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02717B -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02717B
CN111002717B CN201910924537.XA CN201910924537A CN111002717B CN 111002717 B CN111002717 B CN 111002717B CN 201910924537 A CN201910924537 A CN 201910924537A CN 111002717 B CN111002717 B CN 1110027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flow path
ink
printing apparatus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453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02717A (zh
Inventor
时泽聪明
佐伯刚
阿部尧
向山祐未
荒井亮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221033175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369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02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27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027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271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21Collecting waste ink; Collector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3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vacuum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8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for paper-width or non-reciprocating print heads
    • B41J2/16588Print heads movable towards the cleaning un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8Ink recirculation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38Drives, motors, controls or automatic cut-off devices for the entire printing mechanism
    • B41J29/393Devices for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the entire machine ; Controlling or analysing mechanical parameters involving printing of test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B41J2002/17579Measuring electrical impedance for ink level indica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喷墨打印装置进行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第一操作用于通过在关闭供应阀的情况下操作罐真空泵,将从喷射口直到收集流路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第一罐中,并且第二操作用于通过在关闭收集阀并打开大气释放阀的情况下操作盖真空泵,抽出从第一罐直到喷射口的流路中的墨。

Description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运输喷墨打印装置的情况下,存在移除包括打印头的墨流路内的墨的情况。日本特开2014-024189号公报(下文中称为文献1)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包括打印头和墨流路,墨流路用于将墨从墨罐经由副罐供应到打印头。此外,公开了一种抽吸泵,其在未附装墨罐的状态下,从喷射墨的喷嘴阵列抽吸墨,从而排出墨流路的墨。
然而,在流路复杂的情况下,仅通过如文献1中所描述的从喷嘴阵列抽吸墨的方法,有可能不能适当地移除流路中的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喷墨打印装置包括打印头,其被构造为具有用于喷射墨的喷射口;第一罐,其被构造为包含要向打印头供应的墨;供应流路,其被构造为将第一罐连接到打印头并向打印头供墨;收集流路,其被构造为将打印头连接到第一罐并从打印头收集墨;供应阀,其被构造为能够打开和关闭供应流路;收集阀,其被构造为能够打开和关闭收集流路;罐真空泵,其被构造为减小第一罐内部的压力;大气释放阀,其被构造为能够对第一罐的内部是否与大气连通进行切换;盖,其被构造为覆盖喷射口;盖真空泵,其被构造为在喷射口被盖覆盖的情况下,减小盖内部的压力;以及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进行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第一操作用于通过在关闭供应阀的情况下操作罐真空泵,将从喷射口直到收集流路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第一罐中,并且第二操作用于通过在关闭收集阀并打开大气释放阀的情况下操作盖真空泵,抽出从第一罐直到喷射口的流路中的墨。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处于待机状态的打印装置的图;
图2是打印装置的控制构造图;
图3是示出处于打印状态的打印装置的图;
图4是示出处于维护状态的打印装置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墨循环系统的流路构造的图;
图6A和图6B是用于说明喷射口和压力室的图;
图7A至图7D是用于说明运输模式选择处理的图;
图8是示出墨循环系统的状态的图;
图9是第一运输模式的流程图;
图10是主罐移除预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用于说明抽出罐连接流路的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墨循环系统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抽出收集流路的墨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墨循环系统的状态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墨抽吸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墨循环系统的状态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墨抽吸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示出墨循环系统的状态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头交换流路的墨抽吸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墨循环系统的状态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墨循环系统的流路构造的图;
图22是用于说明第二运输模式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墨循环系统的状态的图;并且
