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70896A - 墨雾捕集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墨雾捕集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70896A
CN111070896A CN201910993196.1A CN201910993196A CN111070896A CN 111070896 A CN111070896 A CN 111070896A CN 201910993196 A CN201910993196 A CN 201910993196A CN 111070896 A CN111070896 A CN 1110708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ink mist
mist
suction
recording me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931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桥润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070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708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14Conditioning of the outside of ink supply systems, e.g. inkjet collector cleaning, ink mist remov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77Cooling or ventil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025/008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rint heads placed around a dr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即使在使吸引风扇的吸引力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墨雾从捕集部件穿过的墨雾捕集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墨雾捕集装置具备:通气部,设置有喷雾流入口,喷雾流入口使在朝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部排出该墨水时产生的墨雾流入;吸引风扇,使墨雾经由喷雾流入口流入通气部内并吸引流入的该墨雾;以及捕集部件,设置在通气部内的喷雾流入口与吸引风扇之间,捕集流入通气部内的墨雾。吸引风扇以及捕集部件构成为在与墨雾的吸引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通过捕集部件内的墨雾的通过速度均匀。

Description

墨雾捕集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墨雾捕集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有使墨水从墨水排出部的喷嘴排出并在记录介质上记录图像的喷墨记录装置。
在这样的喷墨记录装置中,有在墨滴的排出时不仅单独地产生该墨滴(主滴)且飞溅,还伴随更微小的液滴成为雾状(喷雾状)作为墨雾飞散而附着于周围这样的问题。
若这样的墨雾附着于记录介质,则记录的图像的质量降低。另外,由于墨雾附着于墨水排出部的喷嘴开口部(排出口)并固化而对墨滴的排出方向、排出量造成不良影响,或者由于附着于周围的传感器面等而传感器的读取精度降低。
对于上述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设置吸引墨雾的吸引部(例如,吸引风扇)吸引并回收墨雾,抑制起因于墨雾的不良影响的产生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技术中,通过在接近喷嘴的位置进行吸引,从而能够吸引刚产生之后的墨雾且有效地抑制起因于墨雾的不良情况的产生。
在设置吸引风扇来吸引墨雾的上述技术中,有在吸引墨雾的方向上的吸引风扇的上游侧例如设置使用多孔质体捕集墨雾的捕集部件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例如在图像记录时的墨水排出量较多进而墨雾的产生量较多时,需要使墨雾的吸引量增多,所以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根据图像记录时的墨水排出量来控制吸引风扇的吸引力(风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81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36847号公报
然而,若根据图像记录时的墨水排出量而使吸引风扇的吸引例如过度地增大,则存在产生捕集部件的捕集困难的状态(即在捕集部件产生过度的吸引负荷的状态)而墨雾从捕集部件穿过的情况。若墨雾从捕集部件穿过,则墨雾从吸引风扇的排气部排出,或者由于在吸引风扇的驱动部附着墨雾而产生吸引风扇的故障以及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使吸引风扇的吸引力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墨雾从捕集部件穿过的墨雾捕集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墨雾捕集装置具备:通气部,设置有喷雾流入口,所述喷雾流入口使在朝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部排出该墨水时产生的墨雾流入;吸引风扇,使所述墨雾经由所述喷雾流入口流入所述通气部内并吸引流入的该墨雾;以及捕集部件,设置在所述通气部内的所述喷雾流入口与所述吸引风扇之间,捕集流入所述通气部内的墨雾,所述吸引风扇以及所述捕集部件构成为在与所述墨雾的吸引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通过所述捕集部件内的所述墨雾的通过速度均匀。
