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991472U - 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991472U
CN215991472U CN202121798328.4U CN202121798328U CN215991472U CN 215991472 U CN215991472 U CN 215991472U CN 202121798328 U CN202121798328 U CN 202121798328U CN 215991472 U CN215991472 U CN 215991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housing
bending
body part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7983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果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Glory Smar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7983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991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991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991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显示组件、壳体以及支架。壳体与显示组件连接并形成一腔体;支架内置于腔体中;其中,显示组件以及壳体分别与支架的至少一个表面连接。上述设计中,将用于固定显示组件以及壳体的支架内置于显示组件与壳体形成的腔体中,使得支架不暴露于终端设备的外观面,即终端设备的外观面省略了支架的结构,简化了终端设备位于外观面的结构,提升用户视觉感受,同时,在用户手持过程中,也可以提升用户的手感体验。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例如手机、电脑等。其中一些终端设备的设计,外表面结构复杂。以手机为例,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结构复杂的外表面手感体验差,且影响终端设备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外观结构简洁的终端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显示组件、壳体以及支架。壳体与显示组件连接并形成一腔体;支架内置于腔体中;其中,显示组件以及壳体分别与支架的至少一个表面连接。
上述设计中,将用于固定显示组件以及壳体的支架内置于显示组件与壳体形成的腔体中,使得支架不暴露于终端设备的外观面,即终端设备的外观面省略了支架的结构,简化了终端设备位于外观面的结构,提升用户视觉感受,同时,在用户手持过程中,也可以提升用户的手感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与第一本体部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壳体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及与第二本体部连接的第二弯折部;其中,第一本体部与第二本体部间隔设置,第一弯折部与第二本体部连接,第二弯折部与第一本体部连接。
上述设计中,为终端设备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符合用户对终端设备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手感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弯折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弯折部分别位于第一本体部相对的两侧且朝向壳体弯折;第二弯折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弯折部分别位于第二本体部相对的两侧且朝向显示组件弯折。
上述设计中,进一步符合用户对终端设备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手感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设置于第一本体部的周缘,壳体包括第二本体部;其中,第一本体部与第二本体部间隔设置,第一弯折部与第二本体部连接。
上述设计中,从显示组件一侧看时,终端设备为全屏设计,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部,壳体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及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设置于第二本体部的周缘;其中,第一本体部与第二本体部间隔设置,第二弯折部与第一本体部连接。
上述设计中,用户使用终端设备过程中,通常手持终端设备的壳体,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手感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与第一本体部连接的第一弯折部;壳体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及与第二本体部连接的第二弯折部;其中,第一本体部与第二本体部间隔设置,第一弯折部与第二弯折部连接。
上述设计中,为终端设备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符合用户对终端设备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提升用户的手感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包括装饰件,装饰件与显示组件以及壳体连接从而共同形成腔体。
上述设计中,根据实际的终端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的设计,另外,还可以提升用户对终端设备的视觉感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装饰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装饰件分别位于支架相对的两侧并与支架连接。
上述设计中,根据终端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设计,符合用户对终端设备的视觉感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包括胶体,显示组件与壳体通过胶体粘结于支架上。
上述设计中,增加显示组件以及壳体与支架连接的牢固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还包括元件,壳体还包括开口,元件暴露于开口。
上述设计中,根据实际的终端设备的使用环境进行的设计,满足终端设备的使用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胶体位于显示组件朝向支架的周缘以粘结显示组件以及支架,和/或胶体位于壳体朝向支架的周缘以粘结壳体以及支架。
上述设计中,为一具体实施方式中胶体将显示组件以及壳体固定于支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括显示组件、中框以及壳体的终端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另一方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爆炸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沿V-V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沿VI-V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与壳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组件与壳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终端设备的爆炸图。
