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93667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93667U
CN205193667U CN201520922023.8U CN201520922023U CN205193667U CN 205193667 U CN205193667 U CN 205193667U CN 201520922023 U CN201520922023 U CN 201520922023U CN 205193667 U CN205193667 U CN 205193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main body
magnetic part
electronic equipment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220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220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93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93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93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设备,涉及电子产品领域,主要目的在于使电子设备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两者能够自动形成扣手位。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第二主体和推动机构。第一主体的一端与第二主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推动机构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和控制装置。第一磁性件设置在第一主体上。第二磁性件设置在第二主体上。控制装置与第一磁性件或第二磁性件连接。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闭合时,控制装置可以受触发控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相互作用并产生相斥的作用力,以带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相对弹开供用户手扣的空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设备适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带键盘的平板电脑等。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由于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笔记本电脑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该第一主体可以为显示部,第二主体可以为主机部,显示部的一端与主机部的一端铰接,显示部可相对主机部开合。
随着笔记本电脑做的越来越薄,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部与主机部相对闭合时,显示部与主机部完全贴合在一起,显示部与主机部之间没有供用户手扣的空间,使得显示部与主机部两者之间相对打开的操作较麻烦,用户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把显示部和主机部扣开,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主要目的在于使电子设备的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两者能够自动形成扣手位,方便用户打开电子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主体;
可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开合的第二主体;
推动机构,其包括:
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上;
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用于与所述第一磁性件配合使用;
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闭合时,受触发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相互作用并产生相斥的作用力,以带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弹开供用户手扣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电磁铁或磁铁;
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闭合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之间产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开关、控制器和电流换向器;
所述电流换向器与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所述电流换向器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的信号,并响应于所述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上的电流换向。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控制开关为声控开关、触摸开关或按钮开关。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闭合时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内部,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磁性作用区域,所述第一磁性作用区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磁性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作用区域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产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
和/或,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相背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闭合时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内部,所述第三表面上具有第二磁性作用区域,所述第二磁性作用区域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磁性件通过所述第二磁性作用区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产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产生相斥的作用力;
所述第二磁铁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推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所述推动件与所述第二磁铁连接,用于推动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主体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使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内或外;
所述推动件包括动力输入部,所述动力输入部显露在所述电子设备外部。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相背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闭合时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
