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44785U -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4785U
CN215344785U CN202121714386.4U CN202121714386U CN215344785U CN 215344785 U CN215344785 U CN 215344785U CN 202121714386 U CN202121714386 U CN 202121714386U CN 215344785 U CN215344785 U CN 2153447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coil
movable portion
driving
movabl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1438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1438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47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47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47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防抖机构包括承载组件、第一可动部、第二可动部以及驱动模组;第一可动部设置于承载组件的一侧,第一可动部与镜头连接;第二可动部设置于承载组件的另一侧,第二可动部与感光元件连接;驱动模组包括固定设置于承载组件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可动部的第二驱动组件以及设置于第二可动部的第三驱动组件;其中,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配合用于驱动第一可动部运动以驱动镜头移动,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三驱动组件配合用于驱动第二可动部运动以驱动感光元件移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防抖机构的防抖效果。

Description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和娱乐工具,人们对于电子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手机为例,为了满足人们的拍照需求,多数手机厂商都采用OIS(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光学防抖)马达来驱动镜头移动从而实现手机摄像头的防抖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可以提高防抖机构的防抖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抖机构,包括:
承载组件;
第一可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可动部与镜头连接;
第二可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可动部与感光元件连接;
驱动模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可动部的第二驱动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动部的第三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可动部运动以驱动所述镜头移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可动部运动以驱动所述感光元件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拍摄装置,包括:
防抖机构;
镜头,所述镜头设置与第一可动部连接,所述镜头能够在所述第一可动部的带动下移动;以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与第二可动部连接,所述感光元件能够在所述第二可动部的带动下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以及拍摄装置,拍摄装置如上所述的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设置在壳体上。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一驱动组件与第二驱动组件配合用于驱动第一可动部运动以驱动镜头移动,以实现镜头的光学防抖,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配合用于驱动第二可动部运动以驱动感光元件移动,以实现感光元件的光学防抖,相较于只能实现镜头的光学防抖或感光元件光学的防抖来说,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双防抖,提高防抖机构的防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拍摄装置中防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防抖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承载组件的第一视图。
图6为图4所示承载组件的第二视图。
图7为图4所示承载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的第一可动部和第二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第一视图。
图9为图4所示的第一可动部和第二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的第二视图。
图10为图4所示的第一可动部和第二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的第三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可动部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第一可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所示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第一可动部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可动部和第四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的第一视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可动部和第四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的第二视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可动部和第四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的第三视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弹片结构。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弹片结构。
