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6954A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6954A
CN105676954A CN201511005883.6A CN201511005883A CN105676954A CN 105676954 A CN105676954 A CN 105676954A CN 201511005883 A CN201511005883 A CN 201511005883A CN 105676954 A CN105676954 A CN 1056769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force
force component
relative position
component
shift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10058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10058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76954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769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69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enclosures rotating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or with ball-joint coupling, e.g. PDA with display enclosure orientation changeable between portrait and landscape by rotation with respect to a coplanar body enclo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磁力件,包括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磁力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锁紧。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及其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人们也享受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便利。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电子设备,享受随着科技发展带来的舒适生活。
目前,以笔记本电脑为例,通常,笔记本的两部分是由转轴、铰链等连接件连接在一起的,由于经常使用,这些连接件在机械结构上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使得两部分无法闭合,容易分开一定角度,无法锁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壳体,以锁紧电子设备的上壳和下壳,方便用户操作,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磁力件,包括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磁力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拨动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连接;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相互吸附;当所述拨动件受外力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移动,由与所述第一磁力子件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至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相互排斥。
进一步地,第一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一端和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三端和具有第二极性的第四端;当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吸附,或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吸附;当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排斥,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排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一端和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三端和具有第一极性的第四端;当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吸附,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吸附;当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排斥,或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排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的壳体内壁上设置一滑动槽,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容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拨动件受外力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拨动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连接,另一端与一弹性件连接;其中,所述拨动件受外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由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变为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弹性件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当所述拨动件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弹性件由压缩状态变为初始状态,向所述拨动件施加回复力,所述拨动件受所述回复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由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恢复为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磁力子件一端与所述拨动件连接,另一端与一弹性件连接;其中,所述拨动件受外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由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变为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弹性件由初始状态变为拉伸状态;当所述拨动件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弹性件由拉伸状态变为初始状态,向所述拨动件施加回复力,所述拨动件受所述回复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由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恢复为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均为普通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本体上还设置有一物理开关,用于改变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的极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力子件具体为衔铁、普通磁铁或电磁铁,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具体为电磁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相连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以及磁力件,其中,磁力件包括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第一磁力子件设置于第一本体,第二磁力子件设置于第二本体,那么,当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锁紧,如此,当电子设备闭合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第磁力件保持贴合,实现对电子设备的上壳和下壳的锁紧,方便用户操作,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利一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利一中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利一中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在位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利一中的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处于第一位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利二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C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二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8A至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第二磁力子件、拨动件以及弹性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利三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普通笔记本、超级本、等,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本体1;第二本体2,与第一本体1连接;磁力件3,包括第一磁力子件31和第二磁力子件32,第一磁力子件31设置于第一本体1,第二磁力子件32设置于第二本体2;
其中,当第一本体1相对于第二本体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相互吸附,使得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锁紧。
首先,介绍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参见图2所示,第一本体1包括第一端部11和第二端部12,第一端部11与第二端部12相对,同样的,第二本体2包括第三端部21和第四端部22,第三端部21和第四端部22相对,第二端部12和第四端部22通过连接件连接,此时,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连接。
这里,上述连接件可以为转轴、铰链等,使得第一本体1能够相对于第二本体2转动。
其次,介绍磁力件。