图24是示出墨循环系统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应当指出,下面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并且并非这些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的全部组合均是解决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所必须的。顺便提及,在以下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此外,实施例中描述的构成元件的相对位置、形状等仅是示例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图1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喷墨打印装置1(下文中称为“打印装置1”)的内部构造图。在附图中,x方向是水平方向,y方向(垂直于纸张的方向)是喷射口排列在稍后描述的打印头8中的方向,z方向是垂直方向。
打印装置1是包括打印单元2和扫描器单元3的多功能打印机。打印装置1可以单独或同步使用打印单元2和扫描器单元3来进行与打印操作和扫描操作有关的各种处理。扫描器单元3包括自动原稿进给器(ADF)和平板扫描器(FBS),并且能够扫描由ADF自动进给的原稿以及扫描用户放置在FBS的原稿板上的原稿。本实施例涉及包括打印单元2和扫描器单元3二者的多功能打印机,但是可以省略扫描器单元3。图1示出处于待机状态的打印装置1,在待机状态下,既不进行打印操作也不进行扫描操作。
在打印单元2中,用于容纳打印介质(切割片材)S的第一盒5A和第二盒5B在垂直方向上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4的底部。将最大A4尺寸的相对小的打印介质平放并容纳在第一盒5A中,并将最大A3尺寸的相对大的打印介质平放并容纳在第二盒5B中。用于依次进给容纳的打印介质的第一进给单元6A设置在第一盒5A附近。类似地,第二进给单元6B设置在第二盒5B附近。在打印操作中,从任一盒中选择性地进给打印介质S。
输送辊7、排出辊12、压紧辊7a、直齿辊7b、引导件18、内引导件19和挡板11是用于沿预定方向引导打印介质S的输送机构。输送辊7是位于打印头8的上游和下游并由输送马达(未示出)驱动的驱动辊。压紧辊7a是在与输送辊7一起夹持打印介质S的同时转动的从动辊。排出辊12是位于输送辊7的下游并由输送马达(未示出)驱动的驱动辊。直齿辊7b与位于打印头8的下游的输送辊7和排出辊12一起夹持并输送打印介质S。
引导件18设置在打印介质S的输送路径中,以沿预定方向引导打印介质S。内引导件19是沿y方向延伸的构件。内引导件19具有弯曲的侧面并沿侧面引导打印介质S。挡板11是用于在双面打印操作中改变打印介质S的输送方向的构件。排出托盘13是用于放置和容纳经过打印操作并由排出辊12排出的打印介质S的托盘。
本实施例的打印头8是全线型彩色喷墨打印头。在打印头8中,被构造为基于打印数据喷射墨的多个喷射口沿图1中的y方向排列,以对应于打印介质S的宽度。即,打印头8被构造为能够喷射多种颜色的墨。在打印头8处于待机位置的情况下,打印头8的喷射口面8a朝向垂直向下并用盖单元10盖住(如图1所示)。在打印操作中,打印头8的朝向由稍后描述的打印控制器202改变,使得喷射口面8a面对压板9。压板9包括沿y方向延伸的平板,并且从后侧支撑经受打印头8的打印操作的打印介质S。稍后将详细描述打印头8从待机位置到打印位置的移动。
墨罐单元14分开存储要供应到打印头8的四种颜色的墨。供墨单元15设置在将墨罐单元14连接到打印头8的流路的中游处,以将打印头8中的墨的压力和流量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本实施例采用循环型供墨系统,其中供墨单元15将供应到打印头8的墨的压力和从打印头8收集的墨的流量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
维护单元16包括盖单元10和擦拭单元17,并在预定定时启动它们以进行对打印头8的维护操作。
图2是示出打印装置1中的控制构造的框图。控制构造主要包括对打印单元2进行控制的打印引擎单元200、对扫描器单元3进行控制的扫描器引擎单元300和对整个打印装置1进行控制的控制器单元100。打印控制器202根据来自控制器单元100的主控制器101的指令,控制打印引擎单元200的各种机构。扫描器引擎单元300的各种机构由控制器单元100的主控制器101控制。下面将详细描述控制构造。
在控制器单元100中,包括CPU的主控制器101根据存储在ROM 107中的各种参数和程序,使用RAM 106作为工作区来控制整个打印装置1。例如,在经由主机I/F 102或无线I/F103从主机装置400输入打印作业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单元108根据来自主控制器101的指令,对接收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的图像处理。主控制器101经由打印引擎I/F 105,将经受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发送到打印引擎单元200。
打印装置1可以经由无线或有线通信从主机装置400获取图像数据,或者可以从连接到打印装置1的外部存储单元(例如USB存储器)获取图像数据。用于无线或有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不受限制。例如,可以使用Wi-Fi(无线保真;注册商标)和蓝牙(注册商标),作为用于无线通信的通信系统。可以使用USB(通用串行总线)等,作为用于有线通信的通信系统。例如,如果从主机装置400输入扫描命令,则主控制器101经由扫描器引擎I/F 109将命令发送到扫描器单元3。
操作面板104是允许用户对打印装置1进行输入和输出的机构。操作面板104例如构造有触敏面板显示器,触敏面板显示器包括用于接收来自用户的操作的触敏面板和用于显示信息的显示器。操作面板104还可以包括操作按钮。用户可以经由操作面板104给出指令,以进行诸如复印和扫描的操作,设置打印模式,并识别关于打印装置1的信息。
在打印引擎单元200中,包括CPU的打印控制器202根据存储在ROM 203中的各种参数和程序,使用RAM 204作为工作区来控制打印单元2的各种机构。一旦经由控制器I/F 201接收到各种命令和图像数据,打印控制器202将它们临时存储在RAM 204中。打印控制器202允许图像处理控制器205将存储的图像数据转换成打印数据,使得打印头8可以使用该打印数据来进行打印操作。在生成打印数据之后,打印控制器202经由头I/F 206允许打印头8基于打印数据进行打印操作。此时,打印控制器202通过经由输送控制单元207驱动图1所示的进给单元6A和6B、输送辊7、排出辊12和挡板11,来输送打印介质S。打印头8根据来自打印控制器202的指令,与打印介质S的输送操作同步地进行打印操作,从而进行打印。
头滑架控制单元208根据打印装置1的操作状态(例如维护状态或打印状态)改变打印头8的朝向和位置。供墨控制单元209控制供墨单元15,使得供应到打印头8的墨的压力在合适的范围内。维护控制单元210在进行对打印头8的维护操作时控制维护单元16中的盖单元10和擦拭单元17的操作。
在扫描器引擎单元300中,主控制器101根据存储在ROM 107中的各种参数和程序,使用RAM 106作为工作区来控制扫描器控制器302的硬件资源,从而控制扫描器单元3的各种机构。例如,主控制器101经由控制器I/F 301控制扫描器控制器302中的硬件资源,以使输送控制单元304输送用户放置在ADF上的原稿并使传感器305扫描原稿。扫描器控制器302将扫描的图像数据存储在RAM 303中。打印控制器202可以将如上所述获取的图像数据转换为打印数据,以使打印头8能够基于由扫描器控制器302扫描的图像数据进行打印操作。
图3示出了处于打印状态的打印装置1。与图1所示的待机状态相比,盖单元10与打印头8的喷射口面8a分离,并且喷射口面8a面对压板9。在本实施例中,压板9的平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约45°。处于打印位置的打印头8的喷射口面8a也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约45°,以便与压板9保持恒定的距离。
在将打印头8从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移动到图3所示的打印位置的情况下,打印控制器202使用维护控制单元210将盖单元10向下移动到图3中所示的退避位置,从而将盖构件10a与打印头8的喷射口面8a分离。然后,打印控制器202使用头滑架控制单元208将打印头8转动45°,同时调整打印头8的垂直高度,使得喷射口面8a面对压板9。在完成打印操作之后,打印控制器202使上述过程颠倒,以将打印头8从打印位置移动到待机位置。
图4是示出处于维护状态的打印装置1的图。在将打印头8从图1所示的待机位置移动到图4所示的维护位置的情况下,打印控制器202使打印头8垂直向上移动并使盖单元10垂直向下移动。然后,打印控制器202将擦拭单元17从退避位置移动到图4中的右边。之后,打印控制器202将打印头8垂直向下移动到可以进行维护操作的维护位置。
另一方面,在将打印头8从图3所示的打印位置移动到图4所示的维护位置的情况下,打印控制器202使打印头8垂直向上移动,同时使打印头8转动45°。然后,打印控制器202将擦拭单元17从退避位置移动到右边。之后,打印控制器202将打印头8垂直向下移动到可以由维护单元16进行维护操作的维护位置。
(供墨单元(循环系统))
图5是包括在本实施例的打印装置1中采用的供墨单元15的图。参照图5,将描述本实施例的墨循环系统的流路构造。供墨单元15将墨从墨罐单元14供应到打印头8(头单元)。在该图中,示出了一种颜色墨的构造,但是实际上为各种颜色墨准备了这种构造。供墨单元15基本上由图2所示的供墨控制单元209控制。下面将描述供墨单元15的各构造。