图19为图3所示的防抖机构沿A-A方向的部分剖面图。
图20为第二可动部和第三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2为图3所示的防抖机构沿B-B方向的部分剖面图。
图23为第一可动部、第二可动部、第三可动部以及驱动组件装配后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抖机构的底板和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此使用的“电子设备”(或简称为“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被设置成经由有线线路连接和/或经由诸如蜂窝网络、无线局域网等无线通信网络接收/ 发送通信信号的装置。移动终端的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以及常规膝上型和/或掌上型接收器或包括无线电电话收发器的其它电子装置。手机即为配置有蜂窝通信模块的电子设备。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光学防抖功能,电子设备均为通过对镜头的驱动实现光学防抖,只能实现较小角度的防抖效果,无法满足对于较大防抖角度的需求,防抖效果较差,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新型的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中拍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具体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穿戴设备等便携设备,下面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0可以包括壳体200、拍摄装置400以及显示屏600。显示屏600设置在壳体200上,其可以用于显示画面,拍摄装置400可以设置于壳体200内,并能够接受到外部环境射入的光线以实现画面拍摄。
如图2所示,拍摄装置400可以包括防抖机构420、镜头440和感光元件 460。其中,镜头440设置在防抖机构420上,通过防抖机构420驱动镜头440 移动而实现拍摄装置400的防抖功能。感光元件460设置在防抖机构420的一侧,而且在平行于防抖机构420的轴向上与镜头440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拍摄装置400可以用于实现电子设备1000的拍照、录像、人脸识别解锁、扫码支付等功能。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拍摄装置400可以是如图示中所示的后置式摄像头的,也可以是前置式摄像头,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镜头440的材质可以是玻璃或塑胶等。镜头440主要用于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并对光线进行聚焦。镜头440可以包括多组镜片,多组镜片会相互矫正过滤光线;以在光线通过镜头440时,多组镜片层层过滤杂光(例如红外光),以便于增加拍摄装置400的成像效果。感光元件460具体可以是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元件)这类影像传感器,也可以是 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这类影像传感器。感光元件460可以在拍摄装置400的光轴方向(也即是镜头440的光轴方向,如图2中虚线所示)上与镜头440相对设置,主要用于接收来自镜头 440采集的光线,并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以便于实现拍摄装置400的成像需求。防抖机构420则主要用于改善拍摄装置400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而产生的成像效果,以使得感光元件460的成像效果能够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基于光学防抖技术,电子设备1000(或拍摄装置400)的陀螺仪或加速度计等传感器可以检测到镜头440的抖动以生成抖动信号,并将该抖动信号传递至电子设备1000和/或拍摄装置400的处理芯片,电子设备1000和/或拍摄装置400的处理芯片可以计算出防抖机构420需要补偿的位移量,以使得防抖机构 420可以根据电子设备1000的抖动方向及其位移量对镜头440和/或感光元件 460进行补偿,从而改善或拍摄装置400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抖动而产生的成像效果。
下面就防抖机构420的具体结构及其与拍摄装置400中其它结构件之间的配合关系进行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3至图4,图3为图2所示拍摄装置中防抖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防抖机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防抖机构420可以包括承载组件421、第一可动部422、第二可动部423 以及驱动模组424。其中,承载组件421用于承载镜头440,承载组件421可以为镜头底座,第一可动部422和第二可动部423分别设置于承载组件421的两侧,第一可动部422与镜头440连接,第二可动部423与感光元件460连接,驱动模组424包括第一驱动组件4241、第二驱动组件4242以及第三驱动组件 4243,第一驱动组件4241设置于承载组件421,第二驱动组件4242设置于第一可动部422,第三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可动部423,第一驱动组件4241与第二驱动组件4242配合以驱动第一可动部422运动,形成镜头驱动马达,进而驱动镜头440移动,第一驱动组件4241与第三驱动组件4243配合以驱动第二可动部422运动,形成感光元件驱动马达,以驱动感光元件460移动,通过驱动镜头440和感光元件460的移动,可以实现镜头440和感光元件460的双OIS 防抖,实现较大防抖角度的光学防抖效果。