在本实施例中,磁力件分为两部分,即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参见图3所示,第一磁力子件可设置于第一本体1的第一端部11的第一区域101,相应地,第二磁力子件设置于第二本体2的第三端部21上与第一区域101对应的第二区域201,当第一本体1相对于第二本体2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区域101与第二区域201重合。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磁力子件可以设置于第一本体的内部与第一区域对应的位置,也可以外露于第一本体的第一表面上与第一区域对应的位置,同样的,第二磁力子件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本体的内部与第二区域对应的位置,也可以外露于第二本体的第二表面上与第二区域对应的位置。
举例来说,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第一本体即为设置有显示屏的部分,而第二本体即为设置有输入单元的部分,第一表面即为笔记本电脑的B面,第二表面即为笔记本电脑的C面,那么,第一磁力子件可以设置于B面的下方,也可以外露于B面,第二磁力子件可以设置于C面的下方,也可以外露于C面。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可以为普通磁铁,还可以为一个为普通磁铁,另一个为衔铁,当然,还可以为永磁铁,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那么,当第一本体1相对于第二本体2转动至如图4所示的第一位置时,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即第一磁力子件与得让磁力子件重合,此时,第一磁力子件吸附第二磁力子件,使得第一本体1与第二本体2锁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上设置磁力件,使得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二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也就是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闭合时,第一磁力子件吸附第二磁力子件,实现对电子设备的上壳和下壳的锁紧,方便用户操作,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闭合之后,如果要打开电子设备,使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就需要克服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之间的吸附力,那么,如若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子件之间的吸附力太小,则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很容易自行脱开,锁紧效果差,如果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子件之间的吸附力太大,则很难将第一本体和得二本体脱开,不方便用户使用。
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一致。进一步地,参见图5所示,上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拨动件4,与第二磁力子件32连接;那么,当第一本体1相对于第二本体2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相互吸附;当拨动件4受外力带动第二磁力子件32移动,由与第一磁力子件31处于第一相对位置移动至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相互排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均具有极性,那么,第一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一端和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端,第二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三端和具有第二极性的第四端;这里,第一极性可以S极,第二极性可以为N极,或者,第一极性为N极,第二极性为S极,以实际应用为准。
那么,当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可以如图6A所示,第一端311与第四端322吸附,或如图6B所示,第二端312与第三端321吸附;当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可以如图7A所示,第一端311与第三端312排斥,且第二端312与第四端322排斥。
当然,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可以改变一下,第一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一端和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端,第二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三端和具有第一极性的第四端;
那么,当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时,可以如图6C所示,第一端311与第四端322吸附,且第二端312与第三端321吸附;当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可以如图7B所示,第一端311与第三端321排斥,或如图7C所示,第二端312与第四端322排斥。
在另一是实例中,第二本体的壳体内壁上设置一滑动槽,第二磁力子件容置在滑动槽内,拨动件受外力带动第二磁力子件在滑动槽内滑动,也就是说,拨动件一部分外露于第二本体的壳体,一部分设置壳体内部与第二磁力子件连接,通过推动拨动件,带动第二磁力子件在滑动槽内滑动,进而改变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吸附或者排斥。
当然,参见图8A所示,拨动件4还可以一端与第二磁力子件32连接,另一端与一弹性件5连接;这样,当拨动件4受外力作用时,可以带动第二磁力子件32移动,使得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由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变为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此时,弹性件5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储蓄弹性势能,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吸附;当拨动件4不受外力作用时,弹性件5由压缩状态变为初始状态,向拨动件4施加回复力,拨动件4受回复力作用,带动第二磁力子件32反向移动,使得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由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恢复为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此时,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排斥。
或者,参见图8B所示,第二磁力子件32一端与拨动件4连接,另一端与一弹性件5连接;其中,拨动件4受外力作用,带动第二磁力子件32移动,使得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由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变为处于第二相对位置,弹性件5由初始状态变为拉伸状态,储蓄弹性势能,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吸附;当拨动件4不受外力作用时,弹性件5由拉伸状态变为初始状态,向拨动件4施加回复力,拨动件4受回复力作用,带动第二磁力子件32反向移动,使得第一磁力子件31与第二磁力子件32由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恢复为处于第一相对位置。
当然,实际应用中,拨动件还可以通过其它形式或者其它机构带动第二磁力子件移动,以改变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的相对位置,进而锁紧或者解锁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本发明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闭合之后,如果要打开电子设备,使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离,就需要克服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磁力子件之间的吸附力,那么,如若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子件之间的吸附力太小,则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很容易自行脱开,锁紧效果差,如果第一磁力子件与第二子件之间的吸附力太大,则很难将第一本体和得二本体脱开,不方便用户使用。
那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与上述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一致。进一步地,参见图9所示,第二本体上还设置有一物理开关6,用于改变第二磁力子件32的极性。也就是说,第二磁力子件为电磁铁,能够通过物理开关的开闭,来改变极性。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磁力子件就可以为普通磁铁、衔铁、永磁铁,或者也为电磁铁。那么,当第一磁力子件同为电磁铁时,第一磁力子件可以与第二磁力子件连接在同一个物理开关上,这样仅需要开/闭一次物理开关就能够控制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的极性同时改变,方便用户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电子设备掉电关机后,可以仅为上述物理开关供电,这样,在电子设备关机之后,通过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的配合,仍能够锁紧或者解锁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方便用户操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本体;
第二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
磁力件,包括第一磁力子件和第二磁力子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磁力子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
其中,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相互吸附,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锁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拨动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连接;
当所述第一本体相对于所述第二本体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第一相对位置,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相互吸附;当所述拨动件受外力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移动,由与所述第一磁力子件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移动至处于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相互排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一端和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三端和具有第二极性的第四端;
当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吸附,或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吸附;
