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86044B -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86044B
CN113986044B CN202111276983.8A CN202111276983A CN113986044B CN 113986044 B CN113986044 B CN 113986044B CN 202111276983 A CN202111276983 A CN 202111276983A CN 113986044 B CN113986044 B CN 1139860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pattern
substrate
electrod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698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86044A (zh
Inventor
肖立
王梓鉴
陆旭
龚庆
牛文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698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860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860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60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860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860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其中,触控基板包括第一触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外围的第二触控区域,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触控图案和第二触控图案,所述第一触控图案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图案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其中,所述第一触控图案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的透过率。通过在第一触控区域设置第一触控图案,在第二触控区域设置第二触控图案,由于第一触控图案的透过率大于第二触控图案的透过率,因此可以在第一触控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屏下摄像头。不但可以实现屏下摄像头区域的触控功能,同时还能确保该区域具有较高的透过率,提高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Description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相比,具有自发光、广色域、高对比度、轻薄等优点。由于OLED显示面板具有超高的屏占比,因此逐渐成为移动手机的主流形态。目前在OLED面板显示领域,屏下摄像头技术成为一大趋势。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以实现屏下摄像头区域的触控功能。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包括第一触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外围的第二触控区域,所述触控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触控图案和第二触控图案,所述第一触控图案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图案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图案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的透过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图案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相互连接,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触控图案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构成第一触控电极;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
第一触摸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并根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确定所述触控基板上的触控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图案包括第一电极块,所述第二触控图案包括第二电极块;
在所述第一电极块和所述第二电极块背离或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块和所述第二电极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极块的材料相同。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极块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电阻率,所述第一电极块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块的厚度。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中的第一触控图案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块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的第二连接部;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同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背离或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交叉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中的第一触控图案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块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块的第三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块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位于交叉位置处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块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中的第二触控图案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电极块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块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块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同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块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块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
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中的第二触控图案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块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块的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块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块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块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图案包括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图案包括第三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之间相互绝缘;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
第二触摸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并根据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信息;
