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7024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70248A
CN110970248A CN201911172810.4A CN201911172810A CN110970248A CN 110970248 A CN110970248 A CN 110970248A CN 201911172810 A CN201911172810 A CN 201911172810A CN 110970248 A CN110970248 A CN 1109702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limiting
plate
mounting groov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281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70248B (zh
Inventor
汪源
姚文星
王旭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7281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702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702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024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4754 priority patent/WO2021103911A1/zh
Priority to EP20891839.1A priority patent/EP4044207B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702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702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58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internal components, e.g. disc drive or any other functional modu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8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integrated I/O periphera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35 - G06F1/1675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4Cas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23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 H04M1/236Construction or mounting of dials or of equivalent devices;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use thereof including keys on side or rear fa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5/00Tactile feedback
    • H01H2215/004Collapsible dome or bub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1Mounting on applianc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23/00Casings
    • H01H2223/04Casings portable; hand he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22Telephone handset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开关件、按压件及固定件,中框设有安装槽和按键槽,按键槽连通安装槽。开关件安装于安装槽,开关件包括电路板及固定于电路板的开关,电路板包括第一限位部;按压件包括按压部及与按压部连接的推动部和卡持部,推动部和卡持部自按键槽伸入安装槽,推动部与开关相对,按压部部分露出于中框的外观面;固定件位于安装槽,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及与固定板连接的卡合板和第一止位板,固定板固接安装槽的槽底壁和/或槽侧壁,卡合板卡持卡持部,第一止位板位于第一限位部远离安装槽的槽底壁的一侧,第一止位板面向第一限位部或抵持第一限位部,以将开关件限位于安装槽内,提高开关件的装配稳定性,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按键为电子设备中用于输入信息和指令以及切换状态的常用部件,因此,按键的有效性成为设计按键结构时最基本的考虑要点。然而,目前的按键结构在电子设备中的固定方式简单,按键结构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在电子设备长期使用后,按键极易失效,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以提高按键在电子设备中的装配稳定性,保证按键长期使用有效,提升用户的使用感受。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开关件、按压件及固定件,中框包括外观面和与外观面连接的装配面,中框设有安装槽和按键槽,安装槽的开口位于装配面,按键槽的开口位于外观面,按键槽连通安装槽;
开关件安装于安装槽,开关件包括电路板及固定于电路板的开关,电路板包括第一限位部;按压件包括按压部及与按压部连接的推动部和卡持部,推动部和卡持部自按键槽伸入安装槽,推动部与开关相对,按压部部分露出于中框的外观面;固定件位于安装槽,固定件包括固定板及与固定板连接的卡合板和第一止位板,固定板固接安装槽的槽底壁和/或槽侧壁,卡合板卡持卡持部,第一止位板位于第一限位部远离安装槽的槽底壁的一侧,第一止位板面向第一限位部或抵持第一限位部。
本申请所示电子设备中,固定件的第一止位板面向第一限位部或抵持第一限位部,当电子设备长期使用或因意外而跌落时,第一止位板限制第一限位部朝远离安装槽的槽底壁的方向发生移动的位移,将开关件始终限位于安装槽内,而不会轻易从安装槽中脱落出来,提高了开关件在电子设备内的装配稳定性。用户按压推动部时,推动部始终能抵持于开关件的开关上触发开关,保证了用户每次按压推动部的有效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其中,推动部与开关相对是指推动部至少部分与开关正对。
其中,第一止位板面向第一限位部是指第一止位板至少部分与第一限位部正对设置,以限制第一限位部沿远离安装槽的槽底壁的方向移动的位移。
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板包括补强板和柔性电路板,补强板包括第一限位部,电路板安装于补强板的表面,并露出第一限位部。
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槽自装配面沿Z轴方向凹陷,第一止位板限制第一限位部沿Z轴方向移动的位移,即固定件通过第一止位板实现对第一限位部Z轴方向的限位。其中,Z轴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止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止位板与第一限位部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存在公差,本实施方式中,只要第一止位板与第一限位部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即可视为第一止位板实现了对第一限位部在Z轴方向的有效限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槽的槽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侧壁和第二槽侧壁,固定板固接第一槽侧壁,第二槽侧壁局部凹陷形成卡持槽,第一止位板局部突出形成卡持凸起,卡持凸起嵌入卡持槽,以限制第一止位板沿远离安装槽的槽底壁的方向发生移动,使第一止位板始终保持面向或抵持第一限位部的状态,限制第一限位部沿远离安装槽的槽底壁的方向发生移动的位移,将第一限位部限位于安装槽内,提高开关件在安装槽的装配稳定性,防止第一限位部从安装槽中脱出。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止位板局部突出形成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包括朝向安装槽的槽底壁的端面,端面面向第一限位部或抵持第一限位部,以增加第一止位板对第一限位部的限位宽度,当第一限位部沿背离第二槽侧壁的方向移动时,限位凸起仍然可以限制第一限位部沿背离安装槽的槽底面发生移动的位移,将第一限位部始终限位于安装槽,提高开关件在安装槽内的装配稳定性,防止开关件从安装槽中脱出。