所述第六表面上设有容置槽;
所述推动件可活动地插入所述容置槽内,且在活动位移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二主体保持相对固定;
所述推动件的位移方向与所述第六表面垂直,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位移方向与所述推动件的位移方向垂直。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主体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磁铁在所述限位槽内直线位移。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传动机构,所述推动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磁铁连接。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圆柱形基座和基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基座的一端台面凸起的第一锥台,所述第一圆柱形基座的圆柱面上设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一锥台的锥形面上设有第一锥齿;
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二圆柱形基座和基于所述第二圆柱形基座的一端台面凸起的第二锥台,所述第二圆柱形基座的圆柱面上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二锥台的锥形面上设有第二锥齿;所述第二锥齿与所述第一锥齿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轮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轮轴垂直;
齿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轮齿相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磁铁连接;
其中,所述推动件上设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与所述第一轮齿相啮合。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二磁性件还包括:第三磁铁,与所述齿条连接,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产生相吸的作用力;
其中,当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内,所述第三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外;
当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外,所述第三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内。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一磁性件还包括:第四磁铁,与所述第三磁铁产生相斥的作用力,所述第四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磁性件还包括:第五磁铁,与所述齿条连接,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四磁铁产生相吸的作用力,所述第三磁铁置于所述第五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之间;
其中,当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磁铁位于所述第四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内,所述第五磁铁位于所述第四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外;
当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五磁铁位于所述第四磁铁的作用区域内。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一主体为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部,所述第二主体为所述笔记本电脑的主机部;
所述推动件为脚垫,所述脚垫包括脚垫座和设置在所述脚垫座上的凸柱,所述凸柱上设有所述的传动齿,所述凸柱可活动地插入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脚垫座作为所述的动力输入部。
前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或带键盘的平板电脑。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子设备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第一主体上设有第一磁性件,第二主体上设有第二磁性件,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闭合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产生相斥的作用力,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分别带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两者相对弹开,从而形成供用户手扣的空间,即扣手位,进而方便用户打开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与第一磁性件相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二磁铁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电子设备的第二磁铁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有传动机构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第二磁铁在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电子设备的第二磁铁在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主体1、第二主体2和推动机构(图中未标示)。第一主体1的一端与第二主体2的一端转动连接,以使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的角度可调节,并且第一主体1可相对第二主体2开合。推动机构包括第一磁性件3、第二磁性件4和控制装置5。第一磁性件3设置在第一主体1上。第二磁性件4设置在第二主体2上,第二磁性件4用于与第一磁性件3配合使用。控制装置5与第一磁性件3和/或第二磁性件4连接。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相对闭合时,控制装置5可以受触发控制第一磁性件3和第二磁性件4相互作用并产生相斥的作用力,以带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相对弹开供用户手扣的空间。