本发明所涉及的喷墨记录装置具备:所述墨雾捕集装置;以及所述墨水排出部。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使吸引风扇的吸引力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墨雾从捕集部件穿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的概略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的主要的功能构成的框图的图。
图3是俯视示出以往的喷雾捕集部的内部构成的剖视图。
图4A、图4B是俯视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雾捕集部的内部构成的剖视图。
图5A、图5B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雾捕集部的内部构成的变形例的图。
图6A~图6C是说明捕集部件内的吸引风速的分布的图。
图7A~图7C是说明捕集部件内的吸引风速的分布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喷墨记录装置,2…外部装置,10…供纸部,11…供纸托盘,12…介质供给部,20…图像记录部,21…输送鼓,22…交接单元,23…加热部,24…头单元,25…喷雾捕集部,26…定影部,27…交付部,30…排纸部,31…排纸托盘,40…控制部,41…CPU,42…RAM,43…ROM,44…存储部,51…输送驱动部,52…输入输出接口,221…摇臂部,222…交接鼓,241…记录头驱动部,242…记录头,251…吸引风扇驱动部,252、252a、252b、252c、A、B、C、D…吸引风扇,253…管道,254…吸引口,255、255a、255b…捕集部件,256…空间,258a、258b…整流部件,271…交接鼓,272…带环,P…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1的概略构成的图。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供纸部10、图像记录部20、排纸部30、以及控制部40(参照图2)。喷墨记录装置1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将储存在供纸部10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图像记录部20,在图像记录部20对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并将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P输送到排纸部30。作为记录介质P,除了普通纸、涂布纸等纸之外,还能够使用布帛或者片状的树脂等能够使着落在表面的墨水定影的各种介质。
供纸部10具有储存记录介质P的供纸托盘11、和将记录介质P从供纸托盘11输送并供给至图像记录部20的介质供给部12。介质供给部12具备内侧被两个辊支承的轮状的带,通过在该带上放置了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使辊旋转来将记录介质P从供纸托盘11输送到图像记录部20。
图像记录部20具有输送鼓21、交接单元22、加热部23、头单元24、喷雾捕集部25(与本发明的“墨雾捕集装置”对应)、定影部26、以及交付(delivery)部27。
输送鼓21通过在圆柱面状的外周曲面(输送面)上保持了记录介质P的状态下绕向与图1的附图垂直的方向(以下,称为“正交方向”)延伸的旋转轴旋转,从而向沿着输送面的输送方向输送记录介质P。输送鼓21具备用于在其输送面上保持记录介质P的未图示的爪部以及吸气部。记录介质P被爪部按压端部,并且通过吸气部被吸引至输送面从而保持于输送面。输送鼓21具有用于使输送鼓21旋转的未图示的输送鼓马达,仅旋转相当于与输送鼓马达的旋转量成比例的角度。
交接单元22将通过供纸部10的介质供给部12输送来的记录介质P交给输送鼓21。交接单元22设置在供纸部10的介质供给部12与输送鼓21之间的位置,利用摇臂部221保持并获取从介质供给部12输送来的记录介质P的一端,并经由交接鼓222交给输送鼓21。
加热部23设置在交接鼓222的配置位置与头单元24的配置位置之间,对输送鼓21的输送面以及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以使通过输送鼓21输送的记录介质P成为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的温度。加热部23例如具有红外线加热器等,基于从控制部40(参照图2)供给的控制信号对红外线加热器进行通电使该红外线加热器发热。
头单元24在与保持了记录介质P的输送鼓21的旋转对应的适当的定时,从设置在与输送鼓21的输送面对置的墨水排出面的喷嘴开口部(与本发明的“排出口”对应)对记录介质P排出墨水来记录图像。头单元24被配置为墨水排出面与输送面之间分离规定的距离。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记录装置1中,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按照Y、M、C、K的颜色的顺序以规定的间隔并排地排列分别与黄色(Y)、品红色(M)、青色(C)、以及黑色(K)四种颜色的墨水对应的四个头单元24。
各头单元24具备记录头242(参照图2,与本发明的“墨水排出部”对应)。在记录头242设置有存积墨水的压力室、设置在压力室的壁面的压电元件、以及分别具有喷嘴的多个记录元件。该记录元件若输入使压电元件变形动作的驱动信号,则由于压电元件的变形而压力室变形从而压力室内的压力变化,从与压力室连通的喷嘴排出墨水。
