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9529B - 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979529B CN110979529B CN201910875258.9A CN201910875258A CN110979529B CN 110979529 B CN110979529 B CN 110979529B CN 201910875258 A CN201910875258 A CN 201910875258A CN 110979529 B CN110979529 B CN 1109795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ening
- vehicle body
- front cowl
- vehicle
- cu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62J17/04—Windscree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3/00—Other protec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29/00—Adapt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mirrors for use on 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Lighting Device Outwards From Vehicle And Optical Sign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其目的在于,借助车体外装部件对行驶风进行整流,使车体容易倾斜。在鞍乘型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中,具有覆盖车体前部的前灯(70)外周的前整流罩(40),前整流罩(40)具有指向车体后上方的上表面部(40a),上表面部(40a)呈圆弧状,具有被切成V字状的中央切口部(40b),在中央切口部(40b)处具有挡风罩(71),其中,在上表面部(40a)的形成中央切口部(40b)的边缘部分(40c),具有能够从正面和侧面目视观察到的开口(8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运动系列的车辆中,有时通过车身罩等整流部件使来自车体前方的行驶风在车体的表面流动。而且,在前整流罩中,公知有如下的结构:该前整流罩具有在正面观察时露出的开口,使来自车体前方的行驶风流向整流罩的背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59881号公报
通过构成为使来自车体前方的行驶风通过在正面观察时露出的开口而流向整流罩的背侧,从而使行驶风的流动变得顺畅,但由于在整流罩的外表面流过行驶风,因此在想要使车体倾斜时有时成为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借助车体外装部件对行驶风进行整流,使车体容易倾斜。
本发明是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具有覆盖车体前部的前灯70外周的前整流罩40,该前整流罩40具有指向车体后上方的上表面部40a,该上表面部40a呈圆弧状,具有被切成大致V字状的中央切口部40b,在该中央切口部40b处具有挡风罩7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表面部40a的形成所述中央切口部40b的边缘部分40c,具有能够从正面和侧面目视观察到的开口部85。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上表面部40a在正面观察时呈扇状,所述上表面部40a的左右的上端部40e分别具有向车体中心方向缺失一部分而形成的端部切口部86,所述开口部85位于所述端部切口部86与所述中央切口部40b之间。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中央切口部40b具有:前半部81,其从车体中心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以逐渐扩展的方式向后方延伸;中途部82,其与该前半部81的后部连接,指向车体中心方向;以及后半部83,其与该中途部82的后部连接,并且以逐渐扩展的方式后方延伸,所述开口部85位于所述后半部83。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所述前半部81的侧方支承镜部件87,所述开口部85位于比所述镜部件87靠后方的位置。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镜部件87的支承部87a的宽度d1与所述开口部85的宽度大致相等。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开口部85呈大致四边形状,形成为朝向后方变宽的形状。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所述中央切口部40b的所述边缘部分40c设置有多个挡风罩支承部84,所述开口85位于相邻的所述挡风罩支承部84之间。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左右各所述端部切口部86与所述中央切口部40b之间设置的所述开口部85位于靠近所述中央切口部40b的一侧。
本发明具有覆盖车体前部的前灯外周的前整流罩。前整流罩具有指向车体后上方的上表面部,上表面部呈圆弧状,具有被切成大致V字状的中央切口部,在中央切口部处具有挡风罩。此外,在上表面部的形成中央切口部的边缘部分具有能够从正面和侧面目视观察到的开口部。