第三触摸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并根据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确定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触控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第三电极块,所述第二触摸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三电极块之间通过引线连接;所述引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分别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引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相互电绝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引线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在所述第二引线以及所述第三电极块背离或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引线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电极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引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电极块通过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分别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所述第一引线的材料与所述第三电极块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引线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第一引线的电阻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包括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包括被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分隔开的第四电极块和第五电极块,所述第四电极块和所述第五电极块通过第六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六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区域设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四电极块、所述第五电极块以及所述第三电极块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同一侧,所述第六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第四电极块和所述第五电极块的一侧,所述第六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极块和所述第五电极块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还包括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交叉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触控图案的材料为透明金属氧化物,所述第二触控图案的材料为金属。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图案和所述第二触控图案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衬底基板,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绝缘材料。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摄像头以及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所述摄像头在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有交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公开包括以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通过在第一触控区域设置第一触控图案,在第二触控区域设置第二触控图案,由于第一触控图案的透过率大于第二触控图案的透过率,因此可以在第一触控区域对应的位置设置屏下摄像头。不但可以实现屏下摄像头区域的触控功能,同时还能确保该区域具有较高的光线透过率,提高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公开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公开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比例仅作为示意并不代表实际比例。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种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a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种触控基板在第一位置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b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种触控基板在第一位置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一种触控基板在第二位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种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种触控基板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第二种触控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参照图1和图4分别示出了触控基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4所示,该触控基板包括第一触控区域1以及位于第一触控区域1外围的第二触控区域2。
其中,第一触控区域1的形状可以为如图1和图4所示的圆形,还可以为椭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图形。
第二触控区域2可以设置在第一触控区域1外围的至少一侧,还可以环绕设置在第一触控区域1的外围,如图1和图4所示。
参照图2a、图2b、图3和图6分别示出了触控基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触控基板包括:衬底基板10,以及位于衬底基板10一侧的第一触控图案11和第二触控图案12,第一触控图案11位于第一触控区域1,第二触控图案12位于第二触控区域2。
其中,第一触控图案11的透过率大于第二触控图案12的透过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图案11包括位于第一触控区域1中的触控电极,第二触控图案12可以包括位于第二触控区域2中的触控电极。本公开对第一触控图案11和第二触控图案12的具体结构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触控图案11的材料与第二触控图案12的材料可以相同,为了确保第一触控图案11的透过率大于第二触控图案12的透过率,可以设计第一触控图案11的厚度小于第二触控图案12的厚度。
第一触控图案11的材料与第二触控图案12的材料也可以不同,第一触控图案11选用透过率较高的材料,第二触控图案12选用透过率较低的材料。
可选地,第一触控图案11的材料可以为透明金属氧化物。第一触控图案11的材料具体可以包括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IZO)以及氧化石墨烯等透明金属氧化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第二触控图案12的材料可以为金属。第二触控图案12的材料具体可以包括钛、铂、金、铝以及铜等金属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第一触控图案11的材料选用ITO,采用蒸镀工艺形成;第二触控图案12的材料选用钛铝钛合金,采用蒸镀工艺形成。
第一触控图案11与第二触控图案12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只要满足第一触控图案11的透过率大于第二触控图案12的透过率即可。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触控图案11和第二触控图案12之间可以相互绝缘独立或相互连接,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后续实施例会对这两种实现方式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触控图案11和第二触控图案12可以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用于检测第一触控图案11和第二触控图案12上的电容变化,并根据第一触控图案11上的电容变化确定第一触控区域1的触控信息,根据第二触控图案12上的电容变化确定第二触控区域2的触控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触控基板,通过在第一触控区域1设置第一触控图案11,在第二触控区域2设置第二触控图案12,由于第一触控图案11的透过率大于第二触控图案12的透过率,因此可以在第一触控区域1对应的位置设置屏下摄像头。本方案不但可以实现屏下摄像头区域的触控功能,同时还能确保该区域具有较高的光线透过率,提高屏下摄像头的成像效果。
其中,衬底基板10可以为聚酰亚胺薄膜或玻璃等空白衬底材料;还可以为显示基板,显示基板的发光元件例如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次毫米发光二极管(Mini Light-Emitting Diode,Mini 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Emitting Diode,Micro LED)、量子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QLED)等;本公开对衬底基板10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如图2a、图2b、图3和图6所示,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触控图案11和第二触控图案12背离衬底基板10一侧的保护层13,保护层13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覆盖衬底基板10。
保护层13为能够覆盖触控基板全部区域的整面型膜层,保护层13能够对第一触控图案11以及第二触控图案12进行覆盖保护,避免膜层的划伤,同时设置整面的保护层13能够提升触控基板的信赖性能力值。
在具体实现中,保护层13的材料可以为绝缘材料,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触控图案11和第二触控图案12之间相互连接。具体地,相互连接的第一触控图案11与第二触控图案12构成第一触控电极14。
本实现方式中,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第一触摸控制电路,与第一触控电极14连接,用于检测第一触控电极14上的电容变化,并根据第一触控电极14上的电容变化确定触控基板上的触控信息。