在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因为第一主体1上设有第一磁性件3,第二主体2上设有第二磁性件4,当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闭合时,用户可以通过操作控制装置5控制第一磁性件3和第二磁性件4产生相斥的作用力,第一磁性件3和第二磁性件4分别带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两者相对弹开,从而形成供用户手扣的空间,即扣手位,进而方便用户打开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的。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可以通过转轴或铰链连接等,其具体的可转动连接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中常用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中进行选取,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在实施时,为了实现前述控制装置5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还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前述的第一磁性件3为电磁铁,第二磁性件4为磁铁。电磁铁通电后像磁铁一样具有磁性。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相对闭合时,第一磁性件3和第二磁性件4两者的位置相对应,比如两者刚好相对设置,此时第一磁性件3与第二磁性件4之间能够产生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以为相吸的作用力,也可以为相斥的作用力,具体视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而定。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前述的控制装置5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开关51、控制器52和电流换向器53。电流换向器53与第一磁性件3连接,由于第一磁性件3为电磁铁,即电流换向器53与电磁铁连接。电流换向器53用于接收控制器52的信号,并响应于该信号,控制电磁铁上的电流换向。当电流换向器53控制电磁铁上的电流换向时,电磁铁两端的极性也发生变化。比如,当向电磁铁中通入正向的电流时,电磁铁与第二磁性件4产生相吸的作用力;当通过控制器52控制电流换向器53使电磁铁上的电流反向时,电磁铁两端的极性调换,电磁铁与第二磁性件4产生相斥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电磁铁,用户只需要触发控制开关51,即可实现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之间自动弹开一定角度,并形成扣手位。另外,在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闭合时,还可以通过控制开关51,使第一磁性件3与第二磁性件4之间产生相吸的作用力,从而使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两者能够紧紧地闭合在一起,方便携带。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的第二磁性件4也可以为电磁铁,其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上述第一磁性件3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从上文的描述,前述的控制开关51可以为声控开关、触摸开关或按钮开关等。声控开关、触摸开关或按钮开关等的具体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技术,可以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中进行选取,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在实施时,如图1所示,前述的第一主体1可以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11和第二表面12。第一表面11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相对闭合时与第二主体2相对,此处的“相对”是指面对面设置的意思。比如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且第一主体1为显示部时,第一表面11为显示屏所在的面,相应的,第二表面12为显示部的与显示屏相背的面。前述的第一磁性件3设置在第一主体1内部,换句话说,第一磁性件3隐藏在第一主体1内部,使第一主体1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简洁。第一表面11上具有第一磁性作用区域111,该第一磁性作用区域111与第一磁性件3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磁性件3可以通过该第一磁性作用区域111与第二磁性件4产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作用区域111可以由塑胶材质制成,当其厚度较薄时,第一磁性件3可以透过该塑胶材质的第一磁性作用区域111与外部的磁性件发生作用,比如与外部磁性件产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
从上文的描述,同样的,如图1所示,第二主体2也可以包括相背的第三表面21和第四表面22。第三表面21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相对闭合时与第一主体1相对,此处的“相对”是指面对面设置的意思。比如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且第二主体2为主机部时,第三表面21为键盘所在的面,相应的,第四表面22为主机部的与键盘相背的面。前述的第一二磁性件设置在第二主体2内部,换句话说,第二磁性件4隐藏在第二主体2内部,使第二主体2的外观看起来更加简洁。第三表面21上具有第二磁性作用区域211,该第二磁性作用区域211与第二磁性件4的位置相对应。第二磁性件4可以通过该第二磁性作用区域211与第一磁性件3产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磁性作用区域211可以由塑胶材质制成,当其厚度较薄时,第二磁性件4可以透过该塑胶材质的第二磁性作用区域211与外部的磁性件发生作用,比如与外部磁性件产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
具体在实施时,为了实现前述控制装置5的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也可以不采用上述电磁铁的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前述的第一磁性件3可以包括第一磁铁6,第二磁性件4包括第二磁铁7,第一磁铁6和第二磁铁7产生相斥的作用力。第二磁铁7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主体2上,第二磁铁7可以相对第二主体2运动。前述的控制装置5包括推动件8,推动件8可活动地设置在第二主体2上,推动件8可相对第二主体2运动。推动件8与第二磁铁7连接,推动件8用于推动第二磁性件4在第二主体2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使第二磁铁7位于第一磁铁6的磁力作用区域内或外。当第二磁铁7位于第一磁铁6的磁力作用区域内时,第二磁铁7与第一磁铁6产生相斥的作用力,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相对弹开一定的角度,即扣手位,方便用户打开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当第二磁铁7位于第一磁铁6的磁力作用区域外时,第二磁铁7与第一磁铁6两者之间不发生作用。上述的推动件8包括动力输入部81,该动力输入部81显露在电子设备外部。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主体1相对第二主体2闭合时,用户可以通过显露在本实施例电子设备外部的动力输入部81对推动件8进行操作,当用户通过推动件8推动第二磁铁7位于第一磁铁6的磁力作用区域内时,即可使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两者能够自动弹开一定角度,即扣手位,操作较方便。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前述的第二主体2包括相背的第五表面23和第六表面24。第五表面23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相对闭合时与第一主体1相对。比如当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且第二主体2为主机部时,第五表面23为键盘所在的面,相应的,第六表面24为主机部的与键盘相背的面。该第六表面24上设有容置槽。推动件8可活动地插入容置槽内,且能够在活动位移后的位置与第二主体2保持相对固定。推动件8的位移方向与第六表面24垂直,第二磁性件4的位移方向与推动件8的位移方向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时,笔记本电脑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尺寸较大,高度方向即厚度方向的尺寸较小。由于推动件8的位移方向与第六表面24垂直,即推动件8可以沿笔记本电脑的厚度方向运动。又由于第二磁性件4的位移方向与推动件8的位移方向垂直,即第二磁性件4可以沿笔记本电脑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运动,从而可以有效地利用笔记本电脑有限的空间,为第二磁性件4提供更大地位移空间。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为实现推动件8在活动位移后的位置与第二主体2保持相对固定的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技术,比如可以采用圆珠笔的卡合结构等,具体实施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在现有技术中进行选取,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能够对第二磁铁7进行限位,使第二磁铁7只能沿设定的方向运动,前述的第二主体2上可以设有限位槽,第二磁铁7设置在该限位槽内,用于限制第二磁铁7在限位槽内直线位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限位槽对第二磁铁7进行限位,其实施结构较简单,加工较方便。