其中,限位凸起自第一止位板向背离第二槽侧壁的方向突出。
其中,限位凸起的端面面向第一限位部是指限位凸起的端面至少部分与第一限位部正对,限位凸起的端面抵持第一限位部是指限位凸起的端面与第一限位部接触,以限制第一限位部沿背离安装槽的槽底壁的方向移动的位移。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止位板的周缘弯折延伸形成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包括朝向安装槽的槽底壁的限位面,限位面面向第一限位部或抵持第一限位部,以增加第一止位板对第一限位板的限位宽度,当第一限位部沿背离第二槽侧壁的方向移动时,限位板仍然可以限制第一限位部沿背离安装槽的槽底面发生移动的位移,将第一限位部始终限位于安装槽,提高开关件在安装槽内的装配稳定性,防止开关件从安装槽中脱出。
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槽的槽侧壁还包括连接于第一槽侧壁和第二槽侧壁之间的第三槽侧壁和第四槽侧壁,固定件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面向或抵持第三槽侧壁,第二端面面向或抵持第四槽侧壁,以限制固定件沿第三槽侧壁向第四槽侧壁的方向移动的位移,提高固定件在安装槽内的装配稳定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端面与第三槽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第二端面与第四槽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固定件与安装槽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存在公差,本实施方式中,只要第一端面与第三槽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第二端面与第四槽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即可视为安装槽实现了对固定件在沿第三槽侧壁向第四槽侧壁的方向有效限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板固接第二槽侧壁,电路板还包括第二限位部,固定件还包括与固定板连接的第二止位板,第二止位板位于第二限位部远离第二槽侧壁的一侧,第二止位板面向第二限位部或抵持第二限位部,以限定第二限位部朝第一槽侧壁移动的位移,提高开关件在安装槽内的装配稳定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槽侧壁沿第一槽侧壁的方向为电子设备的X轴方向,第二止位板限定第二限位部朝第一槽侧壁移动的位移,即限定第二限位部沿X轴方向移动的位移,即固定板通过第二止位板实现对第二限位部X轴方向的限位。其中,X轴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限位板和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二限位板与第二限位部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存在公差的,本实施方式中,只要第二限位板和第二限位部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即可视为第二限位板实现了对第二限位部在X轴方向上的有效限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止位板局部突出形成凸起,凸起抵持于第二被限位面,以补偿第二限位板与第二限位部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存在的公差,保证第二限位板对第二限位部在X轴方向上的有效限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件还包括挂耳,挂耳与固定板连接,且自固定板向背离第一草测的方向弯曲延伸,或者,挂耳与第一止位板连接,且自第一止位板向固定板的方向弯曲延伸,在装配固定件时,可通过按压挂耳将固定件安装于安装槽中,而且,在拆卸固定件时,可通过将挂耳翘起的方式将固定件从安装槽中取出,即挂耳的设置便于装配和拆卸固定件。
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板设有第一限位槽,第一限位槽在电路板的厚度方向贯穿电路板,安装槽的槽底壁局部凸起形成限位块,限位块卡入第一限位槽,以限定电路板的移动,实现对电路板的有效限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限位块连接于第一槽侧壁和第二槽侧壁之间,限位块卡入限位块,以限定电路板沿第三槽侧壁向第四槽侧壁方向移动的位移。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槽侧壁向第四槽侧壁的方向为电子设备的Y轴方向,限位块限定电路板第三槽侧壁向第四槽侧壁方向移动的位移,即限定电路板沿Y轴方向移动的位移,即实现对电路板Y轴方向的限位。其中,Y轴方向即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
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板设有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在固定板的厚度方向上贯穿固定板,限位块卡入第二限位槽,以限定固定板沿第三槽侧壁向第四槽侧壁方向移动的位移,即实现对固定板Y轴方向的限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中中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按键组件中开关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开关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沿A-A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所示按键组件中按压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沿C-C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沿D-D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2所示按键组件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沿E-E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6所示结构G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沿H-H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沿H-H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沿H-H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下沿H-H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在第五种实施方式下沿H-H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沿I-I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结构J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眼镜、AR头盔、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眼镜或者VR头盔。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阐述。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如图1所示,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中框10、屏幕20、后盖30、主板40及按键组件50。屏幕20与后盖30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中框10的两侧。
请参阅图3,图3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中中框10的结构示意图。
中框10包括装配面101、与装配面101相背设置的安装面102以及连接于装配面101和安装面102之间的外观面103。中框10设有安装槽1011和按键槽1031。
安装槽1011的开口位于装配面101。安装槽1011自装配面101向安装面102的方向凹陷。具体的,安装槽1011包括槽侧壁和槽底壁(图未示)。其中,槽侧壁在沿Z轴方向的平面上,槽底壁在X-Y平面上。槽侧壁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槽壁1012和第二槽壁1013以及连接在第一槽壁1012和第二槽壁1013之间的第三槽壁1014和第四槽壁1015。第二槽壁1013为槽侧壁中远离外观面103的槽壁,第二槽壁1013沿X轴方向局部凹陷形成卡持槽1016。卡持槽1016包括与装配面101朝向相反的卡持槽壁1016a和与卡持槽壁1016a连接的卡持槽底壁1016b。一种实施方式中,卡持槽1016有两个。两个卡持槽1016分别为第一卡持槽1016和第二卡持槽1016,第一卡持槽1016和第二卡持槽1016沿Y轴方向间隔设置。槽底壁局部突出形成限位块(图未示),限位块沿X轴方向延伸,且连接于第一槽壁1012和第二槽壁1013之间。限位块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应当理解的是,安装槽1011的形状不仅限于附图3所示的条形,也可以为圆柱形或立方体形。