记录头242包括的喷嘴的正交方向的配置范围覆盖通过输送鼓21输送的记录介质P中记录图像的区域的正交方向的宽度。头单元24在图像的记录时相对于输送鼓21的旋转轴固定位置进行使用。即,喷墨记录装置1是单程形式的喷墨记录装置。
作为从记录头242排出的墨水,能够使用具有根据温度而相变为凝胶状或者溶胶状并通过照射紫外线等能量线而固化的性质的墨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常温为凝胶状并通过加热成为溶胶状的墨水。头单元24具备对存积于头单元24内的墨水进行加热的墨水加热部(未图示)。墨水加热部在控制部40的控制下进行动作,将墨水加热到成为溶胶状的温度。头单元24排出加热成为溶胶状的墨水。若该溶胶状的墨水排出到记录介质P,则在墨滴着落到记录介质P之后,进行自然冷却从而墨水迅速地成为凝胶状而在记录介质P上凝固。
喷雾捕集部25吸引并捕集随着来自记录头242的喷嘴的墨水排出产生的微小的雾状的墨水(墨雾)。喷雾捕集部25分别设置在四个头单元24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四个喷雾捕集部25的结构相同。
各喷雾捕集部25通过吸引风扇252(参照图2)的旋转动作对内部的空气进行排气,从而从与输送鼓21的输送面对置的吸引面吸引墨雾。后述喷雾捕集部25的具体的构成。
定影部26具有遍及输送鼓21的正交方向的宽度配置的发光部。定影部26通过从发光部对放置于输送鼓21的记录介质P照射紫外线等能量线给予排出到记录介质P上的墨水规定的能量,由此使墨水固化使其定影。在输送方向上的从喷雾捕集部25的配置位置到交接鼓271(交付部27)的配置位置之间,与输送鼓21的输送面对置地配置定影部26的发光部。
交付部27具备具有内侧被两个辊支承的轮状的带的带环272、和将记录介质P从输送鼓21交接给带环272的圆筒状的交接鼓271,交付部27通过带环272输送通过交接鼓271从输送鼓21交接到带环272上的记录介质P并送到排纸部30。
排纸部30具有放置通过交付部27从图像记录部20送出的记录介质P的板状的排纸托盘31。
图2是表示喷墨记录装置1的主要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喷墨记录装置1具备加热部23、头单元24、喷雾捕集部25、定影部26、控制部40、输送驱动部51、以及输入输出接口52,其中,该头单元24具有记录头驱动部241以及记录头242,该喷雾捕集部25具有吸引风扇驱动部251以及吸引风扇252。
记录头驱动部241基于控制部40的控制在适当的定时对记录头242的记录元件供给使压电元件根据图像数据进行变形动作的驱动信号,从而使与图像数据的像素值对应的量的墨水从记录头242的喷嘴排出。
吸引风扇驱动部251基于控制部40的控制,使喷雾捕集部25的吸引风扇252动作。
控制部40具有CPU41(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RAM42(Random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ROM43(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以及存储部44。
CPU41读出存储于ROM43的各种控制用的程序、设定数据并使其存储于RAM42,执行该程序进行各种运算处理。另外,CPU41统一控制喷墨记录装置1的整体动作。
RAM42向CPU41提供工作用的存储空间,存储暂时数据。另外,RAM42也可以包含非易失性存储器。
ROM43储存通过CPU41执行的各种控制用的程序、设定数据等。另外,也可以代替ROM43,而使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闪存等能够改写的非易失性存储器。
在存储部44存储有经由输入输出接口52从外部装置2输入的打印任务(图像记录命令)以及该打印任务的图像数据。作为存储部44,例如能够使用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并且也可以并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储器)等。
输送驱动部51基于从控制部40供给的控制信号对输送鼓21的输送鼓马达供给驱动信号而使输送鼓21以规定的速度以及定时旋转。另外,输送驱动部51基于从控制部40供给的控制信号对用于使介质供给部12、交接单元22以及交付部27动作的马达供给驱动信号,进行记录介质P的向输送鼓21的供给以及从输送鼓21的排出。
输入输出接口52对外部装置2与控制部40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进行传播。输入输出接口52例如由各种串行接口、各种并行接口的任意一种、或者它们的组合构成。
外部装置2例如是个人计算机,经由输入输出接口52向控制部40供给图像记录命令(打印任务)以及图像数据等。
图3是俯视示出以往的喷雾捕集部25的内部构成的剖视图。喷雾捕集部25与头单元24(输送鼓21)相比被形成为在正交方向较长。喷雾捕集部25具备吸引风扇252、管道253(与本发明的“通气部”对应)、吸引口254以及捕集部件255。
吸引口254在管道253的底面(吸引面)形成为向正交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使随着来自记录头242的喷嘴的墨水排出产生的墨雾流入管道253的内部。
捕集部件255设置在吸引风扇252的吸引方向(相当于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的吸引口254与吸引风扇252之间,捕集经由吸引口254流入管道253内的墨雾。
在捕集部件255形成有使气体(空气)向吸引方向通过的微细孔。能够通过使用多孔质制的材料(例如,在内部具有连续气泡的连泡形的海绵),或者使用微细的网眼结构的材料作为捕集部件255来实现微细孔。另外,捕集部件255能够广泛地采用能够吸附墨雾的材料。作为那样的捕集部件255的材料,例如能够列举有纸、无纺布、合成树脂等。
吸引风扇252设置在正交方向上的与捕集部件255的中央部对置的位置。吸引风扇252是通常的旋转式的风扇,其随着旋转动作进行与空气一起从吸引口254吸入墨雾的吸引动作。吸入的墨雾被捕集部件255捕集,仅与该墨雾一起吸入的空气排出到喷雾捕集部25的外部。
