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38101B -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38101B
CN111038101B CN201910961965.XA CN201910961965A CN111038101B CN 111038101 B CN111038101 B CN 111038101B CN 201910961965 A CN201910961965 A CN 201910961965A CN 111038101 B CN111038101 B CN 111038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per
sheet
conveying
air flow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619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38101A (zh
Inventor
市川纯也
外园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ca Minolta Inc
Original Assignee
Konica Minolt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ca Minolta Inc filed Critical Konica Minolt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038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8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38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38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7Conveyor belts or like feed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85Using suction for maintaining printing material fla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可以进一步实现兼顾纸张分离性的确保和结构的简化的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纸张输送装置具备: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在第一输送带上输送第二纸张的第一输送部;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在第二输送带上输送第一纸张的第二输送部;产生使第一纸张吸附于第二输送带的进气流、以及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之间使第二纸张从第一输送带浮起的排气流的气流产生部;以及在排气流因第一纸张相对于第二输送带的吸附而有可能减少的情况下,进行抑制排气流的减少的控制的控制部。

Description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对纸、布帛等各种记录介质记录高精细的图像的装置,基于喷墨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下,称为喷墨图像形成装置)正在广泛普及。
在该喷墨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对作为记录介质的切割纸(以下,称为纸张)进行输送的纸张输送装置,一边用空气吸附纸张一边进行输送的结构是已知的。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供纸装置中,提出了使用单一的风扇进行利用空气的吹送(排气流)进行的纸张的分离和利用空气的吸引(进气流)进行的纸张的吸附的结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70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当纸张紧贴保持于多孔输送带时,风扇的送风力降低。当风扇的送风力降低时,由空气吸引产生的纸张的吸附性降低,纸张容易从输送带脱落,并且,由空气的吹送产生的纸张的分离性也可能会降低。针对该问题,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进行风扇的输出控制来应对。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采用如下结构:将用于检测紧贴保持于多孔输送带的纸张的纸检测传感器设置在并列地张设的多个多孔输送带之间,若该传感器接通,则使风扇以高输出动作(例如以全速旋转)。
但是,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为了确保纸张分离性,需要使风扇以高输出动作,因此,消耗电力增大,导致纸检测传感器、风扇的输出控制等结构的复杂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进一步实现兼顾纸张分离性的确保和结构的简化的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具备:
第一输送部,所述第一输送部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在第一输送带上输送第二纸张;
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二输送部在所述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在第二输送带上输送第一纸张;
气流产生部,所述气流产生部产生使所述第一纸张吸附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进气流、以及在所述纸张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使所述第二纸张从所述第一输送带浮起的排气流;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排气流有可能因所述第一纸张相对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吸附而减少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抑制所述排气流的减少的控制。
