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0039A -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 - Google Patents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10039A
CN111010039A CN201910943752.4A CN201910943752A CN111010039A CN 111010039 A CN111010039 A CN 111010039A CN 201910943752 A CN201910943752 A CN 201910943752A CN 111010039 A CN111010039 A CN 1110100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state
transistor
circuit
outpu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37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10039B (zh
Inventor
原英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h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h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902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897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9020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3207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Rohm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h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4887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64712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100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00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100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00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2Means for protecting converters other than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H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 H02H7/0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 H02H7/10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 H02H7/12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 H02H7/1213Emergency protective circuit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types of electric machines or apparatus or for sectionalised protection of cable or line systems, and effecting automatic switching in the event of an undesired change from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s for converters; for rectifiers for static converters or rectifiers for DC-D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03Details of control, feedback or regulation circuits
    • H02M1/0009Devices or circuits for detecting current in a convert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H02M3/3357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H02M3/3359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having at least one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having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circuit or a synchronous freewheeling circuit at the secondary side of an isolation transform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10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by using switched-mode power supplies [SMPS], i.e. efficient power electronics conversion e.g.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or reduction of losses in power supplies or efficient standby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对开关晶体管、检测电阻和线圈的串联电路施加直流电压。控制电路构成为能够在使开关晶体管导通后执行基于检测电阻的产生电压来决定开关晶体管的断开定时的电流控制,在电流控制的执行过程中,当从使开关晶体管导通后经过预定时间,检测电压仍未达到预定的判定电压时,控制电路使开关晶体管断开。

Description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 电源适配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开关控制装置有时用于对与线圈串联连接的开关元件进行开关驱动(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在这种情况下,有采用一种利用检测电阻(センス抵抗)来检测流经开关元件的电流的结构,使用在使开关元件导通后基于检测电阻的产生电压来决定开关元件的断开定时的电流控制方式。
作为典型例,例如有将开关元件串联连接于变压器的一次侧绕组(线圈),并对该开关元件适用电流控制方式的利用方式。
当采用如上所述的电流控制方式时,假设检测电阻短路,则检测电阻的产生电压不表示流经开关元件的电流,因而有可能丧失开关元件的断开的机会而引发开关元件的破损等。保护开关元件免遭破损等极为重要。
一方面,图21中示出现有技术中具备高侧晶体管901和低侧晶体管902的驱动装置900。在图21中,互相串联连接的晶体管901与晶体管902之间的连接节点与驱动装置900的输出端子903连接,在驱动装置900的外部,开关晶体管910的栅极与输出端子903连接。驱动装置900可以通过将晶体管901和晶体管902交替地设为导通、断开来对开关晶体管910进行开关驱动。
在驱动装置中,存在输出端子发生电源故障(天絡)或接地故障(地絡)等异常的可能性。例如,在图21的驱动装置900中,若当输出端子903发生电源故障时低侧晶体管902为导通状态,则过大的电流通过低侧晶体管902流动,若当输出端子903发生接地故障时高侧晶体管901为导通状态,则过大的电流通过高侧晶体管901流动。过大的电流可能导致驱动装置900的破损或劣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400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0705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与检测电阻的短路等相关的保护功能的开关控制装置、以及利用该开关控制装置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及电气设备。
或者,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针对电源故障等异常的发生的保护功能的驱动装置、以及利用该驱动装置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及电气设备。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开关控制装置是如下一种结构,即,该开关控制装置具备:输出端子,其与开关元件的控制电极连接;电压输入端子,其将应与所述开关元件串联连接的检测电阻的产生电压作为检测电压(センス電圧)来接受;控制电路,其生成驱动控制信号;以及驱动电路,其基于所述驱动控制信号,通过所述输出端子使所述开关元件导通或断开,所述控制电路被构成为能够在使所述开关元件导通后,执行基于所述检测电压来决定所述开关元件的断开定时的电流控制,在所述电流控制的执行过程中,当从使所述开关元件导通后经过预定时间,所述检测电压仍未达到预定的判定电压时,所述控制电路使所述开关元件断开(第一结构)。
在上述第一结构的开关控制装置中,可以是如下一种结构,即,对所述开关元件、所述检测电阻与线圈的串联电路施加预定的直流电压,在所述开关元件的导通区间,随着从所述开关元件导通后的经过时间的增加,流经所述开关元件的电流增加(第二结构)。
在上述第一结构或第二结构的开关控制装置中,可以是如下一种结构,即,在所述电流控制中,所述控制电路在使所述开关元件导通后,响应于所述检测电压达到预定的断开基准电压,使所述开关元件断开,所述判定电压低于所述断开基准电压(第三结构)。
在上述第一结构或第二结构的开关控制装置中,可以是如下一种结构,即,在所述电流控制中,所述控制电路在使所述开关元件导通后,响应于所述检测电压达到预定的断开基准电压,使所述开关元件断开,所述判定电压具有与所述断开基准电压相同的电压值(第四结构)。
在上述第一结构至第四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开关控制装置中,可以是如下结构,即,该开关控制装置由半导体集成电路形成(第五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是如下一种结构,即,该绝缘型DC/DC转换器具备具有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的变压器、作为与所述一次侧绕组连接的开关元件的开关晶体管、与所述开关晶体管串联连接的检测电阻以及控制所述开关晶体管的导通、断开的一次侧控制电路,根据施加于所述一次侧绕组的输入电压在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生成输出电压,作为所述一次侧控制电路,所述绝缘型DC/DC转换器使用上述第一结构至第五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开关控制装置,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与所述开关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子连接,且由所述开关控制装置对所述开关晶体管进行开关驱动(第六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AC/DC转换器是如下一种结构,即,具备:整流电路,其对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平滑电容器,其通过对全波整流后的电压进行平滑化来生成直流电压;以及上述第六结构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其根据作为所述直流电压的输入电压生成直流的输出电压(第七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电源适配器是如下一种结构,即,具备:插头,其接受交流电压;上述第七结构的AC/DC转换器;以及壳体,其容纳所述AC/DC转换器(第八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电气设备是如下一种结构,即,具备:上述第七结构的AC/DC转换器;以及基于所述AC/D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来驱动的负载(第九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驱动装置是如下一种结构,即,该驱动装置具备输出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的状态控制部,所述驱动电路取用于将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预定的第一电平的第一状态、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预定的第二电平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从所述输出端子观察到的所述驱动电路的阻抗在所述第三状态比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高,当从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被设为所述第一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仍未成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电压的预定的判定电压以下时,所述状态控制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设为所述第三状态(第十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驱动装置是如下一种结构,即,该驱动装置具备输出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的状态控制部,所述驱动电路取用于将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预定的第一电平的第一状态、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预定的第二电平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从所述输出端子观察到的所述驱动电路的阻抗在所述第三状态比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高,当从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被设为所述第二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仍未成为低于所述第二电平的电压的预定的判定电压以上时,所述状态控制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设为所述第三状态(第十一结构)。
