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44891B - 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和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和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44891B
CN110944891B CN201780093130.6A CN201780093130A CN110944891B CN 110944891 B CN110944891 B CN 110944891B CN 201780093130 A CN201780093130 A CN 201780093130A CN 110944891 B CN110944891 B CN 1109448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fluid
gas
tank
liquid separation
low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31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44891A (zh
Inventor
上野伸行
志贺荣治
伊藤智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Machinery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Machinery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Machinery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448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8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448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448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18Safety devices; Monitoring
    • B60T17/22Devices for monitoring or checking brake systems; Signal devices
    • B60T17/221Procedure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or keeping in a correct functioning condition of brake systems
    • B60T17/222Procedure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or keeping in a correct functioning condition of brake systems by filling or bleeding of hydraulic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ower brake systems not covered by groups B60T8/00, B60T13/00 or B60T15/00, or presenting other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 B60T17/06Applic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reservo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2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other than fuel or lubrica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2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other than fuel or lubricants
    • B67D7/0277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other than fuel or lubricants using negative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6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7D7/76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purifying liquids to be transferred, e.g. of filters, of air or water separ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7/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liquids from bulk storage containers or reservoirs into vehicles or into portable containers, e.g. for retail sale purposes
    • B67D7/06Details or accessories
    • B67D7/76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purifying liquids to be transferred, e.g. of filters, of air or water separators
    • B67D7/763Arrangements of devices for purifying liquids to be transferred, e.g. of filters, of air or water separators of air sepa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一种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具有通过间隔壁(24)而被划分为下腔(26)和上腔(28)的气液分离罐(20)。在气液分离罐(20)上连接有:回收管道(46),其用于将制动液(16)从车辆的制动系统(14)回收到气液分离罐(20);循环管道(60),其用于抽出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且使其返回该下腔(26);和补充管道(74),其用于向气液分离罐(20)补充新的制动液(16)。另外,通过主抽气管道(36)对制动系统(14)内部进行抽气,通过副抽气管道(34)对气液分离罐(20)内部进行抽气。主抽气管道(36)和副抽气管道(34)均连接于副罐(22)。

Description

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和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从车体的制动系统回收的制动液实施气液分离处理,并且将处理后的制动液向车体供给的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和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method anddevice for collecting and supplying brake fluid)。
背景技术
当向车体的制动系统填充混入有空气等气体、水分的状态的制动液时,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原本的制动性能。从该观点出发,在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公报实开昭60-34065号中,提出了一种能从制动液中除去空气的制动液注入装置。另外,日本发明专利公告公报特公平1-26957号中公开一种不使制动液与空气接触而除去气泡的液体真空充填装置。
并且,本发明的申请人在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3224770号中,提出一种从制动液中除去水分来向制动系统供给的制动液充填装置。这样,当向车体的制动系统填充制动液时,广泛进行从该制动液中除去气体、水分的处理。
发明内容
另外,日本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公报实开昭60-34065号、日本发明专利公告公报特公平1-26957号和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第3224770号所公开的各装置包含有多个罐体和管道。因此,结构复杂,并且必然导致大型化。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该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从四轮车、二轮车等的车体回收制动液且对其实施气液分离处理,在此之后将其向制动系统供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素且小型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该方法对从车体的制动系统回收到的制动液实施气液分离处理,且将气液分离处理后的制动液向车体供给,
该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具有回收工序、补充工序和供给工序,
在所述回收工序中,一边通过副罐对气液分离罐(gas-liquid separation tank)的内部进行抽气,一边通过(经由)回收管道(collection line)将所述制动系统中的制动液回收到下腔中,其中,所述气液分离罐通过形成有开口的间隔壁(partition wall)被划分为所述下腔(lower chamber)和上腔(upper chamber),所述副罐被配设在所述气液分离罐的下游侧;
在所述补充工序中,一边仅通过所述副罐对所述制动系统的内部进行抽气,一边向所述气液分离罐补充新的制动液;
在所述供给工序中,一边仅通过所述副罐对主抽气管道的内部进行抽气,一边向所述制动系统供给所述下腔内的制动液,
在所述回收工序和所述补充工序中,通过经由循环管道使所述下腔内的制动液进行循环来对所述下腔内的所述制动液实施气液分离处理,其中所述循环管道是用于将所述下腔内的制动液抽出到该下腔外再使其返回该下腔内的管道,在所述供给工序中使所述下腔内的制动液的循环停止。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该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对从车体的制动系统回收到的制动液实施气液分离处理,且将气液分离处理后的制动液向车体供给,
该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具有气液分离罐、副罐、回收管道、抽气机构、循环管道、循环机构、供给管道、补充管道和移液机构,其中,