本发明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具备:
上述纸张输送装置;以及
向由所述纸张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纸张喷出墨的喷墨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进一步实现兼顾纸张分离性的确保和结构的简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说明图像记录动作时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说明第二输送部的最上游侧的风扇单元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5是说明第二输送部的最上游侧的风扇单元的另一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以图4或图5的结构例为前提的情况下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控制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图像记录装置(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2 带输送装置(纸张输送装置)
3 记录头(喷墨头)
4 纸张吸附部
4A 风扇单元(气流产生部)
4B、4C、4D 风扇单元
21 第一输送部
22 第二输送部
41 框体
41a 开口部
42 风扇
43、44 送风管
43a、44a 吹送喷嘴(排气流的产生区域)
100 控制部(纸张输送装置)
211、221 驱动辊
212、222 从动辊
213、223 张紧辊
214 输送带(第一输送带)
215 纸张检测传感器
224 输送带(第二输送带)
410 挡板
420 伸缩部
Ba(Ba1、Ba2、Ba3、Ba4) 吸引区域(进气流的产生区域)
P 记录介质(纸张)
P1 第一纸张
P2 第二纸张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记录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另外,图2是从侧面(图1的下侧)方向表示图像记录装置1的图。如图1以及图2所示,图像记录装置1具备带输送装置2、记录头3以及进行图像记录装置1整体的控制的控制部100。在本实施方式中,带输送装置2以及控制部100与本发明的“纸张输送装置”对应。
带输送装置2在上方配置有记录头3,并具备:一边形成图像一边输送记录介质(以下简称为纸张)P的第一输送部21、以及在输送方向(参照图1以及图2中的箭头X)上的第一输送部21的下游输送纸张P的第二输送部22。
第一输送部21在隔开规定间隔而平行配置的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三个)辊211、212、213上张设有规定宽度的环形的输送带214。架设在这些辊211、212、213之间的输送带214的上表面为使纸张P紧贴而载置的纸张载置面(以下简称为载置面)。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输送过程中的纸张P紧贴于输送带214的载置面,在输送带214上形成有用于使空气导通的多个间隙或开口。在一个具体例中,输送带214是钢带,具有如下结构:以规定的图案设置有以空气能够从载置面向与该载置面相反的一侧的面通过的方式贯穿两面之间的多个开口。输送带214与本发明的“第一输送带”对应。
在第一输送部21中,辊211是由作为第一驱动源的未图示的副扫描电机(以下,也称为第一电机)驱动的驱动辊,另外两个辊212、213是从动辊。另外,配置在下侧的从动辊213作为确保输送带214的张力(张紧)的张紧辊发挥功能,并且具有确保输送带214的载置面的下方空间的作用。
为了简明,在图1以及图2中省略了图示,但在输送带214的载置面的下方空间设置有后述的空气吸引单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输送部21的上游侧配置有未图示的供纸单元。而且,在上述从动辊的附近且供纸单元的下游,配置有用于检测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前端以及后端的纸张检测传感器215(参照图2)。
纸张检测传感器215例如具有发光部和受光部,使用基于从发光部射出并由受光部接收的光的强度(光量)的变化来检测纸张P的通过进而检测前端以及后端的光学式的传感器。另一方面,纸张检测传感器215只要能够检测纸张P的前端、后端即可,例如可以使用机械式的传感器等各种方式的传感器。
在第一输送部21中,驱动辊211通过副扫描电机(第一电机)的旋转驱动而沿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以规定速度旋转,从而使架设在驱动辊211与从动辊212、213之间的输送带214旋转移动。通过该动作,载置于输送带214的上表面的纸张P朝向作为副扫描方向的图中的箭头X方向输送。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介质,使用被裁切为规定尺寸的片状的纸张P。需要说明的是,纸张P除了纸以外,还可以包括例如塑料薄膜、玻璃板等通常用于喷墨记录的材质的记录介质。
记录头3在输送带214的载置面的上方隔开规定间隔而配设。记录头3是如下的喷墨头:通过从设置于其下表面的多个喷嘴喷出墨滴,从而在通过输送带214的旋转移动而输送的纸张P上记录所希望的图像。
在本实施方式中,记录头3使用行式记录头,该行式记录头横跨输送带214的宽度方向而延伸,通过向连续地被输送的纸张P上喷出墨滴而记录图像。在该情况下,在记录时,对副扫描电机以及驱动辊211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使输送带214连续地移动(旋转动作)。
作为另一例,记录头3也可以使用搭载于未图示的托架而在与间断性地被输送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梭型的记录头。在该情况下,在记录时,对副扫描电机以及驱动辊211的驱动进行控制,以使输送带214进行反复形成待机状态和驱动状态的间断动作。
在该例子中,作为从记录头3喷出的墨,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的墨。另一方面,该墨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其他各种种类的墨。
