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8572B - 多功能开关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8572B
CN111128572B CN201911114205.1A CN201911114205A CN111128572B CN 111128572 B CN111128572 B CN 111128572B CN 201911114205 A CN201911114205 A CN 201911114205A CN 111128572 B CN111128572 B CN 1111285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contact
contact plate
operation rod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142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8572A (zh
Inventor
渋谷友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yama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yama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yama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yama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28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8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8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8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01H25/041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0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of the contact-making surface, e.g. groove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3/16Driving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54Mechanisms for coupling or uncoupling operating parts, driving mechanisms, or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H01H25/041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 H01H2025/043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having a generally flat operating member depressible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o operate different controls the operating member being rotatable around wobbling axis for additional switching fun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3/00Tumbler or rocker switches, i.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being operated by rocking an operating member in the form of a rocker button
    • H01H23/02Details
    • H01H2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3/16Driving mechanisms
    • H01H23/20Driving mechanisms having snap action
    • H01H23/205Driving mechanisms having snap action using a compression spring between tumbler and an articulated contact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02Operating parts, i.e. for operating driving mechanism by a mechanical force external to the switch
    • H01H3/0206Combined operation of electric switch and of fluid control device

Landscapes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电接点开关的切换及机械元件的切换功能的多功能开关。多功能开关(1),具有:可摇动的操作体(20),具有操作棒(22);可动接点(31),与操作棒(22)连接;转子(40),穿过操作棒(22)并以可摇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操作棒(22)摇动期间,可动接点(31)被操作棒(22)挤压并与固定接点(32)接触且转子(40)被操作棒(22)摇动,从而机械地切换其他的元件。

