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85434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85434U
CN212785434U CN202021141622.3U CN202021141622U CN212785434U CN 212785434 U CN212785434 U CN 212785434U CN 202021141622 U CN202021141622 U CN 202021141622U CN 212785434 U CN212785434 U CN 2127854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structural member
magnetic group
magnet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416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学诚
谢小飞
郑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416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854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854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85434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4408 priority patent/WO202125407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能够相互折叠或展开,在第一结构件内设置第一磁组,第二结构件内设置第二磁组,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折叠时,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相吸。第一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一磁体,第二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二磁体,且第一磁体与对应的第二磁体相对侧的极性相反,使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间的磁通量大于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外周的磁通量,从而增强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吸力,使用较小体积的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即可满足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折叠状态的吸力需求,减小磁体所需的容纳空间,提高了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越来越深入人们的生活,其丰富的功能也逐渐取代了许多传统的产品,如手表、报纸、相机、MP3等,人们也越来越习惯在手机等终端产品上观看视频、查阅时事以及欣赏影视、赛事等。而为获得更大的显示屏幕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折叠类型的电子设备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
目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通常包括枢接的第一结构件与第二结构件,如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可以通过铰链相连,使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都能够相对发生转动,进而使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可以相互叠合或展开。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通过磁体相吸实现折叠态时的牢固连接需求。
然而,在上述的折叠电子设备中,磁体体积往往较大,磁体所需的容纳空间也会较大,同时磁体在设置时需考虑对电子设备中指南针、马达、功率电感等的干扰,影响电子设备中元器件的排布,导致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了现有的可折叠电子设备中磁体所需容纳空间较大且影响电子设备中元器件的排布导致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能够相互折叠或展开;
所述第一结构件内设置有第一磁组,所述第二结构件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组对应的第二磁组,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折叠时所述第一磁组和所述第二磁组相吸;
所述第一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二磁体,且所述第一磁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磁体相对侧的极性相反,以使所述第一磁组和所述第二磁组间的磁通量大于所述第一磁组和所述第二磁组外周的磁通量。
这样利用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特殊的排列方式,使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力线分布较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外周的磁力线分布多,增强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通量,也就增强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场强度,进而增强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吸力,与两单个磁体相吸相比,同等体积的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能够产生更强的磁吸力,这样使用较小体积的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即可满足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在折叠状态时的吸力需求,从而减小了磁体所需的容纳空间,提高了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同时,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上述的排列方式,使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通量大于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外周的磁通量,即减小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流向外部空间的磁力线,极大减小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对电子设备中指南针、马达、功率电感等电磁器件的干扰,使电子设备内部的元器件排布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可选择性,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组还包括第三磁体,所述第三磁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体之间,所述第三磁体的两个磁极分别朝向两侧的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即第一磁组由两个第一磁体和一个垂直于第一磁体分布的第三磁体组成,这样就使第一磁组由径向式排列的第一磁体和平行式排列的第三磁体组成,即第一磁组为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 Array)磁组,并且该海尔贝克阵列磁组被构造成第一磁组朝向第二磁组的一侧的磁场较强,第一磁组朝向第二磁组一侧的磁通量较大,磁力线分布较多,从而增强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吸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磁组还包括第四磁体,所述第四磁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磁体之间,所述第四磁体的两个磁极分别朝向所述第二磁体,且所述第四磁体与所述第三磁体的极性相反设置。