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有在车体的正面和侧面观察时能够目视观察到的开口,使行驶风在整流罩背侧通过,因此在直行时能够使行驶风的流动顺畅。而且,与此相伴地,在使车体倾斜时,在前整流罩中,能够使风在车体宽度方向上流动,因此容易使车体倾斜。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上表面部在正面观察时呈扇状,上表面部的左右的上端部分别具有向车体中心方向缺失一部分而形成的端部切口部,开口部位于端部切口部与中央切口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由于前整流罩的左右上端部被切除,所以能够形成紧凑的整流罩,能够减小侧面观察时的整流罩面积。另外,与设置开口的情况相配地,能够减小在车体宽度方向上倾斜时受到的风的阻力。此外,由于在对挡风罩进行支承的中央切口部的缘部具有开口,所以能够在挡风罩与前整流罩连接的刚性比较高的部分配置开口。
在上述结构中,中央切口部具有:前半部,其从车体中心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以逐渐扩展的方式向后方延伸;中途部,其与前半部的后部连接,指向车体中心方向;以及后半部,其与中途部的后部连接,并且以逐渐扩展的方式向后方延伸。而且,开口部也可以位于后半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确保上表面部的左右两端的面积,确保设置开口部的空间。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前半部的侧方支承镜部件,开口部位于比镜部件靠后方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上表面部的面积比较大的位置配置镜部件。另外,通过在开口部的前方具有作为障碍物的车体构成部件,能够减少直行时直接流入开口部的行驶风的量。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镜部件的支承部的宽度与开口部的宽度大致相同。
根据该结构,由于流过前整流罩表面的行驶风避开镜部件的支承部而流动,所以能够减少直接流向开口部的行驶风的量。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开口部呈大致四边形状,形成为朝向后方变宽的形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前整流罩为从车体前方指向的行驶风容易通过的形状。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中央切口部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多个挡风罩支承部,开口位于相邻的挡风罩支承部之间。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刚性高的位置之间配置开口部。
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在左右各端部切口部与中央切口部之间设置的开口部位于靠近中央切口部的一侧。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刚性高的位置之间配置开口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二轮车的左视图。
图2是车架、摆臂以及后轮的左视图。
图3是前整流罩的主视图。
图4是前整流罩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自动二轮车;3:后轮;3a:车轴;15:前立管;15a:撑架;15b:板;40:前整流罩;40a:上表面部;40b:中央切口部;40c:边缘部分;40d:开口部;40e:上端部;41:前侧罩;70:前灯;71:挡风罩;81:前半部;82:中途部;83:后半部;84:挡风罩支承部;85:开口;86:端部切口部;87:镜部件;87a:支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鞍乘型车辆的挡泥板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说明中,前后左右和上下之类的方向的记载如果没有特别记载,则与相对于车体的方向相同。另外,各图所示的标号“前”表示车体前方,标号“上”表示车体上方,标号“左”表示车体左方,标号“右”表示车体右方。
图1是自动二轮车1的左视图。
自动二轮车1是如下的车辆:作为动力单元的发动机11被支承于车架10,对前轮2进行支承的前叉12以能够转向的方式支承在车架10的前端。而且,对后轮3进行支承的摆臂13设置于车架10的后部。
自动二轮车1是乘员以骑跨座椅14的方式就座的鞍乘型车辆,座椅14设置于车架10的后部的上方。
图2是车架10、摆臂13以及后轮3的左视图。
参照图1和图2,对车架10进行说明。车架10具有:前立管15,其设置于车架10的前端;以及左右一对主车架16,它们从前立管15向后下方延伸。此外,车架10还具有:左右一对枢轴框架17,它们从主车架16的后端向下方延伸;以及左右一对座椅框架18,它们从枢轴框架17的上部向后上方延伸。
主车架16具有发动机吊架部16a,该发动机吊架部16a从主车架16的前部向下方延伸并对发动机11进行支承。
前叉12被前立管15轴支承为左右转向自如。在前叉12的上端部设置有转向把手21。前轮2被设置于前叉12的下端部的车轴2a轴支承。
摆臂13被支承于左右的枢轴框架17的枢轴22轴支承。枢轴22沿车宽方向水平延伸。摆臂13的前端部被枢轴22轴支承,摆臂13以枢轴22为中心上下摆动。
后轮3被设置于摆臂13的后端部的车轴3a轴支承。
在车体与摆臂13之间架设有后悬架24。后悬架24的上端与车体连结。后悬架24的上端例如经由从发动机11的后端部向后方延伸的悬架连结部(未图示)而与作为车体的发动机11连结。
后悬架24的下端经由未图示的连杆机构而与摆臂13及枢轴框架17的下端部连结。
发动机11在主车架16的下方配置于枢轴框架17的前方,并固定于车架10。