第二输送部22在隔开规定间隔而平行配置的多个(在图示的例子中为三个)辊221、222、223上张设有规定宽度的环形的输送带224。架设在这些辊221、222、223之间的输送带224的上表面为使纸张P紧贴而载置的纸张载置面(同样地,以下简称为载置面)。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输送过程中的纸张P紧贴于输送带224的载置面,在输送带224上形成有用于使空气导通的多个间隙或开口。在一个具体例中,输送带224是钢带,具有如下结构:以规定的图案设置有以空气能够从载置面向与该载置面相反的一侧的面通过的方式贯穿两面之间的多个开口。输送带224与本发明的“第二输送带”对应。
在第二输送部22中,辊221是由作为第二驱动源的未图示的副扫描电机(以下,也称为第二电机)驱动的驱动辊,另外两个辊222、223是从动辊。另外,配置在下侧的从动辊223作为确保输送带224的张力(张紧)的张紧辊发挥功能,并且具有确保输送带224的载置面的下方空间的作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输送部22的下游侧配置有未图示的公知的定影单元以及排纸单元。在此,定影单元具备纸张输送部以及紫外线的照射部,通过对附着在纸张P上的紫外线固化型墨照射紫外线,从而使纸张P上的墨定影。排纸单元具备装载纸张P的排出托盘,将从定影单元输送来的纸张P载置在排出托盘上并进行保持直至用户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其他结构例,上述紫外线的照射部也可以配置在第二输送部22的输送带224的上方。另外,也可以在第二输送部22的下游侧配置未图示的扫描仪等图像读取部、订书机等后处理装置。
控制部100具备未图示的CPU等主处理器、RAM、ROM等,对上述图像记录装置1的各部分的动作进行集中控制。另外,针对带输送装置2,控制部100对由第一输送部21以及第二输送部22输送的、在先的纸张P与该纸张P的后续的上游侧的纸张P之间的纸张间距进行控制。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纸张间距的控制的方式,可以考虑
(1)可变地控制第一输送部21(输送带214)的纸张输送速度与第二输送部22(输送带224)的纸张输送速度的相对速度的方式、
(2)可变地控制供纸部的每张纸张的供纸间隔(间隔)的方式、
(3)将上述(1)和(2)组合的方式等,以下说明进行上述(1)的控制的方式。
接着,说明纸张吸附部4的结构。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输送带224的载置面的下方空间,配置有具备多个(在该例子中为四个)风扇单元4A、4B、4C、4D的纸张吸附部4。
纸张吸附部4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起依次配置有风扇单元4A、4B、4C以及4D。
风扇单元4A~4D分别为如下结构:通过使风扇42在箱型的框体41内旋转,从而经由形成于框体41的顶板的开口部(适当参照图4)吸引上方的空气,并将所吸引的空气从框体41的下方的部位排出。
更详细地说,风扇单元4A~4D中的各个框体41的顶板配置成与输送带224的载置面的背面接近或抵接(参照图2)。另外,如图1中的虚线框所示,通过风扇单元4A~4D中的各个框体41的开口部,在输送带224的载置面形成有用于吸引空气的吸引区域Ba(Ba1、Ba2、Ba3、Ba4)。这样,通过使风扇42在各个框体41内旋转,从而通过吸引区域Ba从上方向下方产生进气流(以下,也称为“进气空气”),从设置于框体41的顶板以及输送带224的各个开口(间隙)吸引空气。通过该吸引动作,输送带224的载置面(吸引区域Ba)上的纸张P被进气空气向下方吸引,从而一边与输送带224紧贴一边被输送。
并且,最上游的风扇单元4A与其他风扇单元4B、4C、4D不同,为如下结构:将通过风扇42的动作(旋转动作)而产生的空气流的下游侧的气流(排气流,以下也称为“排气空气”)向第一输送部21与第二输送部22之间的纸张交接区域输出。本实施方式中的最上游的风扇单元4A与本发明的“气流产生部”对应。
具体而言,如图1以及图2所示,在风扇单元4A的框体41的下部侧安装有送风管43、44。各送风管43、44以不与输送带224干涉的方式成为以绕过输送带22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方式弯曲的形状。这些送风管43、44的前端侧配置成,在第一输送部21的驱动辊211与第二输送部22的从动辊222之间的区域(排气流的产生区域,以下称为“纸张交接区域”)中朝向上方,且不超过各输送带214、224的载置面的高度。而且,各送风管43、44的成为前端侧的出口的喷嘴43a、44a作为将通过风扇单元4A的风扇42的旋转动作而产生的排气空气向纸张交接区域吹送的吹送喷嘴发挥功能。
因此,风扇单元4A的风扇42的旋转速度设定为比其他风扇单元4B、4C、4D的风扇42的旋转速度快。换句话说,风扇单元4A的吸引区域Ba1(进气流的产生区域)设定为,与下游侧的其他风扇单元4B~4D的吸引区域Ba2、Ba3、Ba4相比,进气空气的风量变大。
另一方面,其他风扇单元4B~4D构成为,将分别通过风扇42的旋转动作而产生的排气空气向输送带224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图1的上下方向)排出。另外,在第一输送部21配置有与该风扇单元4B~4D相同的结构的风扇单元。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由第一输送部21的输送带214输送的纸张P向第二输送部22的输送带224上移动时,该纸张P在送风管43、44的喷嘴43a、44a上通过而被交接到输送带224。此时,通过从喷嘴43a、44a向纸张P的下表面吹送排气空气,从而顺畅地进行纸张P从输送带214向输送带224的交接。
具体而言,通过从喷嘴43a、44a向纸张P的前端侧的下表面吹送排气空气,从而纸张P的前端侧向上方稍微浮起,由此,良好地进行紧贴于输送带214的纸张P的分离。其结果是,可以有效地防止纸张P的前端侧被卷入输送带214的下方而卡纸等输送不良。
