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4578A - 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 Google Patents

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4578A
CN111114578A CN201811297047.3A CN201811297047A CN111114578A CN 111114578 A CN111114578 A CN 111114578A CN 201811297047 A CN201811297047 A CN 201811297047A CN 111114578 A CN111114578 A CN 111114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absorbing
module
coaming
clim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970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14578B (zh
Inventor
张明
米莉艳
孔繁冰
刘东亮
李欣伟
王广明
高峰
伊召锋
高晓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Ta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Ta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Ta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970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145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14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4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14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45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FRAIL VEHICLE SUSPENSIONS, e.g. UNDERFRAMES, BOGIES OR ARRANGEMENTS OF WHEEL AXLES; RAIL VEHICLES FOR USE ON TRACKS OF DIFFERENT WIDTH; PREVENTING DERAILING OF RAIL VEHICLES; WHEEL GUARD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FOR RAIL VEHICLES
    • B61F19/00Wheel guards; Bumpers; Obstruction removers or the like
    • B61F19/04Bumpers or like collision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其中,本发明提供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连接模块和吸能模块;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所述吸能模块与所述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所述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所述吸能围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所述波纹筋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波纹筋板用于吸收所述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还公开了一种轨道列车,包括上述碰撞吸能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可以实现轨道列车碰撞时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轨道列车安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背景技术
轨道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运行环境的突变和人为操作的失误,使得列车碰撞事故难以避免。因而,列车耐撞性结构设计成为了轨道列车车体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尤其是列车前端吸能结构作为多级能量吸收系统的重要一级,在列车碰撞安全性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碰撞吸能装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外侧围板以及围板内的内置筋板,内置筋板的作用仅为增加结构强度。该种结构的碰撞吸能装置的安全性有待提高。
因此,如何合理设计轨道列车的碰撞吸能装置,以降低列车碰撞时爬车、脱轨的可能性,并最大程度上降低司乘人员的伤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碰撞吸能装置都是根据不同车型进行专门设计,不同车型之间的吸能结构不具有通用性,当由于疲劳、腐蚀等原因造成吸能结构局部破坏时,只能整体拆卸进行更换,操作繁琐,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可以实现轨道列车碰撞时的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连接模块和吸能模块;
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
所述吸能模块与所述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
所述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
所述吸能围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
所述波纹筋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波纹筋板用于吸收所述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连接模块包括:连接围板和连接板;
所述连接围板具有两端开口,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围板连接且遮盖于所述连接围板的一端开口,所述连接板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
所述连接围板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吸能围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吸能模块还包括:吸能衔接板;
所述吸能围板具有两端开口,所述吸能衔接板与所述吸能围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吸能围板的一端开口,所述吸能衔接板和所述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吸能模块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吸能模块叠加可拆卸式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波纹筋板的波纹凸起方向与所述围板的开口方向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波纹筋板的数量为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各所述波纹筋板相互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碰撞吸能装置还包括:防爬模块;
