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38806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38806U
CN219738806U CN202223295332.6U CN202223295332U CN219738806U CN 219738806 U CN219738806 U CN 219738806U CN 202223295332 U CN202223295332 U CN 202223295332U CN 219738806 U CN219738806 U CN 219738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electronic device
pressing
main body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2953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彪
任宝刚
黄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2953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38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38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38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按键,壳体上设有安装槽。按键包括按键主体和支撑部,按键主体设置于安装槽内,且相对于壳体在按压方向上可移动。支撑部嵌设于按键主体内,支撑部的抗弯强度大于按键主体的抗弯强度。该电子设备用于解决传统按键成本高、重量高和强度低的问题。将按键主体设置为抗弯强度较低的材质节省按键的生产成本,并且在按键主体内设置抗弯强度较高的支撑部提高按键的结构强度。支撑部设置于按键主体内部,也进一步提高了按键的美观性。在用户通过按压面向按键施加压力时,支撑部可以缓冲按键主体的部分压力,进而避免按键主体在受压时变形断裂,进一步的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娱乐工具。目前,这些电子设备的侧壁上都挂接有侧键,这些侧键在自身按压方向上具有一定的活动量,使得侧键在按压过程中能够触发侧键电路板上的开关部件,以控制执行开关机、音量调大或音量调小的操作。
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的侧键:纯塑胶侧键和金属侧键。对于金属侧键,需要阳极氧化才能达到外观的美观性,从而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并且金属密度较大,也会增加整机的重量,这与整机轻量化的发展相违背。而对于纯塑胶侧键,其成本较低且兼具美观性,但由于其强度较弱,在消费者长期使用后会出现侧键挂腿断裂的质量问题,具有较大的客诉风险。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按键结构,以解决传统按键成本高、重量高和强度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用于解决传统按键成本高、重量高和强度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按键,壳体上设有安装槽。按键包括按键主体和支撑部,按键主体设置于安装槽内,且相对于壳体在按压方向上可移动。支撑部嵌设于按键主体内,支撑部的抗弯强度大于按键主体的抗弯强度。
将按键主体设置为抗弯强度较低的材质节省按键的生产成本,并且在按键主体内设置抗弯强度较高的支撑部提高按键的结构强度。支撑部设置于按键主体内部,也进一步提高了按键的美观性。在用户通过按压面向按键施加压力时,支撑部可以缓冲按键主体的部分压力,进而避免按键主体在受压时变形断裂,进一步的提高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寿命,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键主体包括按压部,按压部设置于安装槽内。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嵌设于按压部内。
在按键的长度方向上,第一支撑部的长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二分之一的按压部的长度,并且小于按压部的长度。在按键的宽度方向上,第一支撑部的宽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二分之一的按压部的宽度,并且小于按压部的宽度。第一支撑部的厚度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子设备设置为不同的厚度,第一支撑部的厚度越大,可以缓冲更大的压力,按键的结构强度越高。由于按压部为按键接收用户按压力的主要部位,设置于按压部内的第一支撑部可以更好的缓冲用户施加的压力,进而提高按键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部沿按压部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用户按压按键的方向为垂直于按压部的长度的方向。第一支撑部设置为沿按压部长度方向延伸,如此一来,第一支撑部与按压力的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支撑部可以缓冲更大的按压力,进一步避免按键主体的变形断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部沿曲线或折线延伸。第一支撑部沿曲线或折线延伸可以增大第一支撑部与按键主体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一支撑部可以缓冲更大的按压力。因此,在用户按压按键时,第一支撑部可以为按键提供更大的抗弯强度,避免按键主体受压时变形断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键主体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按压部包括按压面和与按压面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朝向安装槽的底面,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一表面。支撑部还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嵌设于第一连接部内,第三支撑部嵌设于第二连接部内。在用户沿F方向按压按压部时,按压部的压力传递至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上。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第一挂槽内,第二连接部连接于第二挂槽内。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受到挤压,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结构强度不足时,会出现断裂的问题。第二支撑部设置于第一连接部内增加了第一连接部的结构强度,第三支撑部设置于第二连接部内增加了第二连接部的结构强度。进而避免了按键受压时发生变形断裂的风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按压部为一体成型件。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按压部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铣削工艺加工的一体成型,此处不做特殊限定。