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90274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490274A
CN112490274A CN202011384379.2A CN202011384379A CN112490274A CN 112490274 A CN112490274 A CN 112490274A CN 202011384379 A CN202011384379 A CN 202011384379A CN 112490274 A CN112490274 A CN 112490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panel
region
sub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38437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490274B (zh
Inventor
王亚威
代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3843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4902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490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02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4902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4902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3Connection of the pixel electrodes to the thin film transistors [TF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常规显示区及透光功能区,常规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透光功能区;常规显示区内设置多个第一子像素,透光功能区内设置多个第二子像素;其中,透光功能区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子像素阵列层;衬底基板对应透光功能区的部分中,远离子像素阵列层的一侧形成多个散热结构。透光功能区所在位置设置了散热结构,使得透光功能区与常规显示区的散热效果基本一致;并且散热结构为形成于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的凹凸结构,易于实现且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增加,全面屏显示逐渐成为主流的显示技术。现有的全面屏显示通常在显示区内设置透光功能区,透光功能区所在位置用于设置光学器件,由于光学器件未设置在非显示区,则显示屏的边框变窄,进而可以实现全面屏显示。透光功能区可以进行显示同时可以透射外界光,为了保证透光功能区的光透过率,则透光功能区内不设置或者少设置遮光结构,例如不设置金属走线和像素电路。
当透光功能区与常规显示区内的金属走线和像素电路密度不同时,透光功能区和常规显示区的散热效果就会不同,进而导致透光功能区的温度高于常规显示区的温度。而较高的温度会影响显示屏的显示特性,则透光功能区与常规显示区的显示效果会存在明显的差异,例如透光功能区相对于常规显示区存在发暗的异常现象。
【申请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解决以上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常规显示区及透光功能区,常规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透光功能区;常规显示区内设置多个第一子像素,透光功能区内设置多个第二子像素;其中,透光功能区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上的子像素阵列层;衬底基板对应透光功能区的部分中,远离子像素阵列层的一侧形成多个散热结构。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散热结构为点状孔、曲线形凹槽中的至少一者。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散热结构包括点状孔和曲线形凹槽。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衬底基板包括第一柔性基材、第二柔性基材及缓冲层;缓冲层位于第一柔性基材与第二柔性基材之间且第一柔性基材位于缓冲层远离子像素阵列层的一侧;点状孔和/或曲线形凹槽设置在第一柔性基材上。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点状孔和/或曲线形凹槽贯穿第一柔性基材。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常规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及第一信号线,第一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对应电连接,第一像素电路与第一信号线电连接;透光功能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及第二信号线,第二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第二子像素对应电连接;第二像素电路与第二信号线电连接;其中,透光功能区内的第二信号线的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内的第一信号线的密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过渡区,过渡区位于常规显示区与透光功能区之间;常规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第一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对应电连接;过渡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电路,部分第三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第二子像素通过透明导电电极对应电连接。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由过渡区指向透光功能区的方向,散热结构的密度逐渐增加。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过渡区与散热结构无交叠。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光学器件,光学器件设置在显示装置对应透光功能区的位置。
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光学器件为光学指纹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摄像头中的至少一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透光功能区所在位置设置了散热结构,使得透光功能区与常规显示区的散热效果基本一致,进而可以改善透光功能区与常规显示区之间因为温度差异导致的显示差异问题。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散热结构为形成于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的凹凸结构,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因此易于实现且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AA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6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衬底基板的细节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衬底基板的细节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仰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仰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仰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仰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面板的仰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实施例所描述的“基本上”、“近似”、“大约”、“约”、“大致”“大体上”等词语,是指在合理的工艺操作范围内或者公差范围内,可以大体上认同的,而不是一个精确值。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信号线、像素电路等,但这些信号线、像素电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信号线、像素电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号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号线,类似地,第二信号线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号线。