所述气液分离罐通过形成有开口的间隔壁而被划分为下腔和上腔;
所述副罐构成为能使所述上腔的气体流入其中;
所述回收管道用于将制动液从所述制动系统回收到所述气液分离罐;
所述抽气机构能够通过所述副罐对所述气液分离罐内部进行抽气;
所述循环管道用于抽出所述下腔内的制动液且使其返回该下腔;
所述循环机构被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用于使所述下腔内的制动液流经该循环管道;
所述供给管道用于将所述下腔内的制动液向所述制动系统供给;
所述补充管道用于向所述气液分离罐补充新的制动液;
所述移液机构被设置于所述补充管道,用于向所述气液分离罐输送新的制动液,
所述抽气机构选择通过所述气液分离罐和所述副罐双方来抽气的方式和仅通过所述副罐来抽气的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来进行抽气。
这样,在本发明中,将气液分离罐划分为下腔和上腔,因此,通过使下腔内的制动液进行循环而使该制动液在下腔内对流,由此进行第1阶段的气液分离处理,接着,通过使从制动液中分离出来且通过开口而进入上腔内的气体在该上腔内进行对流,能够进行第2阶段的气液分离处理。并且,被实施气液分离处理后的气体在副罐内也进行对流,由此实施第3阶段的气液分离处理。
即,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能够实施3次气液分离处理。因此,作为进行气液分离的设备具有气液分离罐和副罐即可。因此,能够实现结构的简素化和小型化。
并且,在通过对气液分离罐和副罐内部进行抽气而使气液分离罐和副罐内成为负压的状况下进行制动液从制动系统的回收(回收工序)、和新的制动液向气液分离罐的补充(补充工序)。因此,防止制动液与空气接触。除此之外,在负压的状况下,即使在室温下制动液也成为低压沸腾的状态,因此混入制动液中的气体、水分被排出。根据以上理由,能够抑制空气、水分混入制动液。
除此之外,在进行供给工序之前的补充工序时,制动系统也为负压。因此,通过在供给工序时使气液分离罐内为正压,下腔内的制动液易于向制动系统移动。即,能够易于向制动系统供给避免了混入空气、水分的制动液。
优选为,补充的新的制动液被导入上腔。这是为了通过该新的制动液促进上腔内的对流。因此,与下腔内的制动液的循环相互作用,气液分离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也可以将一机构兼用于使下腔内的制动液循环的循环机构、和从下腔向制动系统供给制动液的供给机构。在该情况下,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的结构要素的数量减少,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简素化和小型化。另外,为此而使供给管道从循环管道分支出来设置即可。当然,循环机构(供给机构)也可以使下腔的制动液选择性地流经循环管道和供给管道中的任一方。
由于经由配置在气液分离罐的上方的副罐抽吸气液分离罐内的空气而产生的气流,从制动液分离出来的气体向上部移动。另外,分离后的制动液由于自重而向下方下降。因此,优选为,副罐设置在气液分离罐的上方。据此,从上腔导出的气体易于向副罐移动。
优选为,气液分离罐的水平方向截面为大致四边形形状。这是由于,在该情况下,与截面为其他形状的气液分离罐相比易于产生对流。
并且,优选为,下腔、上腔、副罐的容量设定为依次变小。这是由于气液分离处理按照该顺序变得活跃。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概略结构系统图。
图2是构成图1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的气液分离罐的整体概略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的概略流程图。
图4是表示在图1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中进行回收工序时流体的流动的流程说明图。
图5是表示在图1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中进行补充工序时流体的流动的流程说明图。
图6是表示在图1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中进行供给工序时流体的流动的流程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与用于实施该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的关系方面,列举优选的实施方式,且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详细进行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的概略结构的概略结构系统图。该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是用于从摩托车(以下还记作“车体”)12的制动系统14回收制动液16,在此之后,使制动液16返回所述制动系统14的装置。另外,1个车体12上设置有前轮制动用和后轮制动用共两个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但在图1中,仅图示出前轮制动用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另外,为了易于理解而在车体12外图示出制动系统14,但实际的制动系统14位于车体12内。
