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203512U -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203512U
CN214203512U CN202120182088.9U CN202120182088U CN214203512U CN 214203512 U CN214203512 U CN 214203512U CN 202120182088 U CN202120182088 U CN 202120182088U CN 214203512 U CN214203512 U CN 2142035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key
circuit board
piece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8208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中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8208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2035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2035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2035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按键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电路板,壳体开设有安装孔,壳体内设置有与安装孔相通的安装槽,电路板固定于安装槽,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包括按键本体,按键本体安装于安装孔,按键本体两端设置有限位部;限位片,设置于安装槽,与限位部配合于限位区域,用于限制按键脱离壳体,限位部和限位片在限位区域具有间隙;弹性件,弹性件过盈配合于间隙。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组件,改善了按键晃动的问题,加强使用者的按压手感。

Description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多。实现各种功能的按键必不可少,例如,开关机键、音量调节键、锁屏键、拍照键等。
相关技术中的功能按键,存在晃动,发出异响的问题,以及在使用者按压按键的过程中,存在手感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电路板,所述壳体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通的安装槽,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包括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按键本体两端设置有限位部;限位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于限位区域,用于限制所述按键脱离所述壳体,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限位片在所述限位区域具有间隙;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过盈配合于所述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通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限位片,另一端抵接所述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片设置有挡墙,所述挡墙设置在所述限位区域内,且位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按键本体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按键按压方向上,所述限位片相较于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壳体。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按压部,设置于所述按键本体的前端面,用于按压所述电路板上的开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以下任意一种: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苯乙烯、热塑性聚烯烃、橡胶、硅胶。
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的两端呈喇叭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一体成型。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片上设置有凸部,用于卡接于所述安装槽内侧壁的与所述凸部相对应的凹槽。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通的安装槽;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电路板上固定有开关;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中,所述按键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限位片固定于所述安装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通过抵持块与所述壳体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通过弹性件过盈配合于限位部和限位片在限位区域具有间隙,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限位片与按键本体紧紧相抵,吸收限位片与限位槽的累计公差,防止按键本体相对于限位片位移,防止按键晃动,提高按压手感。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图1中按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3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壳体与限位片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电子设备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路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按键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相关技术中图1中按键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如图1和图2所示,相关技术中的按键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具有安装孔的壳体及固定于壳体内的电路板。按键组件用于对壳体内的电路板开关进行按压操作,以实现电子设备的相关功能控制。
