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4989A - 带有流出口的袋 - Google Patents

带有流出口的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4989A
CN111114989A CN202010020537.XA CN202010020537A CN111114989A CN 111114989 A CN111114989 A CN 111114989A CN 202010020537 A CN202010020537 A CN 202010020537A CN 111114989 A CN111114989 A CN 111114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flow path
edge
virtual line
path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205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14989B (zh
Inventor
三浦崇
石川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0222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47642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Seikan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14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4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14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4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61Spouts
    • B65D75/5872Non-integral spouts
    • B65D75/5883Non-integral spouts connected to the package at the sealed junction of two package w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31/00Bags or like containers made of paper and having structural provision for thickness of cont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4Cards, coupons, or other inserts or accessories
    • B65D75/56Handles or other suspension means
    • B65D75/566Hand holes or suspension aper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有流出口的袋。该带有流出口的袋在袋主体的作为其外缘的一部分的安装缘部安装有流出口,所述袋主体具有外缘密封部和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所述外缘密封部具有安装密封部,该安装密封部沿着所述安装缘部形成,在所述袋主体的正反侧的薄膜之间配置了所述流出口的安装基部的状态下对正反侧的薄膜进行热熔接而安装所述流出口;所述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在所述外缘密封部的所述安装密封部的袋平面方向的内侧隔着使得流出口主体的中心轴延长的虚拟线而形成于左右两侧,在与所述虚拟线正交的方向上,在至少一个所述流路控制密封部的所述虚拟线的相反侧的侧部,相邻地形成有与收容内容液的收容部连通的未密封部。

Description

带有流出口的袋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780065150.2、申请日为2017年10月18日、发明名称为“带有流出口的袋”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袋主体安装有流出口的带有流出口的袋。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薄膜重叠而形成的袋主体安装有作为注出口的流出口的带有流出口的袋,广泛用于对换装到原品(换装对象的容器)中的洗涤剂、洗发水等内容液进行收容的换装用容器等用途。
近年来,对于换装用容器的用途而言,对原品的规定量以上的与多次换装相应的容量的内容液进行收容的大型的带有流出口的袋得到普及。对于这样的大型的带有流出口的袋而言,在向原品进行换装时,为了防止带有流出口的袋内的内容液飞溅到原品的外部、因飞溅出的内容液而导致原品翻倒的情况,或者为了在换装作业的中途对原品内的液量进行确认,有时需要暂时停止内容液的注出。
并且,在暂时停止内容液的注出时,通常每次都通过使得流出口朝向上方等方式对带有流出口的袋的姿态进行调整,以使得内容液的注出停止。但是,反复进行这样的动作对于使用者而言较为麻烦,并且因反复进行换装动作而导致原品翻倒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要求如下功能:不改变带有流出口的袋的姿态地暂时停止内容液的注出。
作为这种暂时停止内容液的注出的机构,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那样,已知如下机构:在相对于作为注出口而发挥功能的流出口分离一定程度的距离的位置处形成使得密封部件之间的间隔缩小的收缩部分,由使用者利用手指从袋主体的正反侧夹持该收缩部分,由此能够暂时停止内容液的注出。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374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机构中,为了暂时停止内容液的注出,在夹持使得密封部之间的间隔缩小的收缩部分时,收缩部分的正反侧的薄膜会密接。因此,在试图恢复内容液的注出的情况下,有可能正反侧的薄膜的密接未被解除而导致内容液的注出性下降。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而改善内容液的注出的中断性、注出势头的调整性、再注出性的带有流出口的袋。