墨主要在副罐151和打印头8之间循环。在打印头8中,基于图像数据进行喷墨操作,并且未喷射的墨被收集并流回到副罐151。
包含一定量墨的副罐151连接到用于向打印头8供墨的供应流路C2和用于从打印头8收集墨的收集流路C4。换句话说,用于循环墨的循环流路(循环路径)由副罐151、供应流路C2、打印头8和收集流路C4组成。此外,副罐151连接到空气流动的流路C0。在连接到副罐151的流路C0中,设置有副罐真空阀V6。
在副罐151中,设置由多个电极销组成的液面检测单元151a。供墨控制单元209检测这些销之间存在/不存在导电电流,以便掌握墨液面的高度,即副罐151内的剩余墨量。真空泵P0(也被称为罐真空泵)是用于减小副罐151内的压力(或抽真空)的负压生成源。大气释放阀V0是用于在是否使副罐151内部与大气连通之间切换的阀。
主罐141是包含要被供应到副罐151的墨的罐。主罐141由柔性构件制成,并且柔性构件的体积变化允许用墨填充副罐151。主罐141具有可从打印装置主体移除的构造。在连接副罐151和主罐141的罐连接流路C1的中游,设置有用于切换副罐151和主罐141之间的连接的罐供应阀V1。
在上述构造下,一旦液面检测单元151a检测到副罐151内的墨小于一定量,供墨控制单元209就关闭大气释放阀V0、供应阀V2、收集阀V4和头交换阀V5,并打开罐供应阀V1。在这种状态下,供墨控制单元209使真空泵P0操作。然后,副罐151的内部将具有负压,并且墨从主罐141供应到副罐151。一旦液面检测单元151a检测到副罐151内的墨量大于一定量,供墨控制单元209就关闭罐供应阀V1并停止真空泵P0。
供应流路C2是用于将墨从副罐151供应到打印头8的流路,并且供应泵P1和供应阀V2布置在供应流路C2的中游。在打印操作期间,在供应阀V2打开的状态下驱动供应泵P1允许循环路径中的墨循环,同时向打印头8供墨。打印头8每单位时间喷射的墨量根据图像数据而变化。确定供应泵P1的流量,以使该流量即使在打印头8进行每单位时间的墨消耗量变为最大的喷射操作的情况下也是适合的。
溢流流路C3是位于供应阀V2的上游并且连接供应泵P1的上游和下游的流路。在溢流流路C3的中游,设置有作为差压阀的溢流阀V3。溢流阀V3不通过驱动机构打开或关闭。而是,溢流阀V3由弹簧推动并且被构造为在压力达到预定水平的情况下打开。例如,在每单位时间来自供应泵P1的供墨量大于每单位时间打印头8的喷射量和每单位时间收集泵P2中的流量(墨抽取量)的总和的情况下,溢流阀V3根据施加在其自身上的压力打开。结果,形成由供应流路C2的一部分和溢流流路C3组成的循环流路。通过提供上述溢流流路C3的构造,根据打印头8的墨消耗量来调整向打印头8的供墨量,以便稳定循环路径内的压力而与图像数据无关。
收集流路C4是用于将墨从打印头8收集回副罐151的流路。此外,收集泵P2和收集阀V4布置在收集流路C4的中游。在循环路径内的墨循环时,收集泵P2通过用作负压生成源从打印头8抽吸墨。通过驱动收集泵P2,在打印头8内部的IN(入)流路80b和OUT(出)流路80c之间生成适当的压差,从而使墨在IN流路80b与OUT流路80c之间循环。
收集阀V4是用于在不进行打印操作时,即在不使墨在循环路径内循环时防止回流的阀。在本实施例的循环路径中,副罐151在垂直方向上设置得比打印头8高(见图1)。因此,在不驱动供应泵P1和收集泵P2的情况下,由于副罐151与打印头8之间的水位差,墨有可能从副罐151流回到打印头8。为了防止这种回流,本实施例在收集流路C4中设置了收集阀V4。
此外,在收集流路C4中,防回流阀V7相对于收集阀V4设置在下游。防回流阀V7是单向阀,其使从流路的上游流向下游的墨通过并阻挡从下游流向上游的墨(回流)。如上所述,收集阀V4(收集驱动阀)由供墨控制单元209驱动控制以关闭,以便在循环停止的情况下防止回流。然而,例如,在循环期间关闭电源的情况下,由于收集阀V4不关闭,因此可能发生回流。因此,通过在收集流路C4中设置作为单向阀的防回流阀V7,即使在收集阀V4不关闭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由于水位差而导致的墨回流到打印头8中。防回流阀V7可以被构造为包括例如弹簧和密封单元。防回流阀V7可以被构造为,使得密封单元被弹簧推动,并且在由于在防回流阀V7的上游和下游之间出现预定压差而导致密封单元打开的情况下流路打开。
类似地,在不进行打印操作时,即,在不使墨在循环路径内循环时,供应阀V2还用作用于防止墨从副罐151供应到打印头8的阀。
头交换流路C5是连接供应流路C2和副罐151的空气室(不包含墨的空间)的流路,并且在头交换流路C5的中游,设置有头交换阀V5。头交换流路C5的一端连接到供应流路C2中的打印头8的上游,并且相对于供应阀V2布置在下游。头交换流路C5的另一端连接到副罐151的在重力方向上的上部,以便与副罐151内的空气室连通。在从使用中的打印头8抽出墨的情况下(例如在交换打印头8或运输打印装置1时)使用头交换流路C5。头交换阀V5由供墨控制单元209控制,以便除了在打印装置1中填充墨的情况和从打印头8中抽出墨的情况之外关闭。
盖单元10连接到流路C6。在流路C6中,设置有真空泵P3(也称为盖真空泵)。供墨控制单元209能够驱动真空泵P3以在盖单元10中生成负压。在流路C6中在真空泵P3的下游(即,在盖单元10的相对侧),设置有维护盒CA。在维护盒CA中,保留通过流路C6排出的墨。
接下来,将描述打印头8内的流路构造。从供应流路C2供应到打印头8的墨穿过过滤器83,然后供应到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和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被设置为具有低负压(即,与大气压的压力差小的压力)的控制压力。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被设置为具有高负压(即,与大气压的压力差大的压力)的控制压力。通过收集泵P2的驱动,在适当的范围内生成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和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中的压力。
在喷墨单元80中,排列有多个喷射口的打印元件基板80a布置成多个,以形成细长的喷射口阵列。用于引导从第一负压控制单元81供应的墨的公共供应流路80b(IN流路)和用于引导从第二负压控制单元82供应的墨的公共收集流路80c(OUT流路)也在打印元件基板80a的布置方向上延伸。此外,在各个打印元件基板80a中,形成连接到公共供应流路80b的各个供应流路和连接到公共收集流路80c的各个收集流路。因此,在各打印元件基板80a中,生成墨流,使得墨从具有相对较低负压的公共供应流路80b流入并流出到具有相对较高负压的公共收集流路80c。在各个供应流路和各个收集流路之间的路径的中游,设置有与各喷射口连通并且填充有墨的压力室。即使在不进行打印的情况下,也会在喷射口和压力室中生成墨流。一旦在打印元件基板80a中进行喷射操作,从公共供应流路80b移动到公共收集流路80c的墨的一部分从喷射口喷射并被消耗。同时,未被喷射的墨经由公共收集流路80c朝向收集流路C4移动。
图6A是放大打印元件基板80a的一部分的平面示意图,图6B是从图6A的线VIB-VIB截取的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在打印元件基板80a中,设置有填充有墨的压力室1005和从中喷射墨的喷射口1006。在压力室1005中,打印元件1004设置在面向喷射口1006的位置处。此外,在打印元件基板80a中,形成多个喷射口1006,各个喷射口连接到与公共供应流路80b连接的各个供应流路1008、以及与公共收集流路80c连接的各个收集流路1009。
根据上述构造,在打印元件基板80a中,生成墨流,使得墨从具有相对较低的负压(高压)的公共供应流路80b流入并流出到具有相对较高的负压(低压)的公共收集流路80c。更具体地,墨以公共供应流路80b、各个供应流路1008、压力室1005、各个收集流路1009和公共收集流路80c的顺序流动。一旦墨被打印元件1004喷射,从公共供应流路80b移动到公共收集流路80c的墨的一部分从喷射口1006喷射,以排出到打印头8外部。同时,未从喷射口1006喷射的墨经由公共收集流路80c被收集并流入收集流路C4。
在上述构造下,在进行打印操作时,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罐供应阀V1和头交换阀V5,并打开大气释放阀V0、供应阀V2和收集阀V4以驱动供应泵P1和收集泵P2。结果,建立了副罐151、供应流路C2、打印头8、收集流路C4和副罐151的顺序的循环路径。在每单位时间来自供应泵P1的供墨量大于每单位时间打印头8的喷射量和每单位时间在收集泵P2中的流量的总值的情况下,墨从供应流路C2流入溢流流路C3。结果,调整了从供应流路C2到打印头8的墨的流量。
在不进行打印操作的情况下,供墨控制单元209停止供应泵P1和收集泵P2,并关闭大气释放阀V0、供应阀V2和收集阀V4。结果,打印头8内的墨流动停止,并且抑制了由副罐151与打印头8之间的水位差引起的回流。此外,通过关闭大气释放阀V0,抑制了从副罐151的墨泄漏和墨蒸发。
(运输模式)
