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386158U - 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386158U
CN217386158U CN202221086549.3U CN202221086549U CN217386158U CN 217386158 U CN217386158 U CN 217386158U CN 202221086549 U CN202221086549 U CN 202221086549U CN 217386158 U CN217386158 U CN 217386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deformation
elastic
intelligen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865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辉
田庆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0865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386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386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386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智能主机包括壳体、弹性按键、主板以及压感组件,壳体包括相对的对外表面和对内表面,壳体的对外表面设有凹槽,凹槽的底面与壳体的对内表面之间的部分壳体形成为形变部,弹性按键设于凹槽,弹性按键用于在受到作用力时想形变部传递作用力,主板设于壳体内,压感组件设于壳体内,压感组件电连接于电路板,压感组件用于在形变部受到作用力发生形变时向主板反馈信号。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智能主机的壳体设置按键的位置完全密封,无需设置密封结构,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的防水等级较高。

Description

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多设置有控制按键,通常是在主机壳体开设通孔,将按键穿设于通孔并与主机壳体内的主板上的触点进行连接,使按键能够向电路板反馈信号,从而对智能手表进行操控。考虑到主机壳体上开设通孔,对通孔处的密封主要是在在通孔处增加例如密封圈的方式进行密封防水,但受限于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壳体设置按键的位置的密封性较差,智能手表的防水等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智能主机的壳体设置按键的位置完全密封,无需设置密封结构,智能主机的防水等级较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所述智能主机包括壳体、弹性按键、主板以及压感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对外表面和对内表面,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外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壳体的对内表面之间的部分壳体形成为形变部,所述弹性按键设于所述凹槽,所述弹性按键用于在受到作用力时向所述形变部传递作用力,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压感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压感组件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压感组件用于在所述形变部受到作用力发生形变时向所述主板反馈信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按键背离所述凹槽的一面凸出于或齐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外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按键和所述凹槽二者之一设有凹陷部,二者另一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连接于所述凹陷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形变部的沿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的厚度为d,0.4mm≤d≤0.8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感组件包括弹片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弹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片抵止于所述形变部,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弹片和所述主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片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弹性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部可相对所述主体部发生弹性形变以挤压所述主体部,所述弹性部抵止于所述形变部,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主体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在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形变量达到预设形变量时抵止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以限制所弹性部发生形变。