即第二磁组由两个第二磁体和一个垂直于第二磁体分布的第四磁体组成,第二磁组也形成海尔贝克阵列磁组,使第二磁组朝向第一磁组侧的磁场较强,进而使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通量较大,增强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吸力。另外,这样的排列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磁力线在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回流,进一步减少流向外部空间的磁力线,从而极大的减少了对电子设备中电磁器件的磁干扰,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具有容纳腔体,所述第一磁组或所述第二磁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这样可以避免第一磁组中的第一磁体或第三磁体以及第二磁组中的第二磁体或第四磁体分离脱落,进而提高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在电子设备中的设置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邻近于所述第一磁组和/或所述第二磁组设置。由于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通量较大,同时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还可以形成上述的闭合磁力线回路,增加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路回流,极大减少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外部空间内的磁力线,减小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对电磁器件的干扰,使功能模组可以与第一磁组和/或第二磁组邻近设置,进而提高了功能模组设置的自由度和可选择性,提高了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模组与所述第一磁组和/或所述第二磁组之间的设置距离为0.2mm-3cm。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模组至少包括:指南针、霍尔传感器、摄像模组、音频喇叭或功率电感器件中的一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模组为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自动调焦镜头;
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马达,所述马达包括马达磁石和/或霍尔元件,所述马达磁石和所述霍尔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磁组和/或所述第二磁组设置。由于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的排列方式,极大的减小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外部空间内的磁力线,减小了对摄像模组镜头中马达的电磁干扰,使摄像模组的镜头可以为AF镜头,有助于提升摄像模组的性能,提升电子设备的功能性。另外,摄像模组中的马达磁石和霍尔元件可以位于马达的任意位置,具有较高的设置自由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磁组位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侧边中部,或者,所述第一磁组位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周向拐角处;
所述第二磁组位于所述第二结构件的侧边中部,或者,所述第二磁组位于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周向拐角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转轴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分别与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连接。这样通过转轴组件实现了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之间的转动连接,从而使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可以相互折叠或展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覆盖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的背面;
所述保护套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结构件对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结构件对应;
所述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第三磁组,当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折叠时,所述第三磁组与所述第一磁组相吸。通过第三磁组和第一磁组的磁吸力,将第一部分与第一结构件连接,从而在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处于折叠状态时,将第一部分设置在第一结构件的背面上,也就实现了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时保护套与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背面的固定覆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五磁体,且所述第五磁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体相对侧的极性相反。这样的磁体排列方式形成的磁力线分布中,位于第三磁组和第一磁组之间的磁力线分布要较多于第一磁组和第三磁组周边的磁力线分布,使第三磁组和第一磁组之间的磁吸力较大,使用较小体积的第一磁组和第三磁组就能够将保护套的第一部分固定在第一结构件上。同时,可以重复使用第一磁组使其与第三磁组相吸,无需在第一结构件上增加额外的磁体与保护套进行配合,即可实现保护套和第一结构件之间的磁吸力,使保护套在折叠状态时可以牢固的覆盖固定在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内还设置有第四磁组,所述第四磁组位于所述第三磁组的内侧,当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展开时,所述第四磁组和所述第一磁组相吸。这样通过第四磁组和第一磁组之间的磁吸力,就将第一部分与第一结构件连接,从而在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处于展开状态时,将第一部分设置在第一结构件的背面上,也就实现了电子设备在展开状态时保护套与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背面的固定覆盖。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六磁体,且所述第六磁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体相对侧的极性相反。第一磁组和第四磁组的磁体排列方式,使位于第一磁组和第四磁组之间的磁力线分布较多于第一磁组和第四磁组周边的磁力线分布,使第一磁组和第四磁组的磁吸力较大,减小了磁体所需的容纳空间体积。