所述防爬模块与所述吸能模块可拆式连接;
所述吸能模块位于所述防爬模块和所述连接模块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防爬模块包括:防爬围板、防爬衔接板和防爬面板;
所述防爬面板设有防爬纹路;
所述防爬围板具有两端开口,所述防爬衔接板与所述防爬围板连接且遮盖于所述防爬围板的一端开口,所述防爬面板与所述防爬围板连接且遮盖于所述防爬围板的另一端开口;
所述防爬衔接板和所述吸能模块可拆式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碰撞吸能装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通过连接模块和吸能模块,其中,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吸能模块与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吸能围板具有用于容纳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波纹筋板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波纹筋板用于吸收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不难发现,本发明提供的碰撞吸能装置在被安装至车体前端后,也可以说内置波纹筋板模块化的碰撞吸能结构安装于司机室外前端部,那么在列车发生碰撞时,通过碰撞吸能装置的变形吸能,实现列车碰撞被动安全防护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吸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吸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防爬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
连接模块1;
连接围板11;
连接板12;
吸能模块2;
吸能围板21;
波纹筋板22;
吸能衔接板23;
防爬模块3;
防爬围板31;
防爬衔接板32;
防爬面板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吸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连接模块1和吸能模块2。
其中,连接模块1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例如,连接模块1为一安装块,该安装块通过螺栓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轨道列车上。优选的,连接模块1安装在轨道列车车体前端,或者说安装于轨道列车司机室外前端部,那么在列车发生碰撞时,连接模块1位于撞击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1包括:连接围板11和连接板12。可选地,连接围板11和连接板12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板或和合金板等,为考虑车身重量,也可用钛合金板制造。本实施例对连接围板11和连接板12的制作材料并不做任何限定。
其中,连接围板11具有两端开口,连接板12与连接围板11连接且遮盖于连接围板11的一端开口,连接板12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而连接围板11的另一端开口与吸能围板21连接。
而吸能模块2与连接模块1可拆式连接,应当理解,吸能模块2与连接模块1可拆式连接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实现。相对轨道列车车体位置来说,吸能模块2位于连接模块1的外侧,用以吸收撞击时的冲击力。
具体来说,吸能模块2包括:吸能围板21和波纹筋板22。可选地,吸能围板21和波纹筋板22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板或和合金板等,为考虑车身重量,也可用钛合金板制造。本实施例对吸能围板21和波纹筋板22的制作材料并不做任何限定。
本实施例中,吸能围板21呈两端开口的矩形管状,具有用于容纳波纹筋板22的容置空间。波纹筋板22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波纹筋板22用于吸收吸能围板21的变形能量。可选的,容置空间呈管道状,波纹筋板22垂直于该管道状容置空间的中心线,可利用螺栓等连接件或者以焊接方式将波纹筋板22的边缘固定于吸能围板21的内侧面。在受到撞击时,由于吸能围板21的中空结构,以及波纹筋板22的波纹结构,使得吸能模块2在受冲击后会发生塑性变形,并在塑性变形中,吸收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轨道列车车体所受到的冲击力。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波纹筋板22中的波纹形状,可以是半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锯齿形等,波纹的长、宽、高、波纹之间的间距、不同波纹之间的组合形式也可根据不同的车体进行分别设计。
另外,本实施例中,吸能模块2还包括:吸能衔接板23。
其中,吸能围板21具有两端开口,吸能衔接板23与吸能围板21连接且位于吸能围板21的一端开口,吸能衔接板23和连接模块1可拆式连接。例如,在吸能衔接板23上开设若干个螺孔,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实现吸能衔接板23和连接模块1的可拆式连接,此处不予限定。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碰撞吸能装置,通过连接模块1和吸能模块2,其中,连接模块1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吸能模块2与连接模块1可拆式连接,吸能模块2包括:吸能围板21和波纹筋板22,吸能围板21具有用于容纳波纹筋板22的容置空间,波纹筋板22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波纹筋板22用于吸收吸能围板21的变形能量。不难发现,本发明提供的碰撞吸能装置在被安装至车体前端后,也可以说内置波纹筋板22模块化的碰撞吸能结构安装于司机室端部,那么在列车发生碰撞时,通过碰撞吸能装置的变形吸能,实现列车碰撞被动安全防护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连接模块和吸能模块。
其中,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例如,连接模块为一安装块,该安装块通过螺栓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轨道列车上。优选的,连接模块安装在轨道列车车体前端,或者说安装于轨道列车司机室外前端部,那么在列车发生碰撞时,连接模块位于撞击范围内。
而吸能模块与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应当理解,吸能模块与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实现。
具体来说,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可选地,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板或和合金板等。本实施例对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的制作材料并不做任何限定。
吸能围板呈两端开口的矩形管状,具有用于容纳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