发动机11具有:曲轴箱28,其对沿车宽方向(左右方向)水平延伸的曲轴27进行支承;以及气缸部29,其从曲轴箱28的前部向前上方延伸。在气缸部29中收纳有在气缸部29内进行往返运动的活塞(未图示)。气缸部29的气缸轴线29a相对于铅直方向前倾。
曲轴箱28的后部是收纳变速器(未图示)的变速器箱部28a。发动机11的输出经由驱动链30传递到后轮3,其中,该驱动链30连接上述变速器的输出轴和后轮3。
空气滤清器箱31配置在气缸部29的后上方。空气滤清器箱31经由节气门体(未图示)而与气缸部29的后表面的进气口连接。
发动机11的排气管32从气缸部29的前表面的排气口被向下方引出,通过发动机11的下方而向后方延伸。排气管32的后端与配置于后轮3的侧方的消音器33连接。
燃料箱35在主车架16的上方配置在座椅14与空气滤清器箱31之间。
发动机11的散热器36配置在发动机11的前方。
作为覆盖车架10和发动机11等车体的车体罩,自动二轮车1具有:前整流罩40,其从前方覆盖前叉12的上部和前立管15;以及前侧罩41,其从侧方覆盖车体的前部。此外,作为车体罩,还具有:底罩42,其从下方覆盖发动机11;箱罩43,其覆盖空气滤清器箱31和燃料箱35的一部分;以及后罩44,其覆盖车体的后部。
从上方覆盖前轮2的前挡泥板45安装于前叉12。
从上方覆盖后轮3的前部的内挡泥板46安装于摆臂13。
从上方覆盖后轮3的后部的后挡泥板47从座椅框架18的后端部向后下方延伸。
供座椅14上的乘员放脚的踏板48被枢轴框架17支承,配置在枢轴框架17的后方。
接着,使用图3和图4对前整流罩4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前整流罩40的主视图,图4是前整流罩的侧视局部剖视图。
在前整流罩40的下部配置有在车体前部配置的左右一对前灯70。在前整流罩40的下部的左右侧部连接有前侧罩41,前灯70配置在前整流罩40与前侧罩41连接的连接部。由此,通过前整流罩40和前侧罩41来覆盖前灯70的左右和上下的外周。
如图4所示,前整流罩40借助左右一对撑架15a安装于前立管15。左右一对撑架15a通过板15b来连接撑架15a之间。而且,各撑架15a在后端部固定于前立管15的侧部。另外,在撑架15a的前侧上部,镜部件87也固定于撑架15a。另外,在板15b上安装有仪表类,镜部件87是后视镜。
前整流罩40的上表面即上表面部40a在侧视观察车体时指向车体后上方,成为高度朝向车体后方增加的形状。另外,如图4所示,上表面部40a在侧视观察车体时形成为相对于车体向斜前方凸起的圆弧状。
另外,如图3所示,前整流罩40在车体的正面观察时形成为扇状或者圆弧部处于上方的扇段形状。
在前整流罩4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设置有中央切口部40b。中央切口部40b从前整流罩40的上下中央部设置到前整流罩40的上部。中央切口部40b由将前整流罩40切成大致V字状的形状构成,在中央切口部40b处配置有挡风罩71。
在前整流罩40中,在车体的正面观察时,中央切口部40b的下部的左右侧方是前整流罩40的上端部40e。上端部40e是上表面部40a的左右部分,上端部40e位于镜部件87的支承部87a的车体左右外侧。而且,在上端部40e形成有端部切口部86,该端部切口部86在车体的正面观察时向车体的左右中心方向缺失一部分而形成。
安装于前整流罩40的挡风罩71由透明的部件构成,挡风罩71被从前整流罩40的背面以挡风罩71的下部和左右的边缘重叠一定宽度的状态安装于前整流罩40。而且,在前整流罩40的形成中央切口部40b的边缘部分40c设置多个挡风罩支承部84,在前整流罩40固定有挡风罩71。
挡风罩支承部84由在前整流罩40与挡风罩71重叠的部位从前整流罩40侧插入的螺栓和从挡风罩71侧安装于螺栓的螺母构成。另外,在螺栓与前整流罩40之间和螺母与挡风罩71之间配置有防振材料。
中央切口部40b由前半部81、中途部82以及后半部83构成,该前半部81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位于前侧,该中途部82与前半部81的后部分连接,该后半部83与中途部82的后部分连接,并且以逐渐扩展的方式向后方延伸。
在前半部81中,以从车体中心位置向车体宽度方向逐渐扩展的方式朝向车体斜后方向延伸。
另外,在车体的正面观察时,在前半部81的左右外侧设置有镜部件87的支承部87a,对镜部件87进行支承。支承部87a在俯视观察时支承部87a的前部分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状。而且,支承部87a的车体左右方向外侧的侧面的截面构成为前后较长的圆弧形状。
如图3所示,中央切口部40b的中途部82为如下的形状:从前半部81的逐渐扩展的形状屈曲,随着朝向车体后方而指向车体宽度方向的中心方向。
而且,中途部82进一步屈曲而在后方部分与以逐渐扩展的方式向后方延伸的后半部83连接。
而且,如图3所示,在车体的正面观察时,前半部81的倾斜角度比后半部83的倾斜角度大。在车体的正面观察时,沿着前半部81的倾斜的直线L3与通过车体的左右中央的垂直方向的直线OB所成的角度是前半部81的倾斜角度。而且,沿着后半部83的缘部的直线L1与直线OB所成的角度是后半部83的倾斜角度。
另外,如图3所示,在车体的正面观察时,后半部83的缘部与端部切口部86的外缘部大致平行。沿着后半部83的缘部的直线L1与沿着端部切口部86的外缘部的直线L2大致平行,因此能够确保中央切口部40b和端部切口部86的面,能够形成为为容易设置开口85的结构。
在前整流罩40中,在上部左右的边缘部分40c分别设置有具有开口85的开口部40d。开口85能够从车体正面方向和车体侧方向目视观察到。
开口85在端部切口部86与中央切口部40b之间位于靠近中央切口部40b的一侧。另外,开口85在车体的正面观察时位于中央切口部40b的后半部(上部)的侧方。
开口85的形状在车体的正面观察时呈大致四边形状,朝向斜后方(上方)变宽。
开口85在车体前后方向上位于比镜部件87的支承部87a靠后方的位置,在车体的正面观察时位于比镜部件87的支承部87a靠上方的位置。