按键组件200包括按键210及按键钢片220。按键210包括按键本体211,按键本体211的前端面设置有按压部212,用于对电路板300上的开关310进行按压操作。按键本体211的两个侧端部分别开设有限位槽213,用于与按键钢片220配合,对按键本体211进行限位。其中,按键钢片220固定于壳体内部,实现自身定位。按键钢片220两端的限位部分别插入限位槽213内,以限制按键本体211在按压方向上的位移行程,防止按键脱离壳体。
使用者按压按键本体211,使按键本体211上的按压部212按压电路板300上的开关310,以对电子设备的相关功能进行控制操作。然而,由于壳体、按键210、按键钢片220、电路板300等诸多部件存在累计公差,在装配时,按键本体211前端部与电路板300之间会有间隙,单靠按压部212与电路板开关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支撑按键,会导致对按键支撑力不足,按键会产生类似跷跷板一样的晃动,且会存在异响。
相关技术中,通过在按键本体211与电路板300之间的间隙填充泡棉230的方式,利用泡棉吸收累计公差,以支撑按键,从而改善按键晃动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电路板300的两端部分别贴装一块泡棉230,将电路板安装在壳体的凹槽内,接着,再组装按键组件200。
然而,在使用者按压按键本体211的过程中,由于泡棉的支撑,泡棉230会对按键本体211产生向按压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随着按键本体211的按压行程的增大,泡棉230呈现出的反作用力越大,并且这种反作用力呈非线性关系,特别是在按压行程的末端时,即泡棉230被压缩到一定程度时,泡棉对按键的反作用力会突然增大,这会导致按压手感差的问题。另外,通常以人工的方式将泡棉贴装于电路板,存在漏贴、贴歪的风险,可靠性差。
另外,按键钢片220与限位槽213之间也存在间隙,导致按键本体211晃动。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用于对对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开关进行按压操作,改善以往按键晃动的问题,提高按压过程中的手感。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图3中电子设备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图4和图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100。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电脑、数字助理、诸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本公开实施例以安装在手机上的按键组件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电子设备包括壳体10和电路板20。壳体10作为电子设备的外观件,并对电子设备的各功能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壳体10可以包括底面以及围绕底面四周形成的边框。边框可以包括相对的两个侧壁以及与两个侧壁相邻连接的顶壁和底壁。底面的前方可以支持容纳显示屏组件,如LCD屏,OLED屏。底面的后方可以支持容纳主板、电池及小板等功能部件。
壳体10开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用于供按键穿过。安装孔11可以开设在壳体的顶壁或侧壁。也可以在顶壁和侧壁同时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孔,以供一个或多个按键穿过。本公开实施例,以在侧壁上开安装孔进行说明。
壳体10内设置有与安装孔11相通的安装槽12。电路板20可以固定在安装槽12的与安装孔相对的内侧壁。安装槽12用于安装固定电路板20,对电路板20起到支撑的作用。示例的,在壳体10的底面上可形成支撑板,支撑板临近壳体的侧壁,且与侧壁相对。亦即,支撑板与安装孔相对。底面、侧壁及支撑板共同形成安装槽,其中,在支撑板的内侧壁,也就是安装槽12的内侧壁设置有固定槽13,电路板20安装在固定槽13内。电路板20上设置有开关21。开关被按压,实现电子设备的相应功能,例如开关机、唤醒及锁屏、拍照、音量调节等。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路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示例的,如图8所示,电路板20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PC)。在柔性电路板20的上表面电连接锅仔开关21,在柔性电路板20的下表面通过背胶22粘贴加强钢板23,以支撑柔性电路板20,提高支撑强度。在加强钢板23的背面粘贴背胶22,通过背胶粘贴固定于支撑板的固定槽13内。
如图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30包括按键31、弹性件及限位片34。
按键31包括按键本体311。按键本体311安装于安装孔11,按键本体311两端设置有限位部313。限位片34设置于安装槽12,与限位部313配合于限位区域,用于限制按键31脱离壳体10,限位部313和限位片34在限位区域具有间隙。弹性件过盈配合于间隙。
按键31可以是电子设备100的开机按键、唤醒及锁屏按键、拍照按键、音量调节按键等。按键31包括按键本体311。按键本体311安装于壳体10的安装孔11。
按键本体311的两侧端部分别开设有限位槽312,限位槽312形成限位区域,并且使按键本体311在按压方向上靠近壳体10的内部形成限位部313,限位部313与限位片34配合于限位槽312,用于限制按键31脱离壳体10。可以在按键31的按压方向上,限位片34相较于限位部313更靠近壳体10。限位部313在壳体10的内侧。按键本体311可以呈条形状,包括在按压方向上的前端面以及与前端面相对的后端面,还包括两侧端部。前端面穿过安装孔伸入到安装槽12内。后端面向壳体的外部突出,以方便使用者进行按压操作。
限位部313和限位片34在限位区域具有间隙,其中,弹性件过盈配合于间隙。例如,弹性件可以过盈配合于限位片34与限位部313之间的间隙。还可以过盈配合于限位片34与按键本体311之间的间隙。弹性件一端可以固定在限位部313,另一端抵于限位片,且弹性件呈压缩状态,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使得限位片34与按键本体311紧紧相抵。
