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20635A -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20635A
CN111120635A CN201911037241.2A CN201911037241A CN111120635A CN 111120635 A CN111120635 A CN 111120635A CN 201911037241 A CN201911037241 A CN 201911037241A CN 111120635 A CN111120635 A CN 1111206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discharge hole
power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724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20635B (zh
Inventor
梅木亮
堀哲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1206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06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206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206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2Guidance of lubricant
    • F16H57/0421Guidance of lubricant on or withi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pipes, grooves, channels or the like
    • F16H57/0423Lubricant guiding means mounted or supported on the casing, e.g. shields or baffles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tubes or pi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6/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 B60K6/2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 B60K6/4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for mutual or common propulsion, e.g. hybrid propulsion systems comprising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i.e. systems controlling two or more prime movers, or controlling one of these prime movers and any of the transmission, drive or drive units the prime-movers consisting of electric motors an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e.g. HEV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B60K6/44Series-parallel type
    • B60K6/445Differential gearing distribution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1Arrangements of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Lubricant storage reservoirs, e.g. reservoirs in addition to a gear sump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in the upper part of a gear c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6Lubrication by injection; Injection nozzles or tube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69Bearings or seals
    • F16H57/0471Bea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76Electric machines and gearing, i.e. joint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在低油温时被供给至润滑必要部位的油量同时在高油温时将多余的机油供给到机油接收部而不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过量的机油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由于针对集油罐供给机油的第二喷出孔(80a)的长度(L2)与针对齿轮齿面等润滑必要部位供给机油的第一喷出孔的长度相比较长,因此,在机油的粘度较高的低油温时,长度较长的第二喷出孔(80a)的壁面摩擦变大,限制了向集油罐供给的油量,能够恰当地确保从第一喷出孔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的油量。另一方面,在机油的粘度较低的高油温时,第二喷出孔(80a)的壁面摩擦变小,机油容易经该第二喷出孔(80a)而向集油罐流出,因此,抑制了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过量的机油的情况。

Description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机油并且具备对机油的一部分进行接收的机油接收部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被设置于在外壳内收纳有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利用机油泵吸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上所设置的机油贮留部的机油,并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润滑必要部位进行供给,并且具备对从所述机油泵被供给的所述机油的一部分进行接收的机油接收部。当过量的机油被供给至润滑必要部位时,动力传递损失变大,因此,通过设置对多余的机油进行接收的机油接收部,从而能够降低机油相对于润滑必要部位的供给量而改善损失。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润滑装置是其一例,其具备机油储存部以作为机油接收部,并且机油泵(P1)为,与驱动轮机械式地连结并与该驱动轮的旋转连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机械式的机油泵。