吸引风扇252从未图示的电力供给部供给规定的电压进行旋转动作。既可以单一地设定吸引风扇252的旋转速度,也可以以多个阶段可变地设定旋转速度。在吸引风扇252的旋转速度可变的情况下,例如通过控制部40的控制处理等以PWM(Pulse 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对从电力供给部的电力供给进行脉冲宽度的变更来进行该旋转速度的变更。
控制部40例如在图像记录时的墨水排出量较多进而墨雾的产生量较多的情况下,需要使墨雾的吸引量增多,所以进行使吸引风扇252的吸引力(风量)增大的控制。然而,若根据图像记录时的墨水排出量使吸引风扇的吸引力例如过度地增大,则存在产生基于捕集部件255的捕集困难的状态(在捕集部件255产生所谓的过度的吸引负荷的状态),而墨雾从捕集部件255穿过的情况。
若具体地进行说明,则在图3所示的以往的喷雾捕集部25的构成中,在正交方向上的与捕集部件255的中央部对置的位置设置一个吸引风扇252。因此,在正交方向上通过捕集部件255内的墨雾的通过速度如图3中的粗箭头所示,在正交方向上的与捕集部件255的中央部对置的位置特别大,而导致通过该位置的墨雾穿过。若墨雾从捕集部件255穿过,则墨雾从吸引风扇252的排气部(未图示)排出,或者由于墨雾附着于吸引风扇252的驱动部(未图示)而产生吸引风扇252的故障以及寿命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即使在使吸引风扇252的吸引力增大的情况下,也抑制墨雾从捕集部件255穿过,所以吸引风扇252以及捕集部件255构成为在与墨雾的吸引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通过捕集部件255内的墨雾的通过速度均匀。
图4是俯视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雾捕集部25的内部构成的剖视图。在图4A所示的喷雾捕集部25中,沿着正交方向配置多个吸引风扇252a、252b、252c。控制部40进行同时驱动多个吸引风扇252a、252b、252c使它们吸引墨雾的控制。
控制部40根据在记录头242排出墨水时产生的墨雾的量,变更同时驱动吸引风扇252a、252b、252c的数目。具体而言,控制部40与墨雾的量增大对应地,使同时驱动引风扇252a、252b、252c的数目增大。
控制部40基于向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时的图像记录条件,计算墨雾的量。图像记录条件包括记录头242的墨水排出量、记录在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的面积、在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的记录速度、记录头242中排出墨水的喷嘴开口部与记录介质P之间的距离、或者记录介质P的种类等。
例如,由于随着记录头242的墨水排出量而墨雾的量增多,所以控制部40基于该墨水排出量计算墨雾的量。
另外,由于随着记录在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的面积增大而墨雾的量增多,所以控制部40基于该图像的面积计算墨雾的量。
另外,由于随着在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的记录速度增大,即随着每个时间的墨水排出量增多而墨雾的量增多,所以控制部40基于该记录速度计算墨雾的量。
另外,由于随着记录头242中排出墨水的喷嘴开口部与记录介质P之间的距离增大,未着落到记录介质P而飞散的墨雾的量增多,所以控制部40基于该距离计算墨雾的量。
另外,由于根据记录介质P的种类所确定的性质,例如根据记录介质P的厚度而记录头242中排出墨水的喷嘴开口部与记录介质P之间的距离改变,能够判断墨雾的量增多还是减少,所以控制部40基于该记录介质P的种类计算墨雾的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控制部40通过同时驱动多个吸引风扇252a、252b、252c使它们墨雾吸引而使总合的吸引风扇的吸引力增大的情况下,通过使该吸引力被吸引风扇252a、252b、252c分散,从而如图4A的三个粗箭头所示,在正交方向上通过捕集部件255内的墨雾的通过速度也均匀。因此,能够在增大吸引风扇252a、252b、252c的吸引力使墨雾的吸引量增多的同时,使通过捕集部件255内的墨雾的通过速度成为与不增多吸引量的情况(即,不同时驱动多个吸引风扇252a、252b、252c的情况)大致相同的通过速度。因此,在同时驱动多个吸引风扇252a、252b、252c使总合的吸引风扇的吸引力增大的情况下,无论在正交方向上的捕集部件255的哪个位置都能够避免产生过度的吸引负荷的状态,能够在捕集部件255捕集墨雾而防止该墨雾穿过。
另外,也可以控制部40在记录头242排出墨水时产生的墨雾的量较少的情况下,并不一定同时驱动多个吸引风扇252a、252b、252c。这是因为在产生的墨雾的量较少的情况下,由于排出的墨水液滴较微小,或者记录在记录介质P的图像为形成独立点的图像,所以有在从记录头242排出墨水的气氛下容易受到基于吸引动作的风的影响,对墨滴的排出方向、排出量造成不良影响,使着落偏移等所引起的图像不良产生的担心。
在图4B所示的喷雾捕集部25中,在正交方向上的与捕集部件255的中央部对置的位置设置一个吸引风扇252。另外,沿着吸引方向空开间隔(空间256)地配置两个捕集部件255a、255b。
控制部40根据在记录头242排出墨水时产生的墨雾的量,变更吸引风扇252的转速进而变更吸引力。具体而言,控制部40与墨雾的量增大对应地,使吸引风扇252的吸引力增大。