按键槽1031的开口位于外观面103。按键槽1031自外观面103沿X轴方向凹陷,且连通安装槽1011。具体的,按键槽1031包括按键槽底壁1032,按键槽底壁1032局部凹陷形成第一安装孔1033和第二安装孔1034。第一安装孔1033和第二安装孔1034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且均与安装槽1011连通。应当理解的是,按键槽1031的形状不仅限于附图3所示的条形,也可以为圆柱形或者立方体形。
一种实施方式中,中框10包括边框11和中板12。其中,边框11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中板12可以采用塑胶材料制成。中板12可通过注塑工艺形成在边框11上,从而与边框11形成一个整体,以提高中板12与边框11的整体强度。
请参阅图1,屏幕20安装于安装面102。屏幕20包括背离中框10的显示面,显示面用以显示图像和视频等。本实施例中,屏幕20为2D(Dimensions,维度)显示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屏幕20也可以为2.5D曲面屏或者3D曲面屏。
一种实施方式中,屏幕20包括盖板和固定于盖板上的显示面板。其中,盖板可以采用玻璃等透明材料制成。显示面板可以采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AMOLED(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显示屏,FLED(Flex Light-Emitting Diode,柔性发光二极管)显示屏,Mini LED,MicroLED,Micro OLED,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等。此外,显示面板还可以集成有触控功能,也即显示面板为触控显示面板。此时,显示面板电连接于主板40。显示面板能够产生触控信号,并将触控信号传递给主板40的处理器。处理器接收触控信号,并根据触控信号控制电子设备100中应用软件(Application,App)的开启。
后盖30位于中框10背离屏幕20的一侧。用户使用电子设备100时,后盖30背离用户放置,屏幕20朝向用户放置。具体的,后盖30安装于装配面101。其中,后盖30可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中框10上,以便于电子设备100内电池、内存卡或电路板的维修和更换。此时,后盖30可由PC(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s)等工程塑料或者钛合金、铝镁合金等金属合金制成。
后盖30、屏幕20和中框10围设出收容空间(图未示)。收容空间可以用于收容麦克风、扬声器或者电池等器件。由附图1可知,后盖30、屏幕20和中框10围设形成大致呈长方体的结构。
主板40安装于收容空间内。主板40上设置有处理器(图未示)和存储器(图未示)。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指令。处理器用于调用计算机指令以使电子设备100执行相应的操作。
部分按键组件50安装于收容空间,部分按键组件50安装于安装槽1011,部分按键组件50安装于按键槽1031,部分按键组件50相对中框10露出。具体的,按键组件50电连接于主板40。本实施例中,按键组件50可以为调节音量大小的按键。当按压按键组件50时,按键组件50能够产生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递给主板40的处理器。处理器接收电信号,并根据电信号对电子设备100的音量进行调节。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键组件50也可以为唤醒和熄灭屏幕20的电源键,或者还可以为其他安装在电子设备100侧面的按键,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按键组件50包括开关件51、按压件52和固定件53。开关件51安装于安装槽1011,且与主板40电连接。部分按压件52安装于安装槽1011,部分按压件52伸出中框10。固定件53位于安装槽1011,且与开关件51相对设置。固定件53用以固定并限位开关件51和按压件52。需要了解的是,开关件51安装于安装槽1011是指开关件51至少部分安装于安装槽1011。
按压件52用于对开关件51施加作用力,以使开关件51产生电信号,电信号传送给主板40。例如,当用户按住按压件52时,按压件52向靠近收容空间的方向移动。通过按压件52对开关件51施加压力,此时,开关件51产生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输至主板。
请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2所示按键组件50中开关件5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开关件5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开关件51包括电路板511、开关512和弹性件513。开关512固定于电路板511,且与电路板511电连接。弹性件513安装于开关512背离电路板511的一侧。
电路板511包括第一限位部5111和第二限位部5112。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5111有两个,两个第一限位部5111位于电路板511的两端。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5111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电路板511设有第一限位槽5113,第一限位槽5113沿电路板511的厚度方向贯穿电路板511。具体的,第一限位槽51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槽壁5113a和第二限位槽壁5113b。
一种实施方式中,电路板5111包括补强板5114和柔性电路板5115,部分柔性电路板5112安装于补强板5114。具体的,补强板5114为平面板状结构,且平行于Y-Z平面。补强板5114包括第一安装面5115、第二安装面5116和周面5117。第一安装面5115和第二安装面5116相背设置,且均平行于Y-Z平面。周面5117连接在第一安装面5115和第二安装面5116之间。周面511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周面5117a、第二周面5117b、第三周面5117c和第四周面5117d。
第一周面5117a局部突出形成第二限位部5112,第二限位部5112自第一周面5117a沿Z轴正方向突出。第二限位部5112包括与第一安装面5115朝向相同的第二限位面5112a。其中,第二限位部5112位于第一周面5117a的中间区域。
第二周面5117b局部突出形成一个第一限位部5111,第一限位部5111自第二周面5117b沿Y轴负方向突出。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5111位于第二周面5117b背离第一周面5117a的边缘区域。具体的,第一限位部5111包括与第一周面5117a朝向相同的第一限位面5111a和与第一限位面5111a相背设置的底面5111b。
第三周面5117c与底面5111b位于同一表面。具体的,第三周面5117c与第一周面5117a相背设置。第三周面5117c局部凹陷形成第一子限位槽5113a,即第一子限位槽5113a自第三周面5117c向第一周面5117a的方向凹陷。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限位槽5113a位于所述第三周面5117c的中间区域,且贯穿第一安装面5115和第二安装面5116。
第四周面5117d与第二周面5117b相背设置。第四周面5117d局部突出形成另一第一限位部5111,第一限位部5111自第四周面5117d沿Y轴正方向突出。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5111位于第四周面5117d背离第一周面5117a的区域。
一种实施方式中,补强板5114为对称结构。换言之,补强板5114具有对称面O,补强板5114位于对称面O的两侧相对对称面O对称,以简化补强板5114的制备工艺。具体的,第二限位部5112位于第一周面5117a的正中间,且相对对称面O对称。两个第一限位部5111相对对称面O对称。第一子限位槽5113a位于第三周面5117a的正中间,且相对对称面O对称。其中,补强板5114采用钢材等金属材料或者高强度塑胶材料制成。