同时无需在第一结构件上增加额外的磁体与保护套进行配合,即可实现保护套和第一结构件之间的磁吸力,使保护套在展开状态时可以牢固的覆盖固定在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状态时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状态时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状态时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8中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的磁力线分布方向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状态时的侧视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磁组和马达磁石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第一磁组和霍尔元件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状态时的侧视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展开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状态时第一磁组、第二磁组以及第三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展开状态时第一磁组和第四磁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状态时第一磁组、第二磁组以及第三磁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展开状态时第一磁组和第四磁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折叠状态时第一磁组、第二磁组以及第三磁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展开状态时第一磁组和第四磁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 10-第一结构件; 11-第一磁组;
111-第一磁体; 112-第三磁体; 20-第二结构件;
21-第二磁组; 211-第二磁体; 212-第四磁体;
30-功能模组; 31-马达; 32-马达磁石;
33-霍尔元件; 40-保护套; 41-第一部分;
411-第三磁组; 412-第五磁体; 413-第四磁组;
414-第六磁体; 42-第二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更新,为获得更大的显示屏幕以提高用户的观看体验,可折叠的电子设备备受人们的喜爱。具体的,可折叠的电子设备通常由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组成,其中,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多为铰接连接,使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可相对发生转动,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可以相互折叠或展开。为保证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在折叠后处于牢固连接状态,通常第一结构件上会设置第一磁体,在第二结构件上设置与第一磁体对应的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位于电子设备屏幕的下方,在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折叠时,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相吸,使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处于稳固的折叠状态。
而无论电子设备是内折还是外折的实现方式,考虑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屏幕的厚度、折叠后两屏幕间的缝隙宽度以及放置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磁体槽的壁厚等,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在折叠状态时距离通常都在2mm以上,为保证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折叠态的稳定,通常需要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的磁吸力在5N以上,现有技术中需要使用体积较大的单块磁铁,或者是很多块小的磁铁才能满足该磁吸力的需求。
然而体积较大的磁体或者是多块的小磁体所需的容纳空间较大,同时磁体会影响指南针、马达、霍尔传感器以及功率电感等电磁元件的排布,体积较大的磁体或多块的小磁体的设置,会导致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较差。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分别在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内设置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第一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一磁体,第二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二磁体,第一磁体与对应的第二磁体的相对侧的极性相反,使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间的磁通量大于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外周的磁通量,从而增强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之间的磁吸力,使用较小体积的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即可满足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折叠状态的吸力需求,减小磁体所需的容纳空间。同时也减小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流向外部空间的磁力线,减小了第一磁组和第二磁组对电子设备中如指南针、马达等电磁器件的电磁干扰,使此类元器件具有更高的排布自由度,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手持计算机、触控电视、对讲机、上网本、POS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设备等可折叠的固定终端或移动终端。
例如,该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折叠屏手机,参见图1所示,该折叠屏手机可以包括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转动连接,具体的,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转轴组件(未示出),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分别与转轴组件转动连接,以使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能够相互折叠或展开。
其中,当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时,折叠屏手机处于折叠状态(如图1所示),反之,当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由相互层叠状态起,背向转动至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无法转动(如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在同一平面)时,折叠屏手机处于展开状态(如图2所示)。
该电子设备100也可以是笔记本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也可以包括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以及连接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的连接部,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能够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使笔记本电脑处于折叠状态,反之,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由层叠状态起,相背转动至无法转动时,笔记本电脑处于展开状态。