Description

多功能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开关。
背景技术
作为相关技术的开关,具有:可摇动的推动器,通过推动器摇动的摇动接点板,以及与被摇动的摇动接点板接触的固定接点(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47441号
发明内容
然而,上述开关作为电接点开关发挥功能,不具有其他机械元件的开关切换功能。因此,若上述开关增加机械元件的切换功能,则上述开关需要其他的零件,不仅零件个数增加,并且结构也变得复杂,因此,存在高价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电接点开关的切换功能及机械元件的切换功能的多功能开关。
为实现上述课题,多功能开关,具有:可摇动的操作体,所述操作体具有操作棒;可动接点,所述可动接点与所述操作棒连接;可动机构,所述可动机构具有转子,所述转子穿过所述操作棒并以可摇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所述操作棒摇动期间,所述可动接点被所述操作棒挤压,并与固定接点接触,且所述转子被所述操作棒摇动,从而机械地切换对象元件。
可选地,所述可动接点具有在所述操作棒滑动的同时以可摇动的方式被支承的接点板;所述转子具有相对于所述操作棒与所述接点板相反设置的腿部。
可选地,所述可动机构具有被所述腿部挤压从而能够移动的滑块。
可选地,所述操作棒在相互交叉的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上能够摇动,所述转子具有:第一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具有第一引导孔,所述第一引导孔在所述操作棒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摇动的同时,穿过所述操作棒,且向所述第二方向引导所述操作棒;第二转子,所述第二转子具有第二引导孔,所述第二引导孔与所述第一转子交叉设置,并在所述操作棒于所述第二方向上摇动的同时,穿过所述操作棒,且向所述第一方向引导所述操作棒。
可选地,所述第二转子具有凹部,所述凹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转子。
可选地,所述可动接点具有:第一接点板;第二接点板,所述第二接点板与所述第一接点板交叉,并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可动接点具有:第一接点板;第二接点板,所述第二接点板与所述第一接点板交叉,并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腿部与所述滑块可滑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多功能开关具有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收纳所述转子,并形成狭缝部;所述操作体具有收纳所述操作棒的操作帽,其中,所述操作帽具有插入所述狭缝部的定位板部。
可选地,所述狭缝部从所述壳体的上端延伸;所述狭缝部具有从所述壳体的上端向斜下方延伸的引导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利用可动接点与固定接点来切换电接点开关并且使转子摇动,例如,从而实现对象元件的切换。通过在摇动开关组入转子,从而实现零件个数少、简单且低价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功能开关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俯视图。
图2B是图1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侧视图。
图3A是图1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部分分解俯视图。
图3B是图1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3C是图1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5A是图4所示的第一转子的放大立体图。
图5B是图4所示的第二转子的放大立体图。
图5C是图4所示的滑块的放大立体图。
图5D是图4所示的可动接点的放大立体图。
图5E是图4所示的基板的放大立体图。
图6A是沿图2的VIA-VIA的剖面图。
图6B是沿图2的VIB-VIB的剖面图。
图7A是沿图2的VIIA-VIIA的剖面图。
图7B是沿图2的VIIB-VIIB的剖面图。
图8A是向方向A1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的俯视图。
图8B是图8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侧视图。
图8C是沿图8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VIIIC-VIIIC的剖面图。
图8D是沿图8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VIIID-VIIID的剖面图。
图9A是向方向B1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的俯视图。
图9B是图9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侧视图。
图9C是沿图9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IXC-IXC的剖面图。