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具有气液分离罐20和被配设在该气液分离罐20的上方的副罐22。如图2所示,其中的气液分离罐20呈大致长方体形状,因此,其水平方向的截面呈大致四边形形状。在该气液分离罐20的内部,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间隔壁24。通过该间隔壁24,将气液分离罐20的内部上下划分为2个腔室。下面,将下侧的腔室记作下腔,将上侧的腔室记作上腔,设各个参照标记为26、28。下腔26的容量比上腔28大,容量比为大致3:1左右。如后述那样,主要在下腔26内实施气液分离处理。
在形成下腔26和上腔28的所述间隔壁24上,在图2中的左后方角部形成有大致三角形形状的开口30。下腔26和上腔28仅通过该开口30连通。
副罐22通过设置有第1连通切换阀32的副抽气管道34而连接于气液分离罐20。副罐22用于对从上腔28上升的雾状的制动液16实施气液分离处理,其容量设定得比上腔28小。上腔28和副罐22的容量比为大致2:1左右。即,下腔26、上腔28、副罐22的容量比大致为6:2:1。
气液分离罐20和车体12的制动系统14通过主抽气管道36和供给管道40(参照图1)而连接。另外,在主抽气管道36、供给管道40上分别设置有具有未图示的开闭阀的回收侧夹具42和供给侧夹具44。
从主抽气管道36分支出回收管道46。即,主抽气管道36和回收管道46共有上游侧。在回收管道46上插入设置有第1开闭阀48,并且回收管道46的位于该第1开闭阀48下游的下游侧顶端贯穿下腔26的侧壁而进入下腔26的内部。如图2所示,回收管道46的下游侧顶端位于开口30的大致对角线上(该对角线是指在俯视观察时位于间隔壁24的形成有开口30的角顶点与其对角顶点之间的对角线)。
在主抽气管道36的、比其与回收管道46的分支位置靠下游侧的位置插入设置有第2连通切换阀50。主抽气管道36的比第2连通切换阀50更靠下游侧的部位连接于所述副罐22。并且,在副罐22上连接有排气管道54,在该排气管道54上插入设置有作为抽气机构的抽气泵52。在第1连通切换阀32打开且第2连通切换阀50关闭时,排气管道54通过副罐22的内部和副抽气管道34而与气液分离罐20的内部连通。与此相反,当第1连通切换阀32关闭且第2连通切换阀50打开时,排气管道54和主抽气管道36通过副罐22的内部而连通。
在气液分离罐20上,还设置有用于使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循环的循环管道60。循环管道60的从下腔26抽出制动液16的循环管道上游侧端部连接于下腔26的底部,并且循环管道60的使制动液16返回下腔26的循环管道下游侧端部贯穿下腔26的侧壁而进入下腔26的内部(参照图2)。在该循环管道60上,从上游侧起依次设置有作为循环机构和供给机构的兼用泵62、过滤器64、第1管道切换阀66。
所述供给管道40从循环管道60分支出来。即,循环管道60和供给管道40共有分支的上游侧。供给管道40从过滤器64与第1管道切换阀66之间分支出来。另一方面,供给管道下游侧端部连接于所述供给侧夹具44。在供给管道40上,依次设置有第2管道切换阀68、流量计70。
第1管道切换阀66和第2管道切换阀68在一方打开时另一方关闭。并且,当第1管道切换阀66打开且第2管道切换阀68关闭时,被从气液分离罐20抽出的制动液16经由循环管道60而返回下腔26。与此相反,当第1管道切换阀66关闭且第2管道切换阀68打开时,被从气液分离罐20抽出的制动液16经由供给管道40和供给侧夹具44向车体12的制动系统14输送。
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还具有储存槽72。在储存槽72中,预先储存有不同于车体12的制动系统14内的制动液16的、新的制动液16。在储存槽72与气液分离罐20之间设置有补充管道74。补充管道74的上游侧端部被插入储存槽72,下游侧端部贯穿上腔28的侧壁而进入上腔28的内部(参照图2)。
在补充管道74上设置有作为移液机构的移液泵(liquid transfer pump)76,该移液泵76将制动液16从储存槽72向气液分离罐20的上腔28输送。另外,在比移液泵76靠下游侧的位置插入设置有用于开闭补充管道74的第2开闭阀78。
在气液分离罐20的顶板部设置有敞开管道82,在该敞开管道82上设置有敞开阀80。当敞开阀80打开时,上腔28内部通过敞开管道82与气液分离罐20的外部连通。因此,上腔28内成为与气液分离罐20的外部的气压相同的气压。另一方面,当敞开阀80关闭时,上腔28与外部的连通被切断。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基本上如以上那样构成,接着,针对其作用效果,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的关系方面,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进行说明。另外,以下工序由未图示的控制电路按照时序控制来执行。
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的概略流程图。该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具有:回收工序S1,其将制动系统14中的制动液16经由主抽气管道36回收到气液分离罐20的下腔26中;补充工序S2,其一边经由副罐22对制动系统14的内部进行抽气一边向气液分离罐20补充新的制动液16;供给工序S3,其一边仅经由副罐22对回收管道46的内部进行抽气,一边向制动系统14供给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
首先,将回收侧夹具42和供给侧夹具44连接于车体12的制动系统14。在此之后,进行从车体12回收制动液16的回收工序S1。具体而言,控制电路在识别出回收侧夹具42和供给侧夹具44已连接于制动系统14之后,立即发出如图4所示将第1连通切换阀32、第1开闭阀48和第1管道切换阀66打开、且将第2连通切换阀50、第2管道切换阀68、第2开闭阀78和敞开阀80关闭的指令信号,并且发出对抽气泵52和兼用泵62供给电功率的指令信号。其结果,经由副罐22内对气液分离罐20内部进行抽气,上述气液分离罐20内和副罐22内成为负压。因此,回收管道46内的空气、制动系统14内的制动液16经由回收管道46被输送到下腔26。