柔性电路板5115包括第一段5115a、第二段5115b和第三段5115c。第一段5115a设有第二子限位槽5113b,第二子限位槽5113b在第一端511a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第一端511a。第一段5115a安装于补强板5114的第一安装面5115,且露出第一限位部5111、第二限位部5112和第一子限位槽5113a,第二子限位槽5113b和第一子限位槽5113a共同形成第一限位槽5113。其中,第一段5115a通过第一粘接层61安装于第一安装面5115。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段5115a为软性电路板,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发生折叠而损坏,第一段5115a安装于第一安装面5115,增加了第一段5115a的机械强度,增加了第一段5115a装配使用的便捷性。
第二段5115b与第一段5115a间隔设置。第二段5115b位于补强板5114远离第一段5115a的一侧。第二段5115b安装于整机内腔内,且与主板电连接。第三段5115c连接于第一段5115a和第二段5115b之间。其中,第三段5115c为弯折段。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弯折的第三段5115c连接于第一段5115a和第二段5115b之间,既可以提高柔性电路板5115的安装灵活度,避免柔性电路板5115与中框10发生干涉,又可以将传输至第一段5115a的电信号依次通过第三段5115c和第二段5115b传递至主板。
本实施例中,开关512有两个。两个开关512均安装于柔性电路板5115背离固定板5114的表面,且均与柔性电路板5115电连接。具体的,两个开关512分别为第一开关512和第二开关512。第一开关512和第二开关512沿Y轴方向间隔安装于第一段5115a背离固定板5114的表面,且均与第一段5115a电连接。其中,第一开关512被触发时产生音量增加的电信号,第二开关512被触发时产生音量减小的电信号,第一开关512或第二开关512被触发所产生的电信号依次经过第一段5115a、第三段5115c和第二段5115b传送至主板,用于控制电子设备100的音量。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关512也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相应的,弹性件513有两个。两个弹性件513安装于两个开关512背离柔性电路板5115一侧。本实施例中,两个弹性件513分别为第一弹性件513和第二弹性件513。具体的,第一弹性件513罩设第一开关512,第二弹性件513罩设第二开关512,即第一弹性件513和第二弹性件513分别罩设第一开关512和第二开关512,以有效保护第一开关512和第二开关512,避免第一开关512和第二开关512因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而损坏。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513包括中部5131和环绕中部5131设置的边缘部5132。中部5131正对第一开关512。边缘部5132自中部5131向第一开关512的方向延伸,且与中部5131形成一压缩空间,即第一弹性件513大致呈一罩体结构,将第一开关512罩设于压缩空间内。
当中部5131受到按压力时,中部5131向第一开关512的方向运动,带动边缘部5132向第一开关512的方向弯折,以挤压压缩空间,直至中部5131抵持于第一开关512,使第一开关512产生电信号。当施加于中部5131的按压力消失时,中部5131和边缘部5132均会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恢复至原始状态,此时压缩空间也恢复至原始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弹性件513与第一弹性件513的结构大部分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6和图7。图6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沿A-A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结构B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部分电路板511、第一开关512、第二开关512、第一弹性件513和第二弹性件513均位于安装槽1011内。具体的,电路板511固接第二槽壁1013。其中,补强板5114通过第二粘接层62安装于第一槽壁1012,第一段5115a、第一开关512、第二开关512、第一弹性件513和第二弹性件513均安装于补强板5114背离第二粘接层62的一侧。此时,安装槽1011的槽底壁1017上的限位块1018卡入第一限位槽5113,以限制电路板511沿Y轴方向的移动,实现对电路板511在Y轴方向的限位。其中,限位块1018卡入第一限位槽5113是指限位块1018至少部分卡持于第一限位槽5113内。
需要了解的是,由于电路板511与限位块1018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公差的存在,只要限位块1018的第一侧面1018a与第一限位槽壁5113a之间的距离d1小于或等于0.1mm,第二侧面1018b与第二限位槽壁5113b之间的距离d2小于或等于0.1mm,即视为可实现了对电路板511在Y轴方向的有效限位。
第一开关512、第二开关512、第一弹性件513和第二弹性件513均位于第一段5115a背离补强板5114的一侧。第三段5115c位于装配面101。其中,装配面101可局部凹设形成收容槽(图未示),收容槽收容第三段5115c以限定第三段5115c在Y轴方向的移动位移,实现对第二段5115b在Y轴方向的限位。第二段安装于整机内腔内,且与主板电连接。应当理解的是,第二段在整机内腔内的安装方式与第一段5115a在安装槽1011内的安装方式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和图9。图8是图2所示按键组件50中按压件5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沿C-C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按压件52包括按键521和弹性套522。本实施例中,按键521包括按压部5211及与按压部5211连接的推动部5212和卡持部5213,推动部5212和卡持部5213位于按压部5211的同一侧。
按压部5211部分露出于中框10的外观面103。具体的,按压部5211包括按压端部5214,按压端部5214露出于中框10的外观面103,按压部5211的其余部分位于按键槽1031内。
推动部5212位于按压部5211背离按压端面5214的一侧。推动部5212自按键槽1031伸入安装槽1011,推动部5212与开关512相对。具体的,推动部5212为两个。两个推动部5212分别为第一推动部5212和第二推动部5212。第一推动部5212自按键槽1031经第一安装孔1033伸入安装槽1011,第一推动部5212与第一开关512相对。其中,第一推动部5212包括远离按压部5211的推动端部5215,推动端部5215正对第一开关512,即推动端部5215正对中部5131。第二推动部5212与第一推动部5212沿Y轴方向间隔排布。应当理解的是,第二推动部5212的装配方式与第一推动部5212的装配方式相同。第二推动部5212自按键槽1031经第二安装孔伸入安装槽1011,第二推动部5212与第二开关512相对。需要说明的是,推动部5212与开关512相对是指推动部5212至少部分与第一开关512正对设置,此时推动部5212可以对开关512施加作用力。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动部5212和第二推动部5212与按压部5211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推动部5212和第二推动部5212和按压部5211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胶等固定方式固定,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弹性套522套设于推动部5212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弹性套522有两个。两个弹性套522分别为第一弹性套522和第二弹性套522。具体的,第一弹性套522套设于第一推动部5212的推动端部5215的外表面,第二弹性套522套设于第二推动部5212的推动端部5215的外表面,以缓冲推动部5212施加于中部5131上的压力,避免压力太大而损坏弹性件513,延长弹性件513的使用寿命。
当用户对按压端部5214施加外力时,按压部5211推动第一推动部5212朝向中部5131移动,此时第一推动部5212带动第一弹性套522朝向中部5131移动,直至第一推动部5213的推动端部5217通过第一弹性套522对中部5131施加作用力,使第一开关512产生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递给主板40。此外,当用户施加的外力撤去时,第一开关512可以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向中部5214施加外力,进而通过第一弹性套522向推动端部5215施加外力,将第一推动部5212退至原位,而使第一开关512断开电连接。其中,第一弹性套522与中部5131可以始终处于接触状态,或者,第一弹性套522与中间5141之间也可以存在间隙。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开关512通断电的过程与上述第一开关512的通断电过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8和图10,图10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沿D-D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卡持部5213自按键槽1031伸入安装槽1011。本实施例中,卡持部5213有两个。两个卡持部5213分别连接于按压部5211的两端。其中,两个卡持部5213分别为第一卡持部5213和第二卡持部5213。第一卡持部5213位于第一推动部5212背离第二推动部5212的一侧,且与第一推动部5212连接。