图9D是沿图9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IXD-IXD的剖面图。
图10A是向方向C1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的俯视图。
图10B是图10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侧视图。
图10C是沿图10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XC-XC的剖面图。
图10D是沿图10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XD-XD的剖面图。
图11A是向方向D1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的俯视图。
图11B是图11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侧视图。
图11C是沿图11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XIC-XIC的剖面图。
图11D是沿图11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XID-XID的剖面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功能开关的立体图。
图13A是图12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俯视图。
图13B是图12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侧视图。
图14A是图12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14B是图12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部分分解俯视图。
图14C是图12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14D是图12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基板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2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16A是图15所示的第一转子的放大立体图。
图16B是图15所示的第二转子的放大立体图。
图16C是图15所示的从动滑块的放大立体图。
图17A是沿图13A的XVIIA-XVIIA的剖面图。
图17B是沿图13B的XVIIB-XVIIB的剖面图。
图17C是沿图13B的XVIIC-XVIIC的剖面图。
图18A是在方向B1上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的俯视图。
图18B是在方向B1上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的侧视图。
图18C是沿图18A的XVIIIC-XVIIIC的剖面图。
图19A是在方向C1上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的俯视图。
图19B是在方向C1上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的侧视图。
图19C是沿图19A的XIXC-XIXC的剖面图。
图19D是沿图19A的XIXD-XIXD的剖面图。
图20A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多功能开关的俯视图。
图20B是图20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侧视图。
图20C是图20A所示的多功能开关的分解立体图。
图20D是图20C所示的操作帽的仰视图。
图20E是图20C所示的壳体的顶视图。
图21A是沿图20A所示的XXIA-XXIA的剖面图。
图21B是沿图20A所示的XXIB-XXIB的剖面图。
图22A是沿图20B所示的XXIIA-XXIIA的剖面图。
图22B是沿图20B所示的XXIIB-XXIIB的剖面图。
图23A是向方向A1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的俯视图。
图23B是向方向A1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沿图23A所示的XXIIIB-XXIIIB的剖面图。
图23C是沿图23A所示的XXIIIC-XXIIIC的剖面图。
图23D是沿图23B所示的XXIIID-XXIIID的剖面图。
图24A是向方向D1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的俯视图。
图24B是向方向D1摇动操作帽的多功能开关沿图24A所示的XXIVB-XXIVB的剖面图。
图24C是沿图24B所示的XXIVC-XXIVC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多功能开关1,具有:可摇动的操作体20;接点电路30,通过操作体20可电连接;可动机构40,通过操作体20能够动作。
如图1所示,多功能开关1,具有:基板11;壳体12,安装于基板11。
如图4所示,基板11,具有:接点收纳部13,从中央部分突出;引导部14,设置于接点收纳部13外侧的滑块。
如图5E所示,接点收纳部13,具有:中央凹部13a以及从中央凹部13a向外侧延伸的外侧凹部13b、13c、13d、13e。外侧凹部13b-13e相对于中央凹部13a以90度间隔设置。滑块引导部14 具有十字形的引导孔14a、14b、14c、14d,所述引导孔14a、14b、14c、14d分别设置于相邻外侧凹部13b-13e彼此之间。
