隔部175相对传动杆171的滑动。例如,传动杆171可作为滑轨使用,两个分隔部175均设于传动杆171的一侧,并均与传动杆171的表面滑动接触。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常规弹簧173及第一磁吸件16均设于传动杆171的一侧,并均与传动杆171保持间隔。
实施例一中,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由形状记忆合金制造,能够跟随温度变化产生伸缩形变,例如在温度达到形变温度时伸长或缩短(以缩短为例),在室温时恢复原长。常规弹簧173由弹性材料(例如弹簧钢)制造,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在驱动机构17中,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为主动件,常规弹簧173为从动件,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的形变带动常规弹簧173产生形变。通过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与常规弹簧173的共同作用,能够驱动第一磁吸件16移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由形状记忆合金制造的其他部件替代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或者采用可根据外力作用产生弹性形变的其他弹性件替代常规弹簧173。传动件不是必需的,形状记忆合金件与弹性件可直接接触第一磁吸件16。机构外壳172也可以取消。
实施一中,驱动机构17的动作可由电子设备10自动控制。具体如图9所示,电子设备1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可设于第一本体11内或第二本体13内。控制器可以是具有复杂处理运算能力的处理器,也可以是逻辑较为简单的控制芯片或控制电路。控制器可响应触发模组发送的第一触发信号控制驱动机构17工作。以下将详细描述。
当用户要展开电子设备10时可以发起操作,如按压按键模组142的接触面、触摸指纹识别模组143的接触面、通过图像采集模组141进行拍摄,或向语音输入模组144发出语音指令等。触发模组响应用户操作生成第一触发信号,并将该第一触发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对该第一触发信号进行处理,以判断用户意图。为排除用户误操作的情况,控制器可判断该第一触发信号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当符合预设条件时,控制器确定用户意图是展开电子设备10,然后控制驱动机构17动作(下文将具体描述)。不同的触发模组可以生成不同的第一触发信号,即用户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触发驱动机构17动作。该预设条件包括但不限于:该第一触发信号携带的指纹信息或图像信息为用户本人的指纹信息或图像信息、该第一触发信号携带的语音信息为预设语音指令,或该第一触发信号所指示的触摸手势为设定手势等。当然,控制器对第一触发信号进行判断的逻辑设计并非是必需的。
控制器根据第一触发信号向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发送电信号。如图5和图6所示,或图7和图8所示,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在通电状态下发热,并在达到形变温度时产生缩短形变。此时常规弹簧173将会伸长。在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与常规弹簧173的共同驱动下,分隔部175将向右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磁吸件16也向右移动。当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达到极限形变状态时,常规弹簧173也停止伸长,此时在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与常规弹簧173的共同作用下,分隔部175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而不再右移,使得第一磁吸件16也保持在右极限位置。第一磁吸件16位于右极限位置时,其与第二磁吸件15的同名磁极(例如N极)相对,二者相斥。
如图10所示(以折叠屏手机为例),在该斥力作用下,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将相互弹开形成缝隙。人手可以伸入该缝隙中,将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展开。由于依靠斥力能够解除电子设备10的扣合状态,使用户无需用大力掰动即可比较容易地展开电子设备10,因此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而且,用户可以单手就能展开产品,无需使用双手,因而简化了用户操作。另外,现有产品折叠时的扣合力较大,为便于用户施力将产品掰开,通常需要在产品的边缘设置扣手结构,该扣手结构会破坏产品外观的完整性。但是,实施例一的方案使用户无需用力掰动即可容易地展开电子设备10,使得扣手结构可以取消,从而使产品外观完整,美观度提升。
如图9所示,控制器还可以响应第一触发信号控制显示屏进行显示。根据产品需要,控制器可以在第一磁吸件16向右移动至极限位置、使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弹开时控制显示屏显示;或者控制器在第一磁吸件16向右移动到极限位置之前、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尚未弹开时控制显示屏显示。显示屏显示的可以是开机画面(电子设备10由关机状态进入开机状态时显示的画面)或系统界面(电子设备10由待机状态进入唤醒状态时现实的画面,如桌面壁纸、应用程序界面等)。此种设计能够在电子设备10的展开过程中同步点亮屏幕,无需使用户先展开电子设备10再操作亮屏,能够减少用户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实施例一中,在电子设备10解除扣合状态的过程中,电子设备10可向用户发出第一提示信息。该第一提示信息可用于提示用户电子设备10已解除扣合状态,可以施力将电子设备10展开;或者,该第一提示信息可用于提示用户电子设备10已开机或已从待机状态切换为唤醒状态;或者该第一提示信息可用于提示用户操作非法,请重新操作以解除扣合状态。该第一提示信息可以声音的形式,通过电子设备10的扬声器模组发出;或者该第一提示信息可以图像的形式通过电子设备10的显示屏(可称为主屏)或副屏(除该主屏外的另一辅助显示屏)显示;或者,该第一提示信息可以振动的形式,通过电子设备10的振动马达发出。该第一提示信息的发送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