其中,第一触控电极14可以为单电极结构,第一触控电极14上的电容即第一触控电极14相对于地电位形成的自电容。第一触控电极14还可以为双电极结构,如图1所示出的,包括触控驱动电极15和触控感应电极16,第一触控电极14上的电容即触控驱动电极15和触控感应电极16之间形成的互电容。本公开对第一触控电极14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触控电极14包括触控驱动电极15和触控感应电极16时,触控驱动电极15内的第一触控图案和第二触控图案相互连接,触控感应电极16内的第一触控图案和第二触控图案相互连接,触控驱动电极15和触控感应电极16之间相互绝缘。
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触控图案11包括第一电极块111,第二触控图案12包括第二电极块121。第一电极块111与第二电极块121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17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触控图案11与第二触控图案12之间的相互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块111与第二电极块121可以同层设置,如图2a、图2b和图3所示。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极块111与第二电极块121可以分别采用不同的掩膜版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极块111与第二电极块121也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通过第一连接部17连接第一电极块111与第二电极块121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方式中,如图2a和图3所示,可以在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7,第一连接部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连接。
其中,第一连接部17分别与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连接的实现方式有多种。
如图2a所示,在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可以设置第一绝缘层21,第一连接部17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背离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的一侧,第一连接部17的一端与第一电极块111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第一连接部17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块121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
在图2a中,第一连接部17与第一电极块111(或第二电极块121)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这样可以增大第一连接部17分别与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降低开路风险。
如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17与第一电极块111可以同层且为一体结构,实现第一连接部17的一端与第一电极块111之间的连接,第一连接部17的另一端可以部分覆盖第二电极块121,实现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电极块121搭接。图3所示的结构中,由于第一连接部17与第一电极块111可以同工艺形成,因此可以简化工艺。
在另一种方式中,如图2b所示,在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7,第一连接部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连接。
如图2b所示,在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可以设置第一绝缘层21,第一连接部17可以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背离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的一侧,第一连接部17的一端与第一电极块111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第一连接部17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块121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
在图2b中,第一连接部17与第一电极块111(或第二电极块121)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这样可以增大第一连接部17分别与第一电极块111和第二电极块121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接触电阻,降低开路风险。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连接部17与第一电极块111还可以位于同一膜层且为一体结构,实现第一连接部17的一端与第一电极块111之间的连接,第一连接部17的另一端可以被第二电极块121覆盖,实现第一连接部17与第二电极块121搭接。当第一连接部17与第一电极块111同层设置时,二者可以同工艺形成,因此可以简化工艺。
在第一连接部17与第一电极块111分别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有交叠的情况下,为了提高第一触控区域1的透过率,第一连接部17的材料可以与第一电极块111的材料相同,如均为ITO材料。
在第一电极块111的电阻率大于第二电极块121的电阻率的情况下,如第一电极块111的材料为ITO,第二电极块121的材料为钛铝钛合金,为了降低第一触控图案11的等效串联电阻,提高整个触控基板上触控响应的均一性,第一电极块111的厚度可以大于第二电极块121的厚度。
本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4可以包括触控驱动电极15,触控驱动电极15中的第一触控图案1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块151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驱动电极块151的第二连接部152。
参照图2a和图2b示出了图1中沿AB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a和2b所示,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块151可以同层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极块151背离(如图2a所示)或靠近(如图2b所示)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绝缘层21,第二连接部152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背离第一驱动电极块151的一侧,第二连接部15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驱动电极块151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
如图2a所示,第一绝缘层21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极块151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二连接部152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背离第一驱动电极块151的一侧。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152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驱动电极块151中的一个(图2a中左侧的第一驱动电极块151)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第二连接部152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驱动电极块151中的另一个(图2a中右侧的第一驱动电极块151)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
如图2b所示,第一绝缘层21设置在第一驱动电极块151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二连接部152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背离第一驱动电极块151的一侧。
具体地,第二连接部152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驱动电极块151中的一个(图2b中左侧的第一驱动电极块151)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第二连接部152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驱动电极块151中的另一个(图2b中右侧的第一驱动电极块151)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4还可以包括与触控驱动电极15交叉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16,触控感应电极16中的第一触控图案11可以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块161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块161的第三连接部162。
参照图3示出了图1中沿CD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三连接部162与第一感应电极块161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位于触控驱动电极15与触控感应电极16交叉位置处的第二连接部152与第三连接部162分别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第一驱动电极块151与第一感应电极块161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由于第一驱动电极块151与第一感应电极块161同层设置,在触控驱动电极15与触控感应电极16的交叉位置处,通过设置第二连接部152实现第一驱动电极块151之间的架桥连接,可以确保触控驱动电极15与触控感应电极16相互绝缘。