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按压部设置为一体成型件可以进一步提高按键主体的结构强度,进而避免按键变形断裂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臂部和第一钩部,第一臂部的一端与第一表面连接,第一臂部的另一端沿背离按压部的方向延伸,第一钩部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臂部的远离按压部的一端,第一钩部的另一端沿背离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在按压按键时,压力通过第一臂部传递至第一钩部,通过第一部分提高第一臂部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臂部变形断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嵌设于第一臂部内,第一部分沿第一臂部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按压按键时,压力通过第一臂部传递至第一钩部,通过第一部分提高第一臂部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臂部变形断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嵌设于第一钩部内,第二部分沿第一钩部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按压按键时,压力通过第一臂部传递至第一钩部,第一钩部在第一挂槽内受到挤压,通过第二部分提高第一钩部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钩部变形断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设置于壳体内,第一电路板具有开关件。按键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设置于第一表面,且与开关件传动连接。在电子设备生产制作的过程中,按键通过安装槽连接于壳体上。具体的,第一连接部容置于第一挂槽内,第二连接部容置于第二挂槽内。按键主体的第一表面朝向壳体内部,第一表面上的弹性件与开关键传动连接。电子设备在装配过程中,各个零部件之间存在装配误差,弹性件设置于按键主体与开关键之间,可以缓冲按键主体与开关键之间的装配误差,使得按键受压时可以更精确的触碰开关,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件和按压部为一体结构件。弹性件与按压部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还可以通过铣削工艺一体成型,此处不做特殊限定。弹性件与按压部一体成型使得按键主体的结构强度得以提升,避免按键受压时发生变形断裂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表面具有凹槽,弹性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槽的底面具有凸起部,凸起部自凹槽的底面向远离按压面的方向凸起。弹性件朝向凹槽的底面的表面具有凹陷部,凸起部容置于凹陷部内。凸起部在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与弹性件用于与开关件传动连接的部分在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交叠;其中,第一平面为垂直于按压方向的表面。在用户按压按压部时,压力通过按压部传递至弹性部上。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凸起部与凹槽部,使得压力传递更为精确,弹性部可以更为准确的触碰开关件。进而提高按压力的传递效率,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凸起部凸出凹槽的底面的高度小于凹槽的深度。如此一来,凹槽可以更大面积的容置弹性件,进而保障弹性件与按压部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提高按压力的传递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槽的底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弹性件的表面与凹槽的底面相适配。通过凹凸不平的凹槽与弹性件相配合,进一步提高弹性件与按压部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弹性件与按压部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按键整体强度得以提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凹槽的侧壁为凹凸不平的表面。凹槽的侧壁设置为凹凸不平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弹性件与按压部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弹性件与按压部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弹性件与按压部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按键整体强度得以提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为金属结构。支撑部可以设置为钢片结构,钢片结构的支撑部可以提高按键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键主体为塑料结构。按键主体可以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件或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件。进一步减轻按键主体的重量,有助于按键轻量化发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弹性件为塑胶结构或橡胶结构。弹性件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件或聚酯橡胶件,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便于弹性件与开关件之间的接触。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根据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中B处圈出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根据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在C处圈出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从D视角看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按键沿E-E线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6中按键沿E-E线剖切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按键沿E-E线剖切的再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中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中第一支撑部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6中按键沿E-E线剖切的再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6中按键沿E-E线剖切的再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9中第一支撑部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6中按键沿E-E线剖切的再一些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弹性件从G方向看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也可以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其中,“固定连接”是指彼此连接且连接后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变。