由于前述推动件8的位移方向与第二磁性件4的位移方向垂直,两者的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为了实现推动件8与第二磁性件4之间运动的传动,本实施例提供如下的实施方式:前述的控制装置5可以包括传动机构,推动件8通过该传动机构与第二磁铁7连接。
具体在实施时,如图5所示,前述的传动机构可以包括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和齿条20。第一齿轮9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主体2上。第一齿轮9包括第一圆柱形基座91和基于该第一圆柱形基座91的一端台面凸起的第一锥台92。第一圆柱形基座91的圆柱面上设有第一轮齿。第一锥台92的锥形面上设有第一锥齿。第二齿轮10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主体2上。第二齿轮10包括第二圆柱形基座101和基于第二圆柱形基座101的一端台面凸起的第二锥台102。第二圆柱形基座101的圆柱面上设有第二轮齿,第二锥台102的锥形面上设有第二锥齿。第二锥齿与第一锥齿相啮合,第二齿轮10的轮轴与第一齿轮9的轮轴垂直。齿条20可滑动地设置于限位槽内,齿条20与第二轮齿相啮合,并且齿条20与第二磁铁7连接。其中,推动件8上设有传动齿,该传动齿与第一轮齿相啮合。当用户通过推动件8上的动力输入部81对推动件8施加力时,推动件8通过传动齿带动第一齿轮9转动,第一齿轮9通过第一锥齿带动第二齿轮10转动,第二齿轮10通过第二轮齿带动齿条20直线位移,进而带动第二磁铁7在限位槽内直线位移。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齿轮9上设置的第一锥齿和在第二齿轮10上设置的第二锥齿,第一锥齿和第二锥齿啮合,从而可以实现运动方向的转换。
从上文的描述,如图6和图7所示,前述的第二磁性件4还可以包括第三磁铁30,该第三磁铁30与齿条20连接,以使第三磁铁30可在齿条20的带动下随齿条20一起运动。第三磁铁30与第一磁性件3产生相吸的作用力。其中,如图6所示,当第二磁性件4在第一位置时,第二磁铁7位于第一磁铁6的磁力作用区域内,第三磁铁30位于第一磁铁6的磁力作用区域外,此时,仅第二磁铁7与第一磁铁6发生作用,且两者产生相斥的作用力,从而带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两者相对弹开一定的角度,即扣手位。如图7所示,当第二磁性件4在第二位置时,第二磁铁7位于第一磁铁6的磁力作用区域外,第三磁铁30位于第一磁铁6的磁力作用区域内,此时,仅第三磁铁30与第一磁铁6发生作用,且两者产生相吸的作用力,从而带动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两者紧紧地吸附在一起,携带较方便。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前述的第一磁性件3还可以包括第四磁铁40,第四磁铁40可以与第三磁铁30产生相斥的作用力。第四磁铁40与第一磁铁6间隔设置。前述的第二磁性件4还可以包括第五磁铁50,第五磁铁50与齿条20连接,以使第五磁铁50可在齿条20的带动下随齿条20一起运动。第五磁铁50与第四磁铁40产生相吸的作用力,第三磁铁30置于第五磁铁50和第二磁铁7之间。其中,如图6所示,当第二磁性件4在第一位置时,第二磁铁7位于第一磁铁6的磁力作用区域内,第三磁铁30位于第四磁铁40的磁力作用区域内,此时,第一磁铁6与第二磁铁7产生相斥的作用力,并且,第三磁铁30与第四磁铁40产生相斥的作用力。相较于上述的只有一对磁铁产生相斥的作用力,本实施例中,当第二磁性件4位于第一位置时,有两对磁铁产生相斥的作用力,从而使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两者的弹开更加容易。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当第二磁性件4在第二位置时,第二磁铁7位于第一磁铁6的磁力作用区域外,第三磁铁30位于第一磁铁6的磁力作用区域内,第五磁铁50位于第四磁铁40的作用区域内,此时第一磁铁6和第三磁铁30相吸,第五磁铁50和第四磁铁40也相吸,相对于上述实施例中只有一对磁铁相吸,本实施例中,当第二磁性件4位于第二位置时,有两对磁铁产生相吸的作用力,从而使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两者吸附地更加牢固,不易松开。
具体在实施时,前述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相应的,第一主体1为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部,第二主体2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机部。如图5所示,前述的推动件8为脚垫,该脚垫包括脚垫座和设置在脚垫座上的凸柱,凸柱上设有前述的传动齿,凸柱可活动地插入容置槽内。脚垫座作为前述的动力输入部81。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笔记本电脑上的脚垫进行改进,使脚垫具备推动件8的功能,从而可以充分地利用笔记本电脑自身的元器件,使笔记本电脑的结构更加简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为笔记本电脑或带键盘的平板电脑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笔记本电脑或带键盘的平板电脑仅为示例,并不用于对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限制,其他类型的电子设备也都适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主体;
可相对所述第一主体开合的第二主体;
推动机构,其包括:
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上;
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用于与所述第一磁性件配合使用;
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或所述第二磁性件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闭合时,受触发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相互作用并产生相斥的作用力,以带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弹开供用户手扣的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件为电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为电磁铁或磁铁;
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闭合时,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能够相互作用并产生作用力;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开关、控制器和电流换向器;