其中,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电子设备100可以折叠成两层,具体的,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一个第一结构件10、一个第二结构件20和一个转轴组件,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能够相互转动至相互层叠,使电子设备100呈如图1中所示的两层的形态。
或者,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相邻的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转动连接,使电子设备100可以折叠成多层,例如,可以包括两个第一结构件10和一个第二结构件20,还包括有两个转轴组件,其中一个第一结构件10与第二结构件20的一侧通过一个转轴组件转动连接,第二结构件20的另一侧通过另一个转轴组件与其中另一个第一结构件10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本体可以和第二结构件20相互转动至层叠,其中另一个本体也可以和相对第二结构件20转动至层叠,使电子设备100呈现三层折叠的形态,当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中的其中两个背向转动到无法转动时,电子设备100处于展开状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折叠屏手机为上述电子设备100,且该折叠屏手机可以折叠成两侧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所示,该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转动连接,以使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能够相互折叠或展开。其中,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均可以包括有外壳以及在外壳内设置的若干部件,第一结构件10的外壳和第二结构件20的外壳转动连接,外壳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件,对电子设备100实现其功能所需的若干部件起到结构承载以及机械或电磁防护的作用。若干部件可以分别具有不同功能,以使电子设备100能够保持整机的性能,该若干部件包括但不限于中框、支架、电路板、电池等。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显示屏,显示屏可以安装在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上,显示屏可以是柔性显示屏。
其中,第一结构件10内设置有第一磁组11,第二结构件20内设置有与第一磁组11对应的第二磁组21,第一结构件10与第二结构件20折叠时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相吸,具体的,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分别位于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上的显示屏下方,参见图3所示,使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相向转动至层叠时,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的磁极相吸产生的磁吸力,使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处于牢固的折叠状态。
参见图4所示,第一磁组11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一磁体111,第二磁组21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二磁体211,第一磁体111与对应的第二磁体211相对侧的极性相反,以使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间的磁通量大于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外周的磁通量,即利用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特殊的排列方式,使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力线分布较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流向外部的磁力线分布多,增强了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通量,也就增强了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场强度,进而增强了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吸力,与两单个磁体相吸相比,同等体积的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能够产生更强的磁吸力,这样使用较小体积的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即可满足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在折叠状态时的吸力需求,从而减小了磁体所需的容纳空间,提高了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同时,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上述的排列方式,使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通量大于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外周的磁通量,即减小了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流向外部空间的磁力线,极大减小了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对电子设备100中指南针、马达、功率电感等电磁器件的干扰,使电子设备100内部的元器件排布具有更高的自由度和可选择性,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的,参见图4所示,以第一磁组11包括有两个第一磁体111,第二磁组21包括有两个第二磁体211为例,其中,参见图3所示,以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折叠时,相对的一面作为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的正面,相背的一面作为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的背面。不同极性并列的两个第一磁体111具体是指,两个第一磁体111处于同一侧的极性相反,如图5所示,其中一个第一磁体111(如图5中左侧的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正面的一侧为N极,则另一个第一磁体111(如图5中右侧的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正面的一侧就为S极。第一磁体111与对应的第二磁体211相对侧的极性相反,具体指第一磁体111与第二磁体211相对的一侧的极性和第二磁体211与第一磁体111相对一侧的极性相反,从而使第一磁体111和第二磁体211可以相互吸引。
如图5所示,其中一个第一磁体111(如图5中左侧的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正面的一侧为N极,则其中另一个第一磁体111(如图5中右侧的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正面的一侧即为S极,相反的,与其中一个第一磁体111相对的第二磁体211(如图5中左侧的第二磁体211)靠近第二结构件20正面的一侧即为S极,与其中另一个第一磁体111相对的第二磁体211(如图5中右侧的第二磁体211)靠近正面的一侧即为N极。