本案申请人通过细致深入研究,对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AA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图6为图4所示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图。需要说明的是,图3及图4示意的AA区域具体结构与图2中透光功能区附近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
如图1及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常规显示区01和透光功能区02,常规显示区01至少部分围绕透光功能区02。如图1所示,透光功能区02可以被常规显示区01完全围绕;如图2所示,透光功能区02也可以被常规显示区01部分围绕。
如图3及图4所示,常规显示区01内设置多个可以发光的第一子像素PX1,用于进行主要的发光显示。透光功能区02内设置多个可以发光的第二子像素PX2,显示面板中对应透光功能区02的区域可以透射显示面板之外的外界光,同时透光功能区02也可以用于进行发光显示。
其中,透光功能区02所在区域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所在区域的光透过率,也就是,透光功能区02所在区域允许显示面板之外的外界光通过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所在区域允许显示面板之外的外界光的光透过率。透光功能区02除可以实现发光显示外,还可以实现其他功能,如拍照、生物特征识别、照明等功能中的至少一者。
透光功能区02被常规显示区01至少部分围绕,也就相当于将透光功能区02设置在常规显示区01内,则可以避免透光功能区02设置在常规显示区01外围的非显示区增大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透光功能区02可以如图1-图4所示为椭圆形结构,也可以为圆形结构或者矩形结构等等,本申请对此透光功能区02的具体形状不作限定。
为了实现透光功能区02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的光透过率,透光功能区02内的光遮挡结构的密度应该小于常规显示区01内的光遮挡结构的密度,则透光功能区02内的像素电路和/或金属走线的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01内的像素电路和/或金属走线的密度,甚至透光功能区02内不设置像素电路或者金属走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3及图5所示,常规显示区01内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DI1及第一信号线L1,透光功能区02内包括多个第二像素电路DI2及第二信号线L2。
常规显示区01内的第一像素电路DI1与常规显示区01内的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用于为对应的第一子像素PX1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如图3及图5所示,一个第一像素电路DI1与一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此外,一个第一像素电路DI1也可以与多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
第一像素电路DI1与第一信号线L1电连接,第一信号线L1可以与第一像素电路DI1中至少一个晶体管的栅极和/或源极电连接,用于为第一像素电路DI1提供控制信号和/或显示数据信号等。
透光功能区02内的第二像素电路DI2与透光功能区02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用于为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X2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如图3及图5所示,一个第二像素电路DI2与一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此外,一个第二像素电路DI2也可以与多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
第二像素电路DI2与第二信号线L2电连接,第二信号线L2可以与第二像素电路DI2中至少一个晶体管的栅极和/或源极电连接,用于为第二像素电路DI2提供控制信号和/或显示数据信号等。
需要说明的是,分别为第一像素电路DI1及第二像素电路DI2提供信号的第一信号线L1和第二信号线L2为金属走线。
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透光功能区02中设置了第二子像素PX2、第二像素电路DI2及第二信号线L2,为了实现透光功能区02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的光透过率,则可以将透光功能区02中第二子像素PX2的密度设置为小于常规显示区01中第一子像素PX1的密度。对应地,透光功能区02中第二像素电路DI2的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01中第一像素电路DI1的密度,且透光功能区02内的第二信号线L2的密度小于常规显示区02内的第一信号线L2的密度。由于第一信号线L1、第二信号线L2、第一像素电路DI1及第二像素电路DI2均为光遮挡结构,当第二信号线L2的密度及第二像素电路DI2的密度分别小于第一信号线L1的密度及第一像素电路DI1的密度时,透光功能区02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的光透过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方式中,如图4及图6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过渡区03,过渡区03位于常规显示区01与透光功能区02之间。
常规显示区01内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DI1,并且常规显示区01内的第一像素电路DI1与常规显示区01内的至少一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用于为对应的第一子像素PX1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如图4及图6所示,一个第一像素电路DI1与一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此外,一个第一像素电路DI1也可以与多个第一子像素PX1对应电连接。
过渡区03内包括多个第三像素电路DI3及多个第三子像素PX3。过渡区03内的部分第三像素电路DI3与过渡区03内的至少一个第三子像素PX3对应电连接,用于为对应的第三子像素PX3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如图4及图6所示,一个第三像素电路DI3与一个第三子像素PX3对应电连接;另外,一个第三像素电路DI3也可以与多个第三子像素PX3对应电连接。
此外,过渡区03内的部分第三像素电路DI3与透光功能区02内的至少一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用于为对应的第二子像素PX2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如图4及图6所示,一个第三像素电路DI3与一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另外,一个第三像素电路DI3也可以与多个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其中,过渡区03中与透光功能区02中的第二子像素PX2对应电连接的第三像素电路DI3具体通过透明导电电极L3,部分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通过透明导电电极对应电连接。