由于弹性件过盈配合于限位部313和限位片34在限位区域具有间隙,通过弹性件的弹性力,使得限位片34与按键本体311紧紧相抵,吸收限位片34与限位槽312的累计公差,防止按键本体311相对于限位片34产生位移,防止按键31晃动,提高按压手感。
按键组件30还可以包括按压部32,按压部32设置于按键本体311的前端面,用于按压电路板20上的开关21。弹性件位于按压部32的两侧。示例的,可以在按键本体311的前端面中部向内开设有槽口,按压部32安装在槽口内。在按键未被按压时,按压部32可以与电路板20上的开关21相抵,即呈接触状态,但不触发按键功能,即预接触。示例的,按压部32可以是由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硅胶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部313设置有通孔,弹性件设置在通孔内。可以在限位部313开设有朝向按压方向的通孔,弹性件固定在通孔内。
弹性件通过限位部313上的通孔与限位部313固定,这样,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将有弹性件固定于按键本体311。可以减少加工及安装工序,减低成本。但并不限于此,弹性件还可以通过胶粘、锁固的方式固定于限位部313。
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一端抵接限位片34,另一端抵接壳体10,例如,抵接于壳体10内安装槽12的内侧壁。
通过弹性件抵接壳体10,吸收按键本体311与壳体10内壁之间的累计公差,相较于以往方案中,在电路板上贴装泡棉的方式,一方面,由于弹性件的支撑作用,使得对按键的支撑力提高,改善了按键晃动的问题,也无需人工粘贴泡棉,按键防晃可靠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弹性件被按压时的反作用力(反弹力)与使用者按压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能够加强使用者的按压手感。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片34设置有挡墙341,挡墙341设置在限位区域内,且位于弹性件与按键本体311之间。
示例的,限位片34固定于安装槽12,对限位片34自身进行定位。按键本体311的两个侧端部分别开设有限位槽312,限位片34设置有一对挡墙341,分别嵌入其中一个限位槽312内,用于限制按键脱离壳体。限位片34对按键起到限位的作用。限位槽312可以是上下贯通的槽孔。限位槽312包括在按压方向上相对的前表面和后表面。限位片34的挡墙341通过弹性件被夹持在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以对按键31进行单向限位。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壳体与限位片的分解示意图。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限位片34可以包括片体342、以及自片体两端向内弯折的固定部343,固定部343固定于安装槽12的内侧壁。进一步的,片体342具有缺口、以及分别位于缺口两侧向下延伸的挡墙341,挡墙341嵌入按键本体311的限位槽312内,此时,缺口套设于按键本体311。
进一步的,限位片上设置有凸部344,用于卡接于安装槽12内侧壁的与凸部344相对应的凹槽。示例的,限位片34两端的固定部343上设置有凸部344,用于卡接于壳体10内的安装槽12内侧壁的与凸部相对应的卡槽。通过固定部上的凸部344与安装槽内侧壁的卡槽进行配合,使得限位片34固定更加稳固,从而对按键本体311的限位可靠性提高,防止由于限位片不稳,而引起按键晃动,进一步提升按键防晃的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包括第二弹性件35。第二弹性件35设置有一对,分别位于其中一个按键本体311的限位槽312内,且被夹持于限位片34的挡墙341与按键本体311之间,也即第二弹性件35过盈配合于挡墙341与按键本体311之间的间隙。
示例的,第二弹性件35的一端固定于限位槽312的前表面,另一端抵于限位片34的挡墙341,使得挡墙被紧紧夹持于限位槽312内。初始状态下,即按键未被按压时,第二弹性件35被压缩,将挡墙紧紧夹持于限位槽312内,以填充限位片34的挡墙341与限位槽312之间的间隙,以吸收挡墙341和限位槽312加工时的累计公差。第二弹性件35可以与第一弹性件33的材质相同,具有一定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硅胶。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第二弹性件35的弹性力,将按键本体311支撑于限位片34,使得限位片34与按键本体311上的限位槽312紧紧相抵,吸收限位片34与限位槽312的累计公差,防止按键本体311相对于限位片34之间的晃动,使得按键的防晃可靠性进一步提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弹性件33。第一弹性件33可以设置有一对,位于按压部32的两侧,且被夹持于按键本体311与安装槽12的内侧壁之间。示例的,一对第一弹性件33的一端可以分别固定于按键本体311的前端面,且分别临近两侧端部,另一端抵于安装槽12的内侧壁。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弹性件33的一端还可以固定在安装槽12的内侧壁,另一端抵于按键本体311的前端面。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弹性件33被夹持于按键本体311与安装槽12的内侧壁之间,可以理解为在按键未被按压时的初始状态下,第一弹性件33呈自然状态,即未被压缩状态,亦即无弹力。也可以理解为,在按键未被按压时的初始状态下,第一弹性件33呈压缩状态,有一定的弹力,亦即为预紧力。即,第一弹性件33可以过盈配合于按键本体311与安装槽12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第一弹性件33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在一示例中,第一弹性件33可以是以下任意一种: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苯乙烯、热塑性聚烯烃、橡胶、硅胶。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电子设备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如图6和图7所示,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5可以均呈中空的喇叭状。喇叭状的第一弹性件33的开口抵持于壳体10,例如,安装槽12的内表面。喇叭状的第二弹性件35的开口抵于限位片34,例如,限位片34的挡墙341。