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压感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内表面,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形变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形变部的一侧,所述弹片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固定件的一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内表面间隔设有两个凸块,两个所述凸块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内表面上的投影分别位于所述形变部的两侧,所述固定件连接于两个所述凸块,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凸块背离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内表面的一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手表,所述智能手表包括穿戴部件以及第一方面公开的智能主机,所述穿戴部件连接于所述智能主机的所述壳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壳体的对外表面的凹槽设置弹性按键,凹槽的底面与壳体的对内表面之间的部分壳体形成为形变部,弹性按键受到作用力能够向形变部传递作用力以使形变部发生形变,利用设于壳体内的压感组件在形变部受到作用力发生形变时向主板反馈信号,从而实现通过按压弹性按键的方式操控智能主机。并且,采用形变部将弹性按键受到按压作用传递至压感组件的方式,弹性按键位于壳体外,无需在壳体设置开口供弹性按键伸入壳体内,即,壳体设置弹性按键的位置(凹槽)与壳体内不连通,从而无需设置密封结构,智能主机的防水等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智能主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智能主机(省略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的智能手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00、智能主机;10、壳体;10a、对外表面;10b、对内表面;10c、框体;10d、盖体;101、凹槽;101a、凹槽的底面;101b、凸起部;102、形变部;103、凸块;104、连接部;104a、第一连接孔;104b、定位柱;11、弹性按键;11a、凹陷部;12、主板;12a、第二连接孔;12b、定位孔;13、压感组件;13a、弹片;13b、柔性电路板;13c、固定件;131、主体部;131a、第二限位部;132、弹性部;132a、第一限位部;14、显示屏;15、紧固件;200、智能手表;21、穿戴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智能主机的壳体设置按键的位置完全密封,无需设置密封结构,智能主机的防水等级较高。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智能主机100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主机100包括壳体10、弹性按键11、主板12以及压感组件13,壳体10包括相对的对外表面10a和对内表面10b,壳体10的对外表面10a设有凹槽101,凹槽101的底面101a与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之间的部分壳体10形成为形变部102,弹性按键11设于凹槽101,弹性按键11用于在受到作用力时向形变部102传递作用力,主板12设于壳体10内,压感组件13设于壳体10内,压感组件13电连接于主板12,压感组件13用于在形变部102受到作用力发生形变时向主板12反馈信号。
其中,弹性按键11可为软胶材质的按键或硬胶材质的按键,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一方面,用户在按压弹性按键11时,弹性按键11发生弹性形变并向用户施加反作用力,使能够提供按压手感,用户使用体验较佳。另一方面,形变部102发生形变时,形变部102对于壳体10的其他部分造成一定影响,例如壳体10的凹槽101侧壁随着形变部102发生形变而产生微小的形变,此时,弹性按键11受到凹槽101的侧壁的挤压能够发生弹性形变。若采用不可形变的按键,例如塑料按键或金属按键,则凹槽101无法挤压按键并发生微小的形变,影响形变部102发生形变。
可选地,弹性按键11与壳体10可分别成型,在成型后将弹性按键11安装至壳体10的凹槽101,或者,壳体10成型后在壳体10的凹槽101处通过二次成型(例如注塑或浇铸等)形成弹性按键11。
本实施例通过在壳体10的对外表面10a设置凹槽101,一方面通过凹槽101的底面101a与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之间的部分壳体10形成为形变部102,该形变部102可在受到力的作用时发生形变,另一方面,凹槽101能够用于设置弹性按键11,这样,可通过将力作用于弹性按键11使得形变部102发生形变。同时,在壳体10内设置压感组件13,利用压感组件13在形变部102发生形变时向主板12反馈信号。也就是说,当弹性按键11受到作用力时,弹性按键11挤压形变部102以使形变部102发生形变,此时,压感组件13能够向主板12反馈信号,实现通过按压弹性按键11的方式操控智能主机100。
并且,形变部102是由凹槽101的底面101a与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之间的部分壳体10形成,能够保持壳体10的完整,凹槽101与壳体10内部未连通,则壳体10设置弹性按键11的位置能够实现完全密封,无需设置密封结构,提高智能主机100的防水等级。
相关技术中,考虑到智能主机100的壳体10是用于为智能主机100的主板12、电子器件等提供安装空间,并提供保护作用,则壳体10整体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避免壳体10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变形而挤压位于壳体10内的主板12、电子器件等,导致损坏智能主机100。为此,壳体10常采用硬质材料(塑料、硬质金属等)制成,且壳体10的壁厚较大,壳体10各部位均难以发生形变。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0的对外表面10a设置凹槽101,利用凹槽101减小壳体10的厚度,降低壳体10局部位置的强度、刚度,使壳体10局部位置(即,形变部102)能够发生形变,同时确保壳体10的整体强度、刚度符合要求。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壳体10除形变部102的其他部位采用硬质材料,壳体10的形变部102可采用易于形变的材料(例如软胶或硬胶等)。