在上述第十结构的驱动装置中,可以是如下一种结构,即,所述驱动电路具有互相串联连接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对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串联电路施加预定的驱动用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配置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高电位侧,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二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别被设为断开、导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别被设为导通、断开,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被设为断开(第十二结构)。
在上述第十一结构的驱动装置中,可以是如下一种结构,即,所述驱动电路具有互相串联连接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对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串联电路施加预定的驱动用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配置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高电位侧,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二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别被设为断开、导通,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别被设为导通、断开,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被设为断开(第十三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驱动装置是如下一种结构,即,该驱动装置具备输出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的状态控制部,所述驱动电路取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预定的第一电平的第一状态和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预定的第二电平的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从所述输出端子观察到的所述驱动电路的阻抗在所述第二状态笔在所述第一状态高,当从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被设为所述第一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仍未成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电压的预定的判定电压以下时,所述状态控制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设为所述第二状态(第十四结构)。
在上述第十四结构的驱动装置中,可以是如下一种结构,即,所述驱动电路具有互相串联连接的上拉电阻和晶体管,对所述上拉电阻和所述晶体管的串联电路施加预定的驱动用电压,所述上拉电阻配置在所述晶体管的高电位侧,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晶体管分别被设为导通、断开(第十五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的驱动装置是如下一种结构,即,该驱动装置具备输出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的状态控制部,所述驱动电路取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预定的第一电平的第一状态和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预定的第二电平的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从所述输出端子观察到的所述驱动电路的阻抗在所述第一状态比在所述第二状态高,当从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被设为所述第二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仍未成为低于所述第二电平的电压的预定的判定电压以上时,所述状态控制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设为所述第一状态(第十六结构)。
在上述第十六结构的驱动装置中,可以是如下一种结构,即,所述驱动电路具有互相串联连接的晶体管和下拉电阻,对所述晶体管和所述下拉电阻的串联电路施加预定的驱动用电压,所述晶体管配置在所述下拉电阻的高电位侧,所述晶体管与所述下拉电阻之间的连接节点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晶体管分别被设为断开、导通(第十七结构)。
在上述第十结构至第十七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驱动装置中,可以是如下结构,即,该驱动装置由半导体集成电路形成(第十八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是如下一种结构,即,该绝缘型DC/DC转换器具备具有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的变压器、与所述一次侧绕组连接的开关晶体管以及控制所述开关晶体管的导通、断开的一次侧控制电路,根据施加于所述一次侧绕组的输入电压在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生成输出电压,作为所述一次侧控制电路,所述绝缘型DC/DC转换器采用上述第十结构至第十八结构中的任一结构的驱动装置,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子连接,由所述驱动装置对所述开关晶体管进行开关驱动(第十九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AC/DC转换器是如下一种结构,即,具备:整流电路,其对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平滑电容器,其通过对全波整流后的电压进行平滑化来生成直流电压;以及上述第十九结构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其根据作为所述直流电压的输入电压生成直流的输出电压(第二十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电源适配器是如下一种结构,即,具备:插头,其接受交流电压;上述第二十结构的AC/DC转换器;以及壳体,其容纳所述AC/DC转换器(第二十一结构)。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电气设备是如下一种结构,即,具备:上述第二十结构的AC/DC转换器;以及基于所述AC/D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来驱动的负载(第二十二结构)。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与检测电阻的短路等相关的的保护功能的开关控制装置、以及利用该开关控制装置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及电气设备。
或者,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备针对电源故障等异常的发生的保护功能的驱动装置、以及利用该驱动装置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及电气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DC/DC转换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次侧控制IC的外观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次侧控制IC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图3所示的驱动电路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示出一次侧控制IC的启动时周边的开关晶体管的状态及输出电压的情形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流控制的说明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出检测电阻短路时的电压及电流的波形等的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检测电阻短路时的保护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AC/DC转换器的结构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源适配器的结构的图。
图11A和图11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气设备的结构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的示意性框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14A和图14B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相关的电源故障和接地故障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结构例(EX5_1)的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输出端子电压的高电平及低电平与两个判定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另一结构例(EX5_2)的图。
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又一结构例(EX5_3)的图。
图1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负载驱动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非绝缘升压型DC/DC转换器的结构的图。
图21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通常的驱动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进行具体说明。在所参照的各图中,对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以省略关于相同部分的重复的说明为原则进行省略。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为简化描述,有时通过标记来表示信息、信号、物理量或部件等的记号或符号来省略或略写与该记号或符号对应的信息、信号、物理量或部件等的名称。例如,后述的以“M1”表示的开关晶体管(参照图1)、有时用开关晶体管M1表记,有时也可能略写为晶体管M1,但其所指均相同。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使用的一些术语进行说明。电平指电位的水平,对于任意的信号或电压,高电平具有高于低电平的电位。对于电平周期性地在低电平与高电平之间切换的任意的信号或电压,将该信号或电压的电平为高电平的区间的长度相对于该信号或电压的一个周期的区间的长度的比例称为占空比。
对于被构成为FET(场效应晶体管)的任意的晶体管(开关元件),导通状态指该晶体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成为导通状态,断开状态指该晶体管的漏极与源极之间成为非导通状态(断开状态)。以下,对于任意的晶体管,有时将导通状态、断开状态仅表述为导通、断开。另外,对于任意的晶体管,将由断开状态向导通状态的切换表述为导通,将由导通状态向断开状态的切换表述为断开。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同步整流型DC/DC转换器1(以下,可略写为DC/DC转换器1)的整体结构图。DC/DC转换器1是回扫方式的DC/DC转换器,其根据施加于输入端子P1的直流的输入电压VIN生成被稳定在期望的目标电压VTG的直流的输出电压VOUT
DC/DC转换器1由相互电绝缘的一次侧电路和二次侧电路构成,一次侧电路中的接地端以“GND1”表示,二次侧电路中的接地端以“GND2”表示。在一次侧电路和二次侧电路的各个电路中,接地端指具有0V(零伏)的基准电位的导电部,或指基准电位本身。但是,由于接地端GND1与接地端GND2相互绝缘,因而可能具有彼此不同的电位。
DC/DC转换器1中的一对输出端子P2和P3中,输出端子P3与接地端GND2连接,从输出端子P3的电位(即,接地端GND2的电位)观察,向输出端子P2施加输出电压VOUT。DC/DC转换器1可以向连接于输出端子P2与P3之间的任意的负载(未图示)供给输出电压VOUT
DC/DC转换器1具备变压器TR,变压器TR具有一次侧绕组W1和二次侧绕组W2。在变压器TR中,一次侧绕组W1与二次侧绕组W2相互电绝缘且相互以反极性磁耦合。
在DC/DC转换器1的一次侧电路中,除了一次侧绕组W1外,还设有作为一次侧控制电路的一次侧控制IC10、一次侧电源电路11、输入电容器CIN、开关晶体管M1、检测电阻RCS。开关晶体管M1被构成为N沟道型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一次侧控制IC10由半导体集成电路形成。一次侧绕组W1的一端与输入端子P1连接来接受直流的输入电压VIN。一次侧绕组W1的另一端与开关晶体管M1的漏极连接,开关晶体管M1的源极通过检测电阻RCS与接地端GND1连接。在输入端子P1与接地端GND1之间设有输入电容器CIN,向输入电容器CIN的两端之间施加输入电压VIN。一次侧电源电路11通过对输入电压VIN进行直流-直流转换来生成具有期望的电压值的电源电压VCC,并供给至一次侧控制IC10。一次侧控制IC10基于电源电压VCC来驱动。
在DC/DC转换器1的二次侧电路中,除了二次侧绕组W2外,还设有作为二次侧控制电路的二次侧控制IC20、反馈电路30、同步整流晶体管M2、二极管D2、分压电阻R1至R4、输出电容器COUT。二次侧控制IC20由半导体集成电路形成。由分压电阻R1、R2构成分压电路DVA,且由分压电阻R3、R4构成分压电路DVB。同步整流晶体管M2(以下,可称为SR晶体管M2)被构成为N沟道型MOSFET。二极管D2是SR晶体管M2的寄生二极管。因此,以从SR晶体管M2的源极朝向漏极的方向为正向,二极管D2与SR晶体管M2并联连接。二极管D2也可以是与寄生二极管分开设置的二极管。
二次侧绕组W2的一端与输出端子P2连接,因而向二次侧绕组W2的一端施加输出电压VOUT。二次侧绕组W2的另一端与SR晶体管M2的漏极连接。二次侧绕组W2的另一端上的电压(换言之,SR晶体管M2的漏极电压)用“VDR”表示。二次侧绕组W2的另一端与SR晶体管M2的漏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与分压电阻R1的一端连接,分压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分压电阻R2与接地端GND2连接。因此,向分压电阻R1与R2之间的连接节点ND1施加通过分压电路DVA对电压VDR进行分压的分压VA。另一方面,施加输出电压VOUT的输出端子P2与分压电阻R3的一端连接,分压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分压电阻R4与接地端GND2连接。因此,向分压电阻R3与R4之间的连接节点ND2施加通过分压电路DVB对输出电压VOUT进行分压的分压VB