接下来,说明如下情况:具有填充有墨的供墨单元15的打印装置1被移动(运输)到另一安装位置。在供墨单元15填充有墨的状态下运输打印装置1的情况下,墨可能从打印头8的喷射口面8a泄漏。因此,在运输打印装置1的情况下,进行移除打印头8的墨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两种运输模式(即第一运输模式和第二运输模式)作为运输模式。另外,打印装置1被构造为能够根据来自用户的指令选择是以第一运输模式还是以第二运输模式操作。此外,基于来自用户的指令切换运输模式。
第一运输模式是循环流路中的墨被排出到维护盒CA的模式。具体地,第一运输模式是如下模式:副罐151中的、填充有墨的流路C1至C5中的各个中的、以及打印头8中的墨被排出到维护盒CA。
例如,在打印装置1要长时间存储而不是在运输之后立即使用的情况下,使用第一运输模式。在打印装置1在运输之后长时间存储的情况下,打印装置1中剩余的墨可能变硬。另外,打印装置1中剩余的墨可能已过有效期限。因此,在打印装置1在运输之后长时间存储的情况下,使用第一运输模式。
此外,例如在将打印装置1倾斜或放倒等以进行运输的情况下,使用第一运输模式。在运输期间需要放倒打印装置1的主体的情况下,打印装置1中剩余的墨可能从装置中泄漏。因此,在运输期间要放倒打印装置1的主体的情况下,使用第一运输模式。
第二运输模式是循环流路中的墨被抽出到副罐151的模式。具体地,第二运输模式是如下模式:填充有墨的供应流路C2的一部分中的、收集流路C4中的、头交换流路C5中的、以及打印头8中的墨被抽出到副罐151。这是为了防止在运输期间墨从打印头8的喷射口面8a泄漏。在第二运输模式的情况下,在打印装置1被运输然后被安装之后,可以重新使用保留在副罐151中的墨。
图7A至图7D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中的运输模式选择(确定)处理的图。图7A是示出由主控制器101进行的运输模式选择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图7B至图7D中的各个是示出用于选择运输模式的UI画面的示例的图。在操作面板104上显示图7B至图7D所示的各个UI画面。通过主控制器101将存储在ROM 107中的程序代码取回到RAM 106中并执行程序代码,来进行图7A的流程图中所示的一系列处理。在各个处理的说明中的符号“S”表示它是流程图中的步骤(在本说明书中在下文中同样适用)。
用户可以操作操作面板104以在操作面板104上显示各种菜单画面。在用户从操作菜单中选择与维护相关的菜单的情况下,例如图7B中所示的UI画面751显示在操作面板104上。UI画面751包括各种维护的菜单。这里,“准备运输”被指定为代表性示例,并且在图7B的图示中省略了其他项目。图7A中所示的处理对应于在显示UI画面751之后进行的处理。
在S701中,主控制器101通过操作面板104上的UI画面751接受用户已选择项目“准备运输”。然后,主控制器101将图7C所示的UI画面752显示在操作面板104上。UI画面752是用于接受关于在运输之后是否要长时间(即,六个月以上)存储打印装置1的选择的画面。另外,虽然这里将六个月以上的时间视为长时间,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也就是说,该时段可以短于六个月和长于六个月。
在S702中,主控制器101确定用户是否已经选择在运输之后长时间存储打印装置1。在用户的选择指示在运输之后长时间存储打印装置1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704。在S704中,主控制器101将第一运输模式确定为运输模式。然后,主控制器101使供墨控制单元209进行第一运输模式的处理。即,进行用于将循环流路中的墨排出到维护盒CA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S702中,在用户的选择指示在运输之后不长时间存储打印装置1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703。在S703中,主控制器101在操作面板104上显示图7D所示的UI画面753。UI画面753是用于接受关于是否要放倒打印装置1以进行运输的选择的画面。
在S703中,主控制器101确定用户是否已选择放倒打印装置1以进行运输。在用户的选择指示放倒打印装置1以进行运输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704。在S704中,主控制器101将第一运输模式确定为运输模式。然后,主控制器101使供墨控制单元209进行第一运输模式的处理。相反,在用户的选择指示不放倒打印装置1来运输的情况下,处理进行到S705。在S705中,主控制器101将第二运输模式确定为运输模式。然后,主控制器101使供墨控制单元209进行第二运输模式的处理。即,进行用于将循环流路中的墨抽出到副罐151的处理。
图7A所示的处理顺序不限于上述顺序。S702和S703可以颠倒。也就是说,可以存在如下模式:要求用户选择是否要放倒打印装置1以进行运输,并且在用户没有放倒打印装置1以进行运输的情况下,要求用户选择是否要长时间存储打印装置1。
(第一运输模式)
接下来,给出在S704中进行的第一运输模式的处理的说明。在第一种运输模式中,进行两个主要操作。第一操作是如下操作:使真空泵P0(罐真空泵)在供应阀V2(也称为供应驱动阀)关闭的情况下操作,以便将从喷射口面8a直到收集流路C4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副罐151中。第二操作是如下操作:使真空泵P3(盖真空泵)在收集阀V4(也称为收集驱动阀)关闭的情况下操作,以便通过使用盖单元10抽吸从副罐151直到喷射口面8a的流路中的墨。在第一操作中,收集流路C4中的墨被一次抽出到副罐151中,使得墨被收集在副罐151中。此后,进行第二操作:抽吸包括收集的墨的副罐151中的墨,并将墨排出到维护盒CA。在下文中,参照附图给出对第一运输模式的处理的说明。
图8是示出在循环流路中填充墨的状态的图。图8示出了例如终止诸如打印操作的预定操作并且停止循环的状态。即,大气释放阀V0、罐供应阀V1、供应阀V2、收集阀V4、头交换阀V5和副罐真空阀V6关闭(CLOSE)。此外,停止真空泵P0、供应泵P1、收集泵P2和真空泵P3。打印头8中的、各个罐中的、以及各个流路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填充有墨的部分。在下文中,给出了图8的状态是用于进行排出墨的处理的初始状态的模式的说明。下面说明的处理是针对各种颜色的墨进行的。
图9是示出在S704中进行的第一运输模式中的整个处理的流程图。
图9的处理由供墨控制单元209进行。供墨控制单元209控制各种泵的驱动和停止,各种泵包括:用于减小副罐151内部的压力的真空泵P0(罐真空泵);以及用于减小盖单元10内部的压力的真空泵P3(盖真空泵)。此外,通过供墨控制单元209的控制使得能够打开和关闭各种阀。由维护控制单元210基于供墨控制单元209的控制来进行对盖单元10的控制。然而,为了简化说明,在假定供墨控制单元209控制盖单元10的情况下给出说明。首先,参照图9说明整个处理的概要。稍后描述各个处理的细节。
在S910中进行主罐移除预处理。此后,在S92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直到用户移除主罐141。然后,在S930中,进行将罐连接流路C1中的墨抽出到副罐151中的处理。在S940中,进行将从喷射口面8a直到收集流路C4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副罐151中的处理。
在S950中,进行用于将墨抽吸到盖单元10中的墨抽吸预处理。在S960中,进行用于将墨抽吸到盖单元10中的墨抽吸处理。在墨抽吸处理中,进行如下处理:将从副罐151、供应流路C2、溢流流路C3、直到打印头8的喷射口面8a的流路中的墨,排出到维护盒CA中。在S970中,进行用于将头交换流路C5中的墨抽吸到盖单元10中的墨抽吸处理。
通过上述处理,各个流路中的墨被排出到维护盒CA。以下是各个处理的详细说明。在下面详细描述的处理中,主要说明相关阀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以及相关泵的驱动状态。除非另外特别提及,否则阀处于关闭状态并且泵处于停止状态,如图8所示。此外,假设打印装置1处于图1所示的待机状态,还处于喷射口面8a被盖单元10盖住的状态。
图10是S910的主罐移除预处理的详细流程图。主罐移除预处理是为释放罐连接流路C1中的压力而进行的处理。如果罐连接流路C1的内部处于加压状态,则在用户移除主罐141的情况下,墨有可能从主罐插入口(图中未示出)滴下。因此,进行释放罐连接流路C1中的压力的处理。
在S101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打开大气释放阀V0,使得副罐151的内部与大气连通。在S102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打开罐供应阀V1(也称为罐供应驱动阀)。通过上述操作,罐连接流路C1内的压力被释放。然后,在S103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罐供应阀V1。在S104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大气释放阀V0。因此,主罐移除预处理完成。