实施例一中,当电子设备10展开后,控制器可控制驱动机构17动作,以驱动第一磁吸件16恢复原位,为电子设备10再次折叠做好准备。一种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可设于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3。该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角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霍尔传感器。该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一本体11相对第二本体13的位置。控制器用于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判断第一本体11是否相对第二本体13展开至设定位置。例如,角度传感器可检测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之间的角度。控制器可判断角度传感器检测到的角度是否达到预设角度(该预设角度根据产品需要设置),在达到预设角度时确定第一本体11已相对第二本体13展开至设定位置。或者,位移传感器可检测第一本体11相对第二本体13的位移。控制器可判断位移传感器检测到的位移是否达到预设位移,在达到预设位移时确定第一本体11已相对第二本体13展开至设定位置。可以根据产品需要确定该设定位置,例如设定位置可以为:第一本体11相对第二本体13展开形成一定锐角时第一本体11的位置,或者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展平时第一本体11的位置。
如图6和图5,或者图8和图7所示,当控制器判断第一本体11已相对第二本体13展开至设定位置时,控制器将停止对驱动机构17中的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发送电信号,使得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恢复原长。此时常规弹簧173将会缩短。在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与常规弹簧173的共同驱动下,分隔部175将向左移动,从而带动第一磁吸件16也向左移动。当形状记忆合金弹簧174与常规弹簧173均达到极限形变状态时,此时分隔部175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而不再左移,使得第一磁吸件16也保持在左极限位置。第一磁吸件16位于左极限位置时,其与第二磁吸件15的异名磁极相对,二者相吸。在该吸力作用下,被用户折叠的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3将会稳固地扣合,使电子设备10保持折叠状态。
或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也可以根据用户操作,控制驱动机构17驱动第一磁吸件16恢复原位。具体的,触发模组可响应用户操作生成第二触发信号,控制器根据该第二触发信号控制驱动机构17产生如上动作,驱动第一磁吸件16移动至左极限位置,以与第二磁吸件15相吸,电子设备10能够保持折叠状态。
或者,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控制器可在第一本体11相对第二本体13弹开后经过预设时长,控制驱动机构17驱动第一磁吸件16恢复到与第二磁吸件15相吸的位置。例如,电子设备或控制器可内置时钟单元,该时钟单元提供时钟信号。控制器可根据该时钟信号,判断自第一本体11相对第二本体13弹开起至当前时间的时长是否已达到预设时长。当确定该时长已达到预设时长时,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17动作。或者,该时钟信号每隔预设时长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收到该时钟信号时控制驱动机构17动作。
实施例一中,在电子设备10恢复扣合状态的过程中,电子设备10可向用户发出第二提示信息。该第二提示信息可用于提示用户电子设备10已恢复扣合状态,可以施力将电子设备10折叠;或者,当用户想折叠并收起电子设备10时,用户可发出操作使电子设备10恢复扣合状态,该场景下第二提示信息可用于提示用户电子设备10即将关机或进入待机;或者,该第二提示信息可用于提示用户操作非法,请重新操作以恢复扣合状态。该第二提示信息可以声音的形式,通过电子设备10的扬声器模组发出;或者该第二提示信息可以图像的形式通过电子设备10的主屏或副屏显示;或者,该第二提示信息可以振动的形式,通过电子设备10的振动马达发出。该第二提示信息的发送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进行。
如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二中,与上述实施例一不同的是,电子设备10的驱动机构17可以包括电机176、变速器177、丝杆178和滑座179。电机176的输出轴与变速器177连接,变速器177能够调整传动比,以根据产品使用场景调节转矩。变速器177与丝杆178连接,以将转矩传递给丝杆178,驱使丝杆178转动。滑座179与丝杆178形成螺旋副(即丝杠传动),当丝杆178转动时滑座179能沿丝杆178滑动。第一磁吸件16与滑座179固定连接,以跟随滑座179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变速器177并非是必需的。
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控制器收到触发模组发送的第一触发信号时,控制器将向电机176发送控制信号,使电机176输出第一转矩。该第一转矩通过变速器177传递给丝杆178,驱使丝杆178转动。此时,滑座179将带动第一磁吸件16沿丝杆178向右移动。当滑座179与第一磁吸件16移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同名磁极(例如N极)相对,二者相斥。此时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将相互弹开形成缝隙,使得人手可以伸入该缝隙中,将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展开。
反之,当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或者触发模组发送的第二触发信号,判定第一本体11已相对第二本体13展开至设定位置时,控制器将向电机176发送控制信号,使电机176输出第二转矩。该第二转矩通过变速器177传递给丝杆178,驱使丝杆178反向转动。此时,滑座179将带动第一磁吸件16沿丝杆178向左移动。当滑座179与第一磁吸件16移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异名磁极相对,二者相吸,使得被用户折叠的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3能够稳固地扣合,使电子设备10保持折叠状态。