SR晶体管M2的源极与接地端GND2连接。另外,在输出端子P2与P3之间设有输出电容器COUT,向输出电容器COUT的两端之间施加输出电压VOUT。也可以在输出电容器COUT与DC/DC转换器1的负载(未图示)之间插入用于检测过电流的产生的电阻。
二次侧控制IC20将输出电压VOUT用作驱动电压,并且,基于电压VA,或基于电压VA、VB,通过控制SR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来控制SR晶体管M2的导通、断开。此时,控制SR晶体管M2的栅极电压使晶体管M1和M2不同时导通。作为SR晶体管M2的控制方法,可以利用包括公知的方法的任意的方法。例如,若考虑以SR晶体管M2为断开状态为起点,则二次侧控制IC20响应于电压VA成为预定的负的导通判定电压(例如,-100mV)以下,使SR晶体管M2导通,之后,响应于电压VA成为预定的负的断开判定电压(例如,-10mV)以上,使SR晶体管M2断开。断开判定电压高于导通判定电压。
在DC/DC转换器1中,光耦合器31跨设于一次侧电路和二次侧电路。光耦合器31具有配置于二次侧电路的发光元件和配置于一次侧电路的受光元件。光耦合器31的发光元件由输出电压VOUT,或由输出电压VOUT的分压进行偏置,反馈电路30驱动光耦合器31的发光元件,以使输出电压VOUT追随期望的目标电压VTG。例如,如图1所示,反馈电路30与节点ND2连接,且基于输出电压VOUT的分压VB,将与输出电压VOUT和目标电压VTG之间的误差对应的电流供给至光耦合器31的发光元件。反馈电路30由并联调整器、误差放大器等构成。
一次侧控制IC10与光耦合器31的受光元件连接,且与流经光耦合器31的受光元件的反馈电流IFB对应的反馈信号VFB被输入至一次侧控制IC10。另外,相当于检测电阻RCS上的电压降的电流检测信号VCS也被输入至一次侧控制IC10。
一次侧控制IC10与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且通过向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供给脉冲信号来对开关晶体管M1进行开关驱动。脉冲信号是信号电平在低电平与高电平之间切换的矩形波状的信号。当向晶体管M1的栅极供给低电平、高电平的信号时,晶体管M1分别成为断开状态、导通状态。对一次侧控制IC10的结构及控制方式不做特殊限定。例如,一次侧控制IC10既可以利用PWM调制(脉冲宽度调制)将具有与反馈信号VFB对应的占空比的脉冲信号供给至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也可以利用PFM调制(脉冲频率调制)将具有与反馈信号VFB对应的频率的脉冲信号供给至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又例如,一次侧控制IC10也可以是电流模式的调制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根据电流检测信号VCS来调节被供给至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的脉冲信号的占空比。
图2中示出一次侧控制IC10的外观的例子。一次侧控制IC10是通过将半导体集成电路封入由树脂构成的壳体(封装(パッケージ))内而形成的电子器件(半导体装置),构成一次侧控制IC10的各电路由半导体集成化。在作为一次侧控制IC10的电子器件的壳体中设有相暴露于IC10的外部的多个外部端子。此外,图2所示的外部端子的数量只不过是例示。二次侧控制IC20也具有与图2的一次侧控制IC10相同的结构。
作为设于一次侧控制IC10的多个外部端子的一部分,图1中示出了外部端子TM1至TM5。外部端子TM1是输出端子,与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外部端子TM2是电源端子,接受来自一次侧电源电路11的电源电压VCC的输入。外部端子TM3是接地端子,与接地端GND1连接。外部端子TM4、TM5分别接受反馈信号VFB、电流检测信号VCS的输入。
下面关注一次侧电路,并进一步对一次侧电路的部分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文中,未另设定基准而示出的电压为从接地端GND1的电位观察到的电压,除非另外说明,0V(零伏)指接地端GND1的电位。
图3中示出一次侧控制IC10的示意性内部结构。一次侧控制IC10具备内部电源电路110、控制电路120以及驱动电路130。
内部电源电路110通过对输入至电源端子TM2的电源电压VCC进行直流-直流转换来生成1个以上的其他直流电压。这里,认为由内部电源电路110生成的直流电压中包括内部电源电压Vreg和驱动用电压VDRV。内部电源电压Vreg和驱动用电压VDRV是具有预定的电压值的正的直流电压。例如,电源电压VCC是14V以上的电压,而电压Vreg和VDRV分别是4V和12V。
控制电路120基于内部电源电压Vreg来驱动。控制电路120由逻辑电路构成,或由模拟电路和逻辑电路构成。控制电路120基于反馈信号VFB和电流检测信号VCS中的至少一方来生成用于切换开关晶体管M1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并供给至驱动电路130。驱动控制信号SCNT例如可以是PWM调制或PFM调制后的信号。
驱动电路130基于驱动用电压VDRV来驱动。驱动电路130与输出端子TM1连接,并按照驱动控制信号SCNT来控制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换言之,驱动电路130在控制电路120的控制下调整输出端子TM1的电压电平。输出端子TM1在IC10的外部与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输出端子TM1上的电压用记号“VG”表示,以下,有时称为输出端子电压VG。在DC/DC转换器1中,输出端子电压VG等于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另外,将流经开关晶体管M1的沟道的电流(即,流经开关晶体管M1的漏极与源极之间的电流)表示为“IM1”。在图1的DC/DC转换器1中,电流IM1等于流经一次侧绕组W1的电流。
图4中示出驱动电路130的内部结构例。图4的驱动电路130具备互相串联连接的晶体管131和132、预驱动器133。晶体管131被构成为P沟道型MOSFET,晶体管132被构成为N沟道型MOSFET。但是,也可以是将晶体管131构成为N沟道型MOSFET的变形。对晶体管131和晶体管132的串联电路施加驱动用电压VDRV。更具体而言,向晶体管131的源极施加驱动用电压VDRV,晶体管131、132的漏极之间公共连接,晶体管132的源极与接地端GND1连接。晶体管131、132的漏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与输出端子TM1连接。预驱动器133按照来自控制电路120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来控制晶体管131、132的导通、断开。驱动控制信号SCNT是取高电平或低电平的二值信号。
当驱动控制信号SCNT为高电平时,预驱动器133通过向晶体管131、132的栅极供给低电平信号使晶体管131、132的状态分别为导通状态、断开状态。当晶体管131、132的状态分别为导通状态、断开状态时,经过渡状态,输出端子电压VG成为高电平(驱动用电压VDRV的电平),其结果,开关晶体管M1成为导通状态。
当驱动控制信号SCNT为低电平时,预驱动器133通过向晶体管131、132的栅极供给高电平信号使晶体管131、132的状态分别为断开状态、导通状态。当晶体管131、132的状态分别为断开状态、导通状态时,经过渡状态,输出端子电压VG成为低电平(接地端GND1的电平),其结果,开关晶体管M1成为断开状态。
此外,就预驱动器133而言,为了防止晶体管131和晶体管132同时成为导通状态,可以适当插入使晶体管131和晶体管132同时为断开状态的死区时间。
控制电路120可以通过向驱动电路130供给使信号电平在高电平与低电平之间切换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来切换开关晶体管M1(即,在导通状态与断开状态之间切换开关晶体管M1)。
利用反馈电路30的上述动作是反馈控制的执行过程中的动作。反馈控制指仅限在二次侧电路中的输出电压VOUT被稳定在目标电压VTG或上升至接近目标电压VTG的电压,从而反馈电路30有效地动作时能够执行的控制。在反馈控制中,基于与输出电压VOUT对应的反馈信号VFB来生成驱动控制信号SCNT
如图5所示,假设以二次侧电路的输出电压VOUT具有与接地端GND2相同的电位(二次侧电路的0V的电位)时为起点,接受电源电压VCC的输入后,一次侧控制IC10在定时t1启动。在定时t1之后,输出电压VOUT立即为零或非常低,因而反馈电路30未启动,未向一次侧控制IC10输入有效的反馈信号VFB。因此,一次侧控制IC10在自身启动之后,执行不依赖于反馈信号VFB的亦称自运行控制的电流控制。这里,假设在定时t1至之后的定时t2的区间内执行不依赖于反馈信号VFB的电流控制。以定时t2为界限,来自反馈电路30的有效的反馈信号VFB开始被输入至一次侧控制IC10,从定时t2起,执行反馈控制。
参照图6,对电流控制(自运行控制)进行说明。此外,下文中,为便于说明,称由电流检测信号VCS表示的电压为检测电压,检测电压也以记号“V CS”表示。检测电压VCS是施加于外部端子TM5的电压,等于检测电阻RCS上的产生电压(即,检测电阻RCS上的电压降)。另外,称开关晶体管M1成为导通状态的区间为导通区间,称开关晶体管M1成为断开状态的区间为断开区间。输出端子电压VG成为高电平、低电平的区间分别相当于导通区间、断开区间。并且,称对开关晶体管M1进行开关驱动时的一个导通区间的长度为导通时间TON,且称一个断开区间的长度为断开时间TOFF
电流控制是在使开关晶体管M1导通后,基于与电流IM1对应的检测电压VCS来决定开关晶体管M1的断开定时的控制。具体地,在电流控制中,控制电路120在控制驱动电路130使开关晶体管M1导通(即,使输出端子电压VG由低电平被切换为高电平)后,监视检测电压VCS是否达到预定的断开基准电压VOFF,并响应于检测电压VCS达到断开基准电压VOFF,控制驱动电路130使开关晶体管M1断开(即,使输出端子电压VG由高电平切换为低电平)。之后,等待预定的时间的经过后,控制电路120控制驱动电路130使开关晶体管M1再次导通。此后,反复同样的动作。如上述,控制电路120可以通过使驱动控制信号SCNT为高电平、低电平,通过驱动电路130将开关晶体管M1设为导通状态、断开状态。断开基准电压VOFF具有预定的正的直流电压值。
在电流控制中,断开时间TOFF可以是固定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开关晶体管M1的开关周期能够根据导通时间TON而变动。开关晶体管M1的开关周期用相邻的一个导通时间TON和断开时间TOFF的和表示。
或者,在电流控制中,可以使开关晶体管M1的开关周期恒定。在电流控制中,当开关晶体管M1的开关周期被设为恒定时,按周期地根据开关晶体管M1的导通时间TON来决定断开时间TOFF。此外,由于开关晶体管M1的开关周期相当于驱动控制信号SCNT的周期和输出端子电压VG的周期,因而该开关周期恒定意味着驱动控制信号SCNT的周期和输出端子电压VG的周期恒定。驱动控制信号SCNT的周期指驱动控制信号SCNT的电平由低电平被切换为高电平后,直到驱动控制信号SCNT的电平下一次由低电平被切换为高电平为止的区间的长度。同样地,输出端子电压VG的周期指输出端子电压VG的电平由低电平被切换为高电平后,直到输出端子电压VG的电平下一次由低电平被切换为高电平为止的区间的长度。
由于对一次侧绕组W1、开关晶体管M1、检测电阻RCS的串联电路施加作为预定的直流电压的输入电压VIN,因此,在开关晶体管M1的导通区间,随着从开关晶体管M1导通后的经过时间的增加,流向开关晶体管M1的电流IM1增加。在电流控制中,使开关晶体管M1导通后,响应于电流IM1达到与断开基准电压VOFF对应的电流值,反复进行使开关晶体管M1断开的动作。
如上述,本应向外部端子TM5输入与电流IM1成比例的检测电压VCS,但若发生检测电阻RCS短路的问题,则如图7所示,输入至外部端子TM5的检测电压VCS与电流IM1无关而成为0V。若在检测电压VCS与电流IM1无关而被维持为0V的状态下进行上述电流控制,则有可能过大的电流IM1流动而导致电流IM1的流经路径上的器件(尤其,例如开关晶体管M1)破损或劣化,且伴随温度上升可能还会对该器件的周边产生不利影响。当检测电阻RCS的电阻值异常低时,也可能出现同样的问题。
控制电路120具备与检测电阻RCS的短路等相关的保护功能。具体地,在执行电流控制时,进行如下动作。即,如图8所示,在电流控制中,控制电路120通过驱动电路130使开关晶体管M1导通后,利用自身所具备的计时器(未图示)测量从使开关晶体管M1导通的定时起的经过时间TTIMER,当该经过时间TTIMER达到预定的上限时间TTH,检测电压VCS仍未达到预定的短路判定电压VTH时,判断为发生短路异常,并通过驱动电路130使开关晶体管M1断开。
当判断为发生了短路异常时,此后,控制电路120将驱动控制信号SCNT维持为低电平来维持开关晶体管M1的断开状态,直到对一次侧控制IC10输入预定的复位信号为止。或者,判断为发生短路异常后,控制电路120也可以等待预定的冷却时间的经过后再重新开始上述电流控制。另外,通过切断向一次侧控制IC10的电源电压VCC的输入,可以丢弃发生短路异常的判断。
通过这样的动作,即使发生检测电阻RCS短路的问题,也能避免开关晶体管M1的破损等。
短路判定电压VTH具有预定的正的直流电压值。短路判定电压VTH可以被设定为低于断开基准电压VOFF的电压。或者,短路判定电压VTH也可以与断开基准电压VOFF一致(即,短路判定电压VTH和断开基准电压VOFF可以具有彼此相同的电压值)。
当使短路判定电压VTH与断开基准电压VOFF一致时,仅通过准备将兼用作电压VTH和VOFF的单个预定电压与检测电压VCS进行比较的单个比较器,就能够判断检测电压VCS是否达到短路判定电压VTH或断开基准电压VOFF
另一方面,若将短路判定电压VTH设定为低于断开基准电压VOFF的电压,则具有可以将上限时间TTH设定得比使短路判定电压VTH与断开基准电压VOFF一致时短的优点。
例如,假设在断开基准电压VOFF和短路判定电压VTH均为1V,且无短路地设有适宜的检测电阻RCS的情况下电流控制中的导通时间TON的标准值为10μ秒,则为了确保响应于检测电压VCS达到断开基准电压VOFF(1V)而进行开关晶体管M1的断开的动作,上限时间TTH被设定为大于10μ秒的时间,例如20μ秒。在这种情况下,在检测电阻RCS短路时,电流IM1流经一次侧绕组W1和开关晶体管M1,流经时间持续20μ秒,根据一次侧绕组W1的电感值,有可能电流IM1达到非常大的电流值。
对此,当将断开基准电压VOFF、短路判定电压VTH例如分别设定为1V、0.3V时,可以将上限时间TTH设定为6μ秒(=20μ秒×3/10)。若在从使开关晶体管M1导通的定时起的经过时间TTIMER达到6μ秒的时间点,检测电压VCS未达到0.3V(短路判定电压VTH),则推断为检测电阻RCS发生短路,若在该时间点使开关晶体管M1断开,则可以以电流IM1较小的状态停止电流控制。
此外,在从图5的定时t2起的反馈控制中,也可以利用电流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下进行动作即可。