另外,本说明书中的“润滑”并非仅仅用于对摩擦或者磨损进行抑制,也包括供给润滑油而进行冷却的情况。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1369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42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考虑到例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使用管而供给机油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虽然在管上设置有针对润滑必要部位供给机油的第一喷出孔、以及针对机油接收部供给机油的第二喷出孔,但当为了确保在机油的粘度较高的低油温时从第一喷出孔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的油量而减小第二喷出孔的孔径时,即便在粘度较低的高油温时,被供给至机油接收部的油量也变少,因此,会从第一喷出孔针对润滑必要部位而供给过量的机油。另一方面,当以向机油接收部恰当地供给机油的方式增大第二喷出孔的孔径时,无法确保在机油的粘度较高的低油温时从第一喷出孔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的油量,可能会损害耐烧结性等润滑性能和冷却性能。
本发明为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能够在确保在低油温时从第一喷出孔被供给至润滑必要部位的油量的同时,在高油温时将多余的机油从第二喷出孔容纳于机油接收部而不从第一喷出孔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过量的机油。
解决课题所采用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所述润滑装置被设置于在外壳内收纳有动力传递机构的动力传递装置,所述润滑装置利用机油泵吸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设置的机油贮留部的机油,并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润滑必要部位进行供给,并且具备对从所述机油泵被供给的所述机油的一部分进行接收的机油接收部,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a)管,其供从所述机油泵被喷出的所述机油进行流通;(b)第一喷出孔,其被设置于所述管,并针对所述润滑必要部位供给所述机油;(c)第二喷出孔,其被设置于所述管,并针对所述机油接收部供给所述机油,(d)所述第二喷出孔的长度与所述第一喷出孔的长度相比较长。
第二发明在第一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a)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为将车辆的驱动力源的输出传递至驱动轮的车辆用的动力传递装置,(b)所述机油泵为,与所述驱动轮机械式地连结并与该驱动轮的旋转连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机械式的机油泵。
第三发明在第一发明或者第二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上的至少设置所述第二喷出孔的部分,设置有从该管的壁部向外方突出的突出喷嘴,并且,以包括该突出喷嘴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第二喷出孔。
第四发明在第三发明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a)所述管为,具有沿着供所述机油进行流通的油路而被分割的多个分割零件,并且该多个分割零件的材质为树脂,且通过该多个分割零件的分割面在彼此面对的状态下被接合而在内部设置有所述油路的树脂管,(b)所述突出喷嘴被一体成形于所述多个分割零件中的任意一个。
发明效果
由于在上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中,针对机油接收部供给机油的第二喷出孔的长度与针对润滑必要部位供给机油的第一喷出孔的长度相比而较长,因此,在机油的粘度较高的低油温时,长度较长的第二喷出孔的壁面摩擦变大,限制了向机油接收部供给的油量,从而能够恰当地确保从第一喷出孔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的油量。另一方面,在机油的粘度较低的高油温时,第二喷出孔的壁面摩擦变小,机油容易经由第二喷出孔而向机油接收部流出,因此,抑制了从第一喷出孔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过量的机油的情况。即,在低油温时会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足够的量的机油而确保耐烧结性等润滑性能或冷却性能,同时在高油温时会向机油接收部供给多余的机油,由此,能够恰当地获得不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过量的机油而降低损失的损失改善效果。
第二发明涉及车辆用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使用了与驱动轮的旋转连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机械式的机油泵,机油泵的喷出量由车速确定,在高车速时供给大量的机油,因此,能够有效地获得因设置所述机油接收部而产生的损失改善效果。这样,在无法控制机油泵的喷出量的润滑装置中,优选应用本发明,在本发明中,通过针对机油接收部供给机油的第二喷出孔的长度变长,从而能够在低油温时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足够的量的机油,同时,在高油温时向机油接收部供给多余的机油,以使得不会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过量的机油。
在第三发明中,在管上的至少设置第二喷出孔的部分设置有突出喷嘴,并且,以包括该突出喷嘴的方式而设置有第二喷出孔,因此,能够利用该突出喷嘴的突出尺寸而容易地调节第二喷出孔的长度尺寸。
第四发明在使用了由沿着油路而被分割的多个分割零件构成的树脂管的情况下,在该多个分割零件中的任意一个上一体成形有突出喷嘴,因此,与通过螺纹紧固等对具有预定的长度尺寸的分体的喷嘴零件进行固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成本低廉地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将设置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润滑装置的混合动力型汽车的动力传递装置展开并进行表示的要点图。
图2为对在图1的混合动力型汽车上所设置的润滑装置进行说明的液压回路图。
图3为单独地表示图2的润滑装置的设置有第一供给油路的树脂管的概要立体图。
图4为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图3的树脂管时的主视图。
图5为从图4的右方向观察到的树脂管的侧视图。
图6为对构成树脂管的三个分割零件进行接合之前的立体图。
图7为图5中的VII-VII截面、即第一喷出部的剖视图。
图8为图5中的VIII-VIII截面、即第二喷出部的剖视图。
图9为以在树脂管的顶端部分所设置的三个部位的喷出部位于一个平面内的方式沿着油路而切断的概要剖视图,其为将与集油罐以及润滑必要部位的位置关系一并进行例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被应用于发动机驱动车辆、或者作为行驶用的驱动力源除了具有发动机之外还具有行驶用电动机的混合动力型汽车、或者作为驱动力源而仅具备电动机的电动汽车等、各种各样的车辆用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也能够被应用于经由管向润滑必要部位以及机油接收部供给机油的车辆用以外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能够将动力传递机构配置成,例如一部分被浸渍在机油贮留部内的机油中而被润滑,并且利用被搅起的机油而对润滑必要部位的一部分进行润滑。能够以例如被配置于比较低位置的伞齿轮式或者行星齿轮式的差速器装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被浸渍在机油贮留部内的机油中的方式进行配置。也能够以动力传递机构的全部位于与机油贮留部内的机油相比靠上方的方式进行配置,只要由从机油泵供给的机油润滑即可。