示例的,以喇叭状的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5的结构可以相同,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以及连接于第一抵持部和第二抵持部之间的中间弹性部,其中,第一抵持部的截面积大于第一抵持部的截面积。第一弹性件33的第一抵持部固定于按键本体的前端面,第二抵持部抵于壳体内安装槽12的内侧壁。第二弹性件35的第一抵持部固定于按键本体311限位槽312的第一表面,第二抵持部抵持于限位片34的挡墙341。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33固定于按键本体311的前端面;第二弹性件35固定于按键本体311,且与第一弹性件33相背向。
示例的,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5一体成型于按键本体311。通过按键本体311的限位部313上的通孔固定。一体成型的第一弹性件33和第二弹性件35可以减少加工及安装工序,减低成本。
综上所述,组装时,首先,将电路板20固定于壳体10内部安装槽12的内侧壁,使电路板20上的开关21与壳体10上的安装孔11相对应。接着,将按键31插入壳体10的安装孔11内,并伸入到安装槽12中。再接着,将限位片34两端的挡墙341分别嵌入按键本体311的限位槽312内,通过第二弹性件35的弹力将限位片34仅仅抵于按键本体311,使限位片34在按键的按压方向上,更靠近壳体10,以填充按键本体311与限位片34之间的间隙,并将限位片34固定于壳体10的安装槽12,以将按键31限制在壳体10内,按键组件组装完毕。此时,按键在未被按压时,即在初始状态下,由于限位片34及第二弹性件35作用,按键本体311被限制,防止限位片34脱离壳体10,按键本体311前端部的按压部32抵于电路板20上的开关21按键本体311前端部临近两侧端部的第一弹性件33被夹持在安装槽12的内侧壁和按键本体311之间,具有一定的预紧力,以支撑按键本体311。当使用者按压按键时,即按压按键本体311的后端面时,按键本体311向按压方向位移,第一弹性件33继续被压缩,具有一定的弹性势能,按键本体311上的按压部32按压电路板20上的开关21,使电路板20上电路导通,以实现相关功能。当使用者撤销对按键的按压时,第一弹性件33的弹性势能被释放,使按键本体311恢复至初始状态下,按键本体311上的按压部32对电路板20上的开关21的按压力被消除,从而电路板20上的电路断开。
本公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在第一弹性件33与限位片34的配合下,通过第一弹性件33吸收累计公差,相较于以往方案中,在电路板上贴装泡棉的方式,一方面,由于第一弹性件33的支撑作用,使得对按键的支撑力提高,改善了按键晃动的问题,也无需人工粘贴泡棉,按键防晃可靠性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弹性件33被按压时的反作用力(反弹力)与使用者按压的方向基本保持一致,能够加强使用者的按压手感。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如图4和图9所示,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电路板20及按键组件,其中,按键组件为上文提到的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按键组件。
壳体10设置有安装孔11,壳体10内设置有与安装孔11相通的安装槽12,按键本体311安装于安装孔11,限位片34固定于安装槽12。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电脑、数字助理、诸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
示例的,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和电路板20。壳体10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件,并对电子设备的各功能部件起到支撑的作用。壳体10可以包括底面以及围绕底面四周形成的边框。边框可以包括相对的两个侧壁以及与两个侧壁相邻连接的顶壁和底壁。底面的前方可以支持容纳显示屏组件,如LCD屏,OLED屏。底面的后方可以支持容纳主板、电池及小板等功能部件。
壳体10开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用于供按键穿过。安装孔11可以开设在壳体10的顶壁或侧壁。也可以在顶壁和侧壁同时开设有一个或多个安装孔,以供一个或多个按键穿过。本公开实施例,以在侧壁上开安装孔进行说明。
壳体10内设置有与安装孔11相通的安装槽12。电路板20可以固定在安装槽12的与安装孔11相对的内侧壁。安装槽12用于安装固定电路板20,对电路板20起到支撑的作用。示例的,在壳体10的底面上可形成支撑板,支撑板临近壳体的侧壁,且与侧壁相对。亦即,支撑板与安装孔相对。底面、侧壁及支撑板共同形成安装槽,其中,在支撑板的内侧壁,也就是安装槽的内侧壁设置有固定槽,电路板安装在固定槽内。电路板上设置有开关。开关被按压,实现电子设备的相应功能,例如开关机、唤醒及锁屏、拍照、音量调节等。
如图8所示,电路板20可以是柔性电路板(FPC)。在柔性电路板的上表面电连接锅仔开关21,在柔性电路板的下表面通过背胶22粘贴加强钢板23,以支撑柔性电路板,提高支撑强度。在加强钢板23的背面粘贴背胶22,通过背胶粘贴固定于支撑板的固定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弹性件通过抵持块14与壳体10抵接。示例的,第一弹性件33与安装槽12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抵持块14。通过调整抵持块14的尺寸,以吸收两个第一弹性件33在加工时的累计公差。
在一示例中,一个第一弹性件33可以抵于电路板20,另一个第一弹性件33可以抵于抵持块14,通过抵持块14以保持一对第一弹性件33的预紧力大致相同,使得按键两端的支撑力大致平衡,保持平衡状态,确保按压时的手感,提高按键防晃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除非有特殊说明,“连接”包括两者之间不存在其他构件的直接连接,也包括两者之间存在其他元件的间接连接。
进一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的顺序描述操作,但是不应将其理解为要求按照所示的特定顺序或是串行顺序来执行这些操作,或是要求执行全部所示的操作以得到期望的结果。在特定环境中,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施例之后,将容易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实用新型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实用新型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1)