而且,开口85的车体左右方向的宽度与支承部87a的车体左右方向的宽度d1大致一致。如图3所示,开口85的形成位置和支承部87a的配置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也是位置一致的。在车体的正面观察时,开口85形成在支承部87a的车体左右方向的宽度d1内。
另外,开口85位于相邻的挡风罩支承部84之间,开口部40d成为向中央切口部40b的车体左右内侧突出的形状。由此,在前整流罩40的刚性高的位置之间配置开口部40d。另外,由于在开口85的车体前方向设置支承部87a,所以能够利用前整流罩40的上表面部40a的面积比较大的部位。
对前整流罩40的作用进行说明。
由于车辆行驶,所以车辆从前方受到行驶风。行驶风从覆盖车辆前部的前整流罩40和前侧罩41的表面的末端部分向上下左右的所有方向三维地流动。
而且,在前灯70的上侧,行驶风沿着前整流罩40的表面流动。
行驶风的一部分在镜部件87的下方通过并经由前整流罩40的左右的端部切口部86向后方流动。而且,在前整流罩40的左右的中央通过的行驶风通过挡风罩71向后方流动。另外,通过挡风罩71的行驶风的一部分通过开口85被向后方排出。由此,能够使前整流罩40形成为使从车体前方指向的行驶风容易通过的形状。
沿着前整流罩40在镜部件87上朝向支承部87a的行驶风在沿着支承部87a的外侧面流过之后,通过开口85向后方排出。
由此,还减少了直接流入开口85的行驶风的量。
而且,在使车体倾斜时行驶风从开口85排出,在前整流罩40中,风在车体宽度方向上流动。因此,减少朝向倾斜方向的空气的阻力而使车体容易倾斜。
如上述结构那样,在鞍乘型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中,具有覆盖车体前部的前灯70的外周的前整流罩,前整流罩40具有指向车体后上方的上表面部40a,上表面部40a形成为圆弧状,具有被切成大致V字状的中央切口部40b,在中央切口部40b处具有挡风罩71,其中,在上表面部40a的形成中央切口部40b的边缘部分40c,具有能够从正面和侧面目视观察到的开口85。
由此,通过设置能够在正面和侧面观察时目视观察到的开口85,行驶风从开口85排出,在使车体倾斜时,在前整流罩40中,能够使风在车体宽度方向流动。减少在倾斜操作时风的影响,使车体容易倾斜。
在上述结构中,上表面部40a在正面观察时呈扇状,上表面部40a的左右的上端部40e分别具有向车体中心方向缺失一部分而形成的端部切口部86,开口85位于端部切口部86与中央切口部40b之间。
由此,由于前整流罩40的左右的上端部40e被切除一部分,所以能够使前整流罩40紧凑,能够减小前整流罩40的靠车体侧面方向的投影面积。另外,与设置开口85的情况相配地,能够减小向车体宽度方向倾斜时受到的风的阻力。
另外,由于在对挡风罩71进行支承的中央切口部40b的边缘部分40c具有开口85,所以能够在挡风罩71与前整流罩连接的刚性比较高的部分配置开口部。
在上述结构中,中央切口部40b具有:前半部81,其从车体中心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以逐渐扩展的方式向后方(上方)延伸;中途部82,其与前半部81的后部连接,指向车体左右中心方向;以及后半部83,其与中途部82的后部连接,并且以逐渐扩展的方式向后方延伸,开口85位于后半部83。
由此,能够确保上表面部40a的左右两端的面积,能够确保设置开口85的空间。
在上述结构中,开口85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状,形成为朝向后方(上方)变宽的形状。
由此,能够使前整流罩40形成为从车体前方指向的行驶风容易通过的形状。由于开口85形成为在车体前后方向较长的大致四边形状,所以容易将沿着前整流罩40流动的行驶风取入到开口85。
在上述结构中,镜部件87被支承在前半部81的侧方,开口85位于比镜部件87靠后方(上方)的位置。
由此,能够在上表面部40a的面积比较大的位置配置镜部件87。另外,通过在开口85的前方具有作为障碍物的车体构成部件,能够减少直行时直接流入到开口85的行驶风的量。
在上述结构中,镜部件87的支承部的宽度d1与开口85的宽度大致相等。
由此,在前整流罩40的表面流动的行驶风避开镜部件87的支承部87a而流动,因此能够减少直接流向开口85的行驶风的量。
在上述结构中,在中央切口部40b的边缘部分40c设置有多个挡风罩支承部84,开口85位于相邻的挡风罩支承部84之间。
由此,前整流罩40的边缘部分40c与挡风罩71重叠,能够在通过挡风罩支承部84固定的刚性高的位置之间配置开口85。
在上述结构中,在左右各端部切口部86与中央切口部40b之间设置的开口85位于靠近中央切口部40b的一侧。
由此,在前整流罩40中,能够在刚性高的位置之间配置开口85。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鞍乘型车辆,以自动二轮车1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本发明能够应用于具有两个前轮或后轮的三轮鞍乘型车辆以及具有4个以上车轮的鞍乘型车辆。
Claims (8)
1.一种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具有覆盖车体前部的前灯外周的前整流罩,该前整流罩具有指向车体后上方的上表面部,该上表面部呈圆弧状,具有被切成V字状的中央切口部,在该中央切口部处具有挡风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表面部的形成所述中央切口部的边缘部分,具有能够从正面和侧面目视观察到的开口部,
镜部件通过设置于所述上表面部的支承部而固定于所述上表面部,
所述支承部设置于所述开口部的前下方,所述上表面部从所述支承部连续地向后上方延伸到所述开口部,