本发明是一种带有流出口的袋,在袋主体安装有流出口,其中,所述袋主体具有外缘密封部和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所述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在所述外缘密封部的内侧隔着使得流出口主体的中心轴延长的虚拟线而形成于左右两侧,各所述流路控制密封部具有作用点部,该作用点部位于与所述虚拟线最接近的部分的、在所述虚拟线的延伸方向上与所述流出口主体相距最远的部位,所述流出口具有流出口安装基部,该流出口安装基部在所述外缘密封部的局部夹设安装于构成所述袋主体的正反侧的薄膜之间,在将与所述袋主体的平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流出口安装基部的厚度尺寸规定为X、将所述虚拟线的延伸方向上的从所述流出口安装基部至所述作用点部的长度尺寸规定为L、将与所述虚拟线正交的方向上的所述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的所述作用点部之间的宽度尺寸规定为W的情况下,所述厚度尺寸X、所述长度尺寸L、以及所述宽度尺寸W设定为满足W/X=1.2~2.0、以及L/X=0.3~1.5的关系,由此解决了所述课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是一种带有流出口的袋,在袋主体安装有流出口,其中,所述袋主体具有外缘密封部和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所述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在所述外缘密封部的内侧隔着使得所述流出口主体的中心轴延长的虚拟线而形成于左右两侧,在与所述虚拟线正交的方向上,在至少一个所述流路控制密封部的所述虚拟线的相反侧的侧部,相邻地形成有未密封部,由此解决了所述课题。
发明效果
根据本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在外缘密封部的内侧形成有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这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隔着使得流出口主体的中心轴延长的虚拟线而形成于左右两侧,从而能够将因后述的流出口安装基部的厚度而造成的正反侧的薄膜分离的薄膜分离区域的外缘中的、正反侧的薄膜分离的分开部分限定为与流出口相距较远的薄膜分离区域的外缘的前端侧,因此,通过用手指夹持该薄膜分离区域的外缘的前端侧,不仅能够良好地实现内容液的注出的暂时停止(注出的中断性)、内容液的注出势头的调整等,还实现了以下效果。
即,根据本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在将流出口安装基部的厚度尺寸规定为X、将从流出口安装基部至作用点部的长度尺寸规定为L、将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的作用点部之间的宽度尺寸规定为W的情况下,厚度尺寸X、长度尺寸L、以及宽度尺寸W设定为满足W/X=1.2~2.0、以及L/X=0.3~1.5的关系,由此能够改善用手指夹持薄膜分离区域的前端侧而造成的内容液的注出的中断性、以及将手指的夹持解除而使得内容液的注出恢复时的内容液的再注出性。
根据本技术方案2、3、4所涉及的发明,能够更稳定地确保内容液的注出的中断性以及内容液的再注出性。
根据本技术方案5、6所涉及的发明,在与虚拟线正交的方向上,在至少一个流路控制密封部的虚拟线的相反侧的侧部,相邻地形成有未密封部,从而,在内容液的注出时,因进入至未密封部内的内容液而导致未密封部膨胀,受到这种未密封部的膨胀的影响,在薄膜分离区域的外缘的前端侧,正反侧的薄膜变得彼此容易分离,因此,能够确保内容液的良好的注出性,特别是能够改善内容液的注出恢复时的内容液的再注出性。
根据本技术方案7所涉及的发明,所述未密封部形成于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中的一者的虚拟线的相反侧的侧部,从而,在改善内容液的注出的中断性、再注出性的基础上,当将带有流出口的袋的内容液换装至主体时,内容液的残液不会滞留于袋内的未密封部,能够进行良好的换装作业。
根据本技术方案8所涉及的发明,未密封部分别形成于各流路控制密封部的所述虚拟线的相反侧的侧部,从而,无论内容液的注出时的带有流出口的袋的倾斜方式如何,都能够使内容液进入至一对未密封部中的至少一者,因此,能够稳定地得到因未密封部的膨胀而实现的注出性的改善的效果。
根据本技术方案9所涉及的发明,各流路控制密封部相对于沿供流出口安装的安装缘部而形成的安装密封部连续地形成,从而,能够稳定地确保各流路控制密封部的正反侧的薄膜彼此的密接强度,并且能够防止内容液的注出停止时内容液从流路控制密封部和安装密封部之间向薄膜分离区域的内侧泄漏。
根据本技术方案10、11、12所涉及的发明,形成有表示用手指进行按压的位置的位置标记,从而,在内容液的注出的中断或再注出时,能够利用手指可靠地对薄膜分离区域的外缘的前端侧的最佳位置进行按压或解除该按压。
根据本技术方案13所涉及的发明,流出口安装于上缘部、第1侧缘部、或者通过将上缘部及第1侧缘部之间的角部切除而形成的斜缘部,在第2侧缘密封部,设置有表示使用者对带有流出口的袋的把持位置的把持部。由此,能够以如下把持方式对使用者进行引导:使得使用者一边提起带有流出口的袋、一边在流出口附近用手指夹持上述薄膜分离区域的外缘的前端侧,因此,能够使得使用者容易地实施操作而实现内容液的注出的暂时停止、内容液的注出的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流出口的袋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带有流出口的袋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对内容液注出时的作用进行说明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流出口的袋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表示对带有流出口的袋的性能进行评价的实验的实验结果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