也就是,过渡区03内所包括的多个第三像素电路DI3包括第一类第三像素电路DI3a和第二类第三像素电路DI3b,其中,第一类第三像素电路DI3a与第三子像素PX3电连接,第二类第三像素电路DI3b与第二子像素PX2电连接。则为透光功能区02内的第二子像素PX2提供发光所需的电流或电压的像素电路位于过渡区03,而透光功能区02内不设置为第二子像素PX2提供发光所需电流或电压的像素电路及为像素电路提供信号的信号线。为像素电路提供信号的信号线为金属走线,由于像素电路及为其提供信号的信号线均为光遮挡结构,当透光功能区02内不设置像素电路及为其提供信号的信号线时,透光功能区02的光透过率大于常规显示区01的光透过率。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如图5及图6所示,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TF及位于衬底基板TF上的晶体管阵列层DF和子像素阵列层LF。其中,晶体管阵列层DF包括多个晶体管,至少两个晶体管构成第一像素驱动电路DI1或第二像素驱动电路DI2;子像素阵列层PF对应常规显示区01的区域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PX1且对应透光功能区02的区域包括多个第二子像素PX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子像素阵列层PF为发光膜层,子像素阵列层PF所包括的第一子像素PX1及第二子像素PX2可以为自发光器件,例如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或者微型二极管发光;子像素阵列层PF所包括的第一子像素PX1及第二子像素PX2也可以为液晶控制发光子像素。以下主要以第一子像素PX1及第二子像素PX2为自发光器件为例进行说明。
请继续参考图5及图6,衬底基板TF中对应透光功能区02的部分中,远离晶体管阵列层DF及子像素阵列层PF的一侧形成多个散热结构21。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衬底基板的细节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中衬底基板的细节图。
如图7及图8所示,衬底基板TF包括第一区域TFa,第一区域TFa对应于显示面板的透光功能区02,也就是,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衬底基板TF的第一区域TFa与显示面板的透光功能区02重合。
衬底基板TF的第一区域TFa中远离子像素阵列层LF的一侧上形成散热结构21,其中,衬底基板TF上形成散热结构21的具体形式为,如图5-图8所示,将衬底基板TF远离子像素阵列层LF的一侧设置为凹凸不平的结构,作为散热结构2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透光功能区02设置了散热结构21,则透光功能区02中的散热结构21作为主要的散热部件,常规显示区的第一信号线L1作为主要的散热部件,使得透光功能区02与常规显示区01的散热效果基本一致,进而可以改善透光功能区02与常规显示区01之间因为温度差异导致的显示差异问题。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的散热结构21为形成于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TF的凹凸结构,凹凸结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使得透光功能区02的散热效果得到改善,而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因此易于实现且不会增加显示面板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案中,衬底基板TF如图7所示可以为一体结构,其可以为刚性基板,如一层玻璃基板;也可以为柔性基板,如一层柔性基材。
当衬底基板TF为一体结构时,通过将衬底基板TF远离晶体管阵列层DF及子像素阵列层PF的表面进行处理使得其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来作为散热结构21。例如,当衬底基板TF为刚性基板或者柔性基板时,可以通过对衬底基板TF远离晶体管阵列层DF及子像素阵列层PF的表面进行刻蚀形成不穿透衬底基板TF的凹槽,该凹槽作为散热结构21;当衬底基板TF为柔性基材时,也可以通过将用于制备衬底基板TF且未固化的材料设置在设置有多个凸起的玻璃上,当材料固化后其位于玻璃凸起的部分就形成了凹槽,改凹槽作为散热结构21。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衬底基板TF如图8所示可以为多层膜结构,如图8所示,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衬底基板TF包括第一柔性基材TF1、第二柔性基材TF2及缓冲层TF3。其中,缓冲层TF3位于第一柔性基材TF1与第二柔性基材TF2之间且第一柔性基材TF1位于缓冲层TF3远离子像素阵列层LF的一侧。
当衬底基板TF为包括第一柔性基材TF1、第二柔性基材TF2及缓冲层TF3的多层膜结构时,可以在第一柔性基材TF1上设置作为散热结构21的凹槽。在第一柔性基材TF1上设置凹槽的方式可以与上一个实现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当衬底基板TF为多层膜结构时,第一衬底基板TF1上的凹槽可以贯穿第一衬底基板TF1,也就是散热结构21贯穿第一衬底基板TFT1。
需要说明的是,缓冲层TF3可以为无机材料层,缓冲层TF3可以搭配第一柔性基材TF1和第二柔性基材TF2阻隔外界水汽及氧气等对子像素阵列层LF及晶体管阵列层DF的侵蚀。其中,缓冲层TF3具体可以为a-Si等无机半导体层,也可以为SiOx等无机绝缘层。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仰视图,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仰视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仰视图。
如图9-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衬底基板TF的第一区域TFa上形成的散热结构21为点状孔及曲线形凹槽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散热结构21为曲线形凹槽,并且作为散热结构21的多个曲线形凹槽不规则排列。不规则排列的曲线形凹槽可以有效减缓透光功能区21位置处的光衍射现象,保证透光功能区21所在位置出光学图像采集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0所示,散热结构21为点状孔,并且作为散热结构21的多个点状孔不规则排列。不规则排列的点状孔同样可以有效减缓透光功能区21位置处的光衍射现象,保证透光功能区21所在位置出光学图像采集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1所示,散热结构21包括曲线形凹槽和点状孔。即衬底基板TF上形成的多个散热结构21中包括第一类散热结构21a和第二类散热结构21b,其中,第一类散热结构21a为曲线形凹槽,第二类散热结构21b为点状孔。第一类散热结构21a与第二类散热结构21b均为不规则排列,则可以更有效地消除透光功能区21位置处的光衍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曲线形凹槽是指,形成在衬底基板TF上的作为散热结构21的凹槽的平面形状为曲线形;点状孔是指,形成在衬底基板TF上的作为散热结构21的凹槽的平面形状为点状。
其中,当衬底基板TF为包括第一柔性基材TF1、第二柔性基材TF2及缓冲层TF3的多层膜结构时,作为散热结构21的点状孔和/或曲线形凹槽设置在第一柔性基材上TF1上。
并且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作为散热结构21的点状孔和/或曲线形凹槽可以贯穿第一柔性基材TF1。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显示面板的仰视图,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一种显示面板的仰视图。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由过渡区03指向透光功能区02的方向上,散热结构21的密度逐渐增加,也就是,散热结构21越靠近过渡区03其密度越小。