图11为图9提供的终端设备中的显示组件与壳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提供的终端设备沿XII-XII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终端设备 100、100c、100’
显示组件 10、10a、10b、10c、10’
第一本体部 11、11a、11b、11c
第一弯折部 13、13b、13c
壳体 20、20a、20b、20c、20’
第二本体部 21、21a、21b、21c
第二弯折部 23、23a、23c
中框 30’
支架 40、40c
容置槽 41
腔体 45
开口 50
部件 51
元件 55
装饰件 6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所有的和任意的组合。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上方”、“下方”、“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本申请一些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显示组件、壳体以及支架。显示组件与壳体连接并与壳体形成腔体,支架内置于腔体中。显示组件以及壳体分别与支架的至少一个表面连接。
上述设计中,将用于固定显示组件以及壳体的支架内置于显示组件与壳体形成的腔体中,使得支架不暴露于终端设备的外观面,即终端设备的外观面省略了支架的结构,简化了终端设备位于外观面的结构,提升用户视觉感受,同时,在用户手持过程中,也可以提升用户的手感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100’,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为手机。终端设备100’包括显示组件10’、壳体20’以及中框30’,其中,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均与中框30’连接,且显示组件10’、壳体20’以及中框30’均位于终端设备100’的外观面,其中,外观面为显示组件10’、壳体20’以及中框30’组装成终端设备100’后,能够看到的终端设备100’的外表面。本申请发明人发现,上述终端设备100’的外观结构复杂,在用户手持过程中,用户体验差,同时影响视觉效果。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3,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100,终端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笔记本电脑、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智能手表等具有显示组件10和壳体20暴露于外表面的产品。上述产品仅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以终端设备100为手机为例。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终端设备100包括显示组件10、壳体20以及支架40。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连接并形成一腔体45,支架40内置于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形成的腔体45中,即支架40不外露于终端设备100的表面。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分别与支架40的至少一个表面连接,内置于腔体45中的支架40便于显示组件10与支架40的固定。
可以理解地,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形成终端设备100的外观面。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形成腔体45,腔体45用于容置支架40,还可以用于容置终端设备100的其他部件51,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电路板、镜头模组等部件51。
显示组件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组件10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显示组件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组件10还可以包括触碰面板(Touch Panel,简称TP,图未示)。其中,当终端设备100包括触碰面板时,触碰面板可以集成于显示面板(例如液晶显示屏)中,也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表面。上述显示组件10的具体种类仅为举例说明,并不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0的具体种类可以根据终端设备100的具体种类以及需求进行调整。
壳体20可以用于保护容置于腔体45中的部件51,防止部件51损坏。
请再次参阅图4、图5和图6,显示组件10包括第一本体部11以及第一弯折部13,第一弯折部13与第一本体部11连接,第一弯折部13朝向壳体20的方向弯折。第一弯折部13与第一本体部11不在同一平面内,即第一弯折部13与第一本体部1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夹角的大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85°、90°、100°、105°等,上述夹角的数值仅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制。
第一弯折部13与第一本体部11的相连接的区域可以为圆弧连接,也可以为拐角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3与第一本体部11的连接区域为圆弧连接,圆弧连接更利于提升用户感受。
第一弯折部1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可以为一个,可以为多个。当第一弯折部1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弯折部13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连续设置。其中,当多个第一弯折部13连续设置时(可参阅图10中的第一弯折部13c),多个第一弯折部13与第一本体部11的不同侧边连接并朝向第一本体部11的同一侧弯折,即相邻的两个第一弯折部13具有一定的夹角,夹角的大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85°、90°、100°、105°等,上述夹角的数值仅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3的数量为多个(请参阅图4和图5),多个第一弯折部13设置于第一本体部11的周缘,多个第一弯折部13间隔设置并沿第一本体部11的不同侧面均朝向壳体20延伸。
请再次参阅图4、图5和图6,壳体20包括第二本体部21与第二弯折部23,第二本体部21与第二弯折部23连接,第二弯折部23朝向显示组件10的方向弯折。第二弯折部23与第二本体部21不在同一平面内,即第二弯折部23与第二本体部21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夹角的大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75°、85°、90°、95°、105°等,上述夹角的数值仅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制。第一本体部11与第二本体部21间隔设置,第一弯折部13与第二本体部21连接,第二弯折部23与第一本体部11连接,从而形成腔体45。
第二弯折部23与第二本体部21的相连接的区域可以为圆弧连接,也可以为拐角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部23与第二本体部21的连接区域为圆弧连接,圆弧连接更利于提升用户感受。