随后,在S92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直到用户移除主罐141。具体地,供墨控制单元209向主控制器101发送供墨控制单元209已经待机以移除主罐141的通知。响应于该通知,主控制器101解锁并打开用于插入和移除主罐141的外部部件的门(图中未示出)。此外,主控制器101在操作面板104上显示用于提示用户移除主罐141的消息。移除主罐141的操作将由看到该消息的用户进行。
然后,在移除主罐141之后检测到外部部件的门被用户关闭的情况下,检测主罐141是否从打印装置1移除。具体地,检测打印装置1和主罐141是否电连接。在检测到主罐141被适当地移除的情况下,主控制器101通知供墨控制单元209主罐141的移除已经完成。相反,在主罐141未被移除的情况下,主控制器101再次解锁外部部件的门并在操作面板104上显示用于提示用户移除主罐141的消息。
或者,主控制器101可以在操作面板104上显示UI画面(图中未示出),用于向用户确认用户是否已经移除主罐141。在用户输入指示用户已经移除主罐141的指令(例如,按下OK按钮)的情况下,主控制器101通知供墨控制单元209主罐141的移除已经完成。在S92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直到接收到主罐141的移除已完成的通知。
主罐141和罐连接流路C1的连接点在垂直方向上位于副罐151的上方。因此,在主罐141被移除之后,罐连接流路C1中的墨几乎不泄漏。
图11是用于说明在S920之后进行的S930中的抽出罐连接流路C1的墨的处理的流程图。在S930的处理中,进行将罐连接流路C1中的墨抽出到副罐151中的处理。
在S111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打开副罐真空阀V6和罐供应阀V1。在S112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驱动真空泵P0(罐真空泵)。
图12是示出在S1120中墨正被抽出的状态的图。图12中的浅阴影区域表示具有负压的空间。通过驱动真空泵P0(罐真空泵)在副罐151中生成负压。结果,大气从主罐141和罐连接流路C1之间的连接口流入罐连接流路C1。因此,填充在罐连接流路C1中的墨与已经流入的大气一起被抽出到副罐151。
在S113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预定的时间量。预定的时间量可以是预先测量的、填充在罐连接流路C1中的墨被抽出到副罐151中的时间量。在S114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停止真空泵P0(罐真空泵)。在S115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罐供应阀V1。通过上述操作,罐连接流路C1中的墨被抽出到副罐151中。
图13是用于说明在S930之后进行的S940中的抽出收集流路C4的墨的处理的流程图。在S940的处理中,进行如下处理:将从喷射口面8a直到收集流路C4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副罐151中。如上所述,在第一运输模式中,循环流路中的墨被盖单元10抽吸并在最后被排出到维护盒CA。这里,在本实施例中,从喷射口面8a直到收集流路C4的流路中的墨不直接排出到盖单元10中,而是被一次抽出到副罐151中。其中一个原因是:防回流阀V7设置在收集流路C4中。在本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副罐151在垂直方向上布置在打印头8的上方。此外,在预备在循环期间关闭电源的情况时,防回流阀V7设置在收集流路C4中。结果,即使在收集阀V4没有关闭的情况下,也防止了墨回流到打印头8中。如上所述,防回流阀V7使从打印头8流到副罐151的墨穿过,但阻止从副罐151流到打印头8的墨。因此,例如,即使尝试通过减小盖单元10中的压力来将收集流路C4中的墨排出到盖单元10中,相对于防回流阀V7在收集流路C4的下游侧(即,副罐151侧)中的墨也不被排出到盖单元10中。结果,在收集流路C4中剩余有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进行如下处理:将从喷射口面8a直到收集流路C4的流路中的墨一次抽出到副罐151中。
由于防回流阀V7设置在收集流路C4中,因此在本实施例的说明中,将收集流路C4的墨一次抽出到副罐151中的处理作为示例。然而,本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在流路具有复杂构造的情况下,仅通过沿一个方向(例如,从盖单元10侧)抽吸,墨不能充分地排出。因此,在流路具有复杂构造的情况下,可能存在这样的构造:在沿另一方向被一次抽出(即,抽出到副罐151侧)之后,墨沿预定方向(即,从盖单元10侧)被抽吸和排出。
给出对图13的处理的说明。在S131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打开副罐真空阀V6。收集阀V4保持关闭。在S132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驱动真空泵P0(罐真空泵)以在副罐151中生成负压。在S133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直到副罐151的内部达到预定的负压。在S134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停止真空泵P0。在S135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副罐真空阀V6。因此,由真空泵P0(副罐真空阀V6)、头交换阀V5、供应阀V2和收集阀V4形成的封闭空间达到预定的负压。在S136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将盖单元10与喷射口面8a分离。可以在S1310和S1320之间进行盖单元10的分离。在S137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打开收集阀V4。因此,由于在封闭空间中充入的负压,启动在收集流路C4侧(即,下游流路侧)的墨的抽出。
图14是示出在S1370中墨正被抽出的状态的图。由于收集阀V4打开,因此形成在打印头8的喷射口面8a上的弯月面被充入在封闭空间中的负压破坏。然后,大气从弯月面被破坏的喷射口面8a流入,使得填充在打印头8中的墨经由收集流路C4与已经流入的大气一起被抽出到副罐151中。也就是说,从喷射口面8a直到收集流路C4的流路中的墨被抽出到副罐151中。如上所述,由于墨从喷射口面8a被抽出,因此墨部分地剩余在相对于喷射口面8a在上游侧的打印头8内部的流路中,如图14所示。
在S138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预定的时间量,直到完成墨的抽出。然后,在S139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收集阀V4。
在本实施例中,关于抽出从喷射口面8a直到收集流路C4的流路中的墨,已经说明了如下模式:通过使用真空泵P0抽出收集流路C4侧的墨,以在副罐151中生成负压。根据这种构造,即使在收集泵P2是具有低输出功率的泵的情况下,或者在流动阻力由于流路长或窄而很大的情况下,等,可以适当地抽出墨。但是,在抽出墨时,收集泵P2不必保持在停止状态。也就是说,可以存在这样的模式,其中在抽出收集流路C4的墨时驱动收集泵P2。也就是说,在S1370中打开收集阀V4之后,可以驱动收集泵P2,然后可以在S1380中在待机预定时间量之后停止收集泵P2。通过驱动收集泵P2,收集泵P2可以起到抽出墨的辅助作用。
图15是用于说明在S940之后进行的S950中的墨抽吸预处理的流程图。S950中的墨抽吸预处理是随后进行的墨抽吸处理的预处理。在墨抽吸预处理中,喷射口面8a被盖单元10盖住,并且负压被充入包括盖单元10的流路中。
在S151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使大气释放阀V0和供应阀V2保持关闭。在S152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用盖单元10盖住喷射口面8a。在S153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驱动真空泵P3(盖真空泵)。在S154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直到盖单元10的内部达到预定负压。然后,在S155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停止真空泵P3。
图16是示出在S1540中对充入负压的状态的图。盖单元10内部的、在相对于供应阀V2和头交换阀V5的下游侧的、打印头8内部的以及在相对于收集阀V4的上游侧的封闭空间具有预定的负压。尽管在图16中被负压空间覆盖,但是此时,打印头8中的墨和在供应阀V2和头交换阀V5下游填充的墨剩余在流路中,如图14所示。