带有流出口的袋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流路控制密封部的第1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流路控制密封部的第2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表示流路控制密封部的第3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表示袋主体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表示在袋主体形成有把持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把持部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袋主体的形状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带有流出口的袋
20 袋主体
21 外缘密封部
21a 上缘密封部
21b 下缘密封部
21c 侧缘密封部(第1侧缘密封部、第2侧缘密封部)
21d 斜缘密封部(安装密封部)
21e 第2斜缘密封部
22 流路控制密封部
22a 作用点部
23 未密封部
24 位置标记
25 把持部
25a 未密封部
25b 狭缝
25c 切口
25d 孔
30 流出口
31 流出口主体
31a 流出口安装基部
32 盖
A 虚拟线
R 薄膜分离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流出口的袋10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带有流出口的袋10构成为:在通过形成对重叠的薄膜的外缘进行热熔接得到的外缘密封部21而形成为袋状的袋主体20,安装有作为注出口而发挥功能的流出口30,由此对洗涤剂、洗发水等内容液进行收容。
下面,基于图1~图3对带有流出口的袋10的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首先,利用由层叠薄膜构成的、正反侧的2个主体部件和弯折成倒V字形的底部部件,将底部部件热熔接于2个主体部件之间,如图1所示,使得袋主体20具备作为如下直立式袋的整体形状,该直立式袋具有:上缘部;下缘部;一对侧缘部(第1侧缘部、第2侧缘部);以及通过将上缘部及一个侧缘部(第1侧缘部)的角部切除而形成的斜缘部。
外缘密封部21沿袋主体20的主体部件的各缘部连续地形成,如图1所示,具有:上缘密封部21a,其沿上缘部形成为带状;下缘密封部21b,其沿下缘部形成为带状;侧缘密封部(第1侧缘密封部、第2侧缘密封部)21c,其沿侧缘部形成为带状;以及斜缘密封部21d,其沿斜缘部形成为带状。
流出口30构成为包括流出口主体31和盖32,如图1、图2所示,流出口30安装于袋主体20的斜缘部的中央附近,具体而言,在袋主体20的斜缘部,虽未进行图示,但在将横截面形状为菱形的流出口安装基部31a配置于袋主体20的正反侧的薄膜之间之后,对正反侧的薄膜进行热熔接,由此形成斜缘密封部21d,并且将流出口30安装于袋主体20的斜缘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袋主体20的斜缘部作为供流出口30安装的安装缘部而发挥功能,另外,斜缘密封部21d作为沿安装缘部形成的安装密封部而发挥功能。
如图1~图3所示,在袋主体20设置有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22,它们通过对正反侧的薄膜进行热熔接而形成、且对内容液的流路进行控制。
如图2所示,这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22形成为:在隔着使得流出口主体31的中心轴延长的虚拟线A的左右两侧,从斜缘密封部21d向外缘密封部21的内侧连续地凸出。
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以虚拟线A为基准而形成于左右侧。
另外,如图2所示,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具有作用点部22a,该作用点部22a位于与虚拟线A最接近的部分的、在虚拟线A的延伸方向上与流出口30(流出口安装基部31a)相距最远的部位。该作用点部22a是流路控制密封部22中对后述的薄膜分离区域R的形成方式(形状、范围等)造成强烈影响的部位。
另外,如图2所示,在与虚拟线A正交的方向上,在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虚拟线A的相反侧的侧部,相邻地形成有未与正反侧的薄膜粘接的未密封部23。这些未密封部23与对内容液进行收容的袋主体20内的收容部连通。
接下来,下面基于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带有流出口的袋10的效果进行说明。
首先,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隔着虚拟线A的左右两侧形成有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22。由此,如图3所示,因流出口30的流出口安装基部31a的厚度而形成使得正反侧的薄膜分离的薄膜分离区域R。在该薄膜分离区域R的外缘中,与流出口30接近的部分维持为薄膜闭合的状态(正反侧的薄膜密接的状态),与流出口30相距较远的部分维持为薄膜分开的状态(正反侧的薄膜分离的状态)。在图3中,在薄膜分离区域R的外缘中,利用×表示闭合的状态的部分,利用○表示分开的状态的部分
这样,通过形成流路控制密封部22,能够将薄膜分离区域R的外缘中的薄膜分开的部分(正反侧的薄膜分离的部分)仅限定于作为与流出口30相距较远的部分的、薄膜分离领域R的外缘的前端侧(图中的○位置)的狭窄范围。
并且,由此,当对内容液进行换装时,在内容液的注出时,能够借助正反侧的薄膜分离的薄膜分离区域R而保持注出性,并且通过用手指仅对该薄膜分离区域R的外缘的前端侧(与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22相距约5mm~20mm左右的部位)进行按压而能够良好地进行内容液的注出的暂时停止(注出的中断性)、内容液的注出势头的调整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与虚拟线A正交的方向上,在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虚拟线A的相反侧的侧部形成有未密封部23。由此,在内容液的注出时,因进入至未密封部23内的内容液而使得未密封部23膨胀,受到这种未密封部23的膨胀的影响,在薄膜分离区域R的外缘的前端侧,正反侧的薄膜变得彼此容易分离,因此能够确保内容液的良好的注出性,特别是能够改善恢复内容液的注出时的内容液的再注出性。