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位用语,例如,“内”、“外”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位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多个”是指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个人计算机、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随身听、收音机等。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智能头戴显示器、智能眼镜等。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分解示意图。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是以手机为例进行的说明。在此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屏幕10、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电池50和按键61组件。其中,按键61组件包括壳体20和按键模组60。
可以理解的是,图1和图2以及下文相关附图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和图2以及下文各附图的限定。此外,当电子设备100为一些其他形态的设备时,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不包括屏幕10。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呈矩形平板状。为了方便下文各实施例的描述,建立XYZ坐标系。具体的,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的形状也可以为正方形平板状、菱形平板状、圆形平板状、椭圆形平板状或者异形平板状等等。
屏幕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请参阅图2,屏幕10包括透光盖板11和显示屏12(英文名称:panel,也称为显示面板)。透光盖板11与显示屏12层叠设置。具体的,透光盖板11与显示屏12之间可通过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透光盖板11主要用于对显示屏12起到保护以及防尘作用。透光盖板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陶瓷和塑料。显示屏12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1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dotlightemittingdiodes,QLED)显示屏,或液晶显示屏12(liquid crystaldisplay,LCD),等等。
壳体20用于保护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电子器件。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壳体20包括背盖21和边框22。背盖21位于显示屏12远离透光盖板11的一侧,并与透光盖板11、显示屏12层叠设置。边框22位于背盖21与透光盖板11之间,且边框22固定于背盖21上。示例性的,边框22可以通过粘胶、卡接、焊接或螺钉连接固定连接于背盖21上。边框22也可以与背盖21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边框22与背盖21为一个整体结构。背盖2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陶瓷、塑胶和玻璃。为了实现电子设备100的轻薄化同时保证背盖21的结构强度,背盖21的材质可选为金属。边框22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陶瓷、塑胶和玻璃。边框22的材质可与背盖21的材质相同,当然也可不同。
透光盖板11固定于边框22上。具体的,透光盖板11可以通过胶粘固定于边框22上。透光盖板11、背盖21与边框22围成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空间。该内部容纳空间将显示屏12、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和电池50容纳在内。
主电路板30用于集成主控制芯片。主电路板30固定于电子设备100的壳体20中。具体的,主电路板30可以固定于显示屏12的朝向背盖21的表面。示例性的,主电路板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胶粘等方式固定于显示屏12的朝向背盖21的表面。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中板23。中板23固定于边框22的内表面一周。示例性的,中板23可以通过焊接、卡接或胶粘固定于边框22上。中板23也可以与边框22为一体成型结构。中板2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陶瓷、塑胶和玻璃。中板23的材质可与背盖21的材质相同,当然也可不同。中板23用作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骨架”,主电路板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胶粘、焊接等方式固定于该中板23上,具体的,主电路板30可以固定于该中板23的朝向背盖21的一侧表面上。
主控制芯片例如可以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双倍数据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datarate,DDR)以及通用存储器(universalflashstorage,UFS)等。一些实施例中,主电路板30与屏幕10电连接,主电路板30用于控制屏幕10显示图像或视频。
主电路板3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例如,主电路板30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这里,FR-4是一种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Rogers介质板为一种高频板。
副电路板40固定于电子设备100的壳体20内。副电路板40与主电路板30在Y轴方向上排布。副电路板40可以固定于中板23的朝向背盖21的表面。具体的,副电路板4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胶粘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中板23的朝向背盖21的表面。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不包括中板23时,副电路板40也可以固定于显示屏12朝向背盖21的一侧表面上。具体的,副电路板4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胶粘或焊接等方式固定于显示屏12的朝向背盖21的一侧表面上。
副电路板40可以为硬质电路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还可以为软硬结合电路板。副电路板40可以采用FR-4介质板,也可以采用罗杰斯(Rogers)介质板,还可以采用FR-4和Rogers的混合介质板,等等。