如上述那样,控制部40基于在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时的图像记录条件,计算墨雾的量。图像记录条件包括记录头242的墨水排出量、记录在记录介质P上的图像的面积、在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的记录速度、记录头242中排出墨水的喷嘴开口部与记录介质P之间的距离、或者记录介质P的种类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沿着吸引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两个捕集部件255a、255b,如图4B的粗箭头所示,正交方向上通过捕集部件255b内的墨雾的通过速度变得均匀。以下,对其具体的理由进行说明。首先,通过设置接近吸引风扇252的捕集部件255a,直线地向吸引风扇252的方向流过(有指向性)的吸引风产生压力损耗。其结果,吸引风向正交方向扩散而失去指向性。并且,在设置在捕集部件255a与捕集部件255b之间的空间256内进行使压力(负压)在正交方向均匀的作用,而失去指向性的吸引风的吸引力在正交方向上变得均匀,进而在正交方向上通过捕集部件255b内的墨雾的通过速度变得均匀。
因此,即使在增大吸引风扇252的吸引力使墨雾的吸引量增多的情况下,也能够使通过捕集部件255b内的墨雾的通过速度成为与在设置一个捕集部件255的构成(参照图3)下不使吸引量增多的情况大致相同的通过速度。因此,即使在使吸引风扇252的吸引力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捕集部件255b产生过度的吸引负荷的状态,能够在捕集部件255b捕集墨雾防止该墨雾穿过。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A所示,也可以在吸引方向上的捕集部件255的下游侧配置整流部件258a、258b,以使在正交方向上通过捕集部件255内的墨雾的通过速度均匀。通过配置整流部件258a、258b,调整管道253内的正交方向上的各流路的电导能够使吸引风速变得均匀,进而能够使正交方向上通过捕集部件255内的墨雾的通过速度(参照粗箭头)变得均匀。另外,从尽量减小喷雾捕集部25的尺寸的观点来看,优选使喷雾捕集部25的构成为图4A、4B所示的构成。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上的捕集部件255(255a、255b)的下游侧配置吸引风扇252a、252b、252c(252)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5B所示,吸引风扇252a、252b、252c也可以配置在喷雾捕集部25的垂直方向(与图5B的附图垂直的方向)上的捕集部件255的下游侧。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即使在使吸引风扇的吸引力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墨雾从捕集部件穿过,从而也可以仅在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的最下游配置对Y、M、C、K的各种颜色设置的喷雾捕集部25,一并地吸引墨雾。通过该构成,能够减小喷雾捕集部25的尺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通过输送鼓21输送记录介质P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该输送鼓,而例如通过被两个辊支承并根据辊的旋转进行移动的输送带输送记录介质P。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均仅示出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个例子,并不通过它们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进行限定解释。即,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或者其主要的特征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实验例]
最后,对用于确认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效果的评价实验1、2进行说明。
(评价实验1中的喷雾捕集部25的构成)
在评价实验1中的喷雾捕集部25中,如图6A所示,沿着与墨雾的吸引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配置多个吸引风扇A、B、C、D。在吸引方向上的吸引风扇A、B、C、D的上游侧配置有一个捕集部件255。
(评价实验1的方法)
在评价实验1中,变更驱动吸引风扇A、B、C、D的条件,并在各个条件下,确认通过捕集部件255内的墨雾的正交方向(测定位置#1~#9)上的通过速度(吸引风速)的分布。
作为驱动吸引风扇A、B、C、D的条件,如图6B所示,准备条件A~D。在条件A下,仅驱动吸引风扇B,并不驱动吸引风扇A、C、D。在条件B下,同时驱动吸引风扇B、C,并不驱动吸引风扇A、D。在条件C下,同时驱动吸引风扇A~C,仅不驱动吸引风扇D。在条件D下,同时驱动全部的吸引风扇A~D。另外,在条件A~D下,对于总合的吸引风扇的吸引力设定同等的条件。
图6C是表示正交方向上的捕集部件255内的测定位置#1~#9与墨雾的通过速度(吸引风速)的关系的图。如图6C所示,可知与仅驱动吸引风扇B来吸引墨雾的情况(条件A)相比,在同时驱动多个吸引风扇A、B、C、D使墨雾吸引的情况下(条件B~D),正交方向上的吸引风速更接近均匀的状态,并且,吸引风速的最大值更小。因此,即使在同时驱动多个吸引风扇A、B、C、D并使总合的吸引风扇的吸引力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在捕集部件255产生过度的吸引负荷的状态,能够在捕集部件255捕集墨雾并防止该墨雾穿过。
进一步而言,在评价实验1的构成中,在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并且同时驱动多个吸引风扇A、B、C、D而吸引墨雾的情况下,目视确认了即使记录张数达到6000张,也未产生墨雾从捕集部件255穿过的情况。
(评价实验2中的喷雾捕集部25的构成)