所述开口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支承部的车宽方向的宽度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表面部在正面观察时呈扇状,所述上表面部的左右的上端部分别具有向车体中心方向缺失一部分而形成的端部切口部,所述开口部位于所述端部切口部与所述中央切口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切口部具有:前半部,其从车体中心位置在宽度方向上以逐渐扩展的方式向后方延伸;中途部,其与该前半部的后部连接,指向车体中心方向;以及后半部,其与该中途部的后部连接,并且以逐渐扩展的方式向后方延伸,所述开口部位于所述后半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半部的侧方支承所述镜部件,所述开口部位于比所述镜部件靠后方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部件的支承部的宽度与所述开口部的宽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部呈四边形,形成为朝向后方变宽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中央切口部的所述边缘部分设置有多个挡风罩支承部,
所述开口部位于相邻的所述挡风罩支承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左右各所述端部切口部与所述中央切口部之间设置的所述开口部位于靠近所述中央切口部的一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85988A JP6773741B2 (ja) | 2018-09-28 | 2018-09-28 | 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
JP2018-185988 | 2018-09-2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79529A CN110979529A (zh) | 2020-04-10 |
CN110979529B true CN110979529B (zh) | 2021-07-20 |
Family
ID=69781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75258.9A Active CN110979529B (zh) | 2018-09-28 | 2019-09-17 | 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773741B2 (zh) |
CN (1) | CN110979529B (zh) |
DE (1) | DE102019125195B4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11494A (en) * | 1987-06-19 | 1990-03-2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wling assembly for motorcycles |
CN101423089A (zh) * | 2007-10-31 | 2009-05-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座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
JP2012061953A (ja) * | 2010-09-16 | 2012-03-29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ウィンドスクリーン |
CN103029784A (zh) * | 2011-09-27 | 2013-04-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 |
EP2738072A1 (en) * | 2012-11-30 | 2014-06-04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of saddle-type vehicle |
TW201615469A (zh) * | 2014-09-30 | 2016-05-01 |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跨騎型車輛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14635B2 (ja) * | 1986-08-29 | 1996-07-10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
JP3379720B2 (ja) * | 1993-09-22 | 2003-02-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2輪車用防風装置 |
JP2598382B2 (ja) * | 1996-02-13 | 1997-04-09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装置 |
JP3969584B2 (ja) * | 2003-03-19 | 2007-09-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前部車体カバー構造 |
DE10328657B4 (de) * | 2003-04-17 | 2007-12-20 | Busch & Müller KG Fahrzeugteilefabrik | Rückspiegel-Anordnung mit Rückspiegel-Schwenkteil |
JP5922172B2 (ja) * | 2014-03-19 | 2016-05-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前部構造 |
JP6360751B2 (ja) * | 2014-08-26 | 2018-07-18 |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 ウインドシールドの支持構造 |