另外,未密封部23分别形成于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虚拟线A的相反侧的侧部,从而,无论内容液注出时的带有流出口的袋10的倾斜方式如何,都能够使内容液进入至一对未密封部23中的至少一者,因此能够稳定地实现因未密封部23的膨胀而造成的注出的中断性及再注出性的改善的效果。
另外,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相对于作为安装密封部的斜缘密封部21d连续地形成,由此能够稳定地确保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正反侧的薄膜彼此的密接强度。另外,如后述的图8那样,与在相对于安装密封部(斜缘密封部21d)独立地分离的位置处形成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情况相比,本实施方式能够防止内容液的注出停止时内容液从流路控制密封部22和斜缘密封部21d之间向薄膜分离区域R的内侧泄漏。
接下来,基于图4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有流出口的袋10进行说明。这里,在第2实施方式中,一部分结构与前面所述的第1实施方式完全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点以外的结构而省略其说明。
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虚拟线A的相反侧的侧部形成有未密封部23,与此相对,在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并未形成未密封部23。
换言之,在第2实施方式中,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整体在与虚拟线A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与作为安装密封部的斜缘密封部21d相邻的)上缘密封部21a及侧缘密封部21c连续地形成。
接下来,下面基于图2、图4、图5对为了确认带有流出口的袋10的各部分的尺寸关系的设定、以及内容液的注出的中断性及内容液的再注出性之间的关系而执行的实验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本实验例中,如图5所示的表那样改变虚拟线A的延伸方向上的从流出口安装基部31a的底面至作用点部22a的长度尺寸L、以及与虚拟线A正交的方向上的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作用点部22a之间的宽度尺寸W,确认用手指夹持薄膜分离区域R的前端侧而造成的内容液的注出的中断性、以及将手指的夹紧解除而恢复内容液的注出时的内容液的再注出性。此外,在图5所示的表中,在宽度尺寸W或长度尺寸L的实际尺寸值的左侧记载的数值表示宽度尺寸W或长度尺寸L相对于与袋主体20的平面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流出口安装基部31a的厚度尺寸X的比率。
实验例中所使用的试验品及评价方法如下。
<试验品>
袋主体20的尺寸:宽度200mm×高度300mm的直立式袋
袋主体20的薄膜的层结构:从外层侧起为12μm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15μm的NY(尼龙)/150μm的PE(聚乙烯)
流出口30的流出口注出孔的口径:Φ8.6
流出口安装基部31a的厚度尺寸X:11.7mm
带有流出口的袋10的斜缘密封部21d的密封方式:有未密封部23(图2),无未密封部(图4)
内容液:1kg的水
<评价方法>
对于注出的中断性,在使得内容液的注出停止的情况下评价为○,在未使得内容液的注出停止的情况下评价为×,对于再注出性,在与不具有流路控制密封部时的再注出流量相比而等同的情况下评价为○,在以7成~8成的流量而确保了再注出的情况下评价为,在再注出量不足5成的较低的情况下评价为×。
图5中示出了上述实验例的结果。根据实验例的结果,能够获取以下信息。
首先,对于形成有、未形成未密封部23这两种情况下的带有流出口的袋10,厚度尺寸X、长度尺寸L、以及宽度尺寸W优选设定为满足W/X=1.2~2.0、以及L/X=0.3~1.5的关系。
即,在上述情况下,对于内容液的注出的中断性、以及内容液的再注出性这两点,能够确认获得了良好的结果。
此外,上述的W/X=1.2~2.0、以及L/X=0.3~1.5的范围是在图5所示的表中由粗线包围的范围。
另外,优选地,在满足上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厚度尺寸X、长度尺寸L、以及宽度尺寸W设定为满足W/X=0.3L/X+a(a=1.11~1.55)的关系。在该情况下,对于注出的中断性及再注出性这两点,能够更稳定地获得良好的结果。
另外,厚度尺寸X、长度尺寸L、以及宽度尺寸W优选设定为满足W/X=0.045X+0.97、以及L/X=0.15X-1.36的关系。在该情况下,对于注出的中断性及再注出性这两点,能够更稳定地获得良好的结果。
此外,在上述实验例中,对袋主体20的薄膜的厚度为177μm(12μm PET/15μm NY/150μm PE)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袋主体20的薄膜的厚度设定为80μm~210μm的情况下,能够确认获得了与图5所示的实验结果相同的结果。在薄膜的厚度不足80μm的情况下,注出的中断性下降,如果超过210μm则再注出量降低,因此,优选设定为前面所述的薄膜厚度范围。
另外,图5所示的实验结果是厚度尺寸X设定为11.7mm的情况下的结果,在增大流出口30的注出孔的口径、且将厚度尺寸X设定为18.4mm的情况下,也能确认获得了与图5所示的实验结果相同的结果。因此,能够确认:即便在厚度尺寸X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只要将厚度尺寸X、长度尺寸L以及宽度尺寸W设定为满足与11.7mm的情况下相同的关系即可。