副电路板40通过连接结构51与主电路板30电连接,以实现副电路板40与主电路板30之间的数据、信号传输。其中,连接结构51可以为柔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结构51也可以为导线或者漆包线。
副电路板40上集成有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器件401。该USB器件401可以为USBtype-C接口器件、USBtype-A接口器件、USBtypeMicro-B接口器件或者USBtype-B接口器件。边框22上对应USB器件401的位置设有插口22a,充电器、耳机、数据线等配件可经由该插口22a与USB器件401电连接,以实现电源、信号以及数据的传输。
电池50固定于电子设备100的壳体20中。电池50位于主电路板30和副电路板40之间。电池50用于为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屏幕10等提供电量。一些实施例中,中板23朝向背盖21的表面设有凹槽23a,电池50安装于该凹槽23a内。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电子设备100不包括中板23时,还可以由主电路板30、副电路板40以及显示屏12的朝向背盖21的一侧表面限定出该凹槽23a。
电池5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或其他类型的电池50。并且,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也可以为一个,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50的具体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按键模组60用于输入指令,按键模组60与主电路板30电连接。主电路板30用于根据按键模组60输入的指令控制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功能器件。按键模组60可以为音量键模组,这样通过触发按键模组60可以对电子设备100的声音的大小进行调节。或者,按键模组60还可以为电源键模组,这样通过触发按键模组60可以对电子设备100进行开机、关机、锁屏或唤醒等操作。
按键模组60可以设置于边框22的侧边或者顶边上,以作为侧键或者顶部按键61。按键模组6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图1仅给出了按键模组60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两个按键模组60作为侧键而沿Y轴方向间隔排列的示例,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构成的特殊限定。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按键模组60中,一个按键模组60为音量键模组,另一个按键模组60为电源键模组。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根据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在A-A线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00中B处圈出部分的放大图。其中,“A-A线处”是指A-A线以及A-A线两端的箭头所示意的平面处,后文中对类似附图的说明应做相同理解,后文中不再赘述。按键模组60包括按键61和开关件62。
请参阅图5,并且结合图4,图5为根据图1中所示的电子设备100在C处圈出的放大图。壳体20的外表面上设有安装槽22b。按键61安装在安装槽22b内。并且按键61相对壳体20在第一方向上可以移动。其中,安装槽22b具有开口22b1和槽底壁22b2,槽底壁22b2与开口22b1相对,槽底壁22b2与开口22b1的排布方向为第一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向与安装槽22b的具体设置位置有关。在一些示例中,请参阅图5,安装槽22b开设在边框22的其中一个长边(即与Y轴方向平行的边)上,此时,第一方向为X轴方向。在另一些示例中,安装槽22b可以开设在边框22的其中一个短边(即,与X轴方向平行的边)上,此时,第一方向为Y轴方向。在其它示例中,安装槽22b开设在背盖21上时,第一方向为Z轴方向。
具体的,安装槽22b可以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以形成条形槽。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槽22b可以为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也即Y轴方向)延伸的条形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槽22b的延伸方向不限于此,安装槽22b也可以沿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也即Z轴方向)延伸成条形槽。
为了便于用户对按键61的按压操作,按键61的按压面61a可以位于安装槽22b的开口22b1外。其中,按压面61a为用户按压按键模组60时所接触的部位。开关件62可以位于按键61的远离按压面61a的一侧,开关件62与主电路板30电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开关件62可以设置在主电路板30上。在另一些示例中,开关件62可以设置在柔性电路板63上,并且通过柔性电路板63与主电路板30电连接。
可选的,开关件62可以为锅仔片。具体而言,当用户按压按键61以向按键61施加作用力时,用户需要克服锅仔片对按键61的作用力,以迫使锅仔片产生形变,进而使得锅仔片接触到主电路板30或柔性电路板63上的线路,从而导通形成回路,以实现信号的传递。当用户施加给按键61的作用力撤去之后,锅仔片恢复形变,并且按键61在锅仔片的自身回弹力的作用下,朝向安装槽22b的开口22b1的方向移动至复位,同时锅仔片与主电路板30/柔性电路板63的电连接关系断开。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按键61的结构示意图。下面介绍按键61的具体结构。按键61包括按键主体611,按键主体611设置于安装槽22b内,且相对于壳体20在按压方向上可移动。按键主体611的形状可以是条形状,按键主体611沿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延伸,也可以沿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延伸。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按键主体611的形状还可以是圆形状、椭圆形状、异形状等。本实施例以及下述实施例以按键主体611的形状为条形状为例进行说明。
按键主体611还包括第一连接部612和第二连接部613,按压部6111包括按压面61a和与按压面61a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61b,第一表面61b朝向安装槽22b的底面,第一连接部612与第二连接部613设置于第一表面61b。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612与第二连接部613可以设置于第一表面61b的两端,通过第一连接部612与第二连接部613将按键主体611连接于壳体20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612与第二连接部613还可以设置于第一表面61b的其他位置上,这里不作限定。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图7为图6中从D视角看按键61的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部612与第二连接部613可以是下述结构。第一连接部612包括第一臂部6121和第一钩部6122,第一臂部6121的一端与第一表面61b连接,第一臂部6121的另一端沿背离按压部6111的方向延伸,第一钩部612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臂部6121的远离按压部6111的一端,第一钩部6122的另一端沿背离第二连接部613的方向延伸。