在评价实验2中的喷雾捕集部25中,如图7A、图7B所示,沿着与墨雾的吸引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配置多个吸引风扇A、B。在图7A所示的喷雾捕集部25中,在吸引方向上的吸引风扇A、B的上游侧配置有一个捕集部件255。在图7B所示的喷雾捕集部25中,在吸引方向上的吸引风扇A、B的上游侧配置有两个捕集部件255a、255b。
(评价实验2的方法)
在评价实验2中,确认了在同时驱动多个吸引风扇A、B并吸引墨雾的情况下,在配置一个捕集部件255时、以及配置两个捕集部件255a、255b时,通过捕集部件255(255b)内的墨雾的正交方向(测定位置#1~#9)上的通过速度(吸引风速)的分布。另外,在配置有一个捕集部件255时、以及配置两个捕集部件255a、255b时,对于总合的吸引风扇的吸引力设定同等的条件。
图7C是表示在配置一个捕集部件255的情况下、以及配置两个捕集部件255a、255b的情况下,正交方向上的捕集部件255内的测定位置#1~#9与墨雾的通过速度(吸引风速)的关系的图。如图7C所示,可知与配置一个捕集部件255的情况相比,在配置两个捕集部件255a、255b的情况下,正交方向上的吸引风速更接近均匀的状态,并且,吸引风速的最大值更小。因此,通过在捕集部件255a与捕集部件255b之间设置空间,从而能够避免在捕集部件255b产生过度的吸引负荷的状态,能够在捕集部件255b捕集墨雾防止该墨雾穿过。
进一步而言,在评价实验2的构成(参照图7B)中,目视确认了在记录介质P记录图像,并且同时驱动多个吸引风扇A、B吸引墨雾的情况下,即使记录张数达到6000张,也不会产生墨雾从捕集部件255a、255b穿过的情况。
根据以上的评价实验1、2的结果,能够确认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图4A、4B所示的构成)下的效果。

Claims (12)

1.一种墨雾捕集装置,具备:
通气部,设置有喷雾流入口,所述喷雾流入口使在朝向记录介质排出墨水的墨水排出部排出该墨水时产生的墨雾流入;
吸引风扇,使所述墨雾经由所述喷雾流入口流入所述通气部内并吸引流入的该墨雾;以及
捕集部件,设置在所述通气部内的所述喷雾流入口与所述吸引风扇之间,捕集流入所述通气部内的墨雾,
所述吸引风扇以及所述捕集部件构成为在与所述墨雾的吸引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通过所述捕集部件内的所述墨雾的通过速度均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雾捕集装置,其中,
沿着所述正交方向配置多个所述吸引风扇,
所述墨雾捕集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进行通过同时驱动多个所述吸引风扇而吸引所述墨雾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雾捕集装置,其中,
沿着所述吸引方向空开间隔地配置两个所述捕集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雾捕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根据在所述墨水排出部排出墨水时产生的墨雾的量,变更同时驱动所述吸引风扇的数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墨雾捕集装置,其中,
所述墨雾捕集装置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根据在所述墨水排出部排出墨水时产生的墨雾的量,变更所述吸引风扇的吸引力。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墨雾捕集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基于在所述记录介质记录图像时的图像记录条件,计算所述墨雾的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雾捕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记录条件包括所述墨水排出部的墨水排出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雾捕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记录条件包括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雾捕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记录条件包括在所述记录介质记录图像的记录速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雾捕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记录条件包括在所述墨水排出部排出墨水的排出口与所述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雾捕集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记录条件包括所述记录介质的种类。
12.一种喷墨记录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墨雾捕集装置;以及
所述墨水排出部。
CN201910993196.1A 2018-10-22 2019-10-18 墨雾捕集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Pending CN1110708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8352A JP7230425B2 (ja) 2018-10-22 2018-10-22 インクミスト補集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8-198352 2018-10-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70896A true CN111070896A (zh) 2020-04-28