可选地,如图1和图2a所示,触控驱动电极15中的第二触控图案12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电极块153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驱动电极块153的第四连接部154,第二驱动电极块153与第一驱动电极块151位于第一绝缘层21的同一侧,第四连接部154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背离第二驱动电极块153的一侧,第四连接部154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二驱动电极块153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
第一绝缘层21可以位于第二驱动电极块153与第一驱动电极块151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如图2a所示;第一绝缘层21还可以位于第二驱动电极块153与第一驱动电极块151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如图2b所示;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二驱动电极块153与第一驱动电极块151可以同层设置,如图2a和2b所示出的,当然,在具体实现中,二者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膜层,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具体地,第四连接部154的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驱动电极块153中的一个(图2a或图2b中左侧的第二驱动电极块153)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第四连接部154的另一端与相邻的两个第二驱动电极块153中的另一个(图2a或图2b中右侧的第二驱动电极块153)通过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1上的过孔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触控感应电极16中的第二触控图案12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块163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感应电极块163的第五连接部164,第五连接部164与第二感应电极块163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第二感应电极块163与第二驱动电极块153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
如图2a和2b所示,触控驱动电极15中的第一电极块111为第一驱动电极块151,第二电极块121为第二驱动电极块153,第一驱动电极块151与第二驱动电极块153可以同层设置,并在第一触控区域1与第二触控区域2的交界处通过第一连接部17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触控图案11与第二触控图案12之间的相互连接。
如图3所示,触控感应电极16中的第一电极块111为第一感应电极块161,第二电极块121为第二感应电极块163,第一感应电极块161与第二感应电极块163可以同层设置并在第一触控区域1与第二触控区域2的交界处通过第一连接部17连接,从而实现第一触控图案11与第二触控图案12之间的相互连接。
本实现方式中,第一驱动电极块151、第二驱动电极块153、第一感应电极块161以及第二感应电极块163可以均设置在同一膜层,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第一触摸控制电路可以分别与触控驱动电极15和触控感应电极16连接,具体用于向触控驱动电极15发送驱动信号,并检测从触控感应电极16接收到的触控驱动电极15和触控感应电极16之间的感应信号,感应信号的变化可以体现触控驱动电极15和触控感应电极16之间的电容变化,从而可以根据感应信号的变化确定触控基板上的触控信息。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触控图案11与第二触控图案12之间相互独立或绝缘,避免相互干扰。如图4所示,第一触控图案11包括第二触控电极41,第二触控图案12包括第三触控电极42,第二触控电极41与第三触控电极42之间相互绝缘。
本实现方式中,触控基板还可以包括:
第二触摸控制电路,与第二触控电极41连接,用于检测第二触控电极41上的电容变化,并根据第二触控电极41上的电容变化确定第一触控区域1的触控信息;以及第三触摸控制电路,与第三触控电极42连接,用于检测第三触控电极42上的电容变化,并根据第三触控电极42上的电容变化确定第二触控区域2的触控信息。
本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触控图案11和第二触控图案12相互隔绝,并且采用第二触摸控制电路单独检测第二触控电极41上的电容变化,并计算第一触控区域1的触控信息,采用第三触摸控制电路单独检测第三触控电极42上的电容变化,并计算第二触控区域2的触控信息,分别独立实现第一触控区域1和第二触控区域2的触控。本实现方式可以避免第一触控图案11和第二触控图案12的材料不同对电容均一性的影响,提高触控响应的均一性。
其中,第二触控电极41可以为单电极结构,第二触控电极41上的电容即第二触控电极41相对于地电位形成的自电容。第二触控电极41还可以为双电极结构,例如包括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第二触控电极41上的电容即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形成的互电容。本公开对第二触控电极41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第三触控电极42可以为单电极结构,第三触控电极42上的电容即第三触控电极42相对于地电位形成的自电容。第三触控电极42还可以为双电极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触控驱动电极43和触控感应电极44,第三触控电极42上的电容即触控驱动电极43和触控感应电极44之间形成的互电容。本公开对第三触控电极42的具体结构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二触控电极41为单电极结构,第二触控电极41包括第三电极块411。第三电极块41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如图4所示),还可以为三角形、椭圆形、矩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规则图形或不规则图形。第二触控电极41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一触控区域1的形状来确定,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4所示,第二触摸控制电路与第三电极块411之间可以通过引线45连接。引线45与第二触控图案12分别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可以至少部分交叠,且引线45与第二触控图案12相互电绝缘。
参照图5为图4中虚线框对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参照图6示出了图5中沿EF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引线45可以包括第一引线451和第二引线452,在第二引线452以及第三电极块411背离或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46,第一引线451设置在第二绝缘层46背离第二引线452以及第三电极块411的一侧,第一引线45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引线452和第三电极块411通过设置在第二绝缘层46上的过孔连接。
其中,第二引线452和第三电极块411设置在第二绝缘层46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第二引线452与第三电极块411可以同层设置,如图6所示出的。当然,第二引线452与第三电极块411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不同的膜层,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如图6所示,第二绝缘层46设置在第二引线452和第三电极块411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一引线451设置在第二绝缘层46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
在具体实现中,第二绝缘层46还可以设置在第二引线452和第三电极块411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相应地,第一引线451可以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与第二绝缘层46之间。
第三电极块411、第一引线451和第二引线452均与第二触控图案12相互绝缘。第二引线452经过触控基板的边缘连接至第二触摸控制电路,如图4所示。
如图6所示,第一引线451的一端与第二引线452通过设置在第二绝缘层46上的过孔连接,第一引线451的另一端与第三电极块411通过设置在第二绝缘层46上的过孔连接。
第一引线451与第二触控图案12分别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有交叠。这样,第二触控图案12与第三电极块411可以同层设置,在第二触控图案12与第一引线451的交叠位置可以通过将第一引线451实现第二引线452与第三电极块411之间的架桥连接,从而可以避免引线45与第二触控图案12之间发生短路。
在第一引线451与第三电极块411分别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有交叠的情况下,第一引线451的材料可以与第三电极块411的材料相同,如均为透过率较高的ITO材料,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触控区域1的透过率。