第二连接部613包括第二臂部6131和第二钩部6132,第二臂部6131的一端与第一表面61b连接,第二臂部6131的另一端沿背离按压部6111的方向延伸,第二钩部613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臂部6131的远离按压部6111的一端,第二钩部6132的另一端沿背离第一连接部612的方向延伸。安装槽22b内可以设置与第一钩部6122和第二钩部6132相配合的第一挂槽和第二挂槽。按键61安装于壳体20后,第一钩部6122容置于第一挂槽内,第二钩部6132容置于第二挂槽内。按压面61a朝向安装槽22b的外部,用户通过按压按键61的按压面61a控制电子设备100的开关。
目前按键61的材质主要有两种形式:纯塑胶按键61和金属按键61。对于金属按键61,需要阳极氧化才能达到电子设备100外观的美观性,从而导致成本大幅增加,并且金属密度较大,也会增加整机的重量,这与整机轻量化的发展相违背。而对于纯塑胶按键61,其成本较低且兼具美观性,但由于其强度较弱,在消费者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按键61挂腿断裂的质量问题,具有较大的客诉风险。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按键61结构,以解决传统按键61成本高、重量高和强度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按键61的结构强度。请参阅图8,图8为图6中按键61沿E-E线剖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该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20和按键61,壳体20上设有安装槽22b。按键61包括按键主体611和支撑部614。按键主体611设置于安装槽22b内,且相对于壳体20在按压方向上可移动。支撑部614嵌设于按键主体611内,支撑部614的抗弯强度大于按键主体611的抗弯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614可以是方形平板状、圆形平板状、椭圆形平板状、异形平板状。当然,支撑部614并不仅限于平板状,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本实施例以支撑部614为方形平板状为例进行说明。
将按键主体611设置为抗弯强度较低的材质节省按键61的生产成本,并且在按键主体611内设置抗弯强度较高的支撑部614提高按键61的结构强度。支撑部614设置于按键主体611内部,也进一步提高了按键61的美观性。在用户通过按压面61a向按键61施加压力时,支撑部614可以缓冲按键主体611的部分压力,进而避免按键主体611在受压时变形断裂,进一步的提高了电子设备100的使用寿命,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主体611包括按压部6111,按压部6111设置于安装槽22b内。按压部6111可以呈长条状,按压部6111为按键61位于安装槽22b内并且朝向壳体20外部的部分。支撑部614包括第一支撑部6141,第一支撑部6141嵌设于按压部6111内。在按键61的长度方向上,也就是图8中Y轴的方向,第一支撑部6141的长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二分之一的按压部6111的长度,并且小于按压部6111的长度。在按键61的宽度方向上,也就是图8中X轴的方向,第一支撑部6141的宽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二分之一的按压部6111的宽度,并且小于按压部6111的宽度。第一支撑部6141的厚度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子设备100设置为不同的厚度,第一支撑部6141的厚度越大,可以缓冲更大的压力,按键61的结构强度越高。由于按压部6111为按键61接收用户按压力的主要部位,设置于按压部6111内的第一支撑部6141可以更好的缓冲用户施加的压力,进而提高按键61的结构强度。
请继续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6141沿按压部6111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用户按压按键61的方向为垂直于按压部6111的长度的方向,也就是图8中的F方向。第一支撑部6141设置为沿按压部6111长度方向延伸,如此一来,第一支撑部6141与按压力的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支撑部6141可以缓冲更大的按压力,进一步避免按键主体611的变形断裂。
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图9为图6中按键61沿E-E线剖切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第一支撑部6141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6141沿折线延伸。第一支撑部6141可以包括至少一组连接段。具体的,连接段可以包括第一段614a和第二段614b,第一段614a与第二段614b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其中,第一夹角a大于0度,并且小于180度。相邻连接段彼此相连组成折线状的第一支撑部6141。
请一并参阅图11和图12,图11为图6中按键61沿E-E线剖切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9中第一支撑部6141的结构示意图。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6141沿曲线延伸。第一支撑部6141可以包括至少一组连接段。具体的,连接段可以包括第一段614a、第二段614b和第三段614c,第一段614a与第三段614c之间具有第一夹角a,第二段614b与第三段614c之间具有第二夹角。其中,第一夹角a大于0度,并且小于180度。第二夹角大于0度,并且小于180度。相邻连接段彼此相连组成折线状的第一支撑部6141。
第一支撑部6141沿曲线或折线延伸可以增大第一支撑部6141与按键主体611之间的接触面积,第一支撑部6141可以缓冲更大的按压力。因此,在用户按压按键61时,第一支撑部6141可以为按键61提供更大的抗弯强度,避免按键主体611受压时变形断裂。
请参阅图13,图13为图9中第一支撑部6141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支撑部6141的表面还可以包括凸起614d,通过设置凸起614d进一步增大第一支撑部6141与按键主体61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通过第一支撑部6141提高按键61的结构强度。
请参阅图14和图15,图14为图6中按键61沿E-E线剖切的再一些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6中按键61沿E-E线剖切的再一些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614还包括第二支撑部6142和第三支撑部6143,第二支撑部6142嵌设于第一连接部612内,第三支撑部6143嵌设于第二连接部613内。在用户沿F方向按压按压部6111时,按压部6111的压力传递至第一连接部612与第二连接部613上。第一连接部612连接于第一挂槽内,第二连接部613连接于第二挂槽内。第一连接部612与第二连接部613受到挤压,在第一连接部612与第二连接部613结构强度不足时,会出现断裂的问题。第二支撑部6142设置于第一连接部612内增加了第一连接部612的结构强度,第三支撑部6143设置于第二连接部613内增加了第二连接部613的结构强度。进而避免了按键61受压时发生变形断裂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612、第二连接部613和按压部6111为一体成型件。其中,第一连接部612、第二连接部613和按压部6111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也可以是铣削工艺加工的一体成型,此处不做特殊限定。第一连接部612、第二连接部613和按压部6111设置为一体成型件可以进一步提高按键主体611的结构强度,进而避免按键61变形断裂的问题。
