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34996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34996A
CN113534996A CN202110744229.6A CN202110744229A CN113534996A CN 113534996 A CN113534996 A CN 113534996A CN 202110744229 A CN202110744229 A CN 202110744229A CN 113534996 A CN113534996 A CN 113534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ouch
display panel
area
touch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4422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34996B (zh
Inventor
塔乐
陈方
夏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4422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349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534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49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349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349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功能部件区和常规显示区,常规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功能部件区;过渡区,过渡区位于功能部件区和常规显示区之间;衬底基板;第一绝缘介质层,第一绝缘介质层至少部分位于过渡区;触控结构,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中至多存在一者与第一绝缘介质层交叠。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不会均与第一绝缘介质层产生交叠,降低了第一绝缘介质层对于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所形成的电容的影响,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触控稳定性,避免因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动过大而导致触控失效等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的多样化设计,部分显示面板的内部会设有至少一个高透光区域。例如,对于全面屏显示面板来说,为了进一步提高屏占比,可将摄像头组件对应高透光区域设置,在高透光区域的周围,通常通过设计补偿环来补偿缺失的交互电容,但受到现有的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以及材料限制,交互电容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容易产生变化,导致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出现异常。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触控稳定性,避免因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动过大而导致触控失效等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功能部件区;常规显示区,所述常规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功能部件区;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功能部件区和所述常规显示区之间;衬底基板;第一绝缘介质层,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渡区;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至多存在一者与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层交叠。
第二方面,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第一绝缘介质层和触控结构,第一绝缘介质层至少部分位于过渡区,而受到材料限制,第一绝缘介质层在高温高湿等环境中,其介电常数容易发生改变,若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以第一绝缘介质层为介质产生电容时,其电容值受到第一绝缘介质层介电常数的影响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动,导致触控失效等问题。因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中至多存在一者与第一绝缘介质层交叠,即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不会均与第一绝缘介质层产生交叠,有效减少了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以高温高湿环境中介电常数易发生改变的第一绝缘介质层为介质的区域大小,进而降低了以第一绝缘介质层为介质所形成的电容对于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所形成的总电容的影响,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触控稳定性,避免因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动过大而导致触控失效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2中C-C处的一种截面图;
图4是图2中C-C处的另一种截面图;
图5是相关技术中一种触控结构形成电容时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所形成的电容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结构形成电容时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所形成的电容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本发明中能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化,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而,本发明意在覆盖落入所对应权利要求(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本发明的修改和变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实施方式,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3,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功能部件区TA;常规显示区AA,常规显示区AA至少部分围绕功能部件区TA;过渡区PA,过渡区PA位于功能部件区TA和常规显示区AA之间;衬底基板1;第一绝缘介质层3,第一绝缘介质层3至少部分位于过渡区PA;触控结构2,触控结构2包括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中至多存在一者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交叠。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第一绝缘介质层3和触控结构2,第一绝缘介质层3至少部分位于过渡区PA,可以起到平坦化的作用,而受到材料限制,第一绝缘介质层3在高温高湿等环境中,其介电常数容易发生改变,若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以第一绝缘介质层3为介质产生电容时,其电容值受到第一绝缘介质层3介电常数的影响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导致触控失效等问题。