请结合图4及图6,透光功能区02内的第二子像素PX2通过透明导电电极L3与过渡区03内的第二类第三像素电路DI3b电连接,透光功能区02中越靠近过渡区03的区域内的透明导电电极L3的密度越大。在现有技术中,由于透明导电电极L3在显示面板的制程及显示过程中也可以起到较小的导热效果,透光功能区02中越靠近中心的区域的散热效果越差,而越靠近过渡区03的区域的散热效果越好。
本实施例通过将靠近透光功能区02的中心区域的散热结构21的密度设置的较大,而靠近过渡区03的散热结构21的密度设置的较小,均衡了透光功能区02不同区域的散热效果。
如图12及图13所示,衬底基板TFT还包括第二区域TFb,第二区域TFb对应于显示面板的过渡区03,也就是,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衬底基板TF的第二区域TFb与显示面板的过渡区03重合。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如图12所示,衬底基板TF的第二区域TFb中远离子像素阵列层LF的一侧也形成有散热结构21,也就是,衬底基板TF的第一区域TFa及第二区域TFb均包括散热结构21。并且第二区域TFb内的散热结构21的密度小于第一区域TFa内的散热结构21的密度。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过渡区03与散热结构21无交叠,也就是,如图13所示,衬底基板TF的第二区域TFb不设置散热结构21,散热结构21仅设置在衬底基板TF的第一区域TFa。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00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也可以为电脑、电视等显示装置。
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光学器件002,并且光学器件002设置在显示装置对应显示面板001的透光功能区02的位置。即沿显示面板001的厚度方向,光学器件002设置在显示面板001的透光功能区02的下方。则光学器件002可以通过透光功能区02向显示面板001的出光面一侧发射光线,或者可以通过透光功能区02从显示面板001的出光面一侧接收光线。其中,光学器件002为光学指纹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摄像头、手电筒中的至少一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对应透光功能区02的位置设置了散热结构21,则透光功能区02中的散热结构21作为主要的散热部件,常规显示区01的第一信号线L1作为主要的散热部件,使得透光功能区02与常规显示区01的散热效果基本一致,进而可以改善透光功能区02与常规显示区01之间因为温度差异导致的显示差异问题。此外,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的散热结构21为形成于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TF的凹凸结构,凹凸结构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使得透光功能区02的散热效果得到改善,而无需设置额外的结构,因此易于实现且不会增加显示装置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常规显示区,所述常规显示区内设置多个第一子像素;
透光功能区,所述常规显示区至少部分围绕所述透光功能区;所述透光功能区内设置多个第二子像素;
其中,所述透光功能区的光透过率大于所述常规显示区的光透过率;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子像素阵列层;所述衬底基板对应所述透光功能区的部分中,远离所述子像素阵列层的一侧形成多个散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为点状孔、曲线形凹槽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包括所述点状孔和所述曲线形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衬底基板包括第一柔性基材、第二柔性基材及缓冲层;所述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一柔性基材与所述第二柔性基材之间且所述第一柔性基材位于所述缓冲层远离所述子像素阵列层的一侧;
所述点状孔和/或所述曲线形凹槽设置在所述第一柔性基材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状孔和/或所述曲线形凹槽贯穿所述第一柔性基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及第一信号线,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一信号线电连接;
所述透光功能区包括多个第二像素电路及第二信号线,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对应电连接;所述第二像素电路与所述第二信号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透光功能区内的所述第二信号线的密度小于所述常规显示区内的所述第一信号线的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过渡区,所述过渡区位于所述常规显示区与所述透光功能区之间;
所述常规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像素电路,所述第一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对应电连接;
所述过渡区包括多个第三像素电路,部分所述第三像素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子像素通过透明导电电极对应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过渡区指向所述透光功能区的方向,所述散热结构的密度逐渐增加。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过渡区与所述散热结构无交叠。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及光学器件,所述光学器件设置在所述显示装置对应所述透光功能区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器件为光学指纹传感器、虹膜识别传感器、摄像头中的至少一者。
CN202011384379.2A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4902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4379.2A CN112490274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384379.2A CN112490274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0274A true CN112490274A (zh) 2021-03-12
CN112490274B CN112490274B (zh) 2022-08-09

Family

ID=74938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384379.2A Active CN112490274B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490274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34996A (zh) * 2021-06-30 2021-10-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55513A (zh) * 2021-07-16 2021-10-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38413A (zh) * 2021-11-08 2021-12-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201487A1 (ja) * 2021-03-26 2022-09-29 シャープ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WO2022236765A1 (zh) * 2021-05-13 2022-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WO2023010696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87399A (zh) * 2017-11-30 2018-04-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870158A (zh) * 2018-08-15 2018-11-23 张辉 一种双侧面发光式led格栅屏显示灯条