请参阅图16,图16为图9中第一支撑部6141的又一些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6142包括第一部分6144,第一部分6144嵌设于第一臂部6121内,第一部分6144沿第一臂部6121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按压按键61时,压力通过第一臂部6121传递至第一钩部6122,通过第一部分6144提高第一臂部6121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臂部6121变形断裂。
请继续参阅图1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6142包括第二部分6145,第二部分6145嵌设于第一钩部6122内,第二部分6145沿第一钩部6122的延伸方向延伸。在按压按键61时,压力通过第一臂部6121传递至第一钩部6122,第一钩部6122在第一挂槽内受到挤压,通过第二部分6145提高第一钩部6122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钩部6122变形断裂。
请参阅图17,图17为图6中按键61沿E-E线剖切的再一些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主体611还包括弹性件615,弹性件615设置于第一表面61b,且与开关件62传动连接。在电子设备100生产制作的过程中,按键61通过安装槽22b连接于壳体20上。具体的,第一连接部612容置于第一挂槽内,第二连接部613容置于第二挂槽内。按键主体611的第一表面61b朝向壳体20内部,第一表面61b上的弹性件615与开关键传动连接。电子设备100在装配过程中,各个零部件之间存在装配误差,弹性件615设置于按键主体611与开关键之间,可以缓冲按键主体611与开关键之间的装配误差,使得按键61受压时可以更精确的触碰开关,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15和按压部6111为一体结构件。弹性件615与按压部6111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还可以通过铣削工艺一体成型,此处不做特殊限定。弹性件615与按压部6111一体成型使得按键主体611的结构强度得以提升,避免按键61受压时发生变形断裂的问题。
请参阅图18,图18为本申请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按键61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61b具有凹槽616,弹性件615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凹槽616内。弹性件615容置于凹槽616内,弹性件615与按压部6111更好的配合。在按键61受压时,为按键61提供一定的弹性变形,使得按键61更为精确的触碰开关键。
请一并参阅图18、图19和图20,图1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615的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中弹性件615从G方向看去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616的底面具有凸起部616,凸起部616自凹槽616的底面向远离按压面61a的方向凸起614d。弹性件615朝向凹槽616的底面的表面具有凹陷部617,凸起部616容置于凹陷部617内。凸起部616在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与弹性件615用于与开关件62传动连接的部分在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交叠;其中,第一平面为垂直于按压方向的表面。在用户按压按压部6111时,压力通过按压部6111传递至弹性部上。通过设置相互配合的凸起部616与凹槽616部,使得压力传递更为精确,弹性部可以更为准确的触碰开关件62。进而提高按压力的传递效率,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616凸出凹槽616的底面的高度小于凹槽616的深度。如此一来,凹槽616可以更大面积的容置弹性件615,进而保障弹性件615与按压部6111之间的连接,进一步提高按压力的传递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18和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616的底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弹性件615的表面与凹槽616的底面相适配。通过凹凸不平的凹槽616与弹性件615相配合,进一步提高弹性件615与按压部6111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弹性件615与按压部611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按键61整体强度得以提高。
请继续参阅图18和图19,在一些实施例中,凹槽616的侧壁为凹凸不平的表面。凹槽616的侧壁设置为凹凸不平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弹性件615与按压部6111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弹性件615与按压部6111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提高弹性件615与按压部6111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按键61整体强度得以提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614为金属结构。具体的,支撑部614可以设置为钢片结构,钢片结构的支撑部614可以提高按键61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按键主体611为塑料结构。具体的,按键主体611可以为玻璃纤维增强尼龙件或玻璃纤维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件。进一步减轻按键主体611的重量,有助于按键61轻量化发展。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615为塑胶结构或橡胶结构。弹性件615可以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件或聚酯橡胶件,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便于弹性件615与开关件62之间的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9)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安装槽;
按键,所述按键包括:
