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113764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113764A
CN115113764A CN202210696147.3A CN202210696147A CN115113764A CN 115113764 A CN115113764 A CN 115113764A CN 202210696147 A CN202210696147 A CN 202210696147A CN 115113764 A CN115113764 A CN 1151137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trace
display area
sub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9614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家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9614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113764A/zh
Priority to US17/953,370 priority patent/US11989368B2/en
Publication of CN1151137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1137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06F3/042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by interrupting or reflecting a light beam, e.g. optical touch-scre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层,位于显示区且设于基板一侧,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包括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第一触控走线与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第二触控走线与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其中,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显示区。通过使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显示区,以减少第一触控走线和/或第二触控走线在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少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触控技术在各种尺寸的显示设备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触控显示面板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机交互输入方式的显示面板,与传统的显示器、键盘和鼠标输入的方式相比,触控输入方式更为简单、直接、方便。
为实现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通常需要在显示面板内引入触控电极,并通过触控信号线向触控电极发送触控信号,受到现有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布线限制,触控信号线会影响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过大,影响用户体验效果。
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使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显示区,即将一部分的第一触控走线和/或第二触控走线由非显示区移到显示区设置,以减少第一触控走线和/或第二触控走线在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少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区且设于所述基板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显示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触控层以及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的第一触控走线与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第二触控走线与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以分别为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传输触控信号,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显示区,即将一部分的第一触控走线和/或第二触控走线由非显示区移到显示区设置,以减少第一触控走线和/或第二触控走线在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可以取消部分位于显示区边缘的第一触控电极和/或第二触控电极,以利用所提供空间设置第一触控走线和/或第二触控走线,进而减少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B-B处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C处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1中B-B处另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
图9是图1中B-B处又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
图10是图1中B-B处又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
图11是图4中C处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图1中B-B处又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
图13是图1中B-B处又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相关技术中,由于控制芯片通常设于显示面板显示区的下方,因而和控制芯片连接的触控信号线也会并排设于显示面板显示区下方的非显示区,即边框部分,进而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过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通过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显示区,以减少第一触控走线和/或第二触控走线在非显示区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少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1至图14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B-B处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相邻设置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触控层2,位于显示区AA且设于基板1一侧,触控层2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方向Y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21,和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向X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22;触控信号线3,触控信号线3包括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第一触控走线31与第一触控电极21电连接,第二触控走线32与第二触控电极22电连接;其中,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显示区AA。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触控层2以及触控信号线3,触控信号线3的第一触控走线31与第一触控电极21电连接,第二触控走线32与第二触控电极22电连接,以分别为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传输触控信号,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显示区AA,即将一部分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或第二触控走线32由非显示区NA移到显示区AA设置,以减少第一触控走线31和/或第二触控走线32在非显示区NA的占用空间,可以取消部分位于显示区AA边缘的第一触控电极21和/或第二触控电极22,以利用所提供空间设置第一触控走线31和/或第二触控走线32,进而减少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显示区AA,是指第一触控走线31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显示区AA,另一部分设于非显示区NA,如图3所示,或,第二触控走线32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显示区AA,另一部分设于非显示区NA,如图4所示,或者,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两者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AA,如图1所示,并无特殊限定。