CN109285462A (zh) * 2018-12-12 2019-01-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10189627A (zh) * 2019-05-30 2019-08-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00067012A1 (en) * 2018-08-21 2020-02-27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back pl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180494A (zh) * 2020-01-03 2020-05-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28110A (zh) * 2020-06-24 2020-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769148A (zh) * 2020-06-30 2020-10-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200328373A1 (en) * 2017-07-27 2020-10-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785761A (zh) * 2020-07-20 2020-10-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328373A1 (en) * 2017-07-27 2020-10-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7887399A (zh) * 2017-11-30 2018-04-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8870158A (zh) * 2018-08-15 2018-11-23 张辉 一种双侧面发光式led格栅屏显示灯条
US20200067012A1 (en) * 2018-08-21 2020-02-27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back plat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9285462A (zh) * 2018-12-12 2019-01-2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柔性显示装置
CN110189627A (zh) * 2019-05-30 2019-08-30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80494A (zh) * 2020-01-03 2020-05-1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28110A (zh) * 2020-06-24 2020-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1769148A (zh) * 2020-06-30 2020-10-13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785761A (zh) * 2020-07-20 2020-10-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1487A1 (ja) * 2021-03-26 2022-09-29 シャープ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WO2022236765A1 (zh) * 2021-05-13 2022-11-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534996A (zh) * 2021-06-30 2021-10-2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55513A (zh) * 2021-07-16 2021-10-26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555513B (zh) * 2021-07-16 2023-09-12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010696A1 (zh) * 2021-08-06 2023-02-09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838413A (zh) * 2021-11-08 2021-12-2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490274B (zh) 2022-08-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9027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232689A1 (en) Display panel
US10804346B2 (en)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for display device
CN11243558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80494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1007719B1 (ko) 컬러필터기판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70019145A1 (en) Display device
CN11029908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803161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1278681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1175877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pixel electrode overlapping transparent wires configured to reduce laser-etching damage
US20220317494A1 (en) 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 display panel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s
US12063840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first electrode with a plurality of sub-electrodes
CN109148485B (zh) 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KR20160090233A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20240315109A1 (en) Displays that Overlap Light Sensors
CN116339001A (zh) 显示装置
KR20200072852A (ko) 표시 장치
US11475804B2 (en) Display panel having an auxiliary layer overlapped with a bendable region
JP2019028304A (ja) 配線基板および発光装置
US11751462B1 (en) Devices with displays having transparent openings and touch sensor metal
US20240170619A1 (en) Display with Light Sources and Quantum Dots
KR102720692B1 (ko) 표시장치
US20240040909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Off-axis Uniformity
US20230352497A1 (en) Methods of Forming Bent Display Pane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