磁力线从左侧的第一磁体111的N极出来到左侧的第二磁体211的S极,再由第二磁体211内部S极到N极,然后从N极到右侧的第二磁体211的S极,第二磁体211的内部S极到N极,然后到右侧第一磁体111的S极,最后从右侧的第一磁体111的N极回到左侧第一磁体111的S极,形成一个闭合的磁力线回路,且大部分磁力线在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回流,使位于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力线分布要较多于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流向外部的磁力线分布,即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通量较大,流向外部空间的磁通量较小,而现有的两个极性相对的磁体的磁力线更多的流向了磁体的外部空间。
因此,与现有的使用单块的磁体相吸相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较小体积的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即可获得较大的磁吸力,具体的,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体21之间的磁吸力可以达到同等体积的现有两异性相吸磁体之间的磁吸力的1.5倍。
其中,可以将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作为一个磁组对,则位于该磁组对外周上的磁力线分布为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12外周上的磁力线分布,如图5所示,第一磁组11远离第一结构件10正面的一侧和第二磁组21远离第二结构件20正面的一侧外周上分布的磁力线均属于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外周上分布的磁力线。
其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磁体111和第二磁体211可以是正方体形、长方体形或者是异形磁铁等。第一磁体111可以是永磁体,第二磁体211也可以是永磁体。
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可以分别包括多个第一磁体111和第二磁体211,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磁体111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组成一个第一磁组11,相邻的两个第二磁体211也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组成一个第二磁组21。
在第一结构件10上可以具有多个第一磁组11,也可以只有一个第一磁组11,相应的,第二结构件20上也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二磁组21,也可以只有一个第一磁组11,具体的,可根据电子设备100中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厚度以及吸力设计需求选择设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磁组11还包括第三磁体112,第三磁体112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磁体111之间,第三磁体112的两个磁极分别朝向两侧的第一磁体111设置,即第一磁组11由两个第一磁体111和一个垂直于第一磁体111分布的第三磁体112组成,参见图6所示,这样就使第一磁组11由径向式排列的第一磁体111和平行式排列的第三磁体112组成,即第一磁组11为海尔贝克阵列(Halbach Array)磁组,并且该海尔贝克阵列磁组被构造成第一磁组11朝向第二磁组21的一侧的磁场较强,第一磁组11朝向第二磁组21一侧的磁通量较大,磁力线分布较多,从而增强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吸力。
相应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磁组21还可以包括第四磁体212,第四磁体212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二磁体211之间,第四磁体212的两个磁极分别朝向第二磁体211,且第四磁体212与第三磁体112的极性设置方式相反,即第三磁体112和第四磁体212内部磁力线方向相反。第二磁组21由两个第二磁体211和一个垂直于第二磁体211分布的第四磁体212组成,参见图6所示,第二磁组21也形成海尔贝克阵列磁组,使第二磁组21朝向第一磁组11侧的磁场较强,进而使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通量较大,增强了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吸力。
具体的,参见图6所示,在第一磁组11中,左侧的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正面的一侧为N极,则右侧的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正面的一侧即为S极,第三磁体112靠近左侧第一磁体111的一侧为N极,靠近右侧第一磁体111的一侧为S极,从而保证形成的第一磁组11朝向第二磁组21一侧的磁通量较大。
在第二磁组21中,相反的,左侧的第二磁体211靠近第二结构件20正面的一侧即为S极,右侧的第二磁体211靠近正面的一侧即为N极,第四磁体212靠近左侧第二磁体211的一侧为S极,第四磁体212靠近右侧第二磁体211的一侧为N极,从而保证形成的第二磁组21朝向第一磁组11一侧的磁通量较大。
参见图6所示,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上述的排列方式,磁力线从左侧的第一磁体111的N极出来,到左侧的第二磁体211的S极,再由磁体内部的S极到N极,再依次经过第四磁体212和右侧的第二磁体211,从右侧第二磁体211的N极出来到右侧的第一磁体111的S极再由磁体内部的S极到N极,然后依次经过第三磁体112回到左侧第一磁体111的N极形成一个如图7所示的闭合的磁力线回路,这样的排列方式能够有效的增加磁力线在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回流,进一步减少流向外部空间的磁力线,从而极大的减少了对电子设备100中电磁器件的磁干扰,进一步提高了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是由多个磁体组成,为提高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的稳固性,该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安装壳体(未示出),安装壳体具有容纳腔体,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分别设置在容纳腔体内,这样可以避免第一磁组11中的第一磁体111或第三磁体112以及第二磁组21中的第二磁体211或第四磁体212分离脱落,进而提高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在电子设备100中的设置稳定性。
其中,该安装壳体可以是金属壳体,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材料的壳体,安装壳体可以设置在第一结构件10或第二结构件20的壳体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磁组11可以位于第一结构件10的侧边中部,或者,第一磁组11可以位于第一结构件10的周向拐角处,以手机为例,如图2所示,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均为长方体,第一磁组11可以设置在第一结构件10其中任一侧边的中部位置,或者,第一磁组11可以设置在第一结构件10靠近外侧的两个拐角处。
相应的,第二磁组21也可以位于第二结构件20的侧边中部,或者,第二磁组21也可以位于第二结构件20的周向拐角处。