Family

ID=70279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93196.1A Pending CN111070896A (zh) 2018-10-22 2019-10-18 墨雾捕集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22468A1 (zh)
JP (1) JP7230425B2 (zh)
CN (1) CN11107089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5381A (zh) * 2020-11-02 2021-01-26 浙江海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数码印花喷印墨水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6974B2 (ja) * 2019-02-26 2022-10-19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字装置
US11155110B2 (en) * 2019-03-26 2021-10-26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Inkjet printer with flow adjuster
JP7415442B2 (ja) * 2019-10-30 2024-01-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及び印刷方法
JP2022118512A (ja) * 2021-02-02 2022-08-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記録方法、および画像記録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0731A (ja) * 1994-11-30 1996-06-11 Canon Inc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5246866A (ja) * 2004-03-05 2005-09-15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69115A1 (en) * 2009-09-18 2011-03-24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31296A (zh) * 2010-09-27 2012-05-0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US20140104343A1 (en) * 2012-03-05 2014-04-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ist collection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on device
JP2015083372A (ja) * 2013-09-20 2015-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ミスト回収機構及びミスト回収方法
EP3081382A1 (en) * 2015-03-19 2016-10-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head
CN106965571A (zh) * 2015-09-30 2017-07-21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CN107428169A (zh) * 2015-03-30 2017-1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以及液体排出控制方法
JP2018030290A (ja) * 2016-08-24 2018-03-0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84067A (ja) 2003-03-19 2004-10-14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7229950A (ja) 2006-02-27 2007-09-13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処理液ミスト回収方法
JP2009090480A (ja) 2007-10-04 2009-04-30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2010234818A (ja) 2010-07-30 2010-10-21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画像記録装置
WO2014070140A1 (en) 2012-10-30 2014-05-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 aerosol filtration