此后,纸张P到达输送带224的风扇单元4A的吸引区域Ba1并被进气空气吸引(参照图2),从而紧贴于输送带224的载置面而被输送。更详细地说,风扇单元4A的吸引区域Ba1与纸张P的重叠量越多,则从喷嘴43a、44a输出的排气空气的流量越减少,因此,纸张P的浮起量也减少,其结果是,该纸张P的后端侧的动作稳定。接着,纸张P在风扇单元4B~4D各自的吸引区域Ba2、Ba3、Ba4依次被吸引,从而在输送带224的载置面上稳定地被输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将由单一的风扇单元(在该例子中为最上游的风扇单元4A)生成的进气空气和排气空气在纸张输送时一同且有机地利用的结构,由此,可以进一步实现兼顾纸张分离性的确保和结构的简化。具体而言,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在纸张P吸附于输送带224时不需要进行风扇的输出控制。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也不需要设置对纸张P吸附于输送带224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因此,可以简化输送带224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在连续地输送纸张P时,在确保纸张分离性这方面,可能会产生以下那样的制约。
即,如上所述,随着风扇单元4A的吸引区域Ba1与纸张P的重叠量增加,从喷嘴43a、44a输出的排气空气的流量逐渐减少。因此,若减小在先的下游侧的纸张P(为了便于说明,以下称为“纸张P1”)与后续的纸张P(同样地称为“纸张P2”)之间的间隙即纸张间距进行输送,则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输送带214与纸张P2的分离性。
具体而言,在假设以纸张间距零输送了各纸张P(P1、P2、......Pn)的情况下,在纸张P2的前端到达了纸张交接区域的喷嘴43a、44a时,风扇单元4A的吸引区域Ba1被在先的纸张P1覆盖(即被堵塞)。此时,风扇单元4A的框体41的内部气压降低,随着该气压降低,风扇42的旋转速度降低,并且,排气空气不从喷嘴43a、44a排出。而且,若排气空气不从喷嘴43a、44a排出,则纸张P2不会在喷嘴43a、44a的位置处浮起,因此,有可能无法充分确保输送带214与纸张P2的分离性。其结果是,利用记录头3进行了图像形成的纸张P2可能会被卷入输送带214的下方而产生卡纸等输送不良。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来自喷嘴43a、44a的排气空气(排气流)有可能因在先的纸张P1(第一纸张)相对于输送带224(第二输送带)的吸附而减少的情况下,控制部100进行抑制排气空气的减少的控制。
更详细地说,控制部100对纸张P1以及纸张P2的纸张间距进行控制,以便在纸张P2(第二纸张)的前端到达了喷嘴43a、44a(排气流的产生区域)时,所述纸张间距成为来自喷嘴43a、44a的排气空气的减少被抑制的距离。更具体地说,控制部100进行输送速度等的控制,以便在后续的纸张P2(第二纸张)的前端到达了喷嘴43a、44a(排气流的产生区域)时,确保来自喷嘴43a、44a的排气空气至少成为纸张P2浮起这种程度的流量的纸张间距。
在一个具体例中,作为纸张P1以及纸张P2的纸张间距,将以下定义的距离A作为基准值(初始设定值)。即,纸张间距的基准值的距离A(参照图2中的双箭头A)为与从输送方向上的喷嘴43a、44a的位置(排气流的产生位置)到风扇单元4A的吸引区域Ba1的最下游位置(进气流的产生区域的终端)的距离B(参照图2中的双箭头B)相等的值。
在采用这样的纸张间距的情况下,在后续的纸张P2的前端到达纸张交接区域的时机,在先的纸张P1的后端从风扇单元4A的吸引区域脱离,因此,与纸张P1的情况相同程度的排气空气向到达了喷嘴43a、44a的位置的纸张P2的前端吹送。其结果是,可以良好地确保纸张P2相对于输送带214的分离性。
接着,参照图3的流程图,对在执行印刷作业时连续地输送多张纸张P的情况下的输送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
随着印刷作业的执行,控制部100向上述各个风扇单元4A~4D供给电力,从而开始各个风扇42的动作(旋转)(步骤S110)。通过该动作,成为从第一输送部21以及第二输送部22中的各个输送带213、223的上表面(载置面的吸引区域Ba)吸引空气的状态。
在步骤S120中,控制部100向上述供纸部的供纸辊、第一输送部21以及第二输送部22中的驱动辊211、221的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供给电力,从而开始从供纸部依次供给多张纸张P并连续地进行输送的动作。此时,控制部100对驱动辊211以及221进行驱动控制,以使各个输送带214、224的旋转速度(即纸张P的输送速度)相同。
在接下来的步骤S130中,控制部100监视上述纸张检测传感器215的检测信号,并取得在先的纸张P1的后端以及后续的纸张P2的前端的位置信息,从而确定这两张纸张的纸张间距(图2中的双箭头A的距离)。
接着,控制部100判定所确定的纸张间距是否为阈值(在该例子中为上述距离B)以上(步骤S140)。
在此,控制部100在判定为纸张间距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40、是),视为纸张的输送正常进行,保持各个输送带214、224的旋转速度,并且,继续进行纸张P(P1~Pn)的连续输送直至印刷作业结束。然后,当印刷作业结束时,控制部100使驱动辊211以及221的旋转结束(步骤S160),使各个风扇42的动作(旋转)结束(步骤S170)。
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判定为纸张间距不足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140、否),视为后续的纸张P2的输送有可能因来自喷嘴43a、44a的排气空气(排气流)的减少而不会正常进行,并转移到步骤S150。
在步骤S150中,控制部100对驱动辊211以及221的旋转进行控制,以便对第一输送部21以及第二输送部22之间的输送速度比、即各个输送带214、224的旋转速度之比进行变更。在该例子中,控制部100增大向第二输送部22中的驱动辊221的驱动源(第一电机)供给的电力,以使第二输送部22的输送带224的旋转速度比第一输送部21的输送带214的旋转速度快。
通过该控制,由第二输送部22输送的在先的纸张P1和由第一输送部21输送以及形成图像的后续的纸张P2的纸张间距增加,在后续的纸张P2的前端到达喷嘴43a、44a时,在先的纸张P1可以脱离风扇单元4A的吸引区域Ba1。因此,后续的纸张P的前端侧利用从喷嘴43a、44a供给的足够的风量的排气空气,从第一输送部21的输送带214良好地分离。
此后,控制部100在保持在步骤S150中变更后的输送速度比的状态下回到步骤S130,取得从供纸部接着供给的纸张P(纸张P3)的前端的位置信息,确定接下来的两张纸张(即纸张P2以及P3)的纸张间距,并进行与上述相同的控制。
另外,作为附加或任意的处理,控制部100也可以适当进行调节上述供纸部的供纸间隔的控制。
根据进行上述那样的纸张输送的控制的本实施方式,在印刷作业的执行过程中连续输送的纸张P(P1、P2、......Pn)分别从喷嘴43a、44a被供给足够的风量的排气空气,并从第一输送部21的输送带214良好地分离。