如图4所示,壳体12,具有:矩形的基底壳体12a;圆筒壳体12b,从基底壳体12a的中央部突出;支承轴12c、12d、12e、12f,在圆筒壳体12b的内周面上以90度间隔设置。
操作体20,具有:圆形操作帽21,可向4方向操作;操作棒22,从操作帽21的中心下垂;螺旋弹簧23,安装于操作棒22的基端。操作帽21在内侧的中心部具有筒部211(参考图6A)。在筒部211,一起插入螺旋弹簧23与操作棒22。
图4中,接点电路30,具有:可动接点31;固定接点32,与可动接点31形成一对;导电体的支点部件33,支承可动接点31(参考图5E);端子34,与固定接点32及支点部件33电连接。
如图5D所示,可动接点31具有一体成型的可动接点板31a、31b、31c、31d。可动接点板31a-31d 从中心以90度间隔延伸。各可动接点板31a-31d,具有:向上方延伸的摇动部311以及接点部312,所述接点部312从摇动部311的前端向下方延伸且水平延伸。如图3C所示,十字形的可动接点31 收纳于接点收纳部13。可动接点板31a-31d分别相对于中央凹部13a设置于外侧凹部13b-13e。需要说明的是,可动接点31可以根据固定接点的数量由可动接点板31a-31d中的相互交叉的两个可动接点板,例如,由可动接点板31a、31b,可动接点板31a、31d构成。另外,可动接点31可以由相互交叉的3个可动接点板,例如,由可动接点板31a、31b、31c,可动接点板31a、31c、31d 构成。可动接点板31a-31d分别与本申请发明的第一接点板或第二接点板对应。
如图5E所示,固定接点32由固定接点32A、32B、32C、32D构成。固定接点32A-32D分别设置于外侧凹部13b-13e。
如图5E所示,支点部件33设置于中央凹部13a。支点部件33具有基底板33a(参考图6A、 7A)以及凹形支点板33b、33c、33d、33e,所述凹形支点板33b、33c、33d、33e从基底板33a朝向操作体20向上方延伸。基底板33a设置于中央凹部13a。各支点板33b-33e设置于中央凹部13a 与各外侧凹部13b-13e的边界,支承可动接点板31a-31d。
端子34,具有:经由支点部件33与可动接点31连接的端子,以及与固定接点32连接的端子。端子34与外部的电设备,例如,与汽车的电装零件电连接。
如图4所示,可动机构40,具有:第一转子41,第二转子42,滑块43A、43B、43C、43D;所述第二转子42以与第一转子41交叉(正交)的方式设置,所述滑块43A、43B、43C、43D通过第一转子41及第二转子42而能够移动。
如图5A所示,第一转子41具有胴体部41a和腿部41b、41c、41d、41e,所述胴体部41a具有中空部,所述腿部41b、41c、41d、41e设置于胴体部41a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腿部41b、41c 从胴体部41a的一方侧面向斜下方延伸。腿部41d、41e从与胴体部42a相反的侧面向斜下方延伸。参考图6A、6B,腿部41b、41c相对于操作棒22与可动接点板31a相反设置。腿部41d、41e相对于操作棒22与可动接点板31c相反设置。
图5A中,胴体部41a在长边方向的两端面具有支承孔41f、41g。如图7A所示,壳体12的支承轴12d、12f分别通过该支承孔41f、41g。从而第一转子41被壳体12可摇动地支承。
图5A中,胴体部41a在上表面具有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引导孔41h。引导孔41h引导操作棒22 的在胴体部41a的长边方向上的移动。
如图5B所示,第二转子42具有凹形的胴体部42a以及腿部42b、42c、42d、42e,所述腿部 42b、42c、42d、42e设置于胴体部42a长边方向的两端部上。胴体部42a具有底部421以及支承部422,所述支承部422从底部421长边方向的两端突出。腿部42b、42c从底部421一方侧面向斜下方延伸。腿部42d、42e从与底部421的相反的侧面向斜下方延伸。如图7A、7B所示,腿部 42b、42c相对于操作棒22与可动接点板31b相反设置。腿部42d、42e相对于操作棒22与可动接点板31d相反设置。
图5B中,胴体部42a在支承部422具有支承孔42f、42g(参考图6A)。壳体12的支承轴12c、 12e分别通过该支承孔42f、42g。从而第二转子42被壳体12可摇动地支承。
图5B中,胴体部42a具有框部42j,所述框部42j划定引导孔42h,所述引导孔42h支承于底部421开口部周边并在长边方向上延伸。引导孔42h在俯视时以与引导孔41h部分一致的方式设置 (参考图3A)。引导孔42h向胴体部42a的长边方向引导操作棒22的移动。
胴体部42a在底部421与支承部422上形成凹部42k,在该凹部42k设置有第一转子41的胴体部41a(参考图3B)。
如图5C所示,滑块43A-43D分别具有:十字形的滑动部431,突起432,从滑动部431的前端延伸;止动件433,垂直于滑动部431基端而形成。如图3C所示,滑块43A-43D分别插入引导孔 14a-14d,分别在引导孔14a-14d内沿上下方向自如地做往返直线移动。如图3A所示,滑块43A与腿部41b、42e对应。滑块43B与腿部41c、42b对应。滑块43C与腿部41d、42c对应。滑块43D 与腿部41e、42d对应。滑块43A-43D作为对于设置在基板11下面的其他机械元件的切换开关而发挥功能。滑块43A-43D,例如,在机械地切换流路阀的情况下,以及分别挤压按钮的情况下等使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具备对滑块43A-43D向上方施力的施力单元。
接着,对多功能开关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多功能开关1,通过向下方挤压操作帽21的部位21a、21b、21c、21d,实现4 个接点的切换及4个可动机构40的动作。换言之,实现4个电设备的开关切换,以及,4个的机械元件的切换。下面,对在挤压各个部位21a-21d情况下的多功能开关1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8A、8B所示,向下方挤压操作帽21的部位21a而使操作帽21向方向A1摇动。