1.一种按键组件,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电路板,所述壳体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通的安装槽,所述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包括:
按键,包括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按键本体两端设置有限位部;限位片,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与所述限位部配合于限位区域,用于限制所述按键脱离所述壳体,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限位片在所述限位区域具有间隙;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过盈配合于所述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设置有通孔,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通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一端抵接限位片,另一端抵接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片设置有挡墙,所述挡墙设置在所述限位区域内,且位于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按键本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键按压方向上,所述限位片相较于所述限位部靠近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按压部,设置于所述按键本体的前端面,用于按压所述电路板上的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为以下任意一种:热塑性聚氨酯、热塑性苯乙烯、热塑性聚烯烃、橡胶、硅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两端呈喇叭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片上设置有凸部,用于卡接于所述安装槽内侧壁的与所述凸部相对应的凹槽。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相通的安装槽;
电路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槽,所述电路板上固定有开关;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组件,其中,所述按键本体安装于所述安装孔,所述限位片固定于所述安装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件通过抵持块与所述壳体抵接。
CN202120182088.9U 2021-01-22 2021-01-22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2035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2088.9U CN214203512U (zh) 2021-01-22 2021-01-22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2088.9U CN214203512U (zh) 2021-01-22 2021-01-22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203512U true CN214203512U (zh) 2021-09-14

Family

ID=77637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82088.9U Active CN214203512U (zh) 2021-01-22 2021-01-22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2035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525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5636105A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device having clamps
CN110970248B (zh) 电子设备
WO2021052106A1 (zh) 电子设备
CA2519814C (en) Keypad assembly for mobile station
CN112735882B (zh) 电子设备
CN112162594B (zh) 电子设备
EP1028445B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a keypad
US2023002855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2848133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4312987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203512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477088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4672295U (zh) 移动终端
JP2012199867A (ja) 携帯無線機
WO2003081972A1 (fr) Terminal mobile
CN215933443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2812233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370246B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5050598A (zh) 电子设备
CN115223812A (zh) 按键组件、移动终端及按键安装方法
CN115312345A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5955140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20065505U (zh) 终端设备
CN217386158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