在上述控制例中,在纸张P2的前端到达了纸张交接区域时,以全部吸引区域Ba1从纸张P1的后端露出的方式确保纸张间距,与纸张P1的情况相同程度的排气空气向接着被输送的纸张P2的前端吹送。作为其他控制例,也可以进行如下控制:在纸张P2的前端到达了纸张交接区域时,以从纸张P1的后端露出的吸引区域Ba1成为该吸引区域Ba1的总面积的一半以上的方式确保纸张间距(例如将上述距离B的1/2以上的距离设为纸张间距的阈值)。在该情况下,为了确保向纸张P(P1、P2、......Pn)分别供给的排气空气的风量,可以将风扇单元4A的风扇42的旋转速度设定得更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的上述控制例中,对将在步骤S140进行判定的纸张间距的阈值设为固定值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另一方面,该纸张间距的阈值也可以根据在先被输送的纸张P的宽度而改变。
具体而言,在在先被输送的纸张P1的宽度比吸引区域Ba1的宽度窄的情况下,风扇单元4A的吸引区域Ba1未被纸张P1完全覆盖,因此,在纸张P1位于吸引区域Ba1上的期间,也可以从吸引区域Ba1取入外部空气。在该情况下,上述风扇单元4A的框体41的内部气压的降低以及风扇42的旋转速度的降低变得缓慢,与此相应地,排气空气容易从喷嘴43a、44a排出,因此,与此相应地可以减小纸张P1与纸张P2的纸张间距。
在此,纸张P1的宽度(换句话说,被纸张P1覆盖的吸引区域Ba1的面积)与可以与此相应地变窄的纸张间距(所谓的第二阈值)的关系预先通过实验求出,在未图示的表格中规定该实验值即可。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0参照上述表格,根据在先的纸张P1的宽度,改变在步骤S140的判定中使用的纸张间距的阈值。
然而,在上述控制例中,在在先的纸张P的宽度大的情况下,需要确保距离大到一定程度的纸张间距,因此,在生产率的提高这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具体而言,可认为如下结构是优选的,即,即便在将纸张间距设定为比阈值(上述的距离B或距离B的1/2)小的情况下,后续的纸张(P2~Pn)也可以接收与最初被输送的纸张P1从喷嘴43a、44a接收到的排气空气相同程度的排气空气的风量。以下,参照图4以及图5对该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4表示风扇单元4A的第二结构例。在图4所示的变形例中,风扇单元4A在框体41的设置有送风管43、44的两个侧面的上方侧,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有挡板410。为了简明,在图4中示出设置有送风管43的侧面的挡板410,但实际上,挡板410在设置有送风管44的侧面也以相同的结构设置。
挡板410与未图示的螺线管等驱动源连接,基于该驱动源的动作,以轴410a为中心进行开闭。这样,即便在框体41的开口部41a因纸张P的通过而全部被堵塞从而内部气压降低那样的情况下,通过使挡板410成为打开状态(图4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从而也可以经过挡板410的开口将外部空气取入到框体41内。其结果是,可以防止框体41的内部气压的降低以及伴随着气压降低的风扇42的旋转速度的降低,可以通过风扇42的旋转将取入到了框体41内的外部空气向送风管43、44送出。
需要说明的是,当挡板410成为上述那样的打开状态时,通过开口部41a吸引纸张P的吸引力降低,因此,在充分确保了纸张间距的情况下,挡板410被保持在图4中实线所示那样的关闭状态。
图5表示风扇单元4A的第三结构例。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风扇单元4A的框体41的上方侧的部分成为能够沿着宽度方向(图5中双箭头Y所示的方向)伸缩的伸缩部420。
伸缩部420可以沿着与上述宽度方向平行设置的未图示的多个导轨在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另外,伸缩部420与由控制部100控制的未图示的螺线管等驱动源连接,基于该驱动源的动作,沿着上述引导轴移动。在一个具体例中,在伸缩部420成为图5中虚线所示的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两端侧的开口部41a向输送带224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外侧移动。
根据具备该伸缩部420的风扇单元4A,在框体41的上部的开口部41a的大部分或全部被纸张P覆盖从而框体41的内部气压降低那样的情况下,可以在控制部100的控制下成为上述打开状态。此时,构成伸缩部420的一部分的两端侧的开口部41a向外侧移动(参照图5中的箭头Y),吸引区域Ba1的宽度方向长度扩大,因此,可以通过该扩展后的吸引区域Ba1将外部空气取入到框体41内。
因此,通过使伸缩部420成为打开状态,从而可以防止框体41的内部气压的降低以及伴随着气压降低的风扇42的旋转速度的降低,可以通过风扇42的旋转将取入到了框体41内的外部空气向送风管43、44送出。
需要说明的是,若伸缩部420成为上述那样的打开状态,则通过输送带224对纸张P进行吸引的吸引力降低,因此,在充分确保了纸张间距的情况下,伸缩部420被保持在图5中实线所示那样的关闭状态。
以图4或图5所示的结构为前提,参照图6的流程图对在执行印刷作业时连续地输送多张纸张P的情况下的输送控制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6的步骤S210以及步骤S220的处理与图3中的上述步骤S110以及步骤S120相同,省略再次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220的输送开始的控制中,可以进一步缩短各纸张P的供纸的间隔(进而纸张间距)。在一个具体例中,控制部100对第一输送部21以及第二输送部22的输送速度进行控制,以便在纸张P2的前端到达喷嘴43a、44a(排气流的产生区域)时成为吸引区域Ba1的至少一部分从纸张P1的后端露出的距离的纸张间距。
在步骤S230中,控制部100基于纸张检测传感器215的检测信号,对后续的纸张P2的前端到达喷嘴43a、44a(排气流的产生区域)时的排气空气的风量进行推定。
在一个具体例中,控制部100根据纸张检测传感器215的检测信号,取得在先的纸张P1的后端以及后续的纸张P2的前端的位置信息,并确定该两张纸张(P1、P2)的实际的纸张间距(参照图2),并且,根据所确定的纸张间距以及纸张P1的宽度对上述风量进行推定。