此时,如图8C所示,操作棒22顺时针摇动,操作棒22的前端从可动接点板31a的摇动部311 的下端朝向支点板33b滑动,螺旋弹簧23被操作棒22挤压压缩。操作棒22进一步摇动,当操作棒22的前端越过支点板33b时,操作棒22被螺旋弹簧23施力,向下方挤压可动接点板31a。从而,可动接点板31a以支点板33b为中心逆时针摇动,接点部312向下方移动,并与固定接点32A 接触,从而,接点电路30闭合。
另一方面,如图8D所示,操作棒22顺时针摇动,由于操作棒22与第一转子41抵接而使第一转子41顺时针摇动。此时,相对于操作棒22与可动接点板31a相反设置的第一转子41的腿部41b、 41c通过摇动而向下方移动并分别挤压滑块43A、43B。滑块43A、43B向下方移动。此时,由于操作棒22沿第二转子42的引导孔42h移动,因此第二转子42不摇动。
接着,如图9A、9B所示,向下方挤压操作帽21的部位21b而使操作帽21向方向A1的逆方向 B1摇动。
此时,如图9C所示,操作棒22逆时针摇动,操作棒22的前端在可动接点板31c上朝向支点板33d滑动。当操作棒22的前端越过支点板33d时,操作棒22被螺旋弹簧23施力并向下方挤压可动接点板31c。从而,可动接点板31c以支点板33d为中心顺时针摇动,并与固定接点32C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9D所示,操作棒22逆时针摇动,操作棒22使第一转子41逆时针摇动。此时,第一转子41的脚41d、41e向下方移动并分别挤压滑块43C、43D,滑块43C、43D向下方移动。此时,由于操作棒22沿第二转子42的引导孔42h移动,因此第二转子42不摇动。
如图10A、10B所示,向下方挤压操作帽21的部位21c而使操作帽21向与方向A1正交的方向 C1摇动。
此时,如图10C所示,操作棒22顺时针摇动而使操作棒22的前端朝向支点板33e在可动接点板31d的摇动部311上滑动。当操作棒22的前端越过支点板33e时,操作棒22被螺旋弹簧23施力并向下方挤压可动接点板31d。从而,可动接点板31d以支点板33e为中心逆时针摇动,可动接点板31d的接点部312与固定接点32D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10D所示,操作棒22与第二转子42抵接而使第二转子42顺时针摇动。此时,第二转子42的腿部42d、42e向下方移动并分别挤压滑块43D、43A,滑块43D、43A向下方移动。此时,由于操作棒22沿第一转子41的引导孔41h移动,因此第一转子41不摇动。
如图11A、11B所示,向下方挤压操作帽21的部位21d而使操作帽21向方向C1的逆方向D1 摇动。
此时,如图11C所示,操作棒22逆时针摇动,操作棒22的前端在可动接点板31b上朝向支点板33c滑动。当操作棒22的前端越过支点板33c时,操作棒22被螺旋弹簧23施力而向下方向挤压可动接点板31b。从而,可动接点板31b以支点板33c为中心顺时针摇动,可动接点板31b的接点部312向下方移动,并与固定接点32B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11D所示,操作棒22逆时针摇动,操作棒22使第二转子42逆时针摇动。此时,第二转子42的腿部42b、42c向下方移动并挤压滑块43B、43C,滑块43B、43C向下方移动。此时,由于操作棒22沿第一转子41的引导孔41h移动,因此第一转子41不摇动。
根据以上的实施方式,通过切换可动接点31与固定接点32的接点开关的同时使可动机构40 动作,从而能够实现机械元件的切换,例如,机械机构的动作的切换,微动开关的切换,其他接点开关的切换,另外,能够实现阀的切换。
可动接点31的可动接点板31a-31d一体成型,因此,能够减少零件个数,便于组装。例如,若是电开关与电磁阀的规格,则零件个数增加,零件成本也增加。然而,根据本实施的方式,能够通过零件个数少且低价的结构增加动作切换的变更。
腿部41b-41e、42b-42e能够不扩大胴体部41a、42a而增大可动范围,从而装置轻量化,另外,能够使较小的机械元件动作。
滑块43A-43D将第一转子41及第二转子42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因此能够使机械元件直线移动。
引导孔41h以及引导孔42h引导操作棒22的移动,因此第一转子41及第二转子的一方不受第一转子41及第二转子的另一方的限制而被操作棒22摇动。从而能够实现第一转子41及第二转子 42各自的独立动作。
第一转子41的胴体部41a设置于第二转子42的凹部42k,因此第一转子41与第二转子42的组装结构小型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通过变更固定接点的数量不仅可以使4接点开关变形,也能够使3 接点开关、2接点开关、1接点开关变形。可动机构40不只是第一转子41及第二转子42,也可以是任意一方。另外,第一转子41的腿部41b-41e、第二转子42的腿部42b-42e的数量也可以从1 枚至4枚中选择任意枚数。
实施例2
如图14B所示,图12所示的多功能开关1A具有连接第一转子41A与从动滑块44A以及连接第二转子42A与从动滑块44B、44C的特征。下面,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如图15所示,可动机构40A,具有:第一转子41A,以与第一转子41A交叉的方式设置的第二转子42A,与第一转子41A对应的从动滑块44A,与第二转子42A对应的从动滑块44B、44C。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接点35为圆柱状。
如图16A所示,第一转子41A具有从胴体部41a的侧面及下表面的角相对于侧面向斜下方延伸的连杆腿部41p。连杆腿部41p设成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转子41的腿部41b-41e长。连杆腿部 41p具有从前端部向横向突出的卡合突起411。