在现有的电子设备100中,使用的磁体较大,为避免磁体对电子设备100中的指南针、马达、功率电感等电磁元器件的干扰,此类器件通常设置在具磁体较远的位置,限制了此类器件分布的自由度,进而降低了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功能模组30,由于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通量较大,同时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还可以形成上述的闭合磁力线回路,增加了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之间的磁路回流,减少了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外部空间内的磁力线,这样就极大减小了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对电磁器件的干扰,因此,参见图8所示,包括有电磁器件的功能模组30可以与第一磁组11和/或第二磁组21相邻设置,即功能模组30可以与第一磁组11和/或第二磁组21邻近设置,进而提高了功能模组30设置的自由度和可选择性,提高了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具体的,功能模组30与第一磁组11和/或第二磁组21之间的设置距离为0.2mm-3cm,其中,功能模组30中包括的电磁元件可以与第一磁组11和/或第二磁组21之间的设置距离在0.2mm-3cm,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不会对功能模组30产生电磁干扰,有效的提高了功能模组30在电子设备100中分布的自由度,提高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其中,该功能模组30至少包括:指南针、霍尔传感器、摄像模组、音频喇叭或功率电感器件中的一种。或者,该功能模组30还可以是其他的模组,如指纹检测模组、语音识别模组等。
其中,以该功能模组30为摄像模组为例,在现有的电子设备中,为避免磁体对摄像模组内的电磁器件如马达的电磁干扰,邻近磁体设置的摄像模组的镜头多为FF(FixedFocus)镜头,FF镜头没有对焦马达,不能实现自动对焦功能,因此在邻近磁体设置时也不会受到磁体的电磁干扰。
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邻近第一磁组11和/或第二磁组21设置的摄像模组的镜头可以是AF(Auto Focus)镜头,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的排列方式,极大的减小了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外部空间内的磁力线,减小了对摄像模组镜头中马达的电磁干扰,使摄像模组的镜头可以为AF镜头,有助于提升摄像模组的性能,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功能性。
具体的,参见图9所示,摄像模组可以包括马达31,马达31包括有马达磁石32和/或霍尔元件33,马达磁石32和霍尔元件33邻近于第一磁组11和/或第二磁组21设置,具体的,马达磁石32和/或霍尔元件33与第一磁组11和/或第二磁组21之间的设置距离可以为0.2mm-3cm。
马达3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或者也可以是方形,马达磁石32可以设置在马达31的外周上,具体的,马达磁石32可以设置在马达31外周上邻近第一磁组11的一侧,如图9中所示,第一磁组11可以位于马达31的左上方,马达31可以是方形,马达磁石32可以位于马达31的上侧(如图9中(a)所示)或者是左侧(如图9中(c)所示),或者马达磁石32也可以位于马达31的下侧(如图9中(b)所示)或右侧(如图9中(d)所示)。
马达31可以包括多个马达磁石32,如马达31包括两个马达磁石32,两个马达磁石32可以相对设置,两个马达磁石32可以分别位于马达31的上侧和下侧(如图9中(e)所示),或者两个马达磁石32可以分别位于马达31的左侧和右侧(如图9中(f)所示),或者两个马达磁石32可以位于马达31的左上和右下两个对角处(如图9中(g)所示),或者两个马达磁石32也可以位于马达31的右上和左下角的两个对角处(如图9中(h)所示)。即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磁组11和第二磁组21对马达磁石32的电磁干扰较低,使马达磁石32可以位于马达31的任意位置,如邻近第一磁组11或第二磁组21的位置,马达磁石32具有较高的设置自由度。
相应的,马达31的霍尔元件33也可以设置在马达31的外周上,具体的,霍尔元件33也可以设置在马达31外周上邻近第一磁组11的一侧,如霍尔元件33可以位于马达31的上侧(如图10中(i)所示),或者距离第一磁组0.2mm-3cm范围可以形成一个设置区域(如图10的(j)中虚线区域),霍尔元件33可以设置在该区域外周上的任一位置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保护套40,保护套40覆盖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的背面,保护套40对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起到防护的作用。保护套40可以是皮套,也可以是硅胶套,或者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防护套。
具体的,参见图11所示,保护套40包括第一部分41和与第一部分41相连的第二部分42,第一部分41与与第一结构件10对应,第二部分42与第二结构件20对应,保护套40还可以包括连接第一部分41和第二部分42的连接部分(未示出),连接部分可以与转轴组件相对应。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保护套40的第二部分42可以与第二结构件20卡固连接,具体的,第二部分42的外周可以具有与第二结构件20外边缘配合的卡槽,第二结构件20可以通过卡设的方式与第二部分42固定连接,从而将第二部分42设置在第二结构件20的背面以使第二部分42固定覆盖在第二结构件20上。
其中,如图11所示,第一部分41内设置有与第一磁组11对应的第三磁组411,当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折叠时,第三磁组411与第一磁组11相吸,通过第三磁组411和第一磁组11的磁吸力,将第一部分41与第一结构件10连接,从而在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处于折叠状态时,将第一部分41设置在第一结构件10的背面上,也就实现了电子设备100在折叠状态时保护套40在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背面的固定覆盖。
参见图13所示,第三磁组411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五磁体412,且第五磁体412与对应的第一磁体111相对侧的极性相反,即第五磁体412与第一磁体111相对一侧的极性和第一磁体111与第五磁体412相对一侧的极性相反,从而使第一磁体111和第五磁体412能够相互吸引。
另外,第三磁组411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五磁体412,而第一磁组11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一磁体111,且第五磁体412与对应的第一磁体111相对侧的极性相反,这样的磁体排列方式形成的磁力线分布中,位于第三磁组411和第一磁组11之间的磁力线分布要较多于第一磁组11和第三磁组411周边的磁力线分布,即第三磁组411和第一磁组11之间的磁通量较大,使第三磁组411和第一磁组11之间的磁吸力较大,使用较小体积的第一磁组11和第三磁组411就能够将保护套40的第一部分41固定在第一结构件10上,减小了磁体所需的容纳空间体积。同时,可以重复使用第一磁组11使其与第三磁组411相吸,无需在第一结构件10上增加额外的磁体与保护套40进行配合,即可实现保护套40和第一结构件10之间的磁吸力,使保护套40在折叠状态时可以牢固的覆盖固定在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上。
其中,第三磁组411可以包括有两个第五磁体412,第一磁组11可以包括有两个第一磁体111,如图15所示,以第一磁组11包括两个第一磁体111为例,左侧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正面一侧为N极,则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一侧(即与第五磁体412相对的一侧)为S极,左侧的第五磁体412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的一侧(即与第一磁体111相对的一侧)即为N极,右侧的第五磁体412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的一侧即为S极。