实施例二的方案通过采用电机176和丝杆178传动,能够可靠地对第一磁吸件16进行驱动。并且,驱动机构17中的各个部件基本可沿丝杆178方向排列布置,在丝杆178布置在显示屏所在的平面内时(丝杆178并非沿显示屏的厚度方向布置),能够充分利用电子设备10的内部空间布置驱动机构17,不会增加电子设备10的厚度,有利于产品减薄。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实施例三中,与上述实施例二不同的是,电子设备10的驱动机构17可以用锥齿轮传动替代丝杠传动。
具体的,电机176的输出轴与锥齿轮180相连,锥齿轮180与另一锥齿轮181啮合,锥齿轮181与第一磁吸件16固定连接。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均为磁体阵列,该磁体阵列可以围成具有中心孔的环状结构。该磁体阵列中的N极与S极可以交替相邻排布。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具有相同的磁极数量。第一磁吸件16可以通过中心孔套设在锥齿轮181的齿轮轴上,以跟随锥齿轮181转动。通过锥齿轮传动,能够将电机176的输出轴的转矩传递至第一磁吸件16,驱动第一磁吸件16转动。实施例三中,第一磁吸件16的转动轴线与该输出轴相交。
如图13和图14所示,当控制器收到触发模组发送的第一触发信号时,控制器将向电机176发送控制信号,使电机176输出转矩。该转矩通过锥齿轮传动传递给第一磁吸件16,驱使第一磁吸件16转动。如图13的右图所示,当第一磁吸件16转动至设定位置时,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同名磁极相对(N极对N极性,S极对S极),二者相斥。此时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将相互弹开形成缝隙,使得人手可以伸入该缝隙中,将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展开。
反之,当控制器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或者触发模组发送的第二触发信号,判定第一本体11已相对第二本体13展开至设定位置时,控制器将向电机176发送控制信号,使电机176输出转矩。该转矩通过锥齿轮传动传递给第一磁吸件16,驱使第一磁吸件16转动。电机176输出的转矩可以驱使第一磁吸件16反向转动,或者驱使第一磁吸件16保持转向不变继续转动。如图13的左图所示,当第一磁吸件16转动至设定位置时,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异名磁极相对(N极对S极性,S极对N极),二者相吸,使得被用户折叠的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3能够稳固地扣合,使电子设备10保持折叠状态。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用其他能够实现相交轴传动的传动机构替代锥齿轮传动,例如蜗轮蜗杆机构。其中,蜗杆可以与电机176的输出轴相连,蜗轮与第一磁吸件16相连。电机176驱动蜗杆传动,与蜗杆啮合的蜗轮随之转动,从而带动第一磁吸件16转动。
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四中,与上述实施例三不同的是,电子设备10的驱动机构17可以不使用传动机构,将电机176的输出轴与第一磁吸件16直接固定连接,直接利用电机176驱动第一磁吸件16。此种方案机构设计简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并且,可以令电机176的输出轴布置在显示屏所在的平面内(并非沿显示屏的厚度方向布置),能够充分利用电子设备10的内部空间布置电机176与第一磁吸件16,不会增加电子设备10的厚度,有利于产品减薄。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实施例五中,驱动机构17可以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驱动机构17相同,第一磁吸件16依然是永磁体。但与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不同的是,第二磁吸件15为能被永磁体吸引的非磁体,该非磁体包括但不限于铁、镍、钴等亲磁的金属部件。当驱动机构17驱动第一磁吸件16远离第二磁吸件15移动,且二者的距离达到设定距离L0时,第一磁吸件16无法继续吸引第二磁吸件15。此时,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将不再紧密扣合,用户稍微施力即可将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展开。反之,当驱动机构17驱动第一磁吸件16靠近第二磁吸件15移动,使第一磁吸件16恢复原位时,第一磁吸件16恢复对第二磁吸件15的吸引,使得被用户折叠的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3能够稳固地扣合,使电子设备10保持折叠状态。
实施例五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位置,保证第一磁吸件16靠近并吸引第二磁吸件15时,吸力能够满足电子设备10的折叠需求;并保证第一磁吸件16远离第二磁吸件15时,电子设备10容易展开。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6可以是非磁体,第二磁吸件15可以是永磁体。
如图18和图19所示,在实施例六中,驱动机构17可以与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中的驱动机构17相同,第一磁吸件16依然为永磁体。但与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不同的是,而第二磁吸件15为能被永磁体吸引的非磁体,该非磁体包括但不限于铁、镍、钴等亲磁的金属部件。并且,第二磁吸件15可以靠近第一磁吸件16的圆周运动轨迹或位于第一磁吸件16的圆周运动轨迹上。
具体的,当驱动机构17驱动第一磁吸件16远离第二磁吸件15转动,且二者的距离达到设定距离L0(设定距离L0可以近似为第一磁吸件16的转动半径)时,第一磁吸件16无法继续吸引第二磁吸件15。此时,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将不再紧密扣合,用户稍微施力即可将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展开。反之,当驱动机构17驱动第一磁吸件16靠近第二磁吸件15转动,使第一磁吸件16转动至与第二磁吸件15基本正对时,第一磁吸件16恢复对第二磁吸件15的吸引,使得被用户折叠的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3能够稳固地扣合,使电子设备10保持折叠状态。