即,例如,将反馈电路30构成为,仅限在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TG时,作为反馈信号VFB,向一次侧控制电路IC10供给特定的反馈信号VFB。或者,也可以将反馈电路30构成为,输出电压VOUT成为比目标电压VTG低预定电压ΔV的电压(VTG-ΔV)以下后,直到输出电压VOUT达到目标电压VTG为止的期间内,向一次侧控制电路IC10供给特定的反馈信号VFB。然后,控制电路120在被输入特定的反馈信号VFB时执行上述电流控制,而在未被输入特定的反馈信号VFB时使开关晶体管M1维持为断开状态。由此,间歇地对开关晶体管M1进行开关驱动,使输出电压VOUT保持在目标电压VTG附近。在从定时t2起的电流控制中,同样地,如上述,当从使开关晶体管M1导通的定时起的经过时间TTIMER达到预定的上限时间TTH,检测电压VCS仍未达到预定的短路判定电压VTH时,控制电路120判断为发生短路异常,并通过驱动电路130使开关晶体管M1断开即可。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以及后述的第三、第四实施方式是以第一实施方式为基础的实施方式,关于在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中不另阐述的事项,只要不存在矛盾,第一实施方式的记载也适用于第二至第四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之间矛盾的事项,可以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记载优先(对于后述的第三、第四实施方式也同样)。只要不存在矛盾,可以组合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多个实施方式。进一步地,只要不存在矛盾,可以组合第一至第四实施方式和后述的第五至第九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多个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DC/DC转换器1是绝缘同步整流型DC/DC转换器,但就DC/DC转换器1而言,只要是根据施加于一次侧绕组W1的输入电压VIN在变压器TR的二次侧(即,在二次侧电路)生成输出电压VOUT,则可以是任意的DC/DC转换器。
例如,虽然在图1所示的DC/DC转换器1中采用了所谓的低侧应用,但也可以采用高侧应用。在采用高侧应用的DC/DC转换器1中,SR晶体管M2设于输出端子P2侧,且SR晶体管M2被串联地插入于施加输出电压VOUT的输出端子P2与变压器TR的二次侧绕组W2之间。除此之外,可以以无损于本发明的主旨的方式变更二次侧电路中的SR晶体管M2的配置位置。
又例如,DC/DC转换器1也可以是使用整流二极管的DC/DC转换器(绝缘二极管整流型DC/DC转换器)。在这种情况下,在DC/DC转换器1中,代替图1的SR晶体管M2和寄生二极管D2地,将整流二极管设于二次侧电路。整流二极管被插入于二次侧绕组W2与输出电容器COUT之间,且对从一次侧绕组W1传输至二次侧绕组W2的电力进行整流。
又例如,也可以将DC/DC转换器1构成为前馈式绝缘型DC/DC转换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同步整流方式和整流二极管方式中的任一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的用途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可以构成使用本发明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的AC/DC转换器300。AC/DC转换器300具备滤波器301、整流电路302、平滑电容器303以及绝缘型DC/DC转换器304。滤波器301去除被输入至AC/DC转换器300的交流电压VAC的噪声。交流电压VAC可以是工业用交流电压。整流电路302是对通过滤波器301供给的交流电压VAC进行全波整流的二极管桥接电路。平滑电容器303通过对全波整流后的电压进行平滑化来生成直流电压。绝缘型DC/DC转换器304接受由平滑电容器303生成的直流电压作为输入电压VIN,并通过对输入电压VIN进行电力转换(直流-直流转换)来生成输出电压VOUT。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或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DC/DC转换器1用作绝缘型DC/DC转换器304。在这种情况下,图1的输入电容器CIN相当于平滑电容器303。
也可以利用AC/DC转换器300来构成电源适配器。图10是示出具备AC/DC转换器300的电源适配器320的图。电源适配器320具备AC/DC转换器300、插头321、壳体322以及输出连接器323,在壳体322中容纳和配置AC/DC转换器300。插头321从未图示的插座接受工业用交流电压VAC,AC/DC转换器300根据通过插头321输入的工业用交流电压VAC生成直流的输出电压VOUT。输出电压VOUT通过输出连接器323被供给至未图示的任意的电气设备。作为电气设备,例如有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信息终端、数码相机、数字摄像机、便携式电话(包括被分类为智能电话的设备),便携式音频播放器等。
也可以构成具备AC/DC转换器300的电气设备。图11A和图11B是示出具备AC/DC转换器300的电气设备340的图。虽然图11A和图11B所示的电气设备340为显示装置,但对电气设备340的种类不做特殊限定,只要是内置AC/DC转换器的设备,则可以是任意设备,如音频设备、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等。电气设备340具备AC/DC转换器300、插头341、壳体342以及负载343,且在壳体322中容纳和配置AC/DC转换器300和负载343。插头341从未图示的插座接受工业用交流电压VAC,AC/DC转换器300根据通过插头341输入的商用交流电压VAC生成直流的输出电压VOUT。所生成的输出电压VOUT被供给至负载343。负载343可以是基于输出电压VOUT驱动的任意的负载,例如,微型计算机、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电源电路、照明设备、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
《第四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对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的一些变形技术等。
如上述,一次侧控制IC10的各电路元件以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形式形成,通过将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封入由树脂构成的壳体(封装)中来构成半导体装置。但是,也可以利用多个分立器件来构成与一次侧控制IC10中的电路等同的电路。作为在一次侧控制IC10中包括的电路元件,上述的任意的一些电路元件也可以设于一次侧控制IC10外而与一次侧控制IC10外接。反过来,也可以将作为设于一次侧控制IC10外的电路元件,将上述的一些电路元件设于一次侧控制IC10中。
关于任意的信号或电压,可以以无损于上述主旨的形式,使其高电平与低电平的关系颠倒过来。
也可以实施在N沟道型与P沟道型之间对FET的类型进行替换的变形。
图3所示的一次侧控制IC10作为控制对象开关元件的导通、断开的任意的开关控制装置发挥功能。但是,对象开关元件与对象线圈和检测电阻串联连接,且对对象开关元件和对象线圈与检测电阻的串联电路施加预定的直流电压。因此,在对象开关元件的导通区间,随着从对象开关元件导通后的经过时间的增加,流经对象开关元件的电流增加。虽然对图1的一次侧控制IC10而言的对象开关元件和对象线圈是开关晶体管M1和一次侧绕组W1,但在本发明中,对象开关元件和对象线圈不限于此,可以将本发明广泛适应于通过对象开关元件的开关驱动来控制流经对象线圈的电流的用途。
上述各晶体管可以是任意种类的晶体管。例如,也可以将作为MOSFET所上述的晶体管置换为结型FET、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双极型晶体管。任意的晶体管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控制电极。在FET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方是漏极,另一方是源极,且控制电极是栅极。在IGBT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方是集电极,另一方是发射极,且控制电极是栅极。在不属于IGBT的双极型晶体管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方是集电极,另一方是发射极,且控制电极是基极。
作为成为本发明的开关控制装置的控制对象的开关元件(对象开关元件),主要设想是包括MOSFET的FET或IGBT等电压控制型晶体管(即,根据控制电极上的电压来控制流经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流的晶体管),但也可以将双极型晶体管用作该开关元件(对象开关元件)。
《第五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2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100的示意性内部结构图。图13是驱动装置1100的外观图。
驱动装置1100是通过将半导体集成电路封入由树脂构成的壳体(封装)内而形成的电子器件(半导体装置),构成驱动装置1100的各电路由半导体集成化。在作为驱动装置1100的电子器件的壳体中设有暴露于IC10的外部的多个外部端子。此外,图13所示的外部端子的数量只不过是例示。
作为设于驱动装置1100的多个外部端子的一部分,图12中示出了外部端子TM1至TM3。外部端子TM1是输出端子,且由驱动装置1100驱动栅极的晶体管(图12中未图示)等与外部端子TM1外接。外部端子TM2是电源端子,从未图示的电源电路接受直流的电源电压VCC的输入。外部端子TM3是接地端子,与接地端GND连接。接地端指具有0V(零伏)的基准电位的导电部(预定电位点),或指基准电位本身。
驱动装置1100具备内部电源电路1110、控制电路1120、驱动电路1130以及保护电路1140。
内部电源电路1110通过对被输入至电源端子TM2的电源电压VCC进行直流-直流转换来生成1个以上的其他直流电压。这里,认为由内部电源电路1110生成的直流电压中包括内部电源电压Vreg和驱动用电压VDRV。内部电源电压Vreg和驱动用电压VDRV是具有预定的电压值的正的直流电压。例如,电源电压VCC是14V以上的电压,而电压Vreg和VDRV分别是4V和12V。控制电路1120和保护电路1140基于内部电源电压Vreg来驱动。驱动电路1130基于驱动用电压VDRV来驱动。
控制电路1120由逻辑电路构成,或由模拟电路和逻辑电路构成。控制电路1120生成驱动控制信号SCNT,并供给至驱动电路1130。驱动控制信号SCNT是取低电平或高电平的二值信号,可以是矩形波状的脉冲信号。作为脉冲信号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例如可以是PWM调制(脉冲宽度调制)或PFM调制(脉冲频率调制)后的信号,其信号电平在低电平与高电平之间切换。
驱动电路1130通过输出线OL与输出端子TM1连接,并按照驱动控制信号SCNT来控制输出端子TM1的电压电平。换言之,驱动电路1130在控制电路1120的控制下调整输出端子TM1的电压电平。以下,将输出端子TM1上的电压用“VG”表示,且有时称之为输出端子电压。驱动电路1130以当驱动控制信号SCNT的电平为低电平时使输出端子电压VG的电平成为低电平,当驱动控制信号SCNT的电平为高电平时使输出端子电压VG的电平成为高电平的方式进行动作。
输出端子电压VG的低电平实质上与接地端GND的电平一致,且包括电位略高于接地端GND的电平的电平。例如,输出端子电压VG的低电平是接地端GND的电位以上且电位(GND+ΔV1)以下的电平。电位(GND+ΔV1)指比接地端GND的电位高预定的正的电压ΔV1(例如,0.5V)的电位。此外,在电流从接地端GND通过驱动电路1130和输出端子TM1流出的情况下,输出端子电压VG的低电平可能包括电位略低于接地端GND的电平的电平。
输出端子电压VG的高电平实质上与驱动用电压VDRV的电平一致,包括电位略低于驱动用电压VDRV的电平的电平。例如,输出端子电压VG的高电平是驱动用电压VDRV以下且电位(VDRV-ΔV2)以上的电平。电位(VDRV-ΔV2)指比驱动用电压VDRV的电位低预定的正的电压ΔV2(例如,0.5V)的电位。此外,在电流从输出端子TM1通过驱动电路1130流入施加驱动用电压VDRV的线的情况中,输出端子电压VG的高电平可能包括电位略高于驱动用电压VDRV的电平的电平。
无论如何,输出端子电压VG的高电平高于输出端子电压VG的低电平。因此,电位(VDRV-ΔV2)高于电位(GND+ΔV1)。
保护电路1140具有监视输出端子电压VG的功能,且基于驱动电路1130的状态和输出端子电压VG来检测有无发生电源故障或接地故障等异常。因此,也可以将保护电路改称为异常检测电路。保护电路1140可以为了获知驱动电路1130的状态而参照驱动控制信号SCNT
如图14A所示,电源故障指诸如以相当低的输出阻抗输出正的电压的电压源与输出端子TM1短路的情况。例如,电源端子TM2与输出端子TM1短路的情况属于电源故障。发生电源故障时,虽然取决于驱动电路1130的状态,但有可能过大的电流从输出端子TM1通过输出线OL继续朝向驱动电路1130流入。
如图14B所示,接地故障指诸如接地端GND与输出端子TM1短路的情况或以相当低的输出阻抗输出负的电压的电压源与输出端子TM1短路的情况。发生接地故障时,虽然取决于驱动电路1130的状态,但有可能过大的电流从驱动电路1130通过输出线OL朝向输出端子TM1继续流出。
因此,当判断为发生电源故障或接地故障时,保护电路1140进行不遵循驱动控制信号SCNT地将驱动电路1130设为高阻抗状态(下称Hi-Z状态)的保护动作。这里的驱动电路1130的阻抗指从输出端子TM1和输出线OL观察到的驱动电路1130的阻抗。通过将驱动电路1130设为Hi-Z状态,即使发生电源故障或接地故障,也能够抑制过大的电流的输入输出,抑制包括驱动电路1130的驱动装置1100的破损或劣化。
第五实施方式包括以下实施例EX5_1至EX5_3。在实施例EX5_1至EX5_3中,对驱动电路1130和保护电路1140的结构例和动作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EX5_1]
下面对实施例EX5_1进行说明。图15中示出实施例EX5_1的驱动电路1130A和保护电路1140A的结构。在实施例EX5_1中,图15的驱动电路1130A和保护电路1140A被用作图12的驱动电路1130和保护电路1140。
图15的驱动电路1130A具备互相串联连接的晶体管1131、1132和预驱动器1133。晶体管1131被构成为P沟道型MOSFET,晶体管1132被构成为N沟道型MOSFET。但是,也可以实施将晶体管1131构成为N沟道型MOSFET的变形。对晶体管1131和晶体管1132的串联电路施加驱动用电压VDRV。更具体而言,向晶体管1131的源极施加驱动用电压VDRV,晶体管1131、1132的漏极之间公共连接,晶体管1132的源极与接地端GND连接。晶体管1131、1132的漏极之间的连接节点与输出线OL和输出端子TM1连接。
向预驱动器1133输入来自控制电路1120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和来自保护电路1140A的异常判定信号Sc。低电平的异常判定信号Sc表示未检测到电源故障或接地故障的发生。预驱动器1133在异常判定信号Sc为低电平时按照来自控制电路1120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来控制晶体管1131、1132的导通、断开。
即,当异常判定信号Sc为低电平且驱动控制信号SCNT为低电平时,预驱动器1133通过向晶体管1131、1132的栅极供给高电平信号使晶体管1131、1132分别为断开、导通。在驱动电路1130A中,称晶体管1131、1132分别断开、导通的状态为输出低状态(第一状态)。当驱动电路1130A的状态为输出低状态时,若无异常,则输出端子电压VG的电平成为低电平(但是,忽略过度状态)。
当异常判定信号Sc为低电平且驱动控制信号SCNT为高电平时,预驱动器1133通过向晶体管1131、1132的栅极供给低电平信号使晶体管1131、1132的状态分别为导通、断开。在驱动电路1130A中,称晶体管1131、1132分别为导通、断开的状态为输出高状态(第二状态)。当驱动电路1130A的状态为输出高状态时,若无异常,则输出端子电压VG的电平成为高电平(但是,忽略过度状态)。
此外,就预驱动器1133而言,为了防止晶体管1131和晶体管1132同时成为导通状态,可以适当插入使晶体管1131和晶体管1132同时为断开状态的死区时间。