相比于相关技术中仅通过驱动镜头移动或仅驱动感光元件移动实现光学防抖来说,本申请可以实现镜头和感光元件的OIS双防抖,可以实现较大角度的光学防抖,提高光学防抖的效果。另外,本申请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配合,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三驱动组件配合,第一驱动组件即可以实现镜头防抖也可以实现感光元件的防抖,相较于通过不同的驱动模组分别驱动镜头和光学元件来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抖机构结构较为简单,可以满足对于防抖结构轻薄化小型化的需求。
结合图4、图5至图7,图5为图4所示承载组件的第一视图,图6为图4 所示承载组件的第二视图,图7为图4所示承载组件和第一驱动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承载组件421可以为防抖机构420的镜头底座,承载组件421包括容纳结构4211,第一驱动组件4241设置于所述容纳结构4211的容纳空间内,例如,容纳结构4211可以包括第一容纳部42111、第二容纳部42112、第三容纳部42113 以及第四容纳部42114,第一驱动组件4241包括磁体组件4241,磁体组件4241 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42411、第二磁性件42412、第三磁性件42413以及第四磁性件2414,第一磁性件42411设置于第一容纳部42111内,第二磁性件42412 设置于第二容纳部42112内,第三磁性件42413设置于第三容纳部42113内、第四磁性件2414设置于第四容纳部42114内,以使第一驱动组件4241与承载组件421固定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第一驱动组件4241与承载组件421固定连接,例如,通过固定件诸如粘胶、卡接件或卡接扣等固定件将第一驱动组件4241与承载组件421固定连接。其中,磁体组件4241可以为永磁体或者电磁铁,其可以产生磁场。第一磁性件42411、第二磁性件42412、第三磁性件42413以及第四磁性件2414,每一磁性件均可以包括磁性相反的两个磁体。
请结合图4、图8至图10,图8为图4所示的第一可动部和第二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第一视图,图9为图4所示的第一可动部和第二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的第二视图。图10为图4所示的第一可动部和第二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的第三视图。
第一可动部422设置有用于容纳镜头440的容纳空间4221,第一可动部422 与镜头(图中未示出)连接,第二驱动组件4242包括第一线圈组件,第一线圈组件4242可以包括第一线圈42421、第二线圈42422、第三线圈42423以及第四线圈42424,第一线圈42421、第二线圈42422、第三线圈42423以及第四线圈42424设置于第二驱动组件4242的周缘,例如第二驱动组件4242的周缘设置有突出结构,第一线圈42421、第二线圈42422、第三线圈42423以及第四线圈42424套设于突出结构,以使第一线圈组件4242和第一可动部422固定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可动部422内设置有与线圈组件电连接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可以向线圈组件通电,以使线圈组件产生磁场,与第一驱动组件4241(磁体组件4241)配合驱动第一可动部422移动,以驱动与第一可动部422连接的镜头移动。
为了说明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的位置关系,请继续参阅图11至图 13,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承载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第一可动部以及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1所示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第一可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2所示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以及第一可动部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第一驱动组件4241设置于承载组件421,第二驱动组件4242设置于第一可动部422,第一驱动组件4241围绕第二驱动组件4242设置,具体的,第一驱动组件4241可以包括第一磁性件42411、第二磁性件42412、第三磁性件 42413以及第四磁性件42414,第二驱动组件4242可以包括第一线圈42421、第二线圈42422、第三线圈42423以及第四线圈42424,第一磁性件42411与第一线圈42421相对设置,第二磁性件42412与第二线圈42422相对设置,第三磁性件42413与第三线圈42423相对设置,第四磁性件42414与第四线圈42424 相对设置。第一磁性件42411、第二磁性件42412、第三磁性件42413、第四磁性件42414、第一线圈42421、第二线圈42422、第三线圈42423以及第四线圈 42424配合以使第一可动部422沿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平移。
示例性的,磁体组件4241位于通电后的第一线圈组件4242产生的磁场内,磁体组件4241固定不动,磁体组件4241和第一线圈组件4242之间产生电磁力,由于第一可动部422可与承载组件42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磁体组件和第一线圈组件4242之间产生的电磁力可以推动第一可动部422相对于承载组件移动,进而带动与第一可动部422连接的镜头沿平行于镜头光轴的方向移动,比如,基于弗莱明左手定则,当第一线圈42411通电后可产生一个磁场,第一线圈 42411所产生的磁场可以与第一磁性件42411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的第一作用力,当第三线圈42423通电后可产生一个磁场,第三线圈42423所产生的磁场可以与第三磁性件42423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的第二作用力,第一作用力或第二作用力,或者第一作用力和第二作用力的合力可以使得第一可动部422在垂直于镜头光轴的第一方向平移,又比如,当第二线圈42412通电后可产生一个磁场,第二线圈42412所产生的磁场可以与第二磁性件42412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的第三作用力,当第四线圈42424通电后可产生一个磁场,第四线圈42424 所产生的磁场可以与第四磁性件42414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的第四作用力,第三作用力或第四作用力,或者第三作用力和第四作用力的合力可以使得第一可动部422在垂直于镜头光轴的第二方向平移,其中,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互相垂直。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镜头实际补偿量调整线圈组件的电流大小以及电流方向,以使第一可动部422根据实际补偿量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平移,进而驱动镜头平移,实现光学防抖。