第一卡持部5213自按键槽1031穿过第一安装孔1033伸入安装槽1011内。第一卡持部5213包括第一部分5216、第二部分5217以及第三部分5218。第一部分5216连接于按压部5211与第二部分5217之间。第二部分5217连接于第一部分5216和第三部分5218之间。第三部分5218朝远离第二卡持部5213的方向延伸。此时,第一部分5216、第二部分5217与第三部分5218之间形成一卡持槽5213d。
第二卡持部5213位于第二推动部5212背离第一推动部5212的一侧,且与第二推动部521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卡持部5213与第一卡持部5213的结构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其中,第一卡持部5213、第二卡持部5213和按压部5211一体成型。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5213、第二卡持部5213和按压部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粘胶等固定方式固定,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1和图12。图11是图2所示按键组件50中固定件53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沿E-E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固定件53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53a和第二端面53b。第一端面53a面向或抵持第三槽侧壁1014,第二端面53b面向或抵持第四槽侧壁1015,以限制固定件53沿Y轴方向移动的位移,实现对固定件53在Y轴方向上的限位。
需要了解的是,由于固定件53与安装槽1011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公差的存在,只要固定件53的第一端面53a与安装槽1011的第三槽壁1014之间的距离d3小于或等于0.1mm,第二端面53b与安装槽1011的第四槽壁1014之间的距离d4小于或等于0.1mm,即可视为实现了对固定板531在Y轴方向的有效限位。
本实施例中,固定件53包括固定板531、卡合板532、第一连接板533、第一止位板534、挂耳535、第二连接板536和第二止位板537。
具体的,固定板531设有第二限位槽5315,第二限位槽5315在固定板53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固定板531。固定板53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5311和第二表面5312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5311和第二表面5312之间的上端面5313和第一下端面5314。第一表面5311为固定板531朝向电路板511的表面,换言之,第二表面5312为固定板531背离电路板511的表面。上端面5313和第一下端面5314相背设置。
第二限位槽5315的开口位于第一下端面5314,自第一下端面5314向上端面5315的方向凹陷。具体的,第二限位槽5315的开口位于第一下端面5314的中间区域,且贯穿第一表面5311和第二表面5312。第二限位槽53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限位槽壁5315a和第四限位槽壁5315b。
卡合板532与固定板531连接。本实施例中,卡合板532有两个。具体的,两个卡合板532分别为第一卡合板532和第二卡合板532.第一卡合板532与固定板531围设形成第一装配槽5316,第二卡合板632与固定板531围设形成第二装配槽5317。
固定板531固接槽侧壁。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31固接第一槽壁1012。具体的,固定板531通过第三粘接层(图未示)安装于第一槽壁1012,即第三粘接层连接于第二表面5312和第一槽壁101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固定板531还可以固接槽底壁1017。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12所示结构F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槽底壁1017上的限位块1018卡入第二限位槽5315,以限制固定板531沿Y轴方向的移动位移,实现对固定板531在Y轴方向的限位。需要了解的是,由于第二限位槽5315与限位块1018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公差的存在,只要限位块1018的第一侧面1018a与第二限位槽5315的第三限位槽壁5315a之间的距离d5小于或等于0.1mm,第二侧面1018b与第二限位槽5315的第四限位槽壁5315b之间的距离d6小于或等于0.1mm,即可视为实现了对固定板531在Y轴方向的有效限位。
此时,卡合板532卡持卡持部5313。具体的,第一卡持部5213自按键槽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033和第一装配槽5316伸入安装槽1011,第二卡持部5213自按键槽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1034和第二装配槽5317伸入安装槽1011,第一卡合板532部分卡入第一卡持部5213的卡持槽5213d,第二卡合板532部分卡入第二卡持部5213的卡持槽5213d,以将按压件52固定于中框10上。
请参阅图11,第一连接板533与固定板53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533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板533分别与固定板531的两端连接,且自固定板531向固定板531靠近第一表面5311一侧的方向弯曲延伸。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板533相背设置的两个面分别为第一端面53a和第二端面53b。
第一止位板534与固定板531连接。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止位板534通过第一连接板533与固定板531连接,即第一连接板533连接于第一止位板534与固定板531之间。具体的,第一止位板534有两个。每一第一止位板534自一个第一连接板533向另一第一连接板533的方向延伸,且与固定板531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6,第一止位板534位于第一限位部5111远离安装槽1011的槽底壁1017的一侧,第一止位板534面向第一限位部5111或抵持第一限位部5111,以限定第一限位部5111沿Z轴方向移动的位移,实现对第一限位部5111的Z轴方向的有效限位。其中,第一止位板534面向第一限位部5111或抵持第一限位部5111是指第一止位板534至少部分与第一限位部5111正对或至少部分抵持于第一限位部5111。
请一并参阅图14,图14是图6所示结构G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第一止位板534包括与第一下端面5314朝向相同的第二下端面5341、远离第一连接板533的侧端面5342、与第一表面5311朝向相同的第三表面5343以及与第三表面5343相背设置的第四表面5344。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止位板534与第一限位部5111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公差的存在,只要第一止位板534与第一限位部5111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即只要第一止位板534的第二下端面5341与第一限位部5111的第一限位面5111a之间的距离d6小于或等于0.1mm,即可视为第一止位板534实现了对第一限位部5111在Z轴方向的有效限位。