保护电路1140A具备比较器1141和1143、电压源1142和1144、判定部1145。电压源1142生成和输出预定的判定电压VREF1。电压源1144生成和输出预定的判定电压VREF2。判定电压VREF1和VREF2具有预定的正的直流电压值。图16中示出判定电压VREF1和VREF2与输出端子电压VG中的低电平和高电平的高低关系。
判定电压VREF1是用于检测电源故障的判定电压,其至少高于输出端子电压VG的低电平。即,如上述,当输出端子电压VG的低电平是接地端GND的电位以上且电位(GND+ΔV1)以下的电平时,判定电压VREF1至少高于电位(GND+ΔV1)。例如,若电位(GND+ΔV1)为0.5V,则判定电压VREF1被设定为1.5V。
判定电压VREF2是用于检测接地故障的判定电压,其至少低于输出端子电压VG的高电平。即,如上述,当输出端子电压VG的高电平是驱动用电压VDRV以下且电位(VDRV-ΔV2)以上的电平时,判定电压VREF2至少低于电位(VDRV-ΔV2)。例如,若电位(VDRV-ΔV2)为11.5V,则判定电压VREF2被设定为10.5V。
此外,虽然主要设想判定电压VREF2被设定得高于判定电压VREF1,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另外,这里,虽然认为判定电压VREF1和VREF2是彼此不同的电压,但判定电压VREF1和VREF2也可以彼此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将单个电压源兼用作电压源1142和电压源1144,将由单个电压源生成的判定电压兼用作判定电压VREF1和VREF2即可。
向比较器1141的非反相输入端子、反相输入端子分别输入输出端子电压VG、判定电压VREF1,比较器1141输出与电压VG和VREF1的比较结果对应的信号Sa。即,比较器1141在输出端子电压VG高于判定电压VREF1时输出高电平的信号Sa,而在输出端子电压VG低于判定电压VREF1时输出低电平的信号Sa。当输出端子电压VG正好与判定电压VREF1一致时,信号Sa成为低电平或高电平。
向比较器1143的反相输入端子、非反相输入端子分别输入输出端子电压VG、判定电压VREF2,比较器1143输出与电压VG和VREF2的比较结果对应的信号Sb。即,比较器1143在输出端子电压VG低于判定电压VREF2时输出高电平的信号Sb,而在输出端子电压VG高于判定电压VREF2时输出低电平的信号Sb。当输出端子电压VG正好与判定电压VREF2一致时,信号Sb成为低电平或高电平。
向判定部1145输入来自控制电路1120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和来自比较器1141、1142的信号Sa、Sb,判定部1145基于这些信号来判断有无发生电源故障或接地故障,并输出表示其判断结果的异常判定信号Sc。在保护电路1140A中,当未判断为发生电源故障或接地故障时,异常判定信号Sc被设为低电平。
若在未发生电源故障时驱动电路1130A被设为输出低状态,则输出端子电压VG理应相应地成为较低的电平,即低电平。假设发生电源故障时驱动电路1130A为输出低状态,则由于基于电源故障的比较大的电流通过晶体管1132流动,因而设想得到与晶体管1132的漏极电流成比例的输出端子电压VG成为判定电压VREF1以上。关注这一点来进行有无电源故障的检测。但是,为了排除噪声或过度响应的影响,在判定部1145中设置计时器,以用于检测电源故障。
即,当从驱动控制信号SCNT由高电平被切换为低电平后经过预定时间TTH1,信号Sa仍为高电平时(即,当从驱动电路1130A的状态由输出高状态被切换为输出低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TTH1,输出端子电压VG仍未成为判定电压VREF1以下时),判定部1145判断为发生电源故障。判定部1145在判断为发生电源故障时将异常判定信号Sc设为高电平。
另外,若在未发生接地故障时驱动电路1130A被设为输出高状态,则输出端子电压VG理应相应地成为较高的电平,即高电平。假设发生接地故障时驱动电路1130A为输出高状态,则由于基于接地故障的比较大的电流通过晶体管1131流动,因而设想得到依赖于晶体管1131的漏极电流的输出端子电压VG成为判定电压VREF2以下。关注这一点来进行有无接地故障的检测。但是,为了排除噪声或过度响应的影响,在判定部1145中设置计时器,以用于检测接地故障。
即,当从驱动控制信号SCNT由低电平被切换为高电平后经过预定时间TTH2,信号Sb仍为高电平时(即,当从驱动电路1130A的状态由输出低状态被切换为输出高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TTH2,输出端子电压VG仍未成为判定电压VREF2以上时),判定部1145判断为发生接地故障。判定部1145在判断为发生接地故障时将异常判定信号Sc设为高电平。上述预定时间TTH1和预定时间TTH2既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异常判定信号Sc一旦被设为高电平,此后,维持异常判定信号Sc上的高电平,直到对包括驱动电路1130A和保护电路1140A的驱动装置1100输入预定的复位信号为止,或者,直到向该驱动装置1100的电源电压VCC的输入被切断为止。或者,也可以是,若异常判定信号Sc由低电平被切换为高电平后经过预定的冷却时间,则使异常判定信号Sc恢复为低电平。
驱动电路1130A在异常判定信号Sc为高电平时不遵循驱动控制信号SCNT地被设为Hi-Z状态。即,当判断为发生电源故障或接地故障时,保护电路1140A通过高电平的异常判定信号Sc的输出进行不遵循驱动控制信号SCNT地将驱动电路1130A设为Hi-Z状态(第三状态)的保护动作。驱动电路1130A中的Hi-Z状态指晶体管1131和晶体管1132双方均被设为断开状态。
当晶体管1131和晶体管1132中的任一方成为导通时,从输出端子TM1和输出线OL观察到的驱动电路1130A的阻抗非常低(例如,几百毫欧姆Ω)。对此,当晶体管1131和晶体管1132双方均成为断开时,从输出端子TM1和输出线OL观察到的驱动电路1130A的阻抗远高于晶体管1131和晶体管1132中的任一方成为导通时的阻抗(例如,几百兆欧姆)。因此,即使发生电源故障或接地故障,也能够抑制过大的电流的持续地输入输出,抑制包括驱动电路1130A的驱动装置1100的破损或劣化。
在图15中,可以说控制电路1120和保护电路1140A构成控制驱动电路1130A的状态的状态控制部,由状态控制部将驱动电路1130A的状态控制为输出低状态(第一状态)、输出高状态(第二状态)以及Hi-Z状态(第三状态)中的任一状态。当从驱动电路1130A的状态由输出高状态被切换为输出低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TTH1,输出端子电压VG仍未成为判定电压VREF1以下时,或者,当从驱动电路1130A的状态由输出低状态被切换为输出高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TTH2,输出端子电压VG仍未成为判定电压VREF2以上时,由状态控制部将驱动电路1130A的状态设为Hi-Z状态。
此外,在图15中,虽然采用了向预驱动器1133供给异常判定信号Sc的结构,但也可以将异常判定信号Sc输出至控制电路1120,而不是输出至预驱动器1133,并使控制电路1120成为主体来执行当异常判定信号Sc为高电平时将驱动电路1130A的状态设为Hi-Z状态的保护动作。
另外,在实施例EX5_1中,也可以是只进行电源故障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中的任一方。当只进行电源故障保护时,在保护电路1140A中,删除比较器1143和电压源1144,信号Sb始终被视为是低电平。相反地,当只进行接地故障保护时,在保护电路1140A中,删除比较器1141和电压源1142,信号Sa始终被视为是低电平。
[实施例EX5_2]
下面对实施例EX5_2进行说明。图17中示出实施例EX5_2的驱动电路1130B和保护电路1140B的结构。在实施例EX5_2中,图17的驱动电路1130B和保护电路1140B被用作图12的驱动电路1130和保护电路1140。
图17的驱动电路1130B具备互相串联连接的上拉电阻1134、晶体管1135、预驱动器1136。晶体管1135被构成为N沟道型MOSFET。上拉电阻1134的电阻值(例如,几百欧姆至几百千欧姆)远大于晶体管1135的导通电阻的电阻值(例如,几百毫欧姆)。对上拉电阻1134和晶体管1135的串联电路施加驱动用电压VDRV。更具体而言,向上拉电阻1134的一端施加驱动用电压VDRV,且上拉电阻1134的另一端和晶体管1135的漏极互相公共连接,晶体管1135的源极与接地端GND连接。上拉电阻1134的另一端与晶体管1135的漏极的连接节点与输出线OL和输出端子TM1连接。
向预驱动器1136输入来自控制电路1120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和来自保护电路1140B的异常判定信号Sc。低电平的异常判定信号Sc表示未检测到电源故障的发生。预驱动器1136在异常判定信号Sc为低电平时按照来自控制电路1120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来控制晶体管1135的导通、断开。
即,当异常判定信号Sc为低电平且驱动控制信号SCNT为低电平时,预驱动器1136通过向晶体管1135供给高电平信号来将晶体管1135设为导通。在驱动电路1130B中,晶体管1135为导通的状态相当于输出低状态(第一状态)。当驱动电路1130B的状态为输出低状态时,若无异常,则输出端子电压VG的电平成为低电平(但是,忽略过度状态)。
当异常判定信号Sc为低电平且驱动控制信号SCNT为高电平时,预驱动器1136通过向晶体管1135供给低电平信号使晶体管1135为断开。在驱动电路1130B中,晶体管1135为断开的状态相当于输出高状态(第二状态)。当驱动电路1130B的状态为输出高状态时,若无异常,则输出端子电压VG的电平成为高电平(但是,忽略过度状态)。此外,这里,设想不通过上拉电阻1134持续地引入电流的部件与输出端子TM1连接(例如,设于驱动装置1100的外部的MOSFET的栅极与输出端子TM1连接)。
保护电路1140B具备比较器1141、电压源1142以及判定部1146。保护电路1140B中的比较器1141和电压源1142与保护电路1140A(参照图15)中的比较器1141和电压源1142相同,关于实施例EX5_1的比较器1141和电压源1142的说明也适用于实施例EX5_2。
因此,比较器1141在输出端子电压VG高于判定电压VREF1时输出高电平的信号Sa,而在输出端子电压VG低于判定电压VREF1时输出低电平的信号Sa。当输出端子电压VG正好与判定电压VREF1一致时,信号Sa成为低电平或高电平。
向判定部1146输入来自控制电路1120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和来自比较器1141的信号Sa,判定部1146基于这些信号来判断有无发生电源故障,并输出表示其判断结果的异常判定信号Sc。在保护电路1140B中,当未判断为发生电源故障时,异常判定信号Sc被设为低电平。
若在未发生电源故障时驱动电路1130B被设为输出低状态,则输出端子电压VG理应相应地成为较低的电平,即低电平。假设发生电源故障时驱动电路1130B为输出低状态,则由于基于电源故障的比较大的电流通过晶体管1135流动,因而设想到与晶体管1135的漏极电流成比例的输出端子电压VG成为判定电压VREF1以上。关注这一点来进行有无电源故障的检测。但是,为了排除噪声或过度响应的影响,在判定部1146中设置计时器,以用于检测电源故障。
即,当从驱动控制信号SCNT由高电平被切换为低电平后经过预定时间TTH1,信号Sa仍为高电平时(即,当从驱动电路1130B的状态由输出高状态被切换为输出低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TTH1,输出端子电压VG仍未成为判定电压VREF1以下时),判定部1146判断为发生电源故障。判定部1146在判断为发生电源故障时将异常判定信号Sc设为高电平。
异常判定信号Sc一旦被设为高电平,此后,维持异常判定信号Sc的高电平,直到对包括驱动电路1130B和保护电路1140B的驱动装置1100输入预定的复位信号为止,或者,直到向该驱动装置1100的电源电压VCC的输入被切断为止。或者,也可以是,若异常判定信号Sc由低电平被切换为高电平后经过预定的冷却时间,则使异常判定信号Sc恢复为低电平。
驱动电路1130B在异常判定信号Sc为高电平时不遵循驱动控制信号SCNT地被设为输出高状态。即,当判断为发生电源故障时,保护电路1140B通过高电平的异常判定信号Sc的输出进行不遵循驱动控制信号SCNT地将驱动电路1130B设为输出高状态(第二状态)的保护动作。
当晶体管1135为导通时,从输出端子TM1和输出线OL观察到的驱动电路1130B的阻抗非常低(例如,几百毫欧姆)。对此,当晶体管1135为断开时,从输出端子TM1和输出线OL观察到的驱动电路1130B的阻抗远高于晶体管1135为导通时的阻抗(与上拉电阻1134的电阻值一致)。因此,即使发生电源故障,也能够抑制过大的电流的持续性的输入,抑制包括驱动电路1130B的驱动装置1100的破损或劣化。
在图17中,可以说控制电路1120和保护电路1140B构成控制驱动电路1130B的状态的状态控制部,由状态控制部将驱动电路1130B的状态控制为输出低状态(第一状态)和输出高状态(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当从驱动电路1130B的状态由输出高状态被切换为输出低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TTH1,输出端子电压VG仍未成为判定电压VREF1以下时,由状态控制部将驱动电路1130B的状态设为输出高状态。
此外,在图17中,虽然采用了向预驱动器1136供给异常判定信号Sc的结构,但也可以将异常判定信号Sc输出至控制电路1120,而不是输出至预驱动器1136,并使控制电路1120成为主体来执行当异常判定信号Sc为高电平时将驱动电路1130B的状态设为输出高状态的保护动作。
[实施例EX5_3]
下面对实施例EX5_3进行说明。图18中示出实施例EX5_3的驱动电路1130C和保护电路1140C的结构。在实施例EX5_3中,图18的驱动电路1130C和保护电路1140C被用作图12的驱动电路1130和保护电路1140。
图18的驱动电路1130C具备互相串联连接的晶体管1137、下拉电阻1138、预驱动器1139。晶体管1137被构成为P沟道型MOSFET。但是,也可以实施将晶体管1137构成为N沟道型MOSFET的变形。下拉电阻1138的电阻值(例如,几百欧姆至几百千欧姆)远大于晶体管1137的导通电阻的电阻值(例如,几百毫欧姆)。对晶体管1137和下拉电阻1138的串联电路施加驱动用电压VDRV。更具体而言,向晶体管1137的源极施加驱动用电压VDRV,晶体管1137的漏极和下拉电阻1138的一端互相公共连接,下拉电阻1138的另一端与接地端GND连接。晶体管1137的漏极与下拉电阻1138的一端的连接节点与输出线OL和输出端子TM1连接。
向预驱动器1139输入来自控制电路1120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和来自保护电路1140C的异常判定信号Sc。低电平的异常判定信号Sc表示未检测到接地故障的发生。预驱动器1139在异常判定信号Sc为低电平时按照来自控制电路1120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来控制晶体管1137的导通、断开。
即,当异常判定信号Sc为低电平且驱动控制信号SCNT为低电平时,预驱动器1139通过向晶体管1137供给高电平信号使晶体管1137为断开。在驱动电路1130C中,晶体管1137为导通的状态相当于输出低状态(第一状态)。当驱动电路1130C的状态为输出低状态时,若无异常,则输出端子电压VG的电平成为低电平(但是,忽略过度状态)。此外,这里,设想不通过下拉电阻1138持续地使电流朝向接地端GND流动的部件与输出端子TM1连接(例如,设于驱动装置1100的外部的MOSFET的栅极与输出端子TM1连接)。
当异常判定信号Sc为低电平且驱动控制信号SCNT为高电平时,预驱动器1139通过向晶体管1137供给低电平信号使晶体管1137为导通。在驱动电路1130C中,晶体管1137为导通的状态相当于输出高状态(第二状态)。当驱动电路1130C的状态为输出高状态时,若无异常,则输出端子电压VG的电平成为高电平(但是,忽略过度状态)。
保护电路1140C具备比较器1143、电压源1144以及判定部1147。保护电路1140C中的比较器1143和电压源1144与保护电路1140A(参照图15)中的比较器1143和电压源1144相同,关于实施例EX5_1中的比较器1143和电压源1144的说明也适用于实施例EX5_3。