被输送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在兼用泵62的作用下被从下腔26的底部向下腔26外抽出,且经由循环管道60返回下腔26内。即,制动液16循环。由于循环管道60的下游侧端部位于下腔26的上方,因此,从循环管道60导出的制动液16被注入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的上方。当异物混入到制动液16中时,在该循环过程中,通过过滤器64将异物除去。
这样,制动液16被从下腔26的底部抽出,另一方面流经循环管道60后的制动液16被从上方注入,伴随于此,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发生对流。换言之,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被搅拌。通过该搅拌产生离心分离作用,制动液16和混入该制动液16内的气体分离。即,通过使气液分离罐20内为负压,且使回收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循环,能够对回收到的制动液16实施气液分离处理。
并且,制动液16在负压环境下即使在室温下也成为低压沸腾的状态,混入制动液16中的气体膨胀,成为气泡并上升而在液面破裂。伴随于此,该气体与下腔26内的气体一起上升。
大部分气体在下腔26内上升而与间隔壁24接触。在此,回收管道46的下游侧顶端和间隔壁24的开口30的位置关系为处于大致对角线上。因此,即使从回收管道46导入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立即蒸发而成为蒸汽,也避免其通过开口30而是使其与间隔壁24接触。
这样,由于气体(包括蒸汽)与间隔壁24接触,因此,上升的气体向下腔26的底部侧下降。其结果,气体也产生对流。尽管在气体中包含有呈雾状的制动液16,但该气体通过与制动液16接触而返回制动液16中。另外,气体在与间隔壁24接触时发生冷凝,变为液滴而滴入制动液16中。因此,大部分的制动液16与气体分离。
由于持续从上腔28进行抽气,因此,气体以通过开口30而流入上腔28的方式上升。该气体在向副抽气管道34上升的过程中与上腔28的顶板部接触。据此,气体以朝向底部的方式进行方向变换。其结果,在上腔28内也发生气体对流。对流的气体与上腔28的内壁接触,据此,气体和该气体所包含的制动液16被分离。这样,在上腔28内也实施气液分离处理。
在气液分离罐20内如上述那样实施了气液分离处理的气体在抽气泵52的抽吸作用下通过副抽气管道34而流入被配设在气液分离罐20的上方的副罐22内。在该副罐22内上升的气体伴随着与副罐22的顶板部接触而以朝向底部的方式进行方向变换。因此,在副罐22内也发生气体对流。对流的气体与副罐22的内壁接触,据此,气体和该气体所包含的制动液16被分离。但是,在气液分离罐20内制动液16大体上已被分离出来,因此副罐22内分离出的制动液16的量极少。
由上可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腔26、上腔28和副罐22这3个位置进行气液分离处理。并且,下腔26、上腔28和副罐22的水平方向截面为大致四边形形状,因此,比较易于发生上述对流。因此,气液分离的效率提高。
在此之后,气体经由排气管道54被抽气泵52抽吸。如上所述,制动液16被从气体分离,因此,避免发生制动液16混入抽气泵52内的情况、和由此而造成的抽气泵52的抽吸能力下降的情况。即,副罐22作为保护罐发挥作用,该保护罐用于避免发生制动液16对抽气泵52产生影响的情况。
而且,由此能够采用小型的抽气泵作为抽气泵52。这是由于,如上所述,制动液16混入抽气泵52的情况被抑制,因此保持了抽气泵52的抽吸能力。
接着,进行补充工序S2。即,控制电路发出如图5所示将第1连通切换阀32和第1开闭阀48关闭、且将第2连通切换阀50和第2开闭阀78打开的指令信号,并且发出对移液泵76供给电功率的指令信号。另外,保持第1管道切换阀66的打开状态、第2管道切换阀68和敞开阀80的关闭状态。
其结果,制动系统14经由排气管道54进行抽气。即,制动系统14内的气体以在抽气泵52的抽吸作用下经由副罐22而流经排气管道54的方式被排出。据此,制动系统14成为负压。另外,此时,也可以使抽气泵52的抽吸力比回收工序S1时大,使制动系统14内为所谓的高真空。
另一方面,在移液泵76的抽液作用下汲取储存槽72内的新的制动液16,新的制动液16经由补充管道74而流入气液分离罐20的上腔28。通过这样流入上腔28的新的制动液16,促进上腔28内的气体的对流。因此,更有效地进行上腔28内的气液分离。
新的制动液16经由开口30而流入下腔26内,与该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合流。即,完成补充新的制动液16。
这样一来,在正在实施补充工序S2期间气液分离罐20内的制动液16也循环。因此,气液分离处理仍在进行。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仅对回收的制动液16,还对补充的新的制动液16实施气液分离处理。
并且,回收工序S1和补充工序S2时,如上所述,气液分离罐20内为负压。即,处于正在从气液分离罐20排出气体的状态。因此,能够避免发生大气等中的水分混入制动液16的情况。
接着,进行供给工序S3。即,控制电路发出以下指令信号:如图6所示,在保持使第1连通切换阀32和第1开闭阀48关闭、且使第2连通切换阀50打开的状态下,使第1管道切换阀66和第2开闭阀78关闭、且使第2管道切换阀68和敞开阀80打开的指令信号。据此,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的循环和新的制动液16的补充被停止。另外,回收侧夹具42具有未图示的开闭阀,该开闭阀被预先关闭,因此,即使继续对抽气泵52供给电功率,制动系统14也不会进一步进行排气。