本申请还包括第三可动部以及第四驱动组件,以实现镜头的对焦功能,请结合图4、图14至图16,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可动部和第四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的第一视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可动部和第四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的第二视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可动部和第四驱动组件装配结构的第三视图。
防抖机构还包括第三可动部425,第三可动部425与第一可动部422设置于承载组件421的一侧,第三可动部425与镜头(图中未示出)连接,驱动模组424还包括第四驱动组件4244,第四驱动组件4244设置于第三可动部425,第一驱动组件4241与第四驱动组件4244配合用于驱动第三可动部425运动以驱动镜头移动。
其中,第三可动部425可以套设于承载组件421,第三可动部425设置有过孔结构4251,磁体组件可穿设于过孔结构4251,过孔结构4251包括第一过孔 42511、第二过孔42512、第三过孔42513以及第四过孔42514,承载组件421 的第一容纳部42111穿设于第一过孔42511,第二容纳部42112穿设于第二过孔42512,第三容纳部42113穿设于第三过孔42513,第四容纳部42114穿设于第四过孔42514,第四驱动组件4244可以为第二线圈组件4244,第三可动部的周缘设置有线圈容纳槽,第二线圈组件4244设置于线圈容纳槽内,第二线圈组件4244围绕第三可动部的周缘设置,进而围绕穿设于过孔结构4251的磁体组件4241设置,使得磁体组件与线圈组件4251相对设置。
第二线圈组件4244可以与设置于第三可动部425内的驱动电路电连接,当然,也可以与位于其他位置的驱动电路电连接,驱动电路用于使线圈组件4244 通电,第二线圈组件4244通电会可产生一个磁场,第二线圈组件4244所产生的磁场与磁体组件4241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平行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的作用力(或者说磁性作用力),以使第三可动部425可沿着平行于光轴方向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镜头沿着平行于光轴方向上下移动,以实现镜头的自动对焦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线圈组件4244可以与第二驱动组件的第一线圈组件 4242配合,通过改变电流的时序或大小使第一可动部和第三可动部同时收到平行于镜头的光轴方向的作用力,可以补偿镜头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抖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抖动机构还包括上盖、上弹片和下弹片,请结合图4、图17和图18,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弹片结构,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下弹片结构。
防抖机构420还可以包括上盖426,上盖426盖设于承载组件421,承载组件421可以设置有用于容纳上盖侧边4261的容纳槽4212,以形成一活动空间,上盖侧边4261的部分设置于容纳槽4212内,使得上盖426和承载组件421固定连接,第一可动部422和第三可动部425可移动的设置在活动空间内。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可动部422可以在活动空间内进行上下移动和/或左右移动,上盖426设置有避让孔4262,镜头穿设于避让孔4262,以采集到电子设备外部的光线。镜头440可通过第一可动部422和第三可动部425在活动空间内进行上下移动和/或左右移动。
上弹片427包括与上盖426连接的多个第一连接结构4271,多个第一连接结构4271可以为与上盖426四个边角连接的四个第一连接结构4271,以使上弹片427的第一端和上盖426固定连接,上弹片427还包括与第一可动部422 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4272,多个第二连接结构4272可以为与第一可动部的四个弹片固定部连接的四个第二连接结构4272,请结合图8和图9,第一可动部 422包括四个上弹片固定部4222,四个连接结构4271可以与第一可动部422 的四个上弹片固定部4222固定连接,以使上弹片427的另一端与第一可动部 422固定连接,上弹片还包括多个第三连接结构4273,多个第三连接结构4273 可以为与第三可动部的四个上弹片连接部连接的四个第三连接结构4273,请结合图14和图15,第三可动部425包括四个上弹片连接部4252,四个第三连接结构4273可以与第三可动部425上的四个上弹片连接部4252固定连接,以使上弹片427的又一端与第三可动部425固定连接,其中,一个第一连接结构4271 与其相邻的第三连接结构4273之间通过外弦线4274连接,该第三连接结构 4273与其相连的第二连接结构4272通过内弦线4275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内弦线可以提供第一可动部422和第三可动部425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弹性恢复力,外弦线可以提供第一可动部422和第三可动部425一起朝向上盖或远离上盖时的弹性回复力。
下弹片428包括多个第四连接结构4281,多个第四连接结构4281可以为与承载组件421的四个下弹片固定部连接的四个第四连接结构4281,请结合图 5和图6,承载组件421包括四个下弹片固定部4213,四个第四连接结构4281 可以与四个下弹片固定部4213连接,以使下弹片428的一端与承载组件421 固定连接,下弹片428还包括多个第五连接结构4282,多个第五连接结构4282 可以为与第三可动部425背离上盖426的表面的四个下弹片连接部连接的四个第五连接结构4282,请结合图16,第三可动部425包括四个下弹片连接部4253,四个第五连接结构4282分别与四个下弹片连接部4253连接,以使下弹片428 的另一端与第三可动部425固定连接。其中,一个第四连接结构4281与其相邻的第五连接结构4282之间设置有弦线,弦线用于在第一可动部422和/或第三可动部425运动时提供弹性回复力。