因此,比较器1143在输出端子电压VG低于判定电压VREF2时输出高电平的信号Sb,而在输出端子电压VG高于判定电压VREF2时输出低电平的信号Sb。当输出端子电压VG正好与判定电压VREF2一致时,信号Sb成为低电平或高电平。
向判定部1147输入来自控制电路1120的驱动控制信号SCNT和来自比较器1143的信号Sb,判定部1147基于这些信号来判断有无发生接地故障,并输出表示其判断结果的异常判定信号Sc。在保护电路1140C中,当未判断为发生接地故障时,异常判定信号Sc被设为低电平。
若在未发生接地故障时驱动电路1130C被设为输出高状态,则输出端子电压VG理应相应地成为较高的电平,即高电平。假设发生接地故障时驱动电路1130C为输出高状态,则由于基于接地故障的比较大的电流通过晶体管1137流动,因而设想到依赖于晶体管1137的漏极电流的输出端子电压VG成为判定电压VREF2以下。关注这一点来进行有无接地故障的检测。但是,为了排除噪声或过度响应的影响,在判定部1147中设置计时器,以用于检测接地故障。
即,当从驱动控制信号SCNT由低电平被切换为高电平后经过预定时间TTH2,信号Sb仍为高电平时(即,当从驱动电路1130C的状态由输出低状态被切换为输出高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TTH2,输出端子电压VG仍未成为判定电压VREF2以上时),判定部1147判断为接地故障。判定部1147在判断为发生接地故障时将异常判定信号Sc设为高电平。
异常判定信号Sc一旦被设为高电平,此后,维持异常判定信号Sc的高电平,直到对包括驱动电路1130C和保护电路1140C的驱动装置1100输入预定的复位信号为止,或者,直到向该驱动装置1100的电源电压VCC的输入被切断为止。或者,也可以是,若异常判定信号Sc由低电平被切换为高电平后经过预定的冷却时间,则使异常判定信号Sc恢复为低电平。
驱动电路1130C在异常判定信号Sc为高电平时不遵循驱动控制信号SCNT地被设为输出低状态。即,当判断为发生接地故障时,保护电路1140C通过高电平的异常判定信号Sc的输出进行不遵循驱动控制信号SCNT地将驱动电路1130C设为输出低状态(第一状态)的保护动作。
当晶体管1137成为导通时,从输出端子TM1和输出线OL观察到的驱动电路1130C的阻抗非常低(例如,几百毫欧姆)。对此,当晶体管1137成为断开时,从输出端子TM1和输出线OL观察到的驱动电路1130C的阻抗远高于晶体管1137成为导通时的阻抗(与下拉电阻1138的电阻值一致)。因此,即使发生接地故障,也能够抑制过大的电流的持续性的输出,抑制包括驱动电路1130C的驱动装置1100的破损或劣化。
在图18中,可以说控制电路1120和保护电路1140C构成控制驱动电路1130C的状态的状态控制部,由状态控制部将驱动电路1130C的状态控制为输出低状态(第一状态)和输出高状态(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当从驱动电路1130C的状态由输出低状态被切换为输出高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TTH2,输出端子电压VG仍未成为判定电压VREF2以上时,由状态控制部将驱动电路1130C的状态设为输出低状态。
此外,在图18中,虽然采用了向预驱动器1139供给异常判定信号Sc的结构,但也可以将异常判定信号Sc输出至控制电路1120,而不是输出至预驱动器1139,并使控制电路1120成为主体来执行当异常判定信号Sc为高电平时将驱动电路1130C的状态设为输出低状态的保护动作。
《第六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以及后述的第七至第九实施方式是以第五实施方式为基础的实施方式,关于在第六至第九实施方式中不另阐述的事项,只要不存在矛盾,第五实施方式的记载也适用于第六至第九实施方式。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于在第五实施方式与第六实施方式之间矛盾的事项,可以是第六实施方式的记载优先(对于后述的第七至第九实施方式也同样)。只要不存在矛盾,可以组合第五至第九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多个实施方式。进一步地,只要不存在矛盾,可以组合第一至第九实施方式中的任意多个实施方式。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对第五实施方式所示的驱动装置1100的用途的例子进行说明。利用驱动装置1100可以构成绝缘同步整流型DC/DC转换器。第六实施方式的绝缘同步整流型DC/DC转换器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绝缘同步整流型DC/DC转换器1(图1)相同,以下,将第六实施方式的绝缘同步整流型DC/DC转换器也称为绝缘同步整流型DC/DC转换器1或DC/DC转换器1。在第六实施方式中,DC/DC转换器1的结构和动作如第一实施方式所示,如图1所示,DC/DC转换器1中包括一次侧控制IC10。
可以将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100用作一次侧控制IC10,或者,可以在一次侧控制IC10的结构要素中包括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100。一次侧控制IC10是通过将半导体集成电路封入由树脂构成的壳体(封装)内而形成的电子器件(半导体装置),构成一次侧控制IC10的各电路由半导体集成化。在作为一次侧控制IC10的电子器件的壳体中设有暴露于IC10的外部的多个外部端子。二次侧控制IC20也具有与图2的一次侧控制IC10相同的结构。
作为设于一次侧控制IC10的多个外部端子的一部分,图1中示出了外部端子TM1至TM5。设于一次侧控制IC10的外部端子TM1至TM3相当于第五实施方式所示的外部端子TM1至TM3(参照图12)。外部端子TM1与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连接。因此,图12的输出端子电压VG成为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电压。外部端子TM2是电源端子,其接受来自一次侧电源电路11的电源电压VCC的输入。外部端子TM3与接地端GND1连接。接地端GND1相当于第五实施方式中的接地端GND。向外部端子TM4、TM5分别输入反馈信号VFB、电流检测信号VCS
对包括驱动装置1100的一次侧控制IC10,适用实施例EX5_1的结构(图15)。但是,从原理而言,也可以对包括驱动装置1100的一次侧控制IC10采用实施例EX5_2或EX5_3的结构(图17或图18)。
第五实施方式的驱动装置1100与一次侧控制IC10的对应关系如下,即,基于反馈信号VFB或电流检测信号VCS来生成驱动控制信号SCNT,由此,当未发生电源故障或接地故障时,向开关晶体管M1的栅极供给基于驱动控制信号SCNT的脉冲信号。
《第七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虽然DC/DC转换器1是绝缘同步整流型DC/DC转换器,但就DC/DC转换器1而言,只要是由施加于一次侧绕组W1的输入电压VIN在变压器TR的二次侧(即,在二次侧电路)生成输出电压VOUT,则可以是任意的DC/DC转换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事项也适用于第六实施方式的DC/DC转换器1。
《第八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的用途进行说明。
如图9所示,可以构成利用本发明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的AC/DC转换器300。AC/DC转换器300的结构和动作如第三实施方式所示。可以将第六或第七实施方式的DC/DC转换器1用作AC/DC转换器300中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304。
进一步地,也可以利用包括第六或第七实施方式的DC/DC转换器1而构成的AC/DC转换器300来形成电源适配器320(参照图10)或电气设备340(参照图11A和图11B)。电源适配器320的结构、动作和电气设备340的结构、动作如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记载也适用于本实施方式。
《第九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九实施方式中说明对第六至第八实施方式的一些变形技术等。
如上述,一次侧控制IC10の各电路元件以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形式形成,通过将该半导体集成电路封入由树脂构成的壳体(封装)中来构成半导体装置。但是,也可以利用多个分立器件来构成与一次侧控制IC10中的电路等同的电路。对于驱动装置1100也同样。作为在一次侧控制IC10中包括的电路元件,上述的任意的一些电路元件也可以设于一次侧控制IC10外而与一次侧控制IC10外接。反过来,作为设于一次侧控制IC10外的电路元件,也可以将上述的一些电路元件设于一次侧控制IC10中。
关于任意的信号或电压,可以以无损于上述主旨的形式,使其高电平与低电平的关系颠倒过来。
也可以实施在N沟道型与P沟道型之间对FET的类型进行替换的变形。
驱动装置1100或一次侧控制IC10可以用于有必要在高电平与低电平之间切换输出端子TM1的电压电平的任意的用途。尤其,例如,驱动装置1100或一次侧控制IC10可以作为用于驱动对象晶体管的栅极的栅极驱动装置发挥功能。虽然图1的结构中的对象晶体管是设于绝缘型DC/DC转换器1的一次侧电路的开关晶体管M1,但在本发明中,对象晶体管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19所示,在通过控制串联地插入于施加预定的直流电源电压V1的线401与负载402之间的输出晶体管403来通过输出晶体管403向负载402供给电力的负载驱动装置400中,可以将输出晶体管403当作对象晶体管。在该负载驱动装置400中,使栅极驱动装置404具有与驱动装置1100或一次侧控制IC10等同的结构,并利用栅极驱动装置404来驱动输出晶体管403的栅极即可。栅极驱动装置404的输出端子TM1与输出晶体管403的栅极连接,栅极驱动装置404可以通过向输出晶体管403的栅极供给脉冲信号(电压VG)来对输出晶体管403进行开关驱动。
在图19的结构中,对象晶体管403和负载402串联连接,当对象晶体管403为导通时,通过对象晶体管,基于直流电源电压V1的电流被供给至负载402。
或者,例如,也可以将非绝缘型的开关电源电路中的开关晶体管作为对象晶体管,并对该对象晶体管适用具有与驱动装置1100或一次侧控制IC10等同的结构的栅极驱动装置。
作为一例,图20中示出非绝缘升压型DC/DC转换器420。非绝缘升压型DC/DC转换器420具备以符号421至427表示的各部位。在非绝缘升压型DC/DC转换器420中,向电感器421的一端施加预定的直流输入电压V1,电感器421的另一端与被构成为N沟道型MOSFET的开关晶体管422的漏极连接,并与二极管423的阳极连接。二极管423的阴极与平滑电容器424的一端连接。平滑电容器424的另一端和开关晶体管422的源极与具有0V的基准电位的接地端连接。在二极管423的阴极与平滑电容器1424的连接节点出现直流的输出电压V2。利用分压电阻425、426向栅极驱动装置427供给与输出电压V2对应的反馈电压。栅极驱动装置427基于反馈电压向开关晶体管422的栅极供给脉冲信号来对开关晶体管422进行开关驱动,以使输出电压V2被稳定在高于电压V1的期望的目标电压。此时,将开关晶体管422当作对象晶体管,并将与驱动装置1100或一次侧控制IC10等同的结构适用于栅极驱动装置427。因此,栅极驱动装置427的输出端子TM1与晶体管422的栅极连接,以向晶体管422的栅极施加输出端子电压VG
在图1的结构和图20的结构中,对象晶体管(M1或422)和线圈(W1或421)串联连接,当对象晶体管为导通时,通过对象晶体管和线圈,基于直流电压(VIN或V1)的电流流动。这里的线圈在图1的结构中相当于一次侧绕组W1,而在图20的结构中相当于电感器421。
另外,可以对本发明的驱动装置1100的输出端子TM1连接电机等负载。
上述各晶体管可以是任意种类的晶体管。例如,作为MOSFET,也可以将上述的晶体管置换为结型FET、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或双极型晶体管。任意的晶体管具有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控制电极。在FET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方是漏极,另一方是源极,且控制电极是栅极。在IGBT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方是集电极,另一方是发射极,且控制电极是栅极。在不属于IGBT的双极型晶体管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的一方是集电极,另一方是发射极,且控制电极是基极。
但是,作为上述对象晶体管,优选包括MOSFET的FET或IGBT等电压控制型的输出晶体管(即,根据控制电极的电压来控制流经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流的晶体管),但双极型晶体管也可以成为对象晶体管。
可以在专利请求范围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多种变更。以上实施方式归根结底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本发明乃至各构成要件的术语的含义不限于在以上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含义。上述说明书中示出的具体的数值仅仅是例示,显而易见地,可以将其变更为各种各样的数值。

Claims (22)

1.一种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出端子,其与开关元件的控制电极连接;
电压输入端子,其将应与所述开关元件串联连接的检测电阻的产生电压作为检测电压来接收;
控制电路,其生成驱动控制信号;以及
驱动电路,其基于所述驱动控制信号,通过所述输出端子使所述开关元件导通或断开,
所述控制电路被构成为能够在使所述开关元件导通后,执行基于所述检测电压来决定所述开关元件的断开定时的电流控制,
在所述电流控制的执行过程中,当从使所述开关元件导通后经过预定时间,所述检测电压仍未达到预定的判定电压时,所述控制电路使所述开关元件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开关元件、所述检测电阻、线圈的串联电路施加预定的直流电压,
在所述开关元件的导通区间,随着从所述开关元件导通后的经过时间的增加,流经所述开关元件的电流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流控制中,所述控制电路在使所述开关元件导通后,响应于所述检测电压达到预定的断开基准电压,使所述开关元件断开,
所述判定电压低于所述断开基准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流控制中,所述控制电路在使所述开关元件导通后,响应于所述检测电压达到预定的断开基准电压,使所述开关元件断开,
所述判定电压具有与所述断开基准电压相同的电压值。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开关控制装置由半导体集成电路形成。
6.一种绝缘型DC/DC转换器,其具备具有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的变压器、作为与所述一次侧绕组连接的开关元件的开关晶体管、与所述开关晶体管串联连接的检测电阻以及控制所述开关晶体管的导通、断开的一次侧控制电路,根据施加于所述一次侧绕组的输入电压在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生成输出电压,所述绝缘型DC/DC转换器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一次侧控制电路,使用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开关控制装置,