如图16B所示,第二转子42A具有从胴体部的42a的下表面向斜下方延伸的连杆腿部42p、42q。连杆腿部41p具有从前端部向横向突出的卡合突起423。连杆腿部42q具有从前端部向横向延伸的卡合突起424(参考图17B)。连杆腿部42p、42q设成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转子42的腿部42a-42d 长。
如图14B所示,连杆腿部42p、42q在俯视时彼此向相反方向延伸。另外,在俯视时,连杆腿部42p、42q与连杆腿部41p以成直角的方式设置。
如图16C所示,从动滑块44A,具有:滑动部441,与滑动部441一体的连接部442,从滑动部441的下端延伸的突起443,从滑动部441的侧面突出的定位凸部445。连接部442具有在横向上直线延伸的引导孔442a。各从动滑块44B、44C同样具有滑动部441、连接部442、突起443,除此之外,还具有从滑动部441的下端延伸的突起444。
如图17A所示,第一转子41A的连杆腿部41p的卡合突起411插入从动滑块44A的引导孔442a,并在引导孔442a内能够滑动。如图17B所示,第二转子42A的连杆腿部42q的卡合突起424插入从动滑块44C的引导孔442a,并在引导孔442a内能够滑动。如图17C所示,第二转子42A的连杆腿部42p的卡合突起423插入从动滑块44B的引导孔442a,并在引导孔442a内滑动自如。
如图14D所示,基板11A具有与接点收纳部13邻接的3个滑块引导部14A。滑块引导部14A 分别具有引导孔14p、14q、14r。划定引导孔14p的侧壁具有定位凹部14p1。划定引导孔14q的侧壁具有定位凹部14q1。划定引导孔14r的侧壁具有定位凹部14r1。
如图14C所示,从动滑块44A收纳于引导孔14p,定位凸部445设置于定位凹部14p1。从动滑块44B收纳于引导孔14q,定位凸部445设置于定位凹部14q1。从动滑块44C收纳于引导孔14r,定位凸部445设置于定位凹部14r1。
接着,对多功能开关1A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接点电路30的相关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如图18A、18B所示,向下方挤压操作帽21的部位21b而使操作帽21向方向B1摇动。
此时,如图18C所示,第一转子41A顺时针摇动。连杆腿部41p的卡合突起411在引导孔442a 内向方向A1滑动,同时使从动滑块44A向下方移动。从动滑块44A的突起443挤压、切换对象元件(省略图示)。其中,从动滑块44A移动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滑块更长的距离,因此能够增大对象元件的可动范围。
另一方面,若使操作帽21向方向A1摇动并返回到中立位置,则追随操作帽21的动作,第一转子41A恢复到原来的姿势,从动滑块44A也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接着,如图19A、19B所示,向下方挤压操作帽21的部位21c而使操作帽21向方向C1摇动。
此时,如图19C所示,第二转子42A逆时针摇动。连杆腿部42q在从动滑块44C的引导孔442a 内向方向D1滑动,同时使从动滑块44C向上方移动。另一方面,如图19D所示,连杆腿部42p的卡合突起423在从动滑块44B的引导孔442a内向方向D1滑动,同时使从动滑块44B向下方移动。从动滑块44B的突起443、444挤压、切换对象元件(省略图示)。
根据以上多功能开关1A,连杆腿部41p、42p、42q与从动滑块44A、44B、44C可滑动连接,因此从动滑块44A、44B、44C能够按照连杆腿部41p、42p、42q的长度设定更大的移动距离。从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使对象元件的可动范围增大。
另外,连杆腿部41p、42p、42q与从动滑块44A、44B、44C连接,因此连杆腿部41p、42p、 42q使从动滑块44A、44B、44C可靠地移动。
实施例3
如图20A、20B所示,多功能开关1B具有固定操作帽21B的姿势以防止错误动作的特征。
如图20D所示,操作帽21B设置于背面侧的周缘,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以90度间隔各形成两处的定位板部212A、212B、212C、212D。
如图20E所示,壳体12B的圆筒壳体12b具有在圆周方向上以90度间隔各形成两处的狭缝部 121A、121B、121C、121D。各狭缝部121A-121D从圆筒壳体12b的上端向下方延伸。各狭缝部121A-121D 两侧壁的上部具有从圆筒壳体12b的上端向斜下方延伸的引导壁121a、121b。
参考图20D与图20E,定位板部212A与狭缝部121A对应,定位板部212B与狭缝部121B对应,定位板部212C与狭缝部121C对应,定位板部212D与狭缝部121D对应。
如图21A、21B所示,定位板部212A、212B的下端在圆筒壳体12b的上端的上方,即,在狭缝部121A、121B上被定位。同样,如图22A、22B所示,定位板部212B、212D的下端设置于圆筒壳体12b的上端的上方,即,设置于狭缝部121B、121D上。
接着,对多功能开关1B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23A、23B所示,向下方挤压操作帽21B的部位21a而使操作帽21B向方向A1摇动。此时,图23C所示的各定位板部212A向下方移动。此时,如图23D所示,各定位板部212A插入对应的狭缝部121A,相对于圆筒壳体12b被定位。从而,操作帽21B的姿势被固定,不能向其他方向摇动。另一方面,如图23B所示,各定位板部212A向下方移动倾斜,并且一方的定位板部212B向狭缝部 121B的侧壁的上端靠近。由于狭缝部121B侧壁的上端通过引导壁121a倒角成直线状,因此定位板部212B不与狭缝部121B侧壁的上端,不会妨碍操作帽21B的摇动。