示例性地,如图2所示,形变部102的沿凹槽101的深度方向的厚度为d,0.4mm≤d≤0.8mm。若形变部102的沿凹槽101的深度方向的厚度d小于0.4mm,一方面,形变部102较薄、强度较低,形变部102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形变时容易产生裂纹甚至损坏,另一方面,壳体10通常采用模塑的方式进行生产,形变部102的厚度较小,生产难度、成本较高。若形变部102的沿凹槽101的深度方向的厚度d大于0.8mm,形变部102较厚,形变部102的强度、刚度较高,需要较大的作用力才能够使形变部102发生形变,则用户需对弹性按键11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才能够操控智能主机100,用户使用体验较差。因此,形变部102的沿凹槽101的深度方向的厚度d可为0.4mm≤d≤0.8mm。优选地,d可为0.4mm、0.5mm、0.6mm、0.7mm、0.8mm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按键11背离凹槽101的一面凸出于或齐平于壳体10的对外表面10a。本实施例提供了多种弹性按键11的设置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例如,如图2和图3所示,当弹性按键11背离凹槽101的一面凸出于壳体10的对外表面10a,则用户在按压弹性按键11时,能够避免手指与壳体10的对外表面10a相互干涉,且用户除视觉外还可通过触觉来寻找弹性按键11在壳体10上的位置并进行操作,用户使用体验较佳。
当弹性按键11背离凹槽101的一面齐平于壳体10的对外表面10a,则能够保持智能主机100外观的完整性,且能够避免智能主机100触碰到其他物体时误触弹性按键11,导致误操作的情况发生。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弹性按键11设有凹陷部11a,凹槽101设有凸起部101b,凸起部101b连接于凹陷部11a。其中,凹陷部11a可为环状凹槽101或台阶槽等,凸起部101b的外形与凹陷部11a相匹配。这样,通过凸起部101b连接于凹陷部11a,限制弹性按键11与壳体10分离,即,在不施加外部作用力时,弹性按键11能保持固定于凹槽101。若弹性按键11与壳体10采用分别成型,在成型后将弹性按键11安装至壳体10的凹槽101的方式,则通过挤压弹性按键11,利用弹性按键11可发生弹性形变的性质,使弹性按键11的凹陷部11a或凸起部101b发生弹性形变并与凹槽101的凸起部101b或凹陷部11a相嵌,以将弹性按键11安装至壳体10。并且,还能够通过挤压弹性按键11以使弹性按键11的凹陷部11a或凸起部101b发生弹性形变并与凹槽101的凸起部101b或凹陷部11a分离,以从壳体10拆离弹性按键11,弹性按键11的拆装难度较低。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凹陷部11a可设于凹槽101,凸起部101b设于弹性按键11。若弹性按键11和壳体10采用二次成型的方式,则弹性按键11与壳体10不可分离。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压感组件13包括弹片13a以及柔性电路板13b,弹片13a设于壳体10内,弹片13a抵止于形变部102,柔性电路板13b连接于弹片13a和主板12。这样,当弹性按键11受到外力作用时,弹性按键11能够挤压形变部102以使形变部102发生形变,形变部102进而挤压弹片13a以使弹片13a发生弹性形变,利用柔性电路板13b将弹片13a的弹性形变量转换成电信号传输至主板12,从而向主板12反馈信号,实现通过按压弹性按键11操作智能主机100。其中,柔性电路板13b可根据弹性的形变量大小输出不同的电信号,从而向主板12反馈不同的信号,即,用户按压弹性按键11时,可根据按压的力的大小不同来对智能主机100进行不同的操控。
进一步地,弹片13a包括主体部131以及与主体部131连接的弹性部132,主体部131设于壳体10内,弹性部132可相对主体部131发生弹性形变以挤压主体部131,弹性部132抵止于形变部102,柔性电路板13b连接于主体部131。具体地,主体部131可为薄片状,弹性部132可为折弯状。这样,当弹性按键11受到外力作用时,弹性按键11能够挤压形变部102以使形变部102发生形变,形变部102进而挤压弹性部132以使弹性部132相对主体部131发生弹性形变,且弹性部132挤压主体部131,从而将弹性部132的弹性形变量换成对主体部131的压力,利用柔性电路板13b将主体部131受到的压力转换成电信号传输至主板12,从而向主板12反馈信号,实现通过按压弹性按键11操作智能主机100。其中,弹性部132的弹性形变量不同,弹性部132对主体的压力大小不同。
考虑到随着弹性按键11按压次数的增多,弹片13a发生弹性形变的次数也增多,而弹片13a的弹性随之降低,并且,当达到一定的次数后,弹片13a容易失去弹性。因此,本实施例利用弹性部132挤压主体部131以对主体部131产生压力,从而使柔性电路板13b将主体部131受到的压力转换成电信号传输至主板12的方式,即便弹性部132失去弹性后无法恢复弹性形变,也还是能够在形变部102的挤压作用下对主体部131进行挤压,确保能够通过弹性按键11正常操控智能主机100,延长智能主机100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如图4所示,弹性部132设有第一限位部132a,主体部131设有第二限位部131a,第二限位部131a用于在弹性部132的弹性形变量达到预设形变量时抵止于第一限位部132a,以限制弹性部132发生形变。考虑到当作用于弹性按键11的作用力过大时,形变部102受到弹性按键11的挤压发生的形变程度较大,容易导致形变部102产生裂纹甚至损坏,因此,本实施例通过第二限位部131a抵止于第一限位部132a以限制弹性部132相对主体部131的弹性形变量,从而限制形变部102发生形变的程度,避免形变部102形变过大而产生裂纹甚至损坏的情况发生。同时,限制弹性部132相对主体部131的弹性形变量还能够对弹片13a进行保护,避免弹性部132的弹性形变量超过自身极限而失去弹性的情况发生。其中,第一限位部132a可为设于弹性部132的延伸片,第二限位部131a可为设于主体部131的通槽,弹性部132相对主体部131发生弹性形变时,延伸片在通槽内移动,且当弹性部132的弹性形变量达到预设形变量时,延伸片抵止于通槽的一端。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压感组件13还包括固定件13c,固定件13c连接于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固定件13c与壳体10的形变部102之间具有间距,柔性电路板13b的一端连接于固定件13c朝向形变部102的一侧,弹片13a连接于柔性电路板13b背离固定件13c的一面。通过固定件13c与壳体10的形变部102之间的间距,利用该间距为弹片13a提供安装空间以及为弹片13a发生弹性形变提供形变空间,且通过将柔性电路板13b的一端与固定件13c连接,能够对将柔性电路板13b固定在壳体10内,保持固定位置,避免柔性电路板13b相对壳体10发生移动而断开与电路板以及弹性件的连接。具体地,该固定件13c可为片状,该弹片13a的主体部131连接于柔性电路板13b背离固定件13c的一面,弹片13a的弹性部132位于所述主体部131与所述形变部102之间且抵止于形变部102。