波纹筋板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波纹筋板用于吸收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可选的,容置空间呈管道状,波纹筋板垂直于该管道状容置空间的中心线,可利用螺栓等连接件或者以焊接方式将波纹筋板的边缘固定于吸能围板的内侧面。在受到撞击时,由于吸能围板的中空结构,以及波纹筋板的波纹结构,使得吸能模块在受冲击后会发生塑性变形,并在塑性变形中,吸收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轨道列车车体所受到的冲击力。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的吸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波纹筋板22设置在吸能围板21内。可选地,各波纹筋板22相互平行。以进一步增加吸能效果。另外可选地,波纹筋板的波纹凸起方向与围板的开口方向相同。
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包括:连接围板和连接板。
其中,连接围板具有两端开口,连接板与连接围板连接且遮盖于连接围板的一端开口,连接板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
连接围板的另一端开口与吸能围板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吸能模块还包括:吸能衔接板。
其中,吸能围板具有两端开口,吸能衔接板与吸能围板连接且位于吸能围板的一端开口,吸能衔接板和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的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连接模块1和多个吸能模块2。
其中,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例如,连接模块为一安装块,该安装块通过螺栓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轨道列车上。优选的,连接模块安装在轨道列车车体前端,或者说安装于轨道列车司机室外前端部,那么在列车发生碰撞时,连接模块位于撞击范围内。
而吸能模块与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且多个吸能模块叠加可拆卸式连接。应当理解,吸能模块与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实现。同样的,多个吸能模块之间的可拆式连接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该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根据不同车型、对碰撞吸能的不同要求,以及采用吸能模块的数量和组合形式的不同,确定每个吸能结构安装模块的数量。
具体来说,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可选地,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板或和合金板等。本实施例对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的制作材料并不做任何限定。
吸能围板呈两端开口的矩形管状,具有用于容纳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
波纹筋板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波纹筋板用于吸收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可选的,容置空间呈管道状,波纹筋板垂直于该管道状容置空间的中心线,可利用螺栓等连接件或者以焊接方式将波纹筋板的边缘固定于吸能围板的内侧面。在受到撞击时,由于吸能围板的中空结构,以及波纹筋板的波纹结构,使得吸能模块在受冲击后会发生塑性变形,并在塑性变形中,吸收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轨道列车车体所受到的冲击力。
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包括:连接围板和连接板。
其中,连接围板具有两端开口,连接板与连接围板连接且遮盖于连接围板的一端开口,连接板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
连接围板的另一端开口与吸能围板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吸能模块还包括:吸能衔接板。
其中,吸能围板具有两端开口,吸能衔接板与吸能围板连接且位于吸能围板的一端开口,吸能衔接板和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碰撞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的防爬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连接模块1、吸能模块2和防爬模块3。
其中,连接模块1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例如,连接模块1为一安装块,该安装块通过螺栓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轨道列车上。优选的,连接模块1安装在轨道列车车体前端,或者说安装于轨道列车司机室外前端部,那么在列车发生碰撞时,连接模块1位于撞击范围内。
而吸能模块2与连接模块1可拆式连接,防爬模块3与吸能模块2可拆式连接,吸能模块2位于防爬模块3和连接模块1之间。应当理解,吸能模块2与连接模块1可拆式连接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实现。
具体来说,吸能模块2包括:吸能围板21和波纹筋板22。可选地,吸能围板21和波纹筋板22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板或和合金板等。本实施例对吸能围板21和波纹筋板22的制作材料并不做任何限定。
吸能围板21呈两端开口的矩形管状,具有用于容纳波纹筋板22的容置空间。
波纹筋板22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波纹筋板22用于吸收吸能围板21的变形能量。可选的,容置空间呈管道状,波纹筋板22垂直于该管道状容置空间的中心线,可利用螺栓等连接件或者以焊接方式将波纹筋板22的边缘固定于吸能围板21的内侧面。在受到撞击时,由于吸能围板21的中空结构,以及波纹筋板22的波纹结构,使得吸能模块2在受冲击后会发生塑性变形,并在塑性变形中,吸收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轨道列车车体所受到的冲击力。
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1包括:连接围板11和连接板12。
其中,连接围板11具有两端开口,连接板12与连接围板11连接且遮盖于连接围板11的一端开口,连接板12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
连接围板11的另一端开口与吸能围板21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吸能模块2还包括:吸能衔接板23。
其中,吸能围板21具有两端开口,吸能衔接板23与吸能围板21连接且位于吸能围板21的一端开口,吸能衔接板23和连接模块1可拆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防爬模块3包括:防爬围板31、防爬衔接板32和防爬面板33。
其中,防爬面板33设有防爬纹路;
防爬围板31具有两端开口,防爬衔接板32与防爬围板31连接且遮盖于防爬围板31的一端开口,防爬面板33与防爬围板31连接且遮盖于防爬围板31的另一端开口。
防爬衔接板32和吸能模块2可拆式连接。
