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1943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81943U CN216981943U CN202220475541.XU CN202220475541U CN216981943U CN 216981943 U CN216981943 U CN 216981943U CN 202220475541 U CN202220475541 U CN 202220475541U CN 216981943 U CN216981943 U CN 2169819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element
- electronic device
- magnetic
- supporting structure
- folded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支撑结构、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转动连接,以使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内,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嵌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内,且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呈相对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相互排斥,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对使用体验的极致追求,用户对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大屏幕的电子设备不仅可以使用户获得较好的视觉体验,也可以使用户具有较好的操作体验。近年来,大屏幕的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在相关的技术中,以大屏幕的智能手机为例,其存在携带不方便的问题,因此,折叠屏智能手机成为提升携带便利性的主要方向。折叠屏智能手机在经过折叠,实现屏幕闭合时通常借助设置在电子设备壳体内的一对磁性件之间的相互吸合作用,但是,在电子设备壳体内设置磁性件,磁性件通常分布在整机的厚度方向上,导致易影响电子设备整机的厚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解决现有电子设备内设置磁性件导致整机厚度尺寸大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转动连接,以使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可切换;
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内,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嵌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内,且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呈相对设置;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相互排斥,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一对磁性元件内嵌在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中,该设计既不会增加支撑结构本身的厚度尺寸,也不会占用电子设备沿整机厚度方向上的空间,这有利于减薄整机厚度;此外,电子设备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可利用该对磁性元件的互斥作用,实现电子设备的自动弹开。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图2中A-A的截面图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支撑结构;11、第一支撑结构;12、第二支撑结构;2、第一磁性元件;3、第二磁性元件;4、显示触控层;5、散热屏蔽层;6、控制器;7、第一隔磁层;8、第二隔磁层;9、压敏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4,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详细地说明。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见图1至图4,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支撑结构1、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所述支撑结构1包括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2转动连接,以使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内,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嵌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2内,且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呈相对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相互排斥,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例如为折叠屏式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1因内嵌有磁性元件而具有磁性,当用户将电子设备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可利用其支撑结构1内设置的一对磁性件之间的磁斥作用实现电子设备的自动弹开。其中,支撑结构1可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例如下述的显示触控层4)。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被设计为嵌设于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1之内,由于这两个磁性元件均为内嵌式设计,其并不会增加支撑结构1的厚度,同时也不会占用电子设备内部在厚度方向上的空间,从而有助于减小电子设备整机的厚度。
也就是说,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将一对磁性元件内嵌于支撑结构1中,既不会增加支撑结构1的厚度尺寸,也不占用电子设备壳体内沿整机厚度方向上的空间,这非常有利于减薄整机的厚度尺寸,以符合当今对于电子设备轻薄化的设计趋势。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还设计,电子设备由折叠状态下切换至展开状态,可利用第一磁性元件2与第二磁性元件3之间的磁性互斥作用,实现电子设备的自动弹开,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磁性元件2与第二磁性元件3是呈相对设置的,这也是为了使二者之间形成良好的磁斥作用。
例如,参见图1,图1中示出的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都内嵌于支撑结构1中,第一磁性元件2位于第一支撑结构11内,第二磁性元件3位于第二支撑结构12内,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关于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之间转动连接的铰链呈左右对称设置(参见图1),且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分设在支撑结构1相对的两侧,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磁性件并不设置在支撑结构1背离铰链的侧面上。这样,当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才能正好相对,从而有助于使得二者之间的磁斥效果较佳。
当然,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并不限于图1中示出的设置位置。例如,第一磁性元件2内嵌于第一支撑结构11的中部区域,第二磁性元件3内嵌于第二支撑结构12的中部区域。又或者,第一磁性元件2内嵌于第一支撑结构11内且位于上下两侧处,同样地,第二磁性元件3内嵌于第二支撑结构12且位于上下两侧位置处。可以理解的是,只要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时,这两个磁性件的位置正好相对应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永磁体或者铁磁体。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永磁体或者铁磁体,使得二者均具有磁性。永磁体和铁磁体均容易获得,且装配也比较方便,不会增加生产成本。
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并不限于上述的永磁体或者铁磁体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调整。
其中,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的磁性可以设计为相同,这样,当电子设备折叠这两个磁性元件相互靠近时,二者之间可以产生磁斥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例子中,参见图4,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有显示触控层4和散热屏蔽层5;所述显示触控层4和所述支撑结构1叠设在所述散热屏蔽层5上,且所述支撑结构1设置于所述显示触控层4与所述散热屏蔽层5之间。