以上详细叙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未脱离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例如,可以任意地组合上述多个实施方式、后述的多个变形例的各结构而构成带有流出口的袋10。
另外,袋主体20的具体方式可以是任意的,作为其具体例,能举出如下方式等:对聚酯、聚丙烯、聚酰胺、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等的合成树脂性薄膜、或者对这些合成树脂性薄膜赋予了阻气性、阻水性之后的涂层薄膜或蒸镀薄膜等众所周知的合成树脂性薄膜进行层叠、或者使得纸或铝箔层叠于合成树脂制薄膜而形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带有流出口的袋10用于换装用容器的用途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带有流出口的袋10的具体用途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带有流出口的袋10作为非换装用的对饮料水、调料等进行收容的容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袋主体20具备具有上缘部、下缘部、一对侧缘部以及斜缘部的整体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袋主体20的具体形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整体形状也可以是四边形或梯形、或者局部存在凹凸的异形形状等任意形状。另外,也可以对流出口30的附近追加加工,以便在对内容液进行换装时容易进行用手指按压薄膜分离区域R的外缘的前端侧的作业。例如,如图13所示,通过进行在袋主体20的斜缘部(安装缘部)与第1侧缘密封部21c之间进一步设置倾斜部(第2斜缘密封部21e)等加工,能够缩短从第1侧缘密封部21c至薄膜分离区域R的距离并容易用2根手指进行夹持,因此能够进行更好的换装作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袋主体20为直立式袋类型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采用枕形类型的袋、三角形类型的袋、四边形袋等各种方式。另外,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可以对层叠薄膜的所有缘部(4条边)进行热熔接,在使一片层叠薄膜折返而形成袋主体20等情况下,也可以对2条边、3条边的缘部进行热熔接而不对一部分缘部实施热熔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对流出口30安装于袋主体20的斜缘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流出口30的安装位置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袋主体20的上缘部安装流出口30而作为安装缘部发挥功能,并使得上缘密封部21a作为沿安装缘部形成的安装密封部而发挥功能。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与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相邻地分别形成有未密封部23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如图7所示,未密封部23只要形成为与流路控制密封部22中的任一者相邻即可。在该图7的方式中,在袋主体20的侧缘部侧形成有宽度较大的控制密封部22,仅在上缘部21a侧形成有未密封部23。通过设为这种方式,使得未密封部23侧位于原品的口部侧而进行内容液的换装作业,从而,内容液的残液不会滞留于袋内的未密封部23,能够进行更好的换装作业。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相对于安装密封部(斜缘密封部21d)连续地形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具体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相对于安装密封部(斜缘密封部21d)独立地分离的位置处形成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变形例中,对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由相对于安装密封部连续或独立的1个密封部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由相对于安装密封部连续或独立的2个以上的密封部构成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
另外,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具体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内侧前端部形成为倒角状(圆弧),但是,如图9所示的例子那样,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的内侧前端部也可以形成为锐角。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以虚拟线A为基准而形成于左右侧,但是,该各流路控制密封部22也可以以左右对称、或者彼此不同的方式而形成。
另外,作为变形例,如图10所示,也可以在袋主体20设置表示用手指进行按压的位置的位置标记24。该位置标记24形成为:包含在虚拟线A上位于比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22(约5mm~20mm左右)更靠袋平面方向的内侧(中央侧)的部位P,更优选以部位P为中心而形成。通过设为这种方式,在内容液的注出的中断或再注出时,能够利用手指可靠地对最佳位置进行按压或解除该按压。此外,关于位置标记24的具体方式,只要是对薄膜的表面实施印字、对薄膜实施压花加工等能够从外部进行识别的方式即可,可以为任意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流出口安装基部31a设为菱形形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流出口安装基部31a可以采用众所周知的任意形状。
