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06155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06155A
CN111106155A CN201911400202.4A CN201911400202A CN111106155A CN 111106155 A CN111106155 A CN 111106155A CN 201911400202 A CN201911400202 A CN 201911400202A CN 111106155 A CN111106155 A CN 111106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display panel
semi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40020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06155B (zh
Inventor
王俊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40020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06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06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6155A/zh
Priority to US16/887,597 priority patent/US1132256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06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06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4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衬底基板一侧;像素限定层,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开口;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多个透光区,像素限定层的部分开口形成发光区;在透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微腔结构,微腔结构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第二半透半反层及至少一层介质层;微腔结构用于使从显示面板出光面入射至透光区的环境光中的蓝光干涉增强。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全面屏显示,还可提升第二显示区蓝光的透射光强,提升第二显示区设置摄像头时的成像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器件具有结构简单、自发光、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在手机、平板、电视等显示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手机等包括显示面板和摄像头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具有高屏占比的全面屏越来越受欢迎。所谓屏占比就是屏幕面积与整机面积的比例,较高的屏占比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以手机为例,为了实现更高的屏占比,现有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在屏幕顶端设计一个非显示区,例如现在被广泛采用的“刘海屏”、“水滴屏”等解决方案。随着技术发展,使摄像头设置区域像素密度降低,从而形成多个透光区增加显示面板透光率,是一种全面屏的实现方案,但是显示面板的膜层对于长波长和短波长的光的透射率不同,尤其是对短波长的蓝光的透射率较低,可能会导致摄像头拍照时色彩失真,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可以实现全面屏显示,还可以提升第二显示区蓝光的透射光强,提升第二显示区设置摄像头时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衬底基板;
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开口;
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多个透光区,所述像素限定层的部分所述开口形成所述发光区;
在所述透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微腔结构,所述微腔结构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第二半透半反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之间的至少一层介质层;
其中,所述微腔结构用于使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入射至所述透光区的环境光中的蓝光干涉增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还包括:
光感元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且位于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衬底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层,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衬底基板一侧;像素限定层,像素限定层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开口;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多个透光区,像素限定层的部分开口形成发光区;在透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微腔结构,微腔结构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第二半透半反层以及位于第一半透半反层和第二半透半反层之间的至少一层介质层;其中,微腔结构用于使从显示面板出光面入射至透光区的环境光中的蓝光干涉增强。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形成多个透光区,从而将光感元件(例如摄像头)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下方,实现全面屏显示效果;通过在透光区内设置至少一个微腔结构,微腔结构使从显示面板出光面入射至透光区的环境光中的蓝光干涉增强,从而提升第二显示区蓝光的透射光强,提升第二显示区设置摄像头时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剖线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第一显示区10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20的像素密度;参考图3,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0;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0,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0位于衬底基板100一侧;像素限定层300,像素限定层300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0背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像素限定层300包括多个开口310;参考图2,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21和多个透光区22,参考图3,像素限定层300的部分开口310形成发光区21;在透光区22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微腔结构400,微腔结构400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410、第二半透半反层420以及位于第一半透半反层410和第二半透半反层420之间的至少一层介质层430;其中,微腔结构400用于使从显示面板出光面入射至透光区22的环境光中的蓝光干涉增强。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适用于需要在屏下设置光感元件的显示装置,其中光感元件可以为摄像头,以下均以光感元件为摄像头为例进行说明。由于摄像头对光线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在显示区边缘或内部设置一个挖空区域,挖空区域无法显示,很难实现真正全面屏设计。