虽然机油泵被配置成,例如和与动力传递机构中的驱动轮连动地旋转的输出部连结并被机械式地旋转驱动,但也能够采用以下电动式机油泵,即,既能够和输出部以外的驱动力源等连结并被机械式地旋转驱动,也能够通过专用的电动机而被旋转驱动的电动式机油泵。在作为驱动力源的电动机经由齿轮机构或者差速器装置等而与驱动轮直接连结的电动汽车的情况下,动力传递机构的全部为与驱动轮连动地旋转的输出部。
虽然润滑装置也可以只具备单一的机油泵,但也能够追加地设置第二机械式机油泵或者电动式机油泵。从机油泵的第一喷出孔供给机油的润滑必要部位,除了例如传递动力的齿轮的啮合部或者传动带等之外,将动力传递机构的转轴等支承成能够旋转的轴承等、需要润滑或者冷却的摩擦部位、发热部位等、即未被浸渍于机油贮留部中的部位是适当的。也能够向混合动力型汽车或电动汽车等电动汽车的电动机或者发电机等、动力传递机构以外的发热部位等供给机油。虽然也能够从机油泵向润滑必要部位直接供给机油,但也可以在机油泵与润滑必要部位之间设置机油冷却器等热交换器等。
虽然管优选地使用由多个分割零件构成的树脂管,但也能够使用金属制等的管。虽然管根据需要而一体或者分体地设置有从管的壁部向外方突出的突出喷嘴,但也能够设置向管的内部的油路侧突出的突起等而确保喷出孔的长度。喷出孔的长度为机油从内部的油路向管的外部流出的路径的长度,在喷出孔呈一条直线地被设置的情况下,为其轴向长度等。虽然机油接收部例如被设置于外壳的内表面,但也能够安装于管。虽然作为机油接收部,例如临时保持机油的集油罐等是适当的,但也可以将接收的机油就这样向其他的润滑必要部位进行供给、或者向机油贮留部返回,也能够将被设置于外壳的开口部用作机油接收部。集油罐被构成为,机油从例如被设置于下端部的流出孔逐渐流出。
虽然第一喷出孔以及第二喷出孔的孔径可以彼此相同,但也能够设为彼此不同的孔径。虽然第一喷出孔以及第二喷出孔分别以固定的孔径进行设置是适当的,但也可以根据高低差等而使孔径变化。虽然第一喷出孔以及第二喷出孔的位置根据润滑必要部位等而被恰当地确定,但在例如与第一喷出孔相比靠上方的位置、或者从机油泵起始的油路长度与第一喷出孔相比较长的位置设置第二喷出孔是优选的。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进行说明而对附图进行了适当简化或变形,各部分的尺寸比以及形状等并不一定被准确地描绘出。
图1为对设置有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润滑装置的混合动力型汽车10的变速驱动桥12进行说明的要点图,且为构成该变速驱动桥12的动力传递机构16的多个轴以位于共同的平面内的方式展开并进行表示的展开图。变速驱动桥12将作为驱动力源的发动机20的输出传递至左右的驱动轮38,且为齿轮式的动力传递机构16的多个轴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被配置的FF(Front Engine Front Wheel Drive: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车辆等的横放型,动力传递机构16被收纳在外壳14内。发动机20为通过燃料的燃烧而产生动力的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等内燃机。变速驱动桥12相当于动力传递装置,外壳14根据需要而由多个部件构成。
动力传递机构16具备与车辆宽度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轴线S1~第四轴线S4,在第一轴线S1上,设置有与作为驱动力源的发动机20连结的输入轴22,并且与该第一轴线S1同心地配置有单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装置24以及第一电动发电机MG1。行星齿轮装置24以及第一电动发电机MG1作为电动式差动部26而发挥功能,在作为差动机构的行星齿轮装置24的行星齿轮架24c上连结有输入轴22,在太阳齿轮24s上连结有第一电动发电机MG1,在内啮合齿轮24r上设置有发动机输出齿轮Ge。第一电动发电机MG1作为电动机以及发电机而被择一地使用,通过由作为发电机而发挥功能的再生控制等来连续地控制太阳齿轮24s的转速,从而使发动机20的转速连续地发生变化,并被从发动机输出齿轮Ge输出。另外,通过第一电动发电机MG1的转矩被设为0而使太阳齿轮24s空转,从而断开了发动机20与动力传递机构16之间的动力传递,并防止了发动机20的带动旋转。第一电动发电机MG1相当于差动控制用旋转机。
在第二轴线S2上,配置有在轴28上设置有减速大齿轮Gr1以及减速小齿轮Gr2的减速齿轮装置30,减速大齿轮Gr1与所述发动机输出齿轮Ge啮合。另外,减速大齿轮Gr1还与被配置在第三轴线S3上的第二电动发电机MG2的电机输出齿轮Gm啮合。第二电动发电机MG2作为电动机以及发电机而被择一地使用,并通过以作为电动机而发挥功能的方式被进行动力运行控制,从而作为混合动力型汽车10的行驶用驱动力源来使用。该第二电动发电机MG2相当于行驶用旋转机。
上述减速小齿轮Gr2与被配置在第四轴线S4上的差速器装置32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Gd啮合,来自发动机20以及第二电动发电机MG2的驱动力经由差速器装置32而被分配至左右的驱动轴36,并被传递至左右的驱动轮38。该差速器装置32相当于输出部,差速器内啮合齿轮Gd相当于输入齿轮。另外,由发动机输出齿轮Ge、减速大齿轮Gr1、减速小齿轮Gr2、差速器内啮合齿轮Gd等构成齿轮机构。第四轴线S4被规定于第一轴线S1~S4中最靠车辆下方侧位置(低位置),差速器装置32的一部分被浸渍于在外壳14的底部上所设置的机油贮留部46(参照图2)内的机油48中。
在这样的混合动力型汽车10中,能够执行EV(Electric Vehicle,电动汽车)行驶模式以及HV(Hybrid 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行驶模式,并根据例如将要求驱动力(加速器操作量等)以及车速V规定为参数的模式切换映射图,而被切换为EV行驶模式以及HV行驶模式。EV行驶模式为,通过在使发动机20旋转停止的状态下对第二电动发电机MG2进行动力运行控制,从而用作驱动力源、并进行行驶的模式,其在例如低要求驱动力、即低负载的区域中被选择。发动机20通过使燃料供给等停止,并将第一电动发电机MG1的转矩设为0而使行星齿轮装置24的太阳齿轮24s可进行自由旋转,从而即使在行驶过程中也大致被旋转停止。HV行驶模式为,通过对第一电动发电机MG1进行再生控制,从而将发动机20作为驱动力源而使用并进行行驶的模式,其在例如与EV行驶模式相比而较高的高要求驱动力(高负载)的区域中被选择。在该HV行驶模式中,第二电动发电机MG2在加速时等被辅助性地进行动力运行控制从而被用作驱动力源,或者始终被进行动力运行控制从而被用作驱动力源。
并且,也可以代替上述HV行驶模式,或者除了HV行驶模式之外,设置始终仅将发动机20用作驱动力源而进行行驶的发动机行驶模式等。另外,该混合动力型汽车10的变速驱动桥12毕竟为一个示例,其能够实施以下各种方式,即,作为行星齿轮装置24,既能够采用双小齿轮型的行星齿轮装置、或者使用多个行星齿轮装置来构成、或者将第二电动发电机MG2配置成与第一轴线S1同心,也能够代替电动式差动部26而采用机械式的变速装置等。
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混合动力型汽车10的变速驱动桥12具备图2所示的润滑装置40。润滑装置40具备第一机油泵P1以及第二机油泵P2以作为吸入装置,且分别与不同的独立的第一供给油路42、第二供给油路44连接,从而分担地对动力传递机构16的各部进行润滑。如图1所示,第一机油泵P1为,经由与所述差速器内啮合齿轮Gd啮合的泵驱动齿轮Gp而被机械性地旋转驱动的机械式机油泵,第二机油泵P2为,与所述输入轴22连结并通过发动机20而被机械性地旋转驱动的机械式机油泵。第一机油泵P1也能够使泵驱动齿轮Gp与和差速器内啮合齿轮Gd联动地进行旋转的减速大齿轮Gr1、减速小齿轮Gr2等啮合并被旋转驱动。第二机油泵P2为,通过与输出部(差速器装置32)不同的旋转驱动源而被旋转驱动的机油泵,在本实施例中,其为通过发动机20而被旋转驱动的机油泵,但也能够采用通过泵驱动用的电动机而被旋转驱动的电动式机油泵。差速器装置32相当于和驱动轮38连动地进行旋转的输出部,第一机油泵P1为,与作为输出部的差速器装置32连结而被机械式地旋转驱动的机油泵。