第二弯折部2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可以为一个,可以为多个。当第二弯折部2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二弯折部23可以间隔设置,也可以连续设置。其中,当多个第二弯折部23连续设置时(可参阅图10),多个第二弯折部23与第二本体部21的不同侧边连接并朝向第二本体部21的同一侧弯折,即相邻的两个第二弯折部23具有一定的夹角,夹角的大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75°、85°、90°、95°、105°等,上述夹角的数值仅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弯折部13间隔设置并分别设置于第一本体部11的相对的两侧;第二弯折部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弯折部23间隔设置并分别设置于第二本体部21的相对的两侧。第一本体部11与第二本体部21间隔设置,两个第一弯折部13朝向壳体20的一端与第二本体部21连接,两个第二弯折部23朝向显示组件10的一端与第一本体部11连接,从而形成腔体45。从终端设备100的外表面看,外表面仅有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外观简洁,提升用户的视觉感受,另外,简洁的外观,用户在手持过程中,也能够提升用户的手感体验。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3位于终端设备100的宽度方向,第二弯折部23位于终端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即第二弯折部23的长度大于第一弯折部13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13与第二弯折部23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例如,第一弯折部13位于终端设备100的长度方向,第二弯折部23位于终端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以上仅为举例说明,但不以此为限制。
请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0a可以省略第一弯折部13,显示组件10a即为第一本体部11a;壳体20a包括第二本体部21a以及第二弯折部23a,第二弯折部23a与第二本体部21a连接,第二弯折部23a朝向显示组件10a弯折,第二弯折部23a与第二本体部21a不在同一平面内,即第二弯折部23a与第二本体部21a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夹角的大小可以包括但不限于75°、85°、90°、100°、105°等,上述夹角的数值仅为举例说明,但并不以此为限制。第一本体部11a与第二本体部21a间隔设置,第二弯折部23a与第一本体部11a的周缘连接,从而形成腔体45。
请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b可以省略第二弯折部23,壳体20b即为第二本体部21b;显示组件10b包括第一本体部11b以及第一弯折部13b,第一本体部11b与第二本体部21b间隔设置,第一弯折部13b与第二本体部21b的周缘连接,从而形成腔体45。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不能同时省略弯折部(即不能同时省略第一弯折部13和第二弯折部23)。
请再次参阅图5和图6,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分别与支架40的至少一个表面连接,支架40内置于显示组件10与壳体20形成的腔体45中,支架40不暴露于终端设备100的外观面。显示组件10和壳体20与支架40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结、卡接等。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0和壳体20通过胶体(图未示)粘结于支架40的表面,胶体包括但不限于用于粘结的双面胶,或者是通过灌胶或者注胶的方式形成的固化后的胶水。
胶体粘结显示组件10与支架40时,可以设置在显示组件10朝向支架40的周缘并向内延伸,即胶体从显示组件10的边缘区域朝向显示组件10的中心区域延伸以粘结显示组件10与支架4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0包括第一本体部11与第一弯折部13,胶体可以设置于第一本体部11以及第一弯折部13的边缘,满足不影响显示组件10的显示功能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显示组件10包括第一本体部11但不包括第一弯折部13,胶体设置于第一本体部11朝向支架40的周缘并与支架40粘结。
胶体粘结壳体20与支架40时,可以设置在壳体20朝向支架40的表面(包括壳体20朝向支架40的周缘)。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包括第二本体部21与第二弯折部23,胶体可以设置于第二本体部21和/或第二弯折部23的边缘,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本体部21和/或第二弯折部23除边缘区域的其他区域,只要不影响容置于支架40中的部件51的功能即可。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胶体在显示组件10和壳体20与支架40的连接处向内延伸0.5mm进行粘结,以增加显示组件10以及壳体20与支架40的连接可靠性。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胶体粘结显示组件10以及壳体20与支架40的面积(包括但不限于在显示组件10和壳体20与支架40的连接处向内延伸的宽度)、胶体的位置可以根据显示组件10、壳体20与支架40的具体结构以及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架40还可以包括容置槽41,容置槽41可以用于容置终端设备100的电池、电路板等功能部件51。容置槽41可以位于支架40的内部(请参阅图5和图6),也可以开设于支架40的表面(请参阅图10)。
请再次参阅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还包括开口50,开口50的位置可以开设于显示组件10上,也可以开设于壳体20上,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开口50可以用于容置暴露于终端设备100表面的元件55,例如元件55从开口50中暴露并凸伸于显示组件10或者壳体20之外,具体的元件55种类与终端设备100有关,从而满足终端设备100的使用功能。在本实施例中,开口50设置于第二弯折部23以及第二本体部21上,终端设备100为手机,元件55可以是镜头模组、电源键、音量加减键等。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9和图10,第二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100c包括显示组件10c、壳体20c以及支架40c。支架40c内置于显示组件10c与壳体20c形成的腔体45中并与显示组件10c以及壳体20c连接。
请参阅图10和图11,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显示组件10c包括第一本体部11c以及与第一本体部11c连接的第一弯折部13c;壳体20c包括第二本体部21c以及与第二本体部21c连接的第二弯折部23c;其中,第一本体部11c与第二本体部21c间隔设置,第一弯折部13c与第二弯折部23c连接。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个不同之处在于:支架40c的容置槽41开设于支架40的表面。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三个不同之处在于:请一并参阅图12,终端设备100c还包括装饰件60,装饰件60与显示组件10c以及壳体20c连接,从而与显示组件10c以及壳体20c共同形成腔体45。
装饰件6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设置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装饰件60可以是用于装饰的部件,也可以是具有其他功能的部件,例如听筒。装饰件60可以与显示组件10c和/或壳体20c可以在同一平面或者曲面上平滑过渡,也可以相较于显示组件10c和/或壳体20c凸伸或者凹陷。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组件10c包括第一本体部11c与四个连续设置的第一弯折部13c,亦即,四个连续设置的第一弯折部13c沿第一本体部11c的四周缘设置。壳体20c包括第二本体部21c与四个连续设置的第二弯折部23c,亦即,四个连续设置的第二弯折部23c沿第二本体部21c的四周缘设置。第一本体部11c与第二本体部21c间隔设置,四个第一弯折部13c与四个第二弯折部23c分别对应连接。装饰件60的数量为两个,装饰件60设置于对应设置的第一弯折部13c以及第二弯折部23c之间并均与第一弯折部13c以及第二弯折部23c连接,装饰件60与相邻的第一弯折部13c以及第二弯折部23c的表面位于同一曲面上平滑过渡,显示组件10c、壳体20c以及装饰件60共同形成腔体45。