JP6200912B2 (ja) * | 2015-03-05 | 2017-09-2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
-
2018
- 2018-09-28 JP JP2018185988A patent/JP6773741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9-17 CN CN201910875258.9A patent/CN110979529B/zh active Active
- 2019-09-19 DE DE102019125195.8A patent/DE102019125195B4/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11494A (en) * | 1987-06-19 | 1990-03-27 |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wling assembly for motorcycles |
CN101423089A (zh) * | 2007-10-31 | 2009-05-0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鞍座型车辆的风挡装置 |
JP2012061953A (ja) * | 2010-09-16 | 2012-03-29 | Kawasaki Heavy Ind Ltd | 自動二輪車のウィンドスクリーン |
CN103029784A (zh) * | 2011-09-27 | 2013-04-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电动车辆 |
EP2738072A1 (en) * | 2012-11-30 | 2014-06-04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of saddle-type vehicle |
TW201615469A (zh) * | 2014-09-30 | 2016-05-01 | 本田技研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跨騎型車輛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9125195A1 (de) | 2020-04-02 |
CN110979529A (zh) | 2020-04-10 |
DE102019125195B4 (de) | 2024-04-18 |
BR102019019230A2 (pt) | 2020-05-26 |
JP6773741B2 (ja) | 2020-10-21 |
JP2020055382A (ja) | 2020-04-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552788B2 (en) | Motorcycle | |
CN110979530B (zh) | 鞍乘型车辆的罩结构 | |
US20120285762A1 (en) | Motorcycle | |
US20180118295A1 (en) | Saddled-vehicle cowl structure | |
JP6333873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 |
EP2738072B1 (en) |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of saddle-type vehicle | |
EP1642811A1 (en) | Windscreen mounting structure in light vehicles | |
EP2042414B1 (en) | Motorcycle comprising an air intake port structure | |
JP5748530B2 (ja) | 鞍乗型車両のポジションライト、前照灯構造及びカウル構造 | |
CN110979529B (zh) | 车辆的前整流罩结构 | |
CN107709146B (zh) | 摩托车内后挡泥板结构 | |
JP4438571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ンプ装置 | |
JP6670788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 |
EP2075188A2 (en) | Straddle-type vehicle | |
JP5088087B2 (ja) | スクータ型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 |
JP2001106139A (ja) | 車両の方向指示灯 | |
JP3643322B2 (ja) | 自動二輪車におけるユニットスイング式エンジンの懸架構造 | |
JP7391919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 | |
JP6727246B2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構造 | |
JP2003072617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ヘッドライト | |
CN110979527B (zh) | 车辆的挡泥板结构 | |
CN216102547U (zh) | 鞍乘型车辆 | |
JP4283387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フェアリング装置 | |
JP2627641B2 (ja) | 自動二輪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 |
EP3305641A1 (en) | Straddled vehi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