当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排斥,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排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一极性的第一端和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包括具有第二极性的第三端和具有第一极性的第四端;
当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四端吸附,且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端吸附;
当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端排斥,或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端排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壳体内壁上设置一滑动槽,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容置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拨动件受外力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在所述滑动槽内滑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件一端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连接,另一端与一弹性件连接;其中,所述拨动件受外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由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变为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弹性件由初始状态变为压缩状态;当所述拨动件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弹性件由压缩状态变为初始状态,向所述拨动件施加回复力,所述拨动件受所述回复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由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恢复为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一端与所述拨动件连接,另一端与一弹性件连接;其中,所述拨动件受外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由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变为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弹性件由初始状态变为拉伸状态;当所述拨动件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弹性件由拉伸状态变为初始状态,向所述拨动件施加回复力,所述拨动件受所述回复力作用,带动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由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恢复为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子件与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均为普通磁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上还设置有一物理开关,用于改变所述第二磁力子件的极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子件具体为衔铁、普通磁铁或电磁铁,所述第二磁力子件具体为电磁铁。
CN201511005883.6A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电子设备 Pending CN1056769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5883.6A CN105676954A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1005883.6A CN105676954A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6954A true CN105676954A (zh) 2016-06-15

Family

ID=562978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1005883.6A Pending CN105676954A (zh) 2015-12-29 2015-12-29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76954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1164A (zh) * 2017-06-30 2017-10-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启闭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7765769A (zh) * 2016-08-18 2018-03-0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开阖机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8646863A (zh) * 2018-07-24 2018-10-12 中新国际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脑外壳及电脑
CN108810445A (zh) * 2017-05-07 2018-11-1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1182092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滑动结构
CN112904946A (zh) * 2021-03-25 2021-06-04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384971A (zh) * 2020-10-19 2022-04-2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5147A (zh) * 2004-07-23 2006-01-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磁性开关装置
CN2760726Y (zh) * 2004-12-06 2006-02-22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磁性开关与可折叠式电子装置
US20090103261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202838112U (zh) * 2012-09-20 2013-03-27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25147A (zh) * 2004-07-23 2006-01-25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磁性开关装置
CN2760726Y (zh) * 2004-12-06 2006-02-22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磁性开关与可折叠式电子装置
US20090103261A1 (en) * 2007-10-23 2009-04-23 Ht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202838112U (zh) * 2012-09-20 2013-03-27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65769A (zh) * 2016-08-18 2018-03-06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开阖机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7765769B (zh) * 2016-08-18 2020-05-12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辅助开阖机构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8810445A (zh) * 2017-05-07 2018-11-13 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7291164A (zh) * 2017-06-30 2017-10-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启闭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08646863A (zh) * 2018-07-24 2018-10-12 中新国际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脑外壳及电脑
CN111182092A (zh) * 2018-11-12 2020-05-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滑动结构
CN111182092B (zh) * 2018-11-12 2021-07-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及其滑动结构
CN114384971A (zh) * 2020-10-19 2022-04-22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12904946A (zh) * 2021-03-25 2021-06-04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76954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3167068B (zh) 一种电子终端
US20210365079A1 (en) Adjustment of magnetic force in a computing device
US9824808B2 (en) Switchable magnetic lock
US20160259379A1 (en) Hinge device for a portable computer
CN205193667U (zh) 电子设备
US11255116B2 (en) Left-right door opening mechanism for a refrigerator
CN105824352B (zh) 开合装置
KR102167051B1 (ko) 휴대 장치
US9996112B2 (en) Electronic assembly and docking station
JP5473773B2 (ja) 携帯式電子装置
CN102761634A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铰链装置
CN203685838U (zh) 螺旋槽传动式360度双轴同步阻尼转轴
CN104345786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连接构件
CN203214573U (zh) 用于双转轴系统的同步运动装置
CN205503733U (zh) 一种旋转部品的双轴铰链及移动电子终端
CN105333273B (zh) 一种滑动装置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203614585U (zh) 电子设备转动控制器限制位移同步机构
US9112955B2 (en) Mobile terminal device
CN204300112U (zh) 铰链结构、可折叠装置及包装盒
CN203770374U (zh) 可消除齿轴与齿轮间隙的双轴同动枢轴器
CN203191898U (zh) 具有开启结构的装置及其开启结构
CN104156034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铰链组件
CN216601944U (zh) 一种磁吸式锁定装置
EP3046087B1 (en) Remote controll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