另外,作为变形例,如图11、图12所示,也可以设置表示由使用者对带有流出口的袋10的把持位置的把持部25。
关于把持部25的形成位置,只要能够引导使用者对带有流出口的袋10的把持方法即可,可以设为任意位置,但是,在流出口30安装于在上缘部及第1侧缘部之间的角部形成的斜缘部、上缘部(特别是与上缘部的中央相比靠近第1侧缘部的部分)、或者第1侧缘部(特别是与第1侧缘部的中央相比靠近上缘部的部分)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优选把持部25形成于第2侧缘密封部21c,特别优选把持部25形成为:使得把持部25的中心或把持部25整体位于与第2侧缘密封部21c的中央相比靠近下缘部21b的部分。
并且,通过在上述位置形成把持部25,如果由使用者利用一只手(例如右手)对把持部25附近的图11的A部位进行把持,则使用者利用另一只手(例如左手)对带有流出口的袋10进行支撑的部位自然地被向流出口30附近的图11的B部位引导。因此,能够以如下把持方式对使用者进行引导:使得使用者一边提起带有流出口的袋10、一边在流出口30附近用手指夹持上述薄膜分离区域R的外缘的前端侧,能够使得使用者容易实施操作而实现内容液的注出的暂时停止、内容液的注出的恢复。
另外,关于把持部25的具体方式,只要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对带有流出口的袋10进行把持即可,可以为任意方式,例如,如图12(a)~图12(d)所示,也可以以将第2侧缘密封部21c的一部分区域(局部地)包围的方式形成狭缝25b而构成把持部25,由此,能够使得使用者的手指插入至由狭缝25b包围的部分。另外,如图12(e)所示,也可以通过在第2侧缘密封部21c形成1个或多个孔25d而构成把持部25,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通过形成使得袋主体20的一部分成型为厚壁的厚壁部而构成把持部25。
另外,如图11、图12所示,也可以在第2侧缘密封部21c形成未密封部25a,并在该未密封部25a内形成狭缝25b、孔25d,在该情况下,由于正反侧的薄膜未熔接于未密封部25a,因此能够使得薄膜与插入至狭缝25b、孔25d的使用者的手指轻柔地接触。
另外,如图12(c)、图12(d)所示,也可以在狭缝25b的外周侧形成相对于狭缝25b连续的多个切口25c,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得薄膜与插入至狭缝25b的使用者的手指更轻柔地接触。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虚拟线A的延伸方向上的、左右两侧的各作用点部22a距流出口安装基部31a的距离(L)相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以在虚拟线A的延伸方向上错开的方式形成各作用点部22a。

Claims (8)

1.一种带有流出口的袋,在袋主体的作为其外缘的一部分的安装缘部安装有流出口,
所述带有流出口的袋的特征在于,
所述袋主体具有外缘密封部和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所述外缘密封部具有安装密封部,该安装密封部沿着所述安装缘部形成,在所述袋主体的正反侧的薄膜之间配置了所述流出口的安装基部的状态下对正反侧的薄膜进行热熔接而安装所述流出口;所述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在所述外缘密封部的所述安装密封部的袋平面方向的内侧隔着使得流出口主体的中心轴延长的虚拟线而形成于左右两侧,
在与所述虚拟线正交的方向上,在至少一个所述流路控制密封部的所述虚拟线的相反侧的侧部,相邻地形成有与收容内容液的收容部连通的未密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流出口的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未密封部在与所述虚拟线正交的方向上形成于所述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中的一者的所述虚拟线的相反侧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流出口的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未密封部在与所述虚拟线正交的方向上分别形成于各所述流路控制密封部的所述虚拟线的相反侧的侧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流出口的袋,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流路控制密封部在所述虚拟线侧的侧部具有进入到沿着所述虚拟线延伸的方向将所述安装基部向袋平面方向的内侧平行移动而得到的虚拟区域内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流出口的袋,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流路控制密封部的所述未密封部侧的缘部形成为:随着在所述虚拟线延伸的方向上朝向袋平面方向的内侧而靠近所述虚拟线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流出口的袋,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流路控制密封部相对于所述安装密封部连续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流出口的袋,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袋主体设置有表示在中断内容液的注出时用手指进行按压的位置的位置标记,
所述位置标记形成为:包含在所述虚拟线上位于比所述一对流路控制密封部靠袋平面方向的内侧的位置的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流出口的袋,其特征在于,
所述袋主体具有上缘部、第1侧缘部和第2侧缘部、以及下缘部,
所述流出口安装于所述上缘部、所述第1侧缘部、或者通过将所述上缘部及所述第1侧缘部之间的角部切除而形成的斜缘部,
所述外缘密封部具有沿所述第2侧缘部形成的第2侧缘密封部,
在所述第2侧缘密封部,设置有表示使用者对所述带有流出口的袋的把持位置的把持部。