另一方面,空气从敞开管道82流入上腔28。其结果,气液分离罐20内的压力成为与大气压力相等的正压。与此相对,制动系统14保持负压状态。在气液分离罐20与制动系统14之间产生这样的压力差和兼用泵62被供给电功率的状态相互影响,使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易于通过供给管道40而被从供给侧夹具44向制动系统14送出。即,根据本实施方式,也能够易于向制动系统14供给制动液16。
并且,被供给的制动液16是在负压下实施了气液分离处理的制动液16。因此,抑制空气(气体)、水分的混入。即,根据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能够高效地向车体12供给避免了空气、水分的混入的制动液16。
这样,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为包括被划分为下腔26和上腔28的气液分离罐20、与连接于气液分离罐20的多条管道的简素且小型的结构,并且能够高效地对制动液16进行气液分离处理。并且,由于在负压下进行气液分离处理,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发生空气、水分混入制动液16的情况。
本发明并不特别地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车体12并不特别地限定于摩托车,也可以是四轮车,也可以是所谓的骑跨式车辆。

Claims (10)

1.一种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该方法对从车体(12)的制动系统(14)回收到的制动液(16)实施气液分离处理,且将气液分离处理后的制动液(16)向车体(12)供给,
该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的特征在于,
具有回收工序、补充工序和供给工序,
在所述回收工序中,一边通过副罐(22)对气液分离罐(20)的内部进行抽气,一边通过回收管道(46)将所述制动系统(14)中的制动液(16)回收到下腔(26)中,其中,所述气液分离罐(20)通过形成有开口(30)的间隔壁(24)被划分为所述下腔(26)和上腔(28),所述副罐(22)被配设在所述气液分离罐(20)的下游侧;
在所述补充工序中,一边仅通过所述副罐(22)对所述制动系统(14)的内部进行抽气,一边向所述气液分离罐(20)补充新的制动液(16);
在所述供给工序中,一边仅通过所述副罐(22)对主抽气管道(36)的内部进行抽气,一边向所述制动系统(14)供给所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
在所述回收工序和所述补充工序中,通过经由循环管道(60)使所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进行循环来对所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实施气液分离处理,其中所述循环管道(60)是用于将所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抽出到该下腔(26)外再使其返回该下腔(26)内的管道,在所述供给工序中使所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的循环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补充工序中向所述上腔(28)导入新的制动液(16)。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进行所述循环的循环机构(62)来作为进行所述供给的供给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用水平方向截面为大致四边形形状的罐来作为所述气液分离罐(20)。
5.一种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该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对从车体(12)的制动系统(14)回收到的制动液(16)实施气液分离处理,且将气液分离处理后的制动液(16)向车体(12)供给,
该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的特征在于,
具有气液分离罐(20)、副罐(22)、回收管道(46)、第1抽气管道(36)、第2抽气管道(34)、排气管道(54)、抽气机构(52)、第1切换阀(50)、第2切换阀(32)、循环管道(60)、循环机构(62)、供给管道(40)、补充管道(74)和移液机构(76),其中,
所述气液分离罐(20)通过形成有开口(30)的间隔壁(24)而被划分为下腔(26)和上腔(28);
所述副罐(22)构成为能使所述上腔(28)的气体流入其中;
所述回收管道(46)用于将制动液(16)从所述制动系统(14)回收到所述气液分离罐(20);
所述第1抽气管道(36)连通其与所述回收管道(46)的分支位置和所述副罐(22);
所述第2抽气管道(34)连通所述气液分离罐(20)的所述上腔(28)和所述副罐(22);
所述排气管道(54)与所述副罐(22)相连接,位于所述第1抽气管道(36)和所述第2抽气管道(34)的下游;
所述抽气机构(52)被设置于所述排气管道(54),用于对所述副罐(22)内部进行抽气;
所述第1切换阀(50)被设置于所述第1抽气管道(36)的比所述副罐(22)靠上游的位置;
所述第2切换阀(32)被设置于所述第2抽气管道(34)的比所述副罐(22)靠上游的位置;
所述循环管道(60)用于抽出所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且使其返回该下腔(26);