图17是用于说明在S950之后进行的S960中的墨抽吸处理的流程图。S960中的墨抽吸处理是如下处理:将从副罐151直到打印头8的墨朝向盖单元10抽吸并将墨排出到维护盒CA。
在S171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打开大气释放阀V0和供应阀V2。通过上述操作,进行通过在封闭空间中充入的负压将墨排出到盖单元10中的处理。此外,在S172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驱动供应泵P1。在S1710中,大气从大气释放阀V0流入,并且,通过盖单元10并通过流路C6将在副罐151中、在供应流路C2中和在打印头8中填充的墨与已经流入的大气一起排出到维护盒CA中。另外,通过驱动供应泵P1,可以促进墨的流动。在S173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预定的时间量。在S174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停止供应泵P1。在S175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大气释放阀V0和供应阀V2。
图18是示出在S1730中完成待机预定时间量并且已经抽出墨的状态的图。从副罐151直到打印头8的喷射口面8a的流路(即,供应流路C2和溢流流路C3)中的墨已被排出到维护盒CA。
图19是用于说明在S960之后进行的S970中的头交换流路C5的墨抽吸处理的流程图。如图18所示,由于此时头交换流路C5的墨剩余,因此进行排出头交换流路C5的墨的处理。
在S191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打开大气释放阀V0。此外,打开头交换阀V5(也称为交换驱动阀)。在S1750中,大气释放阀V0可以不关闭,并且可以保持在打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供墨控制单元209可以在S1910中仅保持大气释放阀V0打开。
在S192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用盖单元10盖住喷射口面8a。此时,在喷射口面8a已经被盖住的情况下,供墨控制单元209在S1920中,可以仅通过盖单元10保持盖住。在图9所示的处理中,由于在S960的墨抽吸处理中进行盖住,因此供墨控制单元209可以在S1920中仅通过盖单元10保持盖住。如下所述,上述S1920是基于头交换流路C5中的墨先于供应流路C2中的墨被排出的情况的假设的处理。
在S193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驱动真空泵P3(盖真空泵)。结果,头交换流路C5的墨通过盖单元10排出到维护盒CA中。在S194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预定的时间量。在S195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停止真空泵P3。在S196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大气释放阀V0和头交换阀V5。
图20是示出在S1940中排出头交换流路C5中的墨的状态的图。通过上述处理,完成第一运输模式中的处理,即排出墨的处理。
(变型例1)
图21是用于说明变型例的图。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说明了如下示例:真空泵P0用于减小副罐151中的压力,并且真空泵P3用于减小盖单元10中的压力。在该变型例中,说明真空泵P0和真空泵P3是同一泵的示例。如图21所示,在流路C0和流路C6的连接目的地设置公共真空泵P0。另外,在流路C6中设置盖真空阀V8。
在如上所述的构造中,在减小副罐151中的压力的情况下,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盖真空阀V8,并且在副罐真空阀V6打开的情况下驱动真空泵P0。此外,在减小盖单元10中的压力的情况下,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副罐真空阀V6并打开盖真空阀V8。然后,供墨控制单元209驱动真空泵P0。通过在上述排墨处理中适当地进行这样的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
(变型例2)
在第一运输模式中排出墨的处理的处理顺序不限于图9所示的顺序。例如,代替S960,排出从副罐151直到头交换流路C5的墨的处理可以首先进行。然后,随后可以进行排出供应流路C2中剩余的墨的处理。
此外,尽管已经说明了如下模式:首先进行将从喷射口面8a直到收集流路C4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副罐151中的处理,然后将副罐151中的墨排出到维护盒CA,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该模式。首先,副罐151中的墨可以通过上游流路排出到维护盒CA,该上游流路可以是供应流路C2和头交换流路C5中的任一个。然后,其次可以将从喷射口面8a直到收集流路C4的流路(也称为下游流路)中的墨抽出到副罐151中。此外,第三,可以通过另一个上游流路(即,供应流路C2和头交换流路C5中的尚未用于排出墨的另一个上游流路)将副罐151中的墨排出到维护盒CA。
(变型例3)
尽管在说明中以在循环流路的构造中设置头交换流路C5的构造为例,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例如,可以存在如下构造:不存在头交换流路C5和头交换阀V5并且仅设置供应流路C2(和溢流流路C3)。在如上所述的这种情况下,在第一运输模式下排出墨的处理中,可以省略S970中的头交换流路C5的墨抽吸处理。
(第二运输模式)
接下来,给出在S705中进行的第二运输模式的处理的说明。在第二种运输模式中,进行两个主要操作。第一操作是如下操作:使真空泵P0(罐真空泵)在收集阀V4关闭的情况下操作,以便将从喷射口面8a直到供应流路C2或头交换流路C5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副罐151中。在第一操作中,进行打开供应阀V2或头交换阀V5的操作。然后,从喷射口面8a直到供应流路C2或头交换流路C5的墨通过供应流路C2或头交换流路C5被抽出到副罐151。第二操作是如下操作:使真空泵P0(罐真空泵)在供应阀V2和头交换阀V5关闭的情况下操作,以便将从喷射口面8a直到收集流路C4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副罐151中。即,在第二运输模式中,进行通过打印头8的上游侧抽出包括打印头8的循环流路中的墨的处理、以及通过打印头8的下游侧抽出墨的处理,从而将打印头8中的墨抽出到副罐151中。
图22是用于说明第二运输模式中的处理的流程图。假设在图22的处理之前各个阀和各个泵的状态与图8所示的状态相同。在S2201中,供墨控制单元209打开副罐真空阀V6。另一方面,收集阀V4和头交换阀V5保持关闭。
然后,在S2202中,供墨控制单元209驱动真空泵P0(罐真空泵)以在副罐151中生成负压。在S2203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直到副罐151达到预定的负压,然后在S2204中停止真空泵P0。因此,由副罐真空阀V6、头交换阀V5和收集阀V4形成的封闭空间达到预定负压。
在S2205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副罐真空阀V6,然后在S2206中打开头交换阀V5。因此,由于在封闭空间中充入的负压,启动抽出上游流路侧的墨。在S2207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预定的时间量,直到完成墨的抽出。
图23是示出在S2207中已抽出墨的状态的图。通过上述处理,完成从打印头8的主要部分和上游流路侧的一部分中抽出墨。
随后,在S2208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头交换阀V5和收集阀V4,并打开副罐真空阀V6。然后,在S2209中,以与上游流路侧相同的方式,供墨控制单元209驱动真空泵P0以在副罐151中生成负压。在S2210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直到副罐151的内部达到预定的负压,然后在S2211中停止真空泵P0。因此,由副罐真空阀V6、头交换阀V5和收集阀V4形成的封闭空间达到预定负压。
在S2212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关闭副罐真空阀V6,随后在S2213中打开收集阀V4。因此,由于在封闭空间中充入的负压,启动收集流路C4侧(即,下游流路侧)的墨的抽出。在S2214中,供墨控制单元209待机预定的时间量,直到完成墨的抽出。
图24是示出在S2214中已抽出墨的状态的图。通过上述处理,完成从打印头8和收集流路C4侧抽出墨,并终止流程。