由于摄像头接收光线的孔径一般设置为圆形,因此图1中示例性的示出第二显示区20为圆形区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显示区2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并且,第二显示区20可以为连续的区域,或者第二显示区20也可以为不连续的区域,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在某些实施过程中,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是,第二显示区20的至少部分边与第一显示区10的至少部分边重合,并且第二显示区20的其余部分被第一显示区10包围,如此一来,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显示面板显示区的边缘。在其他实施过程中,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还可以是,第一显示区10包围第二显示区20,如此一来,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显示面板显示区的内部,如图1所示。比如,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的左上角。再比如,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的右上角。再比如,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的左侧。再比如,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的上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显示区20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的形状设置为规则的形状,比如矩形,该矩形的顶角可以为直角,或者该矩形的顶角还可以为弧形的角。再比如,还可以将第一显示区20的形状设置为梯形,该梯形可以是正梯形,还可以是倒梯形。此外,该梯形的顶角可以为正规的夹角或者也可以为弧形的角。再比如,还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的形状设置为不规则的形状。比如,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的形状设置为水滴形。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对第二显示区20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二显示区20内设置的元件的形状进行设计,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显示区20的面积小于第一显示区10的面积。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第二显示区20内设置的元件进行设计,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形状不作限定,具体可以根据显示装置的屏幕设计来设置。以手机为例,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显示区的左上角,也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显示区的右上角。将摄像头设置于边角,可以利用第二显示区20进行显示时间、天气、信息提醒等简易快捷功能服务。
参考图2,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区21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元件(图2中未示出),发光元件可以为OLED,用于实现第二显示区的正常显示。由于每个OLED需要驱动其发光的驱动电路(图2中未示出)以及多条传输信号的走线,因此第二显示区还包括多条走线23,相邻四个发光区21及发光区21之间的走线23围绕一个透光区22,透光区22用于透射外界光线,以使摄像头成像。可以理解的是,当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时,可以关闭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功能,以降低拍摄时摄像头周围环境光的亮度,提高拍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环境光强度足够亮时,拍摄时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功能也可以处于打开状态,摄像头工作时,第二显示区可以处于显示状态,也可以处于关闭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参考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中衬底基板100可以为刚性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也可以为柔性基板,例如聚酰亚胺基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0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薄膜晶体管210,示例性的,图3中示意性示出一个薄膜晶体管210,该薄膜晶体管210包括有源层211、栅极212、漏极213以及源极214,其中漏极213与发光区21内的发光元件30连接,用于驱动发光元件30发光。图3中示出的薄膜晶体管210为顶栅结构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其中发光元件30可以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以及蓝色发光元件。在透光区22内,未设置发光元件及薄膜晶体管等器件,包括显示面板中各种透明膜层,任何一个透明膜层对于光线的透过率不会达到100%,而同一膜层对于不同波长的透过率也有不同,具体的,显示面板中的有机膜层对长波长光线的透射率大于对短波长光线的透射率,即对于蓝光的透射率比较低,在摄像头成像时容易导致色彩失真。通过在透光区内设置至少一个微腔结构400,微腔结构400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410、第二半透半反层420以及位于第一半透半反层410和第二半透半反层420之间的至少一层介质层430(图3中示例性示出介质层430包括一层),在其他实施例中,一个透光区22内还可以设置多个微腔结构400,例如可以是沿平行于衬底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并列排列,也可以是沿垂直于衬底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层叠排列,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图3中还示意性示出一种微腔结构400增强蓝光透射光强的光路示意图,环境光从显示面板出光侧入射至透光区22,由于第一半透半反层410和第二半透半反层420都具有一定的反射性,蓝光入射到第二半透半反层420时发生部分反射,部分反射的蓝光到达第一半透半反层410时再次发生反射,通过控制介质层430的厚度,使二次反射光和直接透射的蓝光的相位差满足干涉相长的条件,可以使蓝光透过微腔结构400时干涉增强,从而提升蓝光的透射光强,避免摄像头成像时色彩失真,提升用户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第二显示区形成多个透光区,从而将光感元件(例如摄像头)设置在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下方,实现全面屏显示效果;通过在透光区内设置至少一个微腔结构,微腔结构使从显示面板出光面入射至透光区的环境光中的蓝光干涉增强,从而提升第二显示区蓝光的透射光强,提升第二显示区设置摄像头时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3,介质层430的厚度d满足:
Figure BDA0002347280450000081
其中,λ表示蓝光的波长,n为正整数。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干涉原理,当两束相干光的光程差l满足l=mλ时,其中m为正整数,干涉光的光强输出极大值,图3所示的微腔结构400中,蓝光在微腔结构400的介质层430内进行了至少一次往返过程,因此设置介质层430的厚度d满足蓝光半波长的整数倍,即
Figure BDA0002347280450000091
可以使蓝光满足干涉相长的条件。具体实施时,蓝光的中心波长λ的取值范围可以为420nm~430nm,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选择。
可选的,介质层包括至少一层有机层和/或至少一层无机层。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3,该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衬底基板100和有源层211之间的隔离层101、多个绝缘层102(图3中示意性示出两个绝缘层)、平坦化层103、以及多层层叠的薄膜封装层104(图3中示意性示出三个膜层),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触控电极层以及相应的绝缘层等,具体膜层和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图3中示例性示出介质层430包括一层膜层,该膜层可以为有机层或无机层,在其他实施例中,介质层430也可以包括多层,例如有机层和无机层层叠设置,只需要设置介质层430的厚度满足蓝光干涉相长的条件,具体实施时,可以直接利用显示面板中满足厚度要求的一个或多个膜层作为介质层430,以减少工艺流程;也可以在形成第一半透半反层410和第二半透半反层420的工艺过程中单独形成介质层430,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工艺条件灵活选择。