另外,由于ITO材料的电阻率较高,为了降低引线45阻抗,可以合理选用第二引线452的材料,使得第二引线452的电阻率小于第一引线451的电阻率。由于第二引线452位于第一触控区域1之外,因此第二引线452可以选用电阻率较低,透过率稍高的材料,例如,第二引线452的材料可以选用钛铝钛合金。通过设置第二引线452可以降低第一引线451(如ITO)的使用长度,从而降低引线45阻抗。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三触控电极42包括触控驱动电极43,触控驱动电极43包括被第一触控区域1分隔开的第四电极块431和第五电极块432,第四电极块431和第五电极块432通过第六连接部433连接,第六连接部433在第二触控区域2内靠近第一触控区域1设置。
可选地,第四电极块431、第五电极块432以及第三电极块411可以位于第二绝缘层46的同一侧。如图6所示,第六连接部433可以设置在第二绝缘层46背离第四电极块431和第五电极块432的一侧。如图4所示,第六连接部433的两端分别与第四电极块431和第五电极块432通过设置在第二绝缘层46上的过孔连接。
如图6所示,第四电极块431、第五电极块432以及第三电极块411位于第二绝缘层46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第六连接部433位于第二绝缘层46背离衬底基板10的一侧。在具体实现中,还可以将第二绝缘层46设置在第四电极块431、第五电极块432以及第三电极块411靠近衬底基板10的一侧,相应地,第六连接部433可以位于第二绝缘层46与衬底基板10之间。
具体地,第六连接部433的一端与第四电极块431通过设置在第二绝缘层46上的过孔连接,第六连接部433的另一端与第五电极块432通过设置在第二绝缘层46上的过孔连接。
可选地,第四电极块431、第五电极块432以及第三电极块411可以同层设置,如图6所示出的。在具体实现中,第四电极块431与第五电极块432可以设置在同一个膜层,第三电极块411可以设置在其它不同的膜层。具体膜层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公开不作限定。
如图6所示,第六连接部433与第一引线451可以同层设置且彼此绝缘。
第六连接部433与第四电极块431(或第五电极块432)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膜层,如图6所示出的。在具体实现中,第六连接部433还可以与第四电极块431(或第五电极块432)位于同一膜层,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第三触控电极42还可以包括与触控驱动电极43交叉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44。交叉设置的触控驱动电极43与触控感应电极44同层设置相互绝缘。
在具体实现中,第三触摸控制电路可以分别与触控驱动电极43和触控感应电极44连接,具体用于向触控驱动电极43发送驱动信号,检测从触控感应电极44接收到的触控驱动电极43和触控感应电极44之间的感应信号,感应信号的变化可以体现触控驱动电极43和触控感应电极44之间的电容变化,从而可以根据感应信号的变化确定第二触控区域2上的触控信息。
本公开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装置,包括:摄像头以及如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摄像头在触控基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触控区域有交叠。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该触控装置具有前面所述触控基板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触控装置的具体种类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笔记本、iPad、kindle、电视等具有触控和拍照功能的触控装置。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公开所提供的一种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公开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公开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本文中所称的“一个实施例”、“实施例”或者“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者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此外,请注意,这里“在一个实施例中”的词语例子不一定全指同一个实施例。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被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多个这样的元件。本公开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3)

1.一种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触控区域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外围的第二触控区域,所述触控基板包括:
衬底基板,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一触控图案和第二触控图案,所述第一触控图案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所述第二触控图案位于所述第二触控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触控图案的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的透过率,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对应的位置用于设置屏下摄像头;
所述第一触控图案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相互连接,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触控图案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构成第一触控电极;
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
第一触摸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并根据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确定所述触控基板上的触控信息;
所述第一触控图案包括第一电极块,所述第二触控图案包括第二电极块;
在所述第一电极块和所述第二电极块背离或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极块和所述第二电极块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材料与所述第一电极块的材料相同;
所述第一电极块的电阻率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块的电阻率,所述第一电极块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块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中的第一触控图案包括:多个第一驱动电极块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的第二连接部;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同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背离或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交叉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中的第一触控图案包括: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块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块的第三连接部;
其中,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块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位于交叉位置处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与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块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中的第二触控图案包括多个第二驱动电极块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块的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块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极块位于所述第一绝缘层的同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块的一侧,所述第四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块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
所述触控感应电极中的第二触控图案包括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块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块的第五连接部,所述第五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块同层设置且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块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极块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图案包括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图案包括第三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之间相互绝缘;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
第二触摸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并根据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确定所述第一触控区域的触控信息;