接着,如图24A所示,下压操作帽21B的部位21d而使操作帽21B向方向D1摇动。此时,如图24B所示,各定位板部212B被引导壁121a、121b引导,并被引导至对应的狭缝部121B中。并且,如图24C所示,各定位板部212B插入对应的狭缝121B,操作帽21B的姿势被固定,不向其他方向摇动。
根据以上的多功能开关1B,由于定位板部212A-212D插入对应的狭缝部121A-121D,因此操作帽21B的姿势被固定,从而防止操作帽21B的误动作。
附图标记说明
1-多功能开关,10-外壳,11-基板,12-壳体,13-接点收纳部,14-滑块引导部;
20-操作体,21-操作帽,22-操作棒,23-螺旋弹簧;
30-接点电路,31-可动接点,32-固定接点,33-支点部件;
40-可动机构,41-第一转子,42-第二转子,43A、43B、43C、43D-滑块,44A、44B、44C、44D 从动滑块;
121A、121B、121C、121D狭缝部;
212A、212B、212C、212D定位板部。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转动的操作体,所述操作体具有操作棒;
可动接点,所述可动接点与所述操作棒连接;
可动机构,具有穿过所述操作棒并以可通过所述操作体的转动在旋转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的方式被支承的转子;
所述可动接点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具有以相对于所述操作棒设置在前侧且被所述操作棒向下方挤压的方式构成的接点板,
所述转子在所述旋转方向上具有相对于所述操作棒设置在与所述接点板相反的后侧的腿部,
所述操作体使所述转子旋转时,所述操作棒向下方挤压所述接点板使所述接点板与固定接点接触,且所述腿部向下方移动从而机械地切换其他的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机构具有被所述腿部挤压从而能够移动的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体以在相互交叉的第一旋转方向及第二旋转方向上能够旋转的方式构成,
所述转子,具有:
第一转子,以可通过所述操作体在所述第一旋转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的方式构成,并具有第一引导孔,所述第一引导孔穿过所述操作棒,且向所述第二旋转方向引导所述操作体;
第二转子,以与所述第一转子交叉设置,可通过所述操作体在所述第二旋转方向上进行旋转运动的方式构成,并具有第二引导孔,所述第二引导孔穿过所述操作棒,且向所述第一旋转方向引导所述操作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子具有凹部,所述凹部设置有所述第一转子。
5.根据权利要求1-2和4中的任一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接点,具有:
第一接点板;
第二接点板,所述第二接点板与所述第一接点板交叉,并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接点,具有:
第一接点板;
第二接点板,所述第二接点板与所述第一接点板交叉,并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腿部与所述滑块可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具有:
壳体,所述壳体用于收纳所述转子,并形成狭缝部;
所述操作体具有收纳所述操作棒的操作帽,其中,所述操作帽具有插入所述狭缝部的定位板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功能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狭缝部从所述壳体的上端延伸;
所述狭缝部具有从所述壳体的上端向斜下方延伸的引导壁。
CN201911114205.1A 2018-11-29 2019-11-14 多功能开关 Active CN1111285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3421A JP6641452B1 (ja) 2018-11-29 2018-11-29 多機能スイッチ
JP2018-223421 2018-1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8572A CN111128572A (zh) 2020-05-08
CN111128572B true CN111128572B (zh) 2022-05-03

Family

ID=69320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14205.1A Active CN111128572B (zh) 2018-11-29 2019-11-14 多功能开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77096B2 (zh)
JP (1) JP6641452B1 (zh)
CN (1) CN111128572B (zh)
DE (1) DE102019007900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3107012B1 (fr) * 2020-02-11 2022-12-16 Dav Interface pour la commande d’au moins une fonction d’un organe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44379U (zh) * 1976-04-28 1977-11-01
US6812415B1 (en) * 1997-12-17 2004-11-02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 Co. Kg Multifunction switch