其中,支撑结构1用于支撑显示触控层4,该显示触控层4可用于显示电子设备的信息。由于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均是设置于支撑显示触控层4的支撑结构1之内的,因此,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更加靠近所述显示触控层4设置。这带来了一个技术效果是,对于显示部内折叠的电子设备,当显示触控层4随着电子设备折叠形成闭合状态时,可以减小第一磁性元件2与第二磁性元件3之间的距离(现有相关的技术中,磁性件大多设置于中框处,明显比本申请中的距离大),这可使得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之间的磁斥效果更佳。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还位于散热屏蔽层5之上。散热屏蔽层5具有良好的散热性和磁屏蔽性能,能够避免电子设备内发生热量聚集的情况,其还可以起到隔磁的作用,避免支撑结构1内嵌设的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对周边壳体内的电子器件等性能造成影响。
所述散热屏蔽层5例如可以采用金属铜,既具有较佳的散热效果,又具有较好的磁屏蔽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例子中,参见图3,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器6,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均为变磁性材料制成的磁体;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6用于控制使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之间相互排斥,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其中的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均采用变磁性材料制作,并可通过一控制器6来调整第一磁性元件2与第二磁性元件3的磁性,以使二者可由磁吸变为磁斥(或者由磁斥变为磁吸)。这样,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时可依靠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之间的磁性吸合作用保持闭合,而将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下切换至展开状态,控制器6可控制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中的一个发生磁性的转换,以使得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之间由磁吸形成磁斥,电子设备可实现自动弹开。
例如,控制器6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实现第一磁性元件2和/或第二磁性元件3的铁磁性和反铁磁性转变,将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之间由磁吸作用转换为磁斥作用(或者是由磁斥转变为磁吸),这样,用户将电子设备由折叠状态切换为展开状态时,可轻松打开电子设备,提升了用户打开电子设备的体验感。
例如,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可以采用CrI3-石墨烯或者Fe3GeTe2制作。
在本申请的一些例子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控制器6,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控制器6电连接;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6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中的至少一者消磁,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为了提升了用户打开折叠式电子设备的体验,在将电子设备由折叠状态下切换至展开状态,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之间应当不再相互吸引,这样才能实现轻松打开电子设备,而除了上述的将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由磁吸转变为磁斥的方式之外,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设计,使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其中一个进行消磁,这样,第一磁性元件2与第二磁性元件3之间就会因为失去了相互的磁吸作用,从而可以使折叠屏轻松打开,这也有助于提高用户打开电子设备的体验感。
例如,磁性材料在达到居里温度之后磁性会消失,即转变为非磁性。
基于此,所述控制器6可以控制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中的至少一个达到居里温度,使其从具有磁性转变为非磁性,进而改变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之间的吸合状态,使二者之间不具有磁吸作用,这样就方便打开电子设备。
在本申请的一些例子中,参见图3,所述控制器6设置于所述显示触控层4内。
将控制器6集成到电子设备的显示触控层4内,使得控制器6不占用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而且也不会影响到显示触控层4的厚度,进而不会对电子设备的厚度造成任何影响,有助于整机的轻薄化。控制器6与显示触控层4可共用信号输入输出系统。
所述控制器6例如可通过FPC与电子设备内的主副板电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磁片、磁膜或者磁性涂层。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将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设计为较薄结构的形式,其包括但不限于磁片、磁膜、磁性涂层等形式。这样,当将其嵌设于电子设备的支撑结构1中,可以节省电子设备在厚度方向(或者称Z方向)的空间,有利于电子设备整机的减薄。并且,可以在支撑结构1内设置大面积的磁片、磁膜或者磁性涂层,有助于提升磁斥或者磁吸效果。
例如,当在支撑结构1内嵌设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时,可以预先在第一支撑结构11内设置第一收容空间,在第二支撑结构12内设置第二收容空间;将第一磁性元件2采用治具或机贴嵌入第一收容空间内,同样地,将第二磁性元件3采用治具或机贴嵌入第二收容空间内。这样,就实现了将两个磁性元件嵌设于支撑结构1之内。
在本申请的一些例子中,参见图3和图4,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的侧部分别包覆有第一隔磁层7。
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的存在可能对周围的电子器件产生影响,为了减小或者避免磁影响,因此,在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的侧面均设置有隔磁材料形成的第一隔磁层7。
在本申请的一个具体例子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支撑结构1、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所述支撑结构1包括第一支撑结构11和第二支撑结构12,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2转动连接,以使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可切换;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11内,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嵌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12内,且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呈相对设置;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相互排斥,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磁片、磁膜或者磁性涂层,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的侧部分别包覆有第一隔磁层7。
根据上述具体的例子,通过在支撑结构1中设置薄片结构的一对磁性件,相较于传统的块状磁体,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磁性元件形式可节省电子设备厚度方向上的空间,有利于整机减薄。并且,可以在支撑结构1内直接设置大面积的磁片、磁膜或者磁性涂层,还减小了磁吸距离(磁性件位置由中框处变至屏下,两磁性件间距离缩小),有助于提升磁斥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例子中,所述第一磁性元件2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3朝向所述散热屏蔽层5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隔磁层8。