在实施例七中,第二磁吸件15依然是永磁体。但与上述任一实施例均不同的是,第一磁吸件16可以为电磁铁组件。实施例七的电子设备10无需设计驱动机构17,而是依靠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间的磁力使电子设备10弹开或紧密扣合。以下将具体说明。
如图20和图21所示,第一磁吸件16可以包括铁芯162、线圈163和永磁体161。线圈163缠绕在铁芯162的外表面,永磁体161围设在线圈163与铁芯162的外周。永磁体161能提供第一磁力,该第一磁力能将第二磁吸件15吸引。线圈163通电时与铁芯162共同作用能产生第二磁力,第二磁力的方向与第一磁力的方向相反。当线圈163断电时,线圈163与铁芯162不再产生磁力,此时第一磁吸件16仅具有永磁体161的第一磁力(即此时第一磁吸件16等同于一个永磁体,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异名磁极相对)。
当控制器收到触发模组发送的第一触发信号时,控制器将向线圈163发送电信号,使线圈163与铁芯162共同作用产生第二磁力。该第二磁力大于该第一磁力且与该第一磁力反向,以将第一磁力抵消,使得第一磁吸件16向第二磁吸件15施加斥力(即此时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的同名磁极相对)。因此,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将相互弹开形成缝隙,使得人手能伸入该缝隙中,将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展开。
反之,控制器还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或者触发模组发送的第二触发信号,控制线圈163断电,使得第一磁吸件16向第二磁吸件15施加第一磁力,从而恢复第一磁吸件16对第二磁吸件15的吸引,使得被用户折叠的第一本体11或第二本体13能够稳固地扣合,使电子设备10保持折叠状态。
实施例七的方案,由于通过电磁方式控制第一磁吸件16与第二磁吸件15间的磁力在斥力与吸力之间切换,无需使用驱动机构17,能够极大地简化产品设计,降低成本。通过在第一磁吸件16中设置永磁体,能够保证即使在电子设备10关机断电时,第一本体11与第二本体13也能可靠扣合,使电子设备10保持折叠状态而不松开。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22所示,永磁体161无需围设在线圈163与铁芯162的外周,只要使永磁体161与铁芯162相邻布置,保证线圈163通电时第二磁力能将第一磁力抵消,使第一磁吸件16输出斥力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触发模组和控制器;所述第一本体能相对所述第二本体折叠和展开;第一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磁吸件包括铁芯、线圈和永磁体;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铁芯的外表面,所述永磁体与所述铁芯相邻;所述永磁体用于提供第一磁力;所述第二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第二本体,所述第二磁吸件为永磁体;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折叠时所述线圈断电,所述第一磁吸件通过所述第一磁力吸引所述第二磁吸件;所述触发模组用于在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折叠时,响应用户操作生成触发信号;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所述触发信号控制所述线圈通电,使得所述线圈与所述铁芯共同作用产生第二磁力,所述第二磁力大于所述第一磁力,所述第二磁力与所述第一磁力的合力能够使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互排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吸件中的永磁体围设在所述铁芯与所述线圈的外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模组包括按键模组、指纹识别模组、图像采集模组与语音输入模组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响应所述触发信号,控制所述显示屏进行显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本体相对所述第二本体的位置;所述控制器用于响应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确定所述第一本体相对所述第二本体展开至设定位置时,控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相吸。
CN201911340501.3A 2019-12-23 2019-12-23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1315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0501.3A CN111131568B (zh) 2019-12-23 2019-12-23 电子设备
PCT/CN2020/124894 WO2021129132A1 (zh) 2019-12-23 2020-10-29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40501.3A CN111131568B (zh) 2019-12-23 2019-12-23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31568A CN111131568A (zh) 2020-05-08
CN111131568B true CN111131568B (zh) 2021-07-16

Family

ID=70501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40501.3A Active CN111131568B (zh) 2019-12-23 2019-12-23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31568B (zh)