详细而言,控制部100根据所确定的纸张间距以及纸张P1的宽度,对在后续的纸张P2的前端到达喷嘴43a、44a时被在先的纸张P1堵塞的风扇单元4A的吸引区域Ba1的面积进行计算,并基于该被堵塞的面积来确定上述风量。在此,被纸张P1覆盖的吸引区域Ba1的面积(即重叠量)越大,则后续的纸张P2的前端到达喷嘴43a、44a时的排气空气的风量成为越小的风量。
另外,被纸张P1覆盖的吸引区域Ba1的面积与从喷嘴43a、44a供给的排气空气的风量的关系预先通过实验求出,在未图示的表格中规定该实验值即可。在该情况下,控制部100通过参照上述表格,从而根据被在先的纸张P1覆盖的吸引区域Ba1的面积(重叠量)的计算值,确定后续的纸张P2的前端到达喷嘴43a、44a时的排气空气的风量。
在接下来的步骤S240中,控制部100判定所推定(或确定)的排气空气的风量是否为预先确定的阈值以上。在此的阈值被设定为在纸张P2的前端到达了喷嘴43a、44a时该纸张P2的前端侧因排气空气而浮起,可以确保与第一输送部21的输送带214的分离性这种程度的风量的值。这样的阈值的值可以预先通过实验求出。
在此,控制部100在判定为所确定的排气空气的风量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40、是),视为纸张的输送正常进行,保持各个输送带214、224的旋转速度,并且,继续进行纸张P的连续输送直至印刷作业结束。然后,当印刷作业结束时,控制部100使驱动辊211以及221的旋转结束(步骤S260),使各个风扇42的动作(旋转)结束(步骤S270)。
另一方面,控制部100在判定为排气空气的风量不足阈值的情况下(步骤S240、否),视为因排气空气的风量不够而有可能不会正常进行纸张的输送,并转移到步骤S250。
在步骤S250中,控制部100对风扇单元4A的螺线管等进行驱动控制,以使上述挡板410(或伸缩部420)成为打开状态。在一个具体例中,控制部100以与后续的纸张(P2)到达喷嘴43a、44a的位置时的在先的纸张(P1)和吸引区域Ba1的重叠量相应的开度将挡板410(或伸缩部420)打开。
更详细地说,在步骤S250中,控制部100以被纸张P1覆盖的吸引区域Ba1的面积(即重叠量)越多则挡板410的开度越大的方式对挡板410的开度进行调节。
另外,在图5中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步骤S250中,控制部100以被纸张P1覆盖的吸引区域Ba1的面积(重叠量)越多则越增大两端侧的开口部41a的打开量(宽度的长度)的方式调节伸缩部420的开度。
通过进行这样的纸张输送的控制,从而可以进一步缩短供纸的间隔(即纸张间距),并且,各纸张P从喷嘴43a、44a被供给足够的风量的排气空气,并从第一输送部21的输送带214良好地分离。
这样,在来自喷嘴43a、44a的排气空气(排气流)有可能因在先的纸张P1(第一纸张)相对于输送带224(第二输送带)的吸附而减少的情况下,控制部100进行抑制排气空气的减少的控制。根据进行该控制的本实施方式,可以确保连续地输送纸张P的情况下的纸张分离性,并且,可以实现生产率的提高。
以上,如已详细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实现兼顾纸张分离性的确保和结构的简化。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化的一例,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被这些实施方式限定性地解释。即,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要点或其主要特征的情况下以各种方式实施。

Claims (15)

1.一种纸张输送装置,其中,具备:
第一输送部,所述第一输送部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在第一输送带上输送第二纸张;
第二输送部,所述第二输送部在所述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在第二输送带上输送第一纸张;
气流产生部,所述气流产生部产生使所述第一纸张吸附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进气流、以及在所述纸张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之间使所述第二纸张从所述第一输送带浮起的排气流;以及
控制部,在所述排气流有可能因所述第一纸张相对于所述第二输送带的吸附而减少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抑制所述排气流的减少的控制,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第一纸张与所述第二纸张的纸张间距进行控制,以便在所述第二纸张的前端到达了所述排气流的产生区域时所述纸张间距成为所述排气流的减少被抑制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纸张间距进行控制,以便在所述第二纸张的前端到达所述排气流的产生区域时所述纸张间距成为所述进气流的产生区域的至少一部分从所述第一纸张的后端露出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纸张间距进行控制,以使从所述第一纸张的后端露出的所述进气流的产生区域为该区域的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纸张间距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纸张间距成为所述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从所述排气流的产生位置到所述进气流的产生区域的终端为止的长度以上。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对所述纸张间距进行控制,以便根据所述第一纸张的宽度而改变所述纸张间距。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通过改变所述第一输送部和所述第二输送部中的输送速度来控制所述纸张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在所述纸张间距不足阈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第二输送部的输送速度比所述第一输送部的输送速度快。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沿着所述第二输送带的所述纸张输送方向配置有多个具有产生所述进气流的风扇的风扇单元,