请参阅图15,图15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沿H-H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第一止位板534局部突出形成卡持凸起5347,卡持凸起5347嵌入卡持槽1016。具体的,卡持凸起5347自第四表面5344向第一表面5343的方向突出。卡持凸起5347包括与上端面5313朝向相同的上侧面5348和背离固定板531的顶面5349。卡持凸起5347卡持于卡持槽1016内,从而限制了第一止位板534沿Z轴方向的移动,进一步限定了第一限位部5111沿Z轴方向的移动位移,实现了对第一限位部5111在Z轴方向的有效限位。其中,顶面5349与卡持槽底壁1016b之间的距离d8等于或大于0.05mm。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卡持凸起5347与卡持槽1016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公差的存在,只要卡持凸起5347的上侧面5348与卡持槽1016的卡持槽壁1016a之间的距离d9小于或等于0.15mm,即视为第一卡持槽1016实现了对卡持凸起5347在Z轴方向的有效卡持。
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一止位板534同时限制两个第一限位部5111沿Z轴方向的移动位移,即限制补强板5114沿Z轴方向的移动位移,以实现对补强板5114在Z轴方向的有效限位,在电子设备100长期重复使用或因意外而跌落的过程中,按压件51不会从安装槽1011中轻易脱出,保证了按键组件50的长期有效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一种实施方式中,挂耳535与第一止位板534连接。具体的,挂耳535与第一止位板534背离第二下端面5341的一端连接,且自第一止位板534向固定板531的方向弯曲延伸。本实施方式中,挂耳535有两个,两个挂耳535分别与两个第一止位板534连接,以便于安装或拆卸固定件53。在安装固定件53时,可以通过按压两个挂耳535将固定件53装入安装槽1011内,在拆卸固定件53时,可通过镊子等工具将两个挂耳535翘起而将固定件53从安装槽1011内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挂耳535也可以与固定板531连接,且自固定板531向背离第一槽侧壁1012的方向弯曲延伸,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16,图16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沿H-H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所示电子设备100与上述实施方式所示固定件电子设备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止位板534局部突出形成限位凸起53410,限位凸起53410包括朝向安装槽1011的槽底壁1017的端面53411,端面53411面向第一限位部5111或抵持第一限位部5111,以限定第一限位部5111沿Z轴方向移动的位移,实现对第一限位部5111在Z轴方向的限位。
具体的,限位凸起53410自第三表面5343向第四表面5344的方向凸起,以增加了第一止位板534可对第二限位部5114进行限位的限位宽度。当第一限位部5111沿X轴方向发生移动时,第一止位板534仍可以限制第一限位部5111沿Z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实现对第一限位部5111的有效限位,使得补强板5114不易从安装槽1011中脱落,提高按键组件50的使用可靠性。
同样的,由于限位凸起53410与第一限位部5111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误差的存在,只要端面53411与第一限位部5111的第一限位面5111a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即可视为限位凸起53410实现了第一限位部5111在Z轴方向的有效定位。
请参阅图17,图17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下沿H-H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所示电子设备100与上述两种实施方式所示电子设备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止位板534的周缘弯折延伸形成限位板538。限位板538包括朝向安装槽1011的槽底壁1017的限位面5381,限位面5381面向第一限位部5111或抵持第一限位部5111,以限定第一限位部5111沿Z轴方向移动的位移,实现对第一限位部5111在Z轴方向的限位。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止位板534朝向安装槽1011的槽底壁1017的一端绕Y轴方向弯折后朝向固定板531延伸,以形成限位板538,增加了第一止位板534可对第一限位部5111进行限位的限位宽度。当第一限位部5111沿X轴方向发生移动时,第一止位板534仍可以限制第一限位部5111沿Z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实现对第一限位部5111的有效限位,使得补强板5114不易从安装槽1011中脱落,提高按键组件50的使用可靠性。
同样的,由于限位板538与第一限位部5111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误差的存在,只要限位面5381与第一限位部5111的第一限位面5114a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即可视为限位板538实现了第一限位部5111在Z轴方向的有效定位。
请参阅图18,图18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在第四种实施方式下沿H-H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所示电子设备100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所示电子设备100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止位板534远离第一连接板533的一端绕Z轴方向弯折后朝向固定板531延伸,以形成限位板538,增加了第一止位板534可对第一限位部5111进行限位的限位宽度。当第一限位部5111沿X轴方向发生移动时,第一止位板534仍可以限制第一限位部5111沿Z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实现对第一限位部5111的有效限位,使得补强板5114不易从安装槽1011中脱落,提高按键组件50的使用可靠性。
同样的,由于限位板538与第一限位部5111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误差的存在,只要限位面5381与第一限位部5111的第一限位面5114a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即可视为限位板538实现了第一限位部5111在Z轴方向的有效定位。
请参阅图19,图19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在第五种实施方式下沿H-H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所示电子设备100与上述四种实施方式所示电子设备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固定件53还包括辅助连接板539,辅助连接板539与固定板531连接。具体的,辅助连接板539有两个,两个辅助连接板539均与固定板531的上端面连接,且自固定板531向固定板531靠近第一表面5311一侧的方向延伸。每一辅助连接板539连接于一个第一止位板534和固定板531之间。
请参阅图20和图21。图20是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沿I-I方向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20所示结构J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536与固定板531连接。具体的,第二连接板536与固定板531的上端面5313连接,且自固定板531向第一止位板534所在的一侧延伸。第二止位板537与固定板531连接,且与固定板531间隔相对设置。具体的,第二止位板537通过第二连接板536与固定板531连接,即第二连接板536连接于固定板531和第二止位板537之间。
第二止位板537局部突出形成凸起5371。具体的,第二止位板537包括背离固定板531的第五表面5372和与第五表面5372相背设置的第六表面5373,凸起5371自第六表面5373向第五表面5372的方向突出。
