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0439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30439A
CN111430439A CN202010343017.2A CN202010343017A CN111430439A CN 111430439 A CN111430439 A CN 111430439A CN 202010343017 A CN202010343017 A CN 202010343017A CN 111430439 A CN111430439 A CN 1114304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touch electrode
layer
display area
tou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30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30439B (zh
Inventor
张欢喜
宋先保
塔乐
敦栋梁
夏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3430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304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30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04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304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304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与光学采集元件对应设置;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透光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透光孔与子像素不交叠,且透光孔为非矩形;还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子触控电极;在第一显示区内,第一子触控电极和第二子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在第二显示区,第一子触控电极和第二子触控电极异层设置,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触控电极和透光孔至少部分重叠,第一子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从而在保证光学信号采集效果的情况下,提高第二显示区的触控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被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了提高用户体验,现有的显示面板结构中通常在显示区设有与光学采集元件对应的区域,光学采集元件可以包括摄像头、红外感测器等。
为实现光学信号的采集,与光学采集元件的对应的显示区通常会设置多个透光孔。而为实现触控功能,显示面板还设有触控电极。在保证光学信号采集效果的情况下,如何更好的实现触控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在保证光学信号采集效果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的触控性能。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邻,所述第二显示区与光学采集元件对应设置;
衬底基板;
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均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透光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孔与所述子像素不交叠,且所述透光孔为非矩形;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子触控电极,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的第二连接结构;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异层设置,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和所述透光孔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与光学采集元件对应设置,且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透光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透光孔与子像素不交叠,能够保证较多的光线透过第二显示区;同时,且透光孔为非矩形,能够减少光线透过第二显示区时出现衍射的情况,尽量使得光线分布均匀,保证光学信号采集效果。在第一显示区内,第一子触控电极和第二子触控电极同层设置,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良率;在第二显示区,第一子触控电极和第二子触控电极异层设置,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触控电极和透光孔至少部分重叠,第一子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能够增大第二显示区内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面积,有利于提升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提升第二显示区的触控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与光学采集元件对应的显示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显示区中区域Q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第二显示区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第一显示区中区域Q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中沿E-E’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中第二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沿F-F’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2中第二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沿G-G’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4中沿H-H’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4中沿H-H’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4中沿H-H’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4中沿H-H’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应当理解,下面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并且,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应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为改善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发明人进行了如下的研究:请参考图1,图1是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与光学采集元件对应的显示区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第二显示区A2’,第二显示区A2’与光学采集元件对应设置。在第二显示区A2’内,设有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第一触控电极20’包括第一子触控电极21’,第二触控电极30’包括第二子触控电极31’。为实现较好的光学信号采集效果,第二显示区A2’会设置多个透光孔40’。但是,透光孔40’的设置,会导致第二显示区A2’内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相较于正常显示区的面积减小,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区A2’内的触控不良,影响用户体验。
基于上述研究,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能够在保证光学信号采集效果的情况下,有效提高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的触控性能。关于本申请提供的具有上述技术效果的显示面板,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第一显示区中区域Q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第二显示区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沿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中沿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沿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图7,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第一显示区A1与第二显示区A2相邻,第二显示区A2与光学采集元件(图2-图4中未示出)对应设置;衬底基板10;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均包括多个子像素P,子像素P包括有机发光元件(图2-图4中未示出);第二显示区A2包括多个透光孔40,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透光孔40与子像素P不交叠,且透光孔40为非矩形;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0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30;第一触控电极20包括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1,以及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1的第一连接结构22;第二触控电极30包括多个第二子触控电极31,以及连接相邻两个第二子触控电极31的第二连接结构32。