因而,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中至多存在一者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交叠,即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不会均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产生交叠,进而降低了以第一绝缘介质层3为介质所形成的电容对于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所形成的总电容的影响,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触控稳定性,避免因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电容变动过大而导致触控失效等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中至多存在一者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交叠。具体是指,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至多存在一者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重合,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可以均不和第一绝缘介质层3交叠,也可以只有一者和第一绝缘介质层3交叠,只要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不均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交叠,即可降低第一绝缘介质层3对于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所形成的电容的影响。
可以理解的是,常规显示区AA至少部分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功能部件区TA可以用于设置摄像头等光学元件的区域,常规显示区AA可以围绕整个功能部件区TA设置,也可以部分围绕功能部件区TA设置,以形成Notch显示屏即刘海屏或水滴屏等。可选的,功能部件区TA包括贯穿衬底基板的过孔。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功能部件区还可以是包括显示元件的高透光率显示区。
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作为电容的两极板,当极板之间的介质的介电常数发生变化时,电容会随之改变。当某种介质介电常数易发生改变时会导致电容值变得不稳定。具体的,如图5和图6所示,当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以第一绝缘介质层3为介质形成电容C1时,第一绝缘介质层3的介电常数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介电常数易发生改变,使得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电容C1也会发生变化。具体原因如下:
根据电容的计算公式C=εS/d,其中,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两极板相对面积,d为两极板间的距离。因而当介电常数ε发生变化时,电容C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不均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产生交叠,有效减少了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以高温高湿环境中介电常数易发生改变的第一绝缘介质层3为介质的区域大小,并且避免了在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存在第一绝缘介质层3,较大程度的降低了第一绝缘介质层3对于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所形成的电容的影响。可选的,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所形成的总电容C2是以第一绝缘介质层3为介质所形成的电容Ce1和以氮化硅、氧化硅、氮氧化硅等介电常数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稳定的材料为介质形成电容Ce2的总和,通过减少以第一绝缘介质层3为介质的区域大小以降低Ce1对C2的影响。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触控结构2可以设置于第一绝缘介质层3背离衬底基板1一侧,以提高触控的灵敏度,也可以将触控结构2设置在第一绝缘介质层3和衬底基板1之间(图中未示出),利用第一绝缘介质层3对触控结构2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介质层3具体可以为采用IJP(Ink JetPrinting,喷墨打印)工艺成型的有机材料层,具体可以采用树脂材料,以实现显示面板的过渡区PA的封装。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包括第一电极条211和第一电极块212,第一电极条211和第一电极块212电连接;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电极条211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交叠。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条211和第一电极块212之间电连接,即第一电极条211和第一电极块212接收相同的触控信号,实现触控功能。由于第一电极条211和第一电极块212接收相同的触控信号,因而两者之间不会形成电容。第一电极条211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交叠,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电极条211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在衬底基板1上的正投影部分重叠,第一电极条211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的上下位置并无特殊限定。由于第一绝缘介质层3至少部分位于过渡区PA,而第一电极条211与第一绝缘介质层3交叠,则第一电极条211至少部分为过渡区PA,用于实现过渡区PA的触控功能,提高显示面板的可触控面积。
由于显示面板的常规显示区AA需要进行发光显示,为了避免触控结构2对显示面板的发光显示造成干涉,如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块212至少部分位于常规显示区AA,第一电极块212呈网状结构,第一电极条211呈面状结构。
由于第一电极块212至少部分位于常规显示区AA,因而第一电极块212呈网状结构,能够提高常规显示区AA的透光率,第一电极块212具体可以采用金属网格结构,也还可以进一步采用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材料。而由于第一电极条211处于过渡区PA,过渡区PA不具有显示功能,因而可以将第一电极条211设置为面状结构,即整块结构,可以提高触控面积,保证显示面板在过渡区PA的触控性能。
请参阅图4,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条211和第一电极块212为一体结构,即第一电极条211和第一电极块212之间不设置有间隔,不需要通过连接线连接,而是一体成型,第一电极条211和第一电极块212为一体结构时,两者可以均采用网状结构或者面状结构,方便加工,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例如,第一电极块212呈网状结构,第一电极条211呈面状结构,并无特殊限定。
请参阅图1,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功能部件区TA被单个第一电极条211围绕。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部件区TA用于对应设置摄像头等光学元件,当功能部件区TA被常规显示区AA环绕设置时,即在显示面板的常规显示区AA内设置开孔、盲孔形成功能部件区TA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单个第一电极条211将功能部件区TA所围绕,以实现功能部件区TA周围的触控功能,提高显示面板的可触控面积,提高用户的触控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9,当显示面板采用Notch屏或者水滴屏时,功能部件区TA部分和显示面板边框部分相接,功能部件区TA只有部分被过渡区PA、常规显示区AA所环绕。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功能部件区TA被单个第一电极条211半环绕。具体是指,功能部件区TA除了和边框部分相接的部分,均可以为单个第一电极条211所环绕,通过第一电极条211来实现功能部件区TA周围区域的触控功能。