由于显示区AA的空间有限,可选的,当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还需要和位于非显示区NA的控制芯片IC电连接时,通常不会将全部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均设于显示区AA。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也可以理解为不包括和控制芯片IC的那部分连接走线,因而,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可以不经过非显示区NA,即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的至少一者可以全部位于显示区AA。
可选的,为了使显示区AA能够留出第一触控走线31和/或第二触控走线32的布置空间,可以将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的一部分替换为第一触控走线31和/或第二触控走线32。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触控层2采用互电容结构,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中的一者可以为触控驱动电极,另一者可以作为触控感应电极。例如,第一触控电极21为触控感应电极,而第二触控电极22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可以分别通过第一触控走线31、第二触控走线32和控制芯片IC电连接,第二触控走线32用于将控制芯片IC发出的触控驱动信号发送第二触控电极22,且通过第一触控走线31将第一触控电极21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回控制芯片IC。
触控信号线3具体可以采用钼等单层金属或者钛铝钛复合金属层,具体的,钼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钼不会使光线发生偏转。而触控信号线3具体可以采用钼铝钼复合金属层,电阻相对减小,信号衰减小,信号传输效果好。
基板1可以为硬质基板,如玻璃基板;也可以为柔性基板,其材质可以为聚酰亚胺、聚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二甲苯、聚醚砜或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1主要用于支撑设置在其上的器件。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相邻设置的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即能够进行发光显示、设置有发光元件的区域,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为OLED)显示面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为QLED)或微型平面显示面板(Micro-OLED或Micro-LED)等。下面将以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为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3,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位于显示区AA。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设置在显示区AA,以减少第一触控走线31的非显示区NA的占用空间,为了能够使显示区AA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容纳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以将部分和第一触控走线31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21的至少部分换成第一触控走线31。
具体是指,可以使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一触控电极21通过同一工艺形成,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可以和第一触控电极21为相同的结构形状,只是第一触控走线31仅用于传输触控信号,并无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形成电场的功能,也可以理解为将部分的第一触控电极21替换为第一触控走线31,第一触控走线31在显示区AA可以占用部分原来设置第一触控电极21的空间。
如图1和图3所示,当在显示区AA设置有多条第一触控走线31时,位于外侧的第一触控走线31的走线长度大于位于内侧的第一触控走线31的走线长度,以便于各第一触控走线31和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位于不同列的第一触控电极21。其中,内侧和外侧可以理解为相对于非显示区NA的远近,即外侧的第一触控走线31更靠近非显示区NA。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走线31包括第一子触控走线311和第二子触控走线312,第一子触控走线311位于显示区AA,第二子触控走线312位于非显示区NA。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显示区AA的空间有限,因而,会存在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位于显示区AA,即上述的第一子触控走线311,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位于非显示区NA,即上述的第二子触控走线312。例如,如图1和3所示,远离控制芯片IC一侧的第一触控走线31从非显示区NA进行走线,即第二子触控走线312,靠近控制芯片IC一侧的第一触控走线31从显示区AA进行走线,即第一子触控走线311,以避免绕线,减少了走线长度,进而减少了阻抗。
第一子触控走线311和第二子触控走线312均可以连接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位于不同列的第一触控电极21,即第一子触控走线311和第二子触控走线312所传输的信号并无实质区别,两者仅仅是走线位置的不同。
如图1所示,当第一子触控走线311从显示区AA走线连接第一触控电极21时,能够减少显示面板沿P方向的边框宽度。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子触控走线311包括位于显示区AA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走线段d1,第二子触控走线312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二走线段d2。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子触控走线311和第二子触控走线312均需要和沿第一方向X延伸、第二方向Y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21连接,因而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走线段d1以及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二走线段d2均沿第一方向X延伸,一方面可以提高布线的规律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便于第一子触控走线311和第二子触控走线312和沿第二方向Y位于不同行的第一触控电极21连接。
可选的,第一走线段d1和第二走线段d2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走线长度相等,并在第二方向Y上依次排开,避免相互之间干扰,且提高第一走线段d1和第二走线段d2阻抗的均一性以及布线的规律性。