可以理解地,上述装饰件60的数量以及位置仅为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装饰件60的数量以及位置并不仅限于此。
装饰件60还可以与内置于腔体45中的支架40c连接,以增加装饰件60的连接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的,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设计中,将用于固定显示组件以及壳体的支架内置于显示组件与壳体形成的腔体中,在不降低显示组件以及壳体与支架连接可靠性的前提下,使得终端设备的外观面简化,提升用户视觉感受以及手感体验。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组件;
壳体,与所述显示组件连接并形成一腔体;以及
支架,内置于所述腔体中;
其中,所述显示组件以及所述壳体分别与所述支架的至少一个表面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的第一弯折部;所述壳体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的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一弯折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相对的两侧且朝向所述壳体弯折;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第二弯折部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相对的两侧且朝向所述显示组件弯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部的周缘,所述壳体包括第二本体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部,所述壳体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及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部的周缘;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组件包括第一本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本体部连接的第一弯折部;所述壳体包括第二本体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本体部连接的第二弯折部;其中,所述第一本体部与所述第二本体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弯折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装饰件,所述装饰件与所述显示组件以及所述壳体连接从而共同形成所述腔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装饰件分别位于所述支架相对的两侧并与所述支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胶体,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壳体通过所述胶体粘结于所述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位于所述显示组件朝向所述支架的周缘以粘结所述显示组件以及所述支架,和/或所述胶体位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支架的周缘以粘结所述壳体以及所述支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元件,所述壳体还包括开口,所述元件暴露于所述开口。
CN202121798328.4U 2021-08-03 2021-08-03 终端设备 Active CN215991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8328.4U CN215991472U (zh) 2021-08-03 2021-08-03 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798328.4U CN215991472U (zh) 2021-08-03 2021-08-03 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991472U true CN215991472U (zh) 2022-03-08

Family

ID=805769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798328.4U Active CN215991472U (zh) 2021-08-03 2021-08-03 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9914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63286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KR20150026082A (ko) 휘어지는 전자 장치
CN108600425B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0572492A (zh) 电子设备
CN210075346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526238B (zh) 用于可折叠电子设备的保护壳以及电子设备组件
CN103488251A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11503453A (zh) 折叠屏装饰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8881539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128018A (zh) 显示屏组件的贴合方法及密封塞
CN211321356U (zh) 电子设备、显示单元以及显示屏组件
CN210137422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8522831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19184361A1 (en) Display scree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991472U (zh) 终端设备
CN208401898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EP4207230A1 (en) Key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451830B (zh) 顯示裝置及電子裝置機殼
JP3178772U (ja) 保護ケース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携帯式電子装置
CN108810208A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432935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0380944U (zh) 电子设备
CN21013734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8156630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JP5905796B2 (ja) 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20

Address after: 201306 building C, No. 888, Huanhu West 2nd Road, Lingang New Area,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Glory Smar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