CN202010020537.XA 2016-11-07 2017-10-18 带有流出口的袋 Active CN11111498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17260 2016-11-07
JP2016-217260 2016-11-07
JP2017-022236 2017-02-09
JP2017022236A JP6476424B2 (ja) 2016-11-07 2017-02-09 スパウト付きパウチ
JP2017-034525 2017-02-27
JP2017034525A JP6476425B2 (ja) 2016-11-07 2017-02-27 スパウト付きパウチ
CN201780065150.2A CN109906189B (zh) 2016-11-07 2017-10-18 带有流出口的袋
PCT/JP2017/037630 WO2018083980A1 (ja) 2016-11-07 2017-10-18 スパウト付きパウチ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5150.2A Division CN109906189B (zh) 2016-11-07 2017-10-18 带有流出口的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4989A true CN111114989A (zh) 2020-05-08
CN111114989B CN111114989B (zh) 2022-04-05

Family

ID=62075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20537.XA Active CN111114989B (zh) 2016-11-07 2017-10-18 带有流出口的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4989B (zh)
WO (1) WO201808398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411158A1 (en) * 2019-12-13 2022-12-29 Amcor Flexibles North America, Inc. Package with supplemental seal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2839U (ja) * 1992-04-13 1993-11-0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詰め替え用液体収納袋
JP2002211589A (ja) * 2001-01-19 2002-07-3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立袋
CN2545109Y (zh) * 2002-04-29 2003-04-16 南海市利达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使用的包装袋
JP2003137318A (ja) * 2001-11-07 2003-05-14 Toyo Seikan Kaisha Ltd 詰め替え用包装袋
JP2004338760A (ja) * 2003-05-15 2004-12-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詰め替え用パウチ
CN1964898A (zh) * 2004-06-10 2007-05-16 株式会社细川洋行 带接合件的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71186A (zh) * 2005-05-02 2008-04-30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微波炉用包装袋
CN201240560Y (zh) * 2008-07-18 2009-05-20 威莱(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软包装袋
CN101808908A (zh) * 2007-08-21 2010-08-18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带有流出口的拉锁袋
JP2010228764A (ja) * 2009-03-26 2010-10-14 Nippon Kimu Kk スパウト付き収容体
WO2011043149A1 (ja) * 2009-10-08 2011-04-14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複数回詰め替え用パウチ
WO2012090536A1 (ja) * 2010-12-29 2012-07-05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パウチ容器
JP5002962B2 (ja) * 2006-01-12 2012-08-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注出口部を有する詰め替え用の包装袋
JP2012206780A (ja) * 2011-03-17 2012-10-25 Nippon Kimu Kk スパウト付き収容体
JP2015063332A (ja) * 2013-09-25 2015-04-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把持部を備えた袋
CN104768854A (zh) * 2012-06-26 2015-07-08 尼普洛株式会社 袋容器
CN105857960A (zh) * 2016-06-12 2016-08-17 湖北华源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插底自立吸嘴袋
WO2016129129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詰替え用包装袋
CN105905435A (zh) * 2013-01-25 2016-08-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柔性包装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091270A (ja) * 2005-09-28 2007-04-12 Yutaka Michiwaki パウチ容器