上述第一机油泵P1以及第二机油泵P2从被设置于外壳14的底部的机油贮留部46中吸入机油48,并向供给油路42、44输出。虽然机油贮留部46由外壳14本身构成,但也可以将与外壳14分体的油底壳等作为机油贮留部而安装于外壳14的下部。机油贮留部46具备通过第一隔壁50而将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方侧部分(图2的左侧部分)与其他的部分区分开的第一机油贮留部52。该第一机油贮留部52为位于差速器装置32的下方的部分。另外,第一机油贮留部52以外的部分通过第二隔壁53而进一步地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两分割,从而设置有与上述第一机油贮留部52相邻的中央部分的第二机油贮留部54、以及与该第二机油贮留部54相邻的车辆前侧部分的第三机油贮留部56。而且,第一机油泵P1的吸入口58被配置在第二机油贮留部54内,第二机油泵P2的吸入口60被配置在第三机油贮留部56内。这些吸入口58、60经由分别独立设置的各个吸入油路而与机油泵P1、P2连接。
第一隔壁50以及第二隔壁53作为流通限制部而发挥功能,所述流通限制部在第一机油贮留部52、第二机油贮留部54、以及第三机油贮留部56的相互之间容许润滑油48流通,同时限制油面高度的均衡。即,在停车时,机油泵P1、P2的工作均停止,油面高度的变动停止的静态状态下的静止时油面高度Lst通过被向变速驱动桥12的各部供给的机油48向机油贮留部46流下并返回,从而如图2中单点划线所示那样越过隔壁50、53,以使机油贮留部52、54、56中的油面高度变得相同,但在车辆行驶时或机油泵P1、P2的工作时,由于机油48被向变速驱动桥12的各部供给而使机油贮留部46内的机油量减少,从而使油面高度低于隔壁50、53的上端,通过由这些隔壁50、53实现的流通限制,从而使机油贮留部52、54、56的油面高度如实线所示而独立地发生变化。
上述第一隔壁50以及第二隔壁53的高度位置、即上端位置高于差速器装置32的下端位置,在油面高度高于隔壁50、53的静态状态下,差速器装置32的一部分被浸渍在机油48中。这样,当差速器装置32的一部分被浸渍在机油48中时,在车辆起动时,通过差速器内啮合齿轮Gd等来搅起机油48,从而使机油48散布在变速驱动桥12的各部上,即使在难以通过第一机油泵P1来供给足够的量的机油48的车辆起动时,也能够确保良好的润滑状态。
另一方面,在包括车辆行驶时在内的机油泵P1或P2的工作时,因由与车速V相应地旋转的差速器内啮合齿轮Gd等产生的搅起、或者由机油泵P1、P2实现的吸入,而使油面高度降低,并低于隔壁50、53。而且,在第一机油贮留部52中,通过由差速器内啮合齿轮Gd等产生的搅起和返回油量之间的平衡(均衡)而规定了油面高度,在第二机油贮留部54中,通过由机油泵P1实现的吸入和返回油量之间的平衡而规定了油面高度,在第三机油贮留部56中,通过由机油泵P2实现的吸入和返回油量之间的平衡而规定了油面高度。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机油贮留部52的油面高度优先地降低的方式而规定了第一机油贮留部52的容积、即第一隔壁50的位置或形状等,从而抑制了因差速器装置32的旋转而产生的机油48的搅拌,并降低了动力损失。另外,由于配置有吸入口58、60的第二机油贮留部54、第三机油贮留部56中的油面高度高于第一机油贮留部52,因此,抑制了因吸入口58、60露出于油面上而导致的机油泵P1、P2的空气吸收,从而能够适当地吸入机油48并进行稳定供给。
另外,设置有第二隔壁53,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被划分为第二机油贮留部54以及第三机油贮留部56,由于这些机油贮留部54、56各自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宽度尺寸较短,因此,抑制了由路面坡度等造成的车辆的姿态变化或由加减速等引起的机油48的偏移,从而降低了油面高度的变动,进一步适当地抑制了在这些机油贮留部54、56上配置有吸入口58、60的机油泵P1、P2的空气吸收。并且,第一隔壁50以及第二隔壁53的高度尺寸既可以相同,也能够省略这些第一隔壁50以及第二隔壁53。
上述第一机油泵P1为与作为输出部的差速器装置32连结而被旋转驱动的机油泵,与该第一机油泵P1的喷出侧连接的第一供给油路42向动力传递机构16的各部的润滑必要部位供给机油48。润滑必要部位例如为动力传递机构16的各部的轴承62、齿轮64(Ge、Gr1、Gr2、Gd、Gm、或者Gp)、差速器装置32等。由于第一机油泵P1与差速器装置32连结并被旋转驱动,因此,在发动机20被旋转停止的EV行驶模式时也被旋转驱动,并能够以与车速V相应的吸入量来吸入机油48,从而将机油48向各部供给。即,车速V与第一机油泵P1的泵转速对应,并与来自第一机油泵P1的机油喷出量相对应。
与第二机油泵P2的喷出侧连接的第二供给油路44向位于第二机油贮留部54以及第三机油贮留部56的上方的输入轴22、行星齿轮装置24、第一电动发电机MG1等润滑必要部位供给机油48,并进行润滑、冷却。另外,在该第二供给油路44上设置有热交换器66,通过对机油48进行冷却并供给至第一电动发电机MG1以及第二电动发电机MG2,从而对这些设备进行冷却,以防止过热。热交换器66为通过由例如空冷或水冷实现的热交换来对机油48进行冷却的机油冷却器。由于对第二机油泵P2进行旋转驱动的发动机20即使在停车时也能够进行驱动,因此,能够以包含停车时在内的方式而以不依赖于车速V的吸入量来吸入机油48,并向润滑必要部位进行供给。并且,也能够以省略第二机油泵P2、并将第二供给油路44与第一供给油路42连结等的方式,从第一机油泵P1向第一供给油路42以及第二供给油路44这两方供给机油48。
图3为具体地对设置有所述第一供给油路42的树脂管70进行了例示的概要立体图。树脂管70与外壳14分体构成,通过多个安装部72分别被紧固螺栓74固定在外壳14的内表面、或第一机油泵P1的外壳外面等上,从而使树脂管70被配置在外壳14内的预定位置处。树脂管70为了向所述轴承62以及齿轮64供给机油48而具备多个中空的突出分支部76,并在整体上呈三维地弯曲的中空结构。多个突出分支部76以均向大致水平方向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并且在其顶端部或者中间位置设置有分别朝向下方开口的第一喷出部78。
图4为从车辆宽度方向观察上述树脂管70时的主视图,图5为从图4的右方向观察的侧视图,树脂管70三维地发生变化,由虚线表示的第一供给油路42的路径也以仿照树脂管70的方式而三维地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具备设置有第一油路部100的第一管部102、设置有第二油路部104的第二管部106、设置有使第一油路部100以及第二油路部104各自的一个端部连通的连结油路部108的连结部110。以包含第一油路部100、连结油路部108、以及第二油路部104的方式而构成了第一供给油路42。设置有连结油路部108的连结部110朝向车辆宽度方向而大致水平且呈一条直线地设置,并相对于第一管部102以及第二管部106而以分别大致直角地交叉的方式被连结,第一管部102以及第二管部106如图4明确所示的那样从连结部110向互不相同的方向(在实施例中为上下相反方向)延伸。在第一管部102的下端部、即与和所述连结部110连结的一个端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部上,以与连结部110平行并呈一条直线地向水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出的方式而设置有圆筒形状的连接端口112。连接端口112相当于连接部,其与所述第一机油泵P1连结,并向树脂管70内的第一供给油路42供给机油48。