在如上所述设置副罐真空阀V6并且抽出打印头8中的、上游流路中的以及收集流路C4中的墨的情况下,在副罐151中充入预定的负压之后关闭副罐真空阀V6。可能存在如下情况:由于从喷射口面8a进入的大气而在副罐151中形成气泡,并且气泡到达副罐151的上表面。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关闭副罐真空阀V6,也可以防止气泡进入流路C0中的相对于副罐真空阀V6的下游。
(变型例4)
尽管以在第二运输模式中抽出墨的上游流路是头交换流路C5的模式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该示例。抽出墨的上游流路可以是供应流路C2。此外,在不存在头交换流路C5的构造的这种情况下,抽出墨的上游流路是供应流路C2。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图22中的处理,其中,头交换阀V5被替换为供应阀V2。此外,如变型例1中所述,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真空泵来进行处理。
(其他实施例)
尽管在上述实施例中,以相对于收集阀V4在收集流路C4中的下游侧设置防回流阀V7的模式作为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施例不限于此示例。防回流阀V7可以设置在收集阀V4和收集泵P2之间。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给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8)

1.一种喷墨打印装置,其包括:
打印头,其被构造为具有用于喷射墨的喷射口;
第一罐,其被构造为包含要向打印头供应的墨;
供应流路,其被构造为将第一罐连接到打印头并向打印头供墨;
收集流路,其被构造为将打印头连接到第一罐并从打印头收集墨;
供应阀,其被构造为能够打开和关闭供应流路;
收集阀,其被构造为能够打开和关闭收集流路;
罐真空泵,其被构造为减小第一罐内部的压力;
大气释放阀,其被构造为能够对第一罐的内部是否与大气连通进行切换;
盖,其被构造为覆盖喷射口;
盖真空泵,其被构造为在喷射口被盖覆盖的情况下,减小盖内部的压力;以及
控制单元,其被构造为进行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
第一操作用于通过在关闭供应阀的情况下操作罐真空泵,将从喷射口直到收集流路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第一罐中,并且
第二操作用于通过在关闭收集阀并打开大气释放阀的情况下操作盖真空泵,抽出从第一罐直到喷射口的流路中的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中,在第一操作中,控制单元在关闭供应阀和收集阀的情况下操作罐真空泵,以将第一罐内部的压力减小到预定负压,然后,控制单元打开收集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中,在第二操作中,控制单元在关闭收集阀、大气释放阀和供应阀的情况下操作盖真空泵,以将盖内部的压力减小到预定负压,然后,控制单元打开供应阀和大气释放阀,以将从第一罐直到喷射口的流路中的墨抽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
收集泵,其设置在收集流路中并被构造为通过供应流路、打印头的内部和收集流路来循环墨,
其中,控制单元还在第一操作中操作收集泵。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
供应泵,其设置在供应流路中并被构造为通过供应流路、打印头的内部和收集流路来循环墨,
其中,控制单元还在第二操作中操作供应泵。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中,控制单元在第一操作之后进行第二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中,第一罐设置在打印头的在重力方向上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
单向阀,其设置在收集流路中并被构造为防止墨从第一罐流向打印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中,罐真空泵和盖真空泵对应于同一泵。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
第二罐,其被构造为向第一罐供墨;
罐连接流路,其被构造为从第二罐向第一罐供墨;以及
罐供应阀,其被构造为能够打开和关闭罐连接流路,
其中,在从罐连接流路移除第二罐之后,控制单元进行第三操作,第三操作用于通过在打开罐供应阀的情况下操作罐真空泵,来将罐连接流路中的墨抽出到第一罐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
交换流路,其被构造为将第一罐的上部与供应流路连接;以及
交换阀,其被构造为能够打开和关闭交换流路,
其中,供应阀设置在,沿墨流动方向上、相对于供应流路与交换流路的连接点的上游,并且
其中,控制单元进行第四操作,第四操作用于通过在打开交换阀和大气释放阀的情况下操作盖真空泵,来抽出交换流路中的墨。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
操作单元,其被构造为使得用户能够从多个运输模式中选择运输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中,所述多个运输模式中的各个包括移除打印头中填充的墨的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在运输之后要长时间存储所述喷墨打印装置的情况下,或在将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倾斜以进行运输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运输模式中设置第一运输模式,并且
在未设置第一运输模式的情况下,从所述多个运输模式中设置第二运输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
其中,控制单元在设置第一运输模式的情况下进行第一操作和第二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所述喷墨打印装置还包括:
第二罐,其被构造为向第一罐供墨;
罐连接流路,其被构造为从第二罐向第一罐供墨;以及
罐供应阀,其被构造为能够打开和关闭罐连接流路,
其中,显示单元被构造为显示用于提示用户移除第二罐的消息,并且
其中,在检测到第二罐的移除完成的情况下,控制单元进行第三操作,第三操作用于通过在打开罐供应阀的情况下操作罐真空泵,来将罐连接流路中的墨抽出到第一罐中。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喷墨打印装置,其中,在设置第二运输模式的情况下,控制单元进行第四操作和第五操作,
第四操作用于通过在关闭收集阀的情况下操作罐真空泵,将从喷射口直到供应流路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第一罐中,
第五操作用于通过在关闭供应阀的情况下操作罐真空泵,将从喷射口直到收集流路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第一罐中。
18.一种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喷墨打印装置包括:
打印头,其被构造为具有用于喷射墨的喷射口;
第一罐,其被构造为包含要向打印头供应的墨;
供应流路,其被构造为将第一罐连接到打印头并向打印头供墨;
收集流路,其被构造为将打印头连接到第一罐并从打印头收集墨;
供应阀,其被构造为能够打开和关闭供应流路;
收集阀,其被构造为能够打开和关闭收集流路;
罐真空泵,其被构造为减小第一罐内部的压力;
大气释放阀,其被构造为能够对第一罐的内部是否与大气连通进行切换;
盖,其被构造为覆盖喷射口;以及
盖真空泵,其被构造为在喷射口被盖覆盖的情况下,减小盖内部的压力,
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在关闭供应阀的情况下操作罐真空泵,以将从喷射口直到收集流路的流路中的墨抽出到第一罐中;以及
在关闭收集阀并打开大气释放阀的情况下操作盖真空泵,以抽出从第一罐直到喷射口的流路中的墨。
CN201910924537.XA 2018-10-05 2019-09-27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0027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31758.8A CN114536988A (zh) 2018-10-05 2019-09-27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9622A JP7158983B2 (ja) 2018-10-05 2018-10-05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8-189622 2018-10-05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1758.8A Division CN114536988A (zh) 2018-10-05 2019-09-27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2717A CN111002717A (zh) 2020-04-14