当轨道列车收撞击时,由于防爬纹路使得轨道列车的车头不会出现重叠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轨道列车,设有撞吸能装置。该碰撞吸能装置,包括:连接模块、吸能模块和防爬模块。
其中,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例如,连接模块为一安装块,该安装块通过螺栓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在轨道列车上。优选的,连接模块安装在轨道列车车体前端,或者说安装于轨道列车司机室外前端部,那么在列车发生碰撞时,连接模块位于撞击范围内。
而吸能模块与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防爬模块与吸能模块可拆式连接,吸能模块位于防爬模块和连接模块之间。应当理解,吸能模块与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可以通过螺栓等连接方式实现。
具体来说,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可选地,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由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钢板或和合金板等。本实施例对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的制作材料并不做任何限定。
吸能围板呈两端开口的矩形管状,具有用于容纳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
波纹筋板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波纹筋板用于吸收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可选的,容置空间呈管道状,波纹筋板垂直于该管道状容置空间的中心线,可利用螺栓等连接件或者以焊接方式将波纹筋板的边缘固定于吸能围板的内侧面。在受到撞击时,由于吸能围板的中空结构,以及波纹筋板的波纹结构,使得吸能模块在受冲击后会发生塑性变形,并在塑性变形中,吸收所受到的冲击力,从而减少轨道列车车体所受到的冲击力。
本实施例中,连接模块包括:连接围板和连接板。
其中,连接围板具有两端开口,连接板与连接围板连接且遮盖于连接围板的一端开口,连接板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
连接围板的另一端开口与吸能围板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中,吸能模块还包括:吸能衔接板。
其中,吸能围板具有两端开口,吸能衔接板与吸能围板连接且位于吸能围板的一端开口,吸能衔接板和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防爬模块包括:防爬围板、防爬衔接板和防爬面板。
其中,防爬面板设有防爬纹路;
防爬围板具有两端开口,防爬衔接板与防爬围板连接且遮盖于防爬围板的一端开口,防爬面板与防爬围板连接且遮盖于防爬围板的另一端开口。
防爬衔接板和吸能模块可拆式连接。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通过连接模块和吸能模块,其中,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吸能模块与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吸能围板具有用于容纳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波纹筋板设置在容置空间内,波纹筋板用于吸收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不难发现,本发明提供的碰撞吸能装置在被安装至车体前端后,也可以说内置波纹筋板模块化的碰撞吸能结构安装于司机室端部,那么在列车发生碰撞时,通过碰撞吸能装置的变形吸能,实现列车碰撞被动安全防护性能。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模块和吸能模块;
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
所述吸能模块与所述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
所述吸能模块包括:吸能围板和波纹筋板;
所述吸能围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波纹筋板的容置空间;
所述波纹筋板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波纹筋板用于吸收所述吸能围板的变形能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模块包括:连接围板和连接板;
所述连接围板具有两端开口,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围板连接且遮盖于所述连接围板的一端开口,所述连接板用于和轨道列车可拆式连接;
所述连接围板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吸能围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模块还包括:吸能衔接板;
所述吸能围板具有两端开口,所述吸能衔接板与所述吸能围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吸能围板的一端开口,所述吸能衔接板和所述连接模块可拆式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模块的数量为多个;
多个所述吸能模块叠加可拆卸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筋板的波纹凸起方向与所述围板的开口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筋板的数量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波纹筋板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爬模块;
所述防爬模块与所述吸能模块可拆式连接;
所述吸能模块位于所述防爬模块和所述连接模块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爬模块包括:防爬围板、防爬衔接板和防爬面板;
所述防爬面板设有防爬纹路;
所述防爬围板具有两端开口,所述防爬衔接板与所述防爬围板连接且遮盖于所述防爬围板的一端开口,所述防爬面板与所述防爬围板连接且遮盖于所述防爬围板的另一端开口;
所述防爬衔接板和所述吸能模块可拆式连接。
10.一种轨道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碰撞吸能装置。
CN201811297047.3A 2018-11-01 2018-11-01 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Active CN1111145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7047.3A CN111114578B (zh) 2018-11-01 2018-11-01 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97047.3A CN111114578B (zh) 2018-11-01 2018-11-01 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4578A true CN111114578A (zh) 2020-05-08
CN111114578B CN111114578B (zh) 2021-06-01

Family