JP6124168B2 (ja) 2016-04-14 2017-05-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7226095A (ja) 2016-06-21 2017-12-28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ミスト収集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50731A (ja) * 1994-11-30 1996-06-11 Canon Inc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5246866A (ja) * 2004-03-05 2005-09-15 Canon Finetech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069115A1 (en) * 2009-09-18 2011-03-24 Fuji Xerox Co.,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31296A (zh) * 2010-09-27 2012-05-02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US20140104343A1 (en) * 2012-03-05 2014-04-17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ist collection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on device
JP2015083372A (ja) * 2013-09-20 2015-04-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ミスト回収機構及びミスト回収方法
EP3081382A1 (en) * 2015-03-19 2016-10-1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ng head
CN107428169A (zh) * 2015-03-30 2017-1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设备以及液体排出控制方法
CN106965571A (zh) * 2015-09-30 2017-07-21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JP2018030290A (ja) * 2016-08-24 2018-03-01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ー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65381A (zh) * 2020-11-02 2021-01-26 浙江海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测试数码印花喷印墨水性能的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22468A1 (en) 2020-04-23
JP7230425B2 (ja) 2023-03-01
JP2020066136A (ja)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70896A (zh) 墨雾捕集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JP546985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US9315037B2 (en) Ink aerosol filtration
US887625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746122B (zh) 记录装置
EP3466698B1 (en) Inkjet recording device
JP2015193219A (ja)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吐出方法
JP517786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打滴検出方法
US8454118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30021407A1 (en) Nozzle surface cleaning device and liquid droplet ejecting apparatus
JP621420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80160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WO2015146235A1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597246B2 (ja) インクミスト収集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ミスト収集装置の調整方法
JP673728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61758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984606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56185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WO2019069341A1 (ja) シート部材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02138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7226095A (ja) インクミスト収集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743521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398878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06954B2 (ja) 液滴吐出装置
CN1157205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