CN111002717B true CN111002717B (zh) 2022-04-12

Family

ID=700514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4537.XA Active CN111002717B (zh) 2018-10-05 2019-09-27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N202210331758.8A Pending CN114536988A (zh) 2018-10-05 2019-09-27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31758.8A Pending CN114536988A (zh) 2018-10-05 2019-09-27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07786B2 (zh)
JP (1) JP7158983B2 (zh)
CN (2) CN11100271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4042364A (ja) * 2022-09-15 2024-03-28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ヘッド交換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およびヘッド交換支援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384067B2 (ja) * 2004-03-23 2009-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液体処理方法
JP4716678B2 (ja) * 2004-06-01 2011-07-06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ク供給装置、インク供給方法および印刷装置
US7874656B2 (en) * 2004-12-10 2011-01-25 Canon Finetech Inc. Ink-feeding device and pressure-generating method
CN100594134C (zh) * 2004-12-17 2010-03-17 爱克发印艺公司 用于喷墨印刷的墨水循环系统及包括其的喷墨打印设备
JP2009233972A (ja) * 2008-03-26 2009-10-15 Fujifilm Corp 液体吐出装置
JP2009234160A (ja) 2008-03-28 2009-10-15 Canon Fine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方式画像形成装置
JP5190297B2 (ja) * 2008-05-15 2013-04-24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10030205A (ja) * 2008-07-30 2010-02-12 Sony Corp 液体供給装置、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047108B2 (ja) * 2008-09-30 2012-10-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5732898B2 (ja) * 2011-02-21 2015-06-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4024189A (ja) 2012-07-24 2014-02-0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除去方法
US9162453B2 (en) 2012-07-30 2015-10-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Printhead including integrated circuit die cooling
JP6435149B2 (ja) * 2014-09-29 2018-12-05 理想科学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装置
JP6736309B2 (ja) 2016-02-23 2020-08-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方法、および液体吐出ヘッド
JP6762748B2 (ja) 2016-03-30 2020-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および予備吐出方法
US10265951B2 (en) * 2016-06-29 2019-04-2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EP3363639B1 (en) * 2017-02-17 2020-04-0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JP7143157B2 (ja) 2018-02-23 2022-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08617A1 (en) 2020-04-09
CN114536988A (zh) 2022-05-27
JP2020059131A (ja) 2020-04-16
CN111002717A (zh) 2020-04-14
JP7158983B2 (ja) 2022-10-24
US11007786B2 (en) 2021-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3686B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9203711B (zh) 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11002719B (zh) 打印装置和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EP3632689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US11807018B2 (en)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tank
JP7057190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666157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11002717B (zh) 喷墨打印装置及喷墨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JP2013132901A (ja) 液滴吐出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964490B2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waste liquid collecting unit, and waste liquid collecting method
JP4653301B2 (ja) 記録装置
US10843479B2 (en)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liquid supply method
JP714315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10271304B (zh) 打印设备、控制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09421393B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装置的控制方法
JP715479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242615B2 (ja) 記録装置
JP201913080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10216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