可选的,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的连接段(图中未标出),第一走线段d1以及第二走线段d2分别和连接段连接,而连接段至少部分沿第二方向Y延伸,且各连接段分别和沿第二方向Y位于不同行的第一触控电极2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段d1可以理解为相比于相关技术,将原位于非显示区NA的走线移到了显示区AA的部分走线。可选的,根据显示区AA的空间大小,可以在显示区AA设置多条沿第二方向Y排布的第一走线段d1,各第一走线段d1形成的排布结构沿第二方向Y的最大宽度即显示面板在沿第二方向Y可以减少的边框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段d1可以和相邻的第二走线段d2沿第二方向Y并排设置,只是一者位于显示区AA,另一者位于非显示区NA,以提高走线排布的规律性,便于布置。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器件层4,发光器件层4包括多个发光单元F,第一走线段d1位于两个发光单元F之间,第一走线段d1为锯齿形或波浪形。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走线段d1位于两个发光单元F之间,以使第一走线段d1避开发光单元F,以避免第一走线段d1对发光单元F进行遮挡,影响发光单元F的正常出光。具体的,第一走线段d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和发光单元F在基板上的正投影不重合,以避免第一走线段d1对发光单元F遮挡,具体可以通过调整第一走线段d1的走线路径来实现,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走线段d1可以采用锯齿形或波浪形等形式。
为清楚示出触控层2和触控信号线3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连接关系,避免发光单元F对触控层2或触控信号线3的示出造成干扰,图1和图3中仅示出了部分发光单元F,并未示出全部的发光单元F。
可选的,相邻第一走线段d1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F,即相邻的第一走线段d1可以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走线,例如相邻第一走线段d1之间间隔一个发光单元F或者更多的发光单元F,以避免相邻的第一走线段d1之间相互干扰。
如图1和图4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触控走线32位于显示区AA。
可以理解的是,和第一触控走线31类似,可以使至少部分第二触控走线32由非显示区NA移到显示区AA,以减少第一触控走线31的非显示区NA的占用空间,为了能够使显示区AA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容纳部分第二触控走线32,可以将部分和第二触控走线32相邻的部分第二触控电极22换成第一触控走线3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可以同时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AA,即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可以全部位于显示区AA,也可以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各自的一部分位于显示区AA。
或者,考虑到显示区AA的布线空间有限,可以只让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一者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AA,具体的,可以仅使第一触控走线31的全部或者部分位于显示区AA,而第二触控走线32位于非显示区NA,或者,可以仅使第二触控走线32的全部或者部分位于显示区AA,而第一触控走线31位于非显示区NA,并无特殊限定。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触控走线32包括第三子触控走线321和第四子触控走线322,第三子触控走线321位于显示区AA,第四子触控走线322位于非显示区NA。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触控走线32部分位于显示区AA,部分位于非显示区NA,以避免显示区AA不能容纳全部的第二触控走线32,即第二触控走线32的第三子触控走线321位于显示区AA,在不影响显示的前提下,可以减少第二触控走线32设置在非显示区NA的布线数量,进而减小非显示区NA对应设置第二触控走线32部分的边框宽度。
如图1和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三子触控走线321包括位于显示区AA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三走线段d3,第四子触控走线322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四走线段d4。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触控走线32需要和沿第二方向Y、沿第一方向X排布的各第二触控电极22连接,因而可以通过调整各第三走线段d3和各第四走线段d4沿第一方向X的走线长度,以使各第二触控走线32和沿第一方向X位于不同列的第二触控电极22连接。
可选的,在显示区AA设置有多条第三子触控走线321,各第三子触控走线321沿第二方向Y排布,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触控电极22的数量是固定的,因而所需的第二触控走线32的数量也是固定的,当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三子触控走线的数量多一些,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四子触控走线322的数量可以相应的少一些,进而可以减少非显示区NA对应设置第四子触控走线322部分的边框宽度。
如图1或图4所示,通过将部分第三走线段d3设于显示区AA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可以减少显示面板在沿第二方向Y的边框宽度。
可选的,第三走线段d3位于两个发光单元F之间,第三走线段d3为锯齿形或波浪形。和第一走线段d1相同,通过使第三走线段d3为锯齿形或波浪形以避开发光单元F,避免第三走线段d3对发光单元F造成遮挡,影响出光。
可选的,相邻第三走线段d3之间包括至少一个发光单元F,以避免相邻的第三走线段d3之间相互干扰。
可选的,除了第一走线段d1和第三走线段d3,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其他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走线也可以采用锯齿形或波浪形等形状,以避免对发光单元F造成遮挡。
请参阅图5,图5是根据本发明又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走线31包括位于显示区AA的第五走线段d5,各第五走线段d5设于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间隙,以连接沿第二方向Y位于不同行的第一触控电极21。
本实施例中的第五走线段d5可以利用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间隙进行走线,不需要再从非显示区NA进行绕线,有效减少了第一触控走线31的走线长度,进而降低了第一触控走线31的阻抗,提高了第一触控走线31的触控信号传输效果。同时,由于第五走线段d5直接从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间隙进行走线,也能减少第一触控走线31在非显示区NA的走线占用空间,进而起到减少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的作用。
可选的,如图5所示,至少两条第五走线段d5可以通过相同位置的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间隙进行走线,便于成型。
可选的,共设有N列第五走线段d5,第m列第五走线段d5和第m+1列第五走线段d5位于相同位置的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间隙,以便于布线,其中,N为≥2的正整数,m为≥1的正整数且<N。
为了避免在相同位置的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间隙通过的第五走线段d5过多,影响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的触控效果,可选的,第m列和第m+6列的第五走线段d5通过不同的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间隙进行走线,即在相同的间隙内设置不超过5根第五走线段d5,以避免第五走线段d5之间相互干扰,或者,影响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的触控效果。