所述循环机构(62)被设置于所述循环管道(60),用于使所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流经该循环管道(60);
所述供给管道(40)用于将所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向所述制动系统(14)供给;
所述补充管道(74)用于向所述气液分离罐(20)补充新的制动液(16);
所述移液机构(76)被设置于所述补充管道(74),用于向所述气液分离罐(20)输送新的制动液(16),
所述抽气机构(52)选择通过所述气液分离罐(20)和所述副罐(22)双方来抽气的方式和仅通过所述副罐(22)来抽气的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方式来进行抽气,
一方面在所述第1切换阀(50)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2切换阀(32)处于打开状态时通过所述气液分离罐(20)和所述副罐(22)双方进行抽气,另一方面在所述第1切换阀(50)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所述第2切换阀(32)处于关闭状态时仅通过所述副罐(22)进行抽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罐(22)被配设在所述气液分离罐(20)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充管道(74)与所述上腔(28)连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循环管道(60)的比所述循环机构(62)靠上游的位置分支设置所述供给管道(40),
在所述循环管道(60)的比其与所述供给管道(40)的分支位置靠上游的位置设置有第3切换阀(66),
在所述供给管道(40)上设置有第4切换阀(68),
所述循环机构(62)使所述下腔(26)的制动液(16)选择性地流经所述循环管道(60)和所述供给管道(40)中的任一方,
一方面在所述第3切换阀(66)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第4切换阀(68)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流经所述循环管道(60),另一方面在所述第3切换阀(66)处于关闭状态且所述第4切换阀(68)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下腔(26)内的制动液(16)流经所述供给管道(4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液分离罐(20)的水平方向截面为四边形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腔(26)、所述上腔(28)、所述副罐(22)的容量依次变小。
CN201780093130.6A 2017-07-13 2017-07-13 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和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 Active CN1109448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25533 WO2019012645A1 (ja) 2017-07-13 2017-07-13 ブレーキ液回収供給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44891A CN110944891A (zh) 2020-03-31
CN110944891B true CN110944891B (zh) 2022-01-04

Family

ID=65002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3130.6A Active CN110944891B (zh) 2017-07-13 2017-07-13 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和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6265B2 (zh)
JP (1) JP6744996B2 (zh)
CN (1) CN110944891B (zh)
BR (1) BR112020000543A2 (zh)
WO (1) WO20190126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1039B (zh) * 2022-01-07 2022-10-11 程岱有限公司 液體填充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5071A (en) * 1981-07-27 1983-11-15 Butler Eric S Device for bleeding brakes and refilling brake system
JPH0310118Y2 (zh) * 1983-08-16 1991-03-13
EP2218620A1 (fr) * 2009-02-16 2010-08-18 Renault S.A.S. Système de fixation d'un réservoir de liquide de frein déporté
CN104279208A (zh) * 2014-10-30 2015-01-14 付凤吉 一种气液分离结构
CN104428155A (zh) * 2012-04-10 2015-03-18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燃料箱