上述树脂管70由沿着第一供给油路42的路径而被两分割的合成树脂制的多个分割零件构成。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由基本分割零件120、第一分割零件122、以及第二分割零件124这三个分割零件构成。基本分割零件120具备设置有朝向互不相同的方向而开口的第一A槽130以及第二A槽132的一对第一半割部134以及第二半割部136。第一A槽130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半割部134的分割面134f的方向相同而为图5中的左方向,第二A槽132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半割部136的分割面136f的方向相同而为图5中的右方向。即,第一A槽130以及第二A槽132被设置为,在作为车辆宽度方向的一条直线方向上相互向朝向相反的方向开口,第一半割部134以及第二半割部136以向该一条直线方向偏移的方式而相互分离。具体而言,在图6中,相对于设置有朝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方向开口的第二A槽132的第二半割部136,第一半割部134以向与该开口方向相反的车辆宽度方向的右方向偏移的方式而从第二半割部136分离。第一半割部134的上端部以及第二半割部136的下端部经由与作为车辆宽度方向的上述一条直线方向平行的连结部110而被一体地连结,第一半割部134以及第二半割部136从连结部110向相互不同的方向延伸。连结部110的连结油路部108分别开口于第一A槽130以及第二A槽132的底部。另外,在第一半割部134的下端部、且在与第一A槽130的开口侧相反的一侧,以与连结部110平行且呈一条直线地延伸出的方式而一体设置有所述连接端口112,在第二半割部136的与第二A槽132的开口侧相反的一侧,以与连结部110平行且呈一条直线地延伸出的方式而一体设置有多个突出分支部76。在图6中,第一A槽130的开口周缘部的斜线表示分割面134f,并画上了斜线以使之能够容易地识别。
这样的基本分割零件120通过使用具备例如连结部110、突出分支部76、向与连接端口112平行的一条直线方向接近或分离的一对固定成形模具以及可动成形模具在内的成形装置,从而能够以包括具有连结油路部108的连结部110、中空的突出分支部76、圆筒形状的连接端口112、第一A槽130、第二A槽132、安装部72在内的方式,通过注塑成形等而一体成形。还能够根据需要,而通过成形后的后加工实施切削加工等,以实施较细的形状调节。例如,也可以通过切削加工等来去除连结部110的外周面的余料。关于突出分支部76的第一喷出部78,被内置于例如可动成形模具内的滑动模具经由凸轮等而与可动成形模具连动地向与上述一条直线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移动,从而与基本分割零件120的成形同时地进行设置,但也能够在成形后的后加工中通过切削加工等来形成。另外,虽然安装部72被同时一体成形,但在该安装部72上,也可以根据需要而通过插入成形来埋设加强用的圆环形状的金属板等。
所述第一分割零件122具备第一B槽138,该第一B槽138在其与基本分割零件120的第一半割部134之间形成第一油路部100,该第一B槽138的开口周缘部的分割面122f在面对第一半割部134的第一A槽130的开口周缘部的分割面134f的状态下与第一半割部134接合,由第一A槽130以及第一B槽138形成第一油路部100。第一B槽138的开口方向与第一分割零件122的分割面122f的方向相同而为图5中的右方向,并能够使分割面122f以紧贴的方式面对第一半割部134的分割面134f。分割面122f以及134f以可面对并紧贴的方式而形成凹凸相反的对称形状。
这样的第一分割零件122通过使用具备向与作为例如第一B槽138的开口方向的分割面122f的方向平行的一条直线方向接近或分离的一对固定成形模具以及可动成形模具的成形装置,从而能够以包括第一B槽138在内的方式通过注塑成形等而一体成形。也能够根据需要,而在成形后的后加工中实施切削加工等,以实施较细的形状调节。
第二分割零件124具备第二B槽140,该第二B槽140在其与基本分割零件120的第二半割部136之间形成第二油路部104,该第二B槽140的开口周缘部的分割面124f在面对第二半割部136的第二A槽132的开口周缘部的分割面136f的状态下与第二半割部136接合,由第二A槽132以及第二B槽140形成第二油路部104。第二B槽140的开口方向与第二分割零件124的分割面124f的方向相同而为图5中的左方向,并能够使分割面124f以紧贴的方式面对第二半割部136的分割面136f。分割面124f以及136f以可面对并紧贴的方式而形成对称形状。在第二分割零件124的与第二B槽140的开口侧相反的一侧,如根据图5明确可知的那样,以向作为与第二B槽140的开口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车辆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地延伸出的方式而一体设置有多个突出分支部76。在图6中,第二分割零件124的第二B槽140的开口周缘部的斜线表示分割面124f,并画上了斜线以使之能够容易地识别。
这样的第二分割零件124通过使用具备向与例如突出分支部76平行的一条直线方向接近或分离的一对固定成形模具以及可动成形模具的成形装置,从而能够以包括中空的突出分支部76、第二B槽140在内的方式,通过注塑成形等而一体成形。也能够根据需要,而在成形后的后加工中实施切削加工等,以实施较细的形状调节。关于突出分支部76的第一喷出部78,被内置于例如可动成形模具内的滑动模具经由凸轮等而与可动成形模具连动地向与上述一条直线方向成直角的方向移动,从而与第二分割零件124的成形同时地进行设置,但也能够在成形后的后加工中通过切削加工等来形成。
而且,上述第一分割零件122以及第二分割零件124利用振动熔敷技术而分别与基本分割零件120的第一半割部134、第二半割部136一体接合。即,通过在使第一分割零件122的分割面122f面对第一半割部134的分割面134f的状态下,以在从如下的方向对第一分割零件122以及第一半割部134进行加压的同时、使它们相互摩擦的方式,使它们向图5的纸面的表背方向进行振动,从而利用摩擦热来使接合面(与分割面相同)熔融并接合,其中,所述方向为,分割面122f、134f以相互紧贴的方式被按压的方向,具体而言,为相对于分割面122f、134f而平均地形成大致直角的图5的左右方向。由此,能够获得具有第一油路部100的第一管部102。
在将第二分割零件124与第二半割部136接合的情况下,也在使第二分割零件124的分割面124f面对第二半割部136的分割面136f的状态下,通过以从如下的方向对第二分割零件124以及第二半割部136进行加压的同时、使它们相互摩擦的方式,使它们向图5的纸面的表背方向或上下方向进行振动,从而利用摩擦热来使接合面(与分割面相同)熔融并接合,所述方向为,分割面124f、136f以相互紧贴的方式被按压的方向,具体而言,为作为相对于分割面124f、136f成大致直角的方向的图5的左右方向。由此,能够获得具有第二油路部104的第二管部106,并与第一管部102合在一起地制造作为目的的树脂管70。另外,也能够使用由粘合剂实现的粘合等、振动熔敷技术以外的接合技术,而将第一分割零件122以及第二分割零件124一体地接合于基本分割零件120。
此处,在被设置于所述多个突出分支部76的第一喷出部78上,如图5中的VII-VII截面即图7可明知的那样,固定的直径尺寸的第一喷出孔78a以呈一条直线地贯穿的方式被设置,从第一机油泵P1向第二油路部104供给的机油48从该第一喷出孔78a朝向下方喷出而向所述轴承62、齿轮64的齿面等润滑必要部位进行供给。借此,润滑了上述润滑必要部位。第一喷出孔78a的直径尺寸被规定成,即便在机油48的粘度较高的低油温时,也能够获得预定的润滑性能。在第一管部102上,也设置有与第一喷出部78同样地被构成的第三喷出部82(参照图3、图5),利用从该第三喷出部82被喷出的机油48而对差速器装置32进行润滑。被设置于该第三喷出部82处的未图示的喷出孔为用于对润滑必要部位进行润滑的第一喷出孔,其与第一喷出部78的第一喷出孔78a相同。