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控制电极与所述开关控制装置的输出端子连接,由所述开关控制装置对所述开关晶体管进行开关驱动。
7.一种A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整流电路,其对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
平滑电容器,其通过对全波整流后的电压进行平滑化来生成直流电压;以及
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其根据作为所述直流电压的输入电压来生成直流的输出电压。
8.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插头,其接受交流电压;
权利要求7所述的AC/DC转换器;以及
壳体,其容纳所述AC/DC转换器。
9.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7所述的AC/DC转换器;以及
基于所述AC/D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来驱动的负载。
10.一种驱动装置,其具备输出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的状态控制部,所述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取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预定的第一电平的第一状态、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预定的第二电平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从所述输出端子观察到的所述驱动电路的阻抗在所述第三状态比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高,
当从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被设为所述第一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仍未成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电压的预定的判定电压以下时,所述状态控制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设为所述第三状态。
11.一种驱动装置,其具备输出端子、与述输出端子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的状态控制部,所述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取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预定的第一电平的第一状态、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预定的第二电平的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从所述输出端子观察到的所述驱动电路的阻抗在所述第三状态比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高,
当从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被设为所述第二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仍未成为低于所述第二电平的电压的预定的判定电压以上时,所述状态控制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设为所述第三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具有互相串联连接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对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串联电路施加预定的驱动用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配置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高电位侧,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二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别被设为断开、导通,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别被设为导通、断开,
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被设为断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具有互相串联连接的第一晶体管和第二晶体管,
对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的串联电路施加预定的驱动用电压,所述第一晶体管配置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高电位侧,所述第一晶体管与所述第二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别被设为断开、导通,
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分别被设为导通、断开,
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一晶体管和所述第二晶体管均被设为断开。
14.一种驱动装置,其具备输出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的状态控制部,所述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取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预定的第一电平的第一状态和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预定的第二电平的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从所述输出端子观察到的所述驱动电路的阻抗在所述第二状态比在所述第一状态高,
当从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被设为所述第一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仍未成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电压的预定的判定电压以下时,所述状态控制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设为所述第二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具有互相串联连接的上拉电阻和晶体管,
对所述上拉电阻和所述晶体管的串联电路施加预定的驱动用电压,所述上拉电阻配置在所述晶体管的高电位侧,所述上拉电阻与所述晶体管之间的连接节点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晶体管分别被设为导通、断开。
16.一种驱动装置,其具备输出端子、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用于调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的驱动电路以及控制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的状态控制部,所述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取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预定的第一电平的第一状态和用于将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电平设为高于所述第一电平的预定的第二电平的第二状态中的任一状态,
从所述输出端子观察到的所述驱动电路的阻抗在所述第一状态比在所述第二状态高,
当从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被设为所述第二状态后经过预定时间,所述输出端子的电压仍未成为低于所述第二电平的电压的预定的判定电压以上时,所述状态控制部将所述驱动电路的状态设为所述第一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具有互相串联连接的晶体管和下拉电阻,
对所述晶体管和所述下拉电阻的串联电路施加预定的驱动用电压,所述晶体管配置在所述下拉电阻的高电位侧,所述晶体管与所述下拉电阻之间的连接节点与所述输出端子连接,
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晶体管分别被设为断开、导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0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驱动装置由半导体集成电路形成。
19.一种绝缘型DC/DC转换器,其具备具有一次侧绕组和二次侧绕组的变压器、与所述一次侧绕组连接的开关晶体管以及控制所述开关晶体管的导通、断开的一次侧控制电路,根据施加于所述一次侧绕组的输入电压在所述变压器的二次侧生成输出电压,所述绝缘型DC/DC转换器的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一次侧控制电路,使用权利要求10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栅极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子连接,由所述驱动装置对所述开关晶体管进行开关驱动。
20.一种A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整流电路,其对交流电压进行全波整流;
平滑电容器,其通过对全波整流后的电压进行平滑化来生成直流电压;以及
权利要求19所述的绝缘型DC/DC转换器,其根据作为所述直流电压的输入电压来生成直流的输出电压。
21.一种电源适配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插头,其接受交流电压;
权利要求20所述的AC/DC转换器;以及
壳体,其容纳所述AC/DC转换器。
22.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20所述的AC/DC转换器;以及
基于所述AC/DC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来驱动的负载。
CN201910943752.4A 2018-10-05 2019-09-30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 Active CN1110100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8877.0A CN116647128A (zh) 2018-10-05 2019-09-30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90204A JP7189721B2 (ja) 2018-10-05 2018-10-05 ドライブ装置、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ac/dcコンバータ、電源アダプタ及び電気機器
JP2018-190204 2018-10-05
JP2018-190207 2018-10-05
JP2018190207A JP7132070B2 (ja) 2018-10-05 2018-10-05 スイッチ制御装置、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ac/dcコンバータ、電源アダプタ及び電気機器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8877.0A Division CN116647128A (zh) 2018-10-05 2019-09-30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0039A true CN111010039A (zh) 2020-04-14
CN111010039B CN111010039B (zh) 2023-06-06

Family

ID=700524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3752.4A Active CN111010039B (zh) 2018-10-05 2019-09-30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
CN202310648877.0A Pending CN116647128A (zh) 2018-10-05 2019-09-30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8877.0A Pending CN116647128A (zh) 2018-10-05 2019-09-30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2) US10985667B2 (zh)
CN (2) CN11101003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1514A (zh) * 2021-07-21 2021-10-22 艾科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同步整流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37295A (zh) * 2021-11-26 2022-04-12 深圳市创芯微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整流芯片及其控制端接地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7318500A (zh) * 2023-11-29 2023-12-29 艾科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系统、电源转换器的控制方法、电源和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0039B (zh) * 2018-10-05 2023-06-06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
TWI692192B (zh) * 2019-05-29 2020-04-2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設計關機點之電源供應電路
JP7404666B2 (ja) * 2019-06-11 2023-12-26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集積回路、電源回路
US10951107B2 (en) * 2019-06-27 2021-03-16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Communicating fault indications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ontrollers in a secondary-controlled flyback converter