CN104442414A (zh) * 2014-11-13 2015-03-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34065A (ja) 1983-08-04 1985-02-21 Nec Corp Mos型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S6121392A (ja) 1984-07-03 1986-01-30 東邦機材株式会社 液体真空充填装置
JPH0765912B2 (ja) 1989-06-08 1995-07-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流量検出装置
JPH03224770A (ja) 1990-01-30 1991-10-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JP3895794B2 (ja) * 1996-01-31 2007-03-22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注入装置の脱気構造
JP3224770B2 (ja) 1998-02-19 2001-11-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ブレーキ液充填装置
US6290760B1 (en) * 1999-04-30 2001-09-18 Tokheim Corporation Air separator system
JP3526823B2 (ja) * 2000-09-08 2004-05-17 柴田産業株式会社 オイル交換装置
US6443192B1 (en) * 2001-08-22 2002-09-03 Harold E. Erwin Vehicle brake flush method and apparatus
JP3871555B2 (ja) * 2001-11-20 2007-0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作動液注入装置
JP2006264690A (ja) * 2006-06-28 2006-10-05 Honda Motor Co Ltd 作動油注入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5071A (en) * 1981-07-27 1983-11-15 Butler Eric S Device for bleeding brakes and refilling brake system
JPH0310118Y2 (zh) * 1983-08-16 1991-03-13
EP2218620A1 (fr) * 2009-02-16 2010-08-18 Renault S.A.S. Système de fixation d'un réservoir de liquide de frein déporté
CN104428155A (zh) * 2012-04-10 2015-03-18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燃料箱
CN104279208A (zh) * 2014-10-30 2015-01-14 付凤吉 一种气液分离结构
CN104442414A (zh) * 2014-11-13 2015-03-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78560A1 (en) 2021-03-18
US11186265B2 (en) 2021-11-30
JP6744996B2 (ja) 2020-08-19
JPWO2019012645A1 (ja) 2020-03-19
CN110944891A (zh) 2020-03-31
WO2019012645A1 (ja) 2019-01-17
BR112020000543A2 (pt)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30032B (zh) 液體處理方法、液體處理裝置及記憶媒體
CN101484252B (zh) 用于清洁工件的清洁装置和方法
CN110944891B (zh) 制动液回收供给方法和制动液回收供给装置
CN106080619A (zh) 分阶段应用真空泵与车辆运行排气为管道交通抽真空方法
JP2015010790A (ja) 真空冷却装置
JP2010501322A (ja) 溢水室を有する清掃装置
JP6116282B2 (ja) 真空冷却装置
CN106558518A (zh) 一种蚀刻装置
US5383958A (en) Deaeration system
JP3895794B2 (ja) 液体注入装置の脱気構造
JP5958409B2 (ja) ベーパ回収装置
CN102563949A (zh) 一种抽真空方法及其设备
CN107238072B (zh) 回热式真空除氧器
CN206322679U (zh) 一种蚀刻装置
CN206508600U (zh) 一种高效直抽真空装置
CN220783115U (zh) 一种走心机下料抽真空过滤装置
CN203906455U (zh) 半自动油缸加注式抽真空加注系统
CN2914683Y (zh) 烟叶真空回潮机用真空系统
CN217354652U (zh) 灭菌器抽真空系统
CN209024191U (zh) 一种带液体安全回收功能的阀组箱
CN216054598U (zh) 一种用于控制背面刻蚀量的抽气装置
CN204582590U (zh) 闪蒸装置
CN111035775B (zh) 一种灭菌室用集成蒸汽管路排放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0817032B1 (ko) 문서탈산장치
KR100506374B1 (ko) 자동차용 트랜스미션오일교환기의 신유공급/폐유인출 회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