可选的,如图6所示,共设有6行第一触控电极21和6列第二触控电极22,控制芯片IC以中心线D为界分为左端和右端,和控制芯片IC的左端连接的3条第一触控走线31分别和远离控制芯片IC的3行第一触控电极21连接,和控制芯片IC的左端连接的3条第二触控走线32分别和靠近控制芯片IC的左端的三列第二触控电极22连接,和控制芯片IC的右端连接的3条第一触控走线31分别和靠近控制芯片IC的3行第一触控电极21连接,和控制芯片IC的左端连接的3条第二触控走线32分别和靠近控制芯片IC的右端的三列第二触控电极22连接,以平衡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的阻抗。
为了保证显示面板的触控效果,避免将第三走线段d3设于显示区AA而对触控造成较大影响,请参阅图7,图7是图4中C处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Y,从靠近非显示区NA的第三走线段d3到远离非显示区NA的第三走线段d3的最小距离a1小于或者等于一个第二触控电极22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三走线段d3设于显示区AA,且设有至少两条,且相邻两条第三走线段d3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间隙,沿第二方向Y,从靠近非显示区NA的第三走线段d3到远离非显示区NA的第三走线段d3的最小距离a1,即各第三走线段d3所形成的排布结构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这部分第三走线段d3所占用的空间可以是原第二触控电极22的设置空间,即从靠近非显示区NA的第三走线段d3到远离非显示区NA的一侧的第三走线段d3的最小距离a1越大,则所需减少的第二触控电极22的尺寸越大,过大则会影响显示面板的可触控面积,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而,本实施例可以通过限制从靠近非显示区NA的第三走线段d3到远离非显示区NA的第三走线段d3的最小距离a1小于或者等于一个第二触控电极22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以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足够的触控面积。
考虑到显示区AA的设置空间大小,以及所需减小的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可选的,沿第二方向Y,从靠近非显示区NA的第三走线段d3到远离非显示区NA的第三走线段d3的最小距离a1小于或者等于4mm。例如,从靠近非显示区NA的第三走线段d3到远离非显示区NA的第三走线段d3的最小距离a1可以等于4mm。
考虑到第三走线段d3和第二触控电极22成型时的工艺精度,第三走线段d3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过小,过小则可能会导致第三走线段d3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发生干涉,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如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Y,第三走线段d3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最小距离a2大于或者等于30μm。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走线段d3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最小距离a2具体可以根据成型时的工艺精度进行选择,例如在第三走线段d3和第二触控电极22通过蒸镀工艺成型时,可以使沿第二方向Y,第三走线段d3和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最小距离a2大于或者等于30μm。
可选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各自靠近控制芯片IC端的走线可以采用单层走线,而远离控制芯片IC端的走线可以采用双层走线,即采用上下两层并联的走线,以降低阻抗,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远离控制芯片IC端的走线的走线长度相对较大,其阻抗相比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各自靠近控制芯片IC端的走线的阻抗也大,因而也可以通过双层走线的方式减少远离控制芯片IC端的走线的阻抗,以平衡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各自靠近控制芯片IC端的走线和远离控制芯片IC端的走线之间的阻抗差异。
请参阅图8,图8是图1中B-B处另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垂直于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非显示区NA的部分包括异层设置的第一子触控部Z1和第二子触控部Z2,第一子触控部Z1和第二子触控部Z2通过过孔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触控部Z1和第二子触控部Z2异层设置且通过过孔连接,即第一子触控部Z1和第二子触控部Z2可以理解为采用并联的形式连接的两部分触控走线,根据电阻并联原理,并联设置的第一子触控部Z1和第二子触控部Z2能够有效减少总阻抗,提高了触控信号传输的准确性,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非显示区NA的部分均包括第一子触控部Z1和第二子触控部Z2,以分别降低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的总阻抗。
为了避免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和显示区AA的元器件或者信号走线之间发生信号干扰,例如薄膜晶体管T等,请参阅图9,图9是图1中B-B处另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屏蔽块P1,第一屏蔽块P1设于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和基板1之间,且第一屏蔽块P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屏蔽块P1具体可以采用金属等材料制备,只要能够屏蔽第一触控走线31和/或第二触控走线32所产生的信号,避免第一触控走线31和/或第二触控走线32和显示面板的另外的走线或者元器件发生信号干扰即可,第一屏蔽块P1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覆盖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即第一屏蔽块P1能对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进行遮挡屏蔽。
为了避免显示面板的膜层厚度过大,如图9所示,可选的,可以使第一屏蔽块P1和第一子触控部Z1同层设置,为了实现第一屏蔽块P1和第一子触控部Z1同层设置,可以让第一屏蔽块P1和第一子触控部Z1通过同一工艺一同成型,在提高成型效率的同时,也能降低生产成本,具体的,第一屏蔽块P1和第一子触控部Z1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制成。
除了采用第一屏蔽块P1的方式降低产生信号干扰,还可以利用显示面板现有的膜层对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进行屏蔽,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设于显示区AA的发光器件层和封装层,沿垂直于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发光器件层4和封装层5层叠设于基板1和触控层2之间;发光器件层4包括阴极层41,阴极层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和第二触控走线32在基板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叠。
需要说明的是,阴极层41可以为银(Ag)、铝(Al)、锂(Li)、镁(Mg)、镱(Yb)、钙(Ca)或铟(In)等金属材料的一种,还可以为前述金属材料的合金,如镁银合金(Mg/Ag)、锂铝合金(Li/Al),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制。阴极层41也可以对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产生一定的屏蔽作用。可选的,发光器件层4还包括层叠设置的阳极层43和发光层42,阴极层41覆盖于发光层42。
另外,由于封装层5也设在基板1和发光器件层4之间,且封装层5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无机层51、有机层52以及第二无机层53,即采用薄膜封装结构,厚度相对较大,也能够对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产生一定的屏蔽作用。
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和发光器件层4电连接的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T。