本申请提供的防抖机构还包括第一滚动结构,请结合图3、图4、图10、图15以及图19,图19为图3所示的防抖机构沿A-A方向的部分剖面图。
第一滚动结构429设置于第一可动部422和第三可动部425之间,第一滚动结构429用于在第一可动部422相对于第三可动部425相对运动时基于所述第一滚动结构429相对于所述第三可动部滑动。具体的,第一滚动结构429可以包括四个滚珠429,第一可动部422朝向第三可动部425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结构4223,第三可动部425朝向第一可动部42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结构 4254,滚珠429同时位于第一容纳结构4223和第二容纳结构4254内,其中,第一容纳结构4223可以为设置于第一可动部422四个边角位置的第一滚珠容纳槽4223,第二容纳结构4254可以为设置于第三可动部425四个边角位置的第二滚珠容纳槽4254,第一滚珠容纳槽4223与其相对的第二滚珠容纳槽4254之间夹设有一滚珠429,第一滚珠容纳槽4223与其相对的第二滚珠容纳槽4254 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将镜头的移动分解为X、Y和Z方向等三个方向的移动,其中X方向和Y方向同时与Y方向垂直,X方向和Y方向在垂直于Z方向的平面上相互垂直,其中Z方向可以理解为平行于镜头440的光轴方向,X 方向和Y方向可以理解为垂直于镜头440的光轴方向的两个子方向,X方向可以理解为第一子方向,Y方向可以理解为第二子方向。
当第一线圈组件4242通电,或第一线圈组件4242与第二线圈组件时,固定设置在承载组件421上的磁体组件与第一可动部422上的第一线圈组件相互配合可对第一可动部422产生沿X方向或Y方向的力,使得第一可动部422可相对于第三可动部425沿X方向或Y方向平移,进而带动与第一可动部422连接的镜头沿X方向或Y方向平移,以补偿镜头在X方向和Y方向上的抖动。其中,在第一可动部422相对于第三可动部425沿X方向或Y方向平移时,可以可动部422基于多个滚珠429沿X方向或Y方向移动。
第一可动部422和第三可动部425可以设置有撞击结构,请继续参阅图4、图8、图14以及图16,第一可动部422设置有第一撞击结构4224,第一撞击结构4224可以包括四个撞击凸台4224,在第一可动部422朝向上盖426移动时,撞击凸台4224与上盖426接触,避免第一可动部422在Z方向上的位移过大,以对第一可动部422限位,第三可动部425的边缘设置有第二撞击结构 4255,第二撞击结构4255包括上撞击台42551和下撞击台42552,上撞击台42551用于在第三可动部425朝向上盖运动时,避免第三可动部425在Z方向上的位移过大,对第三可动部425进行限位,起到缓冲作用,同样的,下撞击台42552用于在第三可动部朝向承载组件421运动时,对第三可动部425进行限位,以起缓冲作用。第三可动部425还包括第三撞击结构4256,第三撞击结构4256设置于第三可动部425朝向承载组件421的一侧,第三撞击结构4256 可以包括四个撞击凸台4256,同样对第三可动部425运动时起到限位和缓冲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抖机构还可以实现感光元件的防抖,请继续参阅图 3、图4、图20至图24,图20为第二可动部和第三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 21为图20所示结构的爆炸示意图,图22为图3所示的防抖机构沿B-B方向的部分剖面图,图23为第一可动部、第二可动部、第三可动部以及驱动组件装配后的示意图,图24为图23所示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第二可动部423可以为感光元件底座423,第二可动部423设置有感光元件460的容纳空间4231,第二可动部423上设置有第三驱动组件4243的定位结构4232,第三驱动组件4243可通过定位结构4232与第二可动部423连接,第三驱动组件4243可以为平板线圈,其中平板线圈包括第一盖板42431、第三线圈组件42432以及第二盖板42432,第三线圈组件42432设置第一盖板42431 和第二盖板42423之间,第一盖板42431和第二盖板42433夹设第三线圈组件 42432,第一盖板42431上设置有与定位结构4232配合的定位孔4243a,第二盖板42433上设置有与定位结构4232配合的定位孔4243b,通过定位结构4232、定位孔4243a以及定位孔4243b配合将平板线圈装配至感光元件底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板42431和/或第二盖板42433设置有驱动电路,第一盖板42431和/或第二盖板42433可以为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设置有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可向第三线圈组件42432通电,以使第三线圈组件42432产生磁场。
示例性的,如图第三线圈组件42432包括第五线圈42435、第六线圈42436、第七线圈42437以及第八线圈42438,第一磁性件42411与第五线圈42435相对设置、第二磁性件42412与第六线圈42436相对设置、第三磁性件42413与第七线圈42437相对设置以及第四磁性件42414与第八线圈42438相对设置。通过控制第五线圈42435、第六线圈42436、第七线圈42437以及第八线圈42438 的电流方向以及电流大小,第五线圈42435与第一磁性件42411之间可以产生第五作用力,第六线圈42436与第二磁性件42412之间可以产生第六作用力,第七线圈42437与第三磁性件42413之间可以产生第七作用力,第八线圈42438 与第四磁性件42414之间可以产生第八作用力,第五作用力、第六作用力、第七作用力和/或第八作用力之间的合力使得第二可动部423可相对于承载组件 421移动,例如,沿着X方向或Y方向平移,或者以Z方向为旋转轴旋转,以带动与第二可动部423连接的感光元件460沿着X方向或Y方向平移,或以Z 方向为旋转轴旋转,以对感光元件460在X方向、Y方向以及以Z方向为旋转轴的方向上的抖动进行补偿。