所述电流换向器与所述第一磁性件连接,所述电流换向器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的信号,并响应于所述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磁性件上的电流换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开关为声控开关、触摸开关或按钮开关。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闭合时与所述第二主体相对;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主体内部,所述第一表面上具有第一磁性作用区域,所述第一磁性作用区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磁性件通过所述第一磁性作用区域与所述第二磁性件产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
和/或,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相背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三表面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闭合时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内部,所述第三表面上具有第二磁性作用区域,所述第二磁性作用区域与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磁性件通过所述第二磁性作用区域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产生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件包括第一磁铁,所述第二磁性件包括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产生相斥的作用力;
所述第二磁铁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推动件,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所述推动件与所述第二磁铁连接,用于推动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主体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以使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内或外;
所述推动件包括动力输入部,所述动力输入部显露在所述电子设备外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相背的第五表面和第六表面,所述第五表面在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相对闭合时与所述第一主体相对;
所述第六表面上设有容置槽;
所述推动件可活动地插入所述容置槽内,且在活动位移后的位置与所述第二主体保持相对固定;
所述推动件的位移方向与所述第六表面垂直,所述第二磁性件的位移方向与所述推动件的位移方向垂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主体上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磁铁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磁铁在所述限位槽内直线位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传动机构,所述推动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磁铁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包括第一圆柱形基座和基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基座的一端台面凸起的第一锥台,所述第一圆柱形基座的圆柱面上设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一锥台的锥形面上设有第一锥齿;
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主体上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包括第二圆柱形基座和基于所述第二圆柱形基座的一端台面凸起的第二锥台,所述第二圆柱形基座的圆柱面上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二锥台的锥形面上设有第二锥齿;所述第二锥齿与所述第一锥齿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的轮轴与所述第一齿轮的轮轴垂直;
齿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轮齿相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二磁铁连接;
其中,所述推动件上设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与所述第一轮齿相啮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磁性件还包括:第三磁铁,与所述齿条连接,所述第三磁铁与所述第一磁性件产生相吸的作用力;
其中,当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内,所述第三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外;
当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外,所述第三磁铁位于所述第一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件还包括:第四磁铁,与所述第三磁铁产生相斥的作用力,所述第四磁铁与所述第一磁铁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磁性件还包括:第五磁铁,与所述齿条连接,所述第五磁铁与所述第四磁铁产生相吸的作用力,所述第三磁铁置于所述第五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之间;
其中,当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三磁铁位于所述第四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内,所述第五磁铁位于所述第四磁铁的磁力作用区域外;
当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五磁铁位于所述第四磁铁的作用区域内。
12.如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所述第一主体为所述笔记本电脑的显示部,所述第二主体为所述笔记本电脑的主机部;
所述推动件为脚垫,所述脚垫包括脚垫座和设置在所述脚垫座上的凸柱,所述凸柱上设有所述的传动齿,所述凸柱可活动地插入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脚垫座作为所述的动力输入部。
13.如权利要求1至3、5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或带键盘的平板电脑。
CN201520922023.8U 2015-11-18 2015-11-18 电子设备 Active CN205193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22023.8U CN205193667U (zh) 2015-11-18 2015-11-18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22023.8U CN205193667U (zh) 2015-11-18 2015-11-18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93667U true CN205193667U (zh) 2016-04-27

Family