图4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可选的,发光区21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31,第一发光元件31包括第一电极层311、第二电极层31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311和第二电极层321之间的发光功能层313;第一电极层311位于发光功能层313背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第一电极层31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覆盖透光区22;第一电极层311复用为第一半透半反层41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发光元件3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其中第一电极层311在发光区21内形成第一发光元件31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可以为半透明的出射电极,例如可以为银形成的半透明电极或银镁合金形成的半透明电极等。由于第一电极层311具有半透半反的功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将位于透光区22的第一电极层311复用为第一半透半反层410,有利于减少显示面板的制备流程,而且可以避免设置半透半反层的层数较多导致环境光的透过率下降。第二电极层312包括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可以为反射电极,具体实施时,可以为氧化铟锡(ITO)、银、ITO的叠层结构,以提升第二电极的导电性能。当第一电极为阴极,第二电极为阳极时,发光功能层313可以包括沿第一电极层311指向第二电极层312方向依次层叠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复用为第一半透半反层的基础上,可选的,第二半透半反层位于第一半透半反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或者第二半透半反层位于第一半透半反层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半透半反层与第二半透半反层至少部分重叠。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微腔结构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第二半透半反层以及两个半透半反层之间的介质层,由于第一半透半反层和第二半透半反层可以具有相同的功能,因此第一半透半反层和第二半透半反层均可以位于靠近显示面板出光面的一侧,当第一电极层复用为第一半透半反层时,第二半透半反层可以设置于第一半透半反层背离衬底基板的一侧,即第二半透半反层位于第一半透半反层上方,第二半透半反层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半透半反层靠近衬底基板的一侧,即第二半透半反层位于第一半透半反层下方,并使第一半透半反层与第二半透半反层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以形成微腔结构,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工艺流程设置第二半透半反层的位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5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可选的,第二半透半反层420位于第一半透半反层410靠近衬底基板100的一侧;第二半透半反层420设置于第一电极层311与像素限定层300之间。
可选的,介质层包括发光功能层中的至少一层或者包括与像素限定层相同的材料形成的膜层。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5,本实施例中,介质层430与发光功能层313采用相同的材料形成,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在形成像素限定层300的开口310内发光功能层313的同时,在像素限定层300的非开口设置微腔结构400的区域形成发光功能层作为介质层430,以简少单独形成介质层时的工艺流程,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制作成本。其中,发光功能层313可以包括发光层,还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等结构的至少一层,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介质层430的厚度设计灵活选择。
图6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本实施例中,介质层430还可以与像素限定层300采用相同的材料形成,以增加显示面板设计的灵活性。
图7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可选的,第二半透半反层420位于第一半透半反层410靠近衬底基板100的一侧;位于透光区的部分像素限定层300作为介质层。
可以理解的是,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半透半反层420可以与第二电极层312同层设置,在具体实施时,第二半透半反层420可以在制备第二电极层312的同时形成,例如第二半透半反层420可以采用银形成,其中,第二电极层312中银的厚度较厚,形成反射层,第二半透半反层420中银的厚度较薄,形成半透半反层。具体实施时可以控制不同位置处蒸镀银的速度同时制备第二半透半反层420和第二电极层312中的反射层,以简少显示面板工艺步骤。
图8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可选的,第二半透半反层420位于第一半透半反层410背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该显示面板还包括覆盖第一电极层311的薄膜封装层104,薄膜封装层104为多层结构,图8中示意性示出薄膜封装层104包括三个膜层,薄膜封装层104至少包括一层无机封装层1041,第二半透半反层420设置于薄膜封装层104内;介质层包括薄膜封装层104中至少一个膜层。
可以理解的是,薄膜封装层104用于阻止水、氧等小分子进入显示面板内部,防止发光元件由于与水氧接触发生性质改变。第二半透半反层420可以采用金属薄膜(例如银)形成,通过将第二半透半反层设置于封装层104内部,可以有效提高薄膜封装层104各膜层之间的粘附力,增加封装可靠性,提高阻水氧的能力。
图9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9,可选的,发光区21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31,第一发光元件31包括第一电极层311、第二电极层31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层311和第二电极层312之间的发光功能层313;第一电极层311位于发光功能层313背离衬底基板100一侧,第一电极层31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覆盖透光区22;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0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层201、多个金属层202以及多个绝缘层203;介质层430包括至少一个绝缘层。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发光元件3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其中第一电极层311在发光区21内形成第一发光元件31的第一电极,第一电极可以为半透明的出射电极,例如可以为银形成的半透明电极或银镁合金形成的半透明电极等。第二电极层312包括第二电极,第二电极可以为反射电极,具体实施时,可以为氧化铟锡(ITO)、银、ITO的叠层结构,以提升第二电极的导电性能。当第一电极为阴极,第二电极为阳极时,发光功能层313可以包括沿第一电极层311指向第二电极层312方向依次层叠的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发光层、空穴传输层以及空穴注入层。图9中仅示例性示出一个半导体层201、两个金属层2021和2022以及一个薄膜晶体管210,其中半导体层201包括薄膜晶体管210的有源层,金属层2021和2022分别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和源、漏极,还形成像素驱动电路的各种走线(图9中未示出),其中第一半透半反层410和第二半透半反层420可以分别和金属层2021和2022同层。