第一磁组11也可以包括有多个第一磁体111,以第一磁组11包括三个第一磁体111为例,第三磁组411可以包括有两个第五磁体412,参见图17所示,第一磁组11由两个第一磁体111和一个垂直于第一磁体111的第三磁体112组成,左侧的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正面的一侧为N极,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一侧(即与第五磁体412相对的一侧)为S极,左侧的第五磁体412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的一侧则为N极,右侧的第五磁体412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的一侧即为S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提高展开后电子设备100的美观性,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在展开状态时,转轴组件可以收纳到第一结构件10的壳体和/或第二结构件20的壳体内,使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相对侧抵接在一起,此时,保护套40的长度就会大于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的总长度(如图12所示),因此在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三磁组411和第一磁组11错位,使第一结构件10和第一部分41可以分离,降低了保护套40的性能。
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部分41内还设置有第四磁组413,参见图12所示,第四磁组413位于第三磁组411的内侧,当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展开时,第四磁组413和第一磁组11相吸,这样通过第四磁组413和第一磁组11之间的磁吸力,就将第一部分41与第一结构件10连接,从而在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处于展开状态时,将第一部分41设置在第一结构件10的背面上,也就实现了电子设备100在展开状态时保护套40与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背面的固定覆盖,提高了保护套40的防护性能和可实用性。
参见图14所示,第四磁组413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六磁体414,且第六磁体414与对应的第二磁体211相对侧的极性相反,即第六磁体414与第一磁体111相对一侧的极性和第一磁体111与第六磁体414相对一侧的极性相反,从而使第一磁体111和第六磁体414能够相互吸引。另外,第一磁组11和第四磁组413的磁体排列方式,使位于第一磁组11和第四磁组413之间的磁力线分布较多于第一磁组11和第四磁组413周边的磁力线分布,使第一磁组11和第四磁组413的磁吸力较大,减小了磁体所需的容纳空间体积。同时无需在第一结构件10上增加额外的磁体与保护套40进行配合,即可实现保护套40和第一结构件10之间的磁吸力,使保护套40在展开状态时可以牢固的覆盖固定在第一结构件10和第二结构件20上。
第五磁体412和第六磁体414可以是正方体形、长方体形或者是异形磁铁等。第五磁体412和第六磁体414也可以是永磁体。第三磁组411和第四磁组413的设置位置可根据第一磁组11的设置位置选择设定,第三磁组411和第四磁组413可以位于第一部分41的侧边中部,或者第三磁组411和第四磁组413也可以位于第一部分41的外周拐角处。
其中,第四磁组413可以包括有两个第六磁体414,第一磁组11可以包括有两个第一磁体111,如图16所示,以第一磁组11包括两个第一磁体111为例,左侧的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正面一侧为N极,则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一侧(即与第五磁体412相对的一侧)为S极,左侧的第六磁体414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的一侧(即与第一磁体111相对的一侧)即为N极,右侧的第六磁体414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的一侧即为S极。
第一磁组11也可以包括有多个第一磁体111,以第一磁组11包括三个第一磁体111为例,第四磁组413可以包括有两个第六磁体414,参见图18所示,第一磁组11由两个第一磁体111和一个垂直于第一磁体111的第三磁体112组成,左侧的第一磁体111靠近第一结构件10正面的一侧为N极,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一侧(即与第五磁体412相对的一侧)为S极,左侧的第六磁体414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的一侧则为N极,右侧的第六磁体414靠近第一结构件10背面的一侧即为S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五磁体412和第六磁体414的体积大小可以和第一磁体111一样,或者,为提高保护套40与第一结构件10之间的牢固性,如图13和图14所示,可以使第五磁体412和第六磁体414的体积适当的大于第一磁体111。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能够相互折叠或展开;
所述第一结构件内设置有第一磁组,所述第二结构件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组对应的第二磁组,所述第一结构件与所述第二结构件折叠时所述第一磁组和所述第二磁组相吸;
所述第一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一磁体,所述第二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二磁体,且所述第一磁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二磁体相对侧的极性相反,以使所述第一磁组和所述第二磁组间的磁通量大于所述第一磁组和所述第二磁组外周的磁通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组还包括第三磁体,所述第三磁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磁体之间,所述第三磁体的两个磁极分别朝向两侧的所述第一磁体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磁组还包括第四磁体,所述第四磁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磁体之间,所述第四磁体的两个磁极分别朝向所述第二磁体,且所述第四磁体与所述第三磁体的极性相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特征还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具有容纳腔体,所述第一磁组或所述第二磁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能模组,所述功能模组邻近于所述第一磁组和/或所述第二磁组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与所述第一磁组和/或所述第二磁组之间的设置距离为0.2mm-3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至少包括:指南针、霍尔传感器、摄像模组、音频喇叭或功率电感器件中的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组为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自动调焦镜头;
所述摄像模组还包括马达,所述马达包括马达磁石和/或霍尔元件,所述马达磁石和所述霍尔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磁组和/或所述第二磁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组位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侧边中部,或者,所述第一磁组位于所述第一结构件的周向拐角处;
所述第二磁组位于所述第二结构件的侧边中部,或者,所述第二磁组位于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周向拐角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轴组件,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分别与所述转轴组件转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覆盖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的背面;