第二连接板536和第二止位板537均位于安装槽1011内,且位于固定板531背离第三粘结层63的一侧。具体的,第二止位板537位于第二限位部5112背离第二槽侧壁1013的一侧,第二止位板537面向第二限位部5112或抵持第二限位部5112,以限制第二限位部5112沿X轴方向的移动位移,即限制补强板5114沿X轴方向的移动位移,实现对补强板5114沿X轴方向的限位。其中,凸起5371抵持于第一限位面5114b,以补偿了第二止位板537与补强板5114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因公差而产生的误差,实现对补强板5114沿X轴方向上的有效限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止位板537与第二限位部5112在生产或装配过程中公差的存在,只要第二止位板537与第二限位部5112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即只要第二止位板537的第五表面5372与第二限位部5112的第二限位面5112a之间的距离d10小于或等于0.1mm,即可视为第二止位板537实现了对第二限位部5112在X轴方向的有效限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板531、卡合板532、第一连接板533、第一止位板534、挂耳535、第二连接板536和第二止位板537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具体的,固定件53采用钢材制成。其中,固定件53可由钢板经冲压工艺而形成,以提高固定件53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所示电子设备100中,采用第一限位板533实现对补强板5114在X轴方向上的限位,采用限位块1018实现对补强板5114在Y轴方向上的限位,采用第一止位板534和第三限位板537实现对补强板533在Z轴方向上的限位,当电子设备100在外力作用下摔落时,因补强板5114在X、Y和Z三个方向上都被限位,不会轻易从安装槽1011内脱落而导致按键组件50失效,提高了按键组件50在电子设备100中的装配稳定性,保证了按键组件的长期使用可靠性,提升了用户的使用感受。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框(10)、开关件(51)、按压件(52)及固定件(53),所述中框(10)包括外观面(103)和与所述外观面(103)连接的装配面(101),所述中框(10)设有安装槽(1011)和按键槽(1031),所述安装槽(1011)的开口位于所述装配面(101),所述按键槽(1031)的开口位于所述外观面(103),所述按键槽(1031)连通所述安装槽(1011);
所述开关件(51)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011),所述开关件(51)包括电路板(511)及固定于所述电路板(511)的开关(512),所述电路板(511)包括第一限位部(5111);所述按压件(52)包括按压部(5211)及与所述按压部(5211)连接的推动部(5212)和卡持部(5213),所述推动部(5212)和所述卡持部(5213)自所述按键槽(1031)伸入所述安装槽(1011),所述推动部(5212)与所述开关(512)相对,所述按压部(521)部分露出于所述中框(10)的外观面(103);所述固定件(53)位于所述安装槽(1011),所述固定件(53)包括固定板(531)及与所述固定板(531)连接的卡合板(532)和第一止位板(534),所述固定板(531)固接所述安装槽(1011)的槽底壁和/或槽侧壁,所述卡合板(532)卡持所述卡持部(523),所述第一止位板(534)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111)远离所述安装槽(1011)的槽底壁的一侧,所述第一止位板(534)面向所述第一限位部(5111)或抵持所述第一限位部(5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011)的槽侧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槽侧壁(1012)和第二槽侧壁(1013),所述固定板(531)固接所述第一槽侧壁(1012),所述第二槽侧壁(1013)局部凹陷形成卡持槽(1016),所述第一止位板(534)局部突出形成卡持凸起(5347),所述卡持凸起(5347)嵌入所述卡持槽(10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位板(534)局部突出形成限位凸起(53410),所述限位凸起(53410)包括朝向所述安装槽(1011)的槽底壁的端面(53411),所述端面(53411)面向所述第一限位部(5111)或抵持所述第一限位部(5111)。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位板(534)的周缘弯折延伸形成限位板(538),所述限位板(538)包括朝向所述安装槽(1011)的槽底面的限位面(5381),所述限位面(5381)面向所述第一限位部(5111)或抵持所述第一限位部(511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011)的槽侧壁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槽侧壁(1012)和所述第二槽侧壁(1013)的第三槽侧壁(1014)和第四槽侧壁(1015),所述固定件(53)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53411)和第二端面(53411),所述第一端面(53411)面向或抵持所述第三槽侧壁(1014),所述第二端面(53411)面向或抵持所述第四槽侧壁(1015)。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511)固接所述第二槽侧壁(1013),所述电路板(511)还包括第二限位部(5112),所述固定件(53)还包括与所述固定板(531)连接的第二止位板(537),所述第二止位板(537)位于所述第二限位部(5112)远离所述第二槽侧壁(1013)的一侧,所述第二止位板(537)面向所述第二限位部(5112)或抵持所述第二限位部(51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位板(537)局部突出形成凸起(5371),所述凸起(5371)抵持于所述第二限位部(511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53)还包括挂耳(535),所述挂耳(535)与所述固定板(531)连接,且自所述固定板(531)向背离所述第一槽侧壁(1012)的方向弯曲延伸,或者,所述挂耳(535)与所述第一止位板(534)连接,且自所述第一止位板(534)向所述固定板(531)的方向弯曲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511)设有第一限位槽(5113),所述第一限位槽(5113)在所述电路板(51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电路板(511),所述安装槽(1011)的槽底壁局部突起形成限位块(1018),所述限位块(1018)卡入所述第一限位槽(51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31)设有第二限位槽(5315),所述第二限位槽(5315)在所述固定板(531)的厚度方向上贯穿所述固定板(531),所述限位块(1018)卡入所述第二限位槽(531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位板(534)与所述第一限位部(5111)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53411)与所述第三槽侧壁(1014)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所述第二端面(53411)与所述第四槽侧壁(1015)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止位板(537)和所述第二限位部(538)相对设置的两个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0.1mm。
CN201911172810.4A 2019-11-26 2019-11-26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09702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2810.4A CN110970248B (zh) 2019-11-26 2019-11-26 电子设备
PCT/CN2020/124754 WO2021103911A1 (zh) 2019-11-26 2020-10-29 电子设备
EP20891839.1A EP4044207B1 (en) 2019-11-26 2020-10-29 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72810.4A CN110970248B (zh) 2019-11-26 2019-11-26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70248A true CN110970248A (zh) 2020-04-07
CN110970248B CN110970248B (zh) 2021-09-10

Family

ID=70031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72810.4A Active CN110970248B (zh) 2019-11-26 2019-11-2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044207B1 (zh)
CN (1) CN110970248B (zh)