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两个半导体层,例如多晶硅半导体层以及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层,也可以包括更多的金属层,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结构以及第一半透半反层410和第二半透半反层420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结构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10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0,可选的,第一电极层311包括多个镂空结构3111,镂空结构3111在衬底基板100的垂直投影与透光区22在衬底基板100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可以理解的是,图10为图2的剖视图,因此仅示出镂空结构311的剖面结构,由于第一电极层311具有一定的光吸收性,通过在第一电极层311设置镂空结构3111,可以有效提高透光区22的透光性能,提升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图11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1,可选的,衬底基板100包括第一柔性基板110、第二柔性基板120以及位于第一柔性基板110和第二柔性基板120之间的缓冲层130;缓冲层130作为介质层43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为了提升柔性显示面板的抗弯折性能,柔性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一般包括两层柔性基板以及两层柔性基板之间的缓冲层,通过将缓冲层作为介质层,即微腔结构设置于衬底基板内部,半透半反层的金属材料距离显示面板内部电路的距离较远,可以避免半透半反层与现实面板内部电路的耦合,避免半透半反层在显示面板显示时对内部电路的干扰。
可选的,参考图3~图11,第一半透半反层410平行于第二半透半反层420。
通过设置第一半透半反层410平行于第二半透半反层420,可以使微腔结构400内各位置均使蓝光干涉增强,提高蓝光透射强度。
图12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2,可选的,第一半透半反层410设置于第二半透半反层420背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第一半透半反层410沿背离衬底基板100的方向凸起;第二半透半反层420沿朝向衬底基板100的方向凸起;第一半透半反层410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半透半反层420的曲率半径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半透半反层410沿背离衬底基板100的方向凸起,第二半透半反层420沿朝向衬底基板100的方向凸起,微腔结构400内的介质层430可以形成凸透镜结构,实现对环境光的汇聚,增加透射环境光的强度,提升摄像头的成像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半透半反层410的曲率半径与第二半透半反层420的曲率半径相同,可以避免微腔内折返的光线溢出墙外导致光强损失。
图13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可选的,第一半透半反层410设置于第二半透半反层420背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第一半透半反层410沿背离衬底基板100的方向凸起;第二半透半反层420沿背离衬底基板100的方向凸起;第一半透半反层410的曲率半径大于第二半透半反层420的曲率半径。
示意性的,图13中还示例性示出微腔结构400增强蓝光透射光强的光路示意图,一束蓝光a经过第一半透半反层410透射后入射到第二半透半反层420,被第二半透半反层420反射后再次被第一半透半反层410反射,与蓝光b相干叠加,实现干涉增强,从而提高蓝光透射光强。
需要说明的是,图12和图13所示的实施例均以微腔结构400位于像素限定层300和衬底基板100之间为例,当发光元件的第一电极层复用为第一半透半反层时,也可以设计两个半透半反层具有一定的曲率,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类似。
图14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4,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200和像素限定层300之间的第一有机层500;第一有机层500在透光区22内设置有多个凸起510,凸起510朝向背离衬底基板100一侧,凸起510包括平行设置的侧壁,第一半透半反层410和第二半透半反层420分别设置于凸起510的两个侧壁表面;第一半透半反层410所在平面与衬底基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凸起510作为微腔结构400中的介质层。图14中还示意性示出微腔结构400增强蓝光透射光强的光路示意图,一束蓝光c经过第二半透半反层420反射后入射到第一半透半反层410再次发生反射,与蓝光e相干叠加,可选的,介质层的厚度d满足:
d=λ·n;
其中,λ表示蓝光的波长,n为正整数。
本实施例中,光线在微腔结构400内单程传输后出射,未在腔内往返传输,因此要使实现干涉增强,光线单程传输的光程需要满足干涉相长条件,介质层430的厚度d满足蓝光波长的整数倍,即d=λ·n,从而提高蓝光透射光强。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4,该显示面板还包括平坦化层103,平坦化层103位于第一有机层500背离衬底基板100的一侧;第一有机层500对蓝光的透射率大于平坦化层103对蓝光的透射率。
可以理解的是,平坦化层103用于使显示面板膜层平坦化,从而有利于制备平坦化层103上方的膜层(例如像素限定层、发光元件等),在具体实施时,平坦化层103可以选用是树脂类的材料,第一有机层500可以采用聚环氧乙烷、聚苯交酯、聚乙二胺等材料,或者采用树脂掺杂黏土等材料,以使第一有机层500对蓝光的透射率大于平坦化层103对蓝光的透射率,从而增加蓝光透射光强度。
可选的,第一半透半反层所在平面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45°或135°。
示例性的,继续参考图14,当第一半透半反层410所示平面与衬底基板100所在平面的夹角设置为45或135°时,可以保证外界环境光线以小角度入射至显示面板下方,从而被摄像头接收,提高成像质量。
可选的,参考图12或图14,第一半透半反层410的反射率大于第二半透半反层420的反射率。
可以理解的是,参考图12或图14,当部分环境光经过第二半透半反层420反射到第一半透半反层410时,为了防止过多的环境光被第一半透半反层410透射导致光线从侧面出射或在显示面板内部传播,可以设置第一半透半反层410的反射率较高,以减少环境光经过透光区透射时的强度损失,提高摄像头接收到光线的强度。
图1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2,还包括:光感元件3,设置于显示面板2的第二显示区,且位于背离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光感元件3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2。该显示装置1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
可以理解的是,光感元件3可以为摄像头。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相同或相应的技术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2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的像素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像素密度;
衬底基板;
薄膜晶体管阵列层,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
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多个开口;
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发光区和多个透光区,所述像素限定层的部分所述开口形成所述发光区;
在所述透光区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微腔结构,所述微腔结构包括第一半透半反层、第二半透半反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之间的至少一层介质层;
其中,所述微腔结构用于使从所述显示面板出光面入射至所述透光区的环境光中的蓝光干涉增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的厚度d满足:
Figure FDA0002347280440000011