在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同层设置;在第二显示区A2内,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异层设置,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透光孔40至少部分重叠,第一子触控电极21为透明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图7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中,并未示意出图3和图4中点状填充图案的具体膜层位置,此内容会在下文中详细描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显示区A2与光学采集元件(图2-图4中未示出)对应设置,光学采集元件可以为摄像机、指纹识别传感器等利用光学信号工作的器件。以光学采集元件是摄像头为例,由于摄像头对应区域的形状一般设置为圆形,因此图2中示例性的示出第二显示区A2为圆形区域,但是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第二显示区A2还可以为多边形或者椭圆等。此外,本实施例不对第二显示区A2在显示面板中的位置进行具体限定,但第一显示区A1与第二显示区A2是相邻的,可以是第一显示区A1完全包围第二显示区A2,如图2所示的;也可以是第一显示区A1半包围第二显示区A2,即“刘海屏”。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A2包括多个透光孔40,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透光孔40与子像素P不交叠,且透光孔40为非矩形。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中均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上的多个子像素P,以使第一显示区A1和第二显示区A2进行显示,从而实现显示面板的全屏显示。同时,第二显示区A2还包括多个透光孔40,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透光孔40与子像素P不交叠,外界光线可以通过多个透光孔40进入位于显示面板背光侧的摄像头,保证摄像头接收充足的光线,以满足摄像头的摄像功能。而透光孔40为非矩形,可以降低外界光线透过多个透光孔40时出现的衍射和干涉现象,尽量使得光线分布均匀性,从而保证拍照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20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30;第一触控电极20包括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1,以及连接相邻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1的第一连接结构22;第二触控电极30包括多个第二子触控电极31,以及连接相邻两个第二子触控电极31的第二连接结构32。在该显示面板100用于触控时,可以向第一触控电极20提供驱动信号,第二触控电极30在第一触控电极20的驱动信号作用下耦合产生感应信号。在触控操作发生时,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电容会发生改变,引起第二触控电极30上信号的改变,基于第二触控电极30上信号的改变可以判断触控发生的位置。当然,也可以向第二触控电极30提供驱动信号,第一触控电极20在第二触控电极30的驱动信号作用下耦合产生感应信号,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透光孔40至少部分重叠,可以理解为,第一子触控电极2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透光孔4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或者,第一子触控电极2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透光孔4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完全重叠;或者,透光孔4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触控电极2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或者,透光孔4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子触控电极2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仅部分重叠。图4和图7中,仅以透光孔40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第一子触控电极21在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内为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子触控电极21为透明电极,如ITO等,能够在实现触控功能同时,避免对第二显示区A2的开口率造成影响,从而确保第二显示区A2的显示正常以及光学信号采集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填充为不同的图案,仅是为了更好的示意出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作为对该两种子触控电极材质的限定。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同层设置。能够利用制作第二子触控电极31的已有工艺来制作第一子触控电极21,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且能够提升产品良率。在第二显示区A2内,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异层设置,且第一子触控电极21为透明电极,能够充分利用第二显示区A2内透光孔40所在的位置,从而增大第二显示区A2内第一触控电极20的面积;同时,结合图1,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二显示区A2’内原本设置第一触控电极20’的位置,在本申请中也可以设置为第二触控电极30,且第二显示区A2中的第二触控电极30与第一显示区A1中的第二触控电极30同层,从而增大第二显示区A2内第二触控电极30的面积。因此,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能够在保证光学信号采集效果的情况下,增大第二显示区A2内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的面积,提高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提升第二显示区A2的触控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3,在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均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203,多条第一金属走线203交叉限定出多个第一网孔4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个第一网孔41包围至少一个子像素P。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设置为金属网格(metal mesh),此时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203。多条第一金属走线203交叉限定出金属网格的网孔4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个第一网孔41包围至少一个子像素P。如此设置,能够在提高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的电导率的基础上,使子像素P发出的光线能够经网孔70射出,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效果不受影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8、图9和图10,图8是图2中第一显示区中区域Q1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沿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8中沿E-E’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连接结构22和第一子触控电极21同层,第二连接结构32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异层。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结构32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异层设置,第二连接结构32可以通过过孔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实现电连接。同时,由于在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同层,所以第二连接结构32与第一子触控电极21异层设置。可选的,在第一显示区A1内,第一连接结构22、第二连接结构32、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的材质相同,如可以都为金属材质,从而降低阻抗,提高信号传输性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显示区A1内,将第一连接结构22和第一子触控电极21同层设置,第二连接结构32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异层设置,能够减少面板厚度,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且能够提升产品良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图4和图7,在第二显示区A2内,第二子触控电极31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204,多条第二金属走线204交叉限定出多个第二网孔4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个第二网孔42包围至少一个子像素P;在第二显示区A2内,第二连接结构32与第二子触控电极31同层。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3,在第一显示区A1内,通常一个第二子触控电极31由四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1包围或者限定出,当然,对于边缘的显示区,一个第二子触控电极31可能由两个或者三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1包围或者限定出;通常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1由四个第二子触控电极31包围或者限定出,当然,对于边缘的显示区,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1也可能由两个或者三个第二子触控电极31包围或者限定出。而对于图4,在第二显示区A2内,除边缘位置,一般一个第二子触控电极31由四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1包围,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1由四个第二子触控电极31包围。也可以理解为,在本申请的图4中,与图3相比,将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进行了更精细的划分。该划分,仅是为了更好的对第二显示区A2内的触控电极进行描述,以便更清楚的阐释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第二显示区A2在进行显示的同时,保证第二显示区A2内的光线透过率,第二显示区A2的子像素P密度(单位面积内子像素的个数)通常小于第一显示区A1的子像素P密度。