WO (1) WO20211291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31568B (zh) * 2019-12-23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445802A (zh) * 2020-05-12 2020-07-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654564B (zh) * 2020-05-25 2021-0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2785434U (zh) * 2020-06-18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6235128A (zh) * 2020-07-16 2023-06-06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磁体阵列的电子装置
US11720151B2 (en) 2020-08-03 2023-08-08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d device
CN111835899A (zh) * 2020-08-21 2020-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以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CN114125095A (zh) * 2020-08-31 2022-03-0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振动噪音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介质
US11567543B2 (en) 2020-09-29 2023-01-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assembly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US11669132B2 (en) 2020-09-29 2023-06-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assembly for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CN114384971A (zh) * 2020-10-19 2022-04-2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2306158B (zh) * 2020-11-16 2024-01-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装置以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2737025A (zh) * 2020-12-28 2021-04-3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
CN112729102B (zh) * 2020-12-30 2022-05-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折叠角度检测方法
CN112904946A (zh) * 2021-03-25 2021-06-04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987856B (zh) * 2021-03-30 2023-06-09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折叠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US11892883B2 (en) 2021-04-19 2024-02-06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Display device with friction hinge
CN113224809A (zh) * 2021-04-19 2021-08-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充电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3539107B (zh) 2021-07-23 2023-09-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13757247B (zh) * 2021-09-13 2022-09-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864324B (zh) * 2021-09-27 2022-10-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6700262U (zh) * 2021-12-01 2022-06-07 维屿(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电子设备充电仓保护壳
CN116414185B (zh) * 2021-12-29 2024-03-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4285921A (zh) * 2021-12-30 2022-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5206183B (zh) * 2022-02-22 2024-04-0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263901A (zh) * 2022-06-17 2022-1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设备
WO2024099108A1 (zh) * 2022-11-08 2024-05-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6781813A (zh) * 2023-08-21 2023-09-1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7311451A (zh) * 2023-09-15 2023-12-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75692A1 (en) * 2013-03-08 2014-09-10 BlackBerry Limited Magnetic connector
CN205193667U (zh) * 2015-11-18 2016-04-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829185A (zh) * 2018-06-08 2018-1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8965508A (zh) * 2018-06-06 2018-12-0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739154U (zh) * 2018-07-16 2019-04-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终端