其中,λ表示蓝光的波长,n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包括至少一层有机层和/或至少一层无机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透光区;
所述第一电极层复用为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位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位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至少部分重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位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像素限定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包括所述发光功能层中的至少一层或者包括与所述像素限定层相同的材料形成的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位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位于所述透光区的部分所述像素限定层作为所述介质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位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还包括覆盖所述第一电极层的薄膜封装层,所述薄膜封装层为多层结构,所述薄膜封装层至少包括一层无机封装层,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内;
所述介质层包括所述薄膜封装层中至少一个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区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之间的发光功能层;
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发光功能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第一电极层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覆盖所述透光区;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至少一个半导体层、多个金属层以及多个绝缘层;
所述介质层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绝缘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多个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在所述衬底基板的垂直投影与所述透光区在所述衬底基板的垂直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第一柔性基板、第二柔性基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柔性基板和所述第二柔性基板之间的缓冲层;
所述缓冲层作为所述介质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平行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沿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凸起;
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沿朝向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凸起;
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的曲率半径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的曲率半径相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沿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凸起;
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沿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方向凸起;
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的曲率半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质层的厚度d满足:
d=λ·n;
其中,λ表示蓝光的波长,n为正整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和所述像素限定层之间的第一有机层;
所述第一有机层在所述透光区内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凸起朝向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所述凸起包括平行设置的侧壁,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和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分别设置于所述凸起的两个侧壁表面;
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所在平面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锐角或钝角。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位于所述第一有机层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有机层对蓝光的透射率大于所述平坦化层对蓝光的透射率。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所在平面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夹角为45°或135°。
20.根据权利要求14或1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透半反层的反射率大于所述第二半透半反层的反射率。
2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0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光感元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且位于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
CN201911400202.4A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106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0202.4A CN111106155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6/887,597 US11322568B2 (en) 2019-12-30 2020-05-29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micro-cavity structure with transflective layer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400202.4A CN111106155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6155A true CN111106155A (zh) 2020-05-05
CN111106155B CN111106155B (zh) 2022-10-25

Family

ID=704252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400202.4A Active CN111106155B (zh) 2019-12-30 2019-12-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22568B2 (zh)