具体地,在第二显示区A2内,第二子触控电极31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204,多条第二金属走线204交叉限定出多个第二网孔4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个第二网孔42包围至少一个子像素P。金属走线具有良好的导电率,能够在提高第二子触控电极31的电导率的基础上,使子像素P发出的光线能够经网孔70射出,在实现触控功能的同时,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效果不受影响。同时,在第二显示区A2内,第二连接结构32与第二子触控电极31同层,可以将第二连接结构32与第二子触控电极31采用相同的材质,在同一工艺过程中制备,从而能够降低工艺难度,提高产品良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4和图7,在第二显示区A2内,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触控电极21的面积大于透光孔40的面积,第二子触控电极31与第一子触控电极21不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4中,仅以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一连接结构22材质相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和第二连接结构32材质相同为例进行说明。
此外,在第二显示区A2内,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触控电极21的面积大于透光孔40的面积,可以理解为,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透光孔40位于第一子触控电极21内;以及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无交叠,第一连接结构22和第二连接结构3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部分重叠。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第二显示区A2内,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子触控电极21的面积大于透光孔40的面积,通过增大第一子触控电极21的面积,进而增大第一触控电极20的面积,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大第二显示区A2内第二触控电极30的面积,从而能够在保证光学信号采集效果的情况下,增大第二显示区A2内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的面积,提高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而提升第二显示区A2的触控性能。而且,第一子触控电极21为透明电极,如ITO等,会比金属稳定,能够提高触控电极的可靠性。此外,第一触控电极20的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30的第二子触控电极31不交叠,能够进一步减小分别于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电连接的信号线的负载,从而减少驱动芯片(IC)的运算符合。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2、图4和图7,在第二显示区A2内,第一子触控电极21位于第二子触控电极31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或者,参考图2、图11和图12,图11是图2中第二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沿F-F’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子触控电极31位于第一子触控电极21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
具体地,由于在第二显示区A2内,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都不是整面设计,即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都包括镂空部(即未全部覆盖第二显示区),所以既可以第一子触控电极21位于第二子触控电极31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也可以第二子触控电极31位于第一子触控电极21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在实际工艺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4、图7、图11和图12,在第二显示区A2内,第一连接结构22的材质与第二子触控电极31相同。由于第二子触控电极31的材质可以为金属,通过将第一连接结构也设计为金属材质,能够降低相邻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21的连接位置处的电阻,从而降低第一触控电极20的阻抗,减少信号衰减,提升第二显示区A2的触控性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2、图4、图7、图11和图12,在第二显示区A2内,第一连接结构22的材质与第一子触控电极21材质相同。由于在第二显示区A2内,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二子触控电极31异层设置,将第一连接结构22的材质设计为与第一子触控电极21材质相同,两者可以在同一工艺过程中,采用相同材质一起制备完成,能够降低工艺难度,提高产品良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3和图14,图13是图2中第二显示区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沿G-G’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第二显示区A2内,且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子触控电极31位于第一子触控电极21内;且,第二子触控电极31位于第一子触控电极21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20在第二显示区A2内,为整面设计(面状设计),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子触控电极31位于第一触控电极20内。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触控电极20为整面设计,在区分第一子触控电极21和第一连接结构22时,可以参照前文的方式,将第一子触控电极21划分为与透光孔40相匹配的形状,第一触控电极20上除第一子触控电极21外的部分为第一连接结构22。该划分方式,仅是为了更好的对第二显示区A2内的触控电极进行描述,以便更清楚的阐释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触控电极20位于第二显示区A2的部分设为整面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大第一触控电极20的面积,从而提高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之间的耦合电容,进而提升第二显示区A2的触控性能。此外,由于第一触控电极20为面状设计,将第二子触控电极31设置在第一子触控电极21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能够避免面状的第一触控电极20对触控信号的屏蔽,从而确保触控功能的实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15,图15是图4中沿H-H’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位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有机发光器件层13、位于有机发光器件层13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薄膜封装层TFE,第一触控电极20和第二触控电极30位于薄膜封装层TFE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包括有源层111、栅极绝缘层112、第一金属层113、层间绝缘层114和第二金属层115;有机发光器件层13包括阳极层131、发光层132和阴极层133;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二金属层115与阳极层131之间的平坦化层12、位于阳极层131远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像素定义层PDL(pixel definition layer)。
可以理解的是,薄膜晶体管阵列层11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薄膜晶体管T包括位于有源层111的有源部Tp、位于第一金属层113的栅极Tg、位于第二金属层115的源极Ts和漏极Td。此外,本发明中仅以栅极Tg位于有缘部远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即顶栅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实际产品中,也可以设计为低栅结构。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二显示区A2内的每一像素P对应的像素电路(多个薄膜晶体管T)可以设置在第二显示区内,也可以设置在第一显示区A1内,或者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周边非显示区B1(参见图2)。当将与第二显示区A2内的每一像素P对应的像素电路设置在除第二显示区A2的地方时,能够更进一步的增大第二显示区A2的透光面积,更好的保证光学信号的采集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与第二显示区A2内的像素P对应的像素电路设置在第二显示区A2内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有机发光器件层13包括多个有机发光元件P11。有机发光元件P11可以发射红光、蓝光或者绿光。此外,薄膜封装层TFE中通常至少包括一层无机封装层,并且,当薄膜封装层TFE包括多个层叠的封装层时,最靠近显示膜层的封装层为无机封装层时,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水氧的阻隔。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4和图15,图15是图4中沿H-H’方向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显示区A2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0上的遮蔽层LS;遮蔽层LS中包括多个第一开口411和多个第二开口412;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有机发光元件P11与第一开口411至少部分交叠;第二开口412为透光孔40。遮蔽层LS位于阴极层133与薄膜封装层TFE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遮蔽层LS可以为不透光的材料(如金属、黑色色阻),也可以为对光线部分遮挡或者吸收的材料(透明或者半透明的有机或者无机材料),本发明对其具体材质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当遮蔽层LS为不透光的材料时,在衬底基板10上设置遮蔽层LS(对应图4中的点状填充),可以对第二显示区A2内的金属走线和薄膜晶体管T等结构进行遮挡,可以有效避免金属走线之间的缝隙对外界光线的衍射。当遮蔽层LS为可以部分透过光线的材料时,可以用来进一步限定透光孔40的位置及大小。遮蔽层LS包括多个第一开口411和多个第二开口412,其中,在垂直于衬底基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有机发光元件P11与第一开口411至少部分交叠,以使有机发光元件P11发出的光线通过第一开口411透过,进而实现第二显示区A2的正常显示;第二开口412为透光孔40,以使外界光线能够通过第二开口412被光学采集元件。因此,可以在不影响第二显示区A2显示的同时,避免衍射的发生。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和图16,图16是图4中沿H-H’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金属层113、第二金属层115或者阳极层131中的一者包括遮蔽层LS。