为了降低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的阻抗大小,如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子触控部Z3,第三子触控部Z3和第一子触控部Z1同层设置,且第三子触控部Z3通过过孔和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三子触控部Z3可以为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额外并联一个电阻,即第三子触控部Z3和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通过并联连接,由于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是至少一者设置在显示区AA,因而,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具体可以是第一触控走线31的设于显示区AA的部分和/或第二触控走线32设于显示区AA的部分。
第三子触控部Z3和第一子触控部Z1同层设置,具体可以理解为第三子触控部Z3和第一子触控部Z1采用相同材料制成,或者,第三子触控部Z3和第一子触控部Z1可以通过同一道工艺成型,且第三子触控部Z3和第一子触控部Z1的材料相同,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各第一触控走线31需要和沿第二方向Y位于不同行的第一触控电极21连接,各第一触控走线31所传输的信号时序具有一定差异,同理,各第二触控走线32需要和沿第一方向X位于不同列的第二触控电极22连接,各第二触控走线32所传输的信号时序具有一定差异,为了避免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和第一触控电极21、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发生信号干扰,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图1中B-B处另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图11是图4中C处另一种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沿平行于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和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21或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块P2。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和第一触控电极21或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近,即在沿平行于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和第一触控电极21或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可能会发生信号干扰,例如电容耦合等问题,通过设置第二屏蔽块P2,以屏蔽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或第一触控电极21、第二触控电极22所产生的信号,第二屏蔽块P2具体可以采用金属或者其他导体材料。
当仅有至少部分第一触控走线31设于显示区AA时,可以仅在位于显示区AA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21之间设置第二屏蔽块P2,和/或,当仅有至少部分第二触控走线32设于显示区AA时,可以仅在位于显示区AA的第二触控走线32和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设置第二屏蔽块P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为了保证第二屏蔽块P2的屏蔽效果,在沿平行于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屏蔽块P2的宽度a3大于或者等于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单根走线的宽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屏蔽块P2的宽度a3越大,则屏蔽效果越好,但第二屏蔽块P2的宽度a3过大,则会占用较多空间,影响显示面板的布局。可选的,第二屏蔽块P2的宽度a3可以等于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单根走线的宽度,即第二屏蔽块P2的宽度a3可以等于第一触控走线31或第二触控走线32的走线宽度,在保证屏蔽效果的同时,可以避免因第二屏蔽块P2的宽度a3较大,影响显示面板的布局。
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1中B-B处又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层2包括沿垂直于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层叠设置的跨桥层23和触控电极层,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设于触控电极层,且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21之间通过跨桥层23的跨桥部电连接;第一子触控部Z1和跨桥部同层设置,第二子触控部Z2和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触控电极21和第二触控电极22同层设置,且之间需要相互绝缘,因而需要设置跨桥层23来连接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21,第一子触控部Z1和跨桥部同层设置,第二子触控部Z2和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具体的,第一子触控部Z1和跨桥部可以通过同一道工艺成型,第二子触控部Z2和触控电极层也可以通过同一道工艺成型,以降低生产成本。
考虑到触控信号线3和触控层2同层设置,可能会存在电容耦合等问题,还可以将触控信号线3和触控层2异层设置。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中B-B处又一种实施例的膜层结构图;可选的,显示面板还包括设于跨桥层23和基板1之间的第一导电层D1,触控信号线3和第一导电层D1同层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层2包括沿垂直于基板1所在平面的方向层叠设置的跨桥层23和触控电极层,即跨桥层23设于第一触控电极21、第二触控电极22所在的触控电极层和基板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信号线3中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均设于第一导电层D1,且由于第一导电层D1设在跨桥层23和基板1之间,和触控电极层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能够有效降低触控信号线3和触控电极层之间发生电容耦合的风险,同时触控电极位于触控走线靠近出光面一侧,不会增加触控电极到手指距离,不影响指纹识别灵敏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和触控层2通过同一道工艺成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和触控层2通过同一道工艺成型时,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和触控层2的第一触控电极21或第二触控电极22的结构形状可以相同,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和第一触控电极21或第二触控电极22之间的差异仅在于信号差异。可以理解为将部分的第一触控电极21或第二触控电极22替换为第一触控走线31、第二触控走线32,第一触控走线31、第二触控走线32在显示区AA可以占用部分原来设置第一触控电极21或第二触控电极22的空间。