WO (1) WO202110391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3911A1 (zh) * 2019-11-26 2021-06-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141562A (zh) * 2021-12-03 2022-03-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4061033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46707A (zh) * 2021-09-07 2023-08-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4296530B (zh) * 2021-12-30 2022-10-14 北京格瑞斯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工控一体机的壳体安装结构
CN115023062B (zh) * 2022-06-14 2024-01-16 惠州市致祥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线路板软板生产用可调式挂具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55215A1 (en) * 2008-12-23 2010-06-24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liding button mechanism
CN102136382A (zh) * 2010-01-22 2011-07-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130081932A1 (en) * 2011-10-04 2013-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side key
CN105206452A (zh) * 2015-09-11 2015-12-30 海信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205487860U (zh) * 2016-03-31 2016-08-17 上海鼎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手机侧按键结构
CN108231462A (zh) * 2018-02-09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09587992A (zh) * 2019-01-04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903896U (zh) * 2018-10-26 2019-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侧键组件
CN110047675A (zh) * 2019-05-16 2019-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CN110365830A (zh) * 2018-03-26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73190B1 (ko) * 2015-10-16 2023-09-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장치 및 전자장치 제조방법
KR102396977B1 (ko) * 2015-10-21 2022-05-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키 모듈을 구비한 전자장치
CN110970248B (zh) * 2019-11-26 2021-09-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55215A1 (en) * 2008-12-23 2010-06-24 Shenzhen Futaihong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liding button mechanism
CN102136382A (zh) * 2010-01-22 2011-07-27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20130081932A1 (en) * 2011-10-04 2013-04-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ortable terminal having side key
CN105206452A (zh) * 2015-09-11 2015-12-30 海信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205487860U (zh) * 2016-03-31 2016-08-17 上海鼎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手机侧按键结构
CN108231462A (zh) * 2018-02-09 2018-06-29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0365830A (zh) * 2018-03-26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装置以及终端设备
CN208903896U (zh) * 2018-10-26 2019-05-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侧键组件
CN109587992A (zh) * 2019-01-04 2019-04-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047675A (zh) * 2019-05-16 2019-07-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终端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03911A1 (zh) * 2019-11-26 2021-06-0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141562A (zh) * 2021-12-03 2022-03-0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141562B (zh) * 2021-12-03 2023-01-1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4061033A1 (zh) * 2022-09-23 2024-03-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44207B1 (en) 2024-04-10
EP4044207A1 (en) 2022-08-17
EP4044207A4 (en) 2022-11-30
WO2021103911A1 (zh) 2021-06-03
CN110970248B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0248B (zh) 电子设备
CN210778356U (zh) 电子设备
US20140177151A1 (en) Mobile terminal
JP2013198159A (ja) 電池蓋着脱機構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式電子装置
CN110648594A (zh) 电子设备
CN212163894U (zh) 电子设备
JP4301799B2 (ja) 表示装置を具えた電子装置
WO2015032206A1 (zh) 一种终端
JP4841124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07991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支持台
CN215933443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4312987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JP4309732B2 (ja) 情報機器
JP2014131088A (ja) 電子装置
CN212906326U (zh) 电子设备
CN115050598A (zh) 电子设备
CN114121533A (zh) 按键组件、壳体及电子设备
JP2013106195A (ja) 携帯端末
JP2013206854A (ja) 電子機器の押しボタン取付構造
CN21973880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4203512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JP4288963B2 (ja) 腕時計
CN218887029U (zh) 一种按键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3178350A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8826758U (zh) 一种按键安装结构及交互平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3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Applicant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