ID=70495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97047.3A Active CN111114578B (zh) 2018-11-01 2018-11-01 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14578B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1413A (en) * 1978-02-28 1980-09-09 Yves Bonnetain Shock absorption bumper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KR20120007114A (ko) * 2010-07-14 2012-01-20 현대로템 주식회사 철도차량용 타오름 방지장치
CN202879515U (zh) * 2012-10-30 2013-04-17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用防爬吸能装置
CN203766809U (zh) * 2013-12-05 2014-08-13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
CN104908771A (zh) * 2015-06-15 2015-09-16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材料填充薄壁金属结构的防爬器
CN204713095U (zh) * 2015-06-15 2015-10-21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材料填充薄壁金属结构的防爬器
CN105270474A (zh) * 2015-11-02 2016-01-27 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CN105599781A (zh) * 2016-03-29 2016-05-25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蜂窝式排障吸能装置
JP2017030625A (ja) * 2015-08-04 2017-02-0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衝突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
CN107933600A (zh) * 2017-11-14 2018-04-20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城轨列车的铝蜂窝式吸能排障器
CN108263417A (zh) * 2018-02-23 2018-07-10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可快速组装的防爬吸能装置
CN207644407U (zh) * 2017-11-30 2018-07-2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防爬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21413A (en) * 1978-02-28 1980-09-09 Yves Bonnetain Shock absorption bumper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KR20120007114A (ko) * 2010-07-14 2012-01-20 현대로템 주식회사 철도차량용 타오름 방지장치
CN202879515U (zh) * 2012-10-30 2013-04-17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用防爬吸能装置
CN203766809U (zh) * 2013-12-05 2014-08-13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前端吸能装置及轨道车辆
CN104908771A (zh) * 2015-06-15 2015-09-16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材料填充薄壁金属结构的防爬器
CN204713095U (zh) * 2015-06-15 2015-10-21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材料填充薄壁金属结构的防爬器
JP2017030625A (ja) * 2015-08-04 2017-02-09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鉄道車両の衝突エネルギー吸収装置
CN105270474A (zh) * 2015-11-02 2016-01-27 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的前防撞梁总成
CN105599781A (zh) * 2016-03-29 2016-05-25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蜂窝式排障吸能装置
CN107933600A (zh) * 2017-11-14 2018-04-20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城轨列车的铝蜂窝式吸能排障器
CN207644407U (zh) * 2017-11-30 2018-07-24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防爬结构及具有其的列车
CN108263417A (zh) * 2018-02-23 2018-07-10 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可快速组装的防爬吸能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4578B (zh) 202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101085A1 (en) Composite suspension control arm shaft for motor vehicles
US20140049070A1 (en) Localized energy dissipation structures for vehicles
CN110171376B (zh) 前机舱碰撞吸能结构
WO2020043186A1 (zh) 用于车辆的前端框架及车辆
CN108819684B (zh) 车辆前部结构
CN111114578B (zh) 碰撞吸能装置及轨道列车
CN115257945B (zh) 一种前围板下横梁结构及汽车
CN212605452U (zh) 电动汽车的机舱横梁总成和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114475497A (zh) 一种吸能盒安装结构
US20230023627A1 (en) Lateral surface member structure of vehicle body
CN114954676A (zh) 车辆前舱结构及车辆
CN218287652U (zh) 一种汽车的前轮罩上边梁总成以及车辆
CN216101974U (zh) 汽车后防撞梁总成及汽车
CN220465620U (zh) 门槛梁结构和车辆
CN218751027U (zh) 车身前舱结构及车辆
CN217146150U (zh) 前副车架组件及车辆
CN215752365U (zh) 电力机车变流器箱体装置
CN219295517U (zh) 吸能盒与纵梁连接结构以及车辆
CN217170617U (zh) 一种吸能盒安装结构
CN219749758U (zh) 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N220549110U (zh) 机舱前部结构和车辆
CN115431735A (zh) 一种汽车的电池包防护结构及汽车
CN219115339U (zh) 车辆后备储物结构以及车辆
CN215284690U (zh) 汽车防撞梁总成及车辆
CN211166769U (zh) 防撞梁吸能盒、防撞梁组件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