JP4962885B2 (ja) 2006-08-08 2012-06-27 独立行政法人 宇宙航空研究開発機構 包装容器
JP2017065747A (ja) * 2015-09-30 2017-04-06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スパウト付き軟包装袋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2839U (ja) * 1992-04-13 1993-11-09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詰め替え用液体収納袋
JP2002211589A (ja) * 2001-01-19 2002-07-31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自立袋
JP2003137318A (ja) * 2001-11-07 2003-05-14 Toyo Seikan Kaisha Ltd 詰め替え用包装袋
CN2545109Y (zh) * 2002-04-29 2003-04-16 南海市利达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方便使用的包装袋
JP2004338760A (ja) * 2003-05-15 2004-12-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詰め替え用パウチ
CN1964898A (zh) * 2004-06-10 2007-05-16 株式会社细川洋行 带接合件的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CN101171186A (zh) * 2005-05-02 2008-04-30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微波炉用包装袋
JP5002962B2 (ja) * 2006-01-12 2012-08-15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注出口部を有する詰め替え用の包装袋
CN101808908A (zh) * 2007-08-21 2010-08-18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带有流出口的拉锁袋
CN201240560Y (zh) * 2008-07-18 2009-05-20 威莱(广州)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软包装袋
JP2010228764A (ja) * 2009-03-26 2010-10-14 Nippon Kimu Kk スパウト付き収容体
WO2011043149A1 (ja) * 2009-10-08 2011-04-14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複数回詰め替え用パウチ
WO2012090536A1 (ja) * 2010-12-29 2012-07-05 株式会社フジシール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パウチ容器
JP2012206780A (ja) * 2011-03-17 2012-10-25 Nippon Kimu Kk スパウト付き収容体
CN104768854A (zh) * 2012-06-26 2015-07-08 尼普洛株式会社 袋容器
CN105905435A (zh) * 2013-01-25 2016-08-31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柔性包装体
JP2015063332A (ja) * 2013-09-25 2015-04-09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把持部を備えた袋
WO2016129129A1 (ja) * 2015-02-13 2016-08-18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詰替え用包装袋
CN105857960A (zh) * 2016-06-12 2016-08-17 湖北华源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插底自立吸嘴袋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声卿: "扭捏包装薄膜", 《国外聚烯烃塑料》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4989B (zh) 2022-04-05
WO2018083980A1 (ja) 2018-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06189B (zh) 带有流出口的袋
JP2017065747A (ja) スパウト付き軟包装袋
JP5957750B2 (ja) 詰め替え用パウチ
JP2011148538A (ja) フィルム状逆止ノズルおよびフレキシブル包装袋
CN111114989B (zh) 带有流出口的袋
JP5803117B2 (ja) 注出口付き包装袋
JP4221431B2 (ja) 液体包装袋
JP2008074479A (ja) 詰替え用袋
JPWO2016006369A1 (ja) 包装袋
JP2005313994A (ja) 分岐型スタンディングパウチ
JP2009057093A (ja) パウチ容器
JP6074674B2 (ja) 詰め替え用パウチ
JP4333171B2 (ja) 詰め替え用パウチ
JP2008150073A (ja) 詰替え用袋
JP6264630B2 (ja) 詰め替え袋
JP7310209B2 (ja) パウチ
JP2008222275A (ja) 液体包装袋
JP2007069930A (ja) 詰替え用袋
JP2016108037A (ja) 詰め替え用包装袋
JP2020169053A (ja) 自立包装袋
JP2021014279A (ja) 収納容器
JP2018167879A (ja) パウチ
JP2018118777A (ja) パウチ
JP2020132186A (ja) パウチ
JP2009143585A (ja) 液体包装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