当必要以上的机油48从上述第一喷出部78以及第三喷出部82被供给至齿轮64、差速器装置32等润滑必要部位时,因该机油48的带动旋转阻力、搅拌阻力等而使动力传递损失增大。即,由于使用了与驱动轮38的旋转连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机械式的机油泵P1,因此,机油泵P1的喷出量由车速V确定,由于在高车速时供给了大量的机油48,因此,存在有必要以上的机油48从第一喷出部78以及第三喷出部82被供给至齿轮64、差速器装置32等润滑必要部位的可能性。为了对其进行抑制,在所述第二管部106上,在该第二管部106的最上端的顶端部设置有第二喷出部80。第二喷出部80以和突出分支部76平行地朝向车辆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地突出的方式被设置,并且如图5中的VIII-VIII截面即图8可明确可知,固定的直径尺寸的第二喷出孔80a以呈一条直线地贯穿的方式被设置,从第一机油泵P1朝向第二油路部104供给的机油48的一部分从第二喷出孔80a被喷出,并被集油罐(catcher tank)86(参照图2、图9)接住。当这样多余的机油48从第二喷出孔80a喷出并被集油罐86接住时,相应地降低了向齿轮64等供给的机油48,从而改善了动力传递损失。集油罐86相当于机油接收部。
图9为树脂管70的上端部分的概要剖视图,其为具体地例示出第一喷出部78与润滑必要部位即轴承62、齿轮64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第二喷出部80与集油罐86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图。图9的轴承62将被配置于第二轴线S2上的减速齿轮装置30的轴28支承成能够旋转,齿轮64为被设置于轴28上的减速大齿轮Gr1。在外壳14上设置有连通通道88,所述连通通道88将从左侧的第一喷出部78喷出的机油48接收并向轴承62进行引导。集油罐86被分体地构成并被一体地固定设置于外壳14上,集油罐86临时贮留被接收的机油48,并使该机油48从被设置于底部或者底部附近的比较小的流出孔86a逐渐流出,且向机油贮留部46返回。虽然流出孔86a以流出的机油48例如向轴承62供给的方式被设置,但既能够以向其他的润滑必要部位进行供给的方式设置,也能够设为向机油贮留部46直接返回。
当在所述机油48的粘度较高的低油温时,为了确保从第一喷出部78以及第三喷出部82针对齿轮64、差速器装置32等润滑必要部位的油量,而减小第二喷出孔80a的孔径时,即便在粘度较低的高油温时,从第二喷出孔80a被喷出的油量也减少,因此,会从第一喷出孔78a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过量的机油48。另一方面,当为了在高油温时从第二喷出孔80a喷出多余的机油48而将孔径规定为比较大的孔眼时,无法确保在机油48的粘度较高的低油温时从第一喷出孔78a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的油量,可能会损害耐烧结性等润滑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第二喷出孔80a的长度(一条直线的第二喷出孔80a的轴向长度)L2与图7所示的第一喷出孔78a的长度(一条直线的第一喷出孔78a的轴向长度)L1相比而较长。当使第二喷出孔80a的长度L2变长时,第二喷出孔80a的内壁面与机油48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在机油48的粘度升高的低油温时,机油48在第二喷出孔80a内流通时的壁面摩擦变大,限制了机油48的流通。借此,从第一喷出孔78a被喷出的油量变多,即便在低油温时,也能够确保预定的润滑性能。另一方面,在粘度变低的高油温时,机油48在第二喷出孔80a内流通时的壁面摩擦变小,因此,从该第二喷出孔80a被喷出的油量变多,并相应地降低了从第一喷出孔78a向齿轮64等润滑必要部位供给的油量,从而改善了动力传递损失。第二喷出孔80a的长度L2相对于第一喷出孔78a的长度L1的比例根据机油48的粘度特性、孔径等而被恰当地规定,例如被设为2倍~5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喷出孔78a以及第二喷出孔80a的孔径大致相同,长度L2为长度L1的三倍左右。为了确保该长度L2,第二喷出部80以从第二油路部104的外周壁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被设置,并被一体成形于第二分割零件124。由于第二喷出部80的突出方向与成形模具的可动方向相同,因此,能够根据第二喷出孔80a的长度L2而任意地规定其突出尺寸。该第二喷出部80相当于以从树脂管70向外方突出的方式而被设置的突出喷嘴。
这样,在本实施例的变速驱动桥12的润滑装置40中,针对集油罐86供给机油48的第二喷出孔80a的长度L2与针对齿轮64的齿面等润滑必要部位供给机油48的第一喷出孔78a的长度L1相比而较长,因此,在机油48的粘度较高的低油温时,长度较长的第二喷出孔80a的壁面摩擦变大,限制了向集油罐86供给的油量,能够恰当地确保从第一喷出孔78a向润滑必要部位进行供给的油量。另一方面,当机油48的粘度较低的高油温时,第二喷出孔80a的壁面摩擦变小,机油48容易经由该第二喷出孔80a而向集油罐86流出,因此,抑制了从第一喷出孔78a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过量的机油48的情况。
即,在向包括变速驱动桥12所具备的动力传递机构16的齿轮64等在内的润滑必要部位供给机油48而进行润滑的情况下,当过量的机油48被供给至该润滑必要部位时,动力传递损失变大,因此,通过设置对多余的机油48进行接收的集油罐86,从而能够降低机油48针对润滑必要部位的供给量,以改善损失。在该情况下,通过使针对集油罐86供给机油48的第二喷出孔80a的长度L2变长,从而能够在低油温时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足够的量的机油48,以确保耐烧结性等润滑性能或冷却性能,同时,通过在高油温时向集油罐86供给多余的机油48,从而未从第一喷出孔78a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过量的机油48,以恰当地获得降低损失的损失改善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的润滑装置40被设置于混合动力型汽车10的变速驱动桥12,使用了与驱动轮38的旋转连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机械式的机油泵P1,机油泵P1的喷出量由车速V确定,在高车速时供给大量的机油48,因此,能获得因设置上述集油罐86而获得的损失改善效果。这样,在无法控制机油泵P1的喷出量的润滑装置40中,优选应用本发明,在本发明中,通过使针对集油罐86供给机油48的第二喷出孔80a的长度L2变长,从而能够在低油温时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足够的量的机油48,同时在高油温时向集油罐86供给多余的机油48,以使得不会向润滑必要部位供给过量的机油48。
另外,在树脂管70的设置第二喷出孔80a的部分上以设为向外方突出的突出喷嘴的方式而设置有第二喷出部80,并以包括该第二喷出部80在内的方式设置有第二喷出孔80a,因此,能够利用该第二喷出部80的突出尺寸而容易地调节第二喷出孔80a的长度L2。
另外,使用了由沿着第一供给油路42而被分割了的三个分割零件120、122、以及124构成的树脂管70,并且,在作为该三个分割零件120、122、以及124中的一个分割零件的、第二分割零件124上,以设为突出喷嘴的方式而一体形成有第二喷出部80,因此,与通过螺纹紧固等对具有预定的长度尺寸的分体的喷嘴零件进行固定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成本低廉地构成。
以上,虽然根据附图而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这只不过是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以追加了各种变更或改良的方式进行实施。