进一步地,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间隔设有两个凸块103,两个凸块103在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上的投影分别位于形变部102的两侧,固定件13c连接于两个凸块103,固定件13c位于凸块103背离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的一侧。一方面,本实施例利用两凸起连接固定件13c,且固定件13c位于凸块103背离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的一侧,使得固定件13c朝向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的一面与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之间形成间距。另一方面,两个凸块103在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的投影分别位于形变部102的两侧,能够使固定件13c朝向壳体10的表面的一面正对形变部102,即,设于固定件13c这一面上的弹片13a能够正对形变部102,以便于形变部102将其所受的作用力传递至弹片13a从而使弹片13a发生弹性形变。
一些实施例中,再次参阅图2和图3所示,壳体10包括框体10c以及盖体10d,框体10c的一侧设有凹槽101,主板12和压感组件13设于框体10c内,框体10c具有朝向相反的两开口,盖体10d封盖设于一开口,智能主机100还包括显示屏14,显示屏14密封盖设于另一开口。这样,盖体10d和显示屏14能够分别封盖框体10c的两开口,从而避免异物(水、灰尘等)从开口进入框体10c内,导致设于框体10c内的主板12、压感组件13等损坏的情况发生。其中,显示屏14与框体10c采用胶粘的方式连接,能够提高显示屏14与框体10c之间的密封度,从而提高智能主机100的防水等级。
进一步地,框体10c的对内表面10b设有多个连接部104,各连接部104设有第一连接孔104a,主板12对应各连接部104的第一连接孔104a设有第二连接孔12a,第二连接孔12a通过紧固件15连接于第二连接孔12a,从而实现主板12在框体10c内的固定。其中,连接部104可为片状,紧固件15可为螺丝、螺栓、螺柱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3和图5所示,至少一连接部104设有定位柱104b,主板12对应定位柱104b设有定位孔12b,定位柱104b配合连接定位孔12b以实现主板12在壳体10内的定位。即,当组装该智能主机100时,可将主板12的定位孔12b与连接部104的定位柱104b配合连接以在框体10c预定位该主板12,进而通过紧固件15连接第一连接孔104a和第二连接孔12a以将主板12固定于框体10c内,降低组装难度。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孔12b可设于主板12,此时,连接部104应对应设置定位柱104b,或者,主板12设有定位柱104b和定位孔12b,连接部104则相应设有定位孔12b和定位柱104b,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智能主机100及智能手表200,通过壳体10的对外表面10a的凹槽101设置弹性按键11,凹槽101的底面101a与壳体10的对内表面10b之间的部分壳体10形成为形变部102,弹性按键11受到按压能够使得形变部102发生形变,利用设于壳体10内的压感组件13在形变部102发生形变时向主板12反馈信号,从而实现通过按压弹性按键11的方式操控智能主机100。并且,采用形变部102将弹性按键11受到按压作用传递至压感组件13的方式,弹性按键11完全位于壳体10外,无需在壳体10设置开口供弹性按键11伸入壳体10内,即,壳体10设置弹性按键11的位置(凹槽101)与壳体10内不连通,此处完全密封,无需设置密封结构,智能主机100的防水等级较高。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智能手表200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手表200包括穿戴部件21以及实施例一的智能主机100,穿戴部件21连接于智能主机100的壳体10。
其中,穿戴部件21可为表带、表环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200,其智能主机100的防水等级较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施例公开的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应用了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与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对外表面和对内表面,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内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外表面之间的部分壳体形成为形变部;
弹性按键,所述弹性按键设于所述凹槽,所述弹性按键用于在受到作用力时向所述形变部传递作用力;
主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壳体内;以及