ID=55786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22023.8U Active CN205193667U (zh) 2015-11-18 2015-11-18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93667U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94107B (zh) * 2016-08-18 2017-08-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來輔助螢幕模組與主機模組間開闔之輔助開闔機構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09803503A (zh) * 2018-12-29 2019-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10320778A (zh) * 2019-07-31 2019-10-1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显影剂供给容器
CN111131568A (zh) * 2019-12-23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00673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00677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和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
CN111200676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445802A (zh) * 2020-05-12 2020-07-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654564A (zh) * 2020-05-25 2020-09-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2904946A (zh) * 2021-03-25 2021-06-04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1246747A1 (ko) * 2020-06-05 2021-12-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펼침이 용이한 폴더블 장치
CN114384971A (zh) * 2020-10-19 2022-04-2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53498B1 (en) 2016-08-18 2017-09-05 Wistron Corporation Auxiliary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therewith
TWI594107B (zh) * 2016-08-18 2017-08-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來輔助螢幕模組與主機模組間開闔之輔助開闔機構及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1200673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00677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式的终端设备和控制壳体开合的方法
CN111200676A (zh) * 2018-11-16 2020-05-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00673B (zh) * 2018-11-16 2021-06-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9803503B (zh) * 2018-12-29 2021-03-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N109803503A (zh) * 2018-12-29 2019-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WO2020135550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US20210318721A1 (en) * 2018-12-29 2021-10-14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Terminal device
CN110320778A (zh) * 2019-07-31 2019-10-11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显影剂供给容器
CN110320778B (zh) * 2019-07-31 2024-04-12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显影剂供给容器
WO2021129132A1 (zh) * 2019-12-23 2021-07-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131568B (zh) * 2019-12-23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131568A (zh) * 2019-12-23 2020-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445802A (zh) * 2020-05-12 2020-07-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654564B (zh) * 2020-05-25 2021-02-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11654564A (zh) * 2020-05-25 2020-09-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屏幕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246747A1 (ko) * 2020-06-05 2021-12-09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펼침이 용이한 폴더블 장치
CN114384971A (zh) * 2020-10-19 2022-04-2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2904946A (zh) * 2021-03-25 2021-06-04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93667U (zh) 电子设备
CN104061741B (zh) 用于冰箱的自动开门装置及具有它的冰箱
TW200630853A (en) Hybrid pointing device
EP1582956A8 (en) Manual operating unit for robot
CN10567695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8457549A (zh) 一种冰箱自动开门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3623208U (zh) 一种应用于自动伸缩笔工作的驱动装置
CN101829992A (zh) 三齿条滑块耦合自适应欠驱动机器人手指装置
CN105428112B (zh) 一种单向离合器
CN206561436U (zh) 一种双驱动拟人机械手及机器人
CN202750962U (zh) 智能讲台
CN203282913U (zh) 自动开闭式黑板
TW201144636A (en) Speed-change method and speed-change mechanism for electronic vehicle
CN205446372U (zh) 一种移动电子终端双轴铰链及移动电子终端
CN204011115U (zh) 固体绝缘开关设备的主回路合闸机构
CN208705830U (zh) 一种振动触摸屏
CN202706761U (zh) 轻触旋转式电动随意开关门
CN202579847U (zh) 电动线性传动机构、抽拉式抽油烟机门和抽油烟机
CN206451643U (zh) 一种用于推钮自动复位的机构
CN204664332U (zh) 一种改变旋转角度的机构
CN205984767U (zh) 一种三工位隔离接地开关中间触头连接装置
CN206421741U (zh) 一种机械原理多变组合教具
CN204129693U (zh) 一种触摸屏控制的滑动机构
CN209746518U (zh) 一种带电位器的电磁斥力键盘
CN204029632U (zh) 固体绝缘开关设备的主回路操作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