符号说明
10…混合动力型汽车(车辆);12…变速驱动桥(动力传递装置);14…外壳;16…动力传递机构;20…发动机(驱动力源);32…差速器装置(润滑必要部位);38…驱动轮;40…润滑装置;42…第一供给油路(油路);46…机油贮留部;48…机油;62…轴承(润滑必要部位);64…齿轮(润滑必要部位);70…树脂管(管);78a…第一喷出孔;80…第二喷出部(突出喷嘴);80a…第二喷出孔;86…集油罐(机油接收部);120…基本分割零件;122…第一分割零件;124…第二分割零件;P1…第一机油泵(机油泵);L1…第一喷出孔的长度;L2…第二喷出孔的长度。

Claims (4)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12)的润滑装置(40),所述润滑装置被设置于在外壳(14)内收纳有动力传递机构(16)的动力传递装置,
所述润滑装置利用机油泵(P1)吸入在所述外壳的底部所设置的机油贮留部(46)的机油(48),并向所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润滑必要部位(32、62、64)进行供给,并且具备对从所述机油泵被供给的所述机油的一部分进行接收的机油接收部(86),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管(70),其供从所述机油泵被喷出的所述机油进行流通;
第一喷出孔(78a),其被设置于所述管,并针对所述润滑必要部位供给所述机油;
第二喷出孔(80a),其被设置于所述管,并针对所述机油接收部供给所述机油,
所述第二喷出孔的长度(L2)与所述第一喷出孔的长度(L1)相比较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传递装置为将车辆(10)的驱动力源(20)的输出传递至驱动轮(38)的车辆用的动力传递装置,
所述机油泵为,与所述驱动轮机械式地连结并与该驱动轮的旋转连动地被旋转驱动的机械式的机油泵。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管上的至少设置所述第二喷出孔的部分,设置有从该管的壁部向外方突出的突出喷嘴(80),并且,以包括该突出喷嘴的方式而设置有所述第二喷出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为,具有沿着供所述机油进行流通的油路(42)而被分割的多个分割零件(120、122、124),并且该多个分割零件的材质为树脂,且通过该多个分割零件的分割面(122f、124f、134f、136f)在彼此面对的状态下被接合而在内部设置有所述油路的树脂管,
所述突出喷嘴被一体成形于所述多个分割零件中的任意一个。
CN201911037241.2A 2018-10-31 2019-10-29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 Active CN1111206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6091 2018-10-31
JP2018206091A JP6996474B2 (ja) 2018-10-31 2018-10-31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20635A true CN111120635A (zh) 2020-05-08
CN111120635B CN111120635B (zh) 2023-07-04

Family

ID=70328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7241.2A Active CN111120635B (zh) 2018-10-31 2019-10-29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7026B2 (zh)
JP (1) JP6996474B2 (zh)
CN (1) CN11112063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506274B2 (en) * 2018-07-25 2022-11-22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ower transmitting system of vehicle
JP7111006B2 (ja) * 2019-01-25 2022-08-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
US11391363B2 (en) * 2019-04-25 2022-07-19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Low profile auxiliary lubrication system
EP3835623B1 (en) * 2019-12-12 2022-03-16 FCA Italy S.p.A. Gear transmission unit with a forced lubr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one or more lubricant distribution boxes
WO2022246394A1 (en) * 2021-05-19 2022-11-24 Cummins Inc. Fluid sprayers for powertrain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the same
JP2023071548A (ja) * 2021-11-11 2023-05-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潤滑構造
US11754169B1 (en) * 2022-07-07 2023-09-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ubrication and cooling oil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transaxle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4668A1 (en) * 1999-09-18 2002-10-10 Thomas Schermuly Intake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2005180488A (ja) * 2003-12-16 2005-07-07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US20060076193A1 (en) * 2003-04-17 2006-04-13 Volkswagen A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ubricating and cooling gear mechanisms
JP2007024234A (ja) * 2005-07-19 2007-02-01 Jatco Ltd 変速機の潤滑装置
JP2007298998A (ja) * 2007-06-06 2007-11-15 Sato Light Kogyo Kk トナー搬送用パイ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40994A (ja) * 2010-01-07 2011-07-21 Toyota Motor Corp 潤滑装置
JP2013224720A (ja) * 2012-04-23 2013-10-31 Mazda Motor Corp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JP2014194246A (ja) * 2013-03-29 2014-10-09 Mazda Motor Corp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US20160025205A1 (en) * 2013-06-27 2016-01-28 Eaton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JP2017136964A (ja) * 2016-02-03 2017-08-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潤滑装置