通过散热屏蔽层5可对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进行二次隔磁,能够更好的避免对屏下及周围的电子器件产生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若散热屏蔽层5的磁屏蔽能力足够强,也可以不在第一磁性元件2和第二磁性元件3朝向散热屏蔽层5的表面设置隔磁材料层,也即,第二隔磁层8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申请的一些例子中,参见图3和图4,所述显示触控层4与所述支撑结构1之间,以及所述支撑结构1与所述散热屏蔽层5之间分别通过压敏胶层9连接。
其中,压敏胶层9例如为PSA。
在本申请的一些例子中,所述支撑结构1为硅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1的材质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hermoplasticUrethane,TPU)。其承载能力、抗冲击能力和减震能力都比较强,可以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例子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其还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结构1覆盖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支撑结构1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需要说的是,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终端,也可以为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
示例性的,所述电子设备例如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还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电视机(television,TV)、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结构和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转动连接,以使电子设备在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可切换;
第一磁性元件和第二磁性元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嵌设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内,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嵌设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内,且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呈相对设置;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相互排斥,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永磁体或者铁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触控层和散热屏蔽层;
所述显示触控层和所述支撑结构叠设在所述散热屏蔽层上,且所述支撑结构设置于所述显示触控层与所述散热屏蔽层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均为变磁性材料制成的磁体;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使所述第一磁性元件与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相互排斥,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中的至少一者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中的至少一者消磁,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由所述折叠状态切换至所述展开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显示触控层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中的至少一者设置为磁片、磁膜或者磁性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的侧部分别包覆有第一隔磁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元件和所述第二磁性元件朝向所述散热屏蔽层的表面设置有第二隔磁层。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触控层与所述支撑结构之间,以及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散热屏蔽层之间分别通过压敏胶层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支撑结构覆盖在所述外壳上,所述支撑结构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75541.XU CN216981943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75541.XU CN216981943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81943U true CN216981943U (zh) | 2022-07-15 |
Family
ID=82355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475541.XU Active CN216981943U (zh) | 2022-03-04 | 2022-03-04 | 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8194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87847A1 (zh) * | 2022-10-24 | 2024-05-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状态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
2022
- 2022-03-04 CN CN202220475541.XU patent/CN2169819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87847A1 (zh) * | 2022-10-24 | 2024-05-0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的状态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18567B (zh) | 便携式终端 | |
JP7094408B2 (ja) | 電子機器 | |
EP3338322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0913042A (zh) | 具有用于柔性显示器的活动支撑板的铰链式电子设备和对应系统 | |
KR102641273B1 (ko) | 터치 센서 및 터치 패널 | |
JP2024026681A (ja) | タッチセンサ | |
JP5079873B2 (ja) | 表面フラット性に優れたタッチ入力機能付き保護パネル及び当該保護パネル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 |
JP4888413B2 (ja) | 携帯型電子装置 | |
CN110740592B (zh) | 壳体、电子设备 | |
WO2016151426A1 (ja) | 表示装置、電子機器、及びシステム | |
CN202217735U (zh) | 电池组件和小形状因数计算设备 | |
CN109216868B (zh) |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06664113A (zh) | 电子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
JP2021168407A (ja) | 半導体装置 | |
US9232291B2 (en) | Mobile terminal | |
JP2016021230A (ja) | タッチセンサ、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モジュール及び表示装置 | |
US20180109132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wireless charging structure | |
CN216981943U (zh) | 电子设备 | |
US8718724B2 (en) | Portab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
CN107359412A (zh) | 天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2188720A1 (zh) | 电子设备和壳体组件 | |
CN109151122A (zh) | 显示屏组件、电子设备及显示屏组件的组装方法 | |
CN110447002B (zh) | 一种终端 | |
CN112565488A (zh)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
CN102544887B (zh) | 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