第三触摸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并根据所述第三触控电极上的电容变化确定所述第二触控区域的触控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第三电极块,所述第二触摸控制电路与所述第三电极块之间通过引线连接;所述引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分别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引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相互电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在所述第二引线以及所述第三电极块背离或靠近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一引线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电极块的一侧,所述第一引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引线和所述第三电极块通过设置在第二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图案分别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有交叠;
所述第一引线的材料与所述第三电极块的材料相同,所述第二引线的电阻率小于所述第一引线的电阻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包括触控驱动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包括被所述第一触控区域分隔开的第四电极块和第五电极块,所述第四电极块和所述第五电极块通过第六连接部连接,所述第六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触控区域内靠近所述第一触控区域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电极块、所述第五电极块以及所述第三电极块位于所述第二绝缘层的同一侧,所述第六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第四电极块和所述第五电极块的一侧,所述第六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电极块和所述第五电极块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上的过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触控电极还包括与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交叉设置的触控感应电极,所述触控驱动电极与所述触控感应电极同层设置且相互绝缘。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图案的材料为透明金属氧化物,所述第二触控图案的材料为金属。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图案和所述第二触控图案背离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保护层,所述保护层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衬底基板,所述保护层的材料为绝缘材料。
13.一种触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头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触控基板,所述摄像头在所述触控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触控区域有交叠。
CN202111276983.8A 2021-10-29 2021-10-29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Active CN1139860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6983.8A CN113986044B (zh) 2021-10-29 2021-10-29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6983.8A CN113986044B (zh) 2021-10-29 2021-10-29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6044A CN113986044A (zh) 2022-01-28
CN113986044B true CN113986044B (zh) 2024-04-23

Family

ID=79744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6983.8A Active CN113986044B (zh) 2021-10-29 2021-10-29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8604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6723A (ja) * 2012-05-28 2013-12-0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用光透過性電極
KR20150105111A (ko) * 2014-03-07 2015-09-16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센서
CN110262694A (zh) * 2019-06-24 2019-09-20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屏
CN111430439A (zh) * 2020-04-27 2020-07-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84153A (zh) * 2020-08-31 2020-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8702B (zh) * 2019-05-31 2021-03-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246723A (ja) * 2012-05-28 2013-12-09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用光透過性電極
KR20150105111A (ko) * 2014-03-07 2015-09-16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센서
CN110262694A (zh) * 2019-06-24 2019-09-20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模组及触控显示屏
CN111430439A (zh) * 2020-04-27 2020-07-1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984153A (zh) * 2020-08-31 2020-11-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86044A (zh) 2022-01-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19124B2 (en) Touch window
US9740344B2 (en) Touch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US10227600B2 (en) Touch panel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11381723B (zh) 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显示面板及其缺陷检测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2314254B (zh) 触摸面板
CN104503617B (zh) 触摸屏的边框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触摸屏和显示装置
KR102489262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5161612A1 (zh) 触摸基板及触摸屏
US11561657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WO2020029371A1 (zh) 一种触摸屏及oled显示面板
US20150227239A1 (en) Touch window
TW201820090A (zh) Oled一體型觸控感測器及包括其的oled影像顯示裝置
CN205750758U (zh) 触摸窗和触摸装置
CN114679912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0768764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evice
KR102254179B1 (ko) 터치 감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9656409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70024042A1 (en) Touch panel for improving cross structure of sensing pattern
US10203784B2 (en) Touch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13986044B (zh)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装置
CN108304092B (zh) 一种触控基板的制备方法、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US11520435B2 (en) Touch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30168757A1 (en) Touch Pane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Touch Apparatus
KR20230046341A (ko) 터치 감지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414423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