CN109803503A (zh) * 2018-12-29 2019-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311996A (zh) * 2018-03-20 2019-10-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滑出组件的控制方法、检测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1018883U (zh) * 2019-11-13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48883B (en) * 2007-08-24 2011-09-11 Quanta Comp Inc Eng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utilizing the same
US9277661B2 (en) * 2014-02-20 2016-03-01 Apple Inc. Magnetic latch
KR102209514B1 (ko) * 2014-09-05 2021-0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CN108134859A (zh) * 2017-01-03 2018-06-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开合机构
EP3710824A1 (en) * 2017-11-13 2020-09-23 ExxonMobil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Company Methods of using nondestructive material inspection systems
TWI653523B (zh) * 2017-12-04 2019-03-1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0410701A (zh) * 2019-08-23 2019-11-05 源弈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智能磁悬浮灯具
CN111131568B (zh) * 2019-12-23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75692A1 (en) * 2013-03-08 2014-09-10 BlackBerry Limited Magnetic connector
CN205193667U (zh) * 2015-11-18 2016-04-2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311996A (zh) * 2018-03-20 2019-10-0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滑出组件的控制方法、检测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8965508A (zh) * 2018-06-06 2018-12-07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829185A (zh) * 2018-06-08 2018-11-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208739154U (zh) * 2018-07-16 2019-04-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终端
CN109803503A (zh) * 2018-12-29 2019-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211018883U (zh) * 2019-11-13 2020-07-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式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129132A1 (zh) 2021-07-01
CN111131568A (zh) 2020-05-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31568B (zh) 电子设备
CN108495007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终端设备
EP375495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for camera module
CN114785926B (zh) 一种电子设备
KR20110048640A (ko) 휴대용 단말기
CN109992045B (zh) 功能组件、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445802A (zh) 电子设备
CN113422851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801939A (zh) 电子设备
CN112291395A (zh)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2445277A (zh) 电子设备
JP2008278376A (ja) 振動体、触覚機能付きの入力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EP2404435A1 (en) Electroactive actuator for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US20170310798A1 (en) Mobile terminal
CN107340801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209488642U (zh) 电子设备
CN218570262U (zh) 电子设备
CN210039464U (zh) 一种显示屏可弯折的智能穿戴设备
CN109981854A (zh) 电子设备
CN207782862U (zh) 功能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3473761A (zh) 电子设备
CN112532835A (zh) 电子设备
WO2023125312A1 (zh)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211018968U (zh) 一种翻盖式摄像装置及智能终端
CN212064178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