所述保护套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结构件对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结构件对应;
所述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第三磁组,当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折叠时,所述第三磁组与所述第一磁组相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五磁体,且所述第五磁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体相对侧的极性相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内还设置有第四磁组,所述第四磁组位于所述第三磁组的内侧,当所述第一结构件和所述第二结构件展开时,所述第四磁组和所述第一磁组相吸。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磁组包括至少两个不同极性并列的第六磁体,且所述第六磁体与对应的所述第一磁体相对侧的极性相反。
CN202021141622.3U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2127854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1622.3U CN212785434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电子设备
PCT/CN2021/094408 WO2021254071A1 (zh) 2020-06-18 2021-05-18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41622.3U CN212785434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85434U true CN212785434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74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41622.3U Active CN212785434U (zh) 2020-06-18 2020-06-18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85434U (zh)
WO (1) WO202125407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4071A1 (zh) * 2020-06-18 2021-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125104A (zh) * 2021-11-19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电子设备
WO2023208253A1 (zh) * 2022-04-27 2023-11-02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组件及磁环结构
WO2024103889A1 (zh) * 2022-11-18 2024-05-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6048B (zh) * 2022-02-10 2022-08-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78772B2 (en) * 2015-09-16 2017-10-03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Bendable device with display in movable connection with body
CN209750104U (zh) * 2019-02-21 2019-12-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保护套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9965484U (zh) * 2019-04-23 2020-01-21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可折叠保护套及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1131568B (zh) * 2019-12-23 2021-07-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2785434U (zh) * 2020-06-18 2021-03-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54071A1 (zh) * 2020-06-18 2021-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125104A (zh) * 2021-11-19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折叠屏电子设备
WO2023208253A1 (zh) * 2022-04-27 2023-11-02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磁性组件及磁环结构
WO2024103889A1 (zh) * 2022-11-18 2024-05-2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4071A1 (zh) 2021-1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8543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EP3525433B1 (en) Mobile terminal
KR100678189B1 (ko) 삼각 거치가 가능한 와이드 타입 휴대 통신 장치
CN209105229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US11108902B2 (en) Camera assembly and terminal
CN208522805U (zh) 折叠式移动终端
CN110730255A (zh) 可折叠的终端
US20090291357A1 (en) Standabl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3489886A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01184383A (zh) 包括具有用户接口元件的铰链组件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GB2389735A (en) Folding radiotelephone has protected camera lens
US8654084B2 (en) Portable terminal
EP366806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 rotating functional assembly
CN108811416A (zh) 电子设备
WO2020088056A1 (zh) 移动终端
KR101977080B1 (ko) 이동 단말기 및 이동 단말기의 케이스 제조 방법
CN103488251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211702082U (zh) 一种折叠终端
JP4566181B2 (ja) 折り畳み式ヒンジ装置及び折り畳み式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個人携帯端末
KR100678039B1 (ko) 폴더형 휴대폰의 카메라 도어 개폐장치
KR20050031662A (ko) 슬라이딩 타입 휴대용 디지털 통신 장치
CN216981943U (zh) 电子设备
CN215344785U (zh)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5991007U (zh) 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KR20060126172A (ko) 카메라가 내장된 이동통신단말기용 스피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