压感组件,所述压感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压感组件电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压感组件用于在所述形变部受到作用力发生形变时向所述主板反馈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按键背离所述凹槽的一面凸出于或齐平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按键和所述凹槽二者之一设有凹陷部,二者另一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连接于所述凹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部的沿所述凹槽的深度方向的厚度为d,0.4mm≤d≤0.8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组件包括弹片以及柔性电路板,所述弹片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片抵止于所述形变部,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弹片和所述主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包括主体部以及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弹性部,所述主体部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性部可相对所述主体部发生弹性形变以挤压所述主体部,所述弹性部抵止于所述形变部,所述柔性电路板连接于所述主体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主体部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在所述弹性部的弹性形变量达到预设形变量时抵止于所述第一限位部,以限制所述弹性部的形变。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感组件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连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内表面,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形变部之间具有间距,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固定件朝向所述形变部的一侧,所述弹片连接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背离所述固定件的一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内表面间隔设有两个凸块,两个所述凸块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内表面上的投影分别位于所述形变部的两侧,所述固定件连接于两个所述凸块,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凸块背离所述壳体的所述对内表面的一侧。
10.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手表包括穿戴部件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智能主机,所述穿戴部件连接于所述智能主机的所述壳体。
CN202221086549.3U 2022-04-27 2022-04-27 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Active CN217386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6549.3U CN217386158U (zh) 2022-04-27 2022-04-27 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86549.3U CN217386158U (zh) 2022-04-27 2022-04-27 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386158U true CN217386158U (zh) 2022-09-06

Family

ID=83086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86549.3U Active CN217386158U (zh) 2022-04-27 2022-04-27 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386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48946B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11828564U (zh) 电子设备
CN210778356U (zh) 电子设备
CN105072220A (zh) 电子设备及按键安装结构
US8552323B2 (en) Push switch
CN211628024U (zh) 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WO2021223533A1 (zh) 电子设备
CN113496836A (zh) 电子设备
CN217386158U (zh) 智能主机及智能手表
CN217116128U (zh) 摄像头装饰组件及移动终端设备
CN209767988U (zh) 一种防水遥控器
CN214312987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US1178401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4012793U (zh) 按键组件和电子设备
CN113422992B (zh)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CN212906326U (zh) 电子设备
CN110908444B (zh) 一种输入设备
CN215955140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1184486U (zh) 电子设备
CN218602306U (zh) 一种按键装配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20936782U (zh) 一种电池结构和电子雾化装置
CN213988685U (zh) 电子设备
WO2021185178A1 (en) Butt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5987386U (zh) 指纹模组密封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4203512U (zh)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