为了利用第一电极块212、第一电极条211实现对于显示面板的触控电容补偿功能,可选的,第二触控电极22包括至少部分围绕第一电极块212、第一电极条211设置的第二电极块。当功能部件区TA被单个第一电极条211围绕时,也可以采用一个第二电极块在常规显示区AA围绕上述单个第一电极条211设置,以使第二电极块和第一电极块212、第一电极条211之间形成补偿电容。具体的,在沿由功能部件区TA向常规显示区AA辐射的方向上,第一电极块212、第一电极条211的总宽度小于等于围绕上述第一电极条211设置的第二电极块的宽度,以提高电容补偿效果。
请参阅图10至图12,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1包括多个围绕功能部件区TA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条211。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结构2的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分别沿行方向X、列方向Y呈阵列排布,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中的一者为触控驱动电极,用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另一者为触控感应电极,用于反馈触控感应信号,通过检测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电容变化来确定触控位置,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由于第一电极块212和第二触控电极22通常呈一行或者一列排布,且各行之间或者各列之间的第一电极块212和第二触控电极22相互绝缘,为了分别和不同行或列的第一电极块212电连接,第一触控电极21包括多个围绕功能部件区TA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条211,各个第一电极条211之间间隔设置以和位于不同行或列的第一电极块212电连接。
可选的,至少存在两个第一电极条211相互绝缘,以避免不同行或者列之间的第一触控电极21之间发生信号干扰,影响触控的准确性。具体的,各个第一电极条211分别和位于不同行或列的第一电极块212电连接,且各个第一电极条211之间相互绝缘,以避免出现信号串扰等问题。
如图10所示,当第一触控电极21沿行方向X延伸,且各行之间相互绝缘,第二触控电极22沿列方向Y延伸,各列之间相互绝缘,且位于同一列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可以通过跨桥(为清楚表示各第一触控电极21之间的连接关系,跨桥在图中未示出)连接。两个第一电极条211分别和位于不同行的第一触控电极21连接,同时,两个第一电极条211之间相互绝缘,以避免影响触控的准确性。
如图11和图12所示,图11和图12均示出了当第一触控电极21沿列方向Y延伸的结构图,各列第一触控电极21之间相互绝缘,第二触控电极22沿行方向X延伸,各行之间相互绝缘,两个第一电极条211分别和位于不同列的第一触控电极21连接,且两个第一电极条211之间相互绝缘,以避免影响触控的准确性。
具体的,图11示出了第一电极条211以及第二触控电极22在行方向X上均关于功能部件区TA对称分布时的结构图,而图12示出了第一电极条211以及第二触控电极22在行方向X上均关于功能部件区TA不对称分布时的结构图。多条第一电极条211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功能部件区TA在显示面板上的设置位置进行选择,以保证良好的触控性能。
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介质层3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30,触控结构2位于第一有机绝缘层30远离衬底基板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衬底基板1和第一绝缘介质层3之间设置有发光器件层(图中未示出),第一绝缘介质层3可以用于对发光器件层进行封装。可选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在第一绝缘介质层3和发光器件层之间还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4、第二绝缘介质层5和第二无机封装层6,其中,第二绝缘介质层5包括第二有机绝缘层,第一有机绝缘层30和第二有机绝缘层可以采用同种工艺和同种材料成型,例如采用喷墨打印树脂材料成型,而第一无机封装层4和第二无机封装层6采用氧化硅、氮化硅或氮氧化硅等无机材料,以隔绝水氧。触控结构2还包括设于第一有机绝缘层30和第一触控电极21、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触控无机层23。
请参阅图3和图4,由于第一有机绝缘层30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而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有机绝缘层30包括位于过渡区PA的主体部31以及位于常规显示区AA的延伸部32。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位于常规显示区AA的延伸部32是由于第一有机绝缘层的流动性形成的,因而延伸部32的厚度是由过渡区PA向常规显示区AA呈逐渐减薄的形式,具体的,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Z上,第一电极条211和第一有机绝缘层30的主体部31部分交叠,而由于第一电极块212设置于常规显示区AA,且需要和第一电极条211电连接,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宜过远。因而,第一电极块212和第一有机绝缘层30的延伸部32部分交叠。由于第一电极块212和第一电极条211均属于第一触控电极21,两者接收同种的触控信号,有效减少了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以高温高湿环境中介电常数易发生改变的第一绝缘介质层3为介质的区域大小,进而降低了以第一绝缘介质层3为介质所形成的电容对于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所形成的总电容的影响。。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功能部件区;
常规显示区,所述常规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功能部件区;
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功能部件区和所述常规显示区之间;
衬底基板;
第一绝缘介质层,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过渡区;
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中至多存在一者与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层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第一电极条和第一电极块,所述第一电极条和所述第一电极块电连接;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条与所述第一绝缘介质层交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块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常规显示区,所述第一电极块呈网状结构,所述第一电极条呈面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条和所述第一电极块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区被单个所述第一电极条围绕。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部件区被单个所述第一电极条半环绕。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围绕所述功能部件区间隔设置的所述第一电极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存在两个所述第一电极条相互绝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绝缘介质层包括第一有机绝缘层,所述触控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有机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第一有机绝缘层包括位于过渡区的主体部以及位于所述常规显示区的延伸部。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110744229.6A 2021-06-30 2021-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5349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229.6A CN113534996B (zh) 2021-06-30 2021-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44229.6A CN113534996B (zh) 2021-06-30 2021-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4996A true CN113534996A (zh) 2021-10-22