需要说明的是,图16中,仅以阳极层131中包括遮蔽层LS为例进行说明。第一金属层113、第二金属层115或者阳极层131均为不透光材质,通过将利用第一金属层113、第二金属层115或者阳极层131中的一者形成遮蔽层LS,能够减少工艺流程,降低显示面板的制作成本,同时还可以减小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4、图17和图18,图17是图4中沿H-H’方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4中沿H-H’方向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透光孔40贯穿栅极绝缘层112、层间绝缘层114、平坦化层12以及像素定义层PDL中的至少一者。在图17中,透光孔40包括透光孔402,透光孔402贯穿像素定义层PDL,在图18中,透光孔402贯穿栅极绝缘层112、层间绝缘层114、平坦化层12以及像素定义层PDL。
本实施例中,通过透光孔402/40贯穿栅极绝缘层112、层间绝缘层114、平坦化层12以及像素定义层PDL中的至少一者,能够减少光损失,提高穿透率,使得更多的外界光线能够通过透光孔40而被光学采集元件采集,保证光学信号采集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其技术特征可以自由组合,本发明不再穷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9所示,图19是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其中,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9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一显示区与所述第二显示区相邻,所述第二显示区与光学采集元件对应设置;
衬底基板;
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均包括多个子像素,所述子像素包括有机发光元件;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透光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孔与所述子像素不交叠,且所述透光孔为非矩形;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一子触控电极,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子触控电极,以及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的第二连接结构;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同层设置;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异层设置,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和所述透光孔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为透明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均包括多条第一金属走线,多条所述第一金属走线交叉限定出多个第一网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一网孔包围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内,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同层,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异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包括多条第二金属走线,多条所述第二金属走线交叉限定出多个第二网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网孔包围至少一个所述子像素;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同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的面积大于所述透光孔的面积,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不交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的材质与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或者,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内,且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内;
且,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位于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层、位于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有机发光器件层、位于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薄膜封装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位于所述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
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包括有源层、栅极绝缘层、第一金属层、层间绝缘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层包括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与阳极层之间的平坦化层、位于所述阳极层远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像素定义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显示区还包括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遮蔽层;所述遮蔽层中包括多个第一开口和多个第二开口;
在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有机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开口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第二开口为所述透光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或者所述阳极层中的一者包括所述遮蔽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层位于所述阴极层与所述薄膜封装层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孔贯穿所述栅极绝缘层、所述层间绝缘层、所述平坦化层以及所述像素定义层中的至少一者。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010343017.2A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4304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3017.2A CN111430439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343017.2A CN111430439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0439A true CN111430439A (zh) 2020-07-17
CN111430439B CN111430439B (zh) 2022-08-30

Family

ID=71556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3017.2A Active CN111430439B (zh) 2020-04-27 2020-04-27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30439B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7448A (zh) * 2020-07-22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15996A (zh) * 2020-08-10 2020-11-10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2035007A (zh) * 2020-08-11 2020-12-04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37651A (zh) * 2020-08-20 2020-12-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282200A (zh) * 2021-05-17 2021-08-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534996A (zh) * 2021-06-30 2021-10-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86044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CN114120816A (zh) * 2020-08-28 2022-03-0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4281206A (zh) * 2021-12-14 2022-04-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移动终端