CN107725745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
CN107725743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齿轮设备的润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22765A (en) * 1985-07-25 1990-05-08 Aisin-Warner Kabushiki Kaisha Lubricating structure fo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P3322072B2 (ja) * 1994-08-12 2002-09-0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機構の潤滑装置
US9810310B2 (en) * 2014-04-07 2017-11-07 Eaton Corporation Multi-component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
DE102015217893B3 (de) 2015-09-17 2016-10-20 Zf Friedrichshafen Ag Schmiervorrichtung für ein Getriebe, sowie Getriebe mit dieser Schmiervorrichtung
CN109790914B (zh) * 2016-09-30 2022-03-01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用驱动装置
JP6423403B2 (ja) * 2016-10-14 2018-11-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油路構造
JP6477656B2 (ja) * 2016-10-14 2019-03-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動力伝達装置の油路構造
DE102017202389A1 (de) * 2017-02-15 2018-08-16 Polytec Plastics Germany Gmbh & Co. Kg Schmiermittel- und Öl-Kühl-Vorrichtung
JP6929143B2 (ja) * 2017-06-27 2021-09-01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ヘリコプタ用の潤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4668A1 (en) * 1999-09-18 2002-10-10 Thomas Schermuly Intake device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60076193A1 (en) * 2003-04-17 2006-04-13 Volkswagen A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ubricating and cooling gear mechanisms
JP2005180488A (ja) * 2003-12-16 2005-07-07 Honda Motor Co Ltd エンジンの潤滑装置
JP2007024234A (ja) * 2005-07-19 2007-02-01 Jatco Ltd 変速機の潤滑装置
JP2007298998A (ja) * 2007-06-06 2007-11-15 Sato Light Kogyo Kk トナー搬送用パイ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40994A (ja) * 2010-01-07 2011-07-21 Toyota Motor Corp 潤滑装置
JP2013224720A (ja) * 2012-04-23 2013-10-31 Mazda Motor Corp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JP2014194246A (ja) * 2013-03-29 2014-10-09 Mazda Motor Corp 変速機の潤滑構造
US20160025205A1 (en) * 2013-06-27 2016-01-28 Eaton Corporation Transmission lubr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JP2017136964A (ja) * 2016-02-03 2017-08-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潤滑装置
CN107725745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混合动力车辆
CN107725743A (zh) * 2016-08-12 2018-02-23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齿轮设备的润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87026B2 (en) 2022-03-29
US20200132184A1 (en) 2020-04-30
CN111120635B (zh) 2023-07-04
JP6996474B2 (ja) 2022-01-17
JP2020070887A (ja) 2020-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20635B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
EP3282147B1 (en) Hybrid vehicle
CN107725744B (zh) 车辆的润滑装置
CN110778691B (zh) 车辆的动力传递装置
JP6809393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CN110385869B (zh) 树脂管及其制造方法
JP5966563B2 (ja)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構造
CN110388450B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润滑装置
JP6477628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JP6988718B2 (ja) 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JP6927087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JP6927086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JP6988719B2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2023132980A (ja) 作業車
JP7000235B2 (ja) 車両用動力伝達装置の潤滑装置
JP7139982B2 (ja) 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