以沿着Z方向为旋转轴转动示例平移示例,第五线圈42435可以包括第一子线圈42435a和第二子线圈42435b,当第一子线圈42435a和第二子线圈 42435b通不同大小的电流时,第一子线圈42435a与第一磁性件42411之间产生的第九作用力与第二子线圈42435b与第一磁性件42411之间产生的第十作用力不同以产生力矩使得第二可动部423沿着Z方向上的旋转轴旋转,进而感光元件460沿着Z方向上的旋转轴旋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可动部423与承载组件421之间设置有第二滚动结构4210,如图4、图19和图20所示,第二滚动结构4210用于在第二可动部 423相对于承载组件421运动时基于第二滚动结构4210相对于承载组件421滑动。具体的,第二滚动结构4210可以为四个滚珠4210,第二可动部423朝向承载组件421的一侧设置有相应的四个第三滚珠容纳槽4233,每一滚珠4210 设置于一第三滚珠容纳槽4233中,承载组件421与第三滚珠容纳槽4233的槽壁和槽底共同对滚动4233限位,滚珠4233可在承载组件421、第三滚珠通纳草4233的槽壁和槽底围设形成的容纳空间中滚动。结构上利用滚珠结构,不同于相关技术中设置的滚珠轨道具有的方向性,本申请的四个滚珠结构为一万向式的滚珠结构,无需设置滚珠轨道,仅通过承载组件和第二可动部对滚珠结构进行限位,使第二可动部可自由平移,可实现感光元件在X方向、Y方向以及沿Z方向旋转的方向上的抖动进行补偿。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驱动组件4243内设置有磁感应驱动元件,例如霍尔传感器,磁感应驱动元件可以检测磁通量的变化,根据磁通量的变化进行运算实时反馈感光当前的位置信息,根据当前的位置信息改变第三线圈组件的驱动电流,以达到闭环连续控制的效果。
相较于通过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制作形成的SMA 马达驱动感光元件运动以实现光学防抖的方案,本申请通过设置于第二可动部的平板线圈与承载组件的磁性组件形成新型的VCM(Voice Coil Motor)马达,驱动感光元件实现X方向、Y方向以及沿Z方向旋转的方向上的防抖,在整体设计上达到不需使用SMA的高成本工艺,具有较低成本的优势。
另外,如图22至图24所示,本申请的第一可动部和第三可动部设置于承载组件的一侧,第二可动部设置于承载组件的另一侧,第一驱动组件的磁体组件围绕第一线圈组件设置,其中第一磁性件与第一线圈相对设置、第二磁性件与第二线圈相对设置、第三磁性件与第三线圈相对设置以及第四磁性件与第四线圈相对设置,第一线圈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线圈通电时,第一线圈组件与磁体组件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可使第一可动部沿着X方向、Y方向进行移动,以使与第一可动部连接的镜头实现在X方向、Y方向上抖动的补偿,以实现镜头在 X方向和Y方向上的二轴防抖。第二线圈组件围绕磁体组件设置,第二线圈组件通电时,与磁体组件产生的作用力可使第三可动部沿Z方向进行移动,以使与第三可动部连接的镜头在Z方向上移动,以实现镜头的自动对焦。第四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二可动部,第四驱动组件的第三线圈组件与第一驱动组件相对设置,其中第一磁性件与第五线圈相对设置、第二磁性件与六线圈相对设置、第三磁性件与第七线圈相对设置以及第四磁性件与第八线圈相对设置,当第四驱动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线圈通电时,第三线圈组件与磁体组件之间产生的作用力可使第二可动部在X方向、Y方向或沿Z方向旋转的旋转轴方向移动或转动,使得与第二可动部连接的感光元件实现在X方向、Y方向以及沿Z方向旋转的旋转轴方向上抖动的补偿,以实现感光元件在X方向、Y方向以及沿Z方向旋转的旋转轴上的三轴防抖,也即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抖机构可以实现镜头和感光元件的双防抖且具有五轴防抖功能。相关技术中,通常仅可以实现摄像头防抖或感光芯片防抖等单一防抖功能,然而摄像头防抖或感光芯片防抖等单一防抖结构受电子设备的结构空间限制所能实现的防抖角度有限,仅能实现小角度(诸如1°以内或1.5°以内)的光学防抖功能。本申请实施例的拍摄装置可以同时实现镜头防抖和感光元件防抖,集成镜头防抖功能以及感光元件防抖功能,相对于相关技术可以实现更大角度的光学防抖,有效提升拍摄装置的光学防抖效果。同时以镜头的自动对焦、镜头防抖与芯片防抖共用磁体组件,可解决镜头防抖与芯片防抖的驱动干扰问题,也能具有抗磁干扰的优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抖机构还包括底板和柔性电路板,请结合图4和图 25,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抖机构的底板和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在传统的实现感光元件防抖的功能时,感光元件运动时对于感光元件连接的电路板的反作用力很大,为了减少对电路板的反作用,本申请提供一种底板加柔性电路板的新型电路板结构,底板40101上可以设置有感光元件的电路,该电路与感光元件电连接,第二可动部423设置于底板40101,柔性电路板40102 的第一端40103与上盖上第一可动部422和/或第三可动部425的引脚4263电电连接,以使设置于第一可动部422的第二驱动组件4242和设置于第三可动部 425的第四驱动组件4244与柔性电路板40102电连接。柔性电路板40102的第二端40104与第二可动部423的引脚4234电连接,以使设置于第二可动部423上的第三驱动组件4243与柔性电路板40102电连接,柔性电路板40102的第三端40105设置有板对板接口,用于防抖机构与电子设备处理器的驱动电路电连接。其中,柔性电路板40102围绕底板40101设置以形成一容纳空间,上盖426、承载组件421、所述驱动模组424、第一可动部422、第二可动部423均位于容纳空间内。通过柔性电路板40102与底板40101形成的结构,可以减少第二可动部423运动时对底板40101的作用力。提高防抖机构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柔性电路板的折弯结构,柔性电路板40102的第一端 40103与设置于上盖的第一线圈组件4242和/或第二线圈组件4244的引脚4263 电连接,柔性电路板40102的第二端40104与第三可动部425的第三线圈组件的引脚4234电连接,柔性电路板40102的第三端通过板对板接口与驱动电路导通,最终再将整体摄像头结构包覆成为成品。不但可以减少感光元件抖动补偿时的反作用力还可以使得防抖机构尺寸较小化。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6)

1.一种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组件;
第一可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可动部与镜头连接;
第二可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可动部与感光元件连接;