CN (1) CN111106155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4759A (zh) * 2020-05-28 2020-08-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55494A (zh) * 2020-06-28 2020-10-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54876A (zh) * 2020-06-28 2020-10-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769211A (zh) * 2020-07-01 2020-10-13 合肥视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928148A (zh) * 2021-04-02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3193018A (zh) * 2021-04-21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CN113534996A (zh) * 2021-06-30 2021-10-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71667A (zh) * 2021-07-27 2021-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593414A (zh) * 2021-07-30 2021-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23453A (zh) * 2022-08-04 2022-10-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9112A (zh) * 2021-08-06 2021-12-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4897A (zh) * 2010-06-13 2010-11-24 东南大学 发光二极管的高性能玻璃封装方法
CN103762220A (zh) * 2014-01-17 2014-04-30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等离激元微腔耦合结构的高线性偏振度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CN103875081A (zh) * 2011-05-13 2014-06-18 密歇根大学董事会 聚焦发光和热辐射聚光器
CN205194746U (zh) * 2015-12-15 2016-04-2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具有其的显示面板
CN105870354A (zh) * 2016-04-27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20170053969A1 (en) * 2015-08-19 2017-0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acked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531764A (zh) * 2015-09-14 2017-03-22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US20170293169A1 (en) * 2016-04-12 2017-10-1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Optical microcavity for a high-contrast display
CN108364989A (zh) * 2018-02-26 2018-08-0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448007A (zh) * 2018-03-30 2018-08-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8962958A (zh) * 2018-07-27 2018-12-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9188809A (zh) * 2018-09-30 2019-01-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244115A (zh) * 2018-09-19 2019-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9599416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产品
US20190131350A1 (en) * 2017-11-02 2019-05-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979979A (zh) * 2019-03-28 2019-07-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47852A (zh) * 2019-04-29 2019-07-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47882A (zh) * 2019-03-29 2019-07-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面板
CN110061044A (zh) * 2019-04-30 2019-07-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76312A (zh) * 2019-06-25 2019-09-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9298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透明显示面板
CN110444688A (zh) * 2019-08-15 2019-11-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21010B1 (ko) * 2015-01-09 2022-07-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432345B1 (ko) * 2015-04-30 2022-08-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신축성 표시 장치
US10650725B2 (en) * 2016-04-15 2020-05-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KR20170119801A (ko) * 2016-04-19 2017-10-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611958B1 (ko) * 2016-09-23 2023-12-1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59096B1 (ko) * 2016-11-29 2023-07-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43485B1 (ko) * 2017-11-02 2023-06-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102591793B1 (ko) * 2018-12-06 2023-10-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9669443A (zh) 2018-12-28 2019-04-23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天然气管道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0148592B (zh) * 2019-05-21 2020-12-11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包含其的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4897A (zh) * 2010-06-13 2010-11-24 东南大学 发光二极管的高性能玻璃封装方法
CN103875081A (zh) * 2011-05-13 2014-06-18 密歇根大学董事会 聚焦发光和热辐射聚光器
CN103762220A (zh) * 2014-01-17 2014-04-30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等离激元微腔耦合结构的高线性偏振度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US20170053969A1 (en) * 2015-08-19 2017-0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tacked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531764A (zh) * 2015-09-14 2017-03-22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205194746U (zh) * 2015-12-15 2016-04-27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具有其的显示面板
US20170293169A1 (en) * 2016-04-12 2017-10-12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Optical microcavity for a high-contrast display