可选的,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第一触控电极21以及第二触控电极22均呈金属网格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触控电极21以及第二触控电极22呈金属网格结构,将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显示区AA的部分的结构设置为和第一触控电极21以及第二触控电极22相同,即将部分的第一触控电极21或第二触控电极22替换为第一触控走线31、第二触控走线32,而第一触控走线31和第二触控走线32中位于非显示区NA的部分还是采用正常的单根走线结构。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10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为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技术方案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或相应的结构以及术语的解释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手机,也可以为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产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别: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桌上型显示器、平板电脑、数码相机、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显示器、医疗设备、工控设备、触摸交互终端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位于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应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提及的示例性实施例,基于一系列的步骤或者装置描述一些方法或系统。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步骤的顺序,也就是说,可以按照实施例中提及的顺序执行步骤,也可以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或者若干步骤同时执行。

Claims (2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相邻设置的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触控层,位于所述显示区且设于所述基板一侧,所述触控层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排布的第一触控电极,和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
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包括的第一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走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的至少一者位于所述显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触控走线位于所述显示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第一子触控走线和第二子触控走线,所述第一子触控走线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子触控走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触控走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走线段,所述第二子触控走线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走线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发光器件层,所述发光器件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第一走线段位于两个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第一走线段为锯齿形或波浪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第一走线段之间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发光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位于所述显示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包括第三子触控走线和第四子触控走线,所述第三子触控走线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第四子触控走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子触控走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三走线段,所述第四子触控走线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四走线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五走线段,各所述第五走线段设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间隙,以连接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不同行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显示区,设有至少两条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第三走线段。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从靠近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三走线段到远离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三走线段的最小距离小于或者等于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从靠近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三走线段到远离所述非显示区的所述第三走线段的最小距离小于或者等于4mm。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三走线段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者等于30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部分包括异层设置的第一子触控部和第二子触控部,所述第一子触控部和第二子触控部通过过孔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屏蔽块,所述第一屏蔽块设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和所述基板之间,且所述第一屏蔽块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在所述基板上的正投影。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屏蔽块和所述第一子触控部同层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子触控部,所述第三子触控部和所述第一子触控部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三子触控部通过过孔和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电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沿平行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和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或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设置有第二屏蔽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沿平行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屏蔽块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单根走线的宽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层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层叠设置的跨桥层和触控电极层,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设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且沿第一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通过所述跨桥层的跨桥部电连接;
所述第一子触控部和所述跨桥部同层设置,所述第二子触控部和所述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或,
还包括设于所述跨桥层和所述基板之间的第一导电层,所述触控信号线和所述第一导电层同层设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和所述触控层通过同一道工艺成型。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和所述第二触控走线中位于所述显示区的部分、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以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呈金属网格结构。