驱动模组,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第一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可动部的第二驱动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可动部的第三驱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可动部运动以驱动所述镜头移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可动部运动以驱动所述感光元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围绕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磁体组件,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组件,所述磁体组件与所述第一线圈组件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可动部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第三磁性件以及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一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以及第四线圈,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一线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线圈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三线圈相对设置以及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四线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第三磁性件、第四磁性件、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以及第四线圈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可动部沿垂直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机构还包括第三可动部,所述第三可动部与所述第一可动部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三可动部与所述镜头连接,驱动模组还包括第四驱动组件,所述第四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可动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第四驱动组件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可动部运动以驱动所述镜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述第四驱动组件围绕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磁体组件,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线圈组件,所述磁体组件与所述第二线圈组件配合用于驱动所述第三可动部运动沿平行于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机构还包括上盖和上弹片,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承载组件,所述上弹片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和所述上盖之间,所述上弹片包括与所述上盖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一可动部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三可动部连接的第三连接结构,所述上弹片用于在所述第一可动部和/或所述第三可动部运动时对所述第一可动部和/或所述第三可动部提供弹力。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机构还包括下弹片,所述下弹片设置于所述承载组件和所述第三可动部之间,所述下弹片包括与所述承载组件连接的第四连接结构以及与所述第三可动部连接的第五连接结构,所述下弹片用于在所述第三可动部运动时对所述第三可动部提供弹力。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动部和所述第三可动部之间设置有第一滚动结构,所述第一可动部运动相对于第三可动部运动时基于所述第一滚动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三可动部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动部朝向所述第三可动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三可动部朝向所述第一可动部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容纳结构,所述第一滚动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结构和所述第二容纳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磁体组件,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线圈组件,所述磁体组件和所述第三线圈组件相对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组件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第三磁性件以及第四磁性件,所述第三线圈组件包括第五线圈、第六线圈、第七线圈以及第八线圈,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五线圈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磁性件与所述第六线圈相对设置、所述第三磁性件与所述第七线圈相对设置以及所述第四磁性件与所述第八线圈相对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动部与所述承载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二滚动结构,所述第二滚动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二可动部相对于承载组件运动时基于所述第二滚动结构相对于所述承载组件滑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抖机构还包括上盖、底板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承载组件,所述上盖设置有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引脚,所述第二可动部设置