CN2766330Y (zh) * 2004-08-27 2006-03-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多方向操作开关
CN106206141A (zh) * 2014-08-25 2016-12-07 星电株式会社 多方向操作开关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527308A (en) 1939-04-03 1940-10-07 Brookhirst Switchgear Ltd Improvements in electric switches and operating gear therefor, particularly applicable to the control of two or more electric motors
CA1071790A (en) 1974-08-09 1980-02-12 Charles A. Bialous Non-dripping flame retardant aromatic polycarbonates
JPS52144379A (en) * 1976-05-28 1977-12-01 Teijin Ltd Production of binding material for fibrous diaphragm and diaphragm made of asbestos fibers
US4215257A (en) 1978-11-20 1980-07-29 Otto Engineering, Inc. Precision toggle switch
JPH087704A (ja) 1994-06-17 1996-01-12 Niles Parts Co Ltd 多方向切換スイッチノブのガタ防止構造
JPH10247441A (ja) 1997-02-28 1998-09-14 Tokai Rika Co Ltd スイッチ
JP3988584B2 (ja) * 2002-08-27 2007-10-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4279648B2 (ja) 2003-10-20 2009-06-17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JP2012109107A (ja) * 2010-11-17 2012-06-07 Alps Electric Co Ltd 操作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144379U (zh) * 1976-04-28 1977-11-01
US6812415B1 (en) * 1997-12-17 2004-11-02 Trw Automotive Electronics & Components Gmbh & Co. Kg Multifunction switch
CN2766330Y (zh) * 2004-08-27 2006-03-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多方向操作开关
CN106206141A (zh) * 2014-08-25 2016-12-07 星电株式会社 多方向操作开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9007900A1 (de) 2020-06-04
JP6641452B1 (ja) 2020-02-05
US20200176203A1 (en) 2020-06-04
US11177096B2 (en) 2021-11-16
DE102019007900B4 (de) 2021-03-25
CN111128572A (zh) 2020-05-08
JP2020087818A (ja)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48563B2 (ja) プッシュスイッチ
CN111128572B (zh) 多功能开关
US4117280A (en) Miniature switches
JP6125820B2 (ja) スイッチ
KR19980023941A (ko) 복합조작형 전기부품
EP3166120B1 (en) Switch
US6445377B1 (en) Multi-way input device
JP3752389B2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US20030159912A1 (en) Switch device
EP0794544A2 (en) Switch device
KR20130006306A (ko) 스위치
JP4464882B2 (ja) 電気装置の操作機構
JP2006286334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JP2001345031A (ja) 複合操作型電子部品
JP2002075129A (ja) 多方向操作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12142229A (ja) スイッチ装置
AU2018204641A1 (en) Push-button switch
US4152556A (en) Noise suppression pushbutton interlocked switch assembly
EP3166118A1 (en) Switch
JP5551578B2 (ja) 多方向スイッチ装置
EP2757567B1 (en) Push button switch
JP4619196B2 (ja) 押圧スイッチ付き摺動式電子部品
JP2002062985A (ja) 多方向入力装置
EP3166119B1 (en) Switch
EP1304713A1 (en) Switch contact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