所述气流产生部由最上游的所述风扇单元构成。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构成所述气流产生部的所述风扇单元与其他风扇单元相比,所述进气流的风量大。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构成所述气流产生部的所述风扇单元在收容所述风扇的框体上设置有挡板,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二纸张的前端到达所述排气流的产生区域时的所述第一纸张与所述进气流的产生区域的重叠量,进行调节所述挡板的开度的控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构成所述气流产生部的所述风扇单元在收容所述风扇的框体上设置有挡板,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二纸张的前端到达所述排气流的产生区域时的所述第一纸张与所述进气流的产生区域的重叠量,进行调节所述挡板的开度的控制。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构成所述气流产生部的所述风扇单元构成为,所述进气流的产生区域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可变,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二纸张到达所述排气流的产生区域时的所述第一纸张与所述进气流的产生区域的重叠量,进行调节所述进气流的产生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控制。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其中,
构成所述气流产生部的所述风扇单元构成为,所述进气流的产生区域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可变,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二纸张到达所述排气流的产生区域时的所述第一纸张与所述进气流的产生区域的重叠量,进行调节所述进气流的产生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长度的控制。
14.一种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具备:
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纸张输送装置;以及
向由所述纸张输送装置输送的所述纸张喷出墨的喷墨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喷墨头配置在所述第一输送部。
CN201910961965.XA 2018-10-15 2019-10-11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10381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4211A JP7147453B2 (ja) 2018-10-15 2018-10-15 用紙搬送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94211 2018-10-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8101A CN111038101A (zh) 2020-04-21
CN111038101B true CN111038101B (zh) 2021-09-21

Family

ID=70232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61965.XA Active CN111038101B (zh) 2018-10-15 2019-10-11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147453B2 (zh)
CN (1) CN1110381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2100083A (ja) * 2020-12-23 2022-07-05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吸引ファン制御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5483A (zh) * 2001-10-17 2003-05-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被固定件输送装置、排出装置、排出方法和液体固定装置
JP2004137017A (ja) * 2002-10-16 2004-05-13 Kyocera Mita Corp エアー式給紙装置
CN1847122A (zh) * 2005-04-13 2006-10-18 小森公司 空气流量调节装置
CN102398383A (zh) * 2010-08-31 2012-04-04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检测模块
CN102819202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203845500U (zh) * 2013-04-24 2014-09-24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
CN105668275A (zh) * 2016-01-21 2016-06-15 鲍婉霞 板材送料机构
CN105705445A (zh) * 2013-11-16 2016-06-22 曼罗兰纸张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抽吸头的空气控制
JP2017081664A (ja) * 2015-10-23 2017-05-18 富士通周辺機株式会社 連続用紙用のプリンタ
CN106965571A (zh) * 2015-09-30 2017-07-21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JP2017132192A (ja) * 2016-01-29 2017-08-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327725A (ja) 2005-05-24 2006-12-07 Fuji Xerox Co Ltd 記録媒体搬送機構及び液滴吐出装置