WO2022170666A1 (zh) * 2021-02-09 2022-08-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588086B2 (en) 2020-08-10 2023-02-21 PlayNitride Display Co., Ltd. Micro-LED display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7418A (zh) * 2013-12-13 2014-03-2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摸屏
US20160246415A1 (en) * 2015-02-25 2016-08-2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095211A (zh) * 2016-06-30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6411639U (zh) * 2016-12-12 2017-08-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CN107390926A (zh) * 2017-07-18 2017-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CN108873436A (zh) * 2018-07-23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343735A (zh) * 2018-09-18 2019-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US20190058020A1 (en) * 2017-08-18 2019-02-2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190214440A1 (en) * 2018-01-08 2019-07-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0750177A (zh) * 2019-10-29 2020-02-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928453A (zh) * 2019-12-20 2020-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29390A (zh) * 2019-12-23 2020-04-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7418A (zh) * 2013-12-13 2014-03-26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摸屏
US20160246415A1 (en) * 2015-02-25 2016-08-25 Samsung Display Co., Ltd.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6095211A (zh) * 2016-06-30 2016-11-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6411639U (zh) * 2016-12-12 2017-08-15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触控显示装置
CN107390926A (zh) * 2017-07-18 2017-11-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
US20190058020A1 (en) * 2017-08-18 2019-02-21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US20190214440A1 (en) * 2018-01-08 2019-07-11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8873436A (zh) * 2018-07-23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343735A (zh) * 2018-09-18 2019-02-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10750177A (zh) * 2019-10-29 2020-02-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928453A (zh) * 2019-12-20 2020-03-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029390A (zh) * 2019-12-23 2020-04-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57448A (zh) * 2020-07-22 2020-10-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857448B (zh) * 2020-07-22 2024-02-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1915996A (zh) * 2020-08-10 2020-11-10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11588086B2 (en) 2020-08-10 2023-02-21 PlayNitride Display Co., Ltd. Micro-LED display
CN111915996B (zh) * 2020-08-10 2022-03-08 錼创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12035007A (zh) * 2020-08-11 2020-12-04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037651B (zh) * 2020-08-20 2022-07-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037651A (zh) * 2020-08-20 2020-12-0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120816A (zh) * 2020-08-28 2022-03-01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WO2022170666A1 (zh) * 2021-02-09 2022-08-1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82200A (zh) * 2021-05-17 2021-08-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282200B (zh) * 2021-05-17 2022-12-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CN113534996A (zh) * 2021-06-30 2021-10-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986044A (zh) * 2021-10-29 2022-01-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CN113986044B (zh) * 2021-10-29 2024-04-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CN114281206A (zh) * 2021-12-14 2022-04-0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移动终端
WO2023108671A1 (zh) * 2021-12-14 2023-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与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30439B (zh) 2022-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3043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750020B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53827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047846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和智能设备
US11508176B2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apparatus
US11783616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0037960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301236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825798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11208649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201683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4975832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27941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阵列基板的制备方法
CN109859649B (zh) 一种透明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1490181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20140343A1 (zh) 显示面板和智能终端
US20230337494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384136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1238258U (zh) 显示背板及显示面板
JP2024504459A (ja) 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10516727U (zh) 透明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面板
CN11085063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EP4163980A1 (en) Oled display panel
WO2021258957A1 (zh) 纹路识别装置以及电子装置
CN112464710B (zh) 感测元件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