CN105870354A (zh) * 2016-04-27 2016-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9599416A (zh) * 2017-09-30 2019-04-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电子产品
US20190131350A1 (en) * 2017-11-02 2019-05-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CN108364989A (zh) * 2018-02-26 2018-08-0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448007A (zh) * 2018-03-30 2018-08-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08962958A (zh) * 2018-07-27 2018-12-0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9244115A (zh) * 2018-09-19 2019-01-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9188809A (zh) * 2018-09-30 2019-01-1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979979A (zh) * 2019-03-28 2019-07-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47882A (zh) * 2019-03-29 2019-07-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面板
CN110047852A (zh) * 2019-04-29 2019-07-2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61044A (zh) * 2019-04-30 2019-07-26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76312A (zh) * 2019-06-25 2019-09-24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289298A (zh) * 2019-06-28 2019-09-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透明显示面板
CN110444688A (zh) * 2019-08-15 2019-11-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4759A (zh) * 2020-05-28 2020-08-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55494B (zh) * 2020-06-28 2022-10-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55494A (zh) * 2020-06-28 2020-10-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54876A (zh) * 2020-06-28 2020-10-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769211A (zh) * 2020-07-01 2020-10-13 合肥视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600803B2 (en) 2020-07-01 2023-03-07 Seeya Optronics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concave structure and convex microlens
CN112928148A (zh) * 2021-04-02 2021-06-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电子设备
CN113193018A (zh) * 2021-04-21 2021-07-30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和oled显示装置
US11974458B2 (en) 2021-04-21 2024-04-30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LED display panel and OLED display device
CN113534996A (zh) * 2021-06-30 2021-10-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71667A (zh) * 2021-07-27 2021-10-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593414A (zh) * 2021-07-30 2021-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93414B (zh) * 2021-07-30 2023-09-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23453A (zh) * 2022-08-04 2022-10-2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223453B (zh) * 2022-08-04 2023-09-2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06155B (zh) 2022-10-25
US20210202635A1 (en) 2021-07-01
US11322568B2 (en) 2022-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0615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342390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panel
CN11064908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575111B2 (en) Optical film group,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39435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28107B (zh) 显示面板
CN11064907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3133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11076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US1125787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2247180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2038476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86441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5933642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07819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20549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631827B2 (en)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comprising plurality of pixels forming plurality of standing wav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5988917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6318842A (ja) 発光装置及び発光型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1517262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094311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67847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03320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401078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3671746B (zh) 一种显示基板和显示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