US10756644B1 (en) * 2019-08-22 2020-08-25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Controlled gate-source voltage N-channel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NFET) gate driver
CN111769614A (zh) * 2020-07-09 2020-10-1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快充系统的检测电路及方法、快充协议电路和快充系统
TWI779843B (zh) * 2021-09-22 2022-10-0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開關控制電路、通用匯流排控制電路及控制電源開關的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224A (zh) * 2004-01-06 2005-07-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模块
US20070007912A1 (en) * 2005-07-08 2007-01-11 Elite Semiconductor Memory Technology Inc. Power output device with protection function for short circuit and overload
JP2007235526A (ja) * 2006-03-01 2007-09-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パルス変調型電力増幅器
JP2009148043A (ja) * 2007-12-12 2009-07-02 Rohm Co Ltd スイッチ出力回路
US20150155704A1 (en) * 2013-12-02 2015-06-04 Rohm Co., Ltd. Switching converter,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ac/dc converter, power adap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6092534A (ja) * 2014-10-31 2016-05-23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イグナイタおよび車両、イグニッションコイルの制御方法
JP2018019589A (ja) * 2016-07-01 2018-02-01 ローム株式会社 絶縁同期整流型dc/dcコンバータ、同期整流コントローラ、シャントレギュレータ回路、電源アダプ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7834985A (zh) * 2016-09-15 2018-03-23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D级放大电路、其控制方法、音频输出装置、电子设备
CN107846138A (zh) * 2016-09-19 2018-03-27 北京合瑞华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高级有源嵌位电路
JP2018110507A (ja) * 2017-01-04 2018-07-12 新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86369B2 (en) 2006-03-01 2009-09-08 Panasonic Corporation Pulse modulation type electric power amplifier
JP2009240067A (ja) 2008-03-27 2009-10-15 Seiko Epson Corp 電源回路
JP2013070530A (ja) 2011-09-22 2013-04-18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 ゲート駆動回路、電力変換回路、3相インバータ、及びゲート駆動方法
US20130127401A1 (en) * 2011-11-22 2013-05-23 Roger A. Fratti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lug-in adapter
JP5977950B2 (ja) 2012-01-19 2016-08-24 ローム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およびその制御回路、そ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電源アダプ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066035B1 (ko) * 2013-12-12 2020-01-14 온세미컨덕터코리아 주식회사 감지저항단락 판단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위치 제어 회로와 전력 공급 장치
JP2017212870A (ja) * 2016-05-20 2017-11-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スイッチング素子の駆動制御装置
US10333415B2 (en) 2016-07-01 2019-06-25 Rohm Co., Ltd. Insulated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DC/DC converter including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controller controlling synchronous rectification transistor
CN106160709B (zh) * 2016-07-29 2019-08-13 昂宝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减少功率变换系统中的开关损耗的系统和方法
US11273512B2 (en) * 2017-05-25 2022-03-15 Esab Ab Ignition device for GTAW welding equipment
CN111010039B (zh) * 2018-10-05 2023-06-06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38224A (zh) * 2004-01-06 2005-07-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和半导体器件模块
US20070007912A1 (en) * 2005-07-08 2007-01-11 Elite Semiconductor Memory Technology Inc. Power output device with protection function for short circuit and overload
JP2007235526A (ja) * 2006-03-01 2007-09-1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パルス変調型電力増幅器
JP2009148043A (ja) * 2007-12-12 2009-07-02 Rohm Co Ltd スイッチ出力回路
US20150155704A1 (en) * 2013-12-02 2015-06-04 Rohm Co., Ltd. Switching converter,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ac/dc converter, power adap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16092534A (ja) * 2014-10-31 2016-05-23 ローム株式会社 イグナイタおよび車両、イグニッションコイルの制御方法
JP2018019589A (ja) * 2016-07-01 2018-02-01 ローム株式会社 絶縁同期整流型dc/dcコンバータ、同期整流コントローラ、シャントレギュレータ回路、電源アダプ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7834985A (zh) * 2016-09-15 2018-03-23 罗姆股份有限公司 D级放大电路、其控制方法、音频输出装置、电子设备
CN107846138A (zh) * 2016-09-19 2018-03-27 北京合瑞华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高级有源嵌位电路
JP2018110507A (ja) * 2017-01-04 2018-07-12 新日本無線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1514A (zh) * 2021-07-21 2021-10-22 艾科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同步整流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541514B (zh) * 2021-07-21 2023-03-14 艾科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同步整流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4337295A (zh) * 2021-11-26 2022-04-12 深圳市创芯微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整流芯片及其控制端接地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4337295B (zh) * 2021-11-26 2023-09-22 深圳市创芯微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整流芯片及其控制端接地保护电路及开关电源
CN117318500A (zh) * 2023-11-29 2023-12-29 艾科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系统、电源转换器的控制方法、电源和电子设备
CN117318500B (zh) * 2023-11-29 2024-02-02 艾科微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电源转换系统、电源转换器的控制方法、电源和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31245B2 (en) 2023-11-28
CN111010039B (zh) 2023-06-06
CN116647128A (zh) 2023-08-25
US20200112265A1 (en) 2020-04-09
US20210211060A1 (en) 2021-07-08
US10985667B2 (en) 2021-04-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0039B (zh) 开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绝缘型dc/dc转换器、ac/dc转换器、电源适配器
CN111010040B (zh) 同步整流控制装置、绝缘同步整流型dc/dc转换器、栅极驱动装置、ac/dc转换器
CN107231091B (zh) 直流/直流转换器、整流电路、电源适配器、控制方法
TWI539732B (zh) DC / DC converter and the use of its power supply device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08206634B (zh) 绝缘同步整流dc/dc转换器及控制器、适配器、设备
CN107251396B (zh) 电源控制用半导体装置
US20100172158A1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apparatus and primary side control circuit
JP7028653B2 (ja) 絶縁同期整流型dc/dcコンバータ
US996068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lying a synchronous rectifier driver circuit
JP2018019589A (ja) 絶縁同期整流型dc/dcコンバータ、同期整流コントローラ、シャントレギュレータ回路、電源アダプ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1726004A (zh) 电源控制装置以及开关电源
US20180123580A1 (en) Coupling structure of gate driver in power supply device
JP7320383B2 (ja) 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ac/dcコンバータ、電源アダプタ及び電気機器
JP7189721B2 (ja) ドライブ装置、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ac/dcコンバータ、電源アダプタ及び電気機器
JP6563648B2 (ja) 絶縁型のdc/dcコンバータ、1次側コントローラ、同期整流コントローラ、そ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電源アダプタおよび電子機器
JP7132070B2 (ja) スイッチ制御装置、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ac/dcコンバータ、電源アダプタ及び電気機器
JP7286295B2 (ja) ゲートドライブ装置、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ac/dcコンバータ、電源アダプタ及び電気機器
JP2020205470A (ja) 絶縁通信用パルストランス装置、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ac/dcコンバータ、電源アダプタ及び電気機器
JP6072881B2 (ja) Dc/dcコンバータ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源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22099502A (ja) スイッチング装置、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及びac/dcコンバータ
US11303206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load control system
JP7096749B2 (ja) 同期整流制御装置、絶縁同期整流型dc/dcコンバータ、ac/dcコンバータ、電源アダプタ及び電気機器
WO2021084964A1 (ja) スイッチング制御回路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24010833A (ja) 同期整流制御装置
JP7232130B2 (ja) 絶縁型dc/dcコンバータ、ac/dcコンバータ、電源アダプタ及び電気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