CN113534996B CN113534996B (zh) 2022-08-16

Family

ID=781264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44229.6A Active CN113534996B (zh) 2021-06-30 2021-06-3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53499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53238A (zh) * 2022-12-21 2023-05-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5772A (zh) * 2018-12-28 2019-05-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208994A (zh) * 2019-06-28 2019-09-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一种显示装置
US20190332219A1 (en) * 2018-04-28 2019-10-31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touch-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110660838A (zh) * 2019-10-31 2020-01-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106155A (zh) * 2019-12-30 2020-05-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30439A (zh) * 2020-04-27 2020-07-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99320A (zh) * 2020-09-01 2020-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466920A (zh) * 2020-11-25 2021-03-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设备
CN112490274A (zh) * 2020-11-30 2021-03-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32219A1 (en) * 2018-04-28 2019-10-31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Touch-control display panel, driving method and touch-control display device
CN109725772A (zh) * 2018-12-28 2019-05-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208994A (zh) * 2019-06-28 2019-09-06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一种显示装置
CN110660838A (zh) * 2019-10-31 2020-01-0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oled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1106155A (zh) * 2019-12-30 2020-05-0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30439A (zh) * 2020-04-27 2020-07-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799320A (zh) * 2020-09-01 2020-10-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2466920A (zh) * 2020-11-25 2021-03-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设备
CN112490274A (zh) * 2020-11-30 2021-03-1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53238A (zh) * 2022-12-21 2023-05-2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34996B (zh) 2022-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2148B2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08958539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60274702A1 (en) Conductive sheet, capacitive touch panel, display device
CN111651092A (zh)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475055B (zh) 触控面板
CN108062188B (zh) Tft基板及应用其的触控显示面板
CN106959780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1520434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5422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648213B (zh) 一种显示面板、电子设备以及驱动方法
CN111475046B (zh)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20180013531A (ko) 더미터치링크라인을 가진 인셀터치방식 표시장치
CN11353499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61634B2 (en) Display modul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683751B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527159B (zh)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TW201342170A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
CN113190140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11376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327163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9375829A (zh) 一种采用金属网双触控感应器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CN212586865U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237679B2 (en) Touch panel, touch substrate,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apparatus
KR101311750B1 (ko) 카본나노튜브 기반의 터치패널
CN111857432A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装置和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