按键主体,所述按键主体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且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按压方向上可移动;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嵌设于所述按键主体内,所述支撑部的抗弯强度大于所述按键主体的抗弯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主体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设置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嵌设于所述按压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按压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曲线或折线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主体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按压部包括按压面和与按压面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朝向所述安装槽的底面,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所述支撑部还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嵌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所述第三支撑部嵌设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按压部为一体成型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臂部和第一钩部,所述第一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表面连接,所述第一臂部的另一端沿背离所述按压部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钩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臂部的远离所述按压部的一端,所述第一钩部的另一端沿背离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臂部内,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第一臂部的延伸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嵌设于所述第一钩部内,所述第二部分沿所述第一钩部的延伸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电路板具有开关件;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且与所述开关件传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和所述按压部为一体结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具有凹槽,所述弹性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底面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自所述凹槽的底面向远离所述按压面的方向凸起;
所述弹性件朝向所述凹槽的底面的表面具有凹陷部,所述凸起部容置于所述凹陷部内;
所述凸起部在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与所述弹性件用于与所述开关件传动连接的部分在所述第一平面内的正投影交叠;其中,所述第一平面为垂直于所述按压方向的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起部凸出所述凹槽的底面的高度小于所述凹槽的深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底面为凹凸不平的表面;
所述弹性件的表面与所述凹槽的底面相适配。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侧壁为凹凸不平的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金属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主体为塑料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塑胶结构或橡胶结构。
CN202223295332.6U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219738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5332.6U CN21973880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295332.6U CN21973880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38806U true CN219738806U (zh) 2023-09-22

Family

ID=88031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295332.6U Active CN219738806U (zh) 2022-12-08 2022-12-08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38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1650B (zh) Lcd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1509158B (zh) 电池模组、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0778356U (zh) 电子设备
CN110022391B (zh) 中框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WO2021103911A1 (zh) 电子设备
CN211928482U (zh) 电子设备
WO2015032206A1 (zh) 一种终端
CN109526169B (zh) 一种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73880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1928483U (zh) 电子设备
CN107317138B (zh) 一种耳机插座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1049958B (zh) 接口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049141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8787026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3972082B (zh) 按键及电子设备
CN107396584B (zh) 电子设备
CN215010810U (zh) 电路板和电子设备
CN212906326U (zh) 电子设备
CN212793877U (zh) 移动终端的壳体组件、移动终端、批头和自动拧螺钉机
CN113889357B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0575649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9626519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7216636U (zh)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CN215991472U (zh) 终端设备
CN111431248A (zh) 电子设备的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