有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引脚,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引脚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引脚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第三端与驱动电路电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使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驱动电路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防抖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围绕所述底板设置以形成一容纳空间,所述上盖、所述承载组件、所述驱动模组、所述第一可动部、所述第二可动部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
15.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抖机构,所述防抖机构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防抖机构;
镜头,所述镜头设置与第一可动部连接,所述镜头能够在所述第一可动部的带动下移动;以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与第二可动部连接,所述感光元件能够在所述第二可动部的带动下移动。
1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拍摄装置,所述拍摄装置设置在壳体上。
CN202121714386.4U 2021-07-26 2021-07-26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3447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4386.4U CN215344785U (zh) 2021-07-26 2021-07-26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14386.4U CN215344785U (zh) 2021-07-26 2021-07-26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4785U true CN215344785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726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14386.4U Active CN215344785U (zh) 2021-07-26 2021-07-26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47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1173A1 (zh) * 2021-08-03 2023-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11173A1 (zh) * 2021-08-03 2023-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89886B (zh) 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3489888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89887B (zh)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3142712A1 (zh)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3142721A1 (zh)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489881A (zh) 摄像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467036B (zh) 变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其调焦方法
CN215344785U (zh)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114902B (zh) 拍摄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4055743A1 (zh)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8099743U (zh) 驱动机构
CN115695971A (zh) 电路板、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4375501U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US20230171497A1 (en) Camera module
CN112612102A (zh)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CN215344794U (zh) 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5499572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396581B (zh) 拍摄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5344795U (zh) 防抖机构、拍摄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19999459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9225273U (zh) 镜头驱动装置
CN219802461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499571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防抖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8387701U (zh) 防抖组件、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TWI797006B (zh) 潛望式攝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