2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2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CN202210696147.3A 2022-06-20 2022-06-2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ending CN11511376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6147.3A CN115113764A (zh) 2022-06-20 2022-06-2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953,370 US11989368B2 (en) 2022-06-20 2022-09-27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96147.3A CN115113764A (zh) 2022-06-20 2022-06-2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113764A true CN115113764A (zh) 2022-09-27

Family

ID=83328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96147.3A Pending CN115113764A (zh) 2022-06-20 2022-06-20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989368B2 (zh)
CN (1) CN115113764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314A1 (zh) * 2022-09-28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113222A1 (zh) * 2022-11-30 2024-06-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446A (zh) * 2015-01-15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25608A (zh) * 2016-10-28 2017-01-11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859648A (zh) * 2019-03-29 2019-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88565A (zh) * 2019-12-20 2020-03-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82187A (zh) * 2020-02-20 2021-08-2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672129A (zh) * 2021-07-29 2021-11-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03143A (zh) * 2021-10-28 2022-02-01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19047B (zh) * 2015-09-15 2018-03-21 新益先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電容感應功能之穿戴式裝置與互動式機器寵物
KR102354514B1 (ko) * 2017-05-11 2022-01-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07180852B (zh) * 2017-05-18 2019-11-15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0446A (zh) * 2015-01-15 2015-04-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控制方法
CN106325608A (zh) * 2016-10-28 2017-01-11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859648A (zh) * 2019-03-29 2019-06-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88565A (zh) * 2019-12-20 2020-03-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82187A (zh) * 2020-02-20 2021-08-20 上海中航光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672129A (zh) * 2021-07-29 2021-11-1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4003143A (zh) * 2021-10-28 2022-02-01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65314A1 (zh) * 2022-09-28 2024-04-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4113222A1 (zh) * 2022-11-30 2024-06-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409139A1 (en) 2023-12-21
US11989368B2 (en) 202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72566B2 (en) Touch window having improved electrode pattern structure
KR10239472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10649589B2 (en) Touch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preparing method
US20150199055A1 (en) Single layer touch sensor
CN111665999B (zh) 显示装置及其自容式触控面板
CN11511376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30234739A1 (en) Single-layer two-dimensional touch sensor and touch control terminal
JP2009230735A (ja) 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N109144330A (zh)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EP3683661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7422903A (zh)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20140145971A1 (en) TOUCH Panel
CN112882598B (zh) 一种自容式触控面板及触控式显示面板
US20210357065A1 (en) Touch sensing devic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motherboard
CN111708466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5268698A (zh) 显示装置和触控结构
CN109683751B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3448452B (zh) 一种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34422B (zh) 触控模组及具有该触控模组的触控显示装置
CN218273359U (zh) 显示装置和触控结构
CN11365590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0906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64514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831155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13434057B (zh) 传感器组件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