JP2009274399A (ja) 2008-05-16 2009-11-26 Seiko Epson Corp 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13129162A (ja) 2011-12-22 2013-07-04 Canon Finetech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におけるインクミスト回収方法
JP5991955B2 (ja) 2013-08-30 2016-09-14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60193856A1 (en) 2015-01-07 2016-07-07 Océ-Technologies B.V. Sheet transport assembly
JP2016172599A (ja) 2015-03-16 2016-09-2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215578A (ja) 2015-05-25 2016-12-22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5483A (zh) * 2001-10-17 2003-05-0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被固定件输送装置、排出装置、排出方法和液体固定装置
JP2004137017A (ja) * 2002-10-16 2004-05-13 Kyocera Mita Corp エアー式給紙装置
CN1847122A (zh) * 2005-04-13 2006-10-18 小森公司 空气流量调节装置
CN102398383A (zh) * 2010-08-31 2012-04-04 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公司 检测模块
CN102819202A (zh) * 2011-06-08 2012-12-12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203845500U (zh) * 2013-04-24 2014-09-24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纸张输送装置
CN105705445A (zh) * 2013-11-16 2016-06-22 曼罗兰纸张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抽吸头的空气控制
CN106965571A (zh) * 2015-09-30 2017-07-21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机
JP2017081664A (ja) * 2015-10-23 2017-05-18 富士通周辺機株式会社 連続用紙用のプリンタ
CN105668275A (zh) * 2016-01-21 2016-06-15 鲍婉霞 板材送料机构
JP2017132192A (ja) * 2016-01-29 2017-08-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38101A (zh) 2020-04-21
JP7147453B2 (ja) 2022-10-05
JP2020062755A (ja) 2020-04-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82372B2 (en) Conveying device utilizing suction unit to attract print medium and printing apparatus using same
JP5479278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2009062163A (ja) 用紙搬送装置
US11027562B2 (en) Positive pressure plenum system for transport belts in a printing device
JP2007168277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1038101B (zh)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喷墨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025498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記録媒体搬送方法
JP2003285487A (ja) 記録媒体の搬送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4062733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JP2010000711A (ja) 印刷装置
JP6563301B2 (ja) 媒体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US11141991B2 (en) Inkjet printing device
JP201300155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0069708A (ja) 液滴吐出装置
JP20011711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109183B2 (ja) 搬送装置
JP7386033B2 (ja) 搬送装置
JP7213673B2 (ja) ミスト回収装置
JP2020124928A (ja) 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2016221725A (ja) プリント方法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6682199B2 (ja) プリント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0108080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27044A (ja) 